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传送架、用于保持金属环的方法和用于热处理金属环的方法

传送架、用于保持金属环的方法和用于热处理金属环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保持和传送弹性记忆金属环(R1,R2)的传送架(10)和用于保持金属环(R1,R2)的方法。传送架(10)设有基部(12)和多个保持轴(14a-14j),所述多个保持轴平行于彼此延伸,并且立设在所述基部(12)上,并且所述保持轴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突起部(30),所述多个突起部邻接在金属环(R1,R2)的下端表面上。突起部(30)通过点接触邻接在金属环(R1,R2)的下端表面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63972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080038898.1

  • 发明设计人 渡部良晴;猿山将臣;盐田健介;

    申请日2010-09-02

  • 分类号C21D1/00;C21D9/40;

  • 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刘晓峰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6:20:2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0-1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21D1/00 授权公告日:20131106 终止日期:20150902 申请日:2010090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3-11-06

    授权

    授权

  • 2012-10-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1D1/00 申请日:201009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8-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传送优选地用作无级变速器(CVT)带的金属环的 传送架,以及一种用于利用这种传送架保持金属环的方法和热处理金属环 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CVT中,由堆叠环制成的带用于动力传输,其中在所述堆叠环中, 多个金属环被堆叠。通常,金属环通过相对于预成形的主体实施诸如固溶 热处理、时效处理、渗氮处理等的预定热处理被制造,其中所述预成形的 主体通过将由马氏体时效钢制成的圆柱筒切割成预定宽度而形成。

为了执行这种热处理,通常,多个这种金属环被保持在传送架上,并 且所述多个环被同时传送到热处理炉。在这种状态下,与传送架一起执行 热处理。作为这种类型的传送架,例如,已知一种日本公开待审专利出版 物第2007-191788号中公开的传送架。

日本公开待审专利出版物第2007-191788号中公开的传送架包括安装 在基部上的多个保持轴,其中形成为算盘珠形状的多个环形基座连接到保 持轴中的每一个。在这种结构中,金属环中的每一个都置于各个相邻环形 基座之间,如日本公开待审专利出版物第2007-191788号的图4中所示。

另一方面,如日本公开待审专利出版物第10-251741号中所述,多个 构件分别设置在多个保持轴上,并且要被处理成用于磁盘的铝基板的中间 基板被夹持在各个相邻构件之间。

依此方式,在各个技术领域执行具有环形或盘形形状并被夹持在设置 在多个保持轴上的相应构件之间的工件的保持。

发明内容

算盘珠形件可以局部地接近三角形柱状突起部1,如图39所示。进一 步地,图39中的附图标记2表示保持轴,所述保持轴安装在未示出的基 部上。在图39中,保持轴2为大致长方体形构件,而突起部1设置在保 持轴2的短侧表面上,并沿着保持轴2的轴向方向彼此间隔开预定间隔。

图40和图41示出了相对于突起部1保持金属环3的状态。图40是 当从金属环3的中心看时的前视图,而图41是沿着突起部1的轴向方向 的侧视图。如图40和图41所示,金属环3被夹持在彼此相邻的突起部1、 1之间。

突起部1的顶点指向金属环3的中心,因此,金属环3的下端表面定 位在下突起部1的上侧倾斜表面上,而金属环3的上端表面邻接在上突起 部1的下侧倾斜表面上(参见图41)。金属环3的下端表面和上端表面都被 布置成相对于突起部的倾斜表面处于线接触状态(尤其参照图40)。

由这种状态,当金属环3与传送架的温度一起升高以在其上执行热处 理时,由于突起部1、1与金属环3之间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与突起部1、 1的各个倾斜表面进行线接触的金属环3受到倾斜表面的阻碍(参见图41)。 由于此,存在金属环3的热膨胀将会被限制的问题。这种情况被认为会在 金属环3上产生翘曲或应变。

进一步地,即使在热膨胀没有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金属环3和突起部 1、1也保持处于线接触状态。更具体地,金属环3与突起部1、1之间的 接触位置的面积相对较大。由于金属环3与突起部1、1之间的较大面积 的接触区域,例如,当执行渗氮处理时,金属环3的热量被突起部1、1 夺走。因此,不能充分升高金属环3的温度,从而导致不能充分进行渗氮 处理的问题。

此外,例如,当执行渗氮处理时,渗氮气体不接触金属环3与突起部 1、1之间的具有较大面积的接触位置。因此,渗氮程度可能会出现参差不 齐。

本发明的总体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消除金属环的翘曲或应变问题的 传送架。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避免夺走金属环的热量的传送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热处理程度出现不均匀的 传送架。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使用上述传送架保持金属环的 方法。

本发明的更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使用上述传送架热处理金 属环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保持和传送多个金属环的传送架,所述 多个金属环显示弹性恢复力,所述传送架包括:

基部;和

多个保持轴,所述多个保持轴立设在所述基部上,并且平行于彼此延 伸,所述保持轴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突起部,所述多个突起部邻接在所述金 属环(R1,R2)的下端表面上,

其中所述突起部通过点接触与所述金属环的下端表面邻接。

在本发明中,金属环在与突起部进行点接触的状态下被保持在保持轴 上。由于这种点接触,突起部与金属环之间的接触面积极其小。因此,突 起部相对于金属环的约束力也小。

因此,在对金属环执行热处理的情况下,金属环能够在没有被突起部 阻止的情况下进行热膨胀以靠近保持轴的侧面。换句话说,可以避免限制 金属环的热膨胀,因此可以避免在金属环上产生应变的问题。

进一步地,因为突起部与金属环之间的接触面积极其小,因此突起部 与金属环之间的热传递保持最小,并且诸如渗氮气体等的各种类型的气体 可以容易地包围金属环。由于此,金属环的温度基本上在其整个周围是相 等的,并且各种气体基本上与整个金属环接触。结合上述特征,基本上可 以均等地在整个金属环上执行热处理。具体地,例如,可以在没有参差不 齐的情况下均匀地执行渗氮处理。

突起部的例如与金属环接触的区域可以包括锥形直径减小部,所述锥 形直径减小部的直径随着靠近金属环以锥形形状减小。这种突起部的优选 示例可以包括锥形形状或截头圆锥形形状。

进一步地,突起部可以包括三角形柱状主体,所述三角形柱状主体包 括随着靠近金属环垂直向下倾斜的倾斜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倾斜表面邻 接金属环的下端表面。进一步地,为了使金属环的下端表面与倾斜表面进 行点接触,突起部的顶点部分可以面向远离金属环的中心的方向。

突起部可以形成为圆柱形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圆柱形主体的直径可 以被设定为与金属环进行点接触的尺寸。

在上述结构中,另外,阻碍突起部可以设置在保持轴的侧壁上,且阻 碍突起部置于各个相邻突起部之间并邻接金属环的侧壁。在这种情况下, 阻碍突起部在径向向内方向上挤压金属环。更具体地,在显示膨胀力的情 况下,金属环抵靠突起部被挤压并保持处于这种状态。

由于此,上述突起部在没有主要用于保持金属环的情况下可以辅助用 于防止金属环掉出。因此,由于可以尽可能小地保持金属环与突起部之间 的接触面积,因此可以更加容易地获得上述优点。

一个传送架可以将金属环保持成为两个或更多个垂直排列的列。在这 种情况下,多个保持轴应该被布置成能够将金属环保持在布置成两个或更 多个垂直排列的列的状态下。

进一步地,传送架可以进一步地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与基 部分隔开的位置处,并且所有保持轴的端部都连接到所述连接板。由于此, 能够防止保持金属环的保持轴倾斜。因此,可以避免由于保持轴倾斜而使 金属环掉落。

此外,保持轴可以由镍或镍基合金制成。当然,镍或镍基合金膜也可 以形成在保持轴的表面上。

镍用作在执行诸如渗氮处理等的各种类型的热处理期间保持轴的组 成元素扩散到金属环中的屏障。因此,可以容易地获得具有良好(美感)外 观的金属环。

更进一步地,多个保持轴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立设在基部上,以能够在 增加由保持轴限定的内切圆的直径的方向上或减小由保持轴限定的内切 圆的直径的方向上移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保持轴移动以适当地改变 内切圆的直径,所述内切圆的直径可以被形成为对应于执行诸如渗氮处理 的各种类型的热处理的金属环的直径。换句话说,可以保持具有不同直径 的金属环。

因此,不需要制备对应于具有不同直径的多个金属环的多个传送架, 并且由于此,可以使得设备成本更加低廉。

当多个保持轴可以被布置成能够将金属环保持成为两个或更多个垂 直排列的列,并且本发明还包括设置在与基部间隔开的位置处的连接板时, 保持金属环中的两个相邻列的保持轴固定在适当的位置,而仅保持金属环 的一个列的其它保持轴可移动。另外,固定在适当的位置的保持轴的轴向 尺寸优选地被设定成大于可移动的保持轴的轴向尺寸。

在传送架中,可能会发生基部在热处理期间由于热区而挠曲的情况。 特别是,如果设置连接板,则存在基部和连接板在朝向彼此的方向上发生 挠曲的趋势。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会产生保持轴可能被紧密地夹持在挠曲 的基部与挠曲的连接板之间并且不容易移动的问题。

对于该问题,在采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基部和连接板挠曲以在连接 到保持轴的同时相互彼此靠近。因此,在完成热处理时,当基部和连接板 从仅支撑金属环的一个列的保持轴分开时,基部和连接板通过弹性从仅保 持金属环的一个列的保持轴分开。

由于此,仅保持金属环的一个列的保持轴从基部和连接板的约束被释 放。因此,保持轴可以容易地移动。

另外,此时,不需要将保持金属环的两个列的保持轴从基部和连接板 的约束中释放。因此,由于可以减少工作时间,还可以缩短保持下一批金 属环的时间,因此可以提高金属环的工作效率。

当然,多个保持轴全部都可以是能够移动的。根据该结构,在金属环 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列由一个传送架保持的情况下,这些列中的一个能够支 撑具有小直径的金属环,而所述列中的其它列能够支撑具有大直径的金属 环。更具体地,可以在对所述金属环执行热处理的同时同时保持具有相互 不同直径的金属环。

在使用连接板的情况下,优选地,连接板可以包括大致H形主体,所 述主体具有相互平行延伸的两个长杆部和连接长杆部的一个短杆部,且两 个长杆部的端部朝向彼此相互靠近以形成大致C形部分。通过设置这种形 状,可以构造轻质连接板。另外,可以通过保持轴更加容易地保持金属环。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对显示弹性恢复 力的多个金属环执行热处理的保持金属环方法,其中,所述金属环由传送 架保持,所述传送架配备有多个保持轴,所述多个保持轴立设在基部上, 并且平行于彼此延伸,所述保持轴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突起部,所述多个突 起部邻接在所述金属环的下端表面上,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所述突起部通过点接触与所述金属环的下端表面邻接。。

特别是,优选地,使用上面还设有设置在各个相邻的突起部之间的阻 碍突起部的保持轴,其中使所述阻碍突起部邻接金属环的侧壁。

通过依此方式保持金属环,由于以上论述的原因,在热处理期间金属 环的温度基本上在整个金属环周围是相等的,并且诸如渗氮气体等的各种 热处理气体基本上接触整个金属环。因此,可以在没有不均匀性的情况下 执行热处理,另外,可以避免在金属环中产生翘曲或应变的问题。

在上述保持方法中,优选地,多个保持轴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成能够 在增加由保持轴限定的内切圆的直径的方向上或在减小由保持轴限定的 内切圆的直径的方向上移动。

在保持轴的至少一部分立设在基部上从而以此方式可移动的情况下, 通过使保持轴移动以适当地改变内切圆的直径,所述内切圆的直径可以被 形成为对应于执行热处理的金属环的直径。换句话说,通过改变保持轴的 位置,可以保持具有各种不同直径的金属环。

在这种情况下,多个保持轴可以被布置成能够将金属环保持成为两个 或更多个垂直排列的列,并且当设置连接板时,保持金属环中的两个相邻 列的保持轴固定在适当的位置,而仅保持金属环的一个列的其它保持轴被 形成为是可移动的。与此同时,优选地,固定在适当位置的保持轴的轴向 尺寸被设定为大于可移动的保持轴的轴向尺寸。另外,只有可移动的保持 轴可以在已经从基部的约束中释放之后移动。

如上所述,保持轴可以通过依此方式被布置而容易地移动。与此同时, 可以提高金属环的工作效率。

当然,由于上述的原因,多个保持轴可以全部是可移动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热处理金属环的方法,所 述方法用于在显示弹性恢复力的多个金属环被传送架保持的状态下实施 热处理,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使所述金属环的下端表面与突起部进行点接触,相对于多个保持 轴将所述金属环保持在所述传送架中,所述多个保持轴立设在所述传送架 的基部上并平行于彼此延伸,其中所述保持轴包括在水平横截面中形成为 多边形的柱形构件,每一个柱形构件的侧表面中的一个面向所述金属环, 所述多个突起部仅设置在面向所述金属环的所述侧表面上;以及

将所述金属环与所述传送架一起传送到热处理炉中并执行热处理。

依此方式,柱形构件在水平横截面中形成为多边形,并且突起部仅设 置在柱形构件的面向金属环的侧表面上,藉此能够获得小的、轻的且具有 小的热容量的保持轴。因此,更加容易与传送架一起输送金属环,并且可 以更加容易地避免出现热处理的不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送架的整体概要透视图;

图2是显示其中两列金属环保持在图1的传送架中的状态的整体概要 透视图;

图3是图1的传送架的部分垂直截面侧视图;

图4是图1的传送架的主要元件的放大垂直截面图;

图5是构成图1的传送架的保持轴的主要元件的概要透视图;

图6是主要元件的前视图,示出了金属环的下端表面与图5中示出的 突起部进行点接触的状态;

图7是图1的传送架的上平面图;

图8是显示其中传送架被引入到热处理炉中的状态的垂直截面前视 图;

图9是在传送架的堆叠期间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显示其中图9的传送架被堆叠的状态的整体概要透视图;

图11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传送架的整体概要透视图;

图12是显示其中两列金属环保持在图11的传送架中的状态的整体概 要透视图;

图13是图11的传送架的部分垂直截面侧视图;

图14是图11的传送架的主要元件的放大垂直截面图;

图15是构成图11的传送架的保持轴的主要元件的概要透视图;

图16是从金属环的中心看的主要元件的前视图,其中示出了金属环 的下端表面与图15中所示的突起部进行点接触的状态;

图17是图11的传送架的上平面图;

图18是显示其中传送架被引入到热处理炉中的状态的垂直截面前视 图;

图19是在传送架的堆叠期间的分解透视图;

图20是显示其中来自图19的传送架被堆叠的状态的整体概要透视 图;

图21是在第二实施例中的从金属环的中心看的主要元件的前视图, 其中示出了金属环的下端表面与另一种形式的保持突起部进行点接触的 状态;

图22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传送架的整体概要透视图;

图23是显示其中两列金属环保持在图22的传送架中的状态的整体概 要透视图;

图24是图22的传送架的部分垂直截面侧视图;

图25是图22的传送架的主要元件的放大垂直截面图;

图26是构成图22的传送架的保持轴的主要元件的概要透视图;

图27是从金属环中心看的主要元件的前视图,其中示出了金属环的 下端表面与图26中所示的突起部进行点接触的状态;

图28是主要元件的侧视图,其中示出了金属环的下端表面与沿着安 装突起部和阻碍突起部的轴向方向示出的突起部进行点接触的状态;

图29是图22的传送架的上平面图;

图30是显示其中传送架被被引入到热处理炉中的状态的垂直截面前 视图;

图31是在传送架的堆叠期间的分解透视图;

图32是显示其中来自图31的传送架被堆叠的状态的整体概要透视 图;

图33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传送架当从构成传送架的基部一侧看时的 整体概要透视图;

图34是当构成图33的传送架的保持轴定位在后端处时所述保持轴的 一端附近的垂直截面图;

图35是当图34的保持轴朝向前端移动时所述保持轴的一端附近的垂 直截面图;

图36是显示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传送架中保持两列金属环的保持轴 的轴向尺寸大于仅保持所述两列金属环的一个列的保持轴的尺寸的状态 的前视图;

图37是显示从图36中所示的状态基部和连接板相对于仅保持两列金 属环的一个列的保持轴释放约束的状态的前视图;

图38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修改示例的传送架当从构成所述传送架的 基部侧看时的平面剖视图,其中所有保持轴都是可移动的;

图39是根据传统技术的构成传送架的保持轴的主要元件的概要透视 图;

图40是从金属环的中心看的主要元件的前视图,其中示出了金属环 被夹持在图39中所示的突起部之间的状态;以及

图41是沿着突起部的轴向方向示出的主要元件的侧视图,显示了其 中金属环被夹持在图39中所示的突起部之间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结合使用传送架的保持方法和热处理方法说明根据本 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传送架。

首先,结合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说明配备有上面形成有突起部的保持 轴的传送架,其中所述突起部的顶点朝向金属环的中心,并且其中突起部 包括锥形直径减少部。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送架10的整体概要透视图。图2是显示 其中金属环R1、R2被保持在传送架10中的状态的整体概要透视图。传送 架10用于保持并输送由多个金属环R1组成的第一列L1和由多个金属环 R2组成的第二列L2,并且包括基部12、设立在基部12上的十个保持轴 14a-14j、以及将所有十个保持轴14a-14j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板16。

为了方便起见,单独的附图标记用于指示金属环R1、R2。然而,金 属环R1、R2的结构是相同的。进一步地,在保持轴14a-14j中,保持轴 14a-14d、14f-14i的结构是相同的,而保持轴14e、14j的结构是相同的。

基部12具有通过从平板的长侧以及在端侧上切割出等腰直角三角形 而形成的形状,从而形成八角形形状的基部12。此外,为了减小所述基部 12的重量,大圆形开口18a、18b以及小圆形开口20a、20b被形成为穿过 基部12。通过形成大圆形开口18a、18b以及小圆形开口20a、20b,基部 12被形成为轻质的,因此有助于减轻传送架10的重量。

此外,如图3所示,在基部12上形成有保持轴插入凹部22、从基部 12的下表面贯穿到保持轴插入凹部22中的螺栓插入孔24、以及两个连接 销插入孔26。保持轴14a-14j的下端分别插入到保持轴插入凹部22中,并 通过螺栓28连接到基部12,所述螺栓插入通过螺栓插入孔24。由于此, 保持轴14a-14j以直立的方式立设在基部12上。

图4和图5分别显示了保持轴14e的主要部分的垂直截面图和概要透 视图。从图4和图5可以理解,保持轴14e被形成为实心长方形柱体。大 致圆锥形保持突起部(以下被简称为“突起部”)30形成在所述保持轴的两 个短侧壁部上。

如上所述,保持轴14j的结构与保持轴14e相同。进一步地,除了突 起部30仅形成在保持轴的两个短侧壁部中的一个上之外,其余保持轴 14a-14d、14f-14i被构造成与保持轴14e相同。

保持轴14a-14d、14f-14i的突起部30的各个顶点被设置成指向金属环 R1、R2的中心。另一方面,保持轴14e、14j的突起部30的顶点延伸以指 向基部12的纵向方向并面向金属环R1、R2。

突起部30中的每一个的圆锥形顶点被弯曲,因此截头圆锥形顶点的 表面以凸出方式被形成。各个突起部30的顶点面向金属环R1、R2,因此, 突起部30的直径从保持轴14a-14j朝向金属环R1、R2一侧以锥形形状减 小。换句话说,突起部30包括锥形直径减小部32。

如由图4中的双点划线所示,金属环R1、R2被各个相邻的突起部30、 30夹持。可选地,金属环R1、R2的下端表面可以设置在位于金属环R1、 R1下方的突起部30上,而位于上方的突起部30和金属环R1、R2的上端 表面可以彼此相互分离。

依此方式形成的保持轴14a-14j例如可以通过对实心长方形柱体从其 外壁侧执行切割加工而形成突起部30来制造。可选地,长方形柱体和突 起部30可以被单独制造,并且例如可以通过将螺纹孔钻入到长方形柱体 中,同时突起部30的下表面上设有用于与螺纹孔螺纹接合的螺纹圆杆, 并且螺纹圆杆螺纹连接到螺纹孔中,从而将突起部30连接到长方形柱体 的短侧壁。

自然地,如图1所示,保持轴14a-14j立设在基部12上,使得突起部 30的位置一致。因此,金属环R1置于保持轴14a-14e、14j的各个突起部 30之间,而金属环R2置于保持轴14e-14j的各个突起部30之间。更具体 地,在保持轴14a-14j中,两个保持轴14e和14j用于保持金属环R1和 R2两者(即,第一列金属环L1和第二列金属环L2)。

在上述结构中,在保持轴14a-14j的各个侧壁表面上,例如通过在所 述侧壁表面上执行镀镍处理而形成镍膜。代替形成镍膜,保持轴14a-14j 可以整个由镍构成。

连接板16为大致H形形状,并且具有相互平行延伸的长杆部16a、 16b和大致桥接长杆部16a、16b的中心部的短杆部17。与平板形连接板 相比较,依此方式形成的连接板16的重量明显轻。更具体地,通过将连 接板16形成为大致H形,连接板16因此传送架10的重量可以被形成为 更轻。

长杆部16a、16b的端部被形成为相互靠近。因此,大致C形部分由 长杆部16a、16b的大致一半和短杆部17形成。换句话说,两个大致C形 开口形成在连接板16上。

此外,保持轴插入凹部34在对应于基部12的保持轴插入凹部22的 位置处以凹陷方式形成在连接板16的下表面上,而在连接板16的上表面 上,连接销固定孔36形成在对应于基部12上的连接销插入孔26的位置 的位置处。此外,螺栓插入孔38形成为从连接板16的上端表面穿透到保 持轴插入凹部34。保持轴14a-14j中的每一个的上端插入保持轴插入凹部 34中,并通过螺栓40连接到连接板16,所述螺栓40插入上述螺栓插入 孔38中。

另一方面,螺纹形成在连接销固定孔36的内壁上。侧壁形成有螺纹 的连接销42以螺纹方式啮合在连接销固定孔36中。如随后所述,在各个 传送架10相互堆叠的情况下,连接销42插入上部传送架10的基部12的 连接销插入孔26中。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送架10基本如上所述构造而成。接下来,相对 于使用传送架10实施的金属环R1、R2上的热处理方法说明传送架10的 效果和优点。

首先,在将连接板16连接到保持轴14a-14j之前,金属环R1、R2通 过保持轴14a-14j被保持为第一列L1和第二列L2。当然,保持轴14a-14j 通过螺栓28预先立设在基部12上,所述螺栓被分别插入到螺栓插入孔24 中。

金属环R1、R2例如通过将由马氏体时效钢制成的圆柱筒切割成预定 宽度制造而成,并且相对于挤压具有弹性恢复力。更具体地,当释放挤压 力时,金属环R1、R2由于其弹性作用而返回到初始形状。

依此方式构成的多个金属环R1通过未示出的夹持装置从所述金属环 的圆周侧被夹持。此时,通过夹持装置将夹持力(挤压力)施加在金属环R1 上,藉此所有金属环R1例如变形为椭圆形形状或大致六边形形状。换句 话说,金属环R1在变形为椭圆形形状或大致六边形形状或类似形状的状 态下被夹持装置夹持。自然地,在金属环R1保持弹性的范围内执行所述 金属环的变形。

已经变形成椭圆形形状或类似形状的多个金属环R1被传输到保持轴 14a-14e、14j之间的位置。上述夹持装置在金属环R1分别布置在相邻突 起部30之间的位置处在保持轴14a-14e、14j的高度方向上被停止。

之后,所有金属环R1同时从上述夹持装置的夹持力被释放,且金属 环R1由于弹性恢复力恢复到其初始的大致真实圆形形状。此时,各个金 属环R1被置于保持轴14a-14e、14j的突起部30之间,因此,如图2所示, 多个金属环R1被保持轴14a-14e、14j同时保持为第一列L1。

接下来,夹持装置同时夹持被变形成如上所述的相同的椭圆形形状或 类似形状的多个金属环R2,并且在这种状态下,金属环R2被传输到保持 轴14e-14j之间的位置。之后,类似于上述过程,在夹持装置在金属环R2 分别布置在保持轴14a-14j的相邻突起部30之间的位置处停止之后,所有 环R2同时从夹持装置的夹持力被释放。随着被释放,所有金属环R2恢复 到其初始的大致真实圆形形状,使得所述金属环的外壁分别置于保持轴 14e-14j的各个突起部30之间。因此,多个金属环R2通过保持轴14e-14j 被保持为第二列L2。金属环R1、R2被保持在不同水平面上以避免所述金 属环R1、R2之间互相干扰。

此时,如图6所示,金属环R1(R2)的下端表面接触突起部30上的锥 形直径减小部32。因为锥形直径减小部32被弯曲,因此金属环R1(R2)的 下端表面在由符号×表示的位置处与直径减小部32进行点接触。更具体 地,金属环R1(R2)和突起部30处于互相点接触的状态。在上述说明和图 6中,为了方便起见,定位在金属环R1(R2)的上端面一侧的突起部30被 省略,并且仅给出关于下端面一侧的说明。然而,以类似的方式,金属环 R1(R2)的上端表面也可以与突起部30的锥形直径减小部32进行点接触。

一旦金属环R1、R2已经以上述方式被保持,保持轴14a-14j的上端 插入形成在连接板16的下表面上的保持轴插入凹部34中。之后,如图7 所示,保持轴14a-14j的各个上端通过插入螺栓插入孔38中的螺栓40与 连接板16连接。(在图7中,已经省略了对金属环R1、R2的图示,以便 显示基部12、保持轴14a-14j、以及连接板16之间的位置关系)。此外, 根据需要,连接销42螺纹连接以与连接销固定孔36螺纹啮合。

根据上述步骤,金属环R1、R2和传送架10处于图2所示的状态。连 接板16使保持轴14a-14j相互连接,藉此能够防止保持轴14a-14j倾斜, 并且还能够防止由于保持轴的倾斜而使得金属环R1、R2从保持轴14a-14j 掉出来。

依此方式,在金属环R1、R2已经由保持轴14a-14j保持之后连接板 16被连接的情况下,简单的结构可以用于上述夹持装置。也可以在连接板 16已经连接到已经立设在基部12上的保持轴14a-14j的各个上端之后,用 保持轴14a-14j保持金属环R1、R2,尽管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使用比上述夹 持装置稍加复杂的夹持装置,并且对于该夹持装置必须更加精确地执行用 于传输金属环R1、R2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金属环可以从多个保持轴 14a-14j中的两个相邻轴之间插入。

可选地,金属环R1、R2可以在在金属环R1、R2保持弹性的范围内 被变形成大致六边形形状的同时由未示出的夹持装置夹持。在这种情况下, 在立设在基部12上的保持轴14a-14j的上端已经连接到大致H形的连接板 16之后,夹持装置被插入连接板16的C形开口中。在这种状态下,随着 金属环R1、R2从夹持装置被释放,在金属环R1、R2的弹性下已经被恢 复的金属环R1、R2被夹持在保持轴14a-14j之间。

接下来,金属环R1、R2与传送架10一起在未示出的输送装置的作用 下被输送到图8所示的热处理炉中。如上所述,大圆形开口18a、18b和 小圆形开口20a、20b被形成为穿过构成传送架10的基部12,而连接板 16形成为大致H形状。因此,与包括形成为平板的基部和连接板的传送 架相比较,传送架10的重量轻。

此外,因为两个居中定位的保持轴14e、14i保持金属环R1的第一列 L1和金属环R2的第二列L2,因此可以避免保持轴的数量的增加。通过 采用这种结构,保持轴14a-14j对于其重量因此对传送架10的重量的减小 贡献很大。

由于此,可以容易地输送传送架10。此外,需要较少的电力等来输送 传送架10。

热处理炉80形成有沿着输送传送架10的方向的纵向尺寸,并且通过 将加热器86、88设置在侧壁82、84内侧并将对流风扇92设置在顶壁90 上而构成。通过安装夹具94支撑在上述输送装置上的传送架10与安装夹 具94一起被传送到热处理炉80中。

以下说明作为热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渗氮处理。例如,诸如氨水等的渗 氮气体被供应给图8所示的热处理炉80的内部。渗氮气体在加热器86、 88的作用下被加热到例如500℃的预定温度,以能够对金属环R1、R2进 行渗氮。

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环R1、R2接收辐射热,并且在金属环R1、 R2内产生热膨胀,使得金属环R1、R2靠近保持轴14a-14j。

如上所述,金属环R1、R2的下端表面和上端表面被保持为与突起部 30进行点接触的状态(参见图6下端侧部)。因此,突起部30对于金属环 R1、R2的约束力小。由于此,金属环R1、R2可以在不被突起部30妨碍 的情况下进行热膨胀。

更具体地,根据本实施例,可以避免抑制金属环R1、R2的热膨胀。 因此,可以避免金属环R1、R2出现应变的问题。

温度已经升高的渗氮气体朝向热处理炉80的顶壁90上升(参见图8)。 在第一实施例中,对流风扇92被启动以旋转搅动叶片96,藉此热处理炉 80内的渗氮气体进行对流。因此,渗氮气体沿着侧壁和安装夹具94下降, 然后再次上升至传送架10附近。

以上述方式,金属环R1、R2的下端表面和上端表面处于与突起部30 进行点接触的状态下。更具体地,金属环R1、R2与突起部30之间的接触 面积极其小。由于此,渗氮气体可以包围金属环R1、R2并充分进入到金 属环R1、R2与突起部30之间的接触位置的附近。

换句话说,根据第一实施例,渗氮气体基本上与整个金属环R1、R2 接触。进一步地,金属环R1、R2与突起部30之间的热传递被抑制到最小, 因此金属环R1、R2的温度整体上大致是均匀的。换句话说,保持轴14a-14j 与金属环R1、R2之间的接触点处的温度基本上与金属环R1、R2上的其 它位置处的温度相同。

为此,在整个金属环R1、R2上基本上均匀地进行渗氮。更具体地, 避免渗氮过程因此渗氮层的厚度的变化,因此可以避免金属环R1、R2的 硬化程度的变化。

依此方式,根据第一实施例,其中设置在保持轴14a-14j上的突起部 30和金属环R1、R2处于点接触状态,金属环R1、R2的温度可以整体上 保持大致相同,渗氮气体可以大致与整个金属环R1、R2接触。因此,渗 氮在整个金属环R1、R2上大致是均匀的,因此可以使金属环R1、R2大 致均匀地硬化。

此外,因为镍膜形成在保持轴14a-14j的侧壁表面上,因此能够在渗 氮处理期间防止保持轴14a-14j的组成元素扩散到金属环R1、R2中。更 具体地,镍膜用作保持轴14a-14j的组成元素扩散到金属环R1、R2中的 屏障。自然地,如果保持轴14a-14j全部由镍构成,则可以获得相同的效 果。

依此方式,在已经对金属环R1、R2进行渗氮处理之后,从热处理炉 80取出传送架10。之后,松开螺母48,从保持轴14a-14j移除连接板16, 并且露出金属环R1、R2。

露出的金属环R1、R2被夹持装置夹持,并在变形成椭圆形形状等的 同时从保持轴14a-14j移除,并且被输送到预定位置或存储位置。当然, 金属环R1、R2在从夹持装置被释放时由于其弹性动作而恢复到其大致真 实圆形形状。

此后,当另一批新的金属环R1、R2被保持时,重新重复使用以上述 方式制造的包括保持轴14a-14j的传送架10。

在图8中,示出了传送架10以非堆叠状态被输送到热处理炉80中的 情况。然而,如果使用大容量热处理炉,则如图9和图10所示,各个传 送架10、10可以通过连接销42相互堆叠,并且在这种状态下被输送到热 处理炉的内部中。

类似地,传送架10当然可以以三层或更多层被堆叠。

接下来,说明第二实施例,其中传送架配备有形成有突起部的保持轴, 其中所述突起部的顶点面向远离金属环的中心的方向。该传送架的与根据 第一实施例的传送架10的结构特征相同的结构特征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 示。

图11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传送架210的整体概要透视图。图12是显 示其中金属环R1、R2被保持在传送架210中的状态的整体概要透视图。 传送架210用于保持并输送由多个金属环R1组成的第一列L1和由多个金 属环R2组成的第二列L2,并且包括基部12、设立在基部12上的十个保 持轴214a-214j、以及将所有十个保持轴214a-214j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板16。

在保持轴214a-214j中,保持轴214a-214d、214f-214i的结构是相同的, 而保持轴214e、214j的结构是相同的。

基部12具有通过从平板的长侧到短侧切割出等腰直角三角形而形成 的形状,从而形成八角形形状的基部12。进一步地,为了减小所述基部 12的重量,大圆形开口18a、18b以及小圆形开口20a、20b被形成为穿透 基部12。通过形成大圆形开口18a、18b以及小圆形开口20a、20b,基部 12被形成为轻质的,因此有助于减少传送架210的重量。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1所示,大圆形开口18a、18b的中心与第一列 L1(金属环R1)和第二列L2(金属环R2)的各个中心O1、O2重合。

此外,如图13所示,在基部12上形成有保持轴插入凹部22、从基部 12的下表面贯穿到保持轴插入凹部22中的螺栓插入孔24、以及两个连接 销插入孔26。保持轴214a-214j的下端分别插入到保持轴插入凹部22中, 并通过螺栓28连接到基部12,所述螺栓插入通过螺栓插入孔24。由于此, 保持轴214a-214j以直立的方式立设在基部12上。

图14和图15分别显示了保持轴214e的主要元件的垂直截面图和概 要透视图。从图14和图15可以理解,保持轴214e被形成为实心长方形 柱体,并在所述保持轴的两个短侧表面上形成有大致三角形柱状突起部 230(以下被简称为“突起部”)。

如上所述,保持轴214j的结构与保持轴214e相同。此外,除了突起 部230仅形成在保持轴的两个短侧表面中的一个上之外,其余保持轴 214a-214d、214f-214i被构造成与保持轴214e相同。

保持轴214a-214e、214j被布置成包围第一列L1,而保持轴214e-214j 被布置成包围第二列L2。然而,保持轴214a-214j的短侧表面被设置成面 向远离金属环R1、R2的中心O1、O2的方向,因此,所有突起部230的 顶点也面向远离金属环R1、R2的中心O1、O2的方向(参见图11和图17)。

如图14所示,各个大致三角形柱状突起部230的侧部(即,顶点)从保 持轴214a-214j突出以面向金属环R1、R2。由于此,在突起部230上形成 有随着突起部230靠近金属环R1、R2的侧部垂直面向下的倾斜表面232 和垂直面向上的倾斜表面233。

如由图14中的双点划线所示,金属环R1、R2被各个相邻的突起部 230、230夹持,并且具体地,被突起部230的下倾斜表面230和上倾斜表 面233夹持。可选地,金属环R1、R2可以设置在位于金属环R1、R1下 方的突起部230上,而定位在上方的突起部230的倾斜表面233和金属环 R1、R2的上端表面可以彼此相互分离。

依此方式形成的保持轴214a-214j例如可以通过对实心长方形柱体从 其外壁侧执行切割加工而形成突起部230来制造。可选地,长方形柱体和 突起部230可以被单独制造,并且,例如可以通过将螺纹孔钻入到长方形 柱体中,同时突起部230的下表面上设有用于与螺纹孔螺纹接合的螺纹圆 杆,并且螺纹圆杆螺纹连接到螺纹孔中,将突起部230连接到长方形柱体 的短侧壁。

自然地,如图11所示,保持轴214a-214j立设在基部12上,使得突 起部230的位置一致。因此,金属环R1置于保持轴214a-214e、214j的各 个突起部230之间,而金属环R2置于保持轴214e-214j的各个突起部230 之间。更具体地,在保持轴214a-214j中,两个保持轴214e和214j用于保 持金属环R1和R2两者(即,第一列L1和第二列L2)。

在上述结构中,在保持轴214a-214j的各个侧壁表面上,例如通过在 所述侧壁表面上执行镀镍处理而形成镍膜。代替形成镍膜,保持轴 214a-214j可以整体由镍构成。

连接板16为大致H形形状,并且具有相互平行延伸的长杆部16a、 16b和大致桥接长杆部16a、16b的中心部的短杆部17。与平板形连接板 相比较,依此方式形成的连接板16的重量明显地轻。更具体地,通过将 连接板16形成为H形,连接板16因此传送架210的重量可以被形成得甚 至更轻。

长杆部16a、16b的端部被形成为相互靠近。因此,大致C形部分由 长杆部16a、16b的大致一半和短杆部17形成。换句话说,两个大致C形 开口形成在连接板16上。

进一步地,保持轴插入凹部34在对应于基部12的保持轴插入凹部22 的位置处以凹陷方式形成在连接板16的下表面上,而在连接板16的上表 面上,连接销固定孔36形成在对应于基部12上的连接销插入孔26的位 置的位置处。此外,螺栓插入孔38形成为从连接板16的上端表面穿透到 保持轴插入凹部34。保持轴214a-214j的各个上端插入保持轴插入凹部34 中,并通过螺栓40连接到连接板16,所述螺栓插入螺栓插入孔38中。

另一方面,螺纹形成在连接销固定孔36的内壁上。侧壁形成有螺纹 的连接销42以螺纹方式啮合在连接销固定孔36中。如随后所述,在各个 传送架210相互堆叠的情况下,连接销42插入上传送架210的基部12的 连接销插入孔26中。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传送架210基本如上所述构造而成。接下来,相对 于使用传送架210实施的金属环R1、R2上的热处理方法说明传送架210 的效果和优点。

首先,在将连接板16连接到保持轴214a-214j之前,金属环R1、R2 通过保持轴214a-214j被保持为第一列L1和第二列L2。当然,保持轴 214a-214j通过螺栓28预先立设在基部12上,所述螺栓被分别插入到螺栓 插入孔24中。

金属环R1、R2例如通过将由马氏体时效钢制成的圆柱筒切割成预定 宽度制造而成,并且相对于挤压具有弹性恢复力。更具体地,当释放挤压 力时,金属环R1、R2由于其弹性作用而返回到初始形状。

依此方式构成的多个金属环R1通过未示出的夹持装置从所述金属环 的圆周侧部被夹持。此时,通过夹持装置将夹持力(挤压力)施加在金属环 R1上,藉此所有金属环R1例如变形为椭圆形形状或大致六边形形状。换 句话说,金属环R1在变形为椭圆形形状或大致六边形形状等的状态下被 夹持装置夹持。自然地,在金属环R1保持弹性的范围内执行所述金属环 的变形。

已经变形成椭圆形形状等的多个金属环R1被传输到保持轴214a-214e、 214j之间的位置。上述夹持装置在金属环R1分别布置在相邻的突起部230 之间的位置处在保持轴214a-214e、214j的高度方向上停止。

之后,所有金属环R1同时从上述夹持装置的夹持力被释放,且金属 环R1由于弹性恢复力恢复到其初始大致真实圆形形状。此时,各个金属 环R1置于保持轴214a-214e、214j的突起部230之间,因此,如图12所 示,多个金属环R1被保持轴214a-214e、214j同时保持为第一列L1。

接下来,夹持装置同时夹持被变形成如上所述的相同的椭圆形形状等 的多个金属环R2,并且在这种状态下,金属环R2被传输到保持轴 214e-214j之间的位置。之后,类似于上述过程,在夹持装置停止在金属环 R2分别布置在保持轴214a-214j的相邻突起部230之间的位置处之后,所 有金属环R2同时从夹持装置的夹持力被释放。随着被释放,所有金属环 R2恢复到其初始大致真实圆形形状,使得所述金属环的外壁分别置于保 持轴214e-214j的各个突起部230之间。因此,多个金属环R2通过保持轴 214e-214j被保持为第二列L2。金属环R1、R2被保持在不同水平面上以 避免所述金属环R1、R2之间互相干扰。

此时,如图16所示,金属环R1(R2)的下端表面接触突起部230的倾 斜表面232。因为突起部230的顶点面向远离金属环R1(R2)的中心O1(O2) 的方向,因此金属环R1(R2)的下端表面仅在由符号×表示的位置(点)处与 倾斜表面232进行点接触。更具体地,金属环R1(R2)和突起部230处于互 相点接触的状态。在上述说明和图16中,为了方便起见,定位在金属环 R1(R2)的上端表面一侧的突起部230被省略,并且仅给出关于下端表面一 侧的说明。然而,以类似的方式,金属环R1(R2)的上端表面也可以与在上 方定位的突起部230的倾斜表面233进行点接触。

一旦金属环R1、R2已经以上述方式被保持,保持轴214a-214j的上 端插入形成在连接板16的下表面上的保持轴插入凹部34中。之后,如图 17所示,保持轴214a-214j的各个上端与连接板16连接。(在图17中,已 经省略了对金属环R1、R2的图示,以便显示基部12、保持轴214a-214j、 以及连接板16之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地,根据需要,连接销42螺纹连 接以与连接销固定孔36螺纹啮合。

根据上述步骤,金属环R1、R2和传送架210处于图12所示的状态。 连接板16使保持轴214a-214j相互连接,藉此能够防止保持轴214a-214j 倾斜,并且还能够防止由于保持轴的倾斜而使得金属环R1、R2从保持轴 214a-214j掉出来。

依此方式,在金属环R1、R2已经由保持轴214a-214j保持之后连接 板16被连接的情况下,简单的结构可以用于上述夹持装置。也可以在连 接板16已经连接到已经立设在基部12上的保持轴214a-214j的各个上端 之后,由保持轴214a-214j保持金属环R1、R2,尽管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使 用比上述夹持装置稍加复杂的夹持装置,并且对于该夹持装置必须更精确 地执行对传输金属环R1、R2的控制。

可选地,金属环R1、R2可以在金属环R1、R2保持弹性的范围内被 变形成大致六边形形状的同时由未示出的夹持装置夹持。在这种情况下, 在立设在基部12上的保持轴214a-214j的上端已经连接到大致H形连接板 16之后,夹持装置被插入C形开口中。在这种状态下,随着金属环R1、 R2从夹持装置被释放,在金属环R1、R2的弹性下已经被恢复的金属环 R1、R2被夹持在保持轴214a-214j之间。

接下来,金属环R1、R2与传送架210一起在未示出的输送装置的作 用下被输送到图18所示的热处理炉80中。如上所述,大圆形开口18a、 18b和小圆形开口20a、20b被形成为穿透构成传送架210的基部12,而 连接板16形成为大致H形状。因此,与包括形成为平板的基部和连接板 的传送架相比较,传送架210的重量轻。

此外,因为两个居中定位的保持轴214e、214i保持金属环R1的第一 列L1和金属环R2的第二列L2,因此可以避免保持轴的数量的增加。通 过采用这种结构,保持轴214a-214j对于其重量因此对传送架210的重量 的减轻贡献很大。

由于此,可以容易地输送传送架210。进一步地,需要较少的电力等 来输送传送架210。

热处理炉80形成有沿着输送传送架210的方向的纵向尺寸,并且通 过将加热器86、88设置在侧壁82、84内侧并将对流风扇92设置在顶壁 90上而构成。通过安装夹具94支撑在上述输送装置上的传送架210与安 装夹具94一起被传送到热处理炉80中。

以下说明作为热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渗氮处理。例如,诸如氨水等的渗 氮气体被供应给图18所示的热处理炉80的内部。渗氮气体在加热器86、 88的作用下被加热到例如500℃的预定温度,以能够对金属环R1、R2进 行渗氮。

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环R1、R2接收辐射热,并且在金属环R1、 R2内产生热膨胀,使得金属环R1、R2靠近保持轴214a-214j。

如上所述,金属环R1、R2的上端表面和下端表面被保持处于与突起 部230进行点接触的状态下(参见图16下端侧)。因此,突起部230相对于 金属环R1、R2的约束力小。由于此,金属环R1、R2可以在不被突起部 230妨碍的情况下进行热膨胀。

更具体地,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以避免抑制金属环R1、R2的热膨胀。 因此,可以避免金属环R1、R2出现应变的问题。

温度已经升高的渗氮气体朝向热处理炉80的顶壁90上升(参见图18)。 同样,在第二实施例中,对流风扇92被启动以旋转搅动叶片96,藉此热 处理炉80内的渗氮气体进行对流。因此,渗氮气体沿着侧壁、和安装夹 具94下降,然后再次在传送架210附近上升。

以上述方式,金属环R1、R2的下表面和上表面处于与突起部230进 行点接触的状态下。更具体地,金属环R1、R2与突起部230之间的接触 面积极其小。由于此,渗氮气体可以包围并充分进入到金属环R1、R2与 突起部230之间的接触位置的附近。

换句话说,根据第二实施例,渗氮气体基本上与整个金属环R1、R2 接触。此外,金属环R1、R2与突起部230之间的热传递被抑制到最小, 因此金属环R1、R2的温度在其整体上大致是均匀的。换句话说,保持轴 214a-214j与金属环R1、R2之间的接触点处的温度基本上与金属环R1、 R2上的其它位置处的温度相同。

因此,在整个金属环R1、R2上基本上均匀地进行渗氮。更具体地, 避免渗氮过程因此渗氮层的厚度的变化,因此可以避免金属环R1、R2的 硬化程度的变化。

依此方式,根据第二实施例,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其中设置在保持轴 214a-214j上的突起部230和金属环R1、R2处于点接触状态,金属环R1、 R2的温度在其整体上保持大致相同,渗氮气体可以大致与整个金属环R1、 R2接触。因此,渗氮在整个金属环R1、R2上大致是均匀的,因此可以使 金属环R1、R2大致均匀地硬化。

进一步地,因为镍膜形成在保持轴214a-214j的侧壁表面上,因此能 够在渗氮处理期间防止保持轴214a-214j的组成元素扩散到金属环R1、R2 中。更具体地,镍膜用作保持轴214a-214j的组成元素扩散到金属环R1、 R2中的屏障。自然地,如果保持轴214a-214j整体都由镍构成,可以获得 相同的效果。

依此方式,在已经对金属环R1、R2进行渗氮处理之后,从热处理炉 80取出传送架210。之后,松开螺母48,从保持轴214a-214j移除连接板 16,并且露出金属环R1、R2。

露出的金属环R1、R2被夹持装置夹持,并在变形成椭圆形形状等的 同时从保持轴214a-214j移除,并且被输送到预定位置或存储位置。当然, 金属环R1、R2在从夹持装置被释放时由于其弹性作用而恢复到其大致真 实圆形形状。

此后,当另一批新的金属环R1、R2被保持时,重新重复使用以上述 方式制造而成的包括保持轴214a-214j的传送架210。

在图18中,示出了传送架210以非堆叠状态被输送到热处理炉80中 的情况。然而,如果使用大容量热处理炉,则如图19和图20所示,各个 传送架210、210可以通过连接销42相互堆叠,并在这种状态下被输送到 热处理炉的内部中。

类似地,传送架210当然可以以三层或更多层被堆叠。

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连接板16。然而,传送架还可以在不使用连接 板16的情况下仅由基部12和保持轴214a-214j构造而成。

进一步地,在该实施例中,金属环R1、R2由十个保持轴214a-214被 保持为第一列L1和第二列L2。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至少有四个保 持轴则是足够的。

此外,已经说明了其中构成CVT带的金属环R1、R2作为进行渗氮处 理的工件被说明的示例。然而,工件和在其上执行的热处理没有特别限制。 例如,在需要渗碳处理的环形构件作为工件的情况下,代替上述渗氮气体, 可以提供渗碳气体。

更进一步地,金属环R1、R2不需要特别被夹持在各个相邻突起部230、 230之间。如上所述,金属环R1、R2的下端表面可以被设置成与定位在 金属环R1、R2下方的突起部230的倾斜表面232进行点接触,并且可以 仅由与所述倾斜表面的这种点接触被支撑。

在突起部230上,如果存在垂直面向下的倾斜表面232便足够,不需 要倾斜表面233。更具体地,例如,可以设置突起部,其下侧相对于保持 轴214a-214j垂直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实施例中的突起部不特别限制为具有倾斜表面232的 由三角形柱体形成的突起部230。所述突起部的顶点还可以是面向金属环 R1、R2的截头圆锥体或锥形体。

图21显示了安装有突起部252的保持轴的主要元件,其中所述突起 部252包括具有锥形主体的锥形直径减小部250。自然地,同样在这种情 况下,保持轴214a-214j的短侧表面的定向被设定成使得突起部252的顶 点指向远离金属环R1、R2的中心O1、O2的方向(参见图11)。

由图21可以理解,同样在这种情况下,金属环R1、R2与突起部252 的锥形直径减小部250进行点接触。

接下来,说明第三实施例,其中传送架配备有由圆柱形主体形成的保 持轴。该传送架的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送架10和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传 送架210的结构特征相同的结构特征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图22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传送架310的整体概要透视图。图23是显 示其中金属环R1、R2被保持在传送架310中的状态的整体概要透视图。 传送架310用于保持并输送由多个金属环R1组成的第一列L1和由多个金 属环R2组成的第二列L2,并且包括基部312、设立在基部312上的十个 保持轴314a-314j、以及将所有十个保持轴314a-314j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板 316。

在保持轴314a-314j中,保持轴314a-314d、314f-314i的结构是相同 的,而保持轴314e、314j的结构是相同的。

基部312具有通过从平板的长侧到端侧切割出等腰直角三角形而形成 的形状,从而形成八角形形状的基部312。进一步地,为了减小所述基部 312的重量,大圆形开口18a、18b以及小圆形开口20a、20b被形成为穿 透基部312。通过形成大圆形开口18a、18b以及小圆形开口20a、20b, 基部312被形成为轻质的,因此有助于减少传送架310的重量。

进一步地,如图24所示,在基部312上形成有保持轴插入凹部22、 从基部312的下表面贯穿到保持轴插入凹部22中的螺栓插入孔24、以及 两个连接销插入孔26。保持轴314a-314j的下端分别插入到保持轴插入凹 部22中,并通过螺栓28连接到基部312,所述螺栓插入通过螺栓插入孔 24。由于此,保持轴314a-314j以直立的方式立设在基部312上。

图25和图26分别显示了保持轴314e的主要元件的垂直截面图和概 要透视图。从图25和图26可以理解,保持轴314e被形成为长方形柱体, 并且形成有多个大致圆柱形安装突起部330和阻碍突起部332,所述突起 部形成在所述保持轴的两个短侧表面上。

如上所述,保持轴314j的结构与保持轴314e相同。此外,除了安装 突起部330和阻碍突起部332仅形成在保持轴的两个短侧表面中的一个上 之外,其余保持轴314a-314d、314f-314i被构造成与保持轴314e相同。

保持轴314a-314d、314f-314i的安装突起部330的各个顶点被设置成 指向金属环R1、R2的中心。另一方面,保持轴314e、314j的安装突起部 330的顶点面向金属环R1、R2并延伸以指向基部312的纵向方向。

如果安装突起部330的直径太大,则安装突起部330的圆周尺寸变大, 因此安装突起部330与金属环R1、R2进行线接触。为了避免这种问题, 在第三实施例中,安装突起部330的各个直径应该被设定到能够与金属环 R1、R2进行点接触的尺寸。

阻碍突起部332也形成为圆柱主体,且阻碍突起部332中的每一个都 设置在相互相邻的安装突起部330、330之间。进一步地,朝向金属环R1、 R2延伸的各个阻碍突起部332的轴向方向(高度尺寸)被设定成小于安装突 起部330的尺寸。

如由图25中的双点划线所示,金属环R1、R2插入在各个相邻的安装 突起部330、330之间。然而,金属环R1、R2的各个下端表面仅在点接触 状态下安装在定位在所述金属环R1、R2下方的安装突起部330上,而所 述金属环R1、R2的上端表面与定位在所述金属环R1、R2上方的安装突 起部330分开。更具体地,金属环R1、R2没有邻接在定位在所述金属环 R1、R2上方的安装突起部330上。

另一方面,金属环R1、R2的侧壁邻接在各个阻碍突起部332的顶表 面上。金属环R1、R2通过其膨胀力将阻碍突起部332推压向保持轴 314a-314j的侧部。换句话说,在金属环R1、R2的弹性变形力(膨胀力)在 使金属环R1、R2恢复到其初始直径的方向上作用的状态下,金属环R1、 R2从保持轴314a-314j的每一个阻碍突起部332被推压,藉此金属环R1、 R2在径向向内方向上被稍微压缩,并被阻碍突起部332阻碍。

依此方式形成的保持轴314a-314j例如可以通过对实心长方形柱体从 其外壁侧执行切割加工而形成安装突起部330来制造。可选地,长方形柱 体和安装突起部330可以被单独制造,并且,例如通过将螺纹孔钻入到长 方形柱体的短侧壁中,同时安装突起部330的下表面上设有用于与螺纹孔 螺纹接合的螺纹圆杆,并且螺纹圆杆以螺纹方式固定到螺纹孔中,从而可 以将安装突起部330连接到长方形柱体的短侧壁。

自然地,如图22所示,保持轴314a-314j立设在基部312上,使得安 装突起部330和阻碍突起部332的位置一致。因此,金属环R1的下端表 面安装在保持轴314a-314e、314j的各个安装突起部330上,而金属环R2 安装在保持轴314e-314j的各个安装突起部330上。更具体地,在保持轴 314a-314j中,两个保持轴314e和314j用于保持金属环R1和R2两者(即, 第一列L1和第二列L2)。

进一步地,设置在314a-314j上的阻碍突起部332邻接金属环R1、R2 的侧壁。阻碍突起部332的顶表面限定一虚圆,所述虚圆的直径小于金属 环R1、R2的直径,因此,金属环R1、R2被阻碍突起部332推压并在所 述金属环R1、R2的向内的径向方向上被稍微压缩。

在上述结构中,在保持轴314a-314j的各个侧壁表面上,例如通过在 所述侧壁表面上执行镀镍处理而形成镍膜。代替形成镍膜,保持轴 314a-314j可以整体由镍构成。

连接板316为大致H形形状,并且具有相互平行延伸的长杆部316a、 316b和大致桥接长杆部16a、16b的中心部的短杆部317。与平板形连接 板相比较,依此方式形成的连接板316的重量明显地轻。更具体地,通过 将连接板316形成为大致H形,连接板316因此传送架310的重量可以被 形成得甚至更轻。

长杆部316a、316b的端部被形成为相互体靠近。因此,大致C形部 分由长杆部316a、316b的大致一半和短杆部317形成。换句话说,两个 大致C形开口形成在连接板316上。

进一步地,保持轴插入凹部34在对应于基部312的保持轴插入凹部 22的位置处以凹陷方式形成在连接板316的下表面上,而在连接板316 的上表面上,连接销固定孔36形成在对应于基部312上的连接销插入孔 26的位置的位置处。此外,螺栓插入孔38形成为从连接板316的上端表 面穿透到保持轴插入凹部34。保持轴314a-314j的各个上端插入到保持轴 插入凹部34中,并通过螺栓40连接到连接板316,所述螺栓插入螺栓插 入孔38中。

另一方面,螺纹形成在连接销固定孔36的内壁上。侧壁形成有螺纹 的连接销42以螺纹方式啮合在连接销固定孔36中。如随后所述,在各个 传送架310相互堆叠的情况下,连接销42插入上传送架310的基部312 的连接销插入孔26中。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传送架310基本如上所述构造而成。接下来,相对 于使用传送架310被传送的金属环R1、R2的热处理方法说明传送架310 的效果和优点。

首先,在将连接板316连接到保持轴314a-314j之前,金属环R1、R2 通过保持轴314a-314j被保持为第一列L1和第二列L2。当然,保持轴 314a-314j通过螺栓28预先立设在基部312上,所述螺栓被分别插入到螺 栓插入孔24中。

金属环R1、R2例如通过将由马氏体时效钢制成的圆柱筒切割成预定 宽度制造而成,并且相对于挤压具有弹性恢复力。更具体地,当释放挤压 力时,金属环R1、R2由于其弹性作用而返回到初始形状。

依此方式构成的多个金属环R1通过未示出的夹持装置从所述金属环 的圆周侧被夹持。此时,通过夹持装置将夹持力(挤压力)施加在金属环R1 上,藉此所有金属环R1例如变形为椭圆形形状或大致六边形形状。换句 话说,金属环R1在变形为椭圆形形状或大致六边形形状等的状态下被夹 持装置夹持。自然地,在金属环R1保持弹性的范围内执行所述金属环的 变形。

已经变形成椭圆形形状等的多个金属环R1被传输到保持轴314a-314e、 314j之间的位置。上述夹持装置在金属环R1分别布置在相邻的安装突起 部330之间的位置处在保持轴314a-314e、314j的高度方向上停止。

之后,所有金属环R1同时从上述夹持装置的夹持力被释放,且金属 环R1恢复到其初始的大致真实圆形形状。此时,各个金属环R1的下端表 面安装在位于所述金属环下方的安装突起部330上。同时,金属环R1的 侧壁邻接阻碍突起部332。

以上述方式,与金属环R1的直径相比较,由形成在保持轴314a-314e、 314j上的阻碍突起部332的各个顶点内切的虚圆的直径较小。因此,金属 环R1被阻碍突起部推压,并在径向向内方向上被稍微压缩。

因此,如图23所示,多个金属环R1被保持轴314a-314e、314j同时 保持为第一列L1。

接下来,夹持装置同时夹持被变形成如上所述的椭圆形形状等的多个 金属环R2,并且在这种状态下,金属环R2被传输到保持轴314e-314j之 间的位置。之后,类似于上述过程,在夹持装置停止在金属环R2分别布 置在保持轴314a-314j的相邻安装突起部330之间的位置处之后,所有金 属环R2同时从夹持装置的夹持力被释放。随着被释放,所有金属环R2 恢复到其初始大致真实圆形形状。

当然,此时,如图27所示,金属环R2的各个下端表面安装在定位在 所述金属环下方的安装突起部330上,同时,如图28所示,金属环R2的 侧壁邻接阻碍突起部332,并且金属环R2被阻碍突起部332推压并在径 向向内方向上被稍微压缩。因此,多个金属环R2被保持轴314e-314j同时 保持为第二列L2。

金属环R1、R2被保持在不同水平面上以避免所述金属环R1、R2之 间的互相干扰。

以上述方式,根据第三实施例,安装突起部330的直径被设定到能够 与金属环R1、R2进行点接触的尺寸。因此,如图27所示,金属环R1(R2) 的下端表面在由符号×表示的位置处与安装突起部330上的弯曲侧壁进行 点接触。更具体地,金属环R1(R2)和安装突起部330处于彼此相互进行点 接触的状态下。

在第三实施例中,阻碍突起部332推压和保持处于显示膨胀力状态下 的金属环R1、R2(参见图28)。因此,安装突起部330主要不用于保持金 属环R1、R2,而是可以用于辅助防止金属环R1、R2垂直向下掉落。因 此,金属环R1、R2与安装突起部330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被尽可能地最 小化。

一旦金属环R1、R2已经以上述方式被保持,保持轴314a-314j的各 个上端插入形成在连接板316的下表面上的保持轴插入凹部34中。之后, 如图29所示,保持轴314a-314j的各个上端通过插入螺栓插入孔38中的 螺栓40与连接板316连接。(在图29中,已经省略了对金属环R1、R2的 图示,以便显示基部312、保持轴314a-314j、以及连接板316之间的位置 关系)。进一步地,根据需要,连接销42螺纹连接以与连接销固定孔36 螺纹啮合。

根据上述步骤,金属环R1、R2和传送架310处于图23所示的状态。 连接板316使保持轴314a-314j相互连接,藉此能够防止保持轴314a-314j 倾斜,并且还能够防止由于保持轴的倾斜而使得金属环R1、R2从保持轴 314a-314j掉出来。

依此方式,在金属环R1、R2已经由保持轴314a-314j保持之后连接 板316被连接的情况下,简单的结构可以用于上述夹持装置。也可以在连 接板316已经连接到已经立设在基部312上的保持轴314a-314j的各个端 之后,由保持轴314a-314j保持金属环R1、R2,尽管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使 用比上述夹持装置稍加复杂的夹持装置,并且对于该夹持装置必须更精确 地执行对传输金属环R1、R2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金属环R1和R2可 以从保持轴314a-314j中的两个相邻的保持轴之间被插入。

可选地,金属环R1、R2可以在在金属环R1、R2保持弹性的范围内 被变形成大致六边形形状的同时由未示出的夹持装置夹持。在这种情况下, 在立设在基部312上的保持轴314a-314j的各个上端已经连接到大致H形 连接板316之后,夹持装置从连接板316的大致C形开口插入。在这种状 态下,随着金属环R1、R2从夹持装置被释放,在金属环R1、R2的弹性 下已经被恢复的金属环R1、R2被夹持在保持轴314a-314j之间。

接下来,金属环R1、R2与传送架310一起在未示出的输送装置的作 用下被输送到图30所示的热处理炉中。如上所述,大圆形开口18a、18b 和小圆形开口20a、20b被形成为穿透构成传送架310的基部312,而连接 板316形成为大致H形状。因此,与包括形成为平板的基部和连接板的传 送架相比较,传送架310的重量轻。

此外,因为两个居中定位的保持轴314e、314i保持金属环R1的第一 列L1和金属环R2的第二列L2,因此可以避免保持轴的数量的增加。通 过采用这种结构,保持轴314a-314j对于其重量因此对传送架310的重量 的减小贡献很大。

由于此,可以容易地输送传送架310。进一步地,需要较少的电力来 输送传送架310。

热处理炉80形成有沿着输送传送架310的方向的纵向尺寸,并且通 过将加热器86、88设置在侧壁82、84的内侧并将对流风扇92设置在顶 壁90上而构成。通过安装夹具94支撑在上述输送装置上的传送架310与 安装夹具94一起被传送到热处理炉80中。

以下说明作为热处理过程的示例的渗氮处理。例如,诸如氨水等的渗 氮气体被供应给图30所示的热处理炉80的内部。渗氮气体在加热器86、 88的作用下被加热到例如500℃的预定温度,以能够对金属环R1、R2进 行渗氮。

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环R1、R2接收辐射热,并且在金属环R1、 R2内产生热膨胀,使得金属环R1、R2靠近保持轴314a-314j。

如上所述,金属环R1、R2的下端表面被保持处于与安装突起部330 进行点接触的状态下(参见图26)。因此,安装突起部330相对于金属环R1、 R2的约束力小。由于此,金属环R1、R2可以在不被安装突起部330妨碍 的情况下进行热膨胀。

更具体地,在第三实施例中,可以避免抑制金属环R1、R2的热膨胀。 因此,可以避免金属环R1、R2出现应变的问题。

另外,因为金属环R1、R2与安装突起部330进行点接触,因此所述 金属环R1、R2与所述安装突起部330之间相互接触的面积小。由于此, 被安装突起部330捕获或夺走的金属环R1、R2的热量少。更具体地,通 过确保金属环R1、R2与安装突起部330之间的接触状态为点接触,使得 金属环R1、R2与安装突起部330之间的相互接触的面积较小,可以抑制 从金属环R1、R2到安装突起部330的热传递。

因此,金属环R1、R2的温度容易升高。换句话说,金属环R1、R2 的温度可以容易升高到充分进行渗氮的程度。

温度已经升高的渗氮气体朝向热处理炉80的顶壁90上升(参见图30)。 同样,在第三实施例中,对流风扇92被启动以旋转搅动叶片96,藉此热 处理炉80内的渗氮气体进行对流。因此,渗氮气体沿着侧壁下降,然后 再次在安装夹具94附近从而在传送架310附近上升。

以上述方式,金属环R1、R2的下端表面处于与安装突起部330进行 点接触的状态下。更具体地,金属环R1、R2与安装突起部330之间的接 触面积极其小。由于此,渗氮气体可以包围并充分进入到金属环R1、R2 与安装突起部330之间的接触位置的附近。

换句话说,根据第三实施例,渗氮气体基本上与整个金属环R1、R2 接触。进一步地,金属环R1、R2与安装突起部330之间的热传递被抑制 到最小,因此金属环R1、R2的温度在其整体上大致是均匀的。换句话说, 保持轴314a-314j与金属环R1、R2之间的接触点处的温度基本上与金属 环R1、R2上的其它位置处的温度相同。

因此,在整个金属环R1、R2上基本上均匀地进行渗氮。更具体地, 避免渗氮过程因此渗氮层的厚度的变化,因此可以避免金属环R1、R2的 硬化程度的变化。

依此方式,根据第三实施例,其中设置在保持轴314a-314j上的安装 突起部330和金属环R1、R2处于点接触状态,金属环R1、R2的温度在 其整体上保持大致相同,渗氮气体可以大致与整个金属环R1、R2接触。 因此,渗氮在整个金属环R1、R2上大致是均匀的,因此可以使金属环R1、 R2大致均匀地硬化。

进一步地,因为镍膜形成在保持轴314a-314j的侧壁表面上,因此能 够在渗氮处理期间防止保持轴314a-314j的组成元素扩散到金属环R1、R2 中。更具体地,镍膜用作保持轴314a-314j的组成元素扩散到金属环R1、 R2的屏障。自然地,如果保持轴314a-314j整个都由镍构成,则可以获得 相同的效果。

依此方式,在已经对金属环R1、R2进行渗氮处理之后,从热处理炉 80取出传送架310。之后,松开螺母48,从保持轴314a-314j移除连接板 316,并且露出金属环R1、R2。

露出的金属环R1、R2被夹持装置夹持,并在变形成椭圆形形状等的 同时从保持轴314a-314j移除,并且被输送到预定位置或存储位置。当然, 金属环R1、R2在从夹持装置被释放时在其弹性作用下而恢复到其大致真 实圆形形状。

此后,当另一批新的金属环R1、R2被保持时,重新重复使用以上述 方式制造而成的包括保持轴314a-314j的传送架310。

在图30中,示出了传送架310以非堆叠状态被输送到热处理炉80中 的情况。然而,如果使用大容量热处理炉,则如图31和图32所示,各个 传送架310、310可以通过连接销42相互堆叠,并在这种状态下被输送到 热处理炉的内部中。

类似地,传送架310当然可以以三层或更多层被堆叠。

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保持轴314a-314j、214a-214j、314a-314j的 各个下端部插入形成在基部12、312上的保持轴插入凹部22中,与此同 时,穿过螺栓插入孔24的螺栓28被拧入形成在保持轴14a-14j、214a-214j、 314a-314j的下端部上的螺栓孔中,藉此保持轴14a-14j、214a-214j、 314a-314j在定位并固定到基部12、312的状态下立设在基部12、312上(参 见图5、图15和图25)。然而,保持轴还可以相对于基部12、312以可移 动的方式立设。以下说明作为第四实施例的这种情况。在以下说明中,由 与图22-32中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的组件表示相同的组件,因 此不再详细说明这些特征。

图33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当从构成传送架400的基部402的一侧观 察时传送架400的平面剖视图。在图33中,为了清楚地显示保持轴 404a-404j和延伸通过基部402的长孔形螺栓插入孔406a、406b之间的位 置关系,基部402由虚线表示,而由实线表示长孔形螺栓插入孔406a、406b。

传送架400包括类似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传送架310中的保持轴 314a-314j的十个保持轴404a-404j。六个保持轴404a-404e、404j用于保持 第一列L3(多个金属环R3),而六个保持轴404e-404j用于保持第二列L4(多 个金属环R4)。

两个保持轴404e、404j分别与第三实施例中的保持轴314e、314j相 同而构成,然而,为了便于说明,在第四实施例中对所述保持轴使用不同 的附图标记。

同时支撑第一列L1和第二列L4的两个保持轴404e、404j以与在第 三实施例中保持轴314e、314j通过螺栓28连接到基部312相同的方式通 过螺栓28连接到基部402。更具体地,保持轴404e、404j由与图25中所 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通过与基部402连接而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与此对照,其余保持轴404a-404d、404f-404i被立设成使得各个安装 突起部330的顶点在朝向金属环R3、R4的中心接近的方向和从所述中心 离开的方向上是可移动的。

更加详细地,如图34所示,其中图34是保持轴404a的一端附近的 垂直截面图,在保持轴404a立设在基部402上的位置处,形成两个长孔 形螺栓插入孔406a、406b和基座台阶部分408,所述台阶部分连接到长孔 形螺栓插入孔406a、406b并比长孔形螺栓插入孔406a、406b稍微宽一些。

另一方面,在保持轴404a上,两个有底部的螺栓孔410a、410b形成 在分别与长孔形螺栓插入孔406a、406b重叠的位置处。

长孔形螺栓插入孔406a、406b被设置成宽度较窄,以能够使保持螺 栓412a、412b的螺纹部分414a、414b插入通过所述长孔形螺栓插入孔406a、 406b,同时比保持螺栓412a、412b的头部416a、416b窄。因此,保持螺 栓412a、412b的已经从基座台阶部分408一侧插入长孔形螺栓插入孔406a、 406b中的螺纹部分414a、414b被螺纹固定到螺栓孔410a、410b中,并且 所述保持螺栓412a、412b的头部416a、416b位于基座台阶部分408上。 通过这种定位,能够限制保持螺栓412a、412b进一步向上移动。

由此状态,通过进一步拧紧保持螺栓412a、412b,基部402以固定的 方式被保持螺栓412a、412b的头部416a、416b和保持轴404a夹持。因此, 保持轴404a定位并固定在基部402上。

图34中所示的位置对应于由图33中的实线所示的位置。从图33和 图34可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轴404a位于与金属环R3的中心最 大程度分离的位置处。换句话说,保持轴404a定位在后端处。

当然,保持轴404b-404d、404f-404i被类似布置,并且以相同的方式 固定和定位在基部402上。因此,从图33易于理解,由保持轴404a-404e、 404j形成的内切圆和由保持轴404e-404j形成的内切圆的相应直径被形成 为最大。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保持大直径金属环R3、R4。

在直径小于金属环R3、R4的金属环R5、R6被保持的情况下,可以 执行如下所述的过程。

首先,保持螺栓412a、412b被松开,并且保持螺栓412a、412b的头 部416a、416b与基座台阶部分408分离。由于此,保持螺栓412a、412b 从基部402被释放,因此保持轴404a-404d、404f-404i可移动。

然后,如图35所示,保持轴404a-404d、404f-404i在彼此靠近的方向 上(向前端)移动。因此,如由图33中的虚线所示,由保持轴404a-404e、 404j限定的内切圆和由保持轴404e-404j限定的内切圆的各个直径变小。 更具体地,保持轴404a-404d、404f-404i在使上述内切圆的直径减小的方 向上移动。

之后,保持螺栓412a、412b被重新拧紧在图35所示的位置处,即, 在长孔形螺栓插入孔406a、406b的末端部(前端)处,并且保持螺栓412a、 412b的头部416a、416b定位在基座台阶部分408中,藉此基部402被头 部416a、416b和保持轴404a-404j夹持。因此,保持轴404a-404d、404f-404i 固定在前端处的适当位置处。

之后,类似于第三实施例的说明,第一列L5由保持轴404a-404e、404j 保持,而第二列L6由保持轴404e-404j保持。

依此方式,根据第四实施例,其中保持轴404a-404d、404f-404i可移 动的立设在基部402上,可以保持诸如金属环R3、R4和金属环R5、R6 的具有不同直径的金属环。

优选地,长孔形螺栓插入孔406a、406b的纵向尺寸可以对应于金属 环R3(R4)的直径和金属环R5(R6)的直径被设定。

更具体地,如上所述,长孔形螺栓插入孔406a、406b的纵向尺寸被 适当地设定,使得保持轴404a-404d、404f-404i能够将金属环R3、R4保 持在后端位置(参照图33中的实线)处,并且能够将金属环R5、R6保持在 前端位置(参照图33中的虚线)处。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轴404a-404d、 404f-404i可以移动到对应于金属环R3(R4)的直径和金属环R5(R6)的直径 的适当位置,而不需要对每一种情况执行对保持轴404a-404d、404f-404i 的移动位置的测量。

保持轴404a-404d、404f-404i可以定位并固定在前端位置与后端位置 之间的中间位置处,以能够保持具有小于金属环R3、R4的直径但大于金 属环R5、R6的直径的直径的金属环。

附带地,当在热处理炉80中执行热处理时(参见图30),传送架400 被加热到高温。由于这种加热,当传送架400进行热膨胀时,此时,与保 持轴404a-404d、404f-404i附近的区域相比较,存在保持轴404e、404j附 近的区域更大程度膨胀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原因被推测为是由于保持轴 404a-404d、404f-404i用于仅保持第一列L3和第二列L4中的一个,而与 此相比,保持轴404e、404j用于保持第一列L3和第二列L4两者,因此, 在保持轴404e、404j中,从金属环R3、R4传递给保持轴404e、404j的热 量大于传递给其它保持轴404a-404d、404f-404i的热量。

因此,由于之间夹持保持轴404a-404i的基部402和连接板316被进 一步朝向远离保持轴404e、404j的侧端部定位,因此所述基部402和连接 板316被弯曲以彼此靠近。由于基部402和连接板316的这种弯曲,保持 轴404a-404d、404f-404i被基部402和连接板316更加有力地夹持。

如图33所示,在已经相对于金属环R3、R4执行热处理之后,例如, 在相对于具有小于金属环R3、R4的直径的直径的金属环R5、R6执行热 处理的情况下,保持轴404a-404d、404f-404i必须在彼此靠近的方向上移 动。然而,如上所述,因为保持轴404a-404d、404f-404i被在朝向彼此的 方向上弯曲的基部402和连接板316夹持(限制),不能容易地执行保持轴 404a-404d、404f-404i的这种位移。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考虑松开将保持轴404a-404j连接到连接 板316的所有螺栓40(参见图22),从而将所有保持轴404a-404j从在基部 402与连接板316之间的夹持释放。因此,易于使保持轴404a-404d、 404f-404i移动,并且在完成这种移动之后,可以重新拧紧螺栓40。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所有螺栓40被松开然后被重新拧紧,因 此在释放金属环R3、R4之后直到可以对金属环R5、R6开始热处理需要 较长时间。换句话说,工作效率降低。进一步地,还需要建立连接板316 的螺栓插入孔38(参见图22)与保持轴404a-404j的端面上形成的螺栓孔之 间的位置一致性,并且在执行这种操作时也会损失时间。

因此,如图36所示的前视图中所示,保持轴404a-404d、404f-404i 的高度尺寸(轴向尺寸)优选地小于保持轴404e、404j的高度尺寸。保持轴 404a-404d、404f-404i的高度尺寸还可以随着保持轴404a-404d、404f-404i 更远离保持轴404e、404j而变得更小。为了便于理解,在图36中,已经 省略了金属环R3、R4的图示,并且已经放大了高度尺寸差。

在这种情况下,当基部402和连接板316保持连接到所有保持轴 404a-404j时,基部402和连接板316在相互彼此靠近的方向上弯曲(参见 图36)。在这种状态下,即使相对于由保持轴404a-404j保持的金属环R3、 R4执行热处理,基部402和连接板316也不会比如上所述的弯曲明显弯 曲更多。

另外,在已经执行热处理的金属环R3、R4从保持轴404a-404j移除 之后,如果所述金属环被更换,并且相对于具有较小直径的金属环R5、 R6执行热处理,则如图37所示,将保持轴404a-404d、404f-404i连接到 基部402的保持螺栓412a、412b(参见图34和图35)被松开,并且同时, 将保持轴404a-404d、404f-404i连接到连接板316的螺栓40中的每一个也 被松开。此时,基部402和连接板316在其本身的弹性下返回到在平面方 向上延伸的形状。

更具体地,基部402和连接板316在使保持轴404a-404d、404f-404i 相互分离的方向上向后弯曲。因此,保持轴404a-404d、404f-404i从基部 402和连接板316的限制被释放,因此,保持轴404a-404d、404f-404i可 以容易地移动。

在图37中,虽然示出了螺栓40从保持轴404a-404d、404f-404i被移 除的状态,但是仅将螺栓40松开到从基部402和连接板316的限制释放 保持轴404a-404d、404f-404i的程度即可,并且不特别要求移除螺栓40。

在已经移动保持轴404a-404d、404f-404i之后,保持螺栓412a、412b(参 见图34和图35)以及螺栓40被重新拧紧。因此,基部402和连接板316 用于再次限制保持轴404a-404d、404f-404i。

另一方面,螺栓28(参见图25和图33)和螺栓40(参见图22)不在保持 轴404e、404j中被松开。不需要相对于保持轴404e、404j重新拧紧螺栓 28、40,因此,由于没有释放基部和连接板316相对于保持轴404e、404j 的限制,因此可以缩短用于这种松开和重新拧紧的作业时间。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连接板316的螺栓插入孔38(参见图22)的定位 与形成在保持轴404a-404d、404f-404i的端面中的螺栓孔的定位之间的一 致性被保持。如上所述,因为保持轴404e、404j保持处于连接到基部402 和连接板316的状态下,因此可以避免出现螺栓插入孔38和上述螺栓孔 的位置的变动。因此,可以缩短用于定位螺栓插入孔38和上述螺栓孔需 要的作业时间。

依此方式,通过将用于保持两列金属环R3、R4(R5、R6)的保持轴404e、 404j的高度尺寸设定为大于保持金属环R3(R5)或金属环R4(R6)任一的保 持轴404a-404d、404f-404i的高度尺寸,保持轴404a-404d、404f-404i可 以容易地移动,同时,可以缩短从释放金属环R3、R4直到金属环R5、 R6被保持所需的时间。因此,可以提高金属环R5、R6的工作效率。

此外,如图38所示,保持轴404e、404j也可以被立设为可相对于基 部402移动。在作为第四实施例的修改示例的这种情况下,在保持轴404e、 404j被立设在基部402上的位置处,如上所述,也可以形成有长孔形螺栓 插入孔406a、406b和基座台阶部分408(参见图34和图35)。

另外,保持螺栓412a、412b的螺纹部分414a、414b与形成在保持轴 404e、404j的下端上的螺栓孔410a、410b螺纹啮合,并且基部402可以 被夹持在位于基座台阶部分408上的头部416a、416b与保持轴404e、404j 之间。因此,保持轴404e、404j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在保持轴404e、404j移动时,以上述相同的方式,通过松开保持螺栓 412a、412b来释放基部402。

在图38中,举例说明了其中保持轴404a-404d位于向后位置处,而保 持轴404g-404i位于向前位置,同时保持轴404e、404j在相对于保持轴 404g-404i靠近的方向上移动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由图33中的虚线 所示,由保持轴404a-404e、404j限定的内切圆的直径大于由保持轴 404e-404j限定的内切圆的直径。

如由此事实理解到,在这种情况下,由保持轴404a-404e、404j保持 的金属环R7(第一列L7)的直径和由保持轴404e-404j保持的金属环R8(第 二列L8)的直径可以被选择为彼此相互不同。

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保持轴404a-404j可以固定在前端位置和后 端位置之间的适当位置。

自然地,同样在第四实施例中,通过阻碍突起部332保持金属环R3-R8 在显示膨胀力的状态下被挤压的状态。因此,在第四实施例中,以与第三 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获得的效果在于,在金属环的热处理期间可以防止在 金属环R3-R8上产生应变。

在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金属环R1-R8可以由各个相邻安装突起部 330、330夹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金属环R1-R8与安装突起部330、330 之间的点接触,因此可以将从金属环R1-R8到安装突起部330、330的热 传递量限制到最小。

在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中,传送架可以仅由基部12、312、 402和保持轴14a-14j、214a-214j、314a-314j、404a-404j构成,而不使用 连接板16、316。

进一步地,在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金属环R1-R8中的两类金属环由 十个保持轴14a-14j、214a-214j、314a-314j、5404a-404j被保持为由第一列 L1和第二列L2组成的两列。然而,在依此方式保持两列的情况下,至少 四个保持轴是足够的。

此外,已经描述了其中构成CVT带的金属环R1-R8作为进行渗氮处 理的工件的示例。然而,工件和在其上执行的热处理不特别地受到限制。 例如,在需要渗碳处理的环形构件作为工件的情况下,代替上述渗氮气体, 可以提供渗碳气体。

另外,保持轴14a-14j、214a-214j、314a-314j、404a-404j可以由中空 主体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传送架10、210、310、400的重量甚至可以更 轻。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