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利用生产TMPTA所产生的废水制备吸水树脂的方法

一种利用生产TMPTA所产生的废水制备吸水树脂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生产TMPTA所产生的废水制备吸水树脂的方法。本发明按照不同废水中丙烯酸的含量对废水进行分类,并分别制取丙烯酸钠浓缩液和丙烯酸浓缩液,再加入天然添加物和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后,烘干生成吸水树脂。本发明利用生产TMPTA所产生的废水制备吸水树脂,充分利用了其中的丙烯酸和丙烯酸钠资源,避免了浪费,增加了生产TMPTA的附加价值;工艺流程简单,设备投入低,适合工业化生产;废水的充分利用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浓缩的能耗大为降低,进一步降低了生产TMPTA的成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63392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林翔云;

    申请/专利号CN201210081680.5

  • 发明设计人 林翔云;

    申请日2012-03-23

  • 分类号C08F120/06(20060101);C08F2/44(20060101);C08K5/053(20060101);C08L3/02(20060101);C08L1/02(20060101);C08L5/14(20060101);C08L33/02(20060101);

  • 代理机构35204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松亭

  •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悦华路157号牡丹香化公司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6:11:5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26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C08F 120/06 专利号:ZL2012100816805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江苏利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后:江苏利田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黄海四路6号 变更后: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黄海四路6号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9-09-27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08F120/06 登记生效日:2019091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032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9-07-23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08F120/06 登记生效日:2019070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032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05-04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08F120/06 登记生效日:2016041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032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9-09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C08F120/06 合同备案号:2015350000061 让与人:林翔云 受让人:厦门牡丹香化实业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一种利用生产TMPTA所产生的废水制备吸水树脂的方法 申请公布日:20120815 授权公告日:20140402 许可种类:独占许可 备案日期:20150715 申请日:20120323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4-04-02

    授权

    授权

  • 2012-10-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8F120/06 申请日:201203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8-15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废水回收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生产TMPTA所产生的废水制备吸水树脂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造光固化涂料、光固化油墨、光刻胶、柔性印刷品、阻焊剂、抗蚀剂、油漆和聚合物改性等。在生产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时产生大量的废水严重污染环境。现有技术中,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生产厂家都是把废水蒸发浓缩得到一种没有任何价值、在土壤中不能分解的固形物,运到“偏僻”地区填埋,非常造成二次污染;浓缩时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处理成本极高。并且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的生产废水中含有大量的丙烯酸和丙烯酸钠,而丙烯酸和丙烯酸钠是制备吸水树脂的重要原材料,单一的浓缩填埋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利用生产TMPTA所产生的废水制备吸水树脂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生产TMPTA所产生的废水制备吸水树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丙烯酸的含量将生产TMPTA所产生的废水进行分类,即含丙烯酸的量高于10%的废水为高丙烯酸废水,含丙烯酸的量低于10%的废水为低丙烯酸废水;

(2)将所述高丙烯酸废水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调节pH至中性,并减压蒸发浓缩至丙烯酸钠的含量大于40%得丙烯酸钠浓缩液;

(3)将所述低丙烯酸钠废水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调节pH至中性,减压蒸发浓缩至丙烯酸钠的含量大于40%,然后调节pH至酸性,再次减压蒸发浓缩,所得气体冷凝得丙烯酸浓缩液;

(4)将丙烯酸钠浓缩液100重量份和丙烯酸浓缩液50~100重量份混合后加入天然添加物0~50重量份和引发剂0.1~0.5重量份,搅拌均匀,得混合料;

(5)将所述混合料加热并保温至混合料呈粘稠状;

(6)将上述粘稠状的混合料继续升温,进行聚合反应,至产生橡胶状高聚物;

(7)将上述橡胶状高聚物烘干、加工成颗粒状或粉状,即得吸水树脂。

所述步骤(3)中的酸性为pH=1~2。

所述步骤(4)中的天然添加物为多元醇或多糖。

所述多元醇为甘油,所述多糖为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所述步骤(4)中的引发剂为过氧化氢、硝酸高铈、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中的一种。

所述步骤(5)中的保温温度为45~55℃。

所述步骤(6)中,将所述粘稠状的混合料继续升温至65~75℃,进行聚合反应。

所述步骤(7)中的烘干温度低于10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生产TMPTA所产生的废水制备吸水树脂,充分利用了其中的丙烯酸和丙烯酸钠资源,避免了浪费,增加了生产TMPTA的附加价值;

2、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简单,设备投入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3、废水的充分利用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4、浓缩的能耗大为降低,进一步降低了生产TMPTA的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和说明。

在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为酯化生成水、一次水洗液、分层水2、分层水3及分层水4。其中只有酯化生成水中的丙烯酸含量高于10%。即酯化生成水为高丙烯酸废水,一次水洗液、分层水2、分层水3及分层水4均为低丙烯酸废水。

实施例1

(1)将所述酯化生成水100kg用10%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至7,并减压蒸发浓缩至40kg,经测定其中含有丙烯酸钠18.7kg,即丙烯酸钠浓缩液;

(2)将所述一次水洗液、分层水2、分层水3及分层水4各25kg充分混合,用10%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至7,减压蒸发浓缩去除80kg的水,然后用10%硫酸调节pH至1~2,再次减压蒸发浓缩,所得气体冷凝得丙烯酸浓缩液,重量约为25kg;

(3)将丙烯酸钠浓缩液40kg和丙烯酸浓缩液25kg混合后加入15kg玉米淀粉糊(5kg玉米淀粉加入10kg水后剧烈搅拌制得)和过硫酸钾0.1kg,搅拌均匀,得混合料;

(4)将所述混合料于水浴中加热并保温于50℃至混合料呈粘稠状;

(5)将上述粘稠状的混合料继续升温至70℃,进行聚合反应,至产生橡胶状高聚物;

(6)将上述橡胶状高聚物于90℃烘干、加工成颗粒状或粉状,即得吸水树脂35kg。经测定,其吸水倍率>400(水g/树脂g)。

实施例2

(1)将所述酯化生成水100kg用10%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至7,并减压蒸发浓缩至40kg,经测定其中含有丙烯酸钠18.7kg,即丙烯酸钠浓缩液;

(2)将所述一次水洗液、分层水2、分层水3及分层水4各25kg充分混合,用10%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至7,减压蒸发浓缩去除80kg的水,然后用10%硫酸调节pH至1~2,再次减压蒸发浓缩,所得气体冷凝得丙烯酸浓缩液,重量约为25kg;

(3)将丙烯酸钠浓缩液40kg和丙烯酸浓缩液25kg混合后加入过硫酸钾0.1kg,搅拌均匀,得混合料;

(4)将所述混合料于水浴中加热并保温于50℃至混合料呈粘稠状;

(5)将上述粘稠状的混合料继续升温至70℃,进行聚合反应,至产生橡胶状高聚物;

(6)将上述橡胶状高聚物于95℃烘干、加工成颗粒状或粉状,即得吸水树脂30kg。经测定,其吸水倍率>460(水g/树脂g)。

以上实施例中,步骤(2)中的氢氧化钠可以为碳酸钠所代替;步骤(3)中玉米淀粉糊还可以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或者甘油;引发剂还可以为过氧化氢、硝酸高铈或过硫酸铵中的一种,重量为0.1~0.5kg;步骤(4)中的保温温度还可以为45~55℃;步骤(5)中的聚合反应的温度还可以为65~75℃。经过上述参数的代替和变换后,可以得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