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钎焊换热器内的固定板和流道端盖的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生产的换热器

钎焊换热器内的固定板和流道端盖的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生产的换热器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换热器内钎焊固定板和流道端盖的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生产的换热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具有多个弹性突出部(11)的固定板(10)的阶段,所述弹性突出部用于搭扣配合;设置流道端盖(20)的阶段,其一端形成为L形能搭扣配合在弹性突出部(11)上,另一端具有阶梯部(21);将所述流道端盖(20)的阶梯部(21)插入弹性突出部(11)内,使阶梯部(21)的端部(21b)与弹性突出部(11)的一端接触的阶段;将流道端盖(20)的L形端部(22)按压在固定板(10)的弹性突出部(11)上,使L形端部(22)搭扣配合在弹性突出部(11)上,从而与固定板(10)紧密接触,且使弹性突出部(11)与阶梯部(21)的端部(21b)按压接触,使阶梯部(21)的基部(21a)与固定板(10)紧密接触的阶段;以及,对固定板(10)与流道端盖(20)进行钎焊的阶段。上述方法省去了常规换热器中钎焊固定板和流道端盖之前要预先进行的点焊过程,因此减少了制造成本和劳动力,提高了生产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42211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庆东NAVIEN;

    申请/专利号CN201080020241.2

  • 发明设计人 金宁模;崔荣植;

    申请日2010-04-20

  • 分类号F28F9/02;F28F9/26;B23K1/00;

  • 代理机构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武君

  • 地址 韩国京畿道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4:59: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9-11

    授权

    授权

  • 2012-05-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28F9/02 申请日:201004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4-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钎焊换热器内的固定板和流道端盖的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生产的换热器。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钎焊换热器内的固定板和流道端盖的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生产的换热器,其可简化将换热管一端封闭在固定板上的钎焊流道端盖的工作。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通过使用燃烧器加热流经燃烧室内的换热管的加热水的燃烧器的示例可包括锅炉和热水器。即,用于一般家庭、公共建筑等的锅炉用于采暖和热水,而热水器是在短时间内将冷水加热到预定温度,使使用者方便地使用热水。大多数燃烧器,例如锅炉和热水器由采用油或气作为燃料的系统构成,通过燃烧器燃烧油或气,通过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燃烧热对水进行加热,并将加热的水(热水)提供给使用者。

  所述燃烧器配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用于将燃烧器产生的燃烧热传递给流经换热管的加热水。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器的截面示意图。

 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管1、固定板2和3、流道端盖4和5、加热水入口6和加热水出口7。

 所述换热管1具有端部开放的圆柱形横截面,并且多个换热管1在纵向堆叠。所述固定板2和3具有以规则间隔纵向设置的管插孔,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插入管插孔。所述流道端盖4和5分别焊接在固定板2和3上,并通过封闭换热管11的两侧开放端部形成平行流道。所述流道端盖4和5的下部与加热水入口6连接,上部与加热水出口7连接。

 所述固定板2和3与流道端盖4和5通常通过钎焊进行结合。钎焊是焊接的一种方式,可将两种母材金属在500摄氏度或以上的高温下焊接为互相紧密接触,其是通过在两个母材间流入钎焊料将其焊接。由于钎焊结合强度高、结合精确、自动化简便的优点,钎焊被广泛使用。两个母材在钎焊过程中没有充分紧密接触时,母材不会结合,并且即使结合,结合也不完全。因此,在钎焊过程中将两个母材紧密接合尤其重要。

 图2是示出了相关技术中在进行钎焊之前将固定板2和流道端盖4互相充分紧密接合的方法的示意图。

 所述流道端盖4置于固定板2上,然后通过提前沿接合部位在预定位置处进行点焊将固定板2和流道端盖4互相充分紧密接触,随后在钎焊炉内进行钎焊。

 但是,该方法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由于钎焊之前需要进行点焊,额外增加了一个过程,因此劳动力和制造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法,该方法用于钎焊换热器内的固定板和流道端盖,可通过省去相关技术中在换热器内钎焊固定板和流道端盖之前的点焊步骤,减少制造成本和劳动力,以及提供采用该方法生产的换热器。

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两端开放且热水流经的多个换热管;每个换热管的两端插入其中的固定板;以及钎焊在固定板上的流道端盖,以通过封闭换热管的两端形成平行流道。其中,用于进行搭扣配合的多个弹性突出部形成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流道端盖一端形成为L形,用于通过与弹性突出部进行搭扣配合而与固定板紧密接触,另一端具有阶梯部,所述阶梯部的端部与弹性突出部按压接触,阶梯部的基部与固定板紧密接触。

 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钎焊换热器内固定板和流道端盖的方法,所述换热器包括两端开放、热水流经的多个换热管;每个换热管的两端插入其中的固定板;以及钎焊在固定板上,以通过封闭换热管的两端而形成平行流道的流道端盖,所述方法包括:设置固定板的阶段,所述固定板具有多个用于进行搭扣配合的弹性突出部;设置流道端盖的阶段,其一端为L形,用于搭扣配合在弹性突出部上,另一端具有阶梯部;将流道端盖的阶梯部插入弹性突出部,使阶梯部的端部与弹性突出部的端部接触;将流道端盖的L形端部按压在固定板的弹性突出部上,使所述L形端部搭扣配合在弹性突出部上,从而与固定板紧密接触,所述弹性突出部与阶梯部的端部按压接触,使阶梯部的基部与固定板紧密接触的阶段;以及,钎焊固定板和流道端盖的阶段。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省去在相关技术的换热器中钎焊固定板与流道端盖之前的点焊过程。由于省去了点焊过程,因此,可减少制造成本和劳动力,同时提高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示出了相关技术中在进行钎焊之前将固定板和流道端盖互相充分紧密接触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3(a)为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固定板的正视图,图3(b)为沿图3(a)中的A-A’ 线的截面图。

 图4(a)为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道端盖的正视图,图4(b)为俯视图,图4(c)为沿图4(a)中的B-B’ 线的截面图。

图5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道端盖20与固定板10紧密接触而固定时的示意图。

图6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固定板10与流道端盖20完成结合时的示意图。

  主要标记说明

   10: 固定板

   11: 弹性突出部

   20: 流道端盖

   21: 阶梯部

   21a: 基部

   21b: 端部

   22: L形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配置和作用进行详细说明。本文对附图中的组件提供了参考标记,应注意的是,即使在不同附图中显示,相同组件也基本由相同参考标记表示。

 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配置大部分与图1所示的相关技术的换热器相同。因此,根据本发明该示例性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两端开放、热水流经的多个换热管,每个换热管的两端插入其中的固定板,以及焊接在固定板上、以通过封闭换热管的两端而形成平行流道的流道端盖。

  但是,本发明为了省去相关技术中在换热器内钎焊固定板和流道端盖之前的点焊步骤,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包含了与相关技术中的结构不同的固定板10和流道端盖20。

  图3(a)为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固定板10的正视图,图3(b)为沿图3(a)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4(a)为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道端盖20的正视图,图4(b)为俯视图,图4(c)为沿图4(a)中的B-B’线的截面图。

  所述固定板10上形成有用于与流道端盖20的端部搭扣配合的多个弹性突出部11(例如,每端六个)。

 所述流道端盖20的一端成形为L形,以通过与弹性突出部11搭扣配合而与固定板10紧密接触。

 所述流道端盖20的另一端具有阶梯部21。所述阶梯部21形成的端部21b用于与弹性突出部11按压接触,阶梯部21形成的基部21a用于与固定板10紧密接触。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道端盖20与固定板10紧密接触而固定时的视图。

首先,如图5(a)所示,通过将流道端盖20的阶梯部21插入固定板10的弹性突出部11内,所述阶梯部21的端部21b与弹性突出部11的端部接触。

 随后,如图5(b)所示,通过将流道端盖20的L形端部22按压在固定板10的弹性突出部11上,所述L形端部22与弹性突出部11搭扣配合。由此,流道端盖20的L形端部22与固定板10紧密接触。

 进一步,由于所述阶梯部21的端部21b受制于弹性突出部11的端部而移动受限,由此,所述阶梯部21的基部21a与固定板10紧密接触。图5(b)为流道端盖20的L形端部22和阶梯部21的基部21a与固定板10完全紧密接触时的示意图。

 接下来,将所述固定板10和流道端盖20放入钎焊炉中,在高温下进行钎焊。图6为固定板10与流道端盖20完成结合时的示意图。

根据该方法,可省去在相关技术的换热器内钎焊固定板与流道端盖之前的点焊过程。由于省去了点焊过程,可降低制造成本。进一步,由于省去了该过程,减少了劳动力,从而提高了生产率。

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示例性实施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宗旨,可进行各种修改和更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