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妇科出血的口服止血汤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治疗妇科出血的口服止血汤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发明人多年临床试验,从寒、热、湿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并不断改良而制得的配伍合理,临床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的治疗妇科出血的口服止血汤及其制备方法。由下列组方的原料经加水煎沸,再提取汤药:黄芪、熟地、当归、川芎、白芍、女贞子、旱莲草、川断、浦黄、五灵脂、艾叶、龙骨、连翘、黄苓、炮、甘草、水。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浸泡:按所述重量配比将原料放入煎药器皿中浸泡半小时;(b)、煎沸:将步骤(a)已浸泡好的原料用大火自然煎沸后,再小火慢煎15分钟;(c)、冷却:将步骤(b)煎好的汤药停火10分钟左右,将汤药倒入碗中,自然冷却至温热时口服。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74372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戚高启;

    申请/专利号CN201210224202.5

  • 发明设计人 戚高启;

    申请日2012-07-02

  • 分类号A61K36/9068;A61P15/00;A61P7/04;A61K35/24;A61K35/02;

  • 代理机构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谢观素

  • 地址 223632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官墩医院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7:02:1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8-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9068 授权公告日:20130717 终止日期:20150702 申请日:2012070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3-07-17

    授权

    授权

  • 2012-12-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9068 申请日:201207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10-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妇科出血的口服止血汤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妇科出血如子宫功能性出血、子宫肥大、月经紊乱、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息肉、肌瘤、囊肿等病变影响而出血的止血汤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子宫功能性出血、子宫肥大、月经紊乱、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息肉、肌瘤、囊肿等病变影响的出血现象是妇科常见病,严重危害了女性的身体健康,影响了她们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各个方面,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精神痛苦,如果此类病变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还将引起一些并发症如贫血、不孕、失血性休克、流产等。目前对这类病症有很多药物和治疗方法,但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药物的配方比较单一、对止血的有效成分少的缘故。

发明目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提供一种经发明人多年精心研究和长期临床实践经验而制备的一种见效快、治愈率高、使用方便和无毒副作用的用于治疗妇科出血的口服止血汤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妇科出血的口服止血汤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经加水煎沸,再提取汤药:

黄芪6~40g、熟地6~30g、当归3~30g、川芎3~20g、白芍6~40g、女贞子6~40g、旱莲草6~40g、川断6~30g、蒲黄6~30g、五灵脂6~30g、艾叶6~60g、龙骨6~60g、连翘6~40g、黄芩6~40g、炮姜6~40g、甘草1~20g、水450~1000ml。

一种治疗妇科出血的口服止血汤,所述的原料重量配比优选为:

黄芪16~32g、熟地12~25g、当归10~25g、川芎9~16g、白芍15~32g、女贞子15~35g、旱莲草10~30g、川断9~26g、蒲黄9~26g、五灵脂9~26g、艾叶15~48g、龙骨15~52g、连翘9~36g、黄芩9~36g、炮姜9~36g、甘草4~18g、水450~1000ml。

一种治疗妇科出血的口服止血汤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浸泡:按所述重量配比将黄芪、熟地、当归、川芎、白芍、女贞子、旱莲草、川断、蒲黃、五灵脂、艾叶、龙骨、连翘、黃芩、炮姜、甘草及水放入煎药器皿中,浸泡半小时;

    (b)、煎沸:将步骤(a)已浸泡好的原料用大火自然煎沸后,再小火慢煎15分钟;

(c)、冷却:将步骤(b)煎好的汤药停火10分钟左右,将汤药倒入碗中,自然冷却至温热时口服。

    服用方法:

(1)一天煎服一剂,每剂按头煎、二煎、三煎分别煎服。

(2)煎服时间:头煎晚上服、二煎早上服、三煎中午服,均在饭后半小时服用。

(3)药温控制:温服。

    服药宜忌:饮食宜营养清淡为主、油腻油炸少食、汤药宜温服。

    禁忌:喝酒、水果、冷饮、冰棒等,炒菜调味剂不忌。

不良反应:口干、咽干、便溏。

上述配伍中的黃芪:味甘,微温。功效:益味固表、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熟地:味甘、性微温。功效:养阴补肾填精。

当归:味甘、辛、温。功效:活血止痛、补血调经、润肠通便。

川芎:味辛、温。功效:活血行气、袪风止痛。

白芍:味苦、酸,微寒。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女贞子:味甘、苦,性凉。功效:补肾滋阴,养肝明目。

旱莲草:味甘、酸,寒。功效: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川断:味苦、辛、微温。功效: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续折伤;止崩漏。

蒲黃:味辛、凉。功效:凉血止血,活血消瘀。

五灵脂:味苦甘、温。功效:行血止痛。

艾叶:味辛、苦,性温。功效:散寒止痛,温经止血。

龙骨:味甘涩;平;无毒。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固涩;收敛。主惊痫癫狂;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头晕目眩;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久泻久痢;溃疡久不收口及湿疮。

连翘:味苦、凉。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黄芩:味苦,性寒。功效:清热、燥湿、解毒、止血。

炮姜:味苦、涩、温。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甘草:味甘、平。功效;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     中医是寒热湿互结入侵经络、冲任带三脉受累,防御机能降低、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功能紊乱,致使经脉瘀滞,月经不能如期来潮,先后无定期,子宫体肥大,月经过多或淋漓不尽,从而失血过多,形成气血两虚。西医致病菌感染、导致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或炎性囊肿、息肉、肌瘤、盆腔积液。妇科疾病容易形成出血的不外乎以上分别从中、西医方面分析的几种情况,所以本方以活血、养血、凉血、止血及清热解毒为主要法则。

上述配伍中的当归、川芎、白芍、旱莲草、川断、蒲黃、五灵脂、艾叶、黃芩、炮姜等具有活血、养血、凉血、止血消瘀的作用,而黃芪、熟地、女贞子、龙骨、连翘、黃芩、甘草等具有清热解毒、补气升阳、散结消肿等辅助活血、止血化瘀的作用。用本发明的止血汤能起到益气养血、温经止血、滋阴补肾、消热解毒的作用。

上述配伍既符合中医理论,又与现代医学实验结果一致,各味药互相互充,互相联系,标本兼治。

本方根据发明人多年的临床试验,治疗各类妇科出血性疾病均取得理想的疗效,下面是对500名患者服用止血汤的临床疗效案例统计:

年龄人数月经先期月经后期先后无定期疗 效16~256242 12 100%26~35161 23  109 29  100%36~45206     36     124   46    96%46~5571    11   32   28    93%

上述统计的临床总治愈率在97.4%。所述治愈率为上述年龄段对应病症经过治疗相应疗程,并经回访一年未发者。

由于本药组方均为常用的没有毒性和刺激性的中药原料,所以临床未出现毒副反应。

有益效果:

本发明根据中医治疗妇科出血的基本理论,集多年临床经验,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良,从寒、热、湿的角度出发,以活血、养血、凉血、止血消瘀、清热解毒、补气升阳、散结消肿为组方原则,采用刺激性和毒性小的原料配成汤剂,配伍合理,临床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对一些顽固性妇科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该汤剂中药味较浓,一日一剂煎服三次,治疗简单、方便,服用后少有轻微口干、咽干及便溏的不良反应,但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典型病例:

1、王某,女,42岁,2010年12月20日初诊,患子宫功性出血半年多,小腹发凉,有时微胀隐痛,月期迟早无定、淋漓不断。口服炔诺酮、安络血、乌鸡白凤丸、归脾丸、中药汤剂、效欠佳、服药期出血很少,停药加重,一直有少量出血。三次彩超:报告子宫体积大、内膜增厚、其它未发现异常。刻诊、面色白,精神佳,言语清、舌淡红、边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服止血汤五剂(一天煎服一剂,每剂按头煎、二煎、三煎分别煎服。煎服时间:头煎晚上服、二煎早上服、三煎中午服,均在饭后半小时服用)。二诊,出血量减少,未出现不适感觉,续服五剂。三诊,五天来只有一次出血,量很少,小腹凉感基本消失,微胀隐痛消失。续服十剂,未见来诊。2011年8月25日电话回访告诉以往所有症状均消失,且未曾复发,此病彻底痊癒。

2、荣某,女,44岁。2010年12月28日初诊,主诉,患子宫功能性出血8月多,月经先后无定期1年余,没有不适感。四次采超:报告子宫、附件、盆腔未发现异常。全面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稍低,血小板正常、雌性激素正常。口服炔诺酮、止血敏、云南白药、断血流、中药汤剂。服药时均有效、停药最多三天、出血开始,如果不服止血药,出血量渐渐增多,心里就发慌难受,有时呼吸气短。刻诊,面色淡黄、精神佳、语言流利、舌淡嫩、边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数。服止血汤五剂(一天煎服一剂,每剂按头煎、二煎、三煎分别煎服。煎服时间:头煎晚上服、二煎早上服、三煎中午服,均在饭后半小时服用)。二诊,服药后没有好感,也无坏感。续服五剂。三诊,出血基本消失,不须带卫生巾。续服十剂。以后未见来诊,2011年4月28日电话回访回答好了。2012年2月20日再次电话追访,说月经潮期红色、经量一切正常,五天准时干净,已彻底治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头煎取原料黄芪16g、熟地15g、当归12g、川芎10g、白芍18g、女贞子18g、旱莲草20g、川断16g、蒲黄16g、五灵脂24g、艾叶45g、龙骨48g、连翘32g、黄芩32g、炮姜30g、甘草16g、水1000ml一起加入煎药器皿浸泡半小时,先用大火自然煎沸再改用小火慢煎15分钟,待停火12分钟后将煎药器皿内药剂倒出并自然冷却至温热时口服即可。二煎、三煎分别是在头煎、二煎倒出汤药后的药渣里加水500ml并按头煎制备方法制备汤药。

实施例2:

头煎取原料黄芪24g、熟地18g、当归18g、川芎12g、白芍24g、女贞子25g、旱莲草20g、川断18g、蒲黄18g、五灵脂18g、艾叶31g、龙骨33g、连翘22g、黄芩22g、炮姜22g、甘草11g、水1000ml一起加入煎药器皿中,并按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汤药。

实施例3:

取原料黄芪30g、熟地22g、当归24g、川芎15g、白芍30g、女贞子32g、旱莲草28g、川断25g、蒲黄25g、五灵脂12g、艾叶18g、龙骨18g、连翘12g、黄芩12g、炮姜12g、甘草6g、水1000ml一起加入煎药器皿中,并按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汤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