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女鞋中分散作用于脚底压力的鞋底夹层衬垫、鞋底夹层和具有该夹层的鞋

女鞋中分散作用于脚底压力的鞋底夹层衬垫、鞋底夹层和具有该夹层的鞋

摘要

公开了一种用于女鞋的鞋底夹层,它覆盖从脚的后端到脚的前部的后端的区域。沿着衬垫的上表面在脚的纵向上形成的曲线(S)具有从连接所述衬垫的纵向上的两端的直线向上凸出的部分。作为所述凸出部分凸出到离所述直线最远的点的所述凸出部分的最高点(X)的位置比从所述直线的中间点M垂直延伸的线与所述曲线(S)相交处的点更向前(朝向前脚掌)。根据本发明,将与地面分开的鞋底后端和鞋底的地面接触部分互相连接的女鞋鞋底的部分具有不同的倾斜度,以便使得穿着者的脚跟位于水平方向,因而分散由穿着者的重量造成的作用于穿着者的脚的前部和大脚趾部分的压力,并且因此有效地减小压力。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33346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朴寅植;

    申请/专利号CN201080009698.3

  • 发明设计人 朴寅植;

    申请日2010-07-21

  • 分类号A43B13/41;A43B13/38;

  • 代理机构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林锦辉

  • 地址 韩国京畿道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4:30: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7-0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43B13/41 授权公告日:20140521 终止日期:20180721 申请日:2010072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5-21

    授权

    授权

  • 2012-03-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43B13/41 申请日:201007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1-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鞋的鞋底夹层,更具体地,涉及具有可以使带跟女鞋中作用于脚底的压力分散的结构的鞋底夹层。

背景技术

脚是复杂和敏感的器官。脚由骨头和关节、韧带和肌腱、肌肉等构成。这些脚的构成部分形成基本的固定结构,以使脚在站立状态和移动状态下顺利地执行其固有功能。另外,通过根据脚的构成部分在各自状态下彼此结合的变化,脚的构成部分获得多种矫正形状和结构。

鞋可以用于保护脚免受外部热、冷空气、或与外部物体接触造成的损伤,并且可以在脚的移动期间起到好的作用来缓解作用于脚的冲击。然而,另一方面,鞋限制了脚的活动,这可能给脚带来副作用。

例如,在具有鞋跟高于5cm(即,高跟女鞋)的女礼服鞋的情形中,当强调行走状态下的脚的样子时,穿着者执行的是一个阶段(one-stage)行走模式,而不是自然的四个阶段行走模式。换言之,当穿着者行走时,脚总是保持为脚尖行走模式的样子,这类似于当穿着者由于高跟鞋本身的形状在抬起她的脚跟的同时向下踮脚尖时执行的第二类跖屈(plantar flexion)。另外,在高跟鞋的情形中,穿着者的脚执行四个阶段脚趾向下的移动,同时脚一直处于第二类跖屈状态下,而不是第一类跖屈状态。因此,虽然穿着高跟鞋行走,但是穿着者没有充分利用由脚的肌肉变形带来的肌肉弹性,因此导致在推压脚趾的运动期间,跖屈功能显著下降。

此外,高跟鞋包括具有外底的脚趾侧部分,即使在穿着者处于行走或停止行走的状态下,该部分与地面紧密接触,高跟鞋还包括后跟侧部分(脚跟),该部分通过高跟与地面分离预定距离。结果,在高跟鞋的底面不可避免地产生倾斜。另外,由于使鞋的后跟侧部分和脚趾侧部分互联的部分倾斜,鞋的内底不能稳定地支撑脚后部,而脚总是受到沿着鞋的内底的倾斜表面朝向鞋前部的作用于脚上的推力。因此,穿着者的重量由于偏置力集中到前脚掌(ballof the foot),由于鞋前端狭窄的鞋包头而容易引起拇趾外翻。

同时,通常的鞋构造为鞋底夹层设置在外底上,上部的外周边缘部分适合地固定在外底和沿着鞋的外周的鞋底夹层之间。海绵层设置在鞋外周的内部,在那里上部被固定使得外底和鞋底夹层之间的中空部分被填充,外底和内底互相平滑地结合。

诸如高跟鞋之类的鞋的鞋底夹层包括形成在脚底的整个表面上由纸、皮革或人造皮革材料构成的接触部(taction),和与该接触部的后部(即,从脚后端延伸到前脚掌后端的部分,即,到外底与地面紧密接触的边界部分)的下侧表面接合的衬垫。该衬垫一般由纸或纸浆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上衬垫和下衬垫以双层形式相互重叠的结构。另外,该衬垫具有比接触部厚和硬的特定形状。形成衬垫的层之间在衬垫的纵向上插置有用作支撑框架的钢弓垫(shank)。该钢弓垫安装在位于穿着者的脚趾侧部分和后跟侧部分之间并且互联它们的倾斜部分处。另外,该弓垫用于防止由于穿着者的重量或移动而作用于倾斜部分的压力,导致鞋底的倾斜部分塌下或从鞋底夹层衬垫脱落。也就是,与人体的脊椎相似,该弓垫在保持鞋底的倾斜形状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鞋底夹层导致的问题在于,它只与上部固定地结合,还在于它只用于覆盖当从鞋的内侧观看时与鞋的底部连接的上部的外周边缘,但是传统的鞋底夹层难以具有使穿着者的脚舒服或符合穿着者的特点的功能。在此状态下,高跟鞋的外底的顶部被称为“包头(carre)”的薄覆盖层覆盖用于饰面,因此鞋底夹层的顶面与鞋内部弯曲的顶面相同,穿着者的脚底与该鞋底夹层的顶面紧密接触。这种结构不适合提供诸如近来被研发的各种功能性跑鞋等的功能。特别是,在高跟鞋的情形中,这样的结构难以给予足以克服强加到穿着者脚上的负荷的结构的功能。

此外,现有的鞋底夹层遇到的问题在于,由于形成鞋底夹层的衬垫由纸或纸浆材料制成,因此要求鞋底夹层应该形成为多层结构,以便保持机械强度和既定形状,并且应该与由比衬垫的材料更结实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弓垫联接,以便弥补强度的不足,由此导致鞋的复杂的制造过程,这又导致增加制造成本和时间。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产生的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女鞋的鞋底夹层构造,它可以减少在高跟鞋中穿鞋者脚的后跟被向前推的现象,从而分散作用于脚底的压力,由此使穿着者的脚舒服。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鞋及其附件,它能够给予鞋底夹层功能性形状以分散作用于脚底的压力,由此提高稳定性和脚的感觉的舒适度。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鞋及其附件,它能够以低成本和有效方式达到以上目的。

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女鞋的鞋底夹层衬垫,它构造为覆盖脚的后部的区域,同时保持其形状而不会由于外力而容易变形。

所述鞋底夹层衬垫包括作为沿着所述衬垫的顶面在脚的纵向上延伸的曲线的轮廓线(S)。所述轮廓线S根据脚的宽度方向和位置,分为相对于脚的内部限定的内轮廓线S1和相对于脚的外部限定的外轮廓线S2。另外,轮廓线S具有从连接所述衬垫的纵向上的两端的直线向上凸出的部分。

将所述直线上的点和所述轮廓线S上的点连接从而垂直于所述直线延伸的线段的长度可以称为所述直线和所述轮廓线之间的分离距离,所述分离距离与所述直线的长度比可以称为分离距离比。另外,假定离开所述直线最远的所述凸出部分的点是最高点X,最大分离距离(D1),即,所述直线和轮廓线之间的分离距离的最大值,与连接衬垫两端的直线的长度的比,在内轮廓线S1中的范围可以从8%到20%,在外轮廓线S2中的范围可以从4%到17%。

此外,在本发明中,轮廓线的最高点X的位置比从所述直线的中间点M垂直延伸的线与所述轮廓线S相交处的点更向前(朝向前脚掌)。

在鞋底夹层应用于女鞋的状态下,当从脚的内侧观看时,本发明的鞋底夹层衬垫包括沿着脚的纵向通过鞋底夹层的顶面限定的轮廓线S。所述轮廓线S包括:后跟底座部,构造为整体上与地面,即,水平面,形成小于15°的平缓的倾斜角;倾斜部,位于所述后跟底座部的前方,并且由于所述倾斜部和所述后跟底座部之间的倾斜角的差大于30°,造成该倾斜部构造为与地面形成大于45°的陡峭的倾斜角;和过渡部,构造为形成将所述后跟底座部和所述倾斜部互连的弯曲表面。后跟底座部通常表示这样的部分,该部分包括与大于从脚后跟到从距骨(也称为踝)直接向下延伸的点的范围内的水平长度的三分之二相对应的部分。优选地,过渡部的水平长度小于后跟底座部的40%。此外,轮廓线S包括弯折(inflection)部,它从倾斜部的前端延伸,并且向下凸出地弯曲,以平滑地与地面(即,水平面)连接。

本发明的鞋底夹层衬垫可以由刚性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可以包括一次成型的弓垫部,所述弓垫部形成为比该衬垫的外围部厚。

本发明的鞋底夹层衬垫可以通过诸如注塑的合成树脂的成型工艺来形成。

在本发明中,弓垫部可以从所述鞋底夹层衬垫的下侧表面向下突出地形成,并且具有在衬垫的纵向上延伸的形状,以执行支撑功能。

本发明的女鞋的鞋底夹层构造为包括本发明的鞋底夹层衬垫,和接触部,该接触部以至少与所述鞋底夹层衬垫局部重叠的方式附着到所述鞋底夹层衬垫的下侧表面,从而以鞋底夹层和接触部接合到一起的状态覆盖脚底的整个表面。

在本发明的用于女鞋的鞋底夹层中,鞋底夹层衬垫可以包括以在其纵向上延伸的方式从其下侧表面突出地形成的一次成型的弓垫部。在该情形下,接触部可以包括形成在该接触部中与所述弓垫部对应的细长开口,从而当所述接触部和所述鞋底夹层衬垫的下侧表面接合时,与从弓垫部的下表面突出有高度相比,该鞋底夹层的下表面整体上具有自然的表面,而没有台阶部分,或者具有相对平缓的台阶部分。

本发明的女鞋的特征在于,它包括作为鞋底部件的鞋跟高度大于5cm的外底和用于本发明女鞋的鞋底夹层。

本发明的女鞋可以构造为在鞋底夹层只包括接触部的区域中的鞋上部和接触部互相重叠的部分处,利用紧固件将穿透该上部和接触部,从而将所述鞋的上部和用于女鞋的所述鞋底夹层互相固定,并且其中,只利用粘合剂将所述上部和用于女鞋的所述鞋底夹层在鞋底夹层衬垫与所述上部以及所述接触部一起重叠的部分处相互固定在一起。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根据每个区域分别调节鞋的底面部分(它使女鞋的与地面被高跟分离预定距离的后跟侧部分的后端和紧密接触地面的脚趾侧部分连接)的倾斜程度,从而可以水平地定位脚后跟部分,由此有效地减少了由穿着者的重量导致的压力,该压力集中地作用于前脚掌和大脚趾,从而被分散到脚后跟部分。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鞋底夹层和弓垫部分容易利用合成树脂彼此一体形成,因此可以显著降低鞋底夹层的制造成本、人工和时间,由此降低鞋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女鞋的鞋底夹层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女鞋的鞋底夹层衬垫的仰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女鞋的鞋底夹层衬垫的俯视图;

图4是例示当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女鞋内部观看时,该鞋的鞋底夹层衬垫要应用到鞋底夹层上和要安装到鞋里的状态;

图5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女鞋的鞋底夹层衬垫的内轮廓线和普通设计的女鞋的鞋底夹层衬垫的内轮廓线之间根据衬垫的高度和长度变化的比较曲线图;

图6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女鞋的鞋底夹层衬垫的内轮廓线和外轮廓线之间的比较曲线图;

图7是例示女鞋的鞋底夹层处于接触部和鞋底夹层衬垫互相接合的状态;

图8是例示采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鞋底夹层制成的女鞋的例子的局部切开图;

图9是例示图8的切开部分的层叠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通过参考附图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图1是例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女鞋的鞋底夹层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女鞋的鞋底夹层衬垫的仰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女鞋的鞋底夹层衬垫的俯视图。

在图1中,形成下层的部分是与脚底的整个表面对应的接触部20,该接触部20通常由比衬垫薄的纸材料构成。如图1所示,鞋底夹层衬垫10只设置在与脚底的整个表面的后部对应的区域处,从而位于接触部20上。鞋底夹层衬垫10形成为比接触部20厚。另外,鞋底夹层衬垫10可以由包括尼龙树脂、pebox、聚氨酯(PU)、hytral、碳板、聚丙烯(PP)、聚乙烯(P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碳纤维增强合成树脂等的刚性合成树脂制成,该刚性合成树脂不容易被外力折断或变形。这里,刚性合成树脂仅仅指不容易变形的硬合成树脂,而不是热固性合成树脂。由纸材料制成的传统的鞋底夹层包括嵌入其中的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单独的弓垫,以保持其机械强度。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鞋底夹层衬垫10包括从该衬垫的下侧表面向下突出并且在该衬垫的纵向上延伸而形成的一次成型的弓垫部11,而不包括分开的弓垫。所述衬垫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通过对合成树脂进行注塑加工构成,并且具体地,可以由注塑方法形成,在该注塑方法中,通过施压将熔化的热塑树脂推入模子中,以填充模子。在此情形下,彼此一体形成的弓垫部和除了弓垫部以外的外围部可以由一个模子形成。因此,一旦制造了模子,则不发生需要形成弓垫部的单独的手动工作的加工成本,由此节省了花在制造鞋,即鞋底夹层上的时间、成本和人力。

图4是例示当从鞋内部(即,从穿鞋者的脚的中点)观看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女鞋的鞋底夹层衬垫要使用到鞋底夹层上和要安装到鞋里的状态,图5是例示了作为图4中的鞋底夹层衬垫10的一个代表性的轮廓线S的女鞋的鞋底夹层衬垫的内轮廓线S1(即,与衬垫的内部上表面对应的上部线)和普通设计的女鞋的鞋底夹层衬垫的内轮廓线S’之间的比较曲线图,以示出衬垫的长度和高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女鞋的鞋底夹层衬垫的内轮廓线S1具有后跟底座部A。后跟底座部A在鞋底夹层衬垫的纵向上形成与地面(即,水平面)小于15°的倾斜角。更具体地,该后跟底座部A的每个点的正切线与地面形成范围从10°到15°的倾斜角。内轮廓线S1在从衬垫的后端延伸预定距离(即,当从侧面看时,大约是衬垫的整个水平长度的一半)的后跟底座部A中整体上接近直线,该直线与地面形成大约11°的平缓倾斜角。

此外,内轮廓线S1具有过渡部C。该过渡部C是从后跟底座部A延伸的弯曲部。过渡部C的每个点的正切线形成范围从15°到50°的倾斜角,并且连接过渡部C的两端点的直线与地面形成大约35°的倾角。在图5中,过渡部C的水平长度相当于后跟底座部的水平长度的35%。

接着,内轮廓线S1具有倾斜部B,它从过渡部C朝向衬垫的前侧延伸,并且沿着脚的纵向大致接近直线。就轮廓线的长度而言,倾斜部B的长度相当于后跟底座部的大约65%,并且倾斜部B延伸使得连接其两端点的直线与地面形成范围从52°到53°的倾斜角。此外,内轮廓线S1具有弯折部E,它可以从倾斜部的前端延伸,并且可以向下凸出地弯曲,以平滑地与地面(即,水平面)连接。

在衬垫的纵向上延伸的鞋底夹层衬垫的顶面的内轮廓线S1具有从在衬垫纵向上连接该衬垫的两端的直线向上凸出的部分。另外,当假定凸出部分的离该直线最远的点是最高点X时,可以看出在相对于脚的内上表面限定的内轮廓线S1中,如果最大分离距离(D1)(即,该直线与该轮廓线之间的分离距离的最大值)与连接衬垫两端的直线的长度的比大于8%,则可以得到有益的效果。如果最大分离距离比大于10%,则可以得到更显著的效果,优选地大于12%。在可穿着的结构中,最大分离距离比难以超过一定数值,例如20%。在本实施例中,最大分离距离比是大约15%。在相对于脚的外上表面限定的外轮廓线S2中,最大分离距离比优选的范围是从4%到17%。如果最大分离距离比低,则鞋底夹层衬垫的顶面与内侧足弓的形状差别太大,因此它的倾斜度与传统的鞋底夹层衬垫中的直线的倾斜度接近。结果,已经发现将压力分散到脚底的效果变差。相反,如果最大分离距离比太高,则脚后跟和前脚掌之间的脚底区域以台阶模式形成陡峭倾斜。此外,如果最大分离距离比非常高,则压力集中地作用于内侧足弓,由此导致当穿高跟鞋时更大的不便。

在此情形下,由于对于相同的鞋底夹层衬垫来说,脚底的内侧纵向足弓比外侧纵向足弓形成得更明显,因而优选地,在形成如图6所示的纵向足弓的区域,沿着脚的纵向,内轮廓线S1的分离距离比的变化比外轮廓线S2的分离距离比的变化大,以便将作用于脚底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整个脚底。另外,就最大分离距离比而言,优选地,内轮廓线S1的最大分离距离比比外轮廓线S2的最大分离距离比大3%(百分)点-5%点。本文的“%点”表示百分数值之间的差。例如,8%-5%等于3个百分点(即,8%-5%=3%)。

另外,轮廓线S1的最高点X的位置比从所述直线的中间点M垂直延伸的线与轮廓线S1相交处的点更向前(朝向前脚掌)。为了参考,就鞋底夹层衬垫的顶面的内轮廓线而言,本发明的轮廓线S1的后跟底座部和倾斜部接近直线,而具有相同高度的传统高跟鞋的一般衬垫的轮廓线S’整体上接近平缓的曲线。首先,所述直线和轮廓线S’之间的最大分离距离D2与连接衬垫两端的直线的长度的比小于8%。此外,轮廓线S’相对于所述直线的最高点X’的位置与从所述直线的中间点垂直延伸的线与轮廓线S’相交处的点大致相同或更向后。

当对比本实施例和传统高跟鞋的鞋底夹层衬垫时,鞋底夹层衬垫的内上表面的轮廓线被用作参考轮廓线。其原因在于脚底的内侧纵向足弓比外侧纵向足弓更清楚,并且根据内侧纵向足弓的曲线斜率的穿着者的重量分布的差别比外侧纵向足弓更明显。

在本发明中,可以看出就稳定性而言,鞋底夹层的内上表面的倾斜状态(斜率)根据覆盖在鞋的鞋底夹层上的覆盖(即,包头)的材料可能稍微不同,但是即使在任何情形下,通过分力的计算(即,在特定方向上的分力),鞋底夹层衬垫的后跟底座部接收作用于脚后跟的主要重量,并且与传统的鞋底夹层衬垫相比,可以相对地减小作用于前脚掌的压力。

优选地,基于图5中的曲线图的水平轴,根据本发明的鞋底夹层衬垫的轮廓线的过渡部的水平长度小于后跟底座部的40%。另外,如果过渡部的长度长,并且具有大的曲率半径,则可以使倾斜部和后跟底座部更自然地互相连接,因此使鞋底夹层衬垫的外观更优美。然而,结果倾斜部的倾斜度大,由此导致产生穿着者的脚在接合部过度弯曲的问题。因此,创造性的鞋底夹层衬垫的轮廓线的过渡部的长度小于后跟底座部的40%。另一方面,如果过渡部的长度短,则过渡部的曲率半径小,以便补偿后跟底座部和倾斜部之间的倾斜角的差异。因此,过渡部的长度的上限和过渡部的曲率半径的下限的设定可以具有限制鞋底夹层衬垫的形状和特征的作用,诸如设定过渡部的长度的上限和下限。根据后跟高度和脚的长度,过渡部的曲率半径可能有很大不同。但是如果过渡部的曲率半径太小,虽然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但是作用于后跟底座部的穿着者的重量会集中在与过渡部相邻的部分处。结果,由于对应于所述相邻部分的脚底区域集中地承受压力,因而容易损伤穿着者的脚。因此,过渡部的曲率半径在从5cm到15cm的范围内,优选地,即使在衬垫的最陡峭的弯曲部分也大于10cm。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鞋底夹层衬垫的顶面可以形成为如同脚底面具有曲度平缓的光滑表面,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具有局部突出或弹性的功能部分。因此,鞋底夹层的顶面通常即使在横向上也不是平的。例如,由于脚后跟具有向下凸起弯曲的形状,因而鞋底夹层衬垫的顶面具有凹下结构,以容纳向下凸起的脚后跟。另外,鞋的外底整体上具有均匀的厚度,鞋底夹层衬垫的内侧可以形成为比其外侧厚,以便使鞋底夹层衬垫的表面与不能由平直形状的外底补偿的脚底的弯曲表面,例如,脚的内侧纵向足弓等对应,以增加与脚底的自然接触,由此提高重量分散效果。

此外,传统的鞋底夹层衬垫导致的缺陷是,由于结构上存在多层纸叠放在一起的限制,因而难以对衬垫进行改进使其具有足够的厚度和形状。另一方面,本发明的鞋底夹层衬垫包括的优点是,由于通过合成树脂成型或合成树脂注塑,容易以一体方式形成鞋底夹层衬垫,因此可以根据用于脚的病理校正用途更容易地给予鞋底夹层衬垫各种形状。例如,可以将鞋底夹层衬垫构造为其顶面的倾斜部的中间部分(即,内侧纵向足弓)12(见图3)形成为具有稍微向下凸起的厚的部分,以根据脚底的横弓(transverse arch)补偿该弯曲表面,或者进行给脚的肌肉带来按摩效果的过程,并且无需单独加工操作,可以形成用于与鞋的后跟接合的螺孔13(见图3)。

图7是分解透视图,例示女鞋的鞋底夹层处于接触部和鞋底夹层衬垫互相接合的状态,从而形成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鞋底夹层。

本发明的鞋底夹层不包括金属制成的用于防止变形的分开的弓垫,但是鞋底夹层的鞋底夹层衬垫10包括一次成型的弓垫部11,它从鞋底夹层衬垫10的底面向下突出地形成,并且在鞋底夹层衬垫10的纵向上延伸。如果外底或接触部20不包括容纳弓垫部的结构,则鞋底部件与弓垫部接收部分离,并且构成鞋底部件的部分之间的结合力变差,穿鞋者的平衡和稳定性降低。因此,细长开口21形成在接触部20的与图7中点划线所示的弓垫部11相对应的区域。因此,当如图7所示将弓垫部11装入细长开口21中,并且将粘合剂71粘合地涂布在接触部的顶面和在其它接触部分处的鞋底夹层衬垫的下表面上时,鞋底夹层整体上具有自然表面,而在鞋底夹层的下表面没有大的台阶部分。

图8是例示采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鞋底夹层制成的女鞋的例子的局部切开图,图9是例示图8的切开部分的层叠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本发明的女鞋重点是包括作为鞋底部件的后跟50、外底40和鞋底夹层的女鞋,优选地后跟的高度大于5cm。在基于成人的脚的后跟的高度大于5cm的情形下,更着重强调的问题包括鞋底倾斜度和与高跟或高跟的穿着感觉有关的病理综合症。

在该实施例中,外底40和鞋底夹层被用作鞋底(即,鞋底部件),上部30被插置在外底40和鞋底夹层之间的外周边缘。上部30首先与鞋底夹层接合,在该状态下,外底40与鞋底夹层接合。在该情形下,利用紧固件73穿透上部30和接触部20在鞋底夹层只包括接触部20的区域处,使得女鞋的上部和鞋底夹层在该上部和该接触部互相重叠的部分互相固定。当然,可以将粘合剂71用在上部和鞋底夹层的固定部分处。在此情形下,可以只利用粘合剂71将上部和接触部20在鞋底夹层衬垫10和该接触部相互重叠的部分处固定在一起。这是因为在鞋底夹层衬垫没有形成用于紧固件73的孔的状态下,难以安装将鞋底夹层和上部30固定在一起的该紧固件。这里,紧固件可以是包括销子、钉子、螺栓、装订机等的现有的各种紧固件中的任何一种。

同时,对于凉鞋类型的鞋,其上部和鞋底夹层接合到一起的部分主要集中在脚的前部,所以不需要紧固件来将上部30和鞋底夹层10接合到一起。另外,当鞋底夹层和上部接合到一起是以仅仅在鞋底夹层的与鞋底夹层衬垫10局部重叠的部分处缝线的形式时,可以在诸如成型的制造步骤中预先形成孔以将紧固件与鞋底夹层接合。

虽然已经参考附图结合具体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在本发明的技术宗旨和范围内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和变化。这样的改进和变化均落入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