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防护服用层叠布帛及应用该防护服用层叠布帛的防护服

防护服用层叠布帛及应用该防护服用层叠布帛的防护服

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够兼顾更高的隔热性和舒适性的防护服用层叠布帛及使用该防护服用层叠布帛的防护服。一种防护服用层叠布帛及使用该防护服用层叠布帛的防护服,其中,所述防护服用层叠布帛包含外层和内层的2层以上的布帛,在用于防护服时,内层配置在皮肤侧,外层是由以JIS L 1091E法测定的LOI值(极限氧指数)为21以上的纤维构成的布帛,内层是由以JIS L 1091E法测定的LOI值(极限氧指数)为21以上、热扩散率为2.2×10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9-09

    授权

    授权

  • 2013-01-16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32B5/26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21217 申请日:20110118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3-01-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32B5/26 申请日:201101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11-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轻量、舒适性优异、耐热性与隔热性高的防护服用层叠 布帛及使用该防护服用层叠布帛的防护服。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消防员在灭火作业时穿着的耐热性防护服,使用芳族聚 酰胺、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苯并咪唑等阻燃性有机纤维布帛等。

近年来,出于改良消防员的安全性、舒适性的目的,提出了一种如 下所述的防护服(专利文献1)等:(a)面料由间位芳族聚酰胺纤维和 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构成,(b)中间层具有透湿防水性,(c)隔热层是 由间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无纺布和间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的纺织布构成 的复合体,使用具有由以上(a)~(c)构成的复合结构的、阻燃性和 隔热性优异的布帛。在这些布帛中,进一步出于防止由火灾产生的辐射 热的目的,多使用通过将金属铝等进行涂布或者蒸镀等而对这些由阻燃 纤维构成的布帛进行表面加工而得的布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权 利要求3~4)。但是,在将实施了涂布加工的布帛用作防护服时,存在 其重量变得非常重这样的缺点。进而,从形成空气层这样的观点考虑, 要提高隔热性,制成层叠结构是最有用的,但由于该层叠结构而导致存 在发硬感,非常难以抑制防护服重量大幅增加。

另外,出于不使重量大幅增加地使隔热性提高、进而没有发硬感地 使穿着感提高的目的,还提出了利用起毛的耐热性层叠结构体(专利文 献2)等。这虽然在提高隔热性这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具有下述缺 点:由于从身体产生的热的蓄积也变大,因此损害舒适性,如果降低起 毛水平、重量,则隔热性也直接降低。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128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638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具有的问题,提供能够兼顾更 高的隔热性和舒适性的防护服用层叠布帛及使用该防护服用层叠布帛 的防护服。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能够以如 下构成提供可兼顾高隔热性和轻量性及舒适性的布帛结构体。

即,本发明是一种防护服用层叠布帛,其特征在于,包含外层和内 层的2层以上的布帛,在用于防护服时,内层配置在皮肤侧,外层是由 以JIS L 1091E法测定的LOI值(极限氧指数)为21以上的纤维构成 的布帛,内层是由以JIS L 1091E法测定的LOI值(极限氧指数)为 21以上、热扩散率为2.2×10-6m2·s-1以上的纤维构成的布帛,且该布帛 的空隙率为85%以上且低于98%,厚度为0.5mm~8.0mm,单位面积 重量为80g/m2~250g/m2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兼具轻量和舒适性还有高隔热性的层叠布 帛,而且通过使用该层叠布帛,能够提供作为以消防服为代表的高温环 境下的工作服等有用的防护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防护服用层叠布帛是包含外层和内层的2层以上的布帛层 的层叠布帛。

在本发明中,外层有必要是极限氧指数(LOI)为21以上的布帛。 极限氧指数(LOI)优选为24以上。所谓极限氧指数是继续燃烧所必 需的气氛的氧浓度(%),如果为21以上,则意味着在通常的空气中不 继续燃烧地自灭火,能够发挥高耐热性。在此,如上所述,极限氧指数 (LOI)是依照JIS L1091(E法)测定的值。

这样,通过外层使用极限氧指数(LOI)为21以上的布帛,能够发 挥高耐热性。作为构成上述布帛的纤维,例如可以举出间位型芳族聚酰 胺纤维、对位型芳族聚酰胺纤维、聚苯并咪唑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 酰胺酰亚胺纤维、聚醚酰亚胺纤维、聚芳酯纤维、聚对亚苯基苯并双唑纤维、Novoloid纤维、Polykural纤维、阻燃丙烯酸纤维、阻燃人造 丝纤维、阻燃聚酯纤维、阻燃棉纤维、阻燃毛纤维等。尤其在本发明中, 出于使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等间系芳族聚酰胺纤维、纺织物、编织物 强度提高的目的,使用对系的芳族聚酰胺纤维、即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 胺、或者在其上共聚第3成分而得的纤维等是有用的。作为聚对苯二甲 酰对苯二胺共聚物的一个例子,例示下述式所示的共聚对亚苯基-3,4’- 氧基二亚苯基对苯二甲酰胺。

(在此,m和n表示正整数。)

在上述纤维中,可以使用长纤维或者短纤维。另外也可以将2种以 上的上述纤维混织或者混纺使用。

上述布帛可以以纺织物、编织物、无纺布等方式使用,但特别优选 纺织物。另外,作为纺织物,可以为平纹、斜纹、缎纹等任何纺织组织。 另外,在纺织物、编织物中,可以使用2种纤维,使之交织、交编。

尤其作为在外层中使用的布帛,在本发明中,优选例示将间系芳族 聚酰胺纤维与对系芳族聚酰胺纤维混纺而以纺织丝的方式使用的布帛, 作为该对系芳族聚酰胺纤维的混合比率,优选相对于构成布帛的全部纤 维为5重量%以上,对系的芳族聚酰胺纤维由于容易引发原纤维化,因 此优选将混合比率控制到60重量%以下。

应予说明,在外层(面料层)中使用的布帛优选使用单位面积重量 处于160~400g/m2的范围中的布帛。在上述单位面积重量低于160g/m2时,有可能无法获得充分的耐热性能,另一方面,在该单位面积重量超 过400g/m2时,制成防护服时穿着感受到阻碍,因而不优选。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就内层的布帛而言,以下是关键:是由极 限氧指数(LOI)为21以上、优选为24以上且纤维轴向的热扩散率为 2.2×10-6m2·s-1以上、优选为2.5×10-6m2·s-1以上的纤维构成的布帛, 且该布帛的空隙率为85%以上且低于98%,优选为90~96%,厚度为 0.5mm~8.0mm,优选为0.9~5.0mm,单位面积重量为80g/m2~250g/m2, 优选为94~200g/m2。同时满足这些必要条件时,才可以完成本发明的 课题。

即,本发明人等考虑到如果可使内层的布帛具有减小在暴露于火焰 时蓄积在衣服内的热量且将蓄积的热高效率地扩散到布帛的面方向这 两种特性,并且可利用1片布帛同时实现这两种特性,则可获得隔热性 优异且轻量、舒适性也优异的防护服,发现通过对内层采用同时满足上 述必要条件的布帛,能够达成这两种特性。

因此,构成内层的布帛的极限氧指数(LOI)必须为21以上,由此 能够发挥高耐热性。

另外,就构成内层布帛的纤维而言,纤维轴向的热扩散率必须为 2.2×10-6m2·s-1以上,由此布帛厚度方向的绝热功能得到保持且沿平面 方向添加高热扩散功能,隔热性能提高。

应予说明,纤维轴向的热扩散率能够通过选定合适的纤维种类、或 者对纤维自身赋予合适的热扩散功能而容易地调整。

另外,就构成内层的布帛而言,在空隙率低于85%、或厚度低于 0.5mm、或单位面积重量多于250g/m2时,即使满足任何必要条件,在 暴露于火焰时向皮肤侧传导的热量也会变多。另外,在空隙率为98%以 上、或厚度比8.0mm厚、或单位面积重量低于80g/m2时,即使满足任 何必要条件,作为利用热传导进行热扩散的介质的纤维不足而无法获得 必要的热扩散效果。所以,在任何情况下均无法获得所需的隔热性能、 舒适性。

应予说明,构成内层的布帛的空隙率能够通过制造编织物和/或无纺 布的构成(使用的原棉、纺织种类以及设计等)、加压等而容易地调整。

另外,构成内层的布帛的厚度、单位面积重量也能够与上述同样地 任意且容易地调整。

对于在内层中使用的布帛而言,无纺布、纺织物、将其起毛而得的 布帛均可,但从体积大的结构、即高空隙率的耐久性高这方面考虑,优 选为无纺布结构。

另外,该布帛的通气性优选为20cm3/m2·sec以上,在该情况下, 不仅轻量,而且使由身体产生的热、汗逃逸到外面的性能显著地提高, 因此制成防护服时舒适性变高。上述通气性进一步优选为30cm3/m2·sec 以上。

应予说明,构成内层的布帛的通气性也能够通过制造编织物和/或无 纺布的构成(使用的原棉、纺织种类以及设计等)、加压等容易地调整。

对于构成上述在内层中使用的布帛的纤维,只要满足上述条件,则 材料、其构成不受限定。为了使热传导提高,还可以使用使金属、碳等 的热传导性高的微粒掺入或者表面附着而得的纤维。作为上述纤维,可 以使用碳纤维、金属纤维,但可以优选举出在防护服用途应用中具有实 用或者研究成果的芳族聚酰胺纤维、聚苯并咪唑纤维、聚酰亚胺纤维、 聚酰胺酰亚胺纤维、聚醚酰亚胺纤维、聚芳酯纤维、聚对亚苯基苯并双 唑纤维、Novoloid纤维、Polychlal纤维、阻燃丙烯酸纤维、阻燃人 造丝纤维、阻燃聚酯纤维、阻燃棉纤维、阻燃毛纤维等。

此外,作为构成在内层中使用的布帛的纤维,与外层的情况同样地 优选使用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等间系芳族聚酰胺纤维,出于使纺织 物、编织物强度提高的目的,优选使用对系的芳族聚酰胺纤维、即聚对 苯二甲酰对苯二胺、或者在其上共聚第3成分而得的纤维(例如共聚对 亚苯基-3,4’-氧基二亚苯基对苯二甲酰胺纤维)等。

尤其在本发明中,可以优选地举出下述纤维:将在防护服用途应用 中具有最多实用成果的、与上述在外层中使用的相同的芳族聚酰胺纤维 为基体,掺入热传导性高的如后所述的微粒而提高了热传导性和阻燃性 的纤维。应予说明,如果例如碳纤维、金属纤维等其自身满足上述LOI 值、热传导性等必要条件,则也能够无需掺入微粒等地直接使用。尤其 作为构成内层的纤维,可以举出碳纤维的含有率为50重量%以上的纤 维作为优选例。

对于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微粒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由热导率 为70W/(m·k)以上的物质构成的微粒。这样,如果热传导性高,则 可以以较少的添加量提高纤维的热导率,从而能够抑制由微粒添加所致 的纤维降低。对于这样的微粒,具体而言可以优选举出碳粉末、碳纳米 管、金刚石、银、铜、金、铝等。在此,例如,碳的热导率为129W/ (m·k),银、铜、金的热导率分别为427W/(m·k)、402W/(m·k)、 315W/(m·k)(参照日本化学会编的化学便览·基础编(丸善株式会 社))。

此外,这些微粒在纤维中的含有率也取决于微粒比重,但通常为1~ 60重量%,优选为3~35重量%左右。

另外,这些微粒的数均粒径通常为10μm以下,优选为1μm以下。

对于以上的本发明的层叠布帛,也可以在上述外层与内层之间配置 将透湿防水性膜的布帛层叠固定于由LOI值为25以上的纤维构成的布 帛作为中间层,由此能够保持着作为布帛结构体的舒适性地抑制来自外 部的水的浸入,从而更优选作为进行放水等的消防活动的消防队员用的 防火服。使用的布帛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使用处于50~200g/m2的范围 中的布帛。在低于50g/m2时,有可能无法获得充分的隔热性能,另一 方面,在该单位面积重量超过200g/m2时,制成防护服时的穿着感受到 阻碍,因而不优选。该布帛优选将具有透湿防水性的、由聚四氟乙烯等 构成的薄膜进行层压加工,由此透湿防水性、耐化学试剂性提高,能够 促进穿着者的汗蒸散,并能够减少穿着者的热应激。上述层压加工在中 间层上的薄膜的每单位面积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0~50g/m2的范围。 应予说明,在这样将薄膜层压加工在中间层布帛上时,也优选实施了该 加工的中间层布帛的单位面积重量处于上述50~200g/m2的范围中。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层叠布帛,考虑皮肤触感、穿着性和耐久性等 实用性,也可以在内层的更内侧、即皮肤侧追加内里层。优选使用在内 里层中使用的布帛的单位面积重量处于20~200g/m2范围中的布帛。

内里层使用将上述以间型芳族聚酰胺纤维、对型芳族聚酰胺纤维、 聚苯并咪唑纤维、聚酰亚胺纤维为代表的阻燃性纤维等作为原材料的纺 织布、无纺布、编织布等。

就本发明的层叠布帛而言,例如,可通过将如下这些布帛重叠并利 用公知的方法进行缝制而制造:外层布帛、内层布帛,根据需要在此间 夹持中间层的布帛,进一步根据需要在内层的更靠内侧追加成为内里层 的布帛。另外,本发明的层叠布帛也可制成如下方式:将外层、内层重 叠,安装紧固件,缝制这些布帛,通过解开紧固件,可根据需要地分离 这些布帛。

本发明的防护服是用以上说明的层叠布帛形成的。要将上述层叠布 帛制成防护服,可用公知的方法进行缝制等来制造。此时,没有必要与 上述同样地将外层与内层的布帛相互接合,可以重叠地缝合。另外,如 上所述,可以使用紧固件等而从外层布帛取下内层布帛。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应予说明,实施例中 的各物性利用下述方法进行测定。

(1)单位面积重量

利用依照JIS L 1096的方法进行测定。

(2)厚度

利用依照JIS L 1096-90(纺织物)或者JIS L 1018-90(编织物)的 方法,利用Digimatic厚度试验机进行测定。

(3)布帛的空隙率

测定经纬的一边30cm的布帛重量,接着,用上述方法测定厚度, 计算出布帛体积,用布帛体积除测得的布帛重量,计算出布帛密度。接 着,用构成纤维的密度除布帛密度,计算出纤维的体积分数,从1中减 去该体积分数,计算出布帛的空隙率。

(4)通气性

用JIS L 1096-A法进行测定。

(5)极限氧指数(LOI)

利用依照JIS L 1091(E法)的方法进行测定。

(6)纤维的热扩散率

使用热扩散率测定装置(ULVAC-RIKO公司制,型号:Laser PIT), 利用光交流法求出对象纤维纵向(纤维轴向)的热扩散率(α)。试验片 使用将单纤维捆扎而成的制品,通过在照射光为半导体激光,温度传感 器为E热电偶(线径为100μm,银浆粘接)、真空气氛下、25℃的条件 下实施测定,从而测定热扩散率。

接着,由利用JIS K 7123法测定的比热容量(Cp)、以及利用密度 梯度管法(N-庚烷/四氯化碳,25℃)测定的密度(ρ),通过下式计算 出热导率(κ)。

κ=αρCp

(7)比重

利用依照JIS K 7112(塑料-非发泡塑料的密度和比重的测定方法) 的方法进行测定。

(8)隔热试验(隔热性)

利用依照ISO9151的方法,测定暴露于规定的火焰而使温度上升达 到24℃的时间(HTI24)。该时间越长,防护性能越优异。

(9)舒适性试验

利用依照ASTM F1868的方法测定总热损失量(THL)(单位 W/m2)。该值越大,显示出防护服舒适性越优异。

(10)微粒的数均粒径

就微粒的数均粒径而言,将纤维切断,在将利用电子显微镜以10 万倍的倍率观察截面时每25μm2的观察截面积计的平均粒子分散面积 设为S(μm2)时,将由下述式计算出的(Y)作为分散平均当量粒径。

各材料通过如下的方法、顺序准备。

·碳微粒(炭黑)

碳粉末(使用大日精化公司制“Carbon Black FD-0721”。数均粒径 为0.36μm)。

·碳纳米管

使用NANOCARBON TECHNOLOGIES公司制的碳纳米管(平均 直径为68nm,平均长度为8μm,体积密度为0.004g/cm3)。

·金刚石微粒

将6g市售的簇状金刚石(拉曼光谱法测定:金刚石80重量%、石 墨6重量%、非晶碳约10重量%、碳单键成分4重量%)与550ml的 10%浓硝酸-浓硫酸一起加入石英制烧瓶中,在300~310℃下煮沸2小 时。冷却到室温后,重复进行加入大量水进行离心分离并接着倾析的操 作,精制到pH超过3时,获得即使不特别加入分散剂也不沉淀的灰色 分散液。将其干燥而制成精制金刚石微粒。数均粒径为0.64μm。

·铝微粒

使用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结晶型为α型的氧化铝微粒 (AKP-30)。数均粒径为0.40μm。

·银微粒

在以重量比计为1比1的比例混合纯水和乙醇而成的水性溶剂1000 毫升中溶解51.2g硝酸银后,加入氨水,以使液体的pH成为11.3±1的 方式进行调整,制成溶液1。加入氨水时,最初液体混浊成褐色,但pH 变为11.3时,变成无色透明。

接着,在以重量比计为1比1的比例混合纯水和乙醇而成的水性溶 剂1000毫升中,溶解52.8g作为还原剂的L-抗坏血酸和5.6g作为表面 处理剂的月桂酸钠,制成溶液2。

使上述溶液2的液温为25℃,在搅拌下,缓缓地滴加溶液1,将银 微粒还原并使其析出。然后,将析出的银微粒通过离心分离进行回收, 用以重量比计为1/1的比例混合纯水和乙醇而成的水性溶剂清洗4次 后,使其干燥,获得银微粒。数均粒径为0.42μm。

·铜微粒

在将140g的甲酸铜四水合物溶解在1000cc水中而得的溶液中,添 加溶解有氢氧化钠的水溶液(pH调整溶液),将溶液pH调整到13。将 该溶液与水合肼混合,将该混合溶液加热到80℃(加热时间为3小时) 时,获得沉淀粉末。将其放置1小时冷却,在室温下用玻璃滤器过滤液 体,用pH7的水进行水洗后,用丙酮清洗,干燥,获得铜粉末。数均 粒径为0.40μm。

·金微粒

在高压釜(内径500mm×高度800mm)内装入300g金细线和5L 氯化金酸水溶液(金:10g/L)和0.5g糊精,置换成氮气气氛,然后升 温到180℃,保持30分钟。之后,用水浴骤冷高压釜,液温变为25℃ 后保持30分钟。之后,过滤,清洗,获得得到的金微粒。数均粒径为 0.43μm。

·芳族聚酰胺纤维和内含微粒的芳族聚酰胺纤维

在试验中使用的聚合物溶液(掺杂物)的制备、和炭黑的共混制丝 根据以下方法。

掺杂物的制备

在将氮吹到内部的、具有锚形搅拌翼的混合槽中投入水分率约为 20ppm的N-甲基-2-吡咯烷酮(以后称为NMP)2051g,精确称量并投 入对苯二胺2764g和3,4’-二氨基二苯基醚5114g,使其溶解。在该二胺 溶液中在其温度为30℃、搅拌转速为64次/分钟的状态下,精确称量并 投入10320g的对苯二甲酰氯。溶液的温度由于反应热而上升到53℃后, 加热60分钟使其为85℃。在85℃下进一步继续搅拌15分钟,溶液粘 度上升结束,以此作为聚合反应结束。

之后,投入含有22.5重量%氢氧化钙的NMP浆16.8kg,继续搅拌 20分钟,使pH为5.4,将得到的掺杂物通过孔径30微米的过滤器过滤, 完成聚合物浓度为6重量%的聚合物溶液(以后称为掺杂物)的制备。 之后,将微粒(银、铜或者金等微粒)添加在该聚合物液中,再次继续 搅拌30分钟,使微粒分散。

将加入有所得微粒的聚合物溶液经过计量泵而从挤压纺丝喷嘴中 喷出后,以干喷射纺丝拉出,经过凝固、干燥、热延伸、给予精加工油 剂,卷绕制品。然后根据需要地用卷缩机压入而进行卷缩后切割,加工 成长度为51mm的原棉。进一步根据需要地加工成60支(棉支)的纺 织丝。

在纤维中添加炭黑时,对于炭黑的共混制丝用的纺丝头送液中的上 述掺杂物,将炭黑的NMP浆以10~20kg/cm2的压力定量压入,立刻实 施动态混合,紧接着给与由静态混合器20段以上产生的充分的混合作 用后,经过计量泵而从挤压纺丝喷嘴中喷出后,以干喷射纺丝拉出,经 过凝固、干燥、热延伸、给予精加工油剂,卷绕制品。然后根据需要地 用卷缩机压入而进行卷缩后切割,加工成长度为51mm的原棉。进一步 根据需要地加工成60支(棉支)的纺织丝。

应予说明,对于未内含微粒的芳族聚酰胺纤维,不添加上述微粒, 除此之外,与内含微粒的芳族聚酰胺纤维同样地进行,制成原棉。

·无纺布(无纺布1~29;内层布帛)

使用长度为51mm的如上所述地获得的各种原棉,进行切割后,将 之重叠而作为必需的每单位的重量后,利用针刺法进行无纺布化。根据 需要,用加热金属辊或者树脂辊通过压延加工制成无纺布后,进行厚度 调节。

应予说明,无纺布12不添加微粒,除此之外,与添加微粒而成的 芳族聚酰胺纤维同样地进行,制成原棉和无纺布。

·纺织物1(内层布帛)

使用由以混合重量比率成为90:10的比例混合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 胺纤维(单丝纤度为2.2dtex,切割长度为51mm,Teijin-Technoproducts 公司制,商标名:Conex)和共聚对亚苯基-3,4’-氧基二亚苯基对苯二甲 酰胺纤维(单丝纤度为1.5dtex,切割长度为51mm, Teijin-Technoproducts公司制,商标名:Technora)而成的耐热纤维构 成的60支双丝纺织丝,利用剑杆织机制成平织的单位面积重量为 170g/m2的纺织物。使用起毛机,用其上安装的#280目砂纸摩擦30秒 钟,利用该起毛加工使其起毛。应予说明,在无纺布1中,碳微粒的添 加仅为Technora侧。

·纺织物2(内层布帛)

使用PAN系碳纤维(Tohotenax公司制,纤维径为7μm,丝数为 1000根,热导率为10W/m·K),利用剑杆织机制成平织的单位面积重 量为170g/m2的纺织物。利用起毛机,用其上安装的#280目砂纸摩擦 30秒钟,利用该起毛加工使其起毛。

·纺织物A、纺织物B(外层布帛)

用由以混合重量比率成为90:10的比例混合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 纤维(单丝纤度为2.2dtex,切割长度为51mm,Teijin-Technoproducts 公司制,商标名:Conex)和共聚对亚苯基-3,4’-氧基二亚苯基对苯二甲 酰胺纤维(单丝纤度为1.5dtex,切割长度为51mm, Teijin-Technoproducts公司制,商标名:Technora)而成的耐热纤维构 成的40支双丝纺织丝,用公知的方法制成织成平织防撕裂的纺织物, 进行洗刷处理,除去位于布帛表面的糊剂、油剂。将该布帛用作外层。 纺织物A的单位面积重量为390g/m2,纺织物B的单位面积重量为 260g/m2

·纺织物C(中间层)

使用下述制品:在将由以混合重量比率为90:10的比例混合聚间苯 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单丝纤度为2.2dtex,切割长度为51mm, Teijin-Technoproducts公司制,商标名:Conex)和共聚对亚苯基-3,4’- 氧基二亚苯基对苯二甲酰胺纤维(单丝纤度为1.7dtex,切割长度为 51mm,Teijin-Technoproducts公司制,商标名:Technora)而成的耐 热纤维构成的40支双丝纺织丝织成的纺织布(单位面积重量:75g/m2, LOI值为25)上,层压聚四氟乙烯制的透湿防水性膜(JAPAN GORTEX 制,单位面积重量:35g/m2)而得到的制品。

·纺织物D(内里层)

制作用共聚对亚苯基-3,4’-氧基二亚苯基对苯二甲酰胺纤维 (Teijin-Technoproducts公司制,商标名“Technora”,单丝纤度为 0.83dtex、总纤度为830decitex)的丝制成的单位面积重量为80g/m2的 平织物。

将这些外层、中间层、内层、内里层(追加内里)的各布帛重叠, 获得层叠布帛。

实施例1~24、比较例1~10

将如上得到的层叠布帛的评价结果与实施例1~24、比较例1~10 一并示于表1。

[表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层叠布帛兼具轻量和舒适性还有高隔热性,通过使用该层 叠布帛,在作为以消防服为代表的高温环境下的工作服有用的防护服的 用途中是有用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