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反应型含P-N的膨胀型阻燃剂及其合成方法

一种反应型含P-N的膨胀型阻燃剂及其合成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型含P-N的膨胀型阻燃剂及其合成方法,解决现有技术热稳定性和成碳性低,制备温度高的问题。包括以下步骤:(1)在水和丙酮的体积比为11:5的溶液中加入摩尔比为1:1:1的三聚氯氰、对氨基苯磺酸钠、缚酸剂碳酸钠,在0-5℃反应5-6h,生成中间体I;(2)在水和丙酮的体积比为6:5的溶液中加入摩尔比为1:1.2:1的中间体I、二乙醇胺,缚酸剂碳酸钠,在35-55℃反应6h,生成中间体II;(3)取5mmol中间体II,搅拌溶于60mL二氯甲烷中,然后室温下加入0.77g三氯氧磷,反应1h,分两次加入1g三乙胺,在25-45℃反应6-7h,即得反应型含P-N的膨胀型阻燃剂。本发明集碳源、酸源、气源于一体,热稳定性更高,成碳性更好,阻燃效果好;合成工艺简单,价格低廉。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60465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210040510.2

  • 发明设计人 刘亚青;

    申请日2012-02-22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朱源

  • 地址 030051 山西省太原市学院路3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6:04:2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2-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07F 9/6584 专利号:ZL2012100405102 申请日:20120222 授权公告日:2013090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3-09-04

    授权

    授权

  • 2012-11-21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C09K21/1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0222

    著录事项变更

  • 2012-09-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9K21/12 申请日:201202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7-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燃剂,具体涉及一种反应型含P-N的膨胀型阻燃剂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化学纤维、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国防建设和科研等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材料也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易燃或可燃,特别容易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这种潜在的可燃性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不仅要求阻燃剂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而且要求能够抑制烟雾和减少有毒气体的释放。因此,膨胀型阻燃剂的研究成为阻燃剂领域中最活跃的热点之一。 

膨胀型阻燃剂是一种集碳源、酸源、气源于一体的新型环保型阻燃剂,该类阻燃剂成碳性较好,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阻燃剂还分为添加型和反应型,反应型阻燃剂较添加型阻燃剂稳定性好,不易消失,毒性小,对聚合物性能影响也小,所以反应型膨胀型阻燃剂是当代阻燃剂领域的发展趋势。 

ZL200510095368.1公开了一种膨胀型阻燃剂的合成方法,是由淀粉和三氯氧磷反应制得氯化淀粉磷酸酯,由三聚氰胺和多聚甲醛反应制得三聚氰胺-甲醛预聚物,然后两者反应制备而成的,这一技术方案存在成本高,反应温度要达到80℃,阻燃剂的成碳性低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阻燃剂的稳定性和成碳性,有必要研发一种新的生产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膨胀型阻燃剂存在的热稳定性和成碳性低,合成温度高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反应型含P-N的膨胀型阻燃剂及其合成方法。 

一种反应型含P-N的膨胀型阻燃剂,分子结构为: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反应型含P-N的膨胀型阻燃剂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水和丙酮的体积比为11:5的溶液中加入摩尔比为1:1:1的三聚氯氰、对氨基苯磺酸钠、缚酸剂碳酸钠,在温度为0-5 ℃的条件下,反应5 -6h,生成中间体I;

   (2)在水和丙酮的体积比为6:5的溶液中加入摩尔比为1:1.2:1的中间体I、二乙醇胺,缚酸剂碳酸钠,在温度为35-55 ℃的条件下,反应6 h,生成中间体II;

   (3)取5 mmol中间体II,搅拌溶于60 mL二氯甲烷中,得乳白色液体,然后室温下加入0.77 g 三氯氧磷,反应1 -2h,分两次加入1 g三乙胺,在温度为25-45 ℃的条件下,反应6-7 h,得到目标产物III,即为反应型含P-N的膨胀型阻燃剂。

本发明的反应原理如下所示: 

本发明提供的阻燃剂集碳源、酸源、气源于一体,热稳定性更高,成碳性更好,在添加量少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本发明合成工艺简单,所需原材料价格低廉;合成所需温度低,可减少能耗;合成所需设备简单,容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中间体I的红外谱图; 

图2为实施例1中中间体I的氢谱图;

图3为实施例1中中间体II的红外谱图;

图4为实施例1中中间体II的氢谱图;

图5为实施例1中目标产物III的红外谱图;

图6为实施例1中目标产物III的氢谱图;

图7为实施例1中目标产物III的磷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第一步,取9.23 g(0.05 mol)三聚氯氰溶于50 mL丙酮中,将此溶液倒入110 mL蒸馏水中,搅拌,保持温度在0-3℃,加入2 mol/L的HCl水溶液,调节pH 值至 1-2,缓慢滴加8.8 g(0.05 mol)对氨基苯磺酸钠,滴加0.05 mol碳酸钠水溶液,调pH值至7-8,反应约6 h,抽滤,所得固体用丙酮洗涤2次,干燥,得白色固体14 g,即为中间体I(产率为81.4%)。

第二步,取中间体I 3.44 g(10 mmol),溶于60 mL蒸馏水中,加入50 mL丙酮,室温下缓慢滴加1.26g(12 mmol)二乙醇胺(用20 mL水溶解),滴加完毕后加热至45 ℃,加碳酸钠中和产生的氯化氢,调节pH值至8-9,之后反应约7 h,脱去溶剂,所得固体用乙醇、丙酮各洗涤两次,干燥,得白色固体3.8 g,即为中间体II(产率为92.2%)。 

第三步,取中间体II 2.1 g(5 mmol),搅拌溶于60 mL二氯甲烷中,得乳白色液体,然后在室温下加入0.77 g 三氯氧磷,反应约1 h,分两次加入约1 g三乙胺,升温至30 ℃,反应7-8 h,抽滤,所得固体用二氯甲烷、甲醇各洗涤一次,干燥,得白色固体2 g,即为目标产物III(产率为81.3%)。 

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间体I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谱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3400 cm-1附近是N-H伸缩振动,1563 cm-1附近是三嗪环的伸缩振动,1174 cm-1附近是磺酸盐S=O的不对称伸缩振动,1038 cm-1附近是磺酸盐S=O的对称伸缩振动。这些数据说明该分子结构中存在中间体I的特征红外吸收峰。 

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间体I的核磁共振氢谱谱图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1H-NMR (500 MHz, d6-DMSO, TMS): δ11.1 (s, 1H, NH-a), 7.54 (d, J = 7.0 Hz, 2H, PhH-b), 7.61 (s, 2H, PhH-c) ppm,这些数据表明该分子结构中存在中间体I所含对氨基苯磺酸钠基团的特征氢质子峰。 

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间体II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谱图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3478 cm-1附近可能是O-H伸缩振动也可能是N-H伸缩振动;1563 cm-1附近是三嗪环的伸缩振动;芳香胺位于1380-1250 cm-1处,1230-1030 cm-1附近是C-N脂肪胺的伸缩振动; 1173 cm-1附近是磺酸盐S=O的不对称伸缩振动;1038 cm-1附近是磺酸盐S=O的对称伸缩振动。这些数据说明该分子结构中存在中间体II的特征红外吸收峰。 

本实施方式得到的中间体II的核磁共振氢谱谱图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1H-NMR (500 MHz, d6-DMSO, TMS): δ10.1 (s, 1H, NH-a), 7.52 (d, J = 7.0 Hz, 2H, PhH-b), 7.61 (s, 2H, PhH-c), 3.57-3.70 (m, 8H, NCH2CH2O-d, e),4.84 (s, 2H, OH-f), ppm。这些数据表明该分子结构中除显示出中间体I的特征氢质子峰外,还在3.57-3.70和4.84 ppm两处显示了中间体II所含二乙醇胺基团的特征质子峰,从而说明中间体I与二乙醇胺发生反应生成了中间体II。 

本实施方式得到的目标产物III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谱图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3411 cm-1附近是N-H伸缩振动;1577 cm-1附近是三嗪环的伸缩振动;1184 cm-1附近是磺酸盐S=O的不对称伸缩振动;1037 cm-1附近是磺酸盐S=O的对称伸缩振动;1300 cm-1附近是P=O的特征吸收;613 cm-1附近是P-Cl的特征吸收。这些数据说明该分子结构中存在目标产物III的特征红外吸收峰。 

本实施方式得到的目标产物III的核磁共振氢谱谱图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产物目标产物III 1H-NMR (400 MHz, d6-DMSO, TMS): δ 10.1 (3s, 1H, NH-a), 7.53 (d, J = 7.0 Hz, 2H, PhH-b), 7.62 (s, 2H, PhH-c), 3.57-3.70 (m, 8H, NCH2CH2O-d, e) ppm。这些数据表明,在中间体II中处于4.84 ppm的羟基活泼氢质子峰消失,证明三氯氧磷与中间体II中的羟基发生反应生成了目标产物III。 

本实施方式得到的目标产物III的核磁共振磷谱谱图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产物目标产物III:31P-NMR (161.9 MHz, d6-DMSO, TMS): δ -1.18 (s) ppm。这唯一的磷信号,进一步证明三氯氧磷与中间体II中的羟基发生反应生成了目标产物III。 

实施例2 

第一步,取9.23 g(0.05 mol)三聚氯氰溶于50 mL丙酮中,将此溶液倒入110 mL蒸馏水中(约含碎冰100 g),搅拌,保持温度在3-5 ℃,加入2 mol/L的HCl水溶液,调节pH值至1-2,缓慢滴加8.8g(0.05 mol)对氨基苯磺酸钠,滴加0.05mol碳酸钠水溶液,调节pH值至7-8,反应约6 h,抽滤,所得固体用丙酮洗涤2-3次,干燥,得白色固体14 g,即为中间体I(产率为81.4%)。

第二步,取中间体I 3.44 g(10 mmol),溶于60 mL蒸馏水中,加入50 mL丙酮,室温下缓慢滴加1.1 g(10 mmol)二乙醇胺(用20 mL水溶解),滴加完毕后加热至40 ℃,加碳酸钠中和产生的氯化氢,调节pH值至8-9,之后反应约7 h,脱去溶剂,所得固体用乙醇、丙酮各洗涤两次,干燥,得白色固体3.3 g,即为中间体II(产率为80.1%)。 

第三步,取中间体II 2.1 g(5 mmol),搅拌溶于60 mL二氯甲烷中,得乳白色液体,然后在室温下加入0.77 g 三氯氧磷,反应约1h,分两次加入约1g三乙胺,升温至45℃,反应7-8h,抽滤,所得固体用二氯甲烷、甲醇各洗涤一次,干燥,得白色固体1.85 g,即为目标产物III(产率为75.2%)。 

实施例3 

第一步,取5.53 g(0.03 mol)三聚氯氰溶于50 mL丙酮中,将此溶液倒入110 mL蒸馏水中(约含碎冰100 g),搅拌,保持温度在0-5 ℃,缓慢滴加5.85 g(0.03 mol)对氨基苯磺酸钠,滴加碳酸钠水溶液,调节pH值至7-8,反应约5.5 h,抽滤,所得固体用丙酮洗涤2-3次,干燥,得白色固体,即为中间体I 8.5 g,(产率为82.4%)。

第二步,取中间体I 3.44g(10 mmol),溶于60 mL蒸馏水中,加入50 mL丙酮,室温下缓慢滴加1.26 g(12 mmol)二乙醇胺(用20 mL水溶解),滴加完毕后加热至45 ℃,加碳酸钠中和产生的氯化氢,调节pH值至8-9,之后反应约6 h,脱去溶剂,所得固体用乙醇、丙酮各洗涤两次,干燥,得白色固体3.65 g,即为中间体II(产率为88.6%)。 

第三步,取中间体II 2.1 g(5 mmol),搅拌溶于60 mL二氯甲烷中,得乳白色液体,然后室温下加入0.77 g 三氯氧磷,反应约1 h,分两次加入约1 g三乙胺,升温至35 ℃,反应7 h,抽滤,所得固体用二氯甲烷、甲醇各洗涤一次,干燥,得白色固体1.9 g,即为目标产物III(产率为77.2%)。 

实施例4 

第一步,取5.53 g(0.03 mol)三聚氯氰溶于50 mL丙酮中,将此溶液倒入110 mL蒸馏水中(约含碎冰100 g),搅拌,保持温度在0-5 ℃,缓慢滴加5.85 g(0.03 mol)对氨基苯磺酸钠,滴加碳酸钠水溶液,调节pH值至7-8,反应约5 h,抽滤,所得固体用丙酮洗涤2-3次,干燥,得白色固体8.5 g,即为中间体I(产率为82.4%)。

第二步,取中间体I 3.44 g(10 mmol),溶于60 mL蒸馏水中,加入50 mL丙酮,室温下缓慢滴加1.26 g(12 mmol)二乙醇胺(用20 mL水溶解),滴加完毕后加热至40 ℃,加碳酸钠中和产生的氯化氢,调节pH值至8-9,之后反应约6 h,脱去溶剂,所得固体用乙醇、丙酮各洗涤两次,干燥,得白色固体3.7 g,即为中间体II(产率为89.8%)。 

第三步,取中间体II 2.1 g(5 mmol),搅拌溶于60 mL二氯甲烷中,得乳白色液体,然后室温下加入0.69 g 三氯氧磷,反应约1 h,分两次加入约1 g三乙胺,升温至45 ℃,反应6 h,抽滤,所得固体用二氯甲烷、甲醇各洗涤一次,干燥,得白色固体1.8 g,即为目标产物III(产率为73.2%)。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