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固定闭塞条件下列车识别号追踪方法

一种固定闭塞条件下列车识别号追踪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闭塞条件下列车识别号追踪方法,涉及交通控制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判断是否能够确定列车运行方向,如果能够确定列车运行方向,采用单向追踪处理流程追踪列车识别号;否则,采用双向追踪处理流程追踪列车识别号。本发明所述固定闭塞条件下列车识别号追踪方法,通过在列车识别号追踪之前设置列车运行方向预判步骤,有效甄别可以单向追踪的情况,避免了全部双向追踪模式导致的高数据处理量问题,从而降低了固定闭塞条件下列车识别号追踪过程的数据处理复杂度,提高追踪准确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40786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110302427.3

  • 发明设计人 简锐锋;刘蓂;冯书霞;

    申请日2011-10-08

  • 分类号B61L25/0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莹

  • 地址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科技园海鹰路6号北京总部国际2、3号楼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4:51: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6-19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B61L25/02 变更前: 变更后: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11008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20-01-03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61L25/02 登记生效日:20191213 变更前: 变更后: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9-12-20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61L25/02 登记生效日:20191203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11008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03-29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B61L25/0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11008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6-03-02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B61L25/0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11008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3-09-11

    授权

    授权

  • 2012-05-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1L25/02 申请日:201110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4-11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定闭塞条件下列车识别号追踪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轨道交通的监控中心,调度人员通过监控工作站上列车识别号的移动来掌握全线列车的运行情况。列车识别号的位置表示列车实际所处的区段。这种通过识别号的步进来追踪列车实际运行位置的方式称为列车识别号追踪。

在固定闭塞条件下,列车识别号追踪主要依据物理区段的占用状态、道岔位置和进路状态来实现。当列车当前所占用区段的相邻区段状态由空闲转为占用时,可以认为列车驶入该区段,从而将列车识别号由原占用区段步进至新占用区段。同时,还要考虑道岔位置和锁闭状态、信号机状态等。

现有固定闭塞条件下列车识别号追踪方法存在以下不足:所有列车识别号追踪都考虑成双向追踪模式,即认为:在任意时刻任意位置,所有列车都同时存在正向和反向运行的可能。在此前提下,将大大增加追踪处理的复杂度,出现追踪错误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固定闭塞条件下列车识别号追踪方法,以降低固定闭塞条件下列车识别号追踪过程的数据处理复杂度,提高追踪准确性。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定闭塞条件下列车识别号追踪方法,其包括步骤:

A:判断是否能够确定列车运行方向,如果能够确定列车运行方向,执行步骤B,否则,执行步骤C;

B:采用单向追踪处理流程追踪列车识别号;

C:采用双向追踪处理流程追踪列车识别号。

优选地,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步骤:

A1:判断是否能够利用线路的预定义运行方向属性确定列车运行方向,如果是,执行所述步骤B,否则,执行步骤A2;

A2:判断是否能够利用列车所进入的进路确定列车运行方向,如果是,执行所述步骤B,否则,执行所述步骤C。

优选地,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步骤:

B1:确定单个车端所在区段;

B2:确定单个列车将入区段;

B3:当所述车端所在区段的状态保持为占用,并且所述列车将入区段的状态由空闲转变为占用时,将列车识别号步进至所述列车将入区段;

B4:将所述列车将入区段记录为列车的新的车头所在物理区段,将列车当前运行方向记录为新的列车历史方向。

优选地,所述步骤B1具体包括:

B11:判断所述步骤A中确定的列车运行方向和当前列车历史方向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将列车的当前车头所在物理区段作为所述车端所在区段,否则,执行步骤B12;

B12:从所述当前车头所在物理区段开始,沿所述列车运行方向搜索相邻物理区段;

B13:判断当前物理区段是否处于空闲状态或者被其他列车所占用,如果是,停止搜索,将当前物理区段的上一个物理区段作为所述车端所在区段,否则,执行步骤B14;

B14:搜索与当前物理区段相邻的下一个物理区段,执行所述步骤B13。

优选地,所述步骤B2具体包括步骤:

B21:从所述车端所在区段开始,沿所述列车运行方向搜索相邻物理区段;

B22:判断所述车端所在区段与所述相邻物理区段之间是否存在顺向信号机,如果存在,执行步骤B23,否则,执行步骤B24;

B23:判断所述顺向信号机是否开放,如果开放,执行步骤B24,否则,结束本次追踪,或者等待所述顺向信号机开放后,执行步骤B24;

B24:判断所述相邻物理区段是否是道岔区段,如果是,执行步骤B25,否则,将所述相邻物理区段作为所述列车将入区段;

B25:判断道岔是否处于闭锁状态,如果是,将所述相邻物理区段作为所述列车将入区段,否则,结束本次追踪,或者等待所述道岔处于闭锁状态后,将所述相邻物理区段作为所述列车将入区段。

优选地,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步骤:

C1:确定第一车端所在区段和第二车端所在区段;

C2:确定对应所述第一车端所在区段的第一列车将入区段;

C3:确定对应所述第二车端所在区段的第二列车将入区段;

C4:根据所述第一车端所在区段与第一列车将入区段的状态转变情况,以及所述第二车端所在区段与第二列车将入区段的状态转变情况,得到列车实际运行方向,并且将列车识别号步进至相应的列车将入区段;

C5:将所述相应的列车将入区段记录为列车的新的车头所在物理区段,将所述列车实际运行方向记录为新的列车历史方向。

优选地,所述步骤C1具体包括步骤:

C11:根据当前列车历史方向,将列车的当前车头所在物理区段作为所述第一车端所在区段;

C12:从所述当前车头所在物理区段开始,沿与所述当前列车历史方向相反的方向搜索相邻物理区段;

C13:判断当前物理区段是否处于空闲状态或者被其他列车所占用,如果是,停止搜索,将当前物理区段的上一个物理区段作为所述第二车端所在区段,否则,执行步骤C14;

C14:搜索与当前物理区段相邻的下一个物理区段,执行所述步骤C13。

优选地,所述步骤C2具体包括步骤:

C21:从所述第一车端所在区段开始,沿当前列车历史方向搜索相邻物理区段;

C22:判断所述第一车端所在区段与所述相邻物理区段之间是否存在顺向信号机,如果存在,执行步骤C23,否则,执行步骤C24;

C23:判断所述顺向信号机是否开放,如果开放,执行步骤C24;否则,结束本次追踪,或者等待所述顺向信号机开放后执行步骤C24;

C24:判断所述相邻物理区段是否是道岔区段,如果是,执行步骤C25,否则,将所述相邻物理区段作为所述第一列车将入区段;

C25:判断道岔是否处于闭锁状态,如果是,将所述相邻物理区段作为所述第一列车将入区段;否则,结束本次追踪,或者等待所述道岔处于闭锁状态后,将所述相邻物理区段作为所述第一列车将入区段。

优选地,所述步骤C3具体包括步骤:

C31:从所述第二车端所在区段开始,沿与所述列车历史方向相反的方向搜索相邻物理区段;

C32:判断所述第二车端所在区段与所述相邻物理区段之间是否存在顺向信号机,如果存在,执行步骤C33,否则,执行步骤C34;

C33:判断所述顺向信号机是否开放,如果开放,执行步骤C34;否则,结束本次追踪,或者等待所述顺向信号机开放后,执行步骤C34;

C34:判断所述相邻物理区段是否是道岔区段,如果是,执行步骤C35,否则,将所述相邻物理区段作为所述第二列车将入区段;

C35:判断道岔是否处于闭锁状态,如果是,将所述相邻物理区段作为所述第二列车将入区段;否则,结束本次追踪,或者等待所述道岔处于闭锁状态后,将所述相邻物理区段作为所述第二列车将入区段。

优选地,所述步骤C4具体包括步骤:

C41:判断所述第一车端所在区段与第一列车将入区段的状态转变是否满足如下条件:所述第一车端所在区段的状态保持为占用,并且所述第一列车将入区段的状态由空闲转变为占用;如果满足,得到列车实际运行方向为当前列车历史方向,并且将列车识别号步进至所述第一列车将入区段;否则,执行步骤C42;

C42:判断所述第二车端所在区段与第二列车将入区段的状态转变是否满足如下条件:所述第二车端所在区段的状态保持为占用,并且所述第二列车将入区段的状态由空闲转变为占用;如果满足,得到列车实际运行方向为与当前列车历史方向相反的方向,并且将列车识别号步进至所述第二列车将入区段;否则,执行步骤C43;

C43:等待预定时间段后,执行所述步骤C41。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固定闭塞条件下列车识别号追踪方法,通过在列车识别号追踪之前设置列车运行方向预判步骤,有效甄别可以单向追踪的情况,避免了全部双向追踪模式导致的高数据处理量问题,从而降低了固定闭塞条件下列车识别号追踪过程的数据处理复杂度,提高追踪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固定闭塞条件下列车识别号追踪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步骤B的具体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步骤C的具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固定闭塞条件下列车识别号追踪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A:判断是否能够确定列车运行方向,如果能够确定列车运行方向,执行步骤B,否则,执行步骤C。

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

步骤A1:判断是否能够利用线路的预定义运行方向属性确定列车运行方向,如果是,执行所述步骤B,否则,执行步骤A2。铁路运营中,正线和车辆段的线路都会规定允许的运行方向,如单向(上行或下行)、双向。正常情况下,列车运行必须遵守该规定。所以,这种情况下,利用线路的预定义运行方向属性即可确定列车运行方向。

步骤A2:判断是否能够利用列车所进入的进路确定列车运行方向,如果是,执行所述步骤B,否则,执行所述步骤C。由于列车进入进路后,不会长距离退行,只能按照进路方向运行,所以只要列车进入某条进路,就可以根据进路的方向确定列车的运行方向。利用这种外部条件,可以确定大多数情况下列车的运行方向。

步骤B:采用单向追踪处理流程追踪列车识别号。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步骤B的具体流程图。如图2所示,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步骤B1:确定单个车端所在区段。

所述步骤B1又具体包括:

步骤B11:判断所述步骤A中确定的列车运行方向和当前列车历史方向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将列车的当前车头所在物理区段作为所述车端所在区段,否则,执行步骤B12。这里的车头是根据当前的列车历史方向(上一次追踪处理时得到的列车的运行方向)而确定的,比如,当前的列车历史方向为向左,则认为列车的左端为车头。

步骤B12:从所述当前车头所在物理区段开始,沿所述列车运行方向搜索相邻物理区段。

步骤B13:判断当前物理区段是否处于空闲状态或者被其他列车所占用,如果是,停止搜索,将当前物理区段的上一个物理区段作为所述车端所在区段,否则,执行步骤B14。如果当前物理区段处于空闲状态或者被其他列车所占用,则表示列车在上一个物理区段已经截止。

步骤B14:搜索与当前物理区段相邻的下一个物理区段,执行所述步骤B13。

步骤B2:确定单个列车将入区段。

所述步骤B2具体包括步骤:

步骤B21:从所述车端所在区段开始,沿所述列车运行方向搜索相邻物理区段。

步骤B22:判断所述车端所在区段与所述相邻物理区段之间是否存在顺向信号机,如果存在,执行步骤B23,否则,执行步骤B24;

步骤B23:判断所述顺向信号机是否开放,如果开放,执行步骤B24;否则,结束本次追踪,或者等待所述顺向信号机开放后,执行步骤B24。当顺向信号机未开发时,可以根据用户指令决定是结束追踪,还是继续等待。

步骤B24:判断所述相邻物理区段是否是道岔区段,如果是,执行步骤B25,否则,将所述相邻物理区段作为所述列车将入区段;

步骤B25:判断道岔是否处于闭锁状态,如果是,将所述相邻物理区段作为所述列车将入区段;否则,结束本次追踪,或者等待所述道岔处于闭锁状态后,将所述相邻物理区段作为所述列车将入区段。

步骤B3:当所述车端所在区段的状态保持为占用,并且所述列车将入区段的状态由空闲转变为占用时,将列车识别号步进至所述列车将入区段。

步骤B4:将所述列车将入区段记录为列车的新的车头所在物理区段,将列车当前运行方向记录为新的列车历史方向。这里得到的新的车头所在物理区段和新的列车历史方向,将用于下一次追踪过程。

步骤C:采用双向追踪处理流程追踪列车识别号。列车运行方向不确定时对列车识别号的追踪方法,现有技术已经实现。因此,也可以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以外的现有技术实现本步骤C。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步骤C的具体流程图。如图3所示,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

步骤C1:确定第一车端所在区段和第二车端所在区段。

所述步骤C1又具体包括:

步骤C11:根据当前列车历史方向,将列车的当前车头所在物理区段作为所述第一车端所在区段。

步骤C12:从所述当前车头所在物理区段开始,沿与所述当前列车历史方向相反的方向搜索相邻物理区段。

步骤C13:判断当前物理区段是否处于空闲状态或者被其他列车所占用,如果是,停止搜索,将当前物理区段的上一个物理区段作为所述第二车端所在区段,否则,执行步骤C14。

步骤C14:搜索与当前物理区段相邻的下一个物理区段,执行所述步骤C13。

步骤C2:确定对应所述第一车端所在区段的第一列车将入区段。

所述步骤C2又具体包括步骤:

步骤C21:从所述第一车端所在区段开始,沿当前列车历史方向搜索相邻物理区段。

步骤C22:判断所述第一车端所在区段与所述相邻物理区段之间是否存在顺向信号机,如果存在,执行步骤C23,否则,执行步骤C24。

步骤C23:判断所述顺向信号机是否开放,如果开放,执行步骤C24;否则,结束本次追踪,或者等待所述顺向信号机开放后,执行步骤C24。

步骤C24:判断所述相邻物理区段是否是道岔区段,如果是,执行步骤C25,否则,将所述相邻物理区段作为所述第一列车将入区段;

步骤C25:判断道岔是否处于闭锁状态,如果是,将所述相邻物理区段作为所述第一列车将入区段;否则,结束本次追踪,或者等待所述道岔处于闭锁状态后,将所述相邻物理区段作为所述第一列车将入区段。

步骤C3:确定对应所述第二车端所在区段的第二列车将入区段。

所述步骤C3又具体包括步骤:

步骤C31:从所述第二车端所在区段开始,沿与所述列车历史方向相反的方向搜索相邻物理区段。

步骤C32:判断所述第二车端所在区段与所述相邻物理区段之间是否存在顺向信号机,如果存在,执行步骤C33,否则,执行步骤C34;

步骤C33:判断所述顺向信号机是否开放,如果开放,执行步骤C34;否则,结束本次追踪,或者等待所述顺向信号机开放后,执行步骤C34。

步骤C34:判断所述相邻物理区段是否是道岔区段,如果是,执行步骤C35,否则,将所述相邻物理区段作为所述第二列车将入区段;

步骤C35:判断道岔是否处于闭锁状态,如果是,将所述相邻物理区段作为所述第二列车将入区段;否则,结束本次追踪,或者等待所述道岔处于闭锁状态后,将所述相邻物理区段作为所述第二列车将入区段。

步骤C4:根据所述第一车端所在区段与第一列车将入区段的状态转变情况,以及所述第二车端所在区段与第二列车将入区段的状态转变情况,得到列车实际运行方向,并且将列车识别号步进至相应的列车将入区段。

所述步骤C4具体包括步骤:

步骤C41:判断所述第一车端所在区段与第一列车将入区段的状态转变是否满足如下条件:所述第一车端所在区段的状态保持为占用,并且所述第一列车将入区段的状态由空闲转变为占用;如果满足,得到列车实际运行方向为当前列车历史方向,并且将列车识别号步进至所述第一列车将入区段;否则,执行步骤C42。

步骤C42:判断所述第二车端所在区段与第二列车将入区段的状态转变是否满足如下条件:所述第二车端所在区段的状态保持为占用,并且所述第二列车将入区段的状态由空闲转变为占用;如果满足,得到列车实际运行方向为与当前列车历史方向相反的方向,并且将列车识别号步进至所述第二列车将入区段;否则,执行步骤C43;

步骤C43:等待预定时间段后,执行所述步骤C41。

步骤C5:将所述相应的列车将入区段记录为列车的新的车头所在物理区段,将所述列车实际运行方向记录为新的列车历史方向。

列车识别号追踪处理过程周期性进行所述步骤A至步骤C,并且这一周期的处理结果(如列车历史方向和车头所在物理区段)将作为下一周期的处理依据。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固定闭塞条件下列车识别号追踪方法,通过在列车识别号追踪之前设置列车运行方向预判步骤,有效甄别可以单向追踪的情况,避免了全部双向追踪模式导致的高数据处理量问题,从而降低了固定闭塞条件下列车识别号追踪过程的数据处理复杂度,提高追踪准确性。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