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节能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方法

一种节能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循环冷却水节能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节能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方法,绘制循环冷却水系统及换热网络流程图,采集各换热设备技术参数及热负荷值,确定采集点的运行工况及环境参数并采集;再判断换热设备或换热网络布局的合理性,计算取得最小换热量;同时分析判断并确定高能耗原因;通过优化、高能耗原因的诊断与分析,判断配水管网布局的合理性,获得各分支回路的管路特性及局部阻力异常节点;采用三元流技术方法计算设计出水泵叶轮;其设计路线合理,设计参数计算科学性好,数据准确,运行热效率高,节省费用和能量成本,经济价值高,社会效益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54212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科维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10013472.1

  • 发明设计人 林永辉;贾小平;

    申请日2012-01-17

  • 分类号G06F17/50(20060101);

  • 代理机构37104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张世功

  • 地址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文二路195号文欣大厦7F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5:55:4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6-05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G06F17/5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011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3-04-10

    授权

    授权

  • 2012-09-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7/50 申请日:201201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7-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循环冷却水节能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通过优化设计实 现循环冷却水系统节能的技术方案,特别是一种节能式循环冷却水系 统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循环冷却水系统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这些系统 的耗能,特别是耗电能比较大,现有的循环冷却水系统以水为介质主 要用于工艺过程的冷或热量的交换和传送,在钢铁冶金、石油石化、 化工、生化制药、热电、机械、建材、集中供暖、中央空调等领域, 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循环冷却水系统一般以水泵为动力源,其电 能消耗较大,通常占社会总用电量的16%左右。目前在该技术领域, 我国比先进国家和技术的水泵单机效率低5%以上,系统运行效率低 20%以上。通过对已检测的1000余套空调采暖系统,950余套工业冷 却循环水系统的节电潜力分析、及已成功实施的700余套系统的节电 效果统计来看,节电率都非常高,从20%到85%不等。同时也有大量 的文献资料对循环水高能耗现象进行论述,以上这些数据表明,循环 冷却水系统普遍存在高能耗现象,节能潜力很大。引起循环冷却水系 统高能耗的原因有很多方面,诸如设计规范的引用、设计参数的选取、 管网及换热装置的布置、产品质量、工程安装质量、运行管理与负荷 变化调节等等。从系统层面上进行节能,将工艺过程、冷热公用工程 看成一个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而不是将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单元分别 独立地看待。以合理利用能量为目标,把工艺过程、换热网络和公用 工程一同考虑,从全局过程系统的能量供应关系进行分析,综合利用 能源。由于蒸汽和冷却水的需求量减少,也减少了废水排放。因此, 循环冷却水系统节能对减少投资费用和提高效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归结起来,现有的循环冷却水系统从节能角度来分析,普遍存在着结 构设计复杂,运行原理简单,控制性能差,工程造价高,运行成本高, 耗电量大,循环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寻求设计和提供一 种能从冷却水系统的全过程角度合理解决循环水系统高能耗问题,减 少循环水用量的循环水系统节能优化技术方法,通过优化设计和科学 计算确定一种节能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主体设计步骤包括:

(1)绘制循环冷却水系统及换热网络流程图,采集各换热设备 技术参数及热负荷值,确定采集点的运行工况及环境参数并采集,分 别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换热设备或含冷却塔、分支回路和单元区域的 各环节的供回水运行的压力、流量、温度工况参数及泵站各号位水泵 的运行参数进行标定;

(2)选用过程系统工程的夹点方法,借助计算机软件的数值分 析,判断换热设备或换热网络布局的合理性,计算取得最小换热量, 以降低循环水量的需求;

根据最小传热推动力或最小温差值▲Tmin、冷却塔对水温的要求、 腐蚀和结垢因素确定每个冷却器冷却水的极限进出水温度,再根据极 限进出口温度和传热量,在温焓图上作出各冷却水的极限温焓曲线; 然后根据各冷却器冷却水的极限进出口温度划分各温区,在各温区中 的总传热量为:

ΔHi=ΣjCPj(Ti-Ti+1)---(1.1)

式中:ΔH为焓差;CP为热容流率;T为温度;j为第i温区的 物流数;

最后确定系统的极限复合温焓曲线并计算出最小循环水供水曲 线;

(3)在第(2)步的基础上,确定换热网络压降目标值,改变目 标值与现有的泵压降限制相适应,同时考察换热设备的温度、热负荷 和压降,通过权衡压降费用或泵操作费用即电费、公用工程费用和换 热器费用,计算确定优化的换热网络压降分配值;

其中,物料在管程时的压降计算方法为:

ΔPi=Kpt1,iAihi3.5+Kpt2,ihi2.5Ni---(1.2)

物料在壳程时的压降计算方法为:

ΔPi=Kpe,ihi3.52Ni+Kpc,iAihi5.44+Kpw,iAihi5.77---(1.3)

或:

式中:K为常数;V为体积流率(m3/s);t为年操作时间;ce 为电费单价(元/kWh);α,β,γ为泵成本系数;h为传热系数; N为壳程数,COST1为整个系统的泵电费;COST2为整个系统的 泵投资成本;

(4)通过对换热设备性能标定,分析判断并确定高能耗原因; 其高能耗原因包括:1)热回收不充分,或换热网络的冷却器、加热器 布置不合理,增加冷却水量;2)局部冷却器老化或结垢严重致使换热 效能低下,形成瓶颈,增加泵送流量;3)设计、改造或扩建不合理, 致使管网各支回路的管路特性差异较大,管网水力失衡严重,增加泵 送流量及抬升整体压头;4)管网存在局部堵塞或内漏现象,增加能耗; 5)管网严重依赖闭伐调节,管网运行效率低下;6)回水势能未能充分 利用,增加能耗;7)回水总管高位点真空度控制不合理,形成严重扰 流或非满管流,增加能耗;8)处于大流量、低温差运行,增加能耗; 9)冷却塔换热效能低下,增加泵送流量;10)未能根据负荷及环境温 度变化有效调节风机的风量;11)水泵本身效率性能缺陷(或长期使 用老化原因),水泵效率不高,泵组运行效率偏低;12)水泵存在较严 重汽蚀现象,降低运行效率;13)泵站优化设计及运行管理均缺少必 要的节能技术手段,导致运行模式不合理或未能按负荷变化(或气候 变化)有效调节流量,增加能耗;

(5)通过上述的换热网络优化、高能耗原因的诊断与分析,判 断配水管网布局的合理性,获得各分支回路的管路特性及局部阻力异 常节点,同时通过优化分析,如通过局部不利因素整改、增加水力平 衡提升调节装置和阀门开度重新调节的手段,设计改造出低阻力且流 量平衡调节优良的配水管网,进而确定水泵的工作点的流量和扬程参 数;

(6)根据优化后的流量、扬程、效率和装置汽蚀余量工作点参 数,采用三元流技术方法计算设计出水泵叶轮,从而个性化设计定制 高效节能泵,替换原有不匹配、低效率的水泵,确保每套循环水系统 的水泵均处于高效运行。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设计路线合理,设计参数计算科学性 好,数据准确,运行热效率高,节省运行费用和能量成本,经济价值 高,社会效益好,可广泛用于对现有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改进与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运行费用与最小温差▲Tmin的对应关系曲线 示意图;不同的最小温差▲Tmin,可导致不同的极限复合温焓曲线, 进而得到不同最小换热量和循环水量;从费用角度看,会产生不同的 公用工程能量费用、泵费用、换热器费用以及总费用,在循环水系统 及换热网络总费用与最小温差▲Tmin的关系曲线存在一个最低点,此 处为系统改造的最佳操作点,经过调优得到最优的温差,即为换热网 络的最优夹点温差,即最优的压降限制点;其中,换热器成本费用曲 线a根据不同的▲Tmin,计算得到不同的换热网络面积目标和换热器 单元数,从而求取不同的换热器成本,依此绘制曲线;泵成本费用曲 线b根据不同▲Tmin确定的换热网络以及管线阻力,计算得到不同的 泵电费和泵费用,依此绘制曲线;公用工程费用曲线c根据不同的 ▲Tmin计算不同的换热网络的冷热公用工程能量费用,依此绘制曲线; 总成本曲线d在不同的▲Tmin处为合并a、b、c三条曲线而成;从图1 中可找出,总成本曲线的拐点,在改造循环冷却水系统时,拐点即为 满足系统最小传热温差条件的系统最优夹点温差,此时使得换热器投 资、公用工程能量费用以及泵系统的费用达到最优匹配,整个系统的 总费用最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选取一个30万吨合成氨装置循环冷却水系统进行优 化设计。

本实施例的工艺循环冷却水系统工程概况为:配7台冷却水泵, 其中2台配功率为2240kW,1台配功率为900kW,4台配功率为1000kW, 相应配7台冷却塔。运行模式分为两种运行模式:一般运行模式:1 台大(2240kW)冷却泵+3台小(1000kW)冷却泵+7台冷却塔+ 需冷却设备(合成氨厂+电厂+纯碱厂);9个月(270天*24小时)运 行;夏季运行模式:1台大(2240kW)冷却泵+4台小(1000kW) 冷却泵+7台冷却塔+需冷却设备(合成氨厂+电厂+纯碱厂);每年7、 8、9三个月(90天*24小时)运行;先对生产工艺流程与循环水系 统工艺流程、各换热设备额定技术参数及热负荷值进行勘探;根据生 产工艺流程,分别对各生产单元物流的实际热值参数进行检测;分别 对循环水系统换热设备(含冷却塔)、分支回路、单元区等各个环节 的供回水运行工况参数(包括压力、流量、温度、阀门开度、几何高 度)进行采集;再利用过程系统工程的夹点技术,确定生产装置换热 网络的最小换热量及最小循环水需要量,并确定合理的换热网络压降 目标;然后通过权衡压降费用(泵操作费用即电费)、公用工程费用 和换热器费用,确定优化的换热网络压降分配,确定总管网最优阻力; 然后通过对换热器性能标定,诊断出该系统高能耗原因,如循环水系 统的管网特性与泵本身的性能不相区配、现水泵偏离工况运行等;再 对泵站的水泵布置形式、运行模式、水泵的型号及水力性能、配套电 机的型号参数、水泵静扬程、水泵吸水高度,运行水泵的进出口压力、 扬送流量、运行功率、母管供回水压力等常规参数进行测绘或采集, 并对泵进出口及上塔各类功能性阀门的型号、开度进行记录;最后对 原泵站性能评价,泵站优化设计,确定高效节能泵最优工作参数及叶 轮的水力模型设计;通过系统改造更换7台高效节能泵。

本实施例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共涉及7台水泵,装有独立的计量系 统,独立累计运行时间和用电量。运行模式分为两种:一般运行模式: 1台大(2240kW)冷却泵+3台小(1000kW)冷却泵,运行时间: 270天*24小时/天;夏季运行模式2:1台大(2240kW)冷却泵+4 台小(1000kW)冷却泵,运行时间:每年7、8、9三个月计90天*24 小时/天;系统技改前,循环水系统年电耗达到4272.4万kWh/年; 通过技改后,每年节电量达到1365万kWh/年,折合标煤4709tce, 平均节电率31.2%。

实施例2:选取某钢铁厂1780高炉鼓风机透平拖动装置循环冷 却水系统。

本实施例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工程概况为:该冷却水系统主要供 1780高炉3台鼓风机透平拖动装置的冷凝器及辅机冷却,每台鼓风 机透平拖动装置所配的冷凝器换热面积为1900m2,双道冷凝;泵站设 置6台900kW冷却泵(2用4备);技改前运行模式:2台(900kw) 冷却泵+2组鼓风机透平拖动装置;本实施例共涉及6台水泵,装有 独立的计量系统,独立累计运行时间和用电量。运行模式如下:

技改前运行模式:2台(900kw)冷却泵+2组鼓风机透平拖动装 置,运行时间:8400小时/年;实测电耗:980kw+970kw=1950kw

技改后采用大小泵搭配,分冬春夏三种模式运行:

冬季运行模式:2台(450kW)冷却泵,运行时间:4个月;实 测电耗:430kw+425kw=855kw;

春秋季运行模式:1台(450kW)冷却泵+1台(550kW)冷却泵, 运行时间:4个月;实测电耗:430kw+520kw=950kw;

夏季运行模式:2台(550kW)冷却泵,运行时间:4个月;实 测电耗:520kw+520kw=1040kw;通过准确计量计算,每年节电量为 883.5万kWh/年,折合标煤3048tce,平均节电率52%。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