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干扰控制方法、宏终端、宏基站以及毫微微基站

干扰控制方法、宏终端、宏基站以及毫微微基站

摘要

公开了在毫微微基站的附近不存在宏终端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毫微微终端的覆盖性能以及比特率,并且能够防止毫微微基站、毫微微终端或宏终端的性能劣化的干扰控制方法。在该方法中,在毫微微基站(104)的RSRQ和宏基站(101)的RSRQ之间的差分值比规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宏终端(102)、(103)将启动干扰控制的请求、差分值、以及毫微微基站(104)的识别信息发送到宏基站(101)。宏基站(101)基于请求、差分值、以及识别信息,对于基于识别信息确定的毫微微基站(104)发送干扰控制启动请求信令。毫微微基站(104)基于干扰控制启动请求信令,对于注册在毫微微基站(104)中的毫微微终端(105)进行干扰控制。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49873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080035233.5

  • 发明设计人 段劲松;

    申请日2010-08-18

  • 分类号H04W16/16;H04W52/24;H04W84/10;

  • 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邸万奎

  • 地址 日本大阪府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5:30: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7-3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4W16/16 授权公告日:20150513 终止日期:20190818 申请日:2010081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5-13

    授权

    授权

  • 2014-08-13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4W16/16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40723 申请日:20100818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2-07-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W16/16 申请日:201008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6-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扰控制方法、宏终端、宏基站以及毫微微基站,尤其涉及在宏终端(MUE:Macro User Equipment,宏用户设备)接近超小型无线基站装置(以下记为“毫微微基站(HNB:Femto,Home Node B)”)的情况下,检测出该情况,降低或避免毫微微基站对宏终端的干扰的干扰控制方法、宏终端、宏基站以及毫微微基站。

背景技术

在以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或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为代表的蜂窝系统中导入毫微微基站的研究非常盛行。在传播环境比较差的普通家庭或办公室等建筑物内设置毫微微基站,覆盖半径数十米以下的区域,据此可期待毫微微基站设置区域内的无线传输高速化。

可以设想现有的蜂窝系统在城市中使用全部工作频带。因此,很难确保毫微微基站专用频带。于是,在引入毫微微基站时,现有的宏基站(MNB:Macro NodeB)和毫微微基站共用频率的做法最占优势。另外,预计支持基于只有毫微微基站设置者能够使用该毫微微基站进行通信的CSG(ClosedSubscriber Group:封闭用户组)的访问限制功能。

若在这些条件下将毫微微基站引入现有的蜂窝系统,则毫微微基站对现有宏终端造成的下行线路的相互干扰,或者现有宏基站对毫微微小区用户(即毫微微终端(HUE:Home User Equipment))造成的下行线路的相互干扰成为问题。

特别是,在LTE系统中,在下行数据信道(PDSCH)中进行高速比特率传输,据此基站在下行线路中进行最大功率的发送。因此,LTE系统的下行线路中的干扰问题比较严重。即,设置在宏基站附近的毫微微基站的用户受到来自宏基站的较大干扰。另一方面,位于设置在宏基站的小区边缘附近的毫微微基站的近旁的宏小区用户受到来自毫微微基站的较大干扰。

另外,在LTE系统的下行线路中,采用OFDMA这样的多址访问方式。在OFDMA系统中,在分配给宏基站的频率资源块(频率RB)与分配给毫微微基站的频率RB至少一部分重合时产生干扰。该干扰的大小因宏基站和毫微微基站的相对位置而变化。

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上述的现有宏基站与毫微微基站之间的频率共用。另外,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宏基站与毫微微基站共用频率的情况下,对毫微微基站的发送功率不进行控制,而使之固定。并且有在这种情况下宏小区吞吐量显著劣化的记载。对于该问题,提出如下技术。即,设想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WCDMA系统,根据来自公共导频信道(CPICH)的接收功率最大的宏基站的CPICH接收功率以及毫微微基站自身希望确保的路径损耗(Path Loss),决定毫微微基站的发送功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毫微微基站中以如下的方式控制发送功率。即,首先,毫微微基站测定从各宏基站发送的CPICH的接收功率,基于最大的CPICH接收功率计算初始发送功率。接着,毫微微基站使毫微微终端测定从毫微微基站发送的导频的接收功率或者从毫微微基站到毫微微终端的路径损耗,并使其报告测定结果。并且,毫微微基站考虑从宏基站发送的CPICH的接收功率以及从毫微微终端报告的路径损耗,调整发送功率。通过进行这样的发送功率控制,能够降低毫微微基站对宏终端造成的下行线路的相互干扰或者宏基站对毫微微终端造成的下行线路的相互干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案公开第2009/0042594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案公开第2009/0042596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上述的以往的干扰降低方法中存在如下的问题。

(1)在宏终端存在于毫微微基站附近的情况下两者间的干扰成为问题,而在毫微微基站附近不存在宏终端的情况下,若毫微微基站实施考虑了对宏基站的影响的干扰控制,则不必要地削减毫微微基站的总发送功率。因此,毫微微基站的吞吐量以及覆盖性能发生劣化。因此,对应于在毫微微基站附近存在与不存在宏终端的情况,需要不同的干扰控制对策。

(2)毫微微基站对宏终端造成的干扰的严重性依赖于宏小区内的毫微微基站的设置位置。首先,在毫微微基站设置在宏小区的小区边缘的情况下,干扰的问题变得较大。因此,需要对应于宏基站和毫微微基站的位置关系的干扰控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毫微微基站的附近存在宏终端的情况下,能够以实时方式可靠地削减或避免毫微微基站对宏终端造成的干扰的干扰控制方法、宏终端、宏基站以及毫微微基站。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毫微微基站的附近不存在宏终端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毫微微终端的覆盖性能以及比特率,并且能够防止毫微微基站、毫微微终端或宏终端的性能劣化的干扰控制方法、宏终端、宏基站以及毫微微基站。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干扰控制方法是用于包括宏基站、与所述宏基站进行通信的宏终端、毫微微基站、以及注册在所述毫微微基站中的毫微微终端的通信系统的干扰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宏终端中,测定所述毫微微基站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以及所述宏基站的RSRQ的步骤;在所述测定出的毫微微基站的RSRQ和宏基站的RSRQ之间的差分值比规定的第一阈值大的情况下,所述宏终端将启动干扰控制的请求、所述差分值、以及所述毫微微基站的识别信息发送到所述宏基站的步骤;所述宏基站基于所述请求、所述差分值、以及所述识别信息,对于利用所述识别信息确定的所述毫微微基站发送干扰控制启动请求信令的步骤;以及所述毫微微基站基于所述干扰控制启动请求信令,对注册在所述毫微微基站中的所述毫微微终端进行干扰控制的步骤。

本发明的干扰控制方法是用于包括宏基站、与所述宏基站进行通信的宏终端、毫微微基站、以及注册在所述毫微微基站中的毫微微终端的通信系统的干扰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宏终端中,测定所述毫微微基站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或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的步骤;在所述宏终端中,基于所述测定的结果,计算与所述毫微微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的值的步骤;在计算出的所述路径损耗的值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所述宏终端将启动干扰控制的请求、所述路径损耗的值、以及所述毫微微基站的识别信息发送到所述宏基站的步骤;在所述宏基站中,基于所述请求、所述路径损耗的值、以及所述识别信息,对于利用所述识别信息确定的所述毫微微基站发送干扰控制启动请求信令的步骤;以及在所述毫微微基站中,基于所述干扰控制启动请求信令,对注册在所述毫微微基站中的所述毫微微终端进行干扰控制的步骤。

本发明的宏终端采用的结构包括:测定单元,测定毫微微基站的RSRQ以及宏基站的RSRQ;检测单元,基于由所述测定单元测定出的毫微微基站的RSRQ和宏基站的RSRQ之间的差分值与规定的阈值的比较结果,检测附近存在的毫微微基站;以及发送单元,在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附近存在的毫微微基站的情况下,将启动对所述附近存在的毫微微基站的干扰控制的请求、所述差分值、以及所述毫微微基站的识别信息发送到宏基站。

本发明的宏基站采用的结构包括:判断单元,基于启动对毫微微基站的干扰控制的请求、所述毫微微基站的RSRQ和宏基站的RSRQ之间的差分值、以及所述毫微微基站的识别信息,判断是否在利用所述识别信息确定的所述毫微微基站中启动干扰控制;以及发送单元,在由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启动干扰控制的情况下,将干扰控制启动请求信令发送到所述毫微微基站。

本发明的毫微微基站采用的结构包括:接收单元,接收请求干扰控制的启动的干扰控制启动请求信令;以及控制单元,按照接收的所述干扰控制启动请求信令,对于注册在本站中的毫微微终端进行干扰控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毫微微基站的附近存在宏终端的情况下,能够以实时方式可靠地削减或避免毫微微基站对宏终端造成的干扰。另外,在毫微微基站的附近不存在宏终端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毫微微终端的覆盖性能以及比特率,并且能够防止毫微微基站、毫微微终端或宏终端的性能劣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干扰控制的概念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宏终端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宏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毫微微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干扰控制的整体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宏终端中的附近存在的毫微微基站的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干扰控制的时序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阈值的决定方法的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变形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干扰控制的时序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附加控制信令的内容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干扰控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阈值的决定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为了进行本实施方式的干扰控制,对宏终端、宏基站与毫微微基站分别增加必要的功能。在毫微微基站的附近存在宏终端的情况下,毫微微基站启动(ON)总发送功率削减以及频率分割等干扰控制。另外,在毫微微基站的附近不存在宏终端的情况下,毫微微基站不启动或者停止(OFF)总发送功率削减以及频率分割等干扰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宏终端测定RSRP最大的CSG毫微微基站(CSG-HNB:未注册宏终端的毫微微基站)的RSRQ。所谓RSRP,是指某个小区的参考信号(导频)的接收功率,一般而言表示该小区的下行线路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的强度,另外还包含相对于该小区的基站的路径损耗的影响。所谓RSRQ,是指用总干扰功率除某个小区的参考信号的RSRP而得到的结果,一般而言是表示该小区的通信路径质量的参数。

另外,宏终端求CSG毫微微基站的RSRQ的测定结果和源(Source)宏基站的RSRQ的测定结果之间的差分。另外,宏终端对求得的差分和可变阈值进行比较,在差分值比阈值大的情况下,将差分值、干扰控制的启动请求、以及RSRP最大的CSG毫微微基站的小区全局ID(Cell Global ID小区全局ID,以下记为“CGI”)报告(发送)给宏基站。随后,接收了该报告的宏基站对RSRP最大的CSG毫微微基站通知干扰控制启动请求(IC ON Request)信令。另外,接收了通知的毫微微基站按照通知对在毫微微基站中注册的毫微微终端开始干扰控制(发送功率削减以及频率分割等)。

此外,宏基站对于毫微微基站通知干扰控制启动请求信令的方法可以经由服务器进行,也可以通过使用有线或无线等的通信在宏基站和毫微微基站之间直接交送。

作为干扰控制启用请求的判定基准,使用由宏终端测定的RSRP最大的目标小区(Target cell)(毫微微基站)的RSRQ与小区(源宏基站)的RSRQ的差分。即,将目标-源小区RSRQ偏差(Target-Souce cell RSRQ Offset)的测定值和规定的阈值(Threshold)进行比较并判定。另外,该阈值可变,根据源宏基站(MNB)RSRP(S-RSRP)的测定值决定。

具体而言,在宏终端检测的毫微微基站有多个的情况下,宏终端测定RSRP最大的毫微微基站(CSG-HNB)的RSRQ和源宏基站的RSRQ之间的差分值。并且,宏终端将差分值和规定的阈值(Target-Source cell RSRQ offsetThreshold:目标-源小区RSRQ偏差阈值)进行比较。

上述阈值是可变的,在宏终端中测定的宏基站的RSRP小的情况下将阈值设定得小,在宏终端中测定的宏基站的RSRP大的情况下将阈值设定得大。

根据上述阈值设定方法,具有在容易受到来自宏终端附近存在的毫微微基站的干扰的宏小区边缘(Macro Cell Edge)能够容易地启动干扰控制的优点。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干扰控制的概念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干扰控制的概念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干扰控制中,具有在宏终端的附近检测毫微微基站的存在的检测单元,以及在上述毫微微基站中,根据宏终端的附近是否存在毫微微基站,自适应地启动或停止干扰控制的单元。

根据图1,宏终端作为起点(Trigger Driven),检测毫微微基站的接近。另外,宏终端测定毫微微基站的RSRQ和宏基站的RSRQ之间的差分值(目标-源小区RSRQ偏差),将测定结果和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基于该比较结果,宏终端判定附近是否存在毫微微基站。宏终端在作为判定结果检测出附近存在毫微微基站的情况下,将作为测定结果的差分值、附近存在的毫微微基站CGI、以及干扰控制启动请求报告给本站的源宏基站(步骤ST10)。接收了报告的源宏基站使用网络信令(Network Signaling),利用上述CGI确定的毫微微基站通知干扰控制请求信令(步骤ST11及步骤ST12)。利用上述CGI确定的毫微微基站接收干扰控制请求信令,启动(ON)干扰控制。

此处,所谓干扰控制,意味着执行毫微微基站的总发送功率削减,或者宏小区和毫微微小区之间的频率分割的动作。另外,所谓总发送功率削减,意味着在毫微微基站的附近存在宏终端的情况下,为了减轻对该宏终端的干扰功率,在规定期间中削减毫微微基站的总发送功率。另外,所谓频率分割,意味着在毫微微基站的附近存在宏终端的情况下,为了减轻对该宏终端的干扰功率,毫微微基站避开与该宏终端进行通信的宏基站所使用的频率,将其他频率调度(Schedule)给本小区的毫微微终端(HUE)。

以下,详细说明上述干扰控制。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通信系统100的结构的图。图2示出毫微微基站104设置在宏基站101覆盖的宏小区111内的情况。另外,在图2中,配置一个宏基站101和一个毫微微基站104,但宏基站的数目以及毫微微基站的数目不限于此。

在图2中,移动通信系统100具有宏基站101、宏终端102、103、毫微微基站104、以及毫微微终端105。

宏基站101一般以高的发送功率(例如最大43dBm~46dBm)形成一个广大的宏小区111。宏基站101对于在宏小区111中存在的宏终端102、103发送下行线路(Downlink)数据。另外,宏基站101接收来自在宏小区111中存在的宏终端102、103的上行线路(Uplink)数据。一般而言,宏小区达到数百米至数十公里。

在毫微微基站104设置在宏小区111内的情况下,毫微微基站104的最大发送功率限制为低的值(一般是20dBm以下)。即,毫微微基站104形成一个较小的毫微微小区112。毫微微基站104对存在于毫微微小区112中并且注册在毫微微基站104中的毫微微终端105发送下行线路数据,并接收来自该毫微微终端105的上行线路数据。一般而言,毫微微小区达到数米至数十米。

另外,毫微微小区的范围(即覆盖区:Coverage)由期望波信号功率与干扰功率之比决定,因此因宏基站101的设定位置而受到很大影响。一般而言,在宏基站101的正下方(即宏小区站点:Macro cell site),来自宏基站101的干扰功率大,因而在将毫微微基站104设置在此处的情况下,毫微微小区112具有收缩得较小的倾向。另一方面,在宏小区边缘(Macro cell edge)处,来自宏基站101的干扰功率小,因而在将毫微微基站104设置在此处的情况下,毫微微小区112具有膨胀得很大的倾向。

另外,在毫微微基站104设置在宏小区111内的情况下,毫微微基站104具有能够对毫微微终端105提供一个毫微微小区112,进行高比特率的数据传输的优点,另一方面,对于宏终端102、103而言,形成干扰很大的区域。因此,根据状况不同有时产生由于来自毫微微小区112的很大干扰而无法进行宏终端102、103的通信的情况。将其称为宏终端服务空洞(MUE ServiceHole)。

在图2中,宏小区111中存在宏终端102和宏终端103两个宏终端。另外,宏终端102接近毫微微基站104。另外,宏终端103远离毫微微基站104。此处,关于从毫微微基站104到宏终端102、103的下行线路中的干扰,宏终端102、103越接近毫微微基站104,干扰越大,另一方面,宏终端102、103越远离毫微微基站104,干扰越小。

在图2中,宏终端102接近毫微微基站104,在毫微微小区112的小区边缘存在。这意味着宏终端102接近由毫微微基站104形成的宏终端服务空洞,宏终端102无法通信的可能性高。因此,在存在接近毫微微基站104的宏终端(在图2中是宏终端102)的情况下,毫微微基站104需要检测宏终端是否接近(即在毫微微小区112中是否存在宏终端),并对注册在本小区中的毫微微终端105实施干扰控制。

另一方面,在远离毫微微基站104的位置处存在宏终端(在图2中是宏终端103)的情况下,对于宏终端的来自毫微微基站104的干扰弱至可以忽略。因此,在所有宏终端存在于远离毫微微基站104的位置处的情况下,毫微微基站104采取发送功率削减或频率分割等干扰控制措施的必要性低,根据状况不同有时完全无须采取干扰控制。

另外,在毫微微基站104采取发送功率削减措施的情况下,对于本小区的毫微微终端105而言存在导致毫微微小区112的缩小或比特率的降低的可能性。

另外,在毫微微基站104利用频率分割等仅使用一部分频率的情况下,对本小区的毫微微终端105而言,有可能导致可使用频率的减少或比特率的降低。

因此,需要将毫微微基站104采取发送功率削减或频率分割等干扰控制措施限定在宏终端102、103在毫微微基站104的附近存在的情况下。另一方面,在宏终端在附近不存在的情况下,毫微微基站104停止干扰控制,增加发送功率或使用全部频率进行收发,据此对本小区的毫微微终端105而言,具有毫微微小区112的扩大或比特率的提高的优点。

接着,使用图3说明宏终端102、103的结构。图3是表示宏终端102的结构的方框图。此外,宏终端103具有与宏终端102相同的结构,因而省略其说明。

宏终端102具有天线301、发送单元307、接收单元310、以及干扰测定报告单元311。接收单元310具有解调单元302、解码单元303以及接收功率测定单元304。另外,干扰测定报告单元311具有附近毫微微检测单元305和测定报告/干扰控制请求单元306。

天线301接收信号并输出到解调单元302。另外,天线301发送从发送单元307输入的发送信号。

解调单元302对从天线301输入的信号进行规定的解调,将解调后的信号输出到解码单元303和接收功率测定单元304。

解码单元303对从解调单元302输出的信号进行纠错解码等规定的解码。具体而言,解码单元303在检测存在于宏终端102附近的毫微微基站时,对接收单元310中测定出的最强的毫微微基站的RSRP及RSRQ的测定结果或者来自附近的毫微微基站的广播信息(BCH:Broadcast Channel:广播信道)进行解码。并且,解码单元303将解码数据输出到干扰测定报告单元311内的附近毫微微检测单元305。

接收功率测定单元304使用从解调单元302输出的信号,测定存在于宏终端102附近的毫微微基站的RSRP,将测定值输出到干扰测定报告单元311内的附近毫微微检测单元305以及测定报告/干扰控制请求单元306。另外,接收功率测定单元304使用从解调单元302输出的信号,测定本站的宏基站的RSRP,将测定值输出到附近毫微微检测单元305以及测定报告/干扰控制请求单元306。

附近毫微微检测单元305取得从解码单元303输入的解码数据中包含的、宏终端102的源宏基站的RSRP或源自宏基站101的路径损耗的测定值。另外,附近毫微微检测单元305根据取得的源宏基站的RSRP或路径损耗的测定值,决定作为是否通知干扰控制请求(Interference Control Request)的判断基准的阈值(目标-源小区RSRQ偏差阈值)。另外,附近毫微微检测单元305取得从解码单元303输入的解码数据中包含的RSRP最大的CSG毫微微基站的RSRQ的测定结果。另外,附近毫微微检测单元305使用取得的RSRQ的测定结果,计算RSRP最大的CSG毫微微基站的RSRQ和源宏基站的RSRQ之间的差分(即目标-源小区RSRQ偏差)。另外,附近毫微微检测单元305将该计算结果和上述阈值进行比较,将该比较结果作为附近存在的毫微微基站的检测(从毫微微基站观察,是毫微微基站的附近存在的宏终端的检测)的判定指标。

另外,附近毫微微检测单元305使用通过上述过程计算出的判定指标,判定宏终端102的附近是否存在毫微微基站104。具体而言,附近毫微微检测单元305在目标-源小区RSRQ偏差的测定值比上述阈值大的情况下,判定为在附近存在毫微微基站104。另一方面,附近毫微微检测单元305在目标-源小区RSRQ偏差的测定值在上述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在附近不存在毫微微基站。

并且,附近毫微微检测单元305将判定结果输出到测定报告/干扰控制请求单元306。

测定报告/干扰控制请求单元306在从附近毫微微检测单元305输入的判定结果是在宏终端102的附近存在毫微微基站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下,为了报告给本站的源宏基站,将目标-源小区RSRQ偏差的测定值和相应的CSG毫微微基站的CGI输出到发送单元307。另外,测定报告/干扰控制请求单元306为了报告给本站的源宏基站,还将对相应的毫微微基站的干扰控制启动请求输出到发送单元307。

另外,测定报告/干扰控制请求单元306在判定结果是宏终端的附近不存在毫微微基站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下,无须进行对毫微微基站的干扰控制请求,因而不将干扰控制启动请求等输出到发送单元307。

发送单元307对从测定报告/干扰控制请求单元306输入的目标-源小区RSRQ偏差的测定值、相应的CSG毫微微基站的CGI、以及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及调制而生成发送信号。另外,发送单元307将生成的发送信号输出到天线301。

以上,结束宏终端102的结构的说明。

接着,使用图4说明宏基站101的结构。图4是表示宏基站101的结构的方框图。

宏基站101具有天线401、发送单元407、接收单元410、以及干扰控制单元411。另外,接收单元410具有解调单元402、解码单元403以及接收功率测定单元404。另外,干扰控制单元411具有MUE测定报告接收和干扰控制判断单元405,以及干扰控制启动/停止请求单元406。

天线401接收信号并输出到解调单元402。另外,天线401发送从发送单元407输入的发送信号。

解调单元402对从天线401输入的信号进行规定的解调,将解调后的信号输出到解码单元403和接收功率测定单元404。

解码单元403对从解调单元402输出的信号进行纠错解码等规定的解码,将解码后的数据输出到MUE测定报告接收和干扰控制判断单元405。

接收功率测定单元404测定包含周边毫微微小区的宏基站中的上行线路总接收功率或总干扰功率,将测定值输出到干扰控制启动/停止请求单元406。

MUE测定报告接收和干扰控制判断单元405取得从解码单元403输入的解码数据中包含的来自宏终端的测定结果的报告。另外,MUE测定报告接收和干扰控制判断单元405基于取得的报告,判断是否对相应的毫微微基站请求干扰控制。另外,MUE测定报告接收和干扰控制判断单元405在判断为请求干扰控制的情况下,为了使用网络信令对相应的毫微微基站通知干扰控制请求信令,将干扰控制请求信令输出到干扰控制启动/停止请求单元406。另外,MUE测定报告接收和干扰控制判断单元405在取得从解码单元403输入的解码数据中包含的、从存在于宏终端附近的毫微微基站远离的测定结果的报告的情况下,或者在从宏终端取得干扰控制停止请求的情况下,对干扰控制启动/停止请求单元406进行控制以停止干扰控制。

干扰控制启动/停止请求单元406在从MUE测定报告接收和干扰控制判断单元405输入了干扰控制请求信令的情况下,将干扰控制启动请求输出到发送单元407。另外,干扰控制启动/停止请求单元406按照MUE测定报告接收和干扰控制判断单元405的停止干扰控制的控制,将干扰控制停止请求输出到发送单元407。

发送单元407对从干扰控制启动/停止请求单元406输入的干扰控制启动请求或干扰控制停止请求、以及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及调制来生成发送信号。另外,发送单元407将生成的发送信号输出到天线401。

以上,结束宏基站101的结构的说明。

接着,使用图5说明毫微微基站104的结构。图5是表示毫微微基站104的结构的方框图。

毫微微基站104具有天线501、发送单元507、接收单元510、以及干扰控制单元511。接收单元510具有解调单元502、解码单元503以及接收功率测定单元504。另外,干扰控制单元511具有MNB干扰控制信令(Signaling)接收单元505和发送功率/频率分割控制单元506。

天线501接收信号并输出到解调单元502。另外,天线501发送从发送单元507输入的发送信号。

解调单元502对从天线501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并向解码单元503以及接收功率测定单元504输出。

解码单元503对从解调单元502输出的信号进行纠错解码等规定的解码,将解码后的数据输出到MBS干扰控制信令接收单元505。

接收功率测定单元504测定该毫微微基站中的上行线路总接收功率或总干扰功率,将测定值作为辅助性的信息输出到发送功率/频率分割控制单元506。本发明的发送功率/频率分割控制单元506主要使用来自宏基站的干扰控制信令来启动或停止干扰控制。这里省略来自接收功率测定单元504的辅助性的信息的利用方法。

MNB干扰控制信令接收单元505检查从解码单元503输出的解码数据中是否包含来自宏基站101的干扰控制启动请求或干扰控制停止请求。另外,MNB干扰控制信令接收单元505在包含来自宏基站的干扰控制启动请求的情况下,对于发送功率/频率分割控制单元506指示启动(ON)干扰控制。另外,MNB干扰控制信令接收单元505在包含来自宏基站的干扰控制停止请求的情况下,对于发送功率/频率分割控制单元506指示停止(OFF)干扰控制。

发送功率/频率分割控制单元506按照MNB干扰控制信令接收单元505的指示,启动或停止干扰控制。

此外,在毫微微基站104中未定义接收来自宏基站101的干扰控制停止请求的情况下,毫微微基站104也可以使用定时器测定从启动干扰控制起的经过时间,在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情况下,停止(OFF)干扰控制。

以上,结束毫微微基站104的结构的说明。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干扰控制的整体处理的流程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干扰控制中,最初,宏终端102、103为起点,在接近毫微微基站104的情况下,自身测定来自毫微微基站104的干扰状况等,并对测定值和可变的规定阈值进行比较。在比较的结果是测定值比阈值大的情况下,宏终端102、103将测定值和该毫微微基站104的CGI报告给源宏基站101。另外,接收了报告的源宏基站101通过网络信令,对相应的毫微微基站104通知干扰控制启动请求。并且,接收了通知的相应的毫微微基站104开始干扰控制。以下,详细说明干扰控制的整体处理。

根据图6,在步骤ST601中,宏终端102、103测定自身的源宏基站的宽带(Wideband)(或子带(Subband))的RSRP。

另外,作为步骤ST601的变形例,宏终端102、103接收自身的源宏基站的BCH信号,全部测定RSRP的发送功率的绝对值以及RSRP等,计算源自宏基站的路径损耗。

另外,在步骤ST601中,根据自身的源宏基站的RSRP(或相对于宏基站的路径损耗的测定值),决定作为是否通知干扰控制请求的判断基准的阈值(目标-源小区RSRQ偏差阈值)。

另外,在步骤ST602中,宏终端102、103作为起点,使用RSRP最大的CSG毫微微基站(CSG-HNB)的RSRQ的测定结果,计算最强的CSG毫微微基站的RSRQ和源宏基站的RSRQ之间的差分值(目标-源小区RSRQ偏差)。将该计算结果与在步骤ST601中计算出的阈值进行比较。并且,将其比较结果作为附近存在的毫微微基站的检测(从毫微微基站观察,是附近存在的宏终端的检测)的判定指标。

在上述过程中,将最强的CSG毫微微基站的RSRQ和源宏基站的RSRQ之间的差分值(目标-源小区RSRQ偏差)与阈值的比较结果作为附近是否存在毫微微基站的判定指标。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最强的CSG毫微微基站的RSRP和源宏基站的RSRP之间的差分值与阈值的比较结果作为附近是否存在毫微微基站的判定指标。

另外,在步骤ST603中,使用通过上述过程计算出的指标,判定宏终端的附近是否存在毫微微基站。具体而言,在差分值比阈值大的情况(步骤ST603中“是”)下,判定为附近存在毫微微基站。

另外,在差分值在阈值以下的情况(步骤ST603中“否”)下,判定为附近不存在毫微微基站。

另外,在步骤604中,在步骤603的判定结果是在宏终端的附近存在毫微微基站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下,将差分值和相应的毫微微基站的RSRP及RSRQ连同测定出的CSG毫微微基站的CGI一起报告给本站的源宏基站。另外,还将对相应的毫微微基站的干扰控制启动请求报告给源宏基站。

另一方面,判定结果是在宏终端的附近不存在毫微微基站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下,不将干扰控制启动请求报告给源宏基站。

在步骤605中,源宏基站接收来自宏终端的测定结果的报告,进行对于相应的毫微微基站是否请求干扰控制的判断。在判断为请求干扰控制的情况下,源宏基站使用网络信令,对于相应的毫微微基站通知干扰控制请求信令。

并且,相应的毫微微基站接收干扰控制请求信令,并启动(或ON)干扰控制。

另外,在步骤606中,毫微微基站检查是否存在来自宏基站的干扰控制启动请求。在存在来自宏基站的干扰控制启动请求的情况下,毫微微基站启动(ON)干扰控制。

在步骤ST607中,毫微微基站启动干扰控制。

另外,在步骤ST608中,判定在毫微微基站的附近存在的宏终端是否已远离了毫微微基站附近(即毫微微小区或服务空洞)。在宏终端远离毫微微基站附近的情况下停止(或OFF)干扰控制。另外,在宏终端未远离毫微微基站附近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干扰控制。

另外,在步骤608中,毫微微基站检查是否存在来自宏基站的干扰控制停止请求。在存在来自宏基站的干扰控制停止请求的情况下,停止(OFF)干扰控制。

此外,在未定义来自宏基站的干扰控制停止请求的情况下,毫微微基站也可以利用定时器测定从开始干扰控制起的经过时间,在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情况下,停止(OFF)干扰控制。

另外,在步骤ST609中,使用步骤ST608的判断结果,在未检测出毫微微基站附近存在的宏终端的情况下,停止(或OFF)干扰控制。

以上,结束干扰控制的整体处理的说明。

接着,使用图7说明宏终端102、103中的附近存在的毫微微基站的检测处理。图7是表示宏终端102、103中的附近存在的毫微微基站的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T701中,宏终端测定自身的源宏基站的宽带(或子带)的RSRP。

宏终端根据自身的源宏基站的RSRP(或源自宏基站的路径损耗的测定值),决定作为是否通知干扰控制请求的判断基准的阈值。

另外,在步骤ST702中,宏终端为起点,使用RSRP最大的CSG毫微微基站的RSRQ的测定结果,计算RSRP最大的CSG毫微微基站的RSRQ与源宏基站的RSRQ的差分。并且,对其计算结果的差分值和步骤ST701中计算出的阈值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作为附近存在的毫微微基站的检测(在从毫微微基站观察的情况下,是附近存在的宏终端的检测)的判定指标。

在步骤ST703中,宏终端使用通过上述过程计算出的指标,判定宏终端的附近是否存在毫微微基站。具体而言,在上述差分值比阈值大的情况下,判定为附近存在毫微微基站。

另外,在步骤ST704中,宏终端在检测出宏终端附近的毫微微基站的存在的情况下,将差分值和毫微微基站的RSRP及RSRQ连同测定出的CSG毫微微基站的CGI一起报告给自身的源宏基站。另外,还将对相应的毫微微基站的干扰控制启动请求报告给源宏基站。

在宏终端附近未检测出毫微微基站的存在的情况下,不将对相应的毫微微基站的干扰控制启动请求报告给源宏基站。

以上,结束对宏终端102、103中的附近存在的毫微微基站的检测处理的说明。

接着,使用图8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干扰控制。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干扰控制的时序图。

在图8中,宏终端为起点,在宏终端接近毫微微基站的情况下,宏终端自身测定来自毫微微基站的干扰状况等。并且,宏终端将测定结果和CGI一起报告给源宏基站。接收了报告的源宏基站通过网络信令,对相应的毫微微基站通知干扰控制启动请求。接收了通知的相应的毫微微基站开始干扰控制。

下面说明宏终端、宏基站以及毫微微基站的控制时序。

宏终端测定自身的源宏基站的宽带(或子带)的RSRP。

宏终端根据自身的源宏基站的RSRP(或源自宏基站的路径损耗的测定值),决定作为是否通知干扰控制请求的判断基准的阈值。

宏终端为起点,使用RSRP最大的CSG毫微微基站的RSRQ的测定结果,计算RSRP最大的CSG毫微微基站的RSRQ和源宏基站的RSRQ之间的差分。对其计算结果的差分值和阈值进行比较,将该比较结果作为附近存在的毫微微基站的检测(在从毫微微基站观察的情况下,是附近存在的宏终端的检测)的判定指标。

宏终端使用通过上述过程计算出的指标,判定宏终端的附近是否存在毫微微基站。具体而言,在上述差分值比阈值大的情况下,判定为附近存在毫微微基站。

另外,宏终端在检测出宏终端附近的毫微微基站的存在的情况下,对于源宏基站,将差分值与毫微微基站的RSRP及RSRQ连同测定出的CSG毫微微基站的CGI一起进行报告。另外,还将对相应的毫微微基站的干扰控制启动请求报告给源宏基站。

另外,源宏基站(在图8中是源eNB)接收来自宏终端的测定结果的报告,判断是否对相应的毫微微基站进行干扰控制启动请求。在判断为进行干扰控制启动请求的情况下,使用网络信令,对于相应的毫微微基站通知干扰控制请求信令。

另外,相应的毫微微基站接收干扰控制请求信令而启动(或ON)干扰控制。同时,毫微微基站将自身已启动干扰控制的信令(Interference ControlACK,干扰控制ACK)发送给宏基站。

另外,毫微微基站检查是否存在来自宏基站的干扰控制启动请求。在存在来自宏基站的干扰控制启动请求的情况下,毫微微基站启动(ON)干扰控制。

另一方面,宏终端远离毫微微基站的情况下的毫微微基站的干扰控制停止的时序如下所述。

宏终端自身作为起点,还进行远离附近存在的毫微微基站的情况的检测。作为其判断指标,同样可以利用RSRP最大的CSG毫微微基站的RSRQ和源宏基站的RSRQ之间的差分。

在上述差分值在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宏终端判断为远离附近存在的毫微微基站。

在判断为远离附近存在的毫微微基站的情况下,宏终端对于源宏基站通知干扰控制停止(OFF)请求。

另外,宏基站对相应的毫微微基站通知干扰控制停止请求。

另外,毫微微基站检查是否存在来自宏基站的干扰控制停止请求。在存在来自宏基站的干扰控制停止请求的情况下,毫微微基站停止(OFF)干扰控制。同时,毫微微基站将自身已停止干扰控制的信令(Interference Control OFF,干扰控制停止)发送给宏基站。

此外,在未定义来自宏基站的干扰控制停止请求的情况下,毫微微基站也可以使用定时器测定从开始干扰控制起的经过时间,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情况下,停止(OFF)干扰控制。

以上,结束本实施方式的干扰控制的说明。

接着,说明用于检测附近存在的毫微微基站的阈值的决定方法。

图9是表示阈值的决定方法的图。

作为检测宏终端附近存在的毫微微基站(或者在从毫微微基站观察的情况下,是毫微微基站附近存在的宏终端)的检测方法,宏终端测定RSRP最大的CSG毫微微基站的RSRQ,求与源宏基站的RSRQ之间的差分。另外,宏终端对求得的差分值和可变阈值进行比较。在差分值比阈值大的情况下,宏终端对源宏基站报告CSG CGI,宏基站对相应的CSG毫微微基站通知干扰控制请求信令。另外,接收了通知的毫微微基站按照通知开始干扰控制。

这样,能够可变地设定阈值。具体而言,宏终端越接近宏小区边缘,则将阈值设定得越低。如根据Macro RSRP的测定值的图9所示,能够线性地自适应计算。

考虑宏基站或毫微微基站与宏终端的相对位置、宏基站或毫微微基站的路径损耗与宏终端的路径损耗以及它们的差分、以及毫微微基站的覆盖区,计算用于决定目标-源小区RSRQ偏差阈值的决定函数。

具体而言,上述目标-源小区RSRQ偏差阈值在宏终端中测定的宏基站的RSRP越小时设定得越小,在宏终端中测定的宏基站的RSRP越大时设定得越大。

图9的横轴是在宏终端中测定的、值最大的宏基站的RSRP。

RSRP与宏终端在宏小区中存在的位置有关。RSRP因宏终端在宏小区中存在的位置不同而异,与宏小区的地理位置(Geometry)也直接相关。在RSRP大的情况下,一般而言能够判断为宏终端位于宏小区的正下方。另一方面,在RSRP小的情况下,一般而言能够判断为宏终端位于宏小区边缘。

图10是表示图9的变形例的图。

下面使用图10进行说明。

图10中,为了进行附近存在的毫微微基站(或附近存在的宏终端)的检测,可变地设定阈值。

考虑毫微微小区在宏小区中的位置,分多个区间分别计算阈值。作为区间的划分方法的一例,将宏基站的RSRP分为三个区间。

对三个区间而言,为了实现安装功能的简化,在各区间中使用恒定的目标-源小区RSRQ偏差阈值。

在图10中,将RSRP分为三个区间,表示三个级别的目标-源小区RSRQ偏差阈值的概念。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毫微微基站的附近不存在宏终端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毫微微终端的覆盖性能以及比特率,并且能够防止毫微微基站、毫微微终端或宏终端的性能劣化。

(实施方式2)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干扰控制的时序图。

在图11中,与图8相比,源宏基站对毫微微基站通知干扰控制启动请求时,将宏终端服务质量(QoS)、GBR(Guaranteed Bit Rate,保证比特率)、周期(Period)、限制/使用频率、使用带宽等附加控制信令通知给目标毫微微基站(Target Femto),目标毫微微基站将这些信令作为参考进行干扰控制。

此外,在图11中,除了从源宏基站向目标宏基站发送附加控制信令以外与图8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附加控制信令的内容的图。

所谓宏终端服务质量,是指受到干扰的宏终端的服务质量(ServiceQuality)请求的类别(Type)。

GBR是宏终端希望保证的比特率。

所谓周期(Period),是指为了降低对宏终端的干扰,毫微微基站中实施干扰控制的希望时间间隔。

所谓限制频率,是指在毫微微基站的干扰控制时避免使用的频率。

所谓使用频率,是指宏终端当前使用的频率。

所谓使用带宽,是指宏终端当前使用的带宽。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上述实施方式1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实现考虑了毫微微基站附近存在的宏终端的服务质量、数据大小、通信时间、以及使用频率等的毫微微基站中的干扰控制。

(实施方式3)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干扰控制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图13中,与图7相比,作为宏终端附近存在的毫微微基站的检测的判断基准,使用与图7不同的指标。具体而言,将值最大的毫微微基站的路径损耗作为判断基准。

在步骤ST1301中,宏终端根据自身的源宏基站的RSRP(或相对于宏基站的路径损耗),决定作为是否通知干扰控制启动请求的判断基准的阈值。

另外,在步骤ST1302中,宏终端作为起点,使用RSRP最大的CSG毫微微基站的BCH、RSRP的发送功率、以及RSRP的测定结果,计算毫微微基站的路径损耗。对该计算结果和通过上述过程计算出的阈值进行比较,将该比较结果作为附近存在的毫微微基站的检测(在从毫微微基站观察的情况下,是附近存在的宏终端的检测)的判定指标。

另外,在步骤ST1303中,使用通过上述过程计算出的指标,判定宏终端的附近是否存在毫微微基站。具体而言,在附近存在的毫微微基站的路径损耗的值比规定的阈值小的情况下,宏终端判定为附近存在毫微微基站。

在附近存在的毫微微基站的路径损耗的值在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宏终端判定为附近不存在毫微微基站。

另外,在步骤ST1304中,基于上述判定结果,在检测出宏终端附近存在毫微微基站的情况下,宏终端对于源宏基站,将相应的毫微微基站的测定结果、毫微微基站的路径损耗的值连同测定出的CSG毫微微基站的CGI一起报告给自身的源宏基站。另外,还将对相应的毫微微基站的干扰控制启动请求报告给源宏基站。

在宏终端附近未检测出毫微微基站的存在的情况下,宏终端不将对相应的毫微微基站的干扰控制启动请求报告给源宏基站。

这样,作为检测邻近的毫微微基站(或邻近的宏终端)的检测方法,宏终端测定:值最大的RSRP的CSG毫微微基站的RSRP的发送功率或RSRP,计算毫微微基站的路径损耗。另外,宏终端对计算出的路径损耗和可变阈值进行比较。在路径损耗比阈值大的情况下,对于源宏基站报告CSG CGI。接收了报告的宏基站对于相应的CSG毫微微基站通知干扰控制启动请求信令。并且,接收了通知的毫微微基站按照通知开始干扰控制。

另外,RSRP因宏终端在宏小区中存在的位置不同而异,与宏小区的地理位置也直接相关。在RSRP大的情况下,一般而言能够判断为宏终端位于宏基站的正下方。另一方面,在RSRP小的情况下,一般而言能够判断为宏终端位于宏小区边缘。

作为干扰控制启动请求的判定基准,宏终端将计算出的RSRP最大的毫微微基站的路径损耗的值和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并进行判定。另外,该阈值可变,根据源宏基站RSRP的测定值而决定。

接着,使用图14说明用于检测宏终端附近存在的毫微微基站的阈值的决定方法。图14是表示阈值(Femto Path Loss Threshold:毫微微路径损耗阈值)的决定方法的图。

图14的横轴是最大的RSRP的宏基站的RSRP。RSRP与宏终端在宏小区中存在的位置有关。另外,图14的纵轴为阈值。

阈值能够可变地进行设定。具体而言,越接近宏小区边缘,则将阈值设定得越高。另外,能够根据宏基站的RSRP线性且自适应地计算阈值。根据这种阈值设定方法,在宏小区边缘能够容易地启动干扰控制。

另外,考虑宏基站或毫微微基站与宏终端的相对位置、宏基站或毫微微基站的路径损耗和宏终端的路径损耗以及它们的差、以及毫微微基站的覆盖区、计算用于决定阈值的决定函数。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毫微微基站的附近不存在宏终端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毫微微终端的覆盖性能以及比特率,并且能够防止毫微微基站、毫微微终端或宏终端的性能劣化。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3中,主要作为宏基站和CSG毫微微基站之间的干扰控制方法进行了记载,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这些方法也可以适用于宏基站和OSG(Open Subscriber Group:开放用户组)毫微微基站、混合(Hybrid)毫微微基站之间的干扰控制。另外,也可以用于毫微微基站以外的、与宏基站相比控制较窄范围小区的基站(例如形成微微蜂窝(Pico)小区的基站)与宏基站的干扰控制。

在2009年8月19日申请的特愿第2009-190433号的日本专利申请中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和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宏小区以及毫微微小区的干扰降低或干扰避免等。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