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育苗钵及钵苗一体化育苗栽植方法

一种育苗钵及钵苗一体化育苗栽植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育苗钵及其配套的钵苗一体化育苗栽植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育苗钵,其包括锥形钵体,钵口和钵口两侧的插入把手,所述的钵体外侧至少设置一对用于固定的倒刺,所述的钵体侧面设置格栅式导根孔,有利于钵体内苗木根系自由向外伸展。本发明提供的钵苗一体化育苗栽植方法,其为在所述的育苗钵的下层装填底层基质,再在底层基质上面装填轻基质,将育苗钵置于苗床进行育苗后,将育苗钵连同其中的苗木一起直接插入苗木移植区域。用本发明的育苗钵及其配套的育苗方法提高了育苗、造林质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苗木成活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52397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110402078.2

  • 发明设计人 辜再元;王京燕;祁有祥;

    申请日2011-12-06

  • 分类号A01G9/10(20060101);A01G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朋飞;王加岭

  • 地址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C座2004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5:34:2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1-16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A01G9/1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11206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8-04-20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01G9/10 登记生效日:20180403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11206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3-09-25

    授权

    授权

  • 2012-09-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9/10 申请日:201112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7-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育苗钵及钵苗一体化育 苗栽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林业科学的不断发展,林木育苗技术作为林业科学发展 的基础,近年来在国内有了比较多的应用,比如:无纺布育苗技术、 容器苗、穴盘育苗技术等,但是都只是解决或部分解决林木育苗问题,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育苗关键问题。存在林木根系卷曲、缠绕,同时, 基本都是苗、钵分离的育苗形式,在进行苗木移栽时容易造成散苗、 伤根,影响苗木成活率,穴盘(容器)回收工作量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育苗钵及其配套的育苗方 法,从而解决育苗质量、运输、苗木栽植以及后期苗木养护等方面的 问题,提高育苗、造林质量、降低成本、提高苗木成活率。

本发明提供的育苗钵,其包括锥形钵体、钵口和钵口两侧的插入 把手,所述的钵体外侧至少设置一对用于固定的倒刺。

其中,所述的钵体侧面设置有导根孔,用于钵体内的苗木根系自 由向外伸展,优选地,在所述钵体侧面设置栅栏状导根孔。其中,根 孔的大小和密度以满足1-2年根系生长,且不影响育苗钵的强度。

在本发明育苗钵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倒刺对称设置于钵体 的中下部。

本发明的育苗钵可为任何椎体,如圆锥体、方椎体等。

本发明的育苗钵的尺寸可为任何尺寸,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所 需大小进行选择。

本发明中,育苗钵的材质优选为硬树脂材料,优选为可降解的硬 树脂材料,更优选为绿色环保材料聚乳酸(PLA)材料。

本发明中,所述的育苗钵还可在底层装填有底层基质,所述底层 基质含有无机矿物质、土壤、保水剂、缓释肥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苗钵一体化的育苗移栽方法。

本发明的苗钵一体化的育苗方法,其为在所述的育苗钵的下层装 填底层基质,再在底层基质上面装填轻基质,将育苗钵置于苗床进行 育苗后,将育苗钵连同其中的苗木一起直接插入苗木栽植区域。本发 明的苗钵一体化的育苗方法,还优选包括在移植前,在育苗床中松动 育苗钵进行炼苗处理。

其中,所述的底层基质含有无机矿物质、土壤、保水剂、缓释肥 的一种或多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育苗种类以及育苗年限,选择 合适的无机矿物质、土壤、保水剂、缓释肥以及各组分之间的合适比 例,使底层基质具备合适的水肥供应能力和保墒透气性能。

其中,所述的轻基质按如下方法进行制备:将泥炭、蛭石、珍珠 岩、生物有机堆肥、过筛细土按体积比1∶1∶1∶1∶3混合搅拌均匀,经过 30~45天自然堆放陈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选择其他任何适合的 植物栽培基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钵体采用上下层结构,下层为水肥供应层(添加无机矿物质、 土壤、保水剂、缓释肥等),具有保墒、透气性能,可以满足苗木1-2 年生长所需养分;上层为育苗层,植物植株、根系生长层,侧边有导 根孔,根系舒展、不缠绕;轻基质结构松软,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

2、钵体材料为绿色环保材料聚乳酸(PLA)材料材料,具有一 定的强度,无需挖坑,可直接插入土层,钵体两侧设有倒刺,可增加 抓地力,更能耐雨水冲刷,同时对环境友好、无污染。

3、本发明的苗钵一体化的育苗方法可以在苗木移栽时不需脱盘, 确保基质不脱落、苗木不断根,栽植后不需缓苗,成活率可以达到 100%。

4、减少工作量,苗木移栽时只需采用人工将钵体压入土层即可, 并且钵体上端设置有插入把手,可借助一定的按压工具,从而大大加 快移植速度,并减轻移栽工人的劳动量。

5、打破造林(苗木栽植)季节,可以做到全年施工。由于在育 苗钵下层装填含保水剂和缓释肥的底层基质,可以防止苗木在高温季 节脱水。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大大缩短了苗木的缓苗期,这在高温干旱 的季节移植显得尤为重要。本发明提供的育苗钵及其配套的育苗方法 可应用于国土荒山造林绿化;矿山边坡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城市园林 绿化;废弃地植被恢复绿化等方面。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育苗钵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用本发明的育苗钵培育的栾树幼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育苗钵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育苗钵,其包括锥形钵体1,钵口104,钵 口104两侧的插入把手101,所述的钵体外侧至少设置一对用于固定 的倒刺102。本实施方式的育苗钵为方锥体,但也可以是圆椎体等其 它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形状。钵体1侧面设置有导根孔103,用于 钵体内的苗木根系向外伸展。根孔103设置成栅栏形状。根孔的大小 和密度应控制在使育苗钵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可插入土层,并且保 证能装填入基质。用于固定的倒刺102对称设置于钵体的中下部。

本发明的育苗钵可用可降解硬树脂材料制成,如聚乳酸(PLA)、 可降解树脂材料等。

本发明的育苗钵大小可根据移栽所育苗木的规格而定,对于较小 的育苗钵,可直接用手插入土层中;如果较大的育苗钵,可用脚蹬踩 插入把手或借助工具,按压插入把手,使育苗钵插入土层。

实施例2 钵苗一体化的育苗栽植方法

1、育苗苗床整理

根据育苗场地情况,按照2米宽度整理育苗床,苗床采用土砂按 一定比例混合摊铺平整,四周采用砖砌围栏(高度10cm),形成整齐 苗床。

2、基质配制

根据育苗植物品种配制育苗轻基质,采用泥炭、蛭石、珍珠岩、 生物有机堆肥、过筛细土按比例(1∶1∶1∶1∶3)混合搅拌均匀。并经过 30-45天自然堆放陈化备用。

3、钵体罐装

首先将保水剂(安信产品)、无机矿物质(沙砾)、缓释肥(汉枫 缓释肥产品)和土壤按重量比1∶2∶2∶10混合均匀,得底层基质。在钵 体底部灌装前述的底层基质,要求灌装饱满并压实。

再灌装上述的上层育苗轻基质,并逐层压实至钵口高度,要求灌 装饱满、具有一定密实度,不散落。

将钵体按行、排整齐插入育苗床,钵体间隔为5-10cm。

4、植物选择及种子播种

常绿乔灌木,如:湿地松、黑松、油松、香樟、女贞、石楠、青 冈栎等。

彩叶乔灌木,如:盐肤木、栾树、山桃、红枫、黄栌等;

藤本植物,如:常春油麻藤、凌霄、蔷薇、扶芳藤、紫藤等。

将处理好的植物种子播种(2-3粒)在钵体中央位置,表面覆盖 基质、压实。

5、苗期管理

喷雾浇水养护,确保钵内基质湿润,有利于植物出苗,初期浇水 频率一般一天一次。

苗齐后,浇水频率2-3天一次。

注意观察出苗情况及病虫害情况,一般每7-10天喷洒多菌灵、 代森锰锌等药剂进行灭菌处理。

苗木高度在10cm左右时,应控制浇水频率,进行适当练苗。

6、苗木出圃

苗木生长达到出苗要求后,严格控制浇水频率,同时人工在育苗 床顺序松动钵体,进行炼苗处理,炼苗周期一般夏季10-15天,春秋 季节20-25天。图2所示为其中栾树幼苗出圃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栾树幼苗根系发达,枝叶茂盛。其他植物种类的幼苗出圃状态也都非 常优良。

7、苗木移栽施工

苗木出圃时,按照苗木高度,将钵体逐层装入专用运输架,运输 至施工场地。

人工将钵体压入苗木栽植区域,确保钵体全部入地即可。

钵苗栽植完毕后及时浇水。

之后,可以根据常规技术进行抚育,前述所有种类的幼苗移栽成 活率均在98%以上,平均成活率为99.2%,而且缓苗期短,生长迅速, 大大缩短和简化了造林育种时间,减少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 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