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电感式的非接触式旋转角度检测装置的电机驱动式的节流阀控制装置以及用于它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

具有电感式的非接触式旋转角度检测装置的电机驱动式的节流阀控制装置以及用于它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

摘要

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电机驱动式的节流阀控制装置,其在节流阀轴的端部紧凑地形成电感式的非接触式旋转角度检测装置,对来自齿轮罩连接器侧的静电干扰具有耐性。本发明在安装有节流阀的旋转轴的前端部安装激励导体,以与该激励导体相对的方式在齿轮罩上配置励磁导体以及信号检测导体。此外,通过在励磁导体、信号产生导体和旋转轴之间配置绝缘性的部件,可以得到具有不被静电干扰影响的高可靠性的电感式的非接触式旋转角度检测装置的电机驱动式的节流阀控制装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80898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210158676.4

  • 发明设计人 根本丰至;初泽英文;

    申请日2012-05-21

  • 分类号F16K31/04;F16K31/53;G01B7/30;

  • 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张宝荣

  • 地址 日本国茨城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7:31:2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6-22

    授权

    授权

  • 2013-01-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16K31/04 申请日:201205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12-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旋转角度检测装置,其利用安装于旋转体的 旋转轴上的导体和安装于与其相对的定子上的线圈导体之间的电感对应 于两者的位置关系而变化这一特性,来检测旋转的导体的旋转位置。

此外,涉及一种通过由电机驱动的节流阀对内燃机的空气通路的开口 面积进行电控制的电机驱动式的节流阀控制装置,其为了检测节流阀的旋 转角度而具有上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一种非接触式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其通过电感(inductance)的 变化来检测旋转体的位置或者旋转角度,如日本特开2008-96231号公报所 述。

上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在被旋转检测体的前端安装有杯状的座,在 座的前端面上固定有绝缘材料制的圆板,在圆板的表面印刷有激励导体。

此外,作为电机驱动式的节流阀控制装置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提出 使用该种旋转角度检测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96231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印刷有激励导体的绝缘材料制的圆盘、保持激 励导体的座、以及用于将座与被旋转检测体固定的金属制插件(inserter) (与节流阀轴的固定)这三个零件构成。进而,印刷有激励导体的绝缘材 料制的圆盘以及保持它的座通过粘接剂被结合,从而存在零件件数多,装 配工序多的问题。

此外,也存在一种如以下构造的简化的提案:在激励导体上沿轴向连 续地一体构成圆筒状压入部和平面状嵌合部,在旋转轴的前端连续地一体 配置圆筒状部和平面部,使激励导体的平面状嵌合部和旋转轴的平面部嵌 合,并将激励导体的圆筒状压入部直接固定到旋转轴前端的圆筒状部上。 但是,在采用了本构造的情况下,在从齿轮罩的连接器侧施加了静电干扰 的情况下,在激励导体和励磁导体之间或者在励磁导体和信号检测导体之 间产生放电,从而存在节流阀传感器的微机被破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被旋转检测体(节流阀轴)的前端部设 置绝缘材料制部分,在该绝缘材料制部分上直接安装激励导体。

此外,可以将被旋转检测体(节流阀轴)作为绝缘材料制的轴,从而 将激励导体直接固定到绝缘材料制的轴上。

此外,可以将支承被旋转检测体(节流阀轴)的外壳(节流阀体)作 为绝缘材料制的外壳,从而将激励导体直接固定到被旋转检测体(节流阀 轴)上。

此外,可以由绝缘材料制的部件构成支承被旋转检测体(节流阀轴) 的轴承,从而将激励导体直接固定到被旋转检测体(节流阀轴)上。

此外,在安装于壳体部件(齿轮罩)的电源连接器上产生静电的情况 下,将用于切断放电电流通路的绝缘性的部件或者绝缘层设置在该放电电 流通路上,其中所述放电电流通路是从电源连接器通过励磁导体和信号检 测导体、安装于被旋转检测体(节流阀轴)上的激励导体而流通的放电电 流通路。

(发明效果)

通过采用如本发明那样的构造,可以得到一种具有不受静电干扰影响 的高可靠性的电感式的非接触式旋转角度检测装置的电机驱动式的节流 阀控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感式的非接触型旋转角度检测装置的重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2是电感式的非接触型旋转角度检测装置的主要零件立体图;

图3是电感式的非接触型旋转角度检测装置的旋转轴、导电对的分解 立体图;

图4是用于柴油发动机车的电机驱动式的节流阀控制装置的剖面图;

图5是用于柴油发动机车的电机驱动式的节流阀控制装置的齿轮罩的 分解立体图;

图6是用于柴油发动机车的电机驱动式的节流阀控制装置的外观立体 图;

图7是用于柴油发动机车的电机驱动式的节流阀控制装置的卸掉齿轮 罩的立体图;

图8是用于柴油发动机车的电机驱动式的节流阀控制装置的齿轮收纳 室的俯视图;

图9是用于柴油发动机车的电机驱动式的节流阀控制装置的齿轮收纳 室的俯视图;

图10是第二实施例的重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11是第三实施例的重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例的概念图;

图13是第五实施例的重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14是第五实施例;轴固定方法的一例的重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15是第六实施例的重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16是第六实施例;向节流阀齿轮固定导电体的固定方法的重要部 分放大图;

图17是第三实施例的部件间尺寸说明图。

图中

1-膛孔(bore);

2-节流阀;

3-节流阀轴;

4、5、21-螺钉;

6-节流阀体;

7、8-轴承轮毂部;

9、10-滚针轴承;

11-帽;

12-止推保持器;

13-节流阀齿轮;

14-金属板;

15-树脂材料制齿轮部;

16-复位弹簧;

17-螺母;

18-激励导体;

19-树脂座;

20-电机;

22-输出齿轮;

23-中间齿轮;

24-齿轮轴;

25-波形垫圈;

26-齿轮罩;

27-夹子;

28-励磁导体;

29-信号检测导体;

30-密封部件;

31-插件;

32-绝缘体;

33-接地端子;

34-导体;

35-激励导体18和节流阀轴3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基于图1~图3说明本发明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的一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那样,在作为被旋转检测体的旋转轴3的前端303, 以旋转轴3作为插入部件并通过树脂成型而一体成形有树脂座19的圆筒 状的部分19S。

在树脂座19的圆筒状的部分19S的端部通过一体成形而形成有圆板 部19P。在圆板部19P的表面上,在树脂座19和旋转轴3被一体成形时 同时与树脂座19一体成形后述的激励导体18。

在旋转轴3的由树脂座19而树脂成型的部分的内部设置有槽301D, 从而防止树脂座19脱落。此外,在旋转轴3上设置有平面部301B、301C, 通过配置这些部分来防止树脂座19相对于旋转轴3旋转。

如图3所示那样,分别准备激励导体18、树脂座19,在树脂座19的 圆板部19P的表面如后述安装激励导体18,然后在旋转轴3的前端涂敷粘 接剂,也可以压入树脂座19。在此情况下,也设置平面部301B、301C来 止转。

如图2所示那样,激励导体18由放射状地延伸的直线部分181以及 以连接互相相邻的直线部分181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的方式设置的弧状部分 182、183构成。直线部分181互相隔开60度的间隔而配置于6处。

在传感器的壳体200A上,以与激励导体18相对的方式由粘接剂固定 传感器用电路基板103。传感器用电路基板103通过在与传感器的壳体 200A粘接的后表面和背面涂敷涂层(coating)剂而得到保护,从而不受 磨损粉或腐蚀性气体影响。

在传感器用电路基板103上,通过印刷配线而形成有励磁导体3A以 及信号检测导体3B。

在传感器用电路基板103上,通过软钎焊或者焊接来接合电气端子 3K1-3K4的一端。电气端子3K1-3K4的另一端与在传感器的壳体200A上 一体地树脂成形的电导体连接,并经该电导体与在传感器的壳体200A上 一体地树脂成形的连接器(未图示)连接。

励磁导体3A具体地如图2所示那样,在传感器用电路基板103的绝 缘基板上被印刷有4个。此外,在其内侧印刷有多个放射状地延伸的信号 检测导体3B。在传感器用电路基板103的背侧也印刷有与其相同的励磁 导体3A以及信号检测导体3B,表背的励磁导体3A以及信号检测导体3B 通过通孔(through-hole)3C-3F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以可以从信号检测导体3B得到相位错开120度的3 相的交流信号的方式构成。

此外,形成2组相同的非接触型的旋转角检测装置,通过比较相互的 信号,从而检测传感器的异常,或者在异常时相互备用。

3L、3M是微机,具有各个非接触型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的驱动控制 和信号处理功能。

端子3K1-3K4中一个是电源端子(例如,3K1),一个是接地端子(例 如,3K3),其余的两个3K2、3K4作为各个角度检测装置的信号输出端子 而起作用。通过在信号端子之间配置接地端子,可以防止信号端子彼此短 路而使得双方的信号同时变为异常状态。

微机3L、3M从电源端子3K1对励磁导体3A供应电流,处理在信号 检测导体3B上产生的3相的交流电流波形,检测激励导体18的旋转位置, 其结果是检测旋转轴3的旋转角度。

以下说明实施例的非接触型的电感式旋转角度检测装置的动作。

可以认为微机3M基本上对在图2的表背形成的构成第一旋转角度检 测装置的导体图案组3A、3B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可以认为微机3L基本上对在图2的表背形成的构成第二 旋转角度检测装置的导体图案组3A、3B进行控制。微机3L、3M分别从 电源端子3K1对励磁导体3A供应直流电流Ia。

当在励磁导体3A中流通直流电流Ia时,在与该励磁导体3A相对的 激励导体18的外周弧状导体183上激励与电流Ia逆向的电流IA。该被激 励的电流IA在激励导体18整体上沿箭头的方向流通。在放射方向导体181 中流通的电流IR在与此部分相对的信号检测导体3B的放射状导体部,感 应出相对于电流IR逆向的电流Ir。该电流Ir为交流电流。

通过被放射状等间隔配置的表面36个、背面36个的信号检测导体3B 形成第一旋转角度检测装置用的3组的相(U、V、W层)图案和第二旋 转角度检测装置的3组的相(U、V、W层)图案。

当激励导体18位于特定的旋转位置,例如起始位置(旋转角度为零 的位置)时,交流电流Ir成为在U、V、W层的每个层中相位错开120度 的交流电流。

当圆板旋转时,这些3相的交流电流的相位互相错开。微机3L、3M 检测该相位的错位,根据相位的错位,检测激励导体18旋转了多少。

从信号检测导体3B输入到微机3L、3M中的第一、第二旋转角度检 测装置信号的两个信号电流基本上表示相同的值。微机3L、3M处理该相 同的信号电流,从信号端子3K1-3K4输出彼此倾斜相反、变化量相等的信 号电压。该信号是与圆板的旋转角度成比例的信号。接收了该信号的外部 装置监视两信号,判断第一、第二旋转角度检测装置是否正常。在任意一 个表示异常的情况下,将剩余的检测装置的信号作为控制信号来使用。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实施例中,即使对连接器的电气端子施加静电干 扰时,由于树脂座由绝缘材料构成,所以不产生静电引起的放电,由于不 流通放电电流,所以解决了所谓节流阀传感器的微机被破坏的问题。此外, 由于树脂座在旋转轴上被树脂成型,所以生产率高。此外,如现有那样当 在绝缘基板上形成了激励导体后,与固定于树脂座上相比,在本实施例中 将激励导体在树脂座上直接插入成形、或者熔敷、或者粘接,由此,即使 在将树脂座另外形成、之后再压入旋转轴的情况下,生产率也好,并且成 本也廉价。

其次,参照图4~图9具体地说明将上述非接触式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 应用于柴油发动机用的电机驱动式节流阀(throttle valve)控制装置中的例 子。

图4是其主要剖面图,图5~图9是用于说明详细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以下说明电机驱动式的节流阀控制装置的构成。

在铝压铸件(aluminum die-cast)制的节流阀组体(以下称为节流阀体) 6上,一起成型有吸气通路1(以下称为膛孔(bore))和电机20收纳用的 电机壳20A。

在节流阀体6上沿膛孔1的一个直径线配置有金属制的旋转轴(以下 称为节流阀轴)3。节流阀轴3的两端由滚针轴承(needle bearing)9、10 支承旋转。滚针轴承9、10被压入固定到设置于节流阀体6上的轴承轮毂 部7、8。此外,在将C型垫圈(washer)(以下称为止推保持器(thrust  retainer))12插入设置于节流阀轴3上的狭缝部后,压入滚针轴承9,由 此限制节流阀轴3的轴向的可动量。

这样,节流阀轴3相对于节流阀体6被支承为可以旋转。在节流阀轴 3上,由金属材料制的圆板构成的节流阀(以下称为节流阀)2被插入设 置于节流阀轴3上的狭缝,并且被螺钉4、5固定在节流阀轴3上。

这样,当节流阀轴3旋转时,节流阀2旋转,其结果是吸气通路的截 面积变化从而控制对发动机的吸入空气流量。

电机壳20A与节流阀轴3大致并行地形成,由刷式直流电机构成的电 机20被插入电机壳20A内,在节流阀体6的侧壁6A上用螺钉21将电机 20的托架20B的凸缘部拧紧固定。此外,在电机20的端部配置波形垫圈 (wave washer)25,保持电机20。

轴承轮毂部7、8的开口被滚针轴承9、10密封,构成轴封部,从而 保持气密。此外,轴承轮毂部8侧的端部被帽11密封,防止节流阀轴3 的端部以及滚针轴承10露出。

由此,防止来自轴承部的空气的泄漏、或者轴承的润滑用的润滑脂漏 出到外部气体中或后述的传感器室。

在电机20的旋转轴端部固定有齿数最少的金属制的输出齿轮22。在 设置有该输出齿轮22的一侧的节流阀体侧面部上,集中配置有用于驱动 节流阀轴3旋转的减速齿轮机构、弹簧机构。并且,这些机构部由固定在 节流阀体6的侧面部上的树脂材料制的罩(以下称为齿轮罩)26覆盖。并 且,在由该齿轮罩26覆盖的、所谓齿轮收纳室中设置由图1至图3说明 的电感式的非接触型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以下称为节流阀传感器),检测 节流阀轴3的旋转角度,其结果是检测节流阀2的开度。

在齿轮罩26侧的节流阀轴3的端部固定有节流阀齿轮13。节流阀齿 轮13由金属板14和在该金属板14上被树脂成形的树脂材料制齿轮部15 构成。在金属板14的中心部具有杯状的凹部,在凹部的开放侧端部具有 齿轮成型用的凸缘部。在该凸缘部上通过树脂成形而模制成型有树脂材料 制齿轮部15。

金属板14在凹部的中央具有孔。在节流阀轴3的前端部的周围刻有 螺纹槽。将节流阀轴3的前端插入金属板14的凹部的孔,在螺纹部拧上 螺母17,从而在节流阀轴3上固定金属板14。这样,金属板14以及成形 于其上的树脂材料制齿轮部15与节流阀轴3一体旋转。

在节流阀齿轮13的背面和节流阀体6的侧面之间夹持有由螺旋弹簧 形成的复位弹簧(return spring)16。

复位弹簧16的一侧围绕轴承轮毂部7的周围,其前端卡止在形成于 节流阀体6上的缺口,端部构成为在旋转方向上不能旋转。另一端围绕金 属板14的杯状部,其前端卡止在形成于金属板14上的孔,这一端部也构 成为在旋转方向上不能旋转。

由于本实施例关于柴油的节流阀控制装置,所以节流阀2的初始位置、 即当电机20的电源被切断时,作为初期位置提供给节流阀2的开度位置 为全开位置。

因此,当电机20不通电时,复位弹簧16在旋转方向上施加预负荷, 使得节流阀2维持全开位置。

在安装于电机20的旋转轴上的输出齿轮22和固定于节流阀轴3上的 节流阀齿轮13之间啮合有中间齿轮23,所述中间齿轮23可以旋转地被支 承在金属材料制的齿轮轴24上,齿轮轴24被压入固定在节流阀体6的侧 面。中间齿轮23由与输出齿轮22啮合的大径齿轮23A和与节流阀齿轮 13啮合的小径齿轮23B构成。两齿轮通过树脂成形被一体成型。这些齿 轮22、23A、23B、15构成两段减速齿轮机构。

这样,电机20的旋转经该减速齿轮机构被传递到节流阀轴3。

这些减速机构、弹簧机构被树脂材料制的齿轮罩26覆盖。在齿轮罩 26的开口端侧周缘形成有插入密封部件30的槽,在密封部件30被安装于 该槽的状态下,当将齿轮罩26覆盖在节流阀体6上时,密封部件30紧贴 在形成于节流阀体6侧面的齿轮收纳室的周围的机架的端面上,从而将收 纳室内与外部气体遮挡开。在该状态下,通过6个夹子(clip)27将齿轮 罩26固定到节流阀体6上。

以下具体地说明在像这样构成的减速齿轮机构和覆盖它的齿轮罩之 间形成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即节流阀传感器。

在节流阀轴3的齿轮罩侧的端部,通过一体成形而固定树脂座19。在 树脂座19的前端的平面部上,通过一体成形来安装由冲压加工形成的激 励导体18。

因此,当电机20旋转并且节流阀2旋转时,激励导体18也一体地旋 转。

在齿轮罩26上,节流阀传感器的励磁导体28和信号检测导体29被 固定在与激励导体18相对的位置上。

在图8中表示齿轮收纳室的俯视图。通过固定齿轮罩26的机架来划 分齿轮收纳室。在机架的内侧可以看见6处用于固定夹住齿轮罩26的安 装部。6P1-6P3为齿轮罩26的定位用的壁,齿轮罩26的定位突起被卡止 在这3处壁上,由此,励磁导体28以及信号检测导体29可以输出与旋转 侧的导体被定位而被要求的允许范围内的信号。全开限位部(stopper)13A 机械性地决定节流阀齿轮13的初始位置(即,全开位置),并由一体形成 在节流阀体的侧壁上的突起构成。

节流阀齿轮13的缺口终端部与该突起抵接,由此,节流阀轴3不能 超过全开位置而旋转。

全闭限位部13B限制节流阀轴3的全闭位置,节流阀齿轮13的相反 侧的终端在全闭位置上与全闭限位部13B碰撞,阻止节流阀轴3超过全闭 位置进一步旋转。由此,决定在节流阀轴3的端部固定的固定侧的导体(激 励导体18)的旋转方向的位置的最大值。

这些限位部的位置中的信号检测导体(与图2的符号1C所表示的相 对应)的输出表示全闭、全开值。20B表示电机托架,20F表示电机托架 20B的凸缘部。

在此,在采取激励导体18与节流阀轴3电接合的构造的情况下,并 且在对齿轮罩的连接器26A的电气端子施加静电的情况下,在激励导体 18和励磁导体28之间或者在激励导体18和信号检测导体29之间引起放 电,存在节流阀传感器的微机被破坏的顾虑。

因此,本实施例为了解决所述问题,通过在激励导体18和节流阀轴3 之间配置树脂座19,从而将激励导体18和节流阀轴3绝缘,从而可以克 服上述问题。

此外,通过将树脂座19与节流阀轴3以及激励导体18一体成形来形 成,从而可以提供一种小型且廉价的电子控制节流阀体。

在此,树脂座19在将节流阀轴3安装到节流阀体6上之后通过一体 成形而形成,从而可以调整激励导体18的高度。由此,由于可以高精度 地调整激励导体18和励磁导体28以及信号检测导体29之间的小的间隙, 所以可以得到高精度的非接触式旋转角度检测装置。

向树脂座19上安装激励导体18可以使用以下的任意一种方法。1) 通过插入成形将被冲压加工的激励导体与树脂座一体成形,2)将被冲压 加工的激励导体熔敷到树脂座上,3)在树脂座上印刷激励导体,4)将激 励导体成形在印刷基板上后粘接到树脂座上。

并且,在熔敷到树脂座上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热熔敷、振动熔敷、激 光熔敷的任一个方式。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实施例中,即使在对齿轮罩26的连接器26A的电 气端子施加静电干扰的情况下,由于树脂座19由绝缘材料构成,所以也 不产生静电引起的放电,由于不流通放电电流,所以解决了节流阀传感器 的微机被破坏的问题。此外,由于树脂座被树脂成型在旋转轴上,所以生 产率高。此外,与像现有技术那样在绝缘基板上形成激励导体后,固定在 树脂座上的技术相比,在本实施例中,将激励导体直接插入成形、熔敷或 者粘接到树脂座上,由此,即使在将树脂座另外形成,之后再压入旋转轴 的情况下,生产率也高并且成本也廉价。

(实施例2)

图10表示相对于实施例1,经金属制的插件31来进行树脂座19和节 流阀轴3的接合。

树脂座19和插件31预先被一体成形,在将节流阀轴3组装到节流阀 体6上之后,插件31和节流阀轴3变为压入关系,由此,树脂座19被固 定到节流阀轴3上。此外,通过在进行压入操作时调整激励导体18的高 度,从而可以得到高精度的非接触式旋转角度检测装置。

(实施例3)

图13表示相对于实施例2,将配置于树脂座19上的激励导体18和节 流阀轴3的距离35隔开2mm以上,由此,消除从激励导体18至节流阀 轴3的电通路。由此,即使静电干扰从外部流入到励磁导体28上,由于 在激励导体18上不流通感应电流,所以可以防止激励导体18和励磁导体 28或信号检测导体29之间产生放电而引起的微机的破坏。

激励导体18通过冲压加工、或者在树脂座上直接印刷、或者被成形 在印刷基板上。

所述激励导体18和所述树脂座19通过一体成形而被固定,或者通过 热熔敷、振动熔敷、激光熔敷等方法被固定在树脂座上。

树脂座19和插件31通过一体成形被固定,插件31和节流阀轴3将 节流阀轴3压入插件并固定,或者通过焊接固定。或者,如图14那样令 插件31为具有防止从树脂座19脱落的防脱构造的销形状,直接压入固定 于节流阀轴3,或者通过焊接固定于节流阀轴3。

在表1中表示当对励磁导体28施加电压时,对信号检测导体29的输 出电压(TPS GND,TPS Vref,TPS OUT)是否表示正常值进行实验的结果。 作为此时的条件,励磁导体28和激励导体18的距离(如图17所示的 dim.A)固定为1.2mm,令激励导体18和节流阀轴3的距离(如图21所 示的dim.B)变化。其结果是,只要dim.B为2mm以上,即使对励磁导体 28施加28kV的电压,信号检测导体29的输出电压也在正常的范围内。

表1

(实施例4)

图15是在节流阀齿轮13树脂部上配置激励导体18的剖面图。

激励导体18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形,并具有用于与节流阀齿轮13接合 的突起部。

激励导体18与树脂制的节流阀齿轮13一起由树脂模制接合,或者, 如图16所示那样在节流阀齿轮13上设置定位用的孔13A~13C,在该定位 孔13A~13C中插入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在激励导体18上的臂18A~18C, 并通过热熔敷、振动熔敷、激光熔敷等方法接合。

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相同,金属板14在中央具有孔。在节流阀轴3 的前端部的周围刻设有螺纹槽。将节流阀轴3的前端插入金属板14的孔, 在节流阀轴3的螺纹部拧上螺母17,从而在节流阀轴3上固定金属板14。 如此,金属板14以及在其上成形的树脂材料制齿轮部15与节流阀轴3一 体旋转。

(实施例5)

实施例5是在图4中使节流阀体6树脂或者陶瓷化,从而消除从节流 阀轴3至安装节流阀体6的外部部件的电通路的方案。由此,即使静电干 扰从外部流入励磁导体28,由于在激励导体18上不流通感应电流,所以 也可以防止在激励导体18和信号检测导体29之间产生放电而引起的微机 的破坏。

(实施例6)

实施例6是在图4中对节流阀轴3涂敷树脂或者陶瓷,从而消除从激 励导体18至节流阀体6的电通路的方案。由此,即使静电干扰从外部流 入励磁导体28,由于在激励导体18上不流通感应电流,所以也可以防止 在激励导体18和信号检测导体29之间产生放电而引起的微机的破坏。

(实施例7)

实施例7是在图4中对节流阀轴3的一部分(与滚针轴承9、10、止 推保持器12的接触部分)涂敷树脂或者陶瓷,从而消除从激励导体18至 节流阀体6的电通路的方案。由此,即使静电干扰从外部流入励磁导体28, 由于在激励导体18上不流通感应电流,所以也可以防止在激励导体18和 信号检测导体29之间产生放电而引起的微机的破坏。

(实施例8)

实施例8是在图4中对滚针轴承9、10和止推保持器12涂敷树脂或 者陶瓷,从而消除从节流阀轴3至节流阀体6的电通路的方案。由此,即 使静电干扰从外部流入励磁导体28,由于在激励导体18上不流通感应电 流,所以也可以防止在激励导体18和信号检测导体29之间产生放电而引 起的微机的破坏。此外,通过滚针轴承9、10使用滚珠轴承,也可以去掉 具有节流阀轴的止推方向位置限制功能的止推保持器12。

(实施例9)

图11在激励导体18和励磁导体28、信号检测导体29之间配置了绝 缘体32。

通过配置绝缘体32,令激励导体18和励磁导体28、信号检测导体29 绝缘,从而可以防止因静电干扰在激励导体18和励磁导体28之间或者激 励导体28和信号检测导体29之间产生放电而破坏微机。

(实施例10)

图12表示通过导体34连接齿轮罩26的接地端子33和齿轮轴24。导 体34可以是导线,也可以是像弹簧那样的金属性的导体。此外,也可以 在导体中装入像电容器那样的具有静电容量的部件。

通过采用上述那样的构造,即使在对齿轮罩的连接器部施加了静电干 扰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形成电流从接地端子33经导体34、齿轮轴24 流通至节流阀体6的路径,在激励导体18和励磁导体28之间或者激励导 体18和信号检测导体29之间不因静电干扰而产生放电,因此可以防止微 机被破坏。

以下总结本实施例所述的实施方式,如以下所述。

实施方式1

在技术方案12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树脂座通过压入旋转体的旋转轴而被固定,或者通过被压入旋转 体的旋转轴而固定。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在所述树脂座上一体成形有用于确立与旋转体的旋转轴为压入关系 的金属性部件。

实施方式3

在技术方案12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树脂座通过振动熔敷被接合在旋转体的旋转轴上。

实施方式4

在技术方案12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树脂座通过焊接而被接合在旋转体的旋转轴上。

实施方式5

在技术方案12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树脂座通过螺钉固定被接合在旋转体的旋转轴上。

实施方式6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被配置于与旋转体的旋转轴一体旋转的驱动力传递 用齿轮上。

实施方式7

在实施方式6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形。

实施方式8

在实施方式7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一体成形在所述驱动力传递用齿轮上。

实施方式9

在实施方式7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被热熔敷在所述驱动力传递用齿轮上。

实施方式10

在实施方式7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被振动熔敷在所述驱动力传递用齿轮上。

实施方式11

在实施方式7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形,并且被激光熔敷在所述驱动力 传递用齿轮上。

实施方式12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被配置成与旋转体的旋转轴一体旋转,所述旋转轴被 固定在外壳上。该外壳由树脂或者陶瓷成形。

实施方式13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被配置成与旋转体的旋转轴一体旋转,所述旋转轴被 固定在外壳上。该所述外壳的一部分由树脂或者陶瓷成形,以消除从所述 励磁导体部的电源连接器至安装所述旋转角检测装置的外部部件间的电 通路。

实施方式14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被配置成与旋转体的旋转轴一体旋转,所述旋转轴由 树脂或者陶瓷成形。

实施方式15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被配置成与旋转体的旋转轴一体旋转,所述旋转轴的 一部分由树脂或者陶瓷成形。

实施方式16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被配置成与旋转体的旋转轴一体旋转,所述旋转轴通 过轴承部被安装于外壳部。

实施方式17

在实施方式16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轴承部由树脂或者陶瓷成形。

实施方式18

在实施方式16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轴承部的一部分由树脂或者陶瓷成形。

实施方式19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在所述激励导体部和所述励磁导体部之间形成有放电防止用的绝缘 层。

实施方式20

在实施方式19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绝缘层配置在所述激励导体部上。

实施方式21

一种旋转角度检测装置,其具有:

壳体部件,其覆盖被旋转检测体;

励磁导体部,其呈环状地配置于所述壳体部件,并且通过电流的施加 而产生磁场;

激励导体部,其固定在所述被旋转检测体上,并且与所述励磁线圈部 保持间隔而配置成非接触状态,通过电磁作用产生与所述被旋转检测体的 旋转位置相应的电流;以及

接收导体部,其配置于所述壳体部件,并且产生与流通于所述激励导 体的电流相应的电流,

其中,所述励磁导体部的电源连接器的接地配线与所述旋转角检测装 置的外部部件电连接。

实施方式22

一种旋转角度检测装置,其具有:

壳体部件,其覆盖被旋转检测体;

励磁导体部,其呈环状地配置于所述壳体部件,并且通过电流的施加 而产生磁场;

激励导体部,其固定在所述被旋转检测体上,并且与所述励磁线圈部 保持间隔而配置成非接触状态,通过电磁作用产生与所述被旋转检测体的 旋转位置相应的电流;以及

接收导体部,其配置于所述壳体部件,并且产生与流通于所述激励导 体的电流相应的电流,

其中,所述激励导体部配置于与旋转体的旋转轴一体成形的树脂部。

实施方式23

在实施方式22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形,并且被一体成形在与旋转轴一 体成形的树脂部上。

实施方式24

在实施方式22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通过印刷在与旋转轴一体成形的树脂部上而形成。

实施方式25

一种旋转角度检测装置,其具有:

壳体部件,其覆盖被旋转检测体;

励磁导体部,其呈环状地配置于所述壳体部件,并且通过电流的施加 而产生磁场;

激励导体部,其固定在所述被旋转检测体上,并且与所述励磁线圈部 保持间隔而配置成非接触状态,通过电磁作用产生与所述被旋转检测体的 旋转位置相应的电流;以及

接收导体部,其配置于所述壳体部件,并且产生与流通于所述激励导 体的电流相应的电流,

其中,所述激励导体部配置在树脂制的座上,所述树脂座通过振动熔 敷与旋转体的旋转轴接合。

实施方式26

在实施方式25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形,并且被一体成形在所述树脂座 上。

实施方式27

在实施方式25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通过印刷在所述树脂座上而形成。

实施方式28

一种旋转角度检测装置,其具有:

壳体部件,其覆盖被旋转检测体;

励磁导体部,其呈环状地配置于所述壳体部件,并且通过电流的施加 而产生磁场;

激励导体部,其固定在所述被旋转检测体上,并且与所述励磁线圈部 保持间隔而配置成非接触状态,通过电磁作用产生与所述被旋转检测体的 旋转位置相应的电流;以及

接收导体部,其配置于所述壳体部件,并且产生与流通于所述激励导 体的电流相应的电流,

其中,所述激励导体部配置在树脂制的座上,所述树脂座与旋转体的 旋转轴利用压入关系而接合。

实施方式29

在实施方式28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在所述树脂座上一体成形有用于与旋转体的旋转轴确立压入关系的 金属性部件。

实施方式30

在实施方式28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形,并且被一体成形在所述树脂座 上。

实施方式31

在实施方式28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通过印刷在所述树脂座上而形成。

实施方式32

一种旋转角度检测装置,其具有:

壳体部件,其覆盖被旋转检测体;

励磁导体部,其呈环状地配置于所述壳体部件,并且通过电流的施加 而产生磁场;

激励导体部,其固定在所述被旋转检测体上,并且与所述励磁线圈部 保持间隔而配置成非接触状态,通过电磁作用产生与所述被旋转检测体的 旋转位置相应的电流;以及

接收导体部,其配置于所述壳体部件,并且产生与流通于所述激励导 体的电流相应的电流,

其中,所述激励导体部配置在树脂制的座上,所述树脂座被固定成与 旋转体的旋转轴一体旋转,所述激励导体部和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接合 的导电体隔开2mm以上而配置。

实施方式33

在实施方式32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形。

实施方式34

在实施方式33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与树脂座一体成形。

实施方式35

在实施方式33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被熔敷在所述树脂座上。

实施方式36

在实施方式32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通过印刷在所述树脂座上而形成。

实施方式37

在实施方式32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被形成在印刷基板上。

实施方式38

在实施方式37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与树脂座一体成形。

实施方式39

在实施方式37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被熔敷在所述树脂座上。

实施方式40

在实施方式32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树脂座通过压入或者被压入旋转体的旋转轴而被固定。

实施方式41

在实施方式40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在所述树脂座上一体成形有用于与旋转体的旋转轴确立压入关系的 金属性部件。

实施方式42

在实施方式32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树脂座通过振动熔敷被接合在旋转体的旋转轴上。

实施方式43

在实施方式32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树脂座通过焊接而被接合在旋转体的旋转轴上。

实施方式44

在实施方式32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树脂座通过螺钉固定而被接合在旋转体的旋转轴上。

实施方式45

一种旋转角度检测装置,其具有:

壳体部件,其覆盖被旋转检测体;

励磁导体部,其呈环状地配置于所述壳体部件,并且通过电流的施加 而产生磁场;

激励导体部,其固定在所述被旋转检测体上,并且与所述励磁线圈部 保持间隔而配置成非接触状态,通过电磁作用产生与所述被旋转检测体的 旋转位置相应的电流;以及

接收导体部,其配置于所述壳体部件,并且产生与流通于所述激励导 体的电流相应的电流,

其中,所述激励导体部配置在与旋转体的旋转轴成为一体而旋转的驱 动力传递用齿轮上。

实施方式46

在实施方式45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形。

实施方式47

在实施方式46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被一体成形在所述驱动力传递用齿轮上。

实施方式48

在实施方式46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被热熔敷到所述驱动力传递用齿轮。

实施方式49

在实施方式46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被振动熔敷到所述驱动力传递用齿轮。

实施方式50

在实施方式46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形,并被激光熔敷到所述驱动力传 递用齿轮。

实施方式51

一种旋转角度检测装置,其具有:

壳体部件,其覆盖被旋转检测体;

励磁导体部,其呈环状地配置于所述壳体部件,并且通过电流的施加 而产生磁场;

激励导体部,其固定在所述被旋转检测体上,并且与所述励磁线圈部 保持间隔而配置成非接触状态,通过电磁作用产生与所述被旋转检测体的 旋转位置相应的电流;以及

接收导体部,其配置于所述壳体部件,并且产生与流通于所述激励导 体的电流相应的电流,

其中,所述激励导体部被配置成与旋转体的旋转轴成为一体而旋转, 所述旋转轴固定在外壳上。该外壳由树脂或者陶瓷成形。

实施方式52

在实施方式51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被配置成与旋转体的旋转轴成为一体而旋转,所述旋 转轴固定在外壳上。该所述外壳的一部分由树脂或者陶瓷成形,以消除从 所述励磁导体部的电源连接器到安装有所述旋转角检测装置的外部部件 间的电通路。

实施方式53

在实施方式51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被配置成与旋转体的旋转轴成为一体而旋转,所述旋 转轴由树脂或者陶瓷成形。

实施方式54

在实施方式51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被配置成与旋转体的旋转轴成为一体而旋转,所述旋 转轴的一部分由树脂或者陶瓷成形。

实施方式55

在实施方式51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激励导体部被配置成与旋转体的旋转轴成为一体而旋转,所述旋 转轴通过轴承部被安装到外壳部上。

实施方式56

在实施方式55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轴承部由树脂或者陶瓷成形。

实施方式57

在实施方式55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轴承部的一部分由树脂或者陶瓷成形。

实施方式58

一种旋转角度检测装置,其具有:

壳体部件,其覆盖被旋转检测体;

励磁导体部,其呈环状地配置于所述壳体部件,并且通过电流的施加 而产生磁场;

激励导体部,其固定在所述被旋转检测体上,并且与所述励磁线圈部 保持间隔而配置成非接触状态,通过电磁作用产生与所述被旋转检测体的 旋转位置相应的电流;以及

接收导体部,其配置于所述壳体部件,并且产生与流通于所述激励导 体的电流相应的电流,

其中,在所述激励导体部和所述励磁导体部之间形成有放电防止用的 绝缘层。

实施方式59

在实施方式58所述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所述绝缘层配置在所述激励导体部上。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实施例说明了在柴油发动机车用电机驱动式的节流阀控制装置(电机 驱动式的节流阀控制装置)上搭载了电感式的非接触型旋转角检测装置, 但是也可以应用于汽油发动机车用的电机驱动式的节流阀控制装置中。

进而,作为旋转角度检测传感器,例如,也可以应用于检测加速器的 旋转角度的传感器中。

也可以应用于涡轮增压器的可动翼控制用执行器的旋转角度检测装 置中。

也可以应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执行器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也可以应用于2驱、4驱切换执行器的旋转角度检测装置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