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珍稀濒危植物猪血木栽培苗人工繁育方法

珍稀濒危植物猪血木栽培苗人工繁育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珍稀濒危植物猪血木栽培苗人工繁育方法,其步骤是:在物种分布地收集成熟的猪血木果实,清洗得成熟种子;采用腐殖土与壤土按照体积比为1-3:1的比例,配置催芽基质;将种子与干燥的河沙混合均匀后,在催芽基质上均匀撒播,种子撒播后覆盖一层表层腐殖土,保持温度20-25℃,时间4-6周,获得长有真叶的实生苗;种子出苗后,待长至2-5片真叶时,进行移栽,幼苗移栽基质同催芽基质,幼苗移栽后保证苗期生长所需水分,并置于高温高湿环境下生长,生长18-24周后即可进行野外移栽。本发明能确保猪血木的种子出苗率70%以上,幼苗成活率达80%以上,栽培苗健壮,无“小老头苗”,适于大规模的野外移栽。本发明为拯救该珍稀濒危物种、为种群恢复及资源有效保护提供了技术保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49889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云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110351713.9

  • 发明设计人 王跃华;申仕康;蒋连计;

    申请日2011-11-09

  • 分类号A01G1/00(20060101);A01C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53102 红河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朱跃平

  • 地址 650091 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5:30: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1-02

    授权

    授权

  • 2012-07-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0 申请日:201111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6-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珍稀濒危植物猪血木栽培苗人工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m H. T. Chang)属于山茶科(Theaceae)猪血木属多年生木本植物,为我国特有单型属的珍稀濒危物种。该物种于1963年由中山大学张宏达教授建立,其系统学位置特殊,是研究山茶科系统发育和形态演化的重要材料,同时,猪血木树干挺直,木材极其坚硬,是造船及建筑上优良的木材。目前仅在广东省阳春县八甲镇有分布且个体数量稀少,野外调查发现该物种目前仅存个体数179株,成年植株23株,且分布生境受人为干扰影响严重,自然种群面临灭绝的危险。因此,该物种已经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同时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种(critically endangered)。

猪血木以异花授粉为主,产花量较多,种子结实量大,但大小年现象明显,且由于猪血木分布区狭窄,分布生境紧邻村庄,受当地人为干扰严重,种群自然更新困难。然而,对于猪血木这种生长缓慢的濒危物种而言,通过人工繁育幼苗扩大种群数量并进行物种种群回归自然是进行其有效保护的重要途径,而在采用传统种子育苗的过程中发现,猪血木种子能正常萌发,但是幼苗建成期幼苗死亡率很高,达到80%甚至更多,且“小老头苗”现象严重。所以,传统幼苗培育方法不能获得正常生长的猪血木幼苗。

“小老头苗”就是指生长极其缓慢或者停止生长的苗。显然,这种“小老头苗”不能用来作为移栽种苗。现有传统育苗方法的小老头苗高达20-3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珍稀濒危植物猪血木幼苗人工繁育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大幅度降低幼苗建成期幼苗死亡率,避免“小老头”苗,为人工栽培这种濒危珍稀植物品种提供优质种苗,以克服现有传统幼苗方法的不足。

本发明提出的这种珍稀濒危植物猪血木栽培苗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有如下步骤:

(1)种子收集:在物种分布地收集成熟的猪血木果实,清洗得成熟种子;

(2)种子催芽基质准备:采用腐殖土与壤土按照体积比为1-3:1的比例,配置催芽基质;

(3)种子催芽:将第(1)步获得种子与干燥的河沙混合均匀后,在催芽基质上均匀撒播,种子撒播后覆盖一层表层腐殖土,保持温度20-25℃,时间4-6周,获得长有真叶的实生苗;

(4)幼苗建成与移栽:种子出苗后待幼苗长至2-5片真叶时,进行移栽,幼苗移栽基质同催芽基质,幼苗移栽后保证苗期生长所需水分,并置于高温高湿环境下生长,生长18-24周后即可进行野外移栽。

第(2)步的催芽基质腐殖土与壤土按照体积计的比例为1:1或1:3为佳。

第(3)步的表层腐殖土厚度以保证撒播种子不大于土壤表面1cm为标准。

第(3)步中,种子在催芽基质中深度小于2cm。

第(4)步所述高温高湿环境为生长环境温度为30℃以上,40[t1] 以下,环境湿度80%上下10个百分点。

本发明的具体方法可以归纳为:取猪血木成熟种子,与干燥河沙均匀搓揉搅拌后撒播于腐殖土:壤土=1:1(体积比)至腐殖土:壤土=3:1(体积比)的催芽基质表层,种子在催芽基质中深度小于2cm,种子催芽在20-25℃环境中进行,待出苗后幼苗长至2-5片真叶时,移栽至栽培基质(同催芽基质),置于高温高湿环境,即温度为30-40℃,湿度80%左右的环境中生长。

本发明的方法能确保猪血木的种子出苗率70%以上,幼苗成活率达80%以上,18-24周即可获得健壮的栽培苗,没有“小老头苗”。适于大规模的野外移栽。

本发明的优点:

1、猪血木为世界上最为珍稀和濒危的植物之一,鉴于该物种的濒危机制,通过幼苗人工繁育扩大种群数量是有效保护该物种的重要途径。本发明培育出猪血木幼苗,对该物种的保护生物学、恢复生态学、种群回归自然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与技术手段。

2、直接采用猪血木种子快速高效进行物种幼苗的人工繁殖,采用腐殖土与壤土组合的基质,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繁育,幼苗成活率提高到80%以上,较之传统育苗方法提高了4倍以上,而且完全避免了“小老头苗”的现象,栽培苗健壮,适于大规模野外移栽。为拯救该珍稀濒危物种、为种群恢复及资源有效保护提供了技术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人工繁育成活的猪血木成苗实物照片。图中所示猪血木的苗龄18-24周,生长健壮,长势强旺。

图2是本发明人工繁育成活的猪血木成苗实物照片。拍摄于2010年2月8日云南大学温室。

具体实施方式

面用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实例的范围。

实施例1:

(1)1月初在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m)分布地采集成熟果实,在自来水下搓揉洗净获得成熟种子,自然晾干后待用。

(2)采用腐殖土与红壤按照1:1的比例(体积比)配置催芽基质,土壤呈弱酸性,将催芽基质置于60×42×30cm的塑料筐中催芽,具体做法是:在塑料筐中垫上一层过滤层,然后铺上混合完全的催芽基质,基质在塑料筐中的厚度为10-12厘米,浇水用细喷头浇透基质,然后抚平基质表面,将猪血木成熟种子与干燥的河沙混匀,在催芽基质表面撒播,然后轻撒一层过筛的腐殖土,撒播的腐殖土厚度小于1cm。日常浇水保证土壤湿度,并将塑料筐置于20-25℃的温室中进行催芽,约4-6周,种子出苗率先后达到70%-80%。此处筛腐殖土的筛网为40目。

(3)待幼苗长至2-5片真叶时,将幼苗移栽至腐殖土:壤土=1:1(体积比)和腐殖土:壤土=3:1(体积比)的土壤基质中,幼苗移栽采用塑料花盆进行,每盆移栽4株幼苗,3个重复,将塑料花盆置于温室中进行生长,温室环境条件保持在30-40℃,湿度80%上下10个百分点,移栽后幼苗存活率达到82%,待幼苗生长18-24周,苗木株高40厘米左右,基径0.8-1.2厘米,没有病虫害。可按常规方法进行野外移栽。

实施例2:

在例1基础上,将催芽基质配比改为腐殖土与红壤按照1:2,的比例(体积比),其余不变。所得幼苗移栽存活率达到85%,成苗生长状况如图1所示。

实例3:

在例1基础上,将将催芽基质配比改为腐殖土与红壤按照1:3的比例(体积比),其余不变。所得幼苗移栽存活率达到90%,成苗生长状况如图2所示。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