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掺镨硼磷酸盐基近红外超宽带发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掺镨硼磷酸盐基近红外超宽带发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一种掺镨硼磷酸盐基近红外超宽带发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该玻璃各组成及其摩尔百分比如下:P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7-1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3C3/19 授权公告日:20140409 终止日期:20160525 申请日:2012052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4-09

    授权

    授权

  • 2012-11-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3C3/19 申请日:201205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9-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玻璃,特别是一种掺镨硼磷酸盐基近红外超宽带发光玻璃及其 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985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首先成功研制的广泛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1.55微 米频段的掺铒光纤放大器(简称为EDFA),是光纤通信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EDFA 在DWDM(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使用极大地增加了光纤通信的容量,成为当前光纤 通信中应用最广的光放大器件。但是,如今广泛应用于DWDM光纤通信系统中的 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以及其它稀土离子掺杂的光纤放大器的增益带宽都在几十 纳米范围内且增益带宽不平坦,并且只能够覆盖石英单模光纤中第三通信窗口(1.55 μm),波长固定,可调节的波长有限,这些将大大限制光纤通信技术向更高更快的 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大的数据传输容量方向的发展。尽管拉曼放大器在合适的拉曼泵 浦源激励下,可以对光纤窗口内任一波长的信号进行放大,且具有宽达300nm的增 益谱,但其所需的泵浦光功率高,分立式要几瓦到几十瓦,分布式要几百毫瓦,再 加上作用距离长,分布式作用距离要几十至上百千米,只适合于长途干线网的低噪 声放大,泵浦效率低,一般为(10~20)%增益不高,一般低于15dB高功率泵浦输 出很难精确控制,且其信道之间发生能量交换,引起串音,这些使得它很难被广泛 的应用于WDWM通讯系统中。所以,对新型发光材料的研制,进而获得更宽的波段 内的光放大,丰富通信带宽使得现有的通信窗口得以充分利用,例如单模石英光纤 位于1260nm到1675nm通信波段O、E、S、C、L、U,将成为一种突破现有光通 信系统中传输速率较低和传输容量不高等瓶颈有效的方法。

稀土离子、过渡金属离子和铋离子掺杂宽带光学玻璃和光纤材料,其特点是在 通信波段内某个波长附近显示出宽带的荧光光谱,有潜力成为超宽带光放大和新型 光纤激光器的基质材料。上海交通大学的慕桓等人(专利号:200510028444),日 本大阪大学的藤本靖,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的岸本正一等(专利号:200680006145), 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吴伯涛(专利号:200710047761),阮 健(专利号:200710044174.8)等人在宽带光学玻璃和光纤材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 研究工作并根据其研究成果申请了相应题目的发明专利。

但是,他们发明的光学玻璃如果要实用化,目前还存在着宽带荧光不能覆盖整 个光通信波段(800~1700nm),发光离子对泵浦光的吸收能力不高,荧光发射强 度低,玻璃物理化学性能不稳定,不适合制备光纤,熔化温度高等问题。特别是制 备光纤的玻璃,需要包层和芯层玻璃具有好的料性,即(Tx-Tg)要大,包层与芯层 的折射率要匹配,热膨胀系数差小等条件。因此,如果要使这种材料实用化,还必 须提高其发光性能,改良其玻璃稳定性和物理化学性能,使包层与芯层的玻璃转变 温度、热膨胀系数和折射率匹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掺镨硼磷酸盐基近红外超宽带 发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以增大宽带荧光发射范围,提高玻璃的稳定性,同时还通 过合适的掺杂比例增强了镨离子的发光强度,更有利地满足光纤拉丝的需要。

本发明的思想是在玻璃成分中大量地增加了B2O3和Y2O3,这样不仅改善了玻璃 的制备条件,调节了玻璃的融化温度,热膨胀系数,玻璃的转变温度等,提高了玻 璃的稳定性,还增强了镨离子的发光强度。同时,这种玻璃组成可以更有利地满足 光纤拉丝的需要。此光学玻璃能在445nm激光器的泵浦下获得了显著增强的近红外 超宽带荧光发射(830~1700nm),使得镨离子掺杂玻璃能够在宽带可调谐放大器、 高功率激光器,可调谐激光器和光纤拉制等领域应用成为可能。此外,大功率半导 体蓝光激光器的发展将可能拓展稀土离子的应用范围,例如使用本玻璃,在445nm 激光泵浦下可以实现1064nm激光输出,做成带隙型光子晶体光纤,可获得在光纤通 信系统中广泛应用的两个低损耗窗口:1.55μm波段和1.31μm波段。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掺镨硼磷酸盐基近红外超宽带发光玻璃,其特点在于该玻璃各组成及其摩 尔百分比如下:

所述的掺镨硼磷酸盐基近红外超宽带发光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 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根据选定的玻璃的各组成及其摩尔百分比称量一定总量的原料,并且要采用 磷酸二氢铵为P2O5的引入原料,在刚玉研钵中充分研磨混合均匀;

②预烧:在800~1000℃下充分预烧,以便完全释放出原料中的水分和成分, 待玻璃原料充分预烧以后,再次研磨充分研磨混合均匀;

③熔制:将充分研磨混合均匀的原料,于1450~1600℃进行熔制90-120min, 玻璃原料完全熔化,均化,澄清为玻璃液;

④浇注:将玻璃液浇注在事先预热到350℃的钢板磨具上;

⑤退火:玻璃成型后,将该玻璃样品于590~620℃退火4-6小时,然后随炉降 温至室温。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如下:

此玻璃的组成与其它宽带荧光玻璃组成相比有明显的不同:

一,采用了Pr3+为发光活性离子;

二,玻璃成分中增加了B2O3,添加B2O3可以更好的改善玻璃的制备条件,调 节玻璃的融化温度,热膨胀系数,玻璃的转变温度等,进而提高玻璃的稳定性,增 强镨离子的发光强度,这样熔制出的玻璃可以更有利地满足光纤拉丝的需要;

三,本玻璃中Y2O3的含量高,而高含量的Y2O3不仅有利于增强镨离子近红外 超宽带荧光发射强度,还可以调节玻璃的折射率和料性等性能。

此光学玻璃组成中,P2O5,B2O3作为玻璃的网络形成体,是玻璃的主要成分; Pr2O3是发光离子的原料;Al2O3是玻璃网络中间体,既可以成为玻璃网络形成体也 可能是修饰体,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适当调整玻璃的粘稠度,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分散发光活性离子,进而使得荧光谱线加宽增强镨离子的超宽带近红外发光性能, 是增益介质中能够产生超宽带荧光的重要成分。Y2O3在玻璃中可以达到六配位[YO6] 使发光离子能级展宽,进而使得荧光谱线加宽增强镨离子的超宽带近红外发光性能, 是增益介质中能够产生超宽带荧光的重要成分。

由于该玻璃样品组成成分不同,熔制温度以及熔制时间不同,其荧光强度与荧 光寿命不相同,颜色为无色透明。

实验结果和测试数据表明,组分不同的玻璃荧光发射性能及相应的荧光寿命是 不一样的,在445nm激光器泵浦激发下,全部玻璃样品均可产生较强的红外荧光发 射,在三个峰值波长~1040,1163和1470nm位置处的有效荧光半高宽(FWHM)分别 为108,147和205nm,且具有较长的荧光寿命,分别为68,321和68μs,荧光波段 覆盖范围为830~1700nm。本发明玻璃分别在445nm激光器泵浦激发下,均具有 较强的荧光强度,在1040,1163和1470nm处的受激发射截面分别是7.82×10-20, 1.99×10-20和1.61×10-19cm2。受激发射截面(σ)与荧光寿命(T)的乘积(σT)是衡 量激光材料光学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这是因为激光阈值与σT成反比。本玻璃总 的σT为3.44×10-23cm2s,其数值比Ti:Al2O3T=1.4×10-24cm2s)的大了近 24.6倍。

实验表明,本发明玻璃制备工艺简单,具有830~1700nm较强的超宽带近红外 荧光发射特性,提高玻璃的稳定性,增强了镨离子的发光强度,更有利地满足光纤 拉丝的需要。做成带隙型光子晶体光纤,可获得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广泛应用的两个 低损耗窗口:1.55μm波段和1.31μm波段。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5样品玻璃在445nm泵浦光激发下的荧光发射光谱图,实线为 测试光谱,虚线1-3为高斯分峰;

图2为实施例15样品的吸收谱,样品在445nm,588nm,805nm,972nm, 1499nm和1906nm附近的吸收峰已标出;

图3为实施例15样品玻璃在445nm泵浦光激发下三个峰值波长~1040,1163 和1470nm位置处的荧光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下列表1、表2、和表3共列出了本发明镨离子掺杂无碱硼磷酸盐基近红外超宽 带发光玻璃27个实施例的摩尔百分比组成和相应的玻璃制备的参数。

表1镨离子掺杂无碱硼磷酸盐基近红外超宽带发光玻璃实施例1-9的组成(mol%)

表2镨离子掺杂无碱硼磷酸盐基近红外超宽带发光玻璃实施例10-18的组成(mol%)

表3镨离子掺杂无碱硼磷酸盐基近红外超宽带发光玻璃实施例19-27的组成(mol%)

实施例1-27的制备方法如下:

实施例1-27中,P2O5、B2O3、Al2O3分别由NH4H2PO4、H3BO3,、Al(OH)3引 入,其他原料均选择相应的氧化物引入。然后选择分析纯原料,分别按照表1、表2、 和表3中的实施例1-27配比(mol%)各称取50g玻璃料分别在刚玉研钵中充分研 磨混合均匀,放入刚玉坩埚中并在800~1000℃下充分预烧后再次研磨混合均匀,将 每锅玻璃料分别置于1450~1600℃中高温炉中进行熔制,均保温90~120分钟,将 玻璃液浇注在事先预热到一定温度的钢板磨具上,玻璃成型后,将玻璃样品于 590~620℃退火4-6小时,然后随炉降温至室温。打磨抛光成1mm厚的玻璃样品。 样品在445nm,588nm,805nm,972nm,1499nm和1906nm附近可观察到明显的 吸收峰,并能在445nm泵浦光激发下产生位于横跨830~1700nm的近红外荧光发 射,具有较强荧光,相应荧光寿命也较长。典型的测试结果如图1、2、3所示:

图1为实施例15样品玻璃在445nm泵浦光激发下的荧光发射光谱图,实线为 测试光谱,虚线1-3为高斯分峰;

图2为实施例15样品的吸收谱,样品在445nm,588nm,805nm,972nm, 1499nm和1906nm附近的吸收峰已标出;

图3为实施例15样品玻璃在445nm泵浦光激发下三个峰值波长~1040,1163 和1470nm位置处的荧光寿命;

本发明玻璃制备工艺简单,具有830~1700nm较强的超宽带近红外荧光发射特 性,提高玻璃的稳定性,增强了镨离子的发光强度,更有利地满足光纤拉丝的需要。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