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单相AC-AC直接频率变换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单相AC-AC直接频率变换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单相AC-AC直接频率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单相AC-AC直接频率变换器包括电源、滤波电路、主电路和缓冲电路,电源U接滤波电路再接主电路,主电路接缓冲电路。单相AC-AC直接频率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是:第一种控制方法是采用单极性方式控制,第二种控制方式是滞环电流控制。本发明拓扑结构简单,控制方法简单易行功率变换级数少、可靠性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66453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哈尔滨工程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210140285.X

  • 发明设计人 赵凯岐;白成彪;张强;

    申请日2012-05-09

  • 分类号H02M5/458;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处知识产权办公室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6:28:5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8-20

    授权

    授权

  • 2012-11-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2M5/458 申请日:201205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9-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能变换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单相AC-AC直接频率变换器拓扑结构及 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能的变换和利用中,AC-AC变换器具有重要地位,它能实现电能的直接变换,不需 要中间环节,从而提高效率,总体分为变压不变频和直接变压变频两方面。在变压不变频方 面,比较成熟的技术有晶闸管调压控制器,PWM控制的AC-AC变换器等。在实现AC-AC 直接频率变换方面,比较早的技术是基于晶闸管的周波变换器技术,已经发展非常成熟,缺 点是所用的器件数目多,输入输出特性差,交流输入电流谐波严重,变频范围比较狭窄,且 为减小脉动,器件数目成倍增加,抵消了成本优势。矩阵式变换器于1980年被提出,经过 30年的发展,到最近10年间逐步成熟并实现商品化,其优点是正弦输入输出电流,输出频 率不受输入频率的限制,输入功率因数高,能量双向流动,直接实现变频,无中间直流环节 及其滤波元件,变换效率高,省去了直流侧大电容,将使体积减小,且容易实现集成化和功 率模块化。但矩阵变换器的控制策略复杂,计算工作繁重;为了实现安全换流,通常采用四 步换流法,增加了控制难度,降低了系统可靠性,开关数量多,系统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拓扑简洁、功率变换级数少、可靠性高的一种单AC-AC直接 频率变换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单相AC-AC直接频率变换器拓扑结构,包括电源、滤波电路、主电路和缓冲电路,其特 征是:电源U接滤波电路再接主电路,主电路接缓冲电路。

所述的主电路包括第一到第八全控型器件(以IGBT为例说明)V1、V2、V3、V4、V5、 V6、V7、V8,第一到第六二极管D1、D2、D3、D5、D6、D7和负载;第一全控型器件 V1和第二全控型器件V2划分为组1,第三全控型器件V3和第四全控型器件V4划分为组4, 第五全控型器件V5和第六全控型器件V6划分为组3,第七全控型器件V7和第八全控型器 件V8划分为组2;第三全控型器件V3的发射极和第八全控型器件V8的发射极相接,第三 全控型器件V3的集电极接第六全控型器件V6的发射极和第五全控型器件V5的集电极,第 六全控型器件V6的集电极接第二全控型器件V2的集电极,第二全控型器件V2的发射极接 第一全控型器件V1的集电极和第七全控型器件V7的集电极,第一全控型器件V1的发射极 接第八全控型器件V8的集电极和负载的a端,负载的b端接第四全控型器件V4的集电极和 第五全控型器件V5的发射极,第四全控型器件V4的发射极和第七全控型器件V7的发射极 相接;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5、第五二极管D6、 第六二极管D7分别与第一全控型器件V1、第二全控型器件V2、第三全控型器件V3、第五 全控型器件V5、第六全控型器件V6、第七全控型器件V7反向并联。

所述的滤波电路采用LC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和电感L,单相交流电源U的B端接电 感L,电感L接第三全控型器件V3和第八全控型器件V8的发射极和电容C,电容C接电源 U的A端和第四全控型器件V4和第七全控型器件V7的发射极。

所述的缓冲电路由第一到第二缓冲电容C1、C2,第一到第四缓冲电阻R1、R2、R3、R4, 第七到第八二极管D9、D10和第九到第十全控型器件V9、V10组成,其中第九全控型器件 V9属于组4,第十全控型器件V10属于组2;负载的a端接第十全控型器件V10的集电极, 第八二极管D10反向并联在第十全控型器件V10两端,第四缓冲电阻R4、第二缓冲电容C2 串联后与第三缓冲电阻R3并联构成的阻容回路的一端接第十全控型器件V10的发射极,阻 容回路的另一端接第二全控型器件V2发射极;负载的b端接第九全控型器件V9的集电极, 第七二极管D9反向并联在第九全控型器件V9的两端,第二缓冲电阻R2、第一缓冲电容C1 串联后与第一缓冲电阻R1并联构成的阻容回路的一端接第九全控型器件V9的发射极,阻容 回路的另一端接第六全控型器件V6的发射极,第九全控型器件V9的发射极和第十全控型器 件V10的发射极相接。

单相AC-AC直接频率变换器拓扑结构的控制方法是:第一种控制方法是SPWM控制方 法,采用单极性方式控制时,组1和组2用相序相反的SPWM波形触发,组3和和组4用相 序相反占空比各占50%的脉冲触发;采用双极性方式控制时,组1和组4用时序相同的SPWM 脉冲触发,组2和组3采用与组1和组4时序相反的脉冲进行触发;第二种控制方式是滞环 电流控制,采用恒频率的方式对参考电流与实际负载电流进行采样比较,若参考电流大于实 际电流,则打开组1和组4,使实际电流增大;若参考电流小于实际电流,则打开组2和组3, 使实际电流减小。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拓扑结构简单,换流的可靠性提高,其控制策略也相对简单。为实 现拓扑简洁、功率变换级数少、变换效率和功率密度高、输出波形质量高、可靠性高的新型 电力电子变压器、正弦交流调压器、新型交-交变频器、电力系统无功功率调节器等奠定关键 技术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单相AC-AC直接频率变换器拓扑结构图;

图2为输入电压波形图;

图3为单极性SPWM控制时输出电流、电压波形;

图4为滞环电流控制时输出电流、电压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更详细的描述:

结合图1。U为单相交流电源;L、C为滤波器;第一全控型器件V1、第二全控型器件 V2、第三全控型器件V3、第四全控型器件V4、第五全控型器件V5、第六全控型器件V6、 第七全控型器件V7、第八全控型器件V8为8个单向全控型器件(以IGBT为例说明,其它 全控型器件如PowerMOSFET,IGCT等也能实现此功能),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 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5、第五二极管D6、第六二极管D7为6个与相应全控型器件 反向并联的二极管。

若构造正的输出电压Uab,在电源UAB的正半周,使第一全控型器件V1、第三全控型器 件V3闭合导通,电源U的A端经第六二极管D7、第一全控型器件V1加在输出a端上,输 出b端经第四二极管D5、第三全控型器件V3连到电源U的B端上,输出线电压Uab即为输 入线电压UAB;如果使第一全控型器件V1和第二全控型器件V2闭合,第三全控型器件V3 断开,则Uab将通过第一全控型器件V1、第二全控型器件V2、第四二极管D5、第五二极管 D6的回路而被短接,电压为零;在UAB的负半周,使第一全控型器件V1、第二全控型器件 V2、第四全控型器件V4闭合导通,电源U的B端电位大于电源U的A端电位,电源U的 B端经第三二极管D3、第五二极管D6、第二全控型器件V2、第一全控型器件V1加在输出 端a上,输出端b经第四全控型器件V4连到电源U的A端上,因此输出电压Uab仍然是大 于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电源UAB的正半周,使第一全控型器件V1、第三全控型器件 V3闭合的同时,第二全控型器件V2、第四全控型器件V4也闭合,并不会对输出电压Uab造成任何影响;在电源UAB的负半周,使第一全控型器件V1、第二全控型器件V2、第四全 控型器件V4闭合的同时,第三全控型器件V3闭合,也并不影响输出电压Uab,因此,可以 把第一全控型器件V1、第二全控型器件V2看作一组开关,编为组1,可以共用一组触发脉 冲;第三全控型器件V3、第四全控型器件V4看作一组开关,编为组4,共用一组触发脉冲。 同理,通过第五全控型器件V5、第六全控型器件V6、第七全控型器件V7、第八全控型器件 V8及相应二极管的组合可以构造出负的输出电压。第五全控型器件V5、第六全控型器件V6 编为组3,共用一组触发脉冲;第七全控型器件V7、第八全控型器件V8编为组2,共用一 组触发脉冲。其中,组1和组2不能同时导通;组3和组4不能同时导通,否则会造成电源 短路;组2和组4闭合时,输入电压无法在电路结构中形成回路,输出电压为0。表1给出 了单相AC-AC直接频率变换器新拓扑各开关器件的逻辑关系。这种结构从形式上和单相电压 源型逆变器结构非常相似,称之虚拟逆变器结构。

表1单相AC-AC直接频率变换器新拓扑各开关器件的逻辑关系

缓冲电路可以解决换向时电流的续流问题,缓冲电路中的第九全控型器件V9属于组4, 第十全控型器件V10属于组2。当负载为感性时,如组1和组4由导通转换到关断,组2和 组3由关断转换到导通时,或组2和组4同时导通时,如果没有续流回路就会在负载中产生 关断过电压,若感应电压过大时就会对开关器件造成损坏。引入缓冲电路后,设负载电流由 负载a端流入b端流出,当组1和组4导通转换到关断,组2和组3由关断转换到导通时, 电流由负载b端通过第四二极管D5,经过第一缓冲电阻R1、第二缓冲电阻R2、第一缓冲电 容C1阻容回路后通过第八二极管D10返回负载a端,构成一条续流回路,从而保证负载电 流连续并避免关断过电压,换流结束后存储在阻容回路电容中的一部分能量,经阻容回路消 耗掉;另外,当组2和组4导通时,假设此时电流由负载a进入,b端流出,电流经第九全 控型器件V9,再经第八二极管D10回到a端,构成一个回路,采用这种方式续流可以有效降 低对缓冲电路的要求。

结合图2、图3。采用的第一种控制方式类似于传统单相SPWM逆变器的控制方式,这 里介绍单极性SPWM控制方式,组1和组2以时序相反的SPWM脉冲进行触发,组3和组4 以时序相反占空比各占50%的脉冲触发。当组4的脉冲为高电平时,组1脉冲为高电平时输 出电压Uab>0,而组2脉冲为高电平时输出电压Uab=0;同理,当组3的脉冲为高电平时,组 2脉冲为高电平时输出电压Uab<0,而组1脉冲为高电平时输出电压Uab=0;图2是输入电压 波形图,由图可见,其频率是50Hz,图3是采用SPWM控制后的仿真输出波形,由上至下 分别是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波形图。图2和图3比较可见,输出电压和电流的频率为25Hz, 是输入电压的频率的一半,实现了变频功能;同时可以看出,由于负载是感性的,所以输出 电流的相位滞后于输出电压相位,且输出电流波形接近正弦。

结合图2、图4。采用的第二种控制方式是电流滞环控制方式,采用恒频率方式对参考电 流和实际输出电流进行采样比较,若参考电流大于实际电流,则导通组1和组4,使实际电 流增大;若参考电流小于实际电流,则导通组2和组3,使实际电流减小。从而输出电流逼 近参考电流,输出电流呈锯齿状围绕参考电流快速波动。图4是其仿真输出波形,由上至下 分别是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波形图,与图2的输入电压对比发现,输出电压和电流的频率为 25Hz,是输入电压频率的一半,实现了变频功能;且输出电压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内,都有极 性相反的脉冲输出;输出电流是标准正弦波。仔细观察,输出电流的锯齿波动每隔0.1s会有 短暂的减弱,输出电压的PWM波此时也有缺失,这是由于输入电压的周期是0.2s,每隔0.1s 输入电压有一次触零点,此时刻输入电压较小,对输出电流的影响变小,所以输出电流和电 压会出现那样的效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