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常压低温条件下制备高比表面积石墨烯的方法

一种常压低温条件下制备高比表面积石墨烯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常压低温条件下制备石墨烯的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可挥发性酸处理氧化石墨,使可挥发性酸分子吸附在氧化石墨的片层之间,得到酸化的氧化石墨,然后采用热处理膨胀法制备石墨烯,实验证明酸化的氧化石墨在热膨胀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酸性气体,促进了氧化石墨的剥离,使氧化石墨在常压低温的氛围中即可发生膨胀剥离而得到石墨烯,并且得到的石墨烯具有高比表面积。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制备石墨烯时所需的真空或低压条件的限制,为石墨烯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保证,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42438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110276666.6

  • 发明设计人 郑文革;卢叮叮;翟文涛;陈操;

    申请日2011-09-16

  • 分类号C01B31/04;B82Y40/00;

  • 代理机构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陈英俊

  • 地址 315201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大道51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4:55: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3-06

    授权

    授权

  • 2012-06-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1B31/04 申请日:2011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4-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墨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常压低温条件下利用热膨胀法制备高 比表面积石墨烯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一种近年来新兴的、具有特殊二维结构的碳材料。优异的热学、力学和电 学性质,以及超高的宽高比和比表面积使石墨烯在电子器件、吸波、导电塑料等众多领 域具有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如何低成本、规模化地制备石墨烯纳米碳材料是目前研究 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

已经公开的石墨烯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法,例如文献:STANKOVICH S,DIKIN D A, DOMMETT G H B,et al.Nature,2006,442,282;机械剥离法,例如文献:NOVOSELOV K S,GEIM A K,MOROZOV S V,et al.Science,2004,306,666;碱金属插层和膨胀法,例如 文献:VICULIS L M,MACL JJ,KANER R B.Science,2003,299,1361;微波化学气相沉 积法,例如文献:WANG X B,YOU H J,LIU F M,et al.Chem Vapor Depos,2009,15,53; 以及氧化石墨的热膨胀剥离法,例如文献:SCHNIEPP H C,LI J L,MCALLISTER M J,et al.J Phys Chem B,2006,110,8535.等。在这些方法中,氧化石墨的热膨胀剥离法具有规 模化制备的前景而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氧化石墨的热膨胀剥离法通常是在高温常压下进行的。该技术的的关键之处在 于:高温氛围使氧化石墨所含的大量含氧基团快速分解,分解产生气体的速率远大于 气体从石墨烯片层中扩散出的速率,这导致石墨烯片层间所形成的压力远高于石墨烯 片层间的范德华力,从而促使石墨烯片层成功剥离。根据文献:McAllister MJ,et al. Chemistry of Materials.2007,19,4396.的理论计算结果,在常压氛围中,氧化石墨成功 热剥离所需的最低温度为550度,但实际操作的热膨胀温度一般要高于1000度。石墨烯 在热膨胀过程,其体积要膨胀几十甚至上百倍,高的热膨胀温度一方面显著增加了制 造成本,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大规模制备,而且如此高的处理温度,极易使氧化石墨在还 原剥离后发生燃烧,不仅降低生产效率,而且容易发生危险。

中国专利CN101935035A公开了一种低压热膨胀氧化石墨制备高比表面积石墨烯 的方法,该方法中热膨胀温度在200度以下,但同时要求环境的真空度为0~1000pa。 因此,真空或低压环境的辅助作用一方面降低了氧化石墨的膨胀温度,但是另一方面由 于石墨烯是蓬松的绒毛状物质,密度小,所以真空或低压条件对石墨烯的收集造成困难, 亦存在生产成本高,不宜于大规模生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常压低温条件下制 备高比表面积石墨烯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在常压、低温的条件下制备得到具有高比表面 的石墨烯,适用于石墨烯的大规模生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常压低温条件下制备高比表面 积石墨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氧化石墨浸入PH值为0~6.8的可挥发性酸的水溶液中,使可挥发性酸 分子吸附在氧化石墨的片层之间,然后取出氧化石墨,干燥后得到酸化的氧化石墨;

或者,在包含氧化石墨的中性溶液中加入可挥发性酸的水溶液,以调节混合溶液的 PH值为0~6.8,使可挥发性酸分子吸附在氧化石墨的片层之间,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 过滤、干燥后得到酸化的氧化石墨;

步骤2:在常压下,将步骤1得到的酸化的氧化石墨升温至100℃~200℃后保持恒 温1分钟~12小时,酸化的氧化石墨膨胀得到石墨烯。

上述技术方案中,氧化石墨与包含氧化石墨的中性溶液可以采用现有的制备方法得 到,例如,在反应容器中将浓硝酸溶液、浓硫酸溶液与石墨均匀混合,冷却条件下加入 适量氯酸钾或者高锰酸钾发生反应,得到固体中间产物;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该固体 中间产物,再加入适量碱性溶液中和,得到PH值为7的氧化石墨的中性溶液;最后, 过滤、干燥该氧化石墨的中性溶液,得到氧化石墨。

所述的可挥发性酸包括但不限于盐酸、硝酸、醋酸、草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优选,在步骤2中,所述的酸化的氧化石墨升温至120℃~180℃。

作为优选,在步骤2中,所述的酸化的氧化石墨升温后保持恒温1分钟~60分钟。

利用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石墨烯的比表面积能够达到500~1000m2/g。

与现有的在真空或者低压条件下制备石墨烯的方法相比,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常压 低温条件下制备石墨烯的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可挥发性酸处理氧化石墨,使可挥发性 酸分子吸附在氧化石墨的片层之间,得到酸化的氧化石墨,然后采用热处理膨胀法制备 石墨烯,实验证明酸化的氧化石墨在热膨胀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酸性气体,促进了氧化石 墨的剥离,使氧化石墨在常压低温的氛围中即可发生膨胀剥离而得到石墨烯,并且得到 的石墨烯具有高比表面积。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 制备石墨烯时所需的真空或低压条件的限制,为石墨烯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保证,具有 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石墨烯的电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需要指出的是,以下所述实施例 旨在便于对本发明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

实施例1:

步骤1:反应容器置于冰水浴中,反应开始前,先通高纯氮气排除容器内的空气; 然后加入90ml浓硝酸和175ml浓硫酸,搅拌均匀得到混酸溶液;混酸溶液冷却后加入 10g石墨,搅拌均匀,接着缓慢加入110g氯酸钾粉末,反应120小时;反应结束后,将 得到的固体中间产物用大量去离子水清洗以除去残余的硫酸根离子,然后用1%的氢氧 化钠水溶液中和,调节混合溶液的pH为7,即得到氧化石墨的中性溶液。

步骤2:在氧化石墨的中性溶液中加入盐酸的水溶液,以调节该混合溶液的pH值 为0,然后过滤该混合溶液,之后在80℃烘干得到酸化的氧化石墨。

步骤3:常压下,将步骤2得到的酸化的氧化石墨放入在常压空气中预热至180℃ 的烧杯内,保持1分钟,酸化的氧化石墨发生膨胀剥离,形成大量蓬松绒毛状的石墨烯。

图1是利用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石墨烯的电镜照片。如图1所示,石墨烯片层得到 了充分的剥离,形成了纳米尺度的薄层;片层之间的大量空隙正是石墨烯高比表面积的 结构基础。以氮气吸附解吸法测量得到该石墨烯的BET比表面积高达955m2/g。

对比实施例1:

为了与实施例1进行对比,本实施例在氧化石墨的中性溶液中不加入盐酸的水溶液, 即没有采用盐酸调节氧化石墨中性溶液的PH值而使之呈酸性,其他步骤及条件与实施 例1相同。具体如下:

步骤1: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步骤2:将氧化石墨的中性溶液过滤,然后在80℃烘干得到氧化石墨;

步骤3:常压下,将步骤2得到的氧化石墨放入在常压空气中预热至180℃的烧杯 内,保持1分钟~12小时,氧化石墨膨胀成少量粉末状的石墨烯。

以氮气吸附解吸法测量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石墨烯,得到该石墨烯的BET比表面 积为15m2/g。

对比实施例2:

为了与实施例1进行对比,本实施例中,将固体中间产物用大量去离子水清洗后, 用1%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值,使混合溶液的pH为12,之后也不加入盐酸的水 溶液进行PH调节,即氧化石墨溶液是碱性溶液,而不是中性溶液或酸性溶液,其他步 骤及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如下:

步骤1:反应容器置于冰水浴中,反应开始前,先通高纯氮气排除容器内的空气; 然后加入90ml浓硝酸和175ml浓硫酸,搅拌均匀得到混酸溶液;混酸溶液冷却后加入 10g石墨,搅拌均匀,接着缓慢加入110g氯酸钾粉末,反应120小时;反应结束后,将 得到的固体中间产物用大量去离子水清洗以除去残余的硫酸根离子,然后用1%的氢氧 化钠水溶液中和,调节混合溶液的pH为7,即得到氧化石墨的碱性溶液;

步骤2:将氧化石墨的碱性溶液过滤,然后在80℃烘干得到氧化石墨;

步骤3:常压下,将步骤2得到的氧化石墨放入在常压空气中预热至180℃的烧杯 内,保持1分钟~12小时,氧化石墨完全没有膨胀。

通过上述实施例1、对比实施例1和对比实施例2的比较可以发现:常压条件下, 在相同的膨胀温度下,调节氧化石墨至酸性可以显著提高氧化石墨膨胀剥离的速度与膨 胀剥离的程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

步骤2中,加入盐酸的水溶液,以调节混合溶液的pH值为1;

步骤3中,将酸化的氧化石墨放入在常压空气中预热至160℃的烧杯内,保持10 分钟。

其他操作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酸化的氧化石墨在此条件下发生膨胀剥离,得到蓬松绒毛状石墨烯材料。氮气吸附 解吸法的测试表明,制备得到的石墨烯的比表面积为720m2/g。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

步骤2中,加入盐酸的水溶液,以调节混合溶液的pH值为2;

步骤3中,将酸化的氧化石墨放入在常压空气中预热至140℃的烧杯内,保持30 分钟。

其他操作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酸化的氧化石墨在此条件下发生膨胀剥离,得到蓬松绒毛状石墨烯材料。氮气吸附 解吸法的测试表明,制备得到的石墨烯的比表面积为654m2/g。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

步骤2中,加入盐酸的水溶液,以调节混合溶液的pH值为3;

步骤3中,将酸化的氧化石墨放入在常压空气中预热至100℃的烧杯内,保持60 分钟。

其他操作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酸化的氧化石墨在此条件下发生膨胀剥离,得到蓬松绒毛状石墨烯材料。氮气吸附 解吸法的测试表明,制备得到的石墨烯的比表面积为553m2/g。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

步骤2中,加入盐酸的水溶液,以调节混合溶液的pH值为4;

步骤3中,将酸化的氧化石墨放入在常压空气中预热至200℃的烧杯内,保持2分 钟。

其他操作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酸化的氧化石墨在此条件下发生膨胀剥离,得到蓬松绒毛状石墨烯材料。氮气吸附 解吸法的测试表明,制备得到的石墨烯的比表面积为854m2/g。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

步骤2中,加入醋酸的水溶液,以调节混合溶液的pH值为5;

步骤3中,将酸化的氧化石墨放入在常压空气中预热至160℃的烧杯内,保持15 分钟。

其他操作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酸化的氧化石墨在此条件下发生膨胀剥离,得到蓬松绒毛状石墨烯材料。氮气吸附 解吸法的测试表明,制备得到的石墨烯的比表面积为724m2/g。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

步骤2中,加入醋酸的水溶液,以调节混合溶液的pH值为6.5;

步骤3中,将酸化的氧化石墨放入在常压空气中预热至140℃的烧杯内,保持28 分钟。

其他操作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酸化的氧化石墨在此条件下发生膨胀剥离,得到蓬松绒毛状石墨烯材料。氮气吸附 解吸法的测试表明,制备得到的石墨烯的比表面积为632m2/g。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

步骤2中,加入盐酸与醋酸的混合水溶液,以调节混合溶液的pH值为4.3;

步骤3中,将酸化的氧化石墨放入在常压空气中预热至140℃的烧杯内,保持42 分钟。

其他操作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酸化的氧化石墨在此条件下发生膨胀剥离,得到蓬松绒毛状石墨烯材料。氮气吸附 解吸法的测试表明,制备得到的石墨烯的比表面积为587m2/g。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

步骤2中,首先将氧化石墨的中性溶液洗涤、过滤、干燥后得到氧化石墨;然后将 氧化石墨浸入PH值为0的盐酸的水溶液中1分钟,然后取出氧化石墨,在80℃烘干得 到酸化的氧化石墨;

其他操作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酸化的氧化石墨在此条件下发生膨胀剥离,得到蓬松绒毛状石墨烯材料。氮气吸附 解吸法的测试表明,制备得到的石墨烯的比表面积为875m2/g。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

步骤2中,将氧化石墨浸入PH值为1的盐酸的水溶液中10分钟,然后取出氧化石 墨,在80℃烘干得到酸化的氧化石墨;

步骤3中,将酸化的氧化石墨放入在常压空气中预热至160℃的烧杯内,保持10 分钟。

酸化的氧化石墨在此条件下发生膨胀剥离,得到蓬松绒毛状石墨烯材料。氮气吸附 解吸法的测试表明,制备得到的石墨烯的比表面积为720m2/g。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