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包括螺旋桨桨距改变机构的逆旋螺旋桨的装置

具有包括螺旋桨桨距改变机构的逆旋螺旋桨的装置

摘要

所述装置包括一对具有可变桨距的逆旋螺旋桨,该桨距可通过位于轴的中心腔中的致动器(31)来改变。将能量传输到致动器(31)的系统包括:导管(34),其在外摆线齿轮系(17)附近穿入静止壳(5);然后的控制导管(38),其通向致动器(31)并穿过外摆线齿轮系(17)的行星载架(14)。接合受到具有收集器的动态接头的影响。此传输路径避开高温涡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33369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斯奈克玛;

    申请/专利号CN201080009803.3

  • 发明设计人 沃特·鲍克;弗朗索瓦·加列特;

    申请日2010-02-25

  • 分类号B64C11/30;B63H3/06;B63H3/08;B63H5/10;B64C11/48;B64D35/06;

  • 代理机构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万学堂

  • 地址 法国巴黎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4:34:2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1-29

    授权

    授权

  • 2012-04-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4C11/30 申请日:201002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1-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主题是具有包括螺旋桨桨距改变机构的逆旋螺旋桨的装置,其 被供应以能量,通常来自可被加压的油的能量,所述机构于是为液压致动器。

背景技术

具有逆旋螺旋桨的装置在多种形式的飞机是已知的,并由于其允许节省 燃料而受到欢迎。一些装置包括具有可变桨距的螺旋桨和改变桨距的机构。 一种困难于是包括:以适合方式将能量送到致动器,因为未被占据的空间不 是很大,且所述装置包括的以多种不同速度旋转的部分的组件不得不交叉。 这种问题始终存在,其中传动器显示为外摆线齿轮系,由此,涡轮的能量可 在螺旋桨的两个驱动轴中分配,同时确保以期望的速度比逆旋。致动器可安 置在螺旋桨的近处,并处于由两个驱动轴包围的腔中。尝试使动力线路沿驱 动轴、穿过外摆线齿轮系并沿另一中空轴(其结合到低压涡轮并通过驱动而 支撑外摆线齿轮系)穿入装置的此中心腔中;作为此线路的延伸,采取穿过 涡轮的径向的固定和弯曲线路沿装置的旋转轴线定位。这种装置将特别简 单,但可见的是,使油穿过极热涡轮能够产生炼焦,这对致动器的性能有害。

发明内容

因此,在此推荐另一种将能量供应到致动器的机构,其没有此类缺点。 在整体形式上,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逆旋螺旋桨的装置,其包括:用于改变 所述螺旋桨的桨距的机构,和在驱动涡轮与所述螺旋桨之间的外摆线齿轮系 传动器;所述桨距改变机构包括:致动器,其被供应以能量并被装容在由共 心轴包围的腔中,其中所述共心轴将所述外摆线齿轮系连接到所述螺旋桨; 以及用于将定子的能量传输到所述致动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系 统包括:动力供应导管穿过所述定子的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在所述涡轮与所 述外摆线齿轮系之间延伸;然后的动态接头,其在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旋转环 形收集器之间;和最后的控制导管,其将所述收集器连接到所述致动器,所 述控制导管穿过所述外摆线齿轮系的行星载架。

附图说明

现在将利用以下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各方面以及其他方面:

图1和2例示出螺旋桨装置的两幅图,其中未例示本发明。

图3和4详细例示出本发明的特征。

图5例示出可替代的实施例。

图6是支承螺旋桨的毂的独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2。作为本发明一部分的引擎包括两个螺旋桨1和2,螺旋 桨1和2相继定位并围绕相同轴线X旋转。上游螺旋桨1安装在第一中空 轴3上,下游螺旋桨2安装在第二中空轴4上。第一中空轴3通过一对滚柱 轴承6和7支撑在静止壳5上,并在滚柱轴承6和7之外开放为锥形套8, 且终止为内齿冠10。第二中空轴4利用两个滚柱轴承11和12由第一中空 轴3支撑,并张开为第二锥形套13,第二锥形套13容纳在第一锥形套8中 并连接到行星载架14。行星载架14具有行星齿轮15,行星齿轮15在圆周 上分布并向外与冠10啮合且向内与行星轮16啮合。所述组件形成在图4中 例示的外摆线齿轮系17。图6例示出支承螺旋桨1和2的毂51。

低压涡轮18位于静止壳5的另一侧上。它包括第三中空轴,第三中空 轴是涡轮轴19,用于使其利用两个滚柱轴承20和21由静止壳5支撑。涡 轮轴19延伸至其支撑的行星轮16。

第二中空轴4封闭装置轴线X穿过其中的腔30。此腔30包含致动器 31,用于修改螺旋桨1和2的桨距。该致动器31例如为被供应以油的液压 致动器;该致动器31可以是另一类型的致动器(例如电动马达),通过另 一方式被提供动力以向该致动器提供其操作所需的能量(例如电能)。致动 器31在此为双致动器,以分别控制螺旋桨1和2的桨距。这种类型的致动 器是已知的,只要所需传动器将动力不仅提供到第二螺旋桨2(其牢固紧固 到同样驱动致动器31旋转的第二中空轴4),而且提供到沿相反方向旋转 的第一螺旋桨1即可,这将不再进一步描述。腔30不仅延伸到中空轴3和 4中,而且延伸穿过外摆线齿轮系17和支撑行星轮16的涡轮轴19。自然地, 已想到使得向致动器提供动力的线路沿轴向穿过腔30。所述线路于是将包 括大致径向的动力线路45,该线路穿过在涡轮18两部分之间的定子33的 臂30,并包括弯曲部46,然后穿过动态接头47、控制线路48而通向致动 器31以及轴线X。动态接头47并非强制地位于指定位置,其可定位而更接 近于致动器31。如前所述,这种设计具有的缺点是,使油暴露于对臂32的 显著加热。

图3显示类似于本发明的不同设想的设计,根据这种设计,动力线路 34沿径向延伸穿过静止壳5。其在接近于外摆线齿轮系17的开放端35处中 断,开放端35向外开放至环形收集器36中,收集器36具有动态接头50的 槽截面,动态接头50进一步包括法兰37以支承抵靠行星载架14。收集器 36因而连接到行星载架14并随其旋转。通过供应导管34排出的油停留在 收集器36中,直到油的压力使其透入具有双壁的中空的法兰37中。各控制 线路38在法兰37的中空部与致动器31之间延伸,并穿过行星载架14且在 衔接于腔30之前到达第二锥形套13时聚集在一起。各控制线路38的数量 可为四个,两个用于螺旋桨1和2中的每一个,一个用于油的外流和回流。

控制线路38穿过钻孔39和40,钻孔39和40构建在形成行星载架14 (处于行星15之间)的框架的环42中,或者构建为穿过以轴承44支撑行 星15的轴43。第一种设计显示在图3和4中。另一设计显示在图5中,其 中可见控制线路(现在以38’表示)占据钻孔40的截面的一部分,同时使 部分油流到轴承44。钻孔39于是显然可被省略。

描述了被供应以油的液压致动器31。尽管本发明这样特别有利,但其 不限于这些致动器,而是可应用于例如安置在相同位置的电致动器31,形 成导管的液压线路被替代为电力导管(以电缆的刚性鞘表示)和具有适合动 态接头(例如具有刷)的动态接头50,收集器因而为环形的传导轨道,该 轨道擦接所述刷而终止被构建为穿过所述壳的电缆。所述系统的整体布置将 不会改变。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