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水中裸岩基础施工用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

一种水中裸岩基础施工用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中裸岩基础施工用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所用围堰由多片依次紧密相接的钢板桩围成,围堰为紧固嵌入水中裸岩内且用于施工水中承台基础的钢板桩围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围堰结构尺寸及施工位置确定;二、围堰底部安装槽钻孔施工:沿围堰的四周轮廓线,采用冲击式钻孔设备钻取多个咬合钻孔并相应形成供围堰底部固定的安装槽;三、围堰底部安装槽回填施工:采用河沙对安装槽进行回填;四、围堰施工:对多片钢板桩进行插打及合拢施工,并形成合拢后的闭合围堰。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施工成本较低、施工效率高且施工效果好,解决了钢板桩围堰无法直接嵌入裸岩河床的施工难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39245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110315026.1

  • 申请日2011-10-17

  • 分类号E02D19/04;E02D27/14;E02D27/52;

  • 代理机构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谭文琰

  • 地址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北段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4:55: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5-07

    授权

    授权

  • 2012-05-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D19/04 申请日:201110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3-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中基础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中裸岩基础施工 用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钢板桩围堰是桥梁基础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其主要利用了钢 板桩较强的刚度和良好的隔水功能,为水中基础或者地下水位高的基坑开 挖提供支护,以实现施工人员和设备在无水围堰内进行安全作业。实际进 行钢板桩围堰施工时,钢板桩嵌入基坑地面以下的深度是影响整个围堰安 全稳定的一个最重要因素,钢板桩嵌入深度越浅,围堰越不安全。而在裸 岩河床,尤其在岩石强度较高区域,钢板桩无法破裂岩石并直接嵌入其中, 从而使得钢板桩下端成为自由端,无法保证整个围堰的安全和稳定。因而, 传统的钢板桩围堰只能在软弱地层应用,而在水中裸岩河床中则无法得到 有效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 种水中裸岩基础施工用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其方法步骤简单、施工成本 较低、施工效率高且施工效果好,解决了钢板桩围堰无法直接嵌入裸岩河 床的施工难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中裸岩基础施 工用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所用围堰由多片依次紧密相接的钢板桩围成, 所述围堰为紧固嵌入水中裸岩内且用于施工水中承台基础的钢板桩围堰,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围堰结构尺寸及施工位置确定:根据需施工水中承台基础的 结构、尺寸和施工位置,并结合施工地点的河床地质和水文情况以及围堰 施工时需预留的作业空间,确定所述围堰的结构、尺寸、施工位置和底部 嵌入水中裸岩内的嵌入深度,并根据所确定围堰的结构和尺寸确定施工围 堰所用单片钢板桩的数量、尺寸及型号;之后,根据所确定围堰的施工位 置且采用常规的水上施工测量放线方法,对围堰的四周轮廓线进行测量放 样;

步骤二、围堰底部安装槽钻孔施工:沿步骤一中测量放样出的四周轮 廓线,采用冲击式钻孔设备由上至下在水中裸岩上钻取多个冲击钻孔,多 个所述冲击钻孔依次连接形成一个供围堰底部固定的安装槽,相邻两个所 述冲击钻孔相互咬合且各冲击钻孔的深度均不小于所布设位置处围堰底 部嵌入水中裸岩内的深度,所述安装槽的宽度不小于围堰的侧壁厚度;

步骤三、围堰底部安装槽回填施工:采用河沙对步骤二中所述的安装 槽进行回填,且内部填满河沙的安装槽形成一个对围堰底部进行限位固定 的软质基层;

步骤四、围堰施工:参照步骤二中测量放样出的四周轮廓线,且按常 规水中承台基础的围堰施工方法进行多片钢板桩的插打及合拢施工,并形 成合拢后的闭合围堰。

上述一种水中裸岩基础施工用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 二中进行围堰底部安装槽钻孔施工之前,需先按照常规水上施工平台的搭 设方法,搭设一个供多个冲击钻孔钻孔施工用的施工平台。

上述一种水中裸岩基础施工用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 二中所述安装槽的宽度大于围堰的侧壁厚度,且所述安装槽的中心线与四 周轮廓线相重合。

上述一种水中裸岩基础施工用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 三中所述的采用河沙对步骤二中所述的安装槽进行回填时,回填高度不低 于回填位置处的原河床面。

上述一种水中裸岩基础施工用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 二中多个所述冲击钻孔均为圆形钻孔且其内径均相同,多个所述冲击钻孔 呈均匀布设。

上述一种水中裸岩基础施工用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多片 所述钢板桩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多片所述钢板桩均为横截面为U字形的 桩片,且所述钢板桩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咬合槽,相邻两片钢板桩通过 咬合槽进行紧固连接且相邻两片钢板桩连接组成一个横截面形状为形的围堰组成单元,所述围堰的侧壁横截面为矩形波形状。

上述一种水中裸岩基础施工用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 四中所述围堰合拢后,采用抽水机和水下开挖设备在围堰内部进行抽水和 水下开挖,直至开挖至水中承台基础的底部标高位置;且在抽水和水下开 挖过程中,采用由上至下边进行抽水或水下开挖边安装内支撑的方式,在 围堰内部安装多道内支撑。

上述一种水中裸岩基础施工用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 四中围堰合拢后且采用抽水机和水下开挖设备在围堰内部进行抽水和水 下开挖之前,应对需施工水中承台基础底部标高处的围堰内侧水下区域进 行混凝土封底。

上述一种水中裸岩基础施工用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 四中进行多片钢板桩的插打及合拢施工时,应先沿围堰的四周轮廓线,对 多片所述钢板桩进行逐片插打,并使得各片钢板桩均按步骤一中所确定的 嵌入深度嵌入所述软质基层内;且待多片所述钢板桩均插打完成后,再对 多片所述钢板桩进行合拢施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施工方法步骤简单、实现方便且施工成本较低,施工工期短,施 工效率高。

2、各施工步骤设计合理,先根据设计计算确定围堰轮廓线位置并测 量定位同时,确定钢板桩嵌入岩面以下的深度;再利用施工平台,按照设 计要求,采用冲击钻孔方法沿钢板桩围堰轮廓线咬合钻孔,最终形成沿围 堰轮廓线的石槽;之后,采用河沙回填石槽并高出原河床面,形成软质基 层;然后,逐根插打钢板桩使其嵌入石槽内的软质基层中,且插打完钢板 桩后实现钢板桩围堰合拢;最后,进行围堰水下混凝土封底,安装内支撑, 抽水进行承台基础作业。

3、施工效果好,将钢板桩良好的隔水性能与安装槽(内填河沙软质 基层)对钢板桩下端有力的约束作用相结合,使得围堰的整体受力合理, 稳定性增强,较其它围护结构施工更为经济、简捷且高效。同时,回填入 安装槽内的泥沙具有防漏水功能,其与封底混凝土组成一个严密的防漏水 结构。

4、实用价值高,其有效解决了传统的钢板桩围堰只能在软弱地层应 用的缺陷,采用在裸岩河床冲击咬合钻孔的方法,沿钢板桩围堰水平投影 的轮廓线形成石槽,然后向石槽中回填河沙,形成人造的且钢板桩可嵌入 的地层,解决了钢板桩无法直接嵌入水中裸岩河床的施工难题。

5、通过对钻孔深度及石槽宽度的设计及施工控制,既解决了钢板桩 嵌入生根问题,同时由于钢板桩嵌入段受到回填沙及石槽的有效约束,与 传统钢板桩施工工艺相比,大大减小了钢板桩嵌入基坑地面以下的深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施工成本较低、施工效率高且施工 效果好,采用在裸岩河床先行成槽并回填河沙后再插打钢板桩的施工方 法,将钢板桩围堰良好的隔水性能与石槽填沙对嵌入钢板桩的有力约束作 用相结合,解决了钢板桩围堰无法在裸岩表面“生根”(直接嵌入裸岩河 床)的施工难题,具有省时、便捷、高效、实用、易于控制等优点。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施工状态参考图。

图3为本发明进行围堰底部安装槽钻孔施工时所施工多个冲击钻孔的 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施工完成围堰底部安装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安装槽回填河沙后所形成软质基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围堰合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用围堰中相邻两片钢板桩之间的咬合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围堰;        2-钢板桩;        3-水中裸岩;

4-冲击钻孔;    5-四周轮廓线;    6-咬合槽;

7-软质基层;    8-围檩;          9-安装槽;

10-内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6及图7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水中裸岩基础施工用钢 板桩围堰施工方法,所用围堰1由多片依次紧密相接的钢板桩2围成,所 述围堰1为紧固嵌入水中裸岩3内且用于施工水中承台基础的钢板桩围 堰,且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围堰结构尺寸及施工位置确定:根据需施工水中承台基础的 结构、尺寸和施工位置,并结合施工地点的河床地质和水文情况以及围堰 施工时需预留的作业空间,确定所述围堰1的结构、尺寸、施工位置和底 部嵌入水中裸岩3内的嵌入深度,并根据所确定围堰1的结构和尺寸确定 施工围堰1所用单片钢板桩2的数量、尺寸及型号;之后,根据所确定围 堰1的施工位置且采用常规的水上施工测量放线方法,对围堰1的四周轮 廓线5进行测量放样。

本实施例中,所述围堰1的形状为矩形。

结合图6、图7,多片所述钢板桩2,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多片所述 钢板桩2均为横截面为U字形的桩片,且所述钢板桩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 置有咬合槽6,相邻两片钢板桩2通过咬合槽6进行紧固连接且相邻两片 钢板桩2连接组成一个横截面形状为形的围堰组成单元,所述围堰 1的侧壁横截面为矩形波形状。实际进行连接时,相邻两片钢板桩2的咬 合槽6紧固咬合,并形成一个围堰组成单元。

步骤二、围堰底部安装槽钻孔施工:沿步骤一中测量放样出的四周轮 廓线5,采用冲击式钻孔设备由上至下在水中裸岩3上钻取多个冲击钻孔 4,多个所述冲击钻孔4依次连接形成一个供围堰1底部固定的安装槽9, 相邻两个所述冲击钻孔4相互咬合且各冲击钻孔4的深度均不小于所布设 位置处围堰1底部嵌入水中裸岩3内的深度,所述安装槽9的宽度不小于 围堰1的侧壁厚度。

实际施工过程中,步骤二中进行围堰底部安装槽9钻孔施工之前,需 先按照常规水上施工平台的搭设方法,搭设一个供多个冲击钻孔4钻孔施 工用的施工平台。之后,利用所述施工平台,便可简便、快速完成多个冲 击钻孔4的钻孔施工过程。

本实施例中,步骤二中所述安装槽9的宽度大于围堰1的侧壁厚度,, 且所述安装槽9的中心线与四周轮廓线5相重合。步骤二中多个所述冲击 钻孔4均为圆形钻孔且其内径均相同,多个所述冲击钻孔4呈均匀布设。

步骤三、围堰底部安装槽回填施工:采用河沙对步骤二中所述的安装 槽9进行回填,且内部填满河沙的安装槽9形成一个对围堰1底部进行限 位固定的软质基层7。

本实施例中,采用河沙对步骤二中所述的安装槽9进行回填时,回填 高度不低于回填位置处的原河床面。

步骤四、围堰施工:参照步骤二中测量放样出的四周轮廓线5,且按 常规水中承台基础的围堰施工方法进行多片钢板桩2的插打及合拢施工, 并形成合拢后的闭合围堰1。

本实施例中,所述围堰1合拢后,采用抽水机和水下开挖设备在围堰 1内部进行抽水和水下开挖,直至开挖至水中承台基础的底部标高位置; 且在抽水和水下开挖过程中,采用由上至下边进行抽水或水下开挖边安装 内支撑10的方式,在围堰1内部安装多道内支撑10。之后,再按照常规 水中承台的施工方法,完成所述水中承台基础的施工过程。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支撑10为水平支撑且其数量为两道,所述内支 撑10与围堰1的内壁之间通过围檩8进行连接。

所述围堰1合拢后且采用抽水机和水下开挖设备在围堰1内部进行抽 水和水下开挖之前,应对需施工水中承台基础底部标高处的围堰1内侧水 下区域进行混凝土封底。

本实施例中,进行多片钢板桩2的插打及合拢施工时,应先沿围堰1 的四周轮廓线5,对多片所述钢板桩2进行逐片插打,并使得各片钢板桩 2均按步骤一中所确定的嵌入深度嵌入所述软质基层7内;且待多片所述 钢板桩2均插打完成后,再对多片所述钢板桩2进行合拢施工。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 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 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