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体外高效提高蓝藻藻胆体向光系统II传能的SGB缓冲液

一种体外高效提高蓝藻藻胆体向光系统II传能的SGB缓冲液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体外高效提高蓝藻藻胆体向光系统II传能的SGB缓冲液,由以下组分组成:0.6-0.9M蔗糖,0.4-0.6M磷酸盐,0.2-0.4M柠檬酸盐和0.5-1.2M甜菜碱。与常规SPC缓冲液相比,本发明SGB缓冲液不仅增加了藻胆体与光系统II间的连接数量,而且大大改善了体外藻胆体向光系统II反应中心的传能效率;本发明将有助于人们从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结构生物学等水平上研究藻胆体和光系统II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大幅度提高藻类光合效率和生物量,为藻类能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66046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师范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210142640.7

  • 申请日2012-05-09

  • 分类号C12N1/12;C12N1/06;

  • 代理机构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吴瑾瑜

  • 地址 200234 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6:28:5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6-2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12N1/12 授权公告日:20131016 终止日期:20160509 申请日:2012050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3-10-16

    授权

    授权

  • 2012-11-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12 申请日:201205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9-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藻类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体外高效提高蓝藻藻胆体向 光系统II反应中心传能的SGB缓冲液。

背景技术

蓝藻是一类能进行光合放氧的原核生物,也是研究光合作用的模式生 物之一。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显示:在蓝藻细胞类囊体膜上排列着数量 众多的小颗粒——藻胆体,其主要功能是捕获光能。因此,藻胆体是蓝藻 细胞吸收光能,并传递至光系统反应中心的主要入口。正常条件下,蓝藻 藻胆体与光系统II连结,把吸收的光能传递到光系统II反应中心。由于藻 胆体具有亲水的属性,因此在分离藻胆体-光系统II超分子复合体时常常导 致藻胆体从光系统II反应中心表面上脱落下来;即使部分保留的藻胆体-光 系统II超分子复合体,也几乎失去了能量传递(从藻胆体向光系统II)的 生物学功能。

尽管人们能够单独地在体外分离出完整的藻胆体(中国专利CN 1654629A一种完整藻胆体的制备方法)和光系统II复合体,然而至今尚未 见有分离出完整的、且具备高效能量传递功能的藻胆体-光系统II超分子复 合体。众所周知,合适的缓冲液是体外有效分离功能蛋白复合体所必须。 目前,常规用于分离藻胆体-光系统II超分子复合体的缓冲液是SPC (Sucrose/phosphate/citrate)。但遗憾的是该缓冲液分离出的藻胆体-光系统 II超分子复合体不具备高效传递光能的属性。因此,为了分离出具有高效 传能的藻胆体-光系统II超分子复合体,必须开发出适宜分离该超分子复合 体的新型缓冲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体外高效提高蓝藻藻胆体向光系统II传能 的SGB缓冲液,这一缓冲液的应用不仅能增加藻胆体与光系统II间的连接 数量,而且能大大改善体外藻胆体向光系统II反应中心的传能效率。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体外高效提高蓝藻藻胆体向光系统II传能的SGB缓冲液,包括以 下组分:0.6-0.9M蔗糖,0.4-0.6M磷酸盐,0.2-0.4M柠檬酸盐和0.5-1.2M 甜菜碱,优选0.8M蔗糖,0.5M磷酸盐,0.3M柠檬酸盐和1M甜菜碱。

所述磷酸盐为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钾和磷酸氢二钠中 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柠檬酸盐为柠檬酸三钠和柠檬酸三钾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柠檬酸盐有利于藻胆体向光系统II复合体的能量传递。

进一步,可用碱将上述SGB缓冲液pH调节至7.0,所述碱优选NaOH。 这样可以更好地维持体外藻胆体和光系统II等功能复合体的稳定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蓝藻藻胆体-光系统II的超分子复合体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将收集的蓝藻细胞重悬于上述SGB缓冲液中进行破碎,破碎时 间为100-500s,每次10-20s,间隔5min;

(2)在4℃、18,000×g条件下离心60min,获得藻胆体和类囊体膜的 混合物;

(3)用去垢剂对藻胆体和类囊体膜的混合物进行增溶,然后用蔗糖密 度梯度离心,从而获得藻胆体-光系统II的超分子复合体。

所述去垢剂为体积百分比浓度为1%的Triton X-100。

所述破碎和增溶在冰浴(0℃)条件下进行。

本发明的SGB缓冲液与常规SPC缓冲液相比,不仅能增加藻胆体与光 系统II间的连接数量,而且能大大改善体外藻胆体向光系统II的能量传递 效率。因此,本发明将有助于人们从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结构生物学 等水平上研究藻胆体和光系统II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大幅度提高藻类光合 效率和生物量,为藻类能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所得藻胆体-光系统II超分子复合 体的低温荧光发射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其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 明的研究内容而非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1)将5g收集的蓝藻细胞(A730=1.0-1.2)分别重悬于15mLSPC、SGB 缓冲液中,用Bead-beater(Biospec,日本)在冰浴中进行破碎,破碎时间 为100s,每次10s,间隔5min;SPC缓冲液含有0.5M蔗糖,0.5M磷酸盐 和0.3M柠檬酸盐,而SGB缓冲液含有0.8M蔗糖,0.5M磷酸盐,0.3M柠 檬酸盐和1M甜菜碱,pH为7.0。

(2)在4°C、18,000×g条件下离心60min,获得藻胆体和类囊体膜的 混合物;

(3)用1mL1%(V/V)去垢剂Triton X-100对藻胆体和类囊体膜的混 合物进行增溶(冰浴中孵育10min),然后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4°C、 150,000×g条件下离心17h;CP100WX,日立,日本),从而获得藻胆体- 光系统II的超分子复合体,用蛋白免疫印迹和低温(77K)荧光(F4500, 日立,日本)等方法分别检测所获得的藻胆体-光系统II的超分子复合体的 数量和能量传递效率。

检测结果:

与常规SPC缓冲液相比,本发明SGB缓冲液增加了约2.1倍藻胆体- 光系统II超分子复合体的数量(从该超分子复合体的条带强度和蛋白免疫 印迹的条带密度进行判断,下同)。

图1中,曲线1为本实施例中用SPC缓冲液获得的藻胆体-光系统II 超分子复合体的77K低温荧光发射光谱,曲线2为本实施例中用SGB缓冲 液获得的藻胆体-光系统II超分子复合体的77K低温荧光发射光谱。可以看 出,与常规SPC缓冲液相比,本发明SGB缓冲液提高了约2.3倍蓝藻藻胆 体向光系统II的能量传递效率。

实施例2

步骤(1)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破碎时间为500s,每次20s, 间隔5min;步骤(2)和(3)与实施例1相同。

检测结果:

常规SPC缓冲液分离出藻胆体-光系统II超分子复合体的数量不到实施 例1的三分之一,而本发明SGB缓冲液分离出藻胆体-光系统II超分子复 合体的数量与实施例1类似。

曲线4为本实施例中用SPC缓冲液获得的藻胆体-光系统II超分子复合 体的77K低温荧光发射光谱,可以看出,其能量传递效率不到实施例1中 用SPC缓冲液获得的藻胆体-光系统II超分子复合体的三分之一;曲线3 为本实施例中用SGB缓冲液获得的藻胆体-光系统II超分子复合体的77K 低温荧光发射光谱,其能量传递效率仅略低于与实施例1中用SGB缓冲液 获得的藻胆体-光系统II超分子复合体的能连传递效率。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发明不应该局限于该实施 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 效或修改,都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