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改进的电脑横机机头三角系统及其织针装置

一种改进的电脑横机机头三角系统及其织针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针织机械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改进的电脑横机机头三角系统及其织针装置,由至少一个编织单元组成,每个编织单元包括三角底板,三角底板的中部设置有垫针导轨,垫针导轨一侧设置有选针片后导针块,垫针导轨的另一侧设置有左、右密度三角,左、右密度三角之间设置有成圈三角,成圈三角设置有外层针轨和内层针轨,外层针轨的入口和出口均设置有成圈导块;成圈三角与垫针导轨之间设置有起针三角,起针三角嵌接有集圈导块,成圈导块和集圈导块连接成一整体;内层针轨的入口和出口均设置有移圈导块;垫针导轨设置有中间片下针导块,垫针导轨和选针片后导针块之间设置有选针片前导针块,该三角系统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运行可靠、工作效率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78743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莞市金贝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10323006.3

  • 发明设计人 叶俊宏;徐爱国;吴从中;

    申请日2012-09-04

  • 分类号D04B15/36(20060101);D04B35/02(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15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明

  • 地址 523571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岗梓大埔工业区东莞市金贝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7:21:4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6-03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D04B15/3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0904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4-04-09

    授权

    授权

  • 2013-01-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D04B15/36 申请日:201209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11-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机械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改进的电脑横机机头三角系统及其织针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脑针织横机的三角系统普遍存在如下不足:

1、目前市场上的电脑针织横机一般为多段选针(六段以上),活动的三角压片繁多,机构复杂,出现误动作和故障的概率也大。一旦出错,将影响编织物的花型和品质。

2、由于是多段选针,它采用的选针片规格较多(六段为六种,八段为八种,十段为十种),装配繁琐。

3、由于是多段选针,它需安装的选针电磁铁也较多(双系统六段为四十八个,八段为六十四个),控制电路相当复杂,线路也多,制造成本高。

4、现有技术中的电脑针织横机,它需通过两次选针才能开始编织工作,即运行两行的准备行,先从左至右不带纱线运行,此行选针器不工作,三角系统将排列无序的织针,包括选针脚、弹簧针等归位到待工作状态。然后机头自右向左运行,机头选针系统最后两个选针器工作,为第一行正式编织按花板设定的选针进行初选,现有技术的电脑针织横机的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脑横机机头三角系统,不但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而且运行可靠、工作效率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电脑横机机头三角系统配合使用的织针装置,该织针装置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改进的电脑横机机头三角系统,由至少一个编织单元组成,每个编织单元包括三角底板,所述三角底板的中部设置有垫针导轨,所述垫针导轨的一侧设置有选针片后导针块,所述垫针导轨的另一侧可滑动地设置有左密度三角和右密度三角,所述左密度三角和右密度三角之间设置有成圈三角,所述成圈三角设置有外层针轨和内层针轨,所述外层针轨的入口和出口均设置有可上下运动的成圈导块;所述成圈三角与垫针导轨之间设置有起针三角,所述起针三角嵌接有可上下运动的集圈导块,所述成圈导块和集圈导块连接成一整体;所述内层针轨的入口和出口均设置有与成圈导块或集圈导块反方向运动的移圈导块;所述垫针导轨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中间片下针导块,所述垫针导轨和选针片后导针块之间设置有选针片前导针块;所述编织单元之间设置有清针斜块和下复位三角。

作为优选,所述三角底板设置有可摆动的过渡导针块,所述过渡导针块通过转轴连接于所述三角底板,所述过渡导针块的前端设置于所述集圈导块前端的缺口内。

作为优选,所述垫针导轨的中部设置有导轨斜块。

作为优选,所述选针片后导针块设置有右倾斜面和左倾斜面,一个编织单元设置有两个右倾斜面和两个左倾斜面。

作为优选,所述左密度三角和右密度三角分别与所述起针三角之间形成走针道,所述走针道分别与内层针轨和外层针轨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选针片前导针块呈倒梯形。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片下针导块呈倒梯形。

作为优选,所述下复位三角设置于所述清针斜块的一侧,所述清针斜块的另一侧设置有上复位三角,所述上复位三角与成圈三角之间设置有滑槽,所述左密度三角和右密度三角分别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

一种织针装置,包括织针、挺针片、中间片和选针片,所述挺针片和中间片分别设置有推动自身前后运动的针锺,所述挺针片的一端与织针卡接,所述挺针片的另一端设置有回弹片I,所述中间片的前端设置于回弹片I的下方,所述中间片的后端与选针片抵接,所述选针片的下方设置有回弹片II,所述选针片的上方设置有前针锺和后针锺。

作为优选,所述回弹片I靠近中间片的一侧设置有滑动斜面。

本发明的一种改进的电脑横机机头三角系统,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单段即时选针器,双系统的电脑横机只有14个选针位,大大简化了控制电路;2、仅采用一种选针片,减少了零件品种规格,安装方便;3、三角系统的活动三角数量大大减少,动作机构锐减,使故障出现的概率大为降低,随之制造成本明显得到降低;4、无需重复选针可实现连续编织,降低了选针器的使用频率,使选针器更加耐用,编织的速度不再受选针限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一种织针装置,包括织针、挺针片、中间片和选针片,所述挺针片和中间片分别设置有推动自身前后运动的针锺,所述挺针片的一端与织针卡接,所述挺针片的另一端设置有回弹片I,所述中间片的前端设置于回弹片I的下方,所述中间片的后端与选针片抵接,所述选针片的下方设置有回弹片II,所述选针片的上方设置有前针锺和后针锺,该织针装置与上述电脑横机机头三角系统配合使用,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两个编织单元组成的三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织针处于不编织状态的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织针处于成圈编织状态的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织针处于翻针状态的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织针处于集圈状态的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织针处于接针状态的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织针处于织吊同行状态的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织针处于预选针连续编织状态的走针轨迹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三角底板        2—垫针导轨        21—中间片下针导块 

22—导轨斜块      3—选针片后导针块   31—选针片前导针块 

4L—左密度三角   4R—右密度三角        5—成圈三角  

51—外层针轨      52—内层针轨          53—成圈导块

54—集圈导块      6—起针三角           61—移圈导块  

62—过渡导针块   7—清针斜块            71—下复位三角 

8—选针片         81—中间片            82—挺针片

821—回弹片I      822—回弹片II         83—织针        

91—选针点I       92—选针点II          93—选针点III 

94—选针点IV。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的电脑横机机头三角系统,由至少一个编织单元组成,每个编织单元包括三角底板1,所述三角底板1的中部设置有垫针导轨2,所述垫针导轨2的一侧设置有选针片后导针块3,所述垫针导轨2的另一侧可滑动地设置有左密度三角4L和右密度三角4R,所述左密度三角4L和右密度三角4R之间设置有成圈三角5,所述成圈三角5设置有外层针轨51和内层针轨52,所述外层针轨51的入口和出口均设置有可上下运动的成圈导块53;所述成圈三角5与垫针导轨2之间设置有起针三角6,所述起针三角6嵌接有可上下运动的集圈导块54,所述成圈导块53和集圈导块54连接成一整体;所述内层针轨52的入口和出口均设置有与成圈导块53或集圈导块54反方向运动的移圈导块61;所述垫针导轨2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中间片下针导块21,所述垫针导轨2和选针片后导针块3之间设置有选针片前导针块31。

所述三角底板1设置有可摆动的过渡导针块62,所述过渡导针块62通过转轴连接于所述三角底板1,所述过渡导针块62的前端设置于所述集圈导块54前端的缺口内。

所述垫针导轨2的中部设置有导轨斜块22。

所述选针片后导针块3设置有右倾斜面和左倾斜面,一个编织单元设置有两个右倾斜面和两个左倾斜面,当电脑横机机头从左向右运动时,左倾斜面作用于选针片8的后针锺;当电脑横机机头从右向左运动时,右倾斜面作用于选针片8的后针锺。

所述左密度三角4L和右密度三角4R分别与所述起针三角6之间形成走针道,所述走针道分别与内层针轨52和外层针轨51连通。

本发明的一种织针装置,包括织针83、挺针片82、中间片81和选针片8,所述挺针片82和中间片81分别设置有推动自身前后运动的针锺,所述挺针片82的一端与织针83卡接,所述挺针片82的另一端设置有回弹片I821,所述中间片81的前端设置于回弹片I821的下方,所述中间片81的后端与选针片8抵接,所述选针片8的下方设置有回弹片II822,所述选针片8的上方设置有前针锺和后针锺。所述回弹片I821靠近中间片81的一侧设置有滑动斜面。

以图1中的左侧为上方,选针片前导针块31和中间片下针导块21呈倒梯形。

本发明的电脑横机机头三角系统可由一个或多个编织单元组成,本实施例中以两个编织单元为例对本发明的三角系统进行说明。在双系统的电脑横机中,有两套如图1所示的三角系统,分别安装在电脑横机前后针床的上方,并在同步带的驱动下左右移动,通过三角系统的驱动使织针83做上下运动,从而织出我们所需要的织片。图1中左密度三角4L和右密度三角4R可以沿着各自在三角底板1上的长槽做来回滑动;

成圈导块53和集圈导块54连接成一整体,在三角底板1中做上下运动;移圈导块61同样在三角底板1中做上下运动;移圈导块61与成圈导块53和集圈导块54构成的整体是由同一电机进行驱动。但移圈导块61与成圈导块53和/或集圈导块54的运动方向相反。

过渡导针块62通过转轴安装在三角底板1的平面上,可以绕转轴以一定的角度左右摆动。

所述编织单元之间设置有清针斜块7和下复位三角71。

所述下复位三角71设置于所述清针斜块7的一侧,所述清针斜块7的另一侧设置有上复位三角,所述上复位三角与成圈三角5之间设置有滑槽,所述左密度三角4L和右密度三角4R分别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

下面按图示箭头方向为三角系统的运动方向,对织针83处于不同编织状态的走针轨迹(图中的粗实线表示走针轨迹)进行逐一解释。三角系统反方向运动时,其走针轨迹及原理是相通的,这里就不再重复说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织针83处于不编织状态时,选针片后导针块3压下选针片8的后针锺,选针片8被位于其下方的选针器吸住,选针片8的后针锺埋入针槽内,挺针片82的针锺被清针斜块7压入针槽内,织针83不起针,不参与编织活动。

如图3所示,织针83处于成圈编织状态时,成圈导块53在电机的作用下向三角底板1的外部凸起,由于移圈导块61和成圈导块53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移圈导块61向三角底板1的内部凹陷。选针片后导针块3压下选针片8的后针锺,选针片8被选针器吸住,并将需要参与编织的织针83所在列的选针片8在选针点I91处释放,选针片8的后针锺在回弹片II822的作用下弹出针槽,被选针片后导针块3的右倾斜面向上推起,选针片8上移过程中推动中间片81的针锺,并将它一起向上推动;把中间片81的针锺推到垫针导轨2的导轨斜块22上,导轨斜块22将中间片81继续向上推动,中间片81的下部插入挺针片82的下方,并将挺针片82垫起,挺针片82的针锺露出针槽平面,挺针片82的针锺沿起针三角6的斜面将织针83向上推起,由于成圈导块53凸起,移圈导块61凹陷,挺针片82的针锺只能沿着成圈三角5的内层针轨52运动,挺针片82带动织针83沿密度三角与起针三角6形成的走针道移动,完成成圈编织的运动。在上述过程中,可以根据织物的需求,将右密度三角4R移动到所需位置,进行织物密度的调节。在下复位三角71的作用下,挺针片82向上复位,经过中间的清针斜块7,同时,中间片81的针锺在中间片下针导块21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中间片81的下部离开挺针片82的下方,挺针片82的针锺被压入针槽,等待第二编织单元的选针;第二编织单元在选针点II92处选针,重复第一编织单元的运动,完成第二行的成圈编织。

如图4所示,织针83处于翻针状态时,移圈导块61在电机作用下向三角底板1的槽内凸起,同时成圈导块53凹陷。选针片后导针块3压下选针片8的后针锺,选针片8被选针器吸住,并将需要参与编织的织针83所在列的选针片8在选针点I91处释放,选针片8的后针锺在回弹片II822的作用下弹出针槽,被选针片后导针块3的右倾斜面向上推起,选针片8上移过程中推动中间片81的针锺,并将它一起向上推动;把中间片81的针锺推到垫针导轨2的导轨斜块22上,导轨斜块22将中间片81继续向上推动,中间片81的下部插入挺针片82的下方,并将挺针片82垫起,挺针片82的针锺露出针槽平面,挺针片82的针锺沿起针三角6的斜面将织针83向上推起,由于成圈导块53凹陷,移圈导块61凸起,挺针片82的针锺只能沿着成圈三角5的外层针轨51运动,挺针片82带动织针83沿密度三角与起针三角6形成的走针道移动,完成翻针运动。在下复位三角71的作用下,挺针片82向上复位,经过中间的清针斜块7,同时,中间片81的针锺在中间片下针导块21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中间片81的下部离开挺针片82的下方,挺针片82的针锺被压入针槽,等待第二编织单元的选针;第二编织单元在选针点II92处选针,重复第一编织单元的运动,完成第二行的翻针动作。

如图5所示,织针83处于集圈(吊目)编织状态时,成圈导块53在电机作用下向三角底板1的槽内凸起,同时移圈导块61凹陷。选针片后导针块3压下选针片8的后针锺,选针片8被选针器吸住,并将需要参与编织的织针83所在列的选针片8在选针点III93处释放,选针片8的后针锺在回弹片II822的作用下弹出针槽,被选针片后导针块3的右倾斜面向上推起,选针片8上移过程中推动中间片81的针锺,并将它一起向上推动;把中间片81的针锺推到垫针导轨2的导轨斜块22上,导轨斜块22将中间片81继续向上推动,中间片81的下部插入挺针片82的下方,并将挺针片82垫起,挺针片82的针锺露出针槽平面,挺针片82的针锺沿过渡导针块62的斜面向上移动,进入集圈导块54的轨道内。由于移圈导块61凹陷,成圈导块53凸起,挺针片82的针锺沿着密度三角与起针三角6形成的走针道移动,完成垫纱、弯纱运动。在下复位三角71的作用下,挺针片82向上复位,经过中间的清针斜块7,同时,中间片81的针锺在中间片下针导块21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中间片81的下部离开挺针片82的下方,挺针片82的针锺被压入针槽,等待第二编织单元的选针;第二编织单元在选针点IV94处选针,重复第一编织单元的运动,完成第二行的集圈编织动作。

如图6所示,织针83处于接针状态时,集圈导块54在电机作用下向三角底板1的槽内凹陷,同时移圈导块61凸起。选针片后导针块3压下选针片8的后针锺,选针片8被选针器吸住,并将需要参与编织的织针83所在列的选针片8在选针点III93处释放,选针片8的后针锺在回弹片II822的作用下弹出针槽,被选针片后导针块3的右倾斜面向上推起,选针片8上移过程中推动中间片81的针锺,并将它一起向上推动;把中间片81的针锺推到垫针导轨2的导轨斜块22上,导轨斜块22将中间片81继续向上推动,中间片81的下部插入挺针片82的下方,并将挺针片82垫起,挺针片82的针锺露出针槽平面,挺针片82的针锺沿过渡导针块62的斜面向上移动,进入接针轨道内。挺针片82的针锺沿着密度三角与起针三角6形成的走针道移动,完成将对面针床的线圈接过来的运动。在下复位三角71的作用下,挺针片82向上复位,经过中间的清针斜块7,同时,中间片81的针锺在中间片下针导块21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中间片81的下部离开挺针片82的下方,挺针片82的针锺被压入针槽,等待第二编织单元的选针;第二编织单元在选针点IV94处选针,重复第一编织单元的运动,完成第二行的接针动作。

如图7所示,织针83处于织吊同行的编织状态,当需要进行成圈编织时,成圈导块53在电机作用下向三角底板1的槽内凸起,同时移圈导块61凹陷。选针片后导针块3压下选针片8的后针锺,选针片8被选针器吸住,并将需要参与成圈编织的织针83所在列的选针片8在选针点I91处释放,选针片8的后针锺在回弹片II822的作用下弹出针槽,被选针片后导针块3的右倾斜面向上推起,选针片8上移过程中推动中间片81的针锺,并将它一起向上推动;把中间片81的针锺推到垫针导轨2的导轨斜块22上,导轨斜块22将中间片81继续向上推动,中间片81的下部插入挺针片82的下方,并将挺针片82垫起,挺针片82的针锺露出针槽平面,挺针片82的针锺沿起针三角6的斜面将织针83向上移动。由于移圈导块61凹陷,成圈导块53凸起,挺针片82的针锺只能沿着成圈三角5的内层针轨52做轨迹运动。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织物的需求,将右密度三角4R移动到所需位置,进行织物密度的调节。

挺针片82带动织针83沿密度三角与起针三角6形成的走针道内移动,完成成圈编织运动。与此同时,选针器将需要参与集圈编织的织针83所在列的选针片8在选针点III93处释放,选针片8的后针锺在回弹片II822的作用下弹出针槽,被选针片后导针块3的右倾斜面向上推起,选针片8上移过程中推动中间片81的针锺,并将它一起向上推动;把中间片81的针锺推到垫针导轨2的导轨斜块22上,导轨斜块22将中间片81继续向上推动,中间片81的下部插入挺针片82的下方,并将挺针片82垫起,挺针片82的针锺露出针槽平面,挺针片82的针锺沿过渡导针块62的斜面向上移动,进入接针轨道内。挺针片82的针锺沿着密度三角与起针三角6形成的走针道移动,完成垫纱、弯纱运动。

上述处于成圈编织状态和集圈编织状态的挺针片82的针锺在下复位三角71的作用下,挺针片82向上复位,经过中间的清针斜块7,同时,中间片81的针锺在中间片下针导块21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中间片81的下部离开挺针片82的下方,挺针片82的针锺均被压入针槽,等待第二编织单元的选针;第二编织单元的成圈编织状态在在选针点II92处选针,重复第一编织单元的运动,完成第二行的成圈编织动作;第二编织单元的集圈编织状态在在选针点IV94处选针,重复第一编织单元的运动,完成第二行的集圈编织动作。

如图8所示,织针83处于预选针连续编织状态,当织物出现多行相同的花型和同等的针数时,只需在第一行按编织动作一次性将织针83选出,将中间片下针导块21全部收入三角底板1的槽内,参与成圈编织所在列的中间片81针锺始终在垫针导轨2的上方槽位,处于垫针状态。当完成一个系统的编织后,在下复位三角71的作用下,挺针片82向上复位,经过中间的清针斜块7,挺针片82的针锺被压入针槽,离开清针斜块7后,挺针片82的针锺在回弹片I821的回弹力的作用下弹出针槽,进入下一编织单元的成圈编织。直至运行到相同编织行的末行时,将相应的中间片下针导块21全部伸出三角底板1的槽外,将中间片81复位至垫针导轨2的下方槽中,使完成编织的挺针片82在清针斜块7的作用下埋入针槽,可进行下一轮编织的重新选针状态。

本发明的电脑横机机头三角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单系统的电脑横机中,也可以应用于多系统的电脑横机。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