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抗寒粗肋草多倍体的诱导方法

一种抗寒粗肋草多倍体的诱导方法

摘要

一种抗寒粗肋草多倍体的诱导方法涉及粗肋草育种技术。包括如下步骤:丛生芽诱导,秋水仙素处理,低温处理,变异植株扩繁,多倍体鉴定,生根移栽。将变异植株经过5代繁殖后,再进行多倍体检测,可以有效降低嵌合体的比例;多倍体植株比对照茎干粗壮,矮化,株型更加美观;多倍体植株具有抗寒性,能耐5℃低温不出现冻伤,降低了冬季温室大棚加温费用,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44019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莞市生物技术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110315590.3

  • 发明设计人 范俊强;郑贵朝;

    申请日2011-10-18

  • 分类号A01H4/00;

  • 代理机构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蔡邦华

  •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西平板岭绿色路11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5:08:3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2-0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H4/00 授权公告日:20121107 终止日期:20161018 申请日:2011101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11-07

    授权

    授权

  • 2012-06-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H4/00 申请日:201110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5-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粗肋草育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抗寒粗肋草多倍体的诱导方法。

背景技术

粗肋草是天南星科粗肋草属(Aglaonema)植物的通称,又名广东万年青、亮丝草,原产于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及东南亚的印度、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新几内亚等地,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叶片、叶柄和叶脉具有多姿多彩的颜色搭配,具有很强的欣赏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国际上被列为理想的室内观叶植物。但是,粗肋草普遍在15℃以下即会出现冻伤现象,影响其冬季生产、销售。为此,通过诱导多倍体,培育出具有抗寒性的粗肋草新品种,对满足市场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粗肋草普遍在15℃以下即会出现冻伤现象、影响其冬季生产的不足,满足市场需求,提供一种抗寒粗肋草多倍体的诱导方法。

本发明一种抗寒粗肋草多倍体的诱导方法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一种抗寒粗肋草多倍体的诱导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丛生芽诱导:取无病虫害及健壮的粗肋草植株茎段或顶芽作为外植体,先用洗衣粉溶液擦洗,流水冲洗掉洗衣粉,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外植体置于含有吐温-20的0.1%升汞溶液中浸泡15~30min,无菌水冲洗,用灭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插入丛芽诱导培养基内,置于温度为25±2℃,光照10~12h·d-1,光照强度为60~100μmol m-2s-1的培养室内诱导丛生芽;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 MS+2-IP1~3mg/L+NAA0.2~0.5mg/L+白糖25~35g/L+卡拉胶6~7g/L,pH值为6±0.5;

步骤二、秋水仙素处理:将丛芽去顶连同下面的愈伤一起,置于含0.2%~0.3%秋水仙素的溶液中黑暗条件下振荡培养48~72h,无菌水冲洗,转入不含秋水仙素的恢复培养基上,置于25±2℃温室内,光照条件下恢复培养;恢复培养基为:MS+2-IP1~3mg/L+6-BA 2~4mg/L +白糖25~35g/L+卡拉胶6~7g/L,pH值为6±0.5;

步骤三、低温处理:将恢复培养15-20d的处理材料,置于0℃的培养箱内继续培养24~48 h。将处理材料重新转到25±2℃培养室内恢复培养;

步骤四、变异植株扩繁:将外观与对照有变异的新长出的植株,转到继代培养基:MS+2-IP1 ~3mg/L+NAA0.2~0.5mg/L+白糖25~35g/L+卡拉胶6~7g/L,PH值为6±0.5上进行扩繁;每30d继代一次,继代5次;

步骤五、多倍体鉴定:选择外观表现稳定的变异株系,随机挑选5株进行根尖压片,观察染色体数目;在一个根尖上同时观察到5个以上分裂相染色体数目加倍,即可确定该变异株系为多倍体;

步骤六、生根移栽:鉴定为多倍体的株系,长到3-4cm长时,从基部切下,转到生根诱导培养基上诱导生根;生根培养基为:MS+2IP1~2mg/L+IAA1~2mg/L+IBA0.5~1mg/L+白糖25~35g/L+卡拉胶6~7g/L,PH值为6±0.5;生根苗转到日光温室大棚炼苗7-10d;把生根苗取出,洗掉培养基后,移栽到泥炭及珍珠岩的基质上,置于温室大棚中,盖上薄膜和阴网,14~16d后掀开阴网和薄膜正常管理。

步骤六中的所述基质中泥炭与珍珠岩的体积比为3:1。

本发明是一种诱导抗寒性粗肋草多倍体植株的方法,具有突出的特点,其有益效果是:其一,将变异植株经过5代繁殖后,再进行多倍体检测,可以有效降低嵌合体的比例;其二,多倍体植株比对照茎干粗壮,矮化,株型更加美观;其三,多倍体植株具有抗寒性,能耐5℃低温不出现冻伤,降低了冬季温室大棚加温费用,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介绍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步骤一、丛生芽诱导:取无病虫害及健壮的粗肋草植株茎段或顶芽作为外植体,先用饱和洗衣粉溶液擦洗一遍,流水冲洗掉洗衣粉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外植体置于含有几滴吐温-20的0.1%升汞溶液中浸泡15-30min,无菌水冲洗4-5次,用灭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插入丛芽诱导培养基内,置于温度为23℃,光照10h·d-1,光照强度为60μmol m-2s-1的培养室内诱导丛生芽。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 MS+2-IP1mg/L+NAA0.2mg/L+白糖25g/L+卡拉胶6g/L,pH5.5。

步骤二、秋水仙素处理:将丛芽去顶连同下面的愈伤一起,置于含0.2%秋水仙素的溶液中黑暗条件下振荡培养48h,无菌水冲洗4-5次后,转入不含秋水仙素的恢复培养基上,置于23℃温室内,光照条件下恢复培养。恢复培养基为:MS+2-IP1mg/L+6-BA 2mg/L +白糖25g/L+卡拉胶6g/L,pH5.5。

步骤三、低温处理:将恢复培养15-20d的处理材料,置于0℃的培养箱内继续培养24 h。将处理材料重新转到23℃培养室内恢复培养。

步骤四、变异植株扩繁:将外观与对照有变异的新长出的植株,转到继代培养基:MS+2-IP1mg/L+NAA0.2mg/L+白糖25g/L+卡拉胶6g/L,pH5.5上进行扩繁。每30d继代一次,继代5次。

步骤五、多倍体鉴定:选择外观表现稳定的变异株系,随机挑选5株进行根尖压片,观察染色体数目。在一个根尖上同时观察到5个以上分裂相染色体数目加倍,即可确定该变异株系为多倍体。

步骤六、生根移栽:鉴定为多倍体的株系,长到3-4cm长时,从基部切下,转到生根诱导培养基上诱导生根。生根培养基为:MS+2IP1mg/L+IAA1mg/L+IBA0.5mg/L+白糖25g/L+卡拉胶6g/L,pH5.5。生根苗转到日光温室大棚炼苗7-10d。把生根苗取出,洗掉培养基后,移栽到泥炭及珍珠岩基质上,置于温室大棚中,盖上薄膜和单层阴网,15d后掀开阴网和薄膜正常管理。

步骤六中的所述基质中泥炭与珍珠岩的体积比为3:1。

实施例二

步骤一、丛生芽诱导:取无病虫害及健壮的粗肋草植株茎段或顶芽作为外植体,先用饱和洗衣粉溶液擦洗一遍,流水冲洗掉洗衣粉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外植体置于含有几滴吐温-20的0.1%升汞溶液中浸泡15-30min,无菌水冲洗4-5次,用灭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插入丛芽诱导培养基内,置于温度为25℃,光照11h·d-1,光照强度为80μmol m-2s-1的培养室内诱导丛生芽。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 MS+2-IP2mg/L+NAA0.3mg/L+白糖30g/L+卡拉胶6.5g/L,pH5.8。

步骤二、秋水仙素处理:将丛芽去顶连同下面的愈伤一起,置于含0.3%秋水仙素的溶液中黑暗条件下振荡培养60h,无菌水冲洗4-5次后,转入不含秋水仙素的恢复培养基上,置于25℃温室内,光照条件下恢复培养。恢复培养基为:MS+2-IP2mg/L+6-BA3mg/L +白糖30g/L+卡拉胶6.5g/L,pH5.8。

步骤三、低温处理:将恢复培养15-20d的处理材料,置于0℃的培养箱内继续培养36 h。将处理材料重新转到25℃培养室内恢复培养。

步骤四、变异植株扩繁:将外观与对照有变异的新长出的植株,转到继代培养基:MS+2-IP2mg/L+NAA0.4mg/L+白糖30g/L+卡拉胶6.5g/L,pH5.8上进行扩繁。每30d继代一次,继代5次。

步骤五、多倍体鉴定:选择外观表现稳定的变异株系,随机挑选5株进行根尖压片,观察染色体数目。在一个根尖上同时观察到5个以上分裂相染色体数目加倍,即可确定该变异株系为多倍体。

步骤六、生根移栽:鉴定为多倍体的株系,长到3-4cm长时,从基部切下,转到生根诱导培养基上诱导生根。生根培养基为:MS+2IP2mg/L+IAA2mg/L+IBA1mg/L+白糖30g/L+卡拉胶6.5g/L,pH5.8。生根苗转到日光温室大棚炼苗7-10d。把生根苗取出,洗掉培养基后,移栽到泥炭及珍珠岩基质上,置于温室大棚中,盖上薄膜和单层阴网,15d后掀开阴网和薄膜正常管理。

步骤六中的所述基质中泥炭与珍珠岩的体积比为3:1。

实施例三

步骤一、丛生芽诱导:取无病虫害及健壮的粗肋草植株茎段或顶芽作为外植体,先用饱和洗衣粉溶液擦洗一遍,流水冲洗掉洗衣粉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外植体置于含有几滴吐温-20的0.1%升汞溶液中浸泡15-30min,无菌水冲洗4-5次,用灭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插入丛芽诱导培养基内,置于温度为27℃,光照12h·d-1,光照强度为100μmol m-2s-1的培养室内诱导丛生芽。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 MS+2-IP3mg/L+NAA0.5mg/L+白糖35g/L+卡拉胶7g/L,pH6.5。

步骤二、秋水仙素处理:将丛芽去顶连同下面的愈伤一起,置于含0.3%秋水仙素的溶液中黑暗条件下振荡培养72h,无菌水冲洗4-5次后,转入不含秋水仙素的恢复培养基上,置于27℃温室内,光照条件下恢复培养。恢复培养基为:MS+2-IP3mg/L+6-BA4mg/L +白糖30g/L+卡拉胶7g/L,pH6.5。

步骤三、低温处理:将恢复培养15-20d的处理材料,置于0℃的培养箱内继续培养48 h。将处理材料重新转到27℃培养室内恢复培养。

步骤四、变异植株扩繁:将外观与对照有变异的新长出的植株,转到继代培养基:MS+2-IP3mg/L+NAA0.5mg/L+白糖350g/L+卡拉胶7g/L,pH6.5上进行扩繁。每30d继代一次,继代5次。

步骤五、多倍体鉴定:选择外观表现稳定的变异株系,随机挑选5株进行根尖压片,观察染色体数目。在一个根尖上同时观察到5个以上分裂相染色体数目加倍,即可确定该变异株系为多倍体。

步骤六、生根移栽:鉴定为多倍体的株系,长到3-4cm长时,从基部切下,转到生根诱导培养基上诱导生根。生根培养基为:MS+2IP2mg/L+IAA2mg/L+IBA1mg/L+白糖35g/L+卡拉胶7g/L,pH6.5。生根苗转到日光温室大棚炼苗7-10d。把生根苗取出,洗掉培养基后,移栽到泥炭及珍珠岩基质上,置于温室大棚中,盖上薄膜和单层阴网,15d后掀开阴网和薄膜正常管理。

步骤六中的所述基质中泥炭与珍珠岩的体积比为3:1。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