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使用非直接存储器指针的快速块写入命令及方法

使用非直接存储器指针的快速块写入命令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使用非直接存储器指针的快速块写入命令及方法,所述快速块写入命令包括提供具有存储器的RFID标签,和使用存储的地址指针来指向存储器中的已知地址,其中所述存储的地址指针指向存储器中已知的安全块的起始地址。执行该方法无需中间缓冲器。所接收的数据写入已知的安全块,并对所接收的数据计算循环冗余校验。如果循环冗余校验匹配,则保持所接收的数据并更新存储的地址指针。如果循环冗余校验不匹配,则保持所存储的地址指针以用于以后的写入操作。在初始成功块写入之后可以禁用进一步的块写入。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6-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6K17/00 授权公告日:20160504 终止日期:20180706 申请日:2011070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5-04

    授权

    授权

  • 2013-08-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K17/00 申请日:201107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3-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与编号[RAM 604]、标题为“INTERRUPT GENERATION AND  ACKNOWLEDGMENT FOR RFID”,编号[RAM 601]、标题为“LOW POWER, LOW PIN COUNT INTERFACE FOR AN RFID TRANSPONDER”,以及编号 [RAM 603]、标题为“RFID ACCESS METHOD USING AN INDIRECT MEMORY  POINTER”的美国专利申请相关,上述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整体引用 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整体上涉及射频识别(RFID)系统领域。具体来说,本 发明部分涉及并入有FRAM存储器的RFID应答器。本发明还涉及可应 用于RFID应用之中或之外的修改的串行接口。

背景技术

如本领域所公知的,基本RFID系统包括三个组件:天线或线圈; 带有解码器的收发器,即RFID阅读器;以及应答器,即以唯一的信 息编程的RFID标签。

RFID标签可以分为有源或无源的。有源RFID标签通过内部电池 供电,并被正常地读/写,即可以覆写和/或修改标签数据。无源RFID 标签在无需单独的外部电源的情况下操作,并且得到由阅读器生成的 操作电能。

图1示出了一种典型的无源RFID标签的示例。标签100包括耦 接至模拟前端电路104的天线102,模拟前端电路104通过接收(RX) 和发送(TX)路径与数字和存储器电路106通信。当今大多数的无源 RFID标签使用诸如闪存的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

尽管EEPROM存储器已经用于无源RFID标签应用至今,但是对 出入RFID的数据吞吐量的要求仍不断增大。例如可以在工厂环境以 及高速路收费中看到示例。基于EEPROM的无源RFID标签较慢并且可 能不适用于较高吞吐量的应用。作为替代方案,存在更快的存储器技 术,如FRAM(“铁电随机访问存储器”)存储器,其对于这些新的 更高速RFID应用来说很理想。然而一般来说,与出入RFID标签的数 据传送相关联的整个协议都是EEPROM相关的。为了利用替代存储器 技术(如FRAM存储器)的优点,需要扩展现有的数据协议,使其针 对包含FRAM存储器的无源RFID标签的操作进行优化。

EPC全球第2代标准包括对存储器执行块写入的公开方法。考虑 到较快存储器技术(如FRAM存储器)的性能,这种方法仍有不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用于RFID应用中的快速块写入命令,其基本 上能够消除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所导致的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本 发明利用高速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特征来在EPC块写入命令格式的框 架内实现经验证的块写入操作(需要多次存储器访问)。

根据本发明,快速块写入命令包括提供具有存储器的RFID标签, 和使用存储的地址指针来指向存储器中的已知地址,其中所述存储的 地址指针指向存储器中已知的安全(未使用)块的起始地址。执行根 据本发明的方法无需中间缓冲器。所接收的数据写入已知的安全块, 并对所接收的数据计算循环冗余校验。如果循环冗余校验匹配,则保 持所接收的数据并更新存储的地址指针。如果循环冗余校验不匹配, 则保持所存储的地址指针以用于以后的写入操作。在初始成功块写入 之后可以禁用进一步的块写入。

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性说明和后面的详细说明都是示例和示 意性的,用于对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阐释。

附图说明

所包含的附图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其并入说明书并构 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图示,并与说明书一起用 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基于EEPROM的无源RFID标签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基于FRAM存储器的无源RFID标签的框图;

图3是基于嵌入式FRAM存储器的RFID应用的框图;

图4是图2、图3所示基于FRAM的RFID电路的数字部分的详细 框图;

图5是图2、图3所示基于FRAM的RFID电路的串行接口的详细 框图;

图6-图10是与图5所示串行接口电路相关联的时序图;

图11是与图2、图3所示基于FRAM的RFID电路的数字部分相 关联的存储器指针电路的框图;

图12是与图11的存储器指针电路相关联的存储器内容的一部 分;

图13是用于对存储器读/写数据的现有技术的流程图;

图14是用于对存储器读/写数据的另一现有技术的流程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使用图11的存储器指针电路对存储 器读/写数据的技术的流程图;

图16是根据现有技术的EPC全局块写入命令数据结构;

图17A和图17B共同表示用于实现块写入命令的现有技术方法 的流程图;

图18A和图18B共同表示用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块写入命令的 方法的流程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对与图2、图3的电路相关联的数字电路 的一部分的替代框图表示,其包括中断管理器模块;和

图20A和图20B共同表示与图19的中断管理器模块相关联的根 据本发明的执行中断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图2,根据本发明的无源RFID标签200包括天线202, 模拟前端204,和数字部分206,其中数字部分206包括数字控制电 路和FRAM存储器,并使用RX和TX路径与模拟前端204通信。另外, RFID标签200包括耦接至引脚210的串行接口总线208。图2示出了 4位宽的总线208。RFID电路的模拟部分204和数字部分206通常集 成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上。在图2所示的普通/常用无源标签实现 中,通常不存在串行接口也不使用引脚210。

现参照图3,根据本发明的嵌入式FRID应用300包括RFID集成 电路314,其包含模拟前端304以及数字和FRAM存储器部分306。天 线302可以实际包括在(或不包括在)RFID集成电路314中。注意 在图3中,引出4个与数字部分316的串行接口相关联的引脚310。 这4个引脚310是片选、时钟、数据_1、和数据_2引脚,后文将作 进一步说明。串行接口通常耦接至微处理器312,其与和RFID应用 300相关联的各种控制输入进行通信。典型的应用300可以是计量应 用、或工厂控制应用。典型嵌入式应用中的RFID集成电路314可以 随时被手持阅读器(图3未示出)询问。

现参照图4,更详细地示出了图2、图3中电路的数字部分。数 字部分406包括参照图2、图3的RX和TX路径。RX和TX路径与同 FRAM存储器块422双向通信的状态机420通信。仲裁逻辑块424与 FRAM存储器422相关联,用于双向控制串行接口426。接着,串行接 口426通过4位总线耦接至外部引脚410。

现参照图5,更详细地示出了图4的串行接口426。本领域公知, 传统的SPI接口具有4个引脚:选择(Select)、时钟(Clock)、 数据输入(DataIn)、和数据输出(DataOut)。传送一个字节的数 据(无论出入),除了单个数据线上的数据相关转变,还需要8个时 钟周期。图5所示的串行接口500看起来与SPI接口相似,但具有两 处重要改进。首先,两个数据端口都用作双向对。其次,时钟的两个 边沿都用来移位或传输数据。通过这两种改进,仅使用一对时钟周期 来传输一个字节的数据。数据转变中使用的功率恒定,但时钟转变所 使用的功率减小为原来的四分之一。可选地,可以使用单边沿的时钟 来代替双边沿。尽管相比本发明的双边沿方案要求更多的功率,但与 传统的SPI接口相比单边沿方案也能节省功率。这样,图5所示的串 行接口500不过是用于改进基于FRAM存储器的无源RFID标签或电路 的吞吐量的特征之一,尽管其在非RFID应用中也具有用途。具体来 说,与传统SPI接口相比,串行接口500使得在维持相同引脚数的情 况下传送一个数据字所需的时钟转变数量最小。

在图5中,串行接口500包括选择引脚、时钟引脚、双向数据 _1引脚、和双向数据_0引脚。选择引脚耦接至通过传统逻辑电路实 现的操作码解释器和状态机504。状态机504与数据输出寄存器502 和数据输入寄存器506进行双向通信。数据输出寄存器502通过分支 成两个8位总线的16位总线耦接至移位寄存器508A和508C。类似 地,数据输入寄存器通过分支成两个8位总线的16位总线耦接至移 位寄存器508B和508D。移位寄存器508A将数据装入数据_1引脚, 移位寄存器508B从数据_1引脚接收数据,移位寄存器508C将数据 装入数据_0引脚,移位寄存器508D从数据_0引脚接收数据。利用通 过反相器510和512交替的时钟周期来操作移位寄存器508A至508D。 参照图6-图10的时序图对串行接口500的时钟和传输方案进行进一 步说明。基于接收到的命令,状态机产生读取或写入控制信号。还从 移位寄存器传送地址和数据,并将它们适当地应用于FRAM。

现参照图6,其中示出了用于16位信息的写周期。CS片选信号 变高,然后经过预定的延迟时间tCSU,写周期开始。在CLK引脚的前 四个时钟周期中,D1数据字包括R/W位、操作码信息、和五个地址 位。一个操作码可以包括诸如“测试”、“正常”、“状态”、或“控 制”的操作模式的有关信息。在CLK引脚的后四个时钟周期中,D1 数据字包括将写入FRAM存储器的8个数据位。类似地,在CLK引脚 的前四个时钟周期中,D0数据字包括操作码信息和五个地址位。在 CLK引脚的后四个时钟周期中,D0数据字包括也将写入FRAM存储器 的8个数据位。

现参照图7,示出了用于16位信息的读周期。CS片选信号变高, 然后经过预定的延迟时间tCSU,读周期开始。在CLK引脚的前四个时 钟周期中,D1数据字还包括R/W位、操作码信息、和五个地址位。 在CLK引脚的后四个时钟周期中,D1数据字包括来自FRAM存储器的 8个数据位。类似地,在CLK引脚的前四个时钟周期中,D0数据字还 包括操作码信息和五个地址位。在CLK引脚的后四个时钟周期中,D0 数据字包括同样来自FRAM存储器的8个数据位。

现参照图8,其中示出了前四个时钟周期的详细视图。CLK信号 的第一次高转变用于传送D1上的R/W位和D0上的OP4位。CLK信号 的第一次低转变用于传送D1上的OP3位和D0上的OP2位。CLK信号 的第二次高转变用于传送D1上的OP1位和D0上的OP0位。CLK信号 的第二次低转变用于传送D1上的A9位和D0上的A8位。CLK信号的 第三次高转变用于传送D1上的A7位和D0上的A6位。CLK信号的第 三次低转变用于传送D1上的A5位和D0上的A4位。CLK信号的第四 次高转变用于传送D1上的A3位和D0上的A2位。CLK信号的第四次 低转变用于传送D1上的A1位和D0上的A0位。

现参照图9,其中示出了写入数据的详细视图。CLK信号的第一 次高转变用于传送D1上的D15位和D0上的D14位。CLK信号的第一 次低转变用于传送D1上的D13位和D0上的D12位。CLK信号的第二 次高转变用于传送D1上的D11位和D0上的D10位。CLK信号的第二 次低转变用于传送D1上的D9位和D0上的D8位。CLK信号的第三次 高转变用于传送D1上的D7位和D0上的D6位。CLK信号的第三次低 转变用于传送D1上的D5位和D0上的D4位。CLK信号的第四次高转 变用于传送D1上的D3位和D0上的D2位。CLK信号的第四次低转变 用于传送D1上的D 1位和D0上的D0位。

现参照图10,其中示出了读取数据的详细视图。CLK信号的第 一次高转变用于驱动D1上的D15位和D0上的D14位。CLK信号的第 一次低转变用于传送D1上的D13位和D0上的D12位。CLK信号的第 二次高转变用于传送D1上的D11位和D0上的D10位。CLK信号的第 二次低转变用于传送D1上的D9位和D0上的D8位。CLK信号的第三 次高转变用于传送D1上的D7位和D0上的D6位。CLK信号的第三次 低转变用于传送D1上的D5位和D0上的D4位。CLK信号的第四次高 转变用于传送D1上的D3位和D0上的D2位。CLK信号的第四次低转 变用于传送D1上的D1位和D0上的D0位。

RFID器件上增加的用户存储器空间的一种可能用途是存储跟踪 信息的谱系(pedigree)或其它顺序组。现有技术中存储这种信息的 一种方法是对器件存储器进行读取直到找到空位。这显然是不够的。 如果RFID系统将已知的位置用作地址指针,则能够更好地管理存储 器的存储。然后,RFID系统可以读取该已知的位置来确定下一个可 用的存储器位置。这同样需要多重存储器访问和多重RFID命令/响应 循环。这会减缓例如流水线上的吞吐量。

图13的流程图中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第一存储器存储技术 1300,其中RFID标签没有当前位置指示符。通过星号指示每次无线 /RFID操作的出现。在步骤1302,RFID标签进入由例如阅读器产生 的场。在步骤1304,阅读器识别RFID标签。在步骤1306,阅读器初 始化读取地址。在步骤1308读取操作开始。在步骤1312读取数据内 容。如果在该位置已经存在数据,则在步骤1310对地址进行增量, 并再次读取数据内容。重复该处理直到找到零数据位置。一旦在步骤 1314找到了零数据位置,则在步骤1316将新的数据写入存储器。可 以从图13的流程图看到,存在多个执行无线/RFID操作的单独步骤 (取决于通过循环的次数)。

在图14的流程图中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第二存储器存储技术 1400,其中RFID标签在规定的位置处具有当前位置指示符。这里再 次用星号表示每次无线/RFID操作的出现。在步骤1402,RFID标签 进入由例如阅读器产生的场。在步骤1404,阅读器识别RFID标签。 在步骤1406,阅读器读取当前的位置。在步骤1408,阅读器执行写 操作。在步骤1410,对当前位置指示符进行增量。最后在步骤1412, 阅读器更新当前位置。能够从图14的流程图看出,存在四个执行无 线/RFID操作的单独步骤。

根据本发明,存储器指针位于固定的可读/写存储器位置。用户 确定其谱系缓冲器的范围并将存储器指针初始化为该范围的最低值。 第二存储器位置用作非直接写入的触发地址。当用户想要在谱系缓冲 器的下一个位置写入时,作为替代,该写入数据被指向触发地址,并 且控制器将会自动写入存储器指针所指向的位置。在写入完成时,控 制器将存储器指针增量至下一可用位置。此外,控制器将通过解释两 个相关联的控制位来管理后续存储器访问的行为。对于需要大量数据 但仅有最近的记录为必需的情况,这些可操作地允许谱系缓冲器自动 返回起始处,或者可以用来将数据锁定在指针以下的位置,使其无法 被另一操作(包括对存储器的直接写入)覆写。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使用指针的存储器1200的一部分。 在图12所示的存储器示例中,指针位于地址0xAB,通过存储器的剩 余部分来建立数据记录。在写入第一记录时,指针位置处的值更新为 0x0706,以指向前次记录后的第一个未使用的位置。当随后写入该位 置时,指针的值变为0x070A。针对存储器的剩余部分继续此处理。

尽管本发明的后续说明参照了Gen 2 EPC  (第二代电子产品代 码)协议,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然本发明容易扩展为也包 括其它RFID协议。图11示出了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指针方法的状态机、 存储器、及相关电路的框图1100。存储器指针电路包括用于提供增 量、加载、标准地址、和标准或指针控制信号的第二代EPC状态机 1102。状态机1102是典型的第二代解码器,具有用于加载或增量地 址指针位置以及选择所存储的或标准地址值的额外控制。存储器 1104包括地址、数据、和R/W信号。增量器1106具有输入端和输出 端,并接收增量信号。地址指针寄存器1108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 并接收LOAD信号。寄存器1108的输出端耦接至增量器1106的输入 端。多路复用器1110在第一输入端接收标准地址,并在第二输入端 接收地址指针寄存器1108的输出。多路复用器1110的输出由状态机 1102提供的标准或指针控制信号控制。多路复用器1110的输出耦接 至存储器1104的地址输入端。

图11所示的状态机1102代表整个EPC Gen 2协议处理器。对 此的主要外部输入是RX(接收数据)信号,其来自模拟前端芯片, 如图2所示。状态机1102处理Gen2命令;图16所示的块写入命令 是这些命令的一个示例。根据具体命令的性质,状态机1102可以进 行单个或多个存储器读或写。除了图11所示的地址控制以外,状态 机1102还提供读/写控制(R/W)和数据(D)。

在图15中以流程图形式示出了用于操作图11所示存储器指针 电路的方法1500。仍以星号表示无线/RFID操作。根据本发明,在步 骤1502标签进入阅读器场。在步骤1504,阅读器识别RFID标签。 在步骤1506,阅读器写入所存储的地址触发位置。在步骤1508,标 签对当前位置进行写入。在步骤1510,标签对当前的位置寄存器进 行增量。注意,在本发明的方法1500中仅进行两个无线/RFID操作。 于是,RFID标签的询问被最小化,并且数据吞吐量被期望地最大化。

示出了EPC全球块写入命令的命令结构1600。如图16所示, 在位字段中从左向右指示了命令的时序。包括命令、存储体、字指针、 字计数、数据、RN、和CRC(循环冗余校验)位字段。在RFID应用 中,接收机必需传送全部位并且计算整个命令的CRC,以及提供数据 的本地缓冲器。只有整个命令已被接收并且本地计算的CRC与外部 CRC(命令的最后部分)进行了比较,才能确定命令(具体地,地址 或数据值)的合法性。如果两个CRC值不匹配,则必须丢弃整个命令。

对于EEPROM或闪存技术,由于这些技术的较长写入时间,块写 入是困难的。它们还要求使用内部缓冲器以在检验消息CRC之前保存 全部数据。

图17A和17B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传统块写入方法。参照图 17A,在步骤1702,RFID标签进入场。在步骤1704,阅读器识别RFID 标签。在步骤1706,从阅读器接收块写入命令的命令位。在步骤1708, 从阅读器接收块写入字指针。在步骤1710,RFID标签将块写入字指 针存储为起始地址。在步骤1712,从阅读器接收块写入字计数。在 步骤1714,RFID标签存储该字计数。在步骤1716,从阅读器接收每 个数据字。在步骤1718将该字写入本地缓冲器。在步骤1720将字计 数减量。现参照图17B,在判决块1722处字计数被询问以查找零字 计数。如果字计数不为零,则从步骤1716处开始重新执行该方法。 如果字计数为零,该方法继续至步骤1724,并从阅读器接收RN16句 柄。在步骤1725将所接收的句柄与所存储的句柄比较。如果匹配则 该方法继续至步骤1726。如果不匹配,则该方法直接进行至步骤 1732,在步骤1732处终止RFID交互而不将本地缓冲器内容转入主存 储器,并且该方法在1734处结束。在步骤1726处计算内部CRC 16。 在步骤1728处发送期望的CRC 16。在判决块1730处,将计算的CRC 与发送的CRC进行比较。如果其不同,则在步骤1732处终止RFID 交互而不将本地缓冲器内容转入主存储器,并且该方法在1734处结 束。如果计算的CRC与发送的CRC相同,则该方法继续进行步骤1736 并复位字计数。在步骤1738处,将一个字的缓冲数据写入起始地址。 在步骤1740处,所存储的地址增量。在步骤1742处,字计数减量。 在判决块1744处,检验字计数,看其是否为零。如果字计数不为零, 则该方法从步骤1738开始重新进行。如果字计数为零,则该现有技 术方法在步骤1746处结束。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几处改进。首先,通过使用存储的地址指针, 使地址总是已知的。其次,由于用户能够将起始地址指向已知的安全 块,于是不需要现有技术中的中间缓冲器。数据可以写入安全区域, 并如通常一样计算CRC。如果匹配,则保持数据并更新地址指针。如 果不匹配,则保持地址指针并重复进行写入。然而,本发明的主要优 点在于,(结合FRAM或其它高速非易失性存储器)利用本发明能够 执行“即时地”写入并且不会造成过多的区域损失,即使用于块写入 的EPC Global协议不充分支持随意长度的验证写入。

图18A和图18B的流程图1800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块写入方法。 现参照图18A,本发明的方法使用RFID芯片上的存储地址来写入下 一个未占用的存储器空间,该存储器空间是安全区域并且不会覆写之 前写入的存储器内容。在步骤1802,RFID标签进入场。在步骤1804, 阅读器识别标签。在步骤1806,初始化块写入命令。在步骤1808, 接收并识别存储的地址触发位置。在步骤1810,接收块写入字计数。 在步骤1812,标签存储该字计数。在步骤1814发送第一数据字。在 步骤1816,写入主缓冲器。在步骤1818,字计数减量。现参照图18B, 在步骤1820对字计数进行检验,看其是否为零。如果字计数不为零, 则该方法从步骤1814开始重复进行。如果字计数为零,则该方法继 续,并在步骤1822发送RN16句柄。在步骤1823将接收的句柄与存 储的句柄进行比较。如果其匹配,则该方法继续进行至步骤1824。 如果不匹配,则该方法继续直接进至步骤1830,在步骤1830处终止 而不将本地缓冲器内容转入主存储器,并且该方法在块1832处结束。 在步骤1824处计算内部CRC16。在步骤1826处发送期望的CRC16。 在判决块1828处,计算的CRC16与发送的CRC16进行比较。如果结 果为否,则在步骤1830将存储的地址指针复位为之前的值,该方法 在步骤1832处结束。如果结果为是,则在步骤1834将新的地址指针 位置设置为旧的地址指针位置加上存储的字计数,该方法在步骤 1836处结束。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确保了新的信息总是发送至安全区 域,并且不会覆写先前写入的存储器内容。

诸如图3所示嵌入式应用的具有次级接口的RFID器件通常具有 对存储器访问进行仲裁的嵌入式控制器。这种方案需要较大的功率并 且限制了RFID标签的有效性和范围。期望的是一种能够控制次级接 口而不使用嵌入式控制器的方案。

本发明的方法允许对具有如图3所示两个主访问端口的RFID电 路进行存储器访问控制的简单有效手段,将参照图19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RFID阅读器通过将数据写入可用存储器空间中的 两个已知地址来初始化中断。次序并不重要,但两次写入的数据必须 满足一定关系。在第一实现方式中,两个16位字必须异或(XOR)得 到16进制值0x1234。此外,仅在复位之后对每个位置第一写入时传 递用于进行比较的数据。在处理结束以及上电时也进行复位。

如果数据满足此条件,则通过串行端口片选发出上升沿中断。 此引脚通常是输入端,但此时用作输出端。外部控制器将感测此上升 沿(或高电平)以作为中断。正确的响应是在串行端口时钟引脚上发 出两个全时钟周期。这将确认该中断并使RFID器件释放该全串行接 口端口以用于后续访问。同时将会禁用RF接口,使其无法尝试进行 存储器访问。

当外部串行控制器的处理结束时,发送可被RFID器件识别为串 行控制器的访问对话结束的特定操作(op)码或命令。串行总线重新 配置为非活动状态,于是串行控制器不再能控制串行总线,RFID器 件恢复其正常动作。如果需要,中断控制器将复位以允许额外的交互。

现参照图19,中断管理器1910控制存储器访问,其通过总线 1922与存储器访问控制模块通信。存储器访问控制模块通过双向总 线1912与存储器阵列1902通信。RFID接口1904通过双向总线1914 与存储器访问控制模块1908通信,并通过总线1916与中断管理器 1910通信。次级接口1906通过双向总线1918与存储器访问控制模 块1908通信,并通过总线1920与中断管理器1910通信。接口1904 和1906之一必须是中断主接口,并对存储器1902进行初始控制。在 适当的命令下,该接口能够取消控制并允许另一个接口接管。当次级 接口结束时,其通知中断管理器取消该存储器总线,并允许主接口再 次进行控制。

现参照图20A和图20B,在流程图2000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中断 方法。参照图20A,在步骤2004,标签或RFID芯片进入场。在步骤 2006,阅读器识别该标签或RFID芯片。在步骤2008,执行可选的标 签操作。在步骤2010写入第一触发地址。在判决块2012中,询问是 否为该位置的第一次写入。如果结果为是,则将根据该命令的写入数 据置于本地寄存器中,该方法继续进行步骤2016。如果结果为否, 则在步骤2016执行可选的标签操作。在步骤2018存储第二触发地址。 在判决块2020,询问是否为该位置的第一次写入。如果结果为是, 则将根据该命令的写入数据置于第二本地寄存器中,该方法继续进行 步骤2024。在步骤2024,将第二本地寄存器中的数据与第一触发数 据进行XOR。在判决块2028处,XOR操作的结果与值1234进行比较。 如果不同,则在步骤2026继续进行正常的标签操作。如果判决块2020 处的结果为否,则操作继续进行步骤2026。如果判决块2028处的结 果为是,则将中断信号发送至串行端口片选,并在步骤2030处阻止 RFID接收。

现参照图20B,在流程图2001中示出了嵌入式应用中的微控制 器的串行行为。在步骤2034,通过前述片选引脚处的上升沿中断微 控制器。在步骤2036处,微控制器确认该中断。在步骤2038,按需 对RFID芯片中的存储器进行读写。判决块2040示出了在对话结束前 这些存储器交互可以是单次操作或者多次操作。如果对话未结束,则 按需对存储器进行读写。如果对话结束,则该方法继续进行至步骤 2042,其中发送中断结束操作码。

流程图2002再次描述了RFID标签或集成电路的相关操作。在 步骤2044清除该中断,并在步骤2046再次启用RFID接收。

本发明的存储器访问控制系统不具有对两个不同接口之间的存 储器访问进行协调的复杂措施。相反,选择RFID侧作为主侧来控制 全部访问。在本发明中,通过RFID主导来通知次级串行接口其何时 可以访问存储器。

本发明的中断方法用于唤醒通过串行接口进行通信的外部设 备。当串行接口控制存储器时,使用确认序列来确保中断被接收并且 锁定RFID。这避免了RFID独自设置中断条件、但串行接口没有响应、 于是RFID被永久锁定的情况。相反,上述锁定是在串行接口的控制 下进行,确保了不会出现两个接口为访问存储器而出现冲突的情况。 当串行接口完成时,使用中断结束操作码来再次允许RFID可以访问 存储器,同时在下一次中断循环之前阻断其它串行访问。

存储器访问控制模块实质上是一组多路复用器。RFID和串行接 口均提供地址、数据、和选择控制。通常,多路复用器将RFID控制 转向存储器。在中断对话期间,多路复用器统一切换至串行控制,RFID 控制被阻止。如果存储器处于访问周期中间,则存在来自FRAM存储 器的反馈机制,其不允许在访问完成前出现上述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二个优点是,允许RFID在闭环中选择时 直接与串行接口通信。也即,由于RFID控制中断,于是能够初始化 串行接口的行为。没有中断的话,串行接口会以自己的步调与存储器 交互,并且RFID接口将会持续检验其状态。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然能够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 围的前提下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 见的是,可以通过固件、软件、硬件、或其任意可能的组合来实现本 发明的等价实施例。另外,尽管例示了代表框图来帮助理解本发明, 但针对具体应用或实施方式,各个模块的具体边界可以变化、组合、 或分离。最后,尽管描述和要求保护FRAM存储器,本发明还能够应 用于任意其它高速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因此,本发明覆盖此发明的 各种修改和变型,只要其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部分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