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辊子输送机及使用该辊子输送机的辊子输送线

一种辊子输送机及使用该辊子输送机的辊子输送线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辊子输送机,包括输送台及其上设置的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至少两个与相应动力源传动连接的输送辊,输送机构的输出端为前端,在由前向后方向上各输送辊中的至少第一个输送辊为浮动输送辊,各浮动输送辊均通过对应的浮动架转动装配于输送台上,各浮动架的后端均铰接于输送台上,输送台上设有与各浮动架对应传动连接并在浮动输送辊受向下压力时向对应浮动架施加向上推力的弹性机构,输送台与各浮动架间设有与对应浮动架限位配合以限制各浮动架升降幅度的限位机构。本发明通过浮动输送辊增加与相应导轨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保证相应导轨能在相邻两个辊子输送机顺利输送。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80706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

    申请/专利号CN201210010580.3

  • 发明设计人 张延虎;戈北京;吴俊;

    申请日2012-01-14

  • 分类号B65G13/02;B65G37/00;

  • 代理机构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胡伟华

  • 地址 471039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13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7:31:2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1-07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B65G13/0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0114

    著录事项变更

  • 2015-01-07

    授权

    授权

  • 2013-01-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5G13/02 申请日:201201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12-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辊子输送机及使用该辊子输送机的辊子输送线。

背景技术

在汽车涂装生产过程中,车身需要随同导轨从一个工位输送到另一个工位,完成输送工作的是辊子输送机。每个输送机中有一个电动机通过齿形带带动5个传送辊子,将动力输送至与导轨上,从而推动导轨携带车身前进。在这种普通传送辊子的摩擦力下,为了保证导轨的平稳稳定输送,要求相邻两个辊子之间的间距必须小于导轨长度的三分之一,这样才能有效地将导轨向前输送。

当两个辊子输送机协同工作时,需要考虑辊子输送机能否安全的将导轨输送到下一个输送机上,两输送机之间相邻的两个辊子是否能够实现动力均匀衔接,目前涂装线均采用两输送机简单对接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两输送机必须处于同一平面上,两输送机必须同时启动对应的电动机,且两输送机相邻辊子间的间距必须小于导轨长度的三分之一。若由于空间原因两辊子机输送机之间的距离较大,则必须安装一台配备有电动机的小型辊子机,这种设置形式,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增加了对场地大小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相应导轨在相邻两个辊子输送机间顺利输送的辊子输送线。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上述辊子输送线中使用的辊子输送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中辊子输送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辊子输送机,包括输送台及其上设置的输送方向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输送机构,所述的输送机构包括至少两个与相应动力源传动连接并沿前后方向间隔并列转动装配于所述输送台上的输送辊,所述输送机构的输出端为前端,在由前向后方向上各输送辊中的至少第一个输送辊为浮动输送辊,所述的各浮动输送辊均通过对应的浮动架转动装配于所述的输送台上,所述各浮动架的后端均铰接于所述的输送台上,所述的输送台上设有与所述各浮动架对应传动连接并在所述浮动输送辊受向下压力时向对应浮动架施加向上推力的弹性机构,所述的输送台与所述各浮动架间设有与所述对应浮动架限位配合以限制各浮动架升降幅度的限位机构。

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各浮动输送辊的用于与相应待输送导轨撑托配合的输送面高于其它输送辊的用于与相应待输送导轨撑托配合的输送面。

在由前向后方向上各输送辊中的第一个输送辊为浮动输送辊,所述的浮动输送辊转动装配于对应浮动架的前端,所述浮动架的后端铰接于所述的输送台上。

所述输送台上于所述浮动架的下方固连有长度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浮动架导向配合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上端由所述浮动架上端穿出,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与所述浮动架挡止配合并固设于所述浮动架上方导向螺柱上的限位结构,所述的弹性机构包括套设于所述导向柱外周并顶配于所述浮动架与输送台之间的弹簧。

所述的限位结构为螺纹连接于所述导向柱上的限位螺母。

本发明中辊子输送线的技术方案为:

辊子输送线,包括至少两个首尾对接的辊子输送机,所述的各辊子输送机均包括输送台及其上设置的输送方向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输送机构,所述的输送机构包括至少两个与相应动力源传动连接并沿前后方向间隔并列转动装配于所述对应输送台上的输送辊,所述输送机构的输出端为前端,所述各输送机构中在由前向后方向上各输送辊中的至少第一个输送辊为浮动输送辊,所述的各浮动输送辊均通过对应的浮动架转动装配于对应的输送台上,所述各浮动架的后端均铰接于所述对应的输送台上,所述的各输送台上均设有与所述各浮动架对应传动连接并在所述浮动输送辊受向下压力时向对应浮动架施加向上推力的弹性机构,所述的输送台与所述各浮动架间设有与所述对应浮动架限位配合以限制各浮动架升降幅度的限位机构。

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各浮动输送辊的用于与相应待输送导轨撑托配合的输送面高于其它输送辊的用于与相应待输送导轨撑托配合的输送面。

在由前向后的顺序上位于最前端的一个输送辊为浮动输送辊,所述的浮动输送辊转动装配于对应浮动架的前端,所述浮动架的后端铰接于所述的输送台上。

所述各输送台上于所述对应浮动架的下方固连有长度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浮动架导向配合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上端由所述浮动架上端穿出,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与所述浮动架挡止配合并固设于所述浮动架上方导向螺柱上的限位结构,所述的弹性机构包括套设于所述导向柱外周并顶配于所述浮动架与输送台之间的弹簧。

所述的限位结构为螺纹连接于所述导向柱上的限位螺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当需要将导轨由第一辊子输送机输送至第二辊子输送机时,把两个辊子输送机沿输送方向首尾对接,当导轨的前端刚被输送至第二辊子输送机的后端时,导轨的重量主要集中于第一辊子输送机前端的浮动输送辊上,导轨对浮动输送辊施加压力,弹性机构随之对浮动架施加推力,浮动架在弹性机构的推动下增加了浮动输送辊与导轨的摩擦力,从而能够保证导轨由第一辊子输送机顺利输送至第二辊子输送机。使用本发明的辊子输送机后,不需要在相邻两个输送辊之间增设其它的设备,减小了资源浪费和对场地大小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辊子输送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的I处放大图;

图5是图1的A向断面图;

图6是图1的B向断面图;

图7是图1的C向断面图;

图8是图1的D向断面图;

图9是本发明中辊子输送线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辊子输送机的实施例如图1~8所示:包括输送台3及其上设置的输送方向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并列设置的一个浮动输送辊1和四个输送辊,在上下方向上浮动输送辊1的用于与相应待输送导轨撑托配合的输送面高于四个输送辊的用于与相应待输送导轨撑托配合的输送面。四个输送辊沿前后方向依次为第一、二、三和四输送辊,其中第二、三输送辊通过齿形带9与相应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一输送辊4与第二输送辊5通过对应齿形带传动连接,第三输送辊7与第四输送辊8通过对应齿形带传动连接,浮动输送辊1与第一输送4辊通过对应齿形带传动连接。四个输送辊直接转动装配于输送台3上,一个浮动输送辊1通过浮动架2间接转动装配于输送台3上,浮动架3的后端与输送台3铰接相连。输送台3上设有与浮动架2传动连接并在浮动输送辊1受向下压力时向浮动架2施加向上推力的弹性机构11,输送台3与浮动架2间设有与浮动架2限位配合以限制浮动架2升降幅度的限位机构。输送台3上于浮动架2的下方螺栓固连有长度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与浮动架2导向配合的导向柱11-1,导向柱11-1的上端由浮动架2上端穿出,限位机构包括于浮动架2上方的导向柱11-1上螺纹连接的与浮动架2挡止配合以使浮动架2向上移动限位的限位螺母11-2,弹性机构11包括套设于导向柱11-1外周并顶配于浮动架2与输送台3之间的弹簧11-3。限位机构还包括于浮动架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的外翻并与输送台3挡止配合以阻止浮动架2过度向下移动的外翻限位结构10,在外翻限位结构10与输送台3挡止限位配合时浮动输送辊1的输送面与其余四个输送辊的输送面高度一致。在本辊子输送机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辊4也可以被浮动辊代替或第一、二输送辊同时被浮动辊代替,只要能保证输送机构中位于最前端的一个输送辊为浮动输送辊;当然输送辊的个数还可以是五个、六个或更多;弹性机构11还是气缸或其它弹性体;限位螺母11-2还可以是固连于导向柱11-1上端挡位块等其它限位结构代替;限位机构还可以是在输送台上开设导向方向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然后在浮动架2上设置穿设于长孔中的限位轴,当然限位机构还可以单独的限位块进行限位,其结构形式有很多。在使用时,可以将两个辊子输送机沿输送方向首尾对接或在两个辊子输送机中间增设异端无动力辊子机,也可实现导轨的输送工作,可使设备结构简单,环保节能。

辊子输送线的实施例如图1~9所示:包括沿输送方向首尾对接的第一辊子输送机12和第二辊子输送机13,其中各辊子输送机的具体结构如上述辊子输送机的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详细描述。在本辊子输送线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有三个、四个或更多。

使用时,把导轨放置于第一辊子输送机12上,由于共有三个输送辊共同承担导轨的重量和输送动力,易于将导轨向前输送至第二辊子输送机13上,当导轨的前端刚与第二辊子输送机13后端的输送辊接触时,由于导轨的重量主要集中于第一辊子输送机12的浮动输送辊上,因此弹性机构中的弹簧下压,弹簧对浮动架施加推力增大浮动输送辊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摩擦力增加,浮动输送辊的输送力也增加,便可顺利的将导轨由第一辊子输送机12输送至第二辊子输送机13上。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