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三七皂苷R1在防治神经眼科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三七皂苷R1在防治神经眼科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三七皂苷R1在防治神经眼科疾病中的应用,特别用于防治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或全身疾病出现的视网膜病变。包括脑缺血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或高脂血症视网膜病变等。本发明通过实验证明了三七皂苷R1针对视网膜病变所表现出来的明显的生理活性对于其防治神经眼科疾病的重大作用,同时三七皂苷R1做为相关药物开发将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81366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210266795.1

  • 申请日2012-07-30

  • 分类号A61K31/704(20060101);A61P25/02(20060101);A61P27/02(20060101);A61P9/10(20060101);A61P9/00(20060101);A61P13/12(20060101);A61P3/10(20060101);A61P9/12(20060101);A61P3/06(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50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红团

  • 地址 130033 吉林省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南湖大路1985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7:36:1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7-29

    授权

    授权

  • 2013-01-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1/704 申请日:201207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12-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三七皂苷R1在防治神经眼科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神经眼科学是一门涉及眼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多门临床学科的交叉、边缘学科。眼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与脑、脊髓、颅、眼眶相关的眼科问题都属于神经眼科范畴。其疾病包括眼的感觉、运动和自律神经系统的疾病,广义的神经眼科疾病应包括所有原发性神经系统损害(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以及全身疾病继发的神经系统损害而临床表现为眼部症状的疾病。另外,神经系统肿瘤、脑血管病、退行性和代谢性疾病以及神经系统感染、炎性和脱髓鞘等疾病的神经眼科表现和相应的诊断处理也在神经眼科学范围内。在眼科临床中,神经眼科问题,比单纯的眼病还要多。因此针对神经眼科疾病的治疗目前引起广泛的重视和关注。 

对于神经眼科疾病的防治更多体现在视网膜病变的防治,视网膜是来自胚胎的原始视杯,与中枢神经关系极为密切,它是视觉感受器的重要组织。光线投射于视网膜上,产生光化学反应,激发神经冲动,通过视网膜神经元传至大脑视中枢,产生视觉。视网膜组织结构复杂,新陈代谢极为旺盛,由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动脉分别组成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管供应,这些血管系统循环障碍都将造成视网膜的损害。视网膜是全身唯一能用检眼镜看到的血管,其又是循环系统的末梢部分,许多全身性血管疾病,特别是心、脑、肾等器官与血管有关的病变都可以通过视网膜血管的改变程度来反应它们的病变程度,在临床上具有特殊意义。因此预防和治疗视网膜病变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防治心、脑等器官的疾病及其愈后具有重要意义。 

视网膜动脉和静脉交叉处静脉受压的形态改变是诊断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标志。正常视网膜血管壁透明,发生病变时可以看见血管壁或血管中央反光带的形态改变,高血压可致动脉痉挛,中央动脉血柱变细或粗细不均匀;动脉硬化时中央反光带的反光增强、增宽或宽窄不一,严重时因血管壁增厚,很难看见血柱,形成状似白色的细银丝;糖尿病视网膜毛细血管阻塞区可见动脉和静脉的连接;中央静脉阻塞时也可见是乳头处呈襻状的静脉;视网膜受损时眼底可见条状、带状或丛状血管,大小、形态及走行均无一定规律的新生血管;视网膜微动脉瘤、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等病变。 

三七——作为我国名贵中草药之一,清朝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认为:三七“颇类人参,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并称曰三七参,三七为药品中之最珍贵者”。并说“大如拳者治打伤有起死回生之功效,价与黄金等”。三七作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三七的根,又名参三七、田七。其味甘微苦,性湿,归肝、胃经,生品化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跌打肿痛、外伤出血;熟品补血和血、用于失血、贫血。因此,三七是中医传统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之证及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的要药。 

三七总皂甙是三七中的有效活性组份。其中单体化合物三七皂苷R1是三七中独有的活性成分,三七皂苷R1对视网膜病变所表现出来的明显的生理活性需要进一步用实验证实。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三七皂苷R1在防治神经眼科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它对于防治神经眼科疾病及做为相关药物开发具有重大作用。 

本发明提供了三七皂苷R1在防治神经眼科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神经眼科疾病包括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病变等眼科疾病。 

所述视网膜病包括全身性疾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 

所述疾病包括血管疾病,如心、脑、肾器官与血管有关的疾病。 

所述的视网膜病变包括脑缺血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高脂血症视网膜病变等身性疾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 

三七总皂甙是三七中的有效活性组份。其中单体化合物三七皂苷R1是三七中独有的活性成分,本发明通过实验证明了三七皂苷R1针对视网膜病变所表现出来的明显的生理活性对于其防治神经眼科疾病的重大作用,同时三七皂苷R1做为相关药物开发将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另外,中药现代化是未来中药发展的趋势,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又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应用中药单体化合物并开发成化学结构清晰、作用机制明确的临床应用药物更是中药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因此,本发明对中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整体实验 

一、对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所致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 

1、对脑缺血大鼠行为状态的影响 

取健康大鼠54只,随机分为六组:空白对照组,缺血模型组,阳性药血塞通注射液30mg/kg剂量给药组,试药三七皂苷R110、5、2.5mg/kg三个剂量给药组。每天静脉注射给药一次,连续给药三天,空白对照组给同体积的生理盐水10ml/kg,其中给药第二天,以水合氯醛麻醉大鼠。麻醉后大鼠仰卧手术台上,颈正中切口,分离右侧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颈内动脉(ICA),结扎ECA及其分支,于CCA分叉处剪一小口,由此处轻轻插入准备好的鱼线,平均深度为22.0±2.0mm。鱼线从CCA插入经ICA分叉轻轻进入颅内至大脑前动脉(ACA),其深度恰好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固定鱼线,缝合颈部皮肤。假手术组除不插入鱼线外其余操作步骤同上。待动物清醒后,于手术当天末次给药, 并观察动物行为状态。根据Zea Longa方法进行评分:0分,无神经损伤症状;1分,不能完全伸展缺血对侧前爪;2分,向缺血外侧转圈;3分,向缺血对侧倾倒;4分,不能自发行走,意识丧失。结果见表1。表1三七皂苷R1对阻断大脑中动脉所致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行为状态的影响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P<0.001(以下各表均同) 

由表1结果可见,大鼠造模后24小时内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症状,将大鼠尾提起,瘫痪侧前肢回收屈曲腹下(正常侧前肢向地面伸展),或行走时向一侧转圈等。给药组症状均好于模型组,按上述方法评分,其积分值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 

2、对脑缺血大鼠脑缺血面积的影响 

将上述造模动物末次给药后1小时,即脑缺血24小时后,将动物处死,立即取脑,采用红四氮唑(TTC)染色方法,从额极开始冠状切片,置于1%TTC生理盐水中,37℃避光孵育20min,缺血部分不着色,不缺血部分染成红色,对TTC染色的脑组织大体切片摄像后,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缺血部分面积占整个脑组织切片面积的百分比。结果见表2。 

表2三七皂苷R1对动物脑缺血部分占整个脑组织切片面积百分比的影响 

由表2结果可见,经计算脑缺血部分占整个脑组织切片面积的百分比及缺血范围,模型组与对照组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而阳性药及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明显减轻缺血程度,脑缺血部分所占百分比明显减少,缺血范围明显缩小,高剂量组尤为明显。 

3、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取健康大鼠60只,按上述方法分组、给药、造模。末次给药后1小时,即脑缺血24小时后,将动物处死,立即取脑,将标本用10%中性甲醛固定16小时,脱水、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检查。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见病理报告。 

病理报告 

病理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动物脑组织结构正常,未见异常改变;缺血模型组镜下可见缺血坏死区,坏死部分脑组织结构疏松,神经元只留有轮廓,或胞体为三角形,胞质嗜伊红明显增强,胞核固缩、溶解或消失;血塞通注射液组多数动物脑组织看不到明显脑缺血区,皮质神经元与胶质细胞分布无异常,少数散在的神经元呈变性坏死改变;三七皂苷R1高剂量脑组织看不到明显脑缺血区,脑皮质神经元与胶质细胞分布无异常,绝大多数神经元胞体呈椭圆形, 胞核圆形,核仁清晰,胞浆无明显嗜伊红改变,但有少数散在神经元变性坏死;三七皂苷R1中剂量大部分脑组织脑缺血区很小,有少数散在的神经元呈变性坏死改变;三七皂苷R1低剂量可见脑缺血坏死区,坏死区神经元呈变性坏死改变。 

二、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取大鼠48只,随机分为六组:空白对照组,血瘀模型组,血塞通注射液30mg/kg剂量给药组,三七皂苷R110、5、2.5mg/kg三个剂量给药组。每天静脉注射给药一次,连续给药三天。于给药第1、第2天分别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Adr)0.1ml/只,30min后分别将大鼠置于1.5℃冰水中游泳5min,第3天只注射Adr不进行冰浴,以此制备血瘀模型。末次给药后1小时,将动物麻醉,腹主静脉采血,于全自动血流变检测仪上测定全血比粘度(高、中、低切值)。结果见表3。 

表3三七皂苷R1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由表3结果可见,动物经冰水刺激及注射Adr后形成明显的血瘀症状,全血比粘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经注射血塞通和三七皂苷R1可明显改善动物血瘀症状,全血比粘度明显低于模型组。 

三、对大鼠脑膜微循环的影响 

取健康大鼠48只,随机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血塞通注射液30mg/kg剂量给药组,三七皂苷R1 10、5、2.5mg/kg三个剂量给药组。每天静脉注射给药一次,连续给药三天。末次给药后1小时,以戊巴比妥钠溶液麻醉大鼠,俯卧位固定,切开头部皮肤,暴露顶骨,先于小脑延髓池处用4号针穿刺,抽取脑脊液0.2ml,以降低颅内压,然后于左侧顶骨中央用颅骨钻开窗,形成0.5cm直径圆形骨孔,用温生理盐水棉球压迫止血,最后剪去硬脑膜,软脑膜表面用37℃人工脑脊液作间断滴注,以防干燥,固定大鼠头部,在落射光源下,用40倍显微镜观察,微动脉流速,静脉输入枝管径,动脉输出枝管径,静脉附近最大血管袢的顶端直径。结果见表4。 

表4对大鼠脑膜微循环的影响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结果可见,各给药组动物微动脉流速明显加快,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以及袢顶直径明显增加。说明三七皂苷R1可以扩张脑膜微血管,加快微血管内血液流速,增加脑组织血流量,因而具有改善脑膜微循环的作用。 

四、对兔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动物模型的影响 

取32只兔,耳缘静脉注入30mg/ml戊巴比妥钠1ml/kg麻醉,以复方托吡卡胺散瞳,然后从耳缘静脉推注0.4ml2.5%的荧光素钠,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角膜表面麻醉,放置三面镜,以氩离子激光封闭兔眼视网膜视盘两侧髓翼血管系主干静脉。通过眼底血管造影证实静脉已完全阻塞,血流中断。然后动物随 机分为四组:模型对照组,血塞通注射液16mg/kg,三七皂苷R15.2、2.6mg/kg二个剂量组,每天静脉注射给药一次,连续给药15天,对照组同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g/kg。同时术后每日散瞳查眼底,同时观察眼前段。2周后再次进行眼底血管造影。同时动物处死,取眼球做光镜下观察。 

结果:眼底镜检查模型组动物手术后次日后沿血管走形区域大片出血、视网膜水肿、静脉血管迂曲、粗细不一。七天后视网膜静脉阻塞体征明显。十五天后部分视网膜静脉再通,再通率9.73%;阳性药及三七皂苷R1两个剂量组,其病变程度明显较模型组减轻,其十五天后视网膜静脉再通率分别为47.34%、53.28%、25.13%。光镜下观察模型组术后多数动物眼部血管均有明显的血栓形成,血管内皮细胞壁受损,视网膜层次勉强能够辨认,内、外颗粒层排列紊乱、疏松,神经纤维层空泡变性;阳性药及三七皂苷R1两个剂量组,病变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部分动物眼部血管可见血栓形成,视网膜层次欠清晰,以三七皂苷R1高剂量效果最好。 

五、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1、造模 

72只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2只)与造模组(50只)。造模组禁食不禁水12h后,经腹腔一次注射链脲菌素(STZ)50mg/kg,三天后以尾静脉取血测空腹血糖大于16.7mmol/为造模成功,正常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1周后血糖仍不低于此水平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给药试验组与模型组并开始给药。 

2、分组 

实验共分六组,给药组每天灌胃给药一次。空白对照组(每天给予蒸馏水10ml/kg,ig),模型对照组(每天给予蒸馏水10ml/kg,ig),阳性预防给药组 (每天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混悬液150mg/kg,ig),三七皂苷R1高剂量给药组(每天给予试药60mg/kg,ig),三七皂苷R1中剂量给药组(每天给予试药30mg/kg,ig),三七皂苷R1低剂量给药组(每天给予试药15mg/kg,ig) 

3、病理检测 

1).观察方法 

(1)大体观察:按动物病理解剖规范,观察记录大体形态和解剖病变。 

(2)组织观察:按动物组织病理规范,观察记录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病变。 

4、检测结果 

(1)大体形态: 

(I)对照组:眼球大体表面形态和切面结构正常;其中,通过眼底镜,能清楚辨别整体状态下的结膜、角膜、房水、玻璃体、视神经和视网膜等组成部分。 

(II)模型组:眼球病变:大多数动物出现晶状体混浊、视网膜出血和巩膜硬化,无显著坏死和无肿块。 

(III)阳性药组:眼球的造模病变明显减轻。 

(IV)低剂量组:眼球的造模病变明显减轻。 

(V)中剂量组:眼球的造模病变明显减轻。 

(VI)高剂量组:眼球的造模病变明显减轻,疗效有高于阳性药的趋势。 

【大体病变特征】 

【角膜混浊】角膜混浊指眼底镜光线通过角膜时的散射光和反射光比例增加,透过光减少。 

【晶状体混浊】晶状体混浊指直接看到白内障或眼底镜光线通过晶状体时的散射光和反射光比例增加,透过光比例减少。 

【玻璃体出血】玻璃体出血指眼底镜光线通过晶状体或从白内障晶状体时,见玻璃体出现红细胞样散射光。 

【视网膜硬化】视网膜硬化指巩膜不均匀,并质地不一致,硬度增加。 

结果发现:正常组无病变;造模处理各组出现不同发病率,其中,模型组发病率最高,对照组无病变,高剂量组发病率最低,见表5。 

表5三七皂苷R1灌胃给药大体病理变化汇总表 

(2)组织结构:眼球的组织结构清楚。取材、固定、切片、染色等技术操作合格;无组织缺失。 

(I)对照组:眼球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属于正常范围。其中,主要有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和视神经6类组织,组成眼球的折光系统与感光系统。 

[角膜]角膜有上皮细胞、鲍曼氏层、基质、后弹力膜和内皮细胞5层。非角化上皮细胞厚度多为5层细胞。无上皮水肿,无血管,无增生,无明显渗出物。 

[房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约200μl。未观察到房水过多或过少的现象。无水肿,无血管,无增生,无渗出物。 

[晶状体]有晶体囊、晶体上皮、晶体纤维和悬韧带。晶状体囊是透明薄膜,完整地包围在晶状体外面。前囊下是一层上皮细胞,产生晶状体纤维。新纤维 是晶状体皮质,逐渐硬化是晶状体核。老化使晶状体核逐渐浓缩。无水肿,无增生,无渗出物,无钙化,无血管。 

[玻璃体]无色透明胶状体玻璃体,周围有一层高密度物质是玻璃体膜。无水肿,无增生,无渗出物,无钙化,无血管,无液化,无萎缩。 

[视网膜]眼球壁内层透明薄膜,有色素上皮层和感觉层。感觉层有3类神经元,即视细胞(包括锥细胞和柱细胞)、双节细胞和节细胞。光镜下可区别视网膜由内向外的10层结构,即内界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颗粒层、外丛状层、外颗粒层、外界膜、视锥视杆层和色素上皮层。无水肿,无增生,无渗出物,无钙化,无血管,无液化,无萎缩,无剥离。 

[脉络膜]是巩膜和视网膜之间的薄膜,结构包括纤维组织、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无水肿,无增生,无渗出物,无萎缩。 

[视神经]是节细胞轴突在视神经盘处聚集形成的、传导视觉冲动的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穿过巩膜之后的部分。视神经3层被膜与3层脑膜相延续。无水肿,无增生,无渗出物,无萎缩。 

(II)模型组:眼球病理变化突出表现为视网膜血循环障碍,尤其是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的数量减少。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和视神经等6类组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性病理变化。 

[角膜]主要病变为上皮细胞的细胞水肿。可见上皮营养不良;角膜上皮不同程度的细胞水肿;未见血管翳及带角膜病变;未见阿丘斯病变;无血管,无增生,无明显渗出物。 

[房水]约200μl液体,未观察到显著病变。无水肿,无增生,无渗出物。 

[晶状体]主要病变晶状体核增大,染色不均匀。无水肿,无增生,无渗出物,无钙化。 

[玻璃体]主要病变为玻璃体染色不均匀。无水肿,无增生,无渗出物,无液化,无萎缩。 

[视网膜]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特点是主要病变为微血管瘤,出血点或出血斑,毛细血管闭塞,硬性渗出和视网膜水肿。增殖前期的特点是棉花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特点是局灶性的簇状血管新生。光镜下可区别的10层结构中,参差出现血管瘤、出血、水肿、增生、萎缩或渗出物,甚至发生钙化和剥离。 

内界膜病变不明显,神经纤维层高度肿胀并可见棉絮小体,节细胞高度水肿为气球样导致结构紊乱,内丛状层水肿明显多见硬性渗出物,内颗粒层水肿使细胞分散,外丛状层水肿明显多见硬性渗出物,外颗粒层水肿显著并见吞噬细胞,外界膜病变不显著,视锥视杆层倒伏纹理紊乱,色素上皮细胞水肿。 

与临床6期DR病变具有对应关系,即以出现的主要病变分期:①有微血管瘤与出血为I期病变;②有微血管瘤、出血与硬性渗出为II期病变;③有棉絮状软性渗出为II期病变;④有新生血管形成与玻璃体出血为IV期病变;⑤肉芽组织增生与残余病变机化为V期病变,脆弱新生血管易发生反复出血伴视网膜纤维组织增殖;⑥继发性视网膜脱落失明为VI期病变。 

[脉络膜]主要病变为血管损伤与血管增生交错出现,75%以上范围是主调性质的血管损伤,不到10%范围是血管增生。血管损伤表现为毛细血管细胞消失,周细胞消失早于或重于内皮细胞消失;伴发出血点、出血斑、水肿、血栓形成等继发病变。血管新生表现为局部簇状或梅花状的、外延顿抑的毛细血管新生。 

[视神经]主要病变为细动脉硬化和神经鞘细胞水肿。 

(III)阳性药组:眼球损伤性病理变化,病变性质与模型组类似,病变程度比模型组有明显减轻;其中,巩膜硬化收缩使色素细胞层皱起性脱离只见于该 组,色素细胞层外基底膜间隙出血比较多见,视网膜节细胞层的细胞水肿有加重的趋势,个别动物视网膜局部水肿使色素细胞间出现明显缝隙。 

(IV)低剂量组:眼球损伤性病变,病变性质与模型组类似,病变程度比模型组减轻。其中,脉络膜水肿明显减轻,神经纤维层肿胀减轻不明显,神经节细胞层细胞水肿有加重趋势,视网膜视锥视杆层硬性渗出物多见,个别动物视网膜视锥视杆层出现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灶,且有色素细胞出现细小单个核周空泡,细小动脉硬化和细静脉血栓形成显著减少减轻,很少找到微血管闭塞。 

(V)中剂量组:眼球损伤性病变,性质与模型组类似,程度比模型组减轻。其中,神经纤维层肿胀明显减轻,神经节细胞层细胞水肿减轻,很少找到硬性渗出物,锥视杆层纹理规则,色素细胞多见完整红细胞,未见吞噬处理红细胞的巨噬细胞,脉络膜水肿明显减轻(优于低剂量组),脉络膜水肿病灶数量少而范围小,脉络膜毛细血管细胞丢失少,血管增生少,管腔内空间有扩张倾向而内皮完整连续,很难找到细动脉硬化和细静脉血栓形成,无微血管闭塞,找到的细动脉硬化以基底模增厚与内皮细胞外缝隙为特点。 

(VI)高剂量组:眼球病变,性质与模型组类似,程度比模型组轻微,有接近正常组的倾向。其中,内界膜淡染,神经纤维层仍有纤维肿胀但无棉絮小体,神经节细胞层有颗粒变性和少数细胞水肿,内丛状层存在轻度水肿,内颗粒层细胞分布有序,外丛状层存在轻度水肿,外颗粒层轻度水肿可找到单个红细胞出血与单个巨噬细胞,外界膜淡染,视锥视杆层纹理规则,色素上皮完整,很少找到硬性渗出物;脉络膜水肿明显减轻(优于中低剂量组),脉络膜水肿病灶数量少而范围小,毛细血管的细胞丢失少,血管增生少,可找到轻度细动脉基底模增厚和极少见到细静脉血栓,无微血管闭塞。 

针对受试药对视网膜保护优势,尤其是脉络膜非增生性病变和增生性病变显著严重于视网膜的特征,在受试药低、中、高剂量组都存在;阳性药组两部位病变基本同步。从血液供应上分析,眼动脉(OA)分出视网膜动脉(RA)和脉络膜动脉(CA),再分别供应视网膜和脉络膜;因此,特异性视网膜疗效发生在眼动脉以后。从细动脉硬化程度上,视网膜单层平滑肌细动脉的玻璃样变或基底膜增厚十分罕见,而脉络膜单层平滑肌细动脉的玻璃样变或基底膜增厚比较常见;提示了视网膜微动脉是特异性疗效的靶组织。 

【组织病变特征】 

【微血管瘤】微血管瘤指毛细血管局部扩张所形成的储血膨大空间。HE染色切片为窦状扩张并充满血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多见。 

【硬性渗出】硬性渗出指出现在视网膜中间8层中的、红染的嗜酸性渗出物质,类似于均一的细胞浆样结构,而PAS染色阳性。 

【出血斑点】出血斑点指红细胞在血管腔以外的组织间隙出现,孤立的1-6个红细胞外出为出血点,多个6个红细胞以上外出为出血斑。 

【视网膜水肿】视网膜水肿指淡红色液体分散视网膜全层原有结构,使染色密度降低;内丛状层和外丛状层最为明显,表现为地图形“湖泊”连接成片;内颗粒层十分显著,表现为水肿液使分散的颗粒层结构消失。 

【棉絮样小体】棉絮状小体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肿胀的神经纤维出现伊红深染的物质。 

【血管新生】血管新生指脉络膜局部簇状血管新生,与肉芽组织不同,新生毛细血管呈梅花状外延顿抑。 

【视网膜脱落】视网膜脱落是因水肿、出血或硬化等变化导致视网膜离开脉络膜。 

【空泡化】空泡化指色素上皮细胞浆内出现大于细胞原体积的空泡;冰冻切片糖原染色阳性。 

结果发现:正常组无病变;造模处理各组出现不同发病率中,模型组发病率最高,高剂量组发病率最低。 

表6三七皂苷R1灌胃给药局部组织病变汇总表 

六、对兔动脉硬化模型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取家兔30只,随机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动脉硬化模型组,降脂宁3g/kg剂量给药组,三七皂苷R131、15.5mg/kg二个剂量给药组。耳缘静脉采血,检测血清TC、TG、HDL、LDL含量。动物上述指标均正常,可用于试验。实验开始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每只每日先给1%胆固醇、5%猪油及94%基础饲料制成的高脂饲料100g,待其食尽后,给其适量的正常饲料,空白对照组喂饲正常饲料。同时每天每组动物分别灌胃给药一次,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给同体积的蒸馏水5ml/kg,连续70天。末次给药后1小时,动物做眼底镜检。将动物处死,去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血管,置于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在动脉背侧纵行切开,以苏丹Ⅲ染色,肉眼和放大镜下观察,有脂肪沉着的部位被染成红色或黄红色。病变分级:0级-内膜表面光滑,无局灶性着色,无斑块形成; 0.5级—内层有广泛的黄红色变化,但无凸出于表面的斑块;1级—有明显的黄红色突起斑块,面积小于3mm2;2级—板块面积大于3mm2,黄红色着色明显;3级—有多数大小不等的黄红色斑块,有的融合成片,大斑块面积超过3mm2;4级—动脉内膜表面几乎全为融合的黄红色斑块所覆盖。结果见表7、表8。 

表中结果可见,动物造模前血中各项指标均正常,组间无明显差异。动脉硬化形成后,主动脉内膜不平,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黄红色斑块,斑块面积大于3mm2。空白对照组动物动脉内膜光滑,动脉开口清晰可见,模型已经形成。阳性药对试验性动脉硬化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三七皂苷R1两个剂量给药组均可抑制动脉硬化的形成,其中高剂量效果最好。同时通过眼底镜检可见,空白对照组眼球大体表面形态和切面结构正常,能清楚辨别结膜、角膜、房水、玻璃体、视神经和视网膜等组成部分。模型组动物出现晶状体混浊、视网膜出血和巩膜硬化,而给予阳性药及三七皂苷R1的动物视网膜硬化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特别是高剂量组作用最好。 

表7试验前动物血中TC、TG、HDL、LDL含量 

表8清眩胶囊对动脉硬化模型家兔动脉硬化斑块分级的影响 

体外试验: 

采用H2O2损伤的PC12细胞,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观察三七皂苷R1的干预作用。从而了解三七皂苷对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1、MTT法检测H2O2对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 

不同浓度的H2O2(25μM、100μM、400μM)与PC12细胞共同孵育1h、2h、3h、4h、5h和6h后,进行MTT检测,见表9。 

表9不同浓度的H2O2与PC12细胞共同孵育1-6h对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 

表9为H2O2对PC12细胞存活率影响的时间剂量关系图。由表9可以得出H2O2对PC12细胞存活率具有浓度梯度和时间梯度效应。 

2、三七皂苷R1预孵育24h对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 

以正常对照组PC12细胞活力作为百分之百,H2O2组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5),提示H2O2对PC12细胞有损伤作用。三七皂苷R1预孵育24h后,PC12细胞活力显著提高(P﹤0.05),且随三七皂苷R1浓度的增加逐渐增高,见表10。 

表10三七皂苷R1预孵育24h对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 

3、三七皂苷R1对PC1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2O2组PC12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提示H2O2能诱导PC12细胞凋亡。三七皂苷R1预孵育24h后,PC12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且随三七皂苷R1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结果表明三七皂苷R1能显著降低H2O2对PC12细胞凋亡,见表11。 

表11三七皂苷R1预孵育24h对H2O2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4、三七皂苷R1对PC12抗氧化应激的影响 

4.1三七皂苷R1对PC12的生化指标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2O2组PC12细胞的SOD、CAT、GSH-PX的活性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5),而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提示H2O2诱导PC12细胞处于较强的氧化应激状态。三七皂苷R1预孵育24h后,PC12细胞SOD、CAT、GSH-PX的活性水平显著升高,且随三七皂苷R1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 0.05);而MDA含量显著降低,且随三七皂苷R1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些结果表明三七皂苷R1能显著改善H2O2造成PC12细胞氧化应激(见表12,13,14)。 

表12三七皂苷R1对H2O2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H2O2组比较,*P<0.05 

表13三七皂苷R1对H2O2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H2O2组比较,*P<0.05 

表14三七皂苷R1对H2O2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实验证明三七皂苷R1能防止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在缺血发生后,减少脑缺血面积,降低病理变化程度,可以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抑制中央静脉视网膜阻塞,控制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减轻氧化应激反应而对神经细胞产生保护作用,从而防止神经眼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