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方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方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方中药,它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生蒲黄8~12份、五灵脂8~12份、血竭1~3份、生黄芪12~20份、川断8~12份、炙没药8~12份、延胡索8~12份、川楝子8~12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复方中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的复方中药发挥了中医药治病多靶点的优势,通过药物抑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异位子宫内膜发展的实验观察,发现本发明的中药复方可以在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胞增殖、血管生成与侵袭,降低腹腔液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等方面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81377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申请/专利号CN201210310669.1

  • 申请日2012-09-28

  • 分类号A61K36/889(20060101);A61K36/896(20060101);A61P1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肖明芳

  • 地址 210028 江苏省南京市红山路十字街10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7:36:1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1-20

    授权

    授权

  • 2013-01-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89 申请日:201209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12-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方中药及其制备 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内膜层以外部位的妇科常 见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病理上呈良性形态学表现,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种植、侵袭及 远处转移的能力。异位子宫内膜的种植和侵袭有赖于充足的血管生成和血液供应。腹腔 免疫环境的改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腹腔液内细胞因子之间及 其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异位子宫内膜的种植和侵袭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目前腹腔镜手术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 首选方法。然而手术治疗易引起粘连导致术后腹痛及不孕,且未切除的病灶和未纠正的 病理生理致病机制可引起复发;GnRHa药物会导致垂体-卵巢轴功能低下,引起类似绝 经期综合征且停药后短期内易复发。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缓解临床症状、调经 助孕等方面优于西药,且毒副作用小,可长期服用。因此寻找疗效可靠的中药,对于避 免单纯服用西药治疗该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效率高、毒副作用小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的复方中药。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复方中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最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复方中药在制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药 物中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方中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生蒲黄8~12份、五灵脂8~12份、血竭1~3份、生黄芪12~20份、川断8~12份、炙没 药8~12份、延胡索8~12份、川楝子8~12份。

上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方中药优选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生蒲黄10份、 五灵脂10份、血竭2份、生黄芪15份、川断10份、炙没药10份、延胡索10份、川 楝子10份。

上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方中药的制备方法,将配方量的生蒲黄、五灵脂、生 黄芪、川断、炙没药、延胡索、川楝子混合,加水浸泡,煎煮两次,每次大火煎开后小 火煎1~2小时,滤出药液,合并两次滤出的药液混合并浓缩,配方量的粉末状血竭直接 加入浓缩后的药液即得。

其中,加水浸泡时间为30分钟。

其中,加水的重量为生蒲黄、五灵脂、生黄芪、川断、炙没药、延胡索和川楝子总 重量的15~20倍。

上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方中药在制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复方中药发挥了中医药治病多靶点的优势,通过药物抑制大鼠 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异位子宫内膜发展的实验观察,发现本发明的中药复方可以在抑 制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胞增殖、血管生成与侵袭,降低腹腔液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等 方面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复方中药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的体积。

图2:实施例1复方中药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增殖的免疫组化分析照片。

图3:实施例1复方中药抑制异位子宫内膜中血管生成。

图4:实施例1复方中药抑制异位子宫内膜侵袭。

图5:实施例1复方中药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液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 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 本发明。

实施例1:

上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方中药,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生蒲黄10份、 五灵脂10份、血竭2份、生黄芪15份、川断10份、炙没药10份、延胡索10份、川 楝子10份。

制备方法,将配方量的生蒲黄、五灵脂、生黄芪、川断、炙没药、延胡索、川楝子 混合,加16倍重量的水浸泡30分钟,煎煮两次,每次大火煎开后小火煎1.5小时,滤 出药液,合并两次滤出的药液混合并浓缩,配方量的粉末状血竭直接加入浓缩后的药液 即得。

实施例2:

上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方中药,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生蒲黄8份、五 灵脂8份、血竭1份、生黄芪12份、川断8份、炙没药8份、延胡索8份、川楝子8 份。

制备方法,将配方量的生蒲黄、五灵脂、生黄芪、川断、炙没药、延胡索、川楝子 混合,加15倍重量的水浸泡30分钟,煎煮两次,每次大火煎开后小火煎1小时,滤出 药液,合并两次滤出的药液混合并浓缩,配方量的粉末状血竭直接加入浓缩后的药液即 得。

实施例3:

上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方中药,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生蒲黄12份、 五灵脂12份、血竭3份、生黄芪20份、川断12份、炙没药12份、延胡索12份、川 楝子12份。

制备方法,将配方量的生蒲黄、五灵脂、生黄芪、川断、炙没药、延胡索、川楝子 混合,加20倍重量的水浸泡30分钟,煎煮两次,每次大火煎开后小火煎2小时,滤出 药液,合并两次滤出的药液混合并浓缩,配方量的粉末状血竭直接加入浓缩后的药液即 得。

实施例4:本发明复方中药在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

1.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

10%水合氯醛溶液进行腹腔注射麻醉(0.7mL/200g),将大鼠仰卧固定在手术台上, 剪去腹毛,常规消毒。取下腹正中切口,自耻骨联合上缘0.5cm处向上切开3cm。游离 左侧子宫,近端离左子宫角1cm处结扎,远端离卵巢1cm出结扎。将切下的子宫组织 放入盛有无菌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纵行剖开,剪下5cm×5cm的一块子宫内膜组织。 在腹壁切口右侧从腹肌与皮下筋膜层之间打隧道,将子宫内膜组织块平整地置入右侧隧 道底部,使内膜面紧贴腹肌,常规关腹。假手术组不植入子宫内膜组织,其他步骤同模 型组。28天后第二次剖腹,检查子宫内膜异位灶的生长情况,并用卡尺测量所形成的囊 肿大小。

2.分组与给药方案:

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实施例1复方中药低剂量组、实施 例1复方中药高剂量组),各组按以下方案给药:

(1)实施例1复方中药低剂量组:每天每只大鼠给予8.57g/kg实施例1复方中药;

(2)实施例1复方中药高剂量组:每天每只大鼠给予17.14g/kg实施例1复方中 药;

(3)模型对照组:每天每只大鼠给予等体积蒸馏水。

(4)假手术组:每天每只大鼠给予等体积蒸馏水。

各组大鼠均为灌胃法给药,连续4周。治疗4周后,收集大鼠腹腔液,ELISA法检 测VEGF、TNF-α和IL-1β的浓度;用卡尺测量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体积(0.52×长 径×short axis短径2);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假手术组取正常子宫内膜)分为两份, 一份用10%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增殖(PCNA抗体染色)和血管密度 (CD31抗体染色),另一份用于提取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MP-9和TIMP-1 的表达水平(β-Actin为内参)。

引物:MMP-9forward:5’-CCG CGT GTA CGG GCT CGA AG-3’

MMP-9reverse:5’-GCC TTT GCC CAG CGA CCA CA-3’

TIMP-1forward:5’-TGC CCC AAC CCA CCC ACA GA-3’

TIMP-1reverse:5’-GCT GGG GTG TAG GCG AAC CG-3’

β-Actin forward:5’-CAC CCG CGA GTA CAA CCT TC-3’

β-Actin reverse:5’-CCC ATA CCC ACC ATC ACA CC-3’

3.实验结果

(1)实施例1复方中药显著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体积。

各组大鼠在治疗前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体积没有显著差异。经过4周治疗,实施 例1复方中药显著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体积,见图1。

(2)实施例1复方中药显著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增殖。

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组中PCNA+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实施例1复方 中药治疗组中PCNA+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见图2。

(3)实施例1复方中药显著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

实施例1复方中药明显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腹腔液中VEGF水平和异位子宫 内膜组织中的血管密度。结果见图3。

(4)实施例1复方中药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的侵袭。

实施例1复方中药明显下调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中MMP-9表达,并上调其抑制因 子TIMP-1的表达,见图4。

(5)实施例1复方中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液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 的水平。

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组腹腔液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实施 例1复方中药显著降低这两种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且高剂量实施例1复方中药治疗组 腹腔液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和假手术组接近,见图5。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