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软组织急性损伤的新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治疗软组织急性损伤的新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软组织急性损伤的新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将扭伤归胶囊变更为中药透皮吸收贴剂。扭伤归透皮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当归、防风、枳壳、知母、天南星(制)、瓜蒌、白芷、红花、浙贝母9位药材用乙醇提取活性药物,加入适量的促渗剂和适量的压敏胶基质,涂于无纺布上,切割成适量大小。本发明的特点是减少给药次数,避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脏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减少胃肠给药的副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36296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2-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110323029.X

  • 发明设计人 毛菊红;

    申请日2011-10-21

  • 分类号A61K36/8966(20060101);A61K9/70(20060101);A61P2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30 北京华科联合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王为

  • 地址 214062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长江南路1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4:38:4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6-01

    授权

    授权

  • 2015-02-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66 申请日:201110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2-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理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胸胁、腰背、四肢等软组织急性损伤的新剂型及其处方组成和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TTS)是指经皮肤敷贴方式给药,药物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

透皮贴剂与常用普通剂型,如口服片剂、胶囊剂或注射剂等比较,具有以下特点:①可以避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脏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⑦可维持恒定的最佳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减少胃肠给药的副作用;③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④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减少个体间差异,且患者可以自主用药,也可以随时停止用药。另外,皮肤所含蛋白水解酶较少,药物所处环境稳定,皮肤间层兼具药物储库作用,可以避免出现药物浓度明显的峰谷现象。皮肤是限制体外物质进入体内的生理屏障,大多数药物透过该屏障的速度都很慢,一般给药几小时后才能起效,且多数药物不能达到很高的治疗浓度。尤其是水溶性药物,其皮肤透过率非常低。但是研制特定靶向、特定作用时间的透皮贴剂恰恰利用了这种局限性。皮肤组织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全身血液循环有1/3在皮肤进行,这使透皮给药成为可能,我国传统的膏药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透皮吸收制剂。而现代的透皮贴剂在制作方法、所用基质材料和用途范围等方面与传统的膏药有极大差别,可以通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或接近恒定的速度通过皮肤(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进入体血液循环,产生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

扭伤归胶囊由当归、防风、枳壳、浙贝母、知母、天南星(制)、瓜蒌、白芷、红花九味药组成,多年临床实践证明,本品具有止痛消肿、化瘀、改进血运,促进损伤组织修复等功效,对急性软组织损伤,伤后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能缩短疗程,快速解除症状。

但临床需要一种有效的外用制剂,以便减缓口服用药的局限。

本发明通过研究,以扭伤归胶囊的配方为基础,进行了工艺改造,并选择合适的贴剂基质,达到给药的精密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理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胸胁、腰背、四肢等软组织急性损伤的新制剂及其处方组成和制备方法。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扭伤归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用以下配比的中药原料药制备而成:

以上组成是按重量份作为配比的,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为单位,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毫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者减小,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重量配比的比例不变。

以上重量配比的比例是经过科学筛选得到的,对于特殊病人,如重症或轻症,肥胖或瘦小的病人,可以相应调整组成的量的配比,增加或减少不超过100%,药效不变。

以上组成中的单味中药,尤其是臣药和佐药,也可以被适当的具有相同药性的中药替换,替换后的中药制剂其药物作用不变。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是通过将上述配方组成的中药原料经过提取或其他方式加工,制成药物活性物质,随后,以该物质为原料,需要时加入药物可接受的载体,按照制剂学的常规技术制成的。

本发明的透皮贴剂,是通过将中药原料药用乙醇提取得到药物活性成分,再和辅料及基质成分混合后涂于无纺布上,切割成适量大小。所述辅料为促渗剂,基质为粘合剂。

优选的本发明的透皮贴剂,配方如下:

本发明还提供本发明的透皮贴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药材用乙醇提取活性药物,加入1~10%促渗剂和1~10倍压敏胶基质,涂于无纺布上,切割成适量大小。优选的加入1~5%促渗剂和1~5倍压敏胶基质,更优选的加入1~3%促渗剂和1.25~1.5倍压敏胶基质。

本发明优选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将除浙贝母以外的其余原料药,用95%的乙醇提取两次,回收乙醇至无醇味,余下液体浓缩成稠膏。

步骤2,浙贝母用95%乙醇提取2次,回收乙醇至无醇味,余下液体浓缩成稠膏。贴剂的制备:

步骤3,将上述两种稠膏与氮酮,亲水性医用压敏胶混合,搅拌,涂布于无纺布上,室温固化,干燥,切割,即得。

本发明最优选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将除浙贝母以外的其余原料药,投入多功能提取罐。加入药材量5倍量95%的乙醇,打开夹套蒸汽阀加热,70-75℃回流提取2小时,放出醇提取液;再加入4倍量95%的乙醇,70-75℃回流提取2小时,合并两次醇提取液。将醇提取液过120目筛绢,置单效浓缩罐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1.35-1.39(55℃)的稠膏;

步骤2,浙贝母的提取:以6倍量的95%乙醇提取2次,每次1h;回收乙醇至无醇味,余下液体浓缩成稠膏;

步骤3,贴剂的制备:将提取物、氮酮与亲水性医用压敏胶按处方比例混合,搅拌,涂布于无纺布上,室温固化24h,贴上防粘层,再在60℃干燥2.5h,切割成10cm×10cm,即得。

工艺选择:

药材用量、氮酮用量、压敏胶用量对制得的贴剂的初黏力、剥离强度和皮肤残留现象均有较大影响。选此3因素进行正交试验。

表1 正交试验设计

表2 制剂样品详细质量考察结果

正交试验的考察指标分为四类,一是释放度,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XD项下第三法检查,超时为3分,符合规定为5分;二是初黏力,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XIIE项下检查,根据钢球球号及规格.将初黏力由小到大分为五个级别:小于5号为1分,6~10号为2分。11~15号为3分,16~20号为4分,大于20为5分;三是剥离强度.剥离强度由小到大分为五个级别:0~0.5kN/m为5分,0.6~1.0kN/m为4分,1.1~1.5kN/m为3分,1.6~2.0kN/m为2分,大于2.0kN/m为1分;四是皮肤残留现象,将贴剂贴于人体皮肤,观察皮肤是否有残留胶。并将皮肤残留现象分为五个级别:皮肤有残留,且移位为1分;皮肤有残留,不移位为2分,皮肤无残留,易移位为3分,皮肤无残留且不移位但有翘角为4分.皮肤无残留且不移位无翘角为5分。最后以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

表3  正交试验数据与结果

表4  方差分析

  因素  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F比  显著性  用膏量(误差)  0.667  2  1.000  氮酮用量  14.000  2  20.990  *  压敏胶用量  20.667  2  30.985  *  误差  0.67  2

注:*代表P<0.05,**代表P<0.01

由试验结果表明:氮酮用量和压敏胶用量为主要影响因素(P<0.05),得出最佳工艺为A2B2C3,即用膏量10±0.1g/100cm2、氮酮用量(按用膏量计)2.5%、压敏胶用量(按用膏量计)1.375倍、固化时间24h、60℃干燥2.5h。

验证性试验

按上述试验得出的最佳工艺,对三批样品进行验证性试验。

  批号  Y101001  Y101002  Y101003  均值  RSD(%)  含量(mg/张)  5.78  5.98  5.75  5.84  2.14

结果表明:三批样品含量稳定(RSD<3%),故该工艺稳定可行。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①采用外用制剂减少对人体肠胃道的副作用;②避免药物在体内的首过效应及肠道灭活;③方便患者自主用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中药的提取:

将除浙贝母以外的其余八味药材,投入多功能提取罐。加入药材量5倍量95%的乙醇,打开夹套蒸汽阀加热,70-75℃回流提取2小时,放出醇提取液;再加入4倍量95%的乙醇,70-75℃回流提取2小时,合并两次醇提取液。将醇提取液过120目筛绢,置单效浓缩罐(-0.06Mpa压力)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1.35-1.39(55℃)的稠膏。

浙贝母的提取:

以6倍量的95%乙醇提取2次,每次1h(整粒提取)。

贴剂的制备:

将提取物、5%氮酮与5倍亲水性医用压敏胶按处方混合,搅拌,涂布于无纺布上,室温固化24h,贴上防粘层,再在60℃干燥2.5h,切割成10cm×10cm,即得。

实施例2

中药的提取:

将除浙贝母以外的其余八味药材,投入多功能提取罐。加入药材量5倍量95%的乙醇,打开夹套蒸汽阀加热,70-75℃回流提取2小时,放出醇提取液;再加入4倍量95%的乙醇,70-75℃回流提取2小时,合并两次醇提取液。将醇提取液过120目筛绢,置单效浓缩罐(-0.06Mpa压力)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1.35-1.39(55℃)的稠膏。

浙贝母的提取:

以6倍量的95%乙醇提取2次,每次1h(整粒提取)。

贴剂的制备:

将提取物、2.5%氮酮与2.5倍亲水性医用压敏胶按处方混合,搅拌,涂布于无纺布上,室温固化24h,贴上防粘层,再在60℃干燥2.5h,切割成10cm×10cm,即得。

实施例3

中药的提取:

将除浙贝母以外的其余八味药材,投入多功能提取罐。加入药材量5倍量95%的乙醇,打开夹套蒸汽阀加热,70-75℃回流提取2小时,放出醇提取液;再加入4倍量95%的乙醇,70-75℃回流提取2小时,合并两次醇提取液。将醇提取液过120目筛绢,置单效浓缩罐(-0.06Mpa压力)回收乙醇,至相对密度1.35-1.39(55℃)的稠膏。

浙贝母的提取:

以6倍量的95%乙醇提取2次,每次1h(整粒提取)。

贴剂的制备:

将提取物、2.5%氮酮与1.375倍亲水性医用压敏胶按处方混合,搅拌,涂布于无纺布上,室温固化24h,贴上防粘层,再在60℃干燥2.5h,切割成10cm×10cm,即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