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及其在防治辣椒炭疽病中的应用

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及其在防治辣椒炭疽病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它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麝香草酚0.1~50%,乳化剂5~30%,氮酮0.1~20%,乙醇10~60%,水0.1~84.8%。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防治辣椒炭疽病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基于麝香草酚的植物源杀菌制剂其药效成分来源于具有杀虫功能的植物或其提取物,不仅能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同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产增收、改善品质、提高养分利用率、防治害虫、无污染等多重功效,适用于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该制剂应用效果显著、原材料易得,生产工艺简单、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36594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3-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1110400391.2

  • 发明设计人 薛延丰;石志琦;

    申请日2011-12-06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肖明芳

  • 地址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4:25:5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4-24

    授权

    授权

  • 2012-04-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N31/08 申请日:201112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3-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中果蔬防病治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及其 在防治辣椒炭疽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辣椒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apsici)是辣椒、甜椒上的一种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 世界性病害。近年来,随着辣椒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辣椒的病害多发且加重的趋势日 益明显,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辣椒炭疽病是辣椒生产上的常发病害, 分布普遍,尤其是在多雨年份,主要危害果实和叶片,是造成辣椒“三落”的主要原因, 通常病果率为10%左右,严重时病果率达30%~40%,可减产50%以上,可引起辣椒幼 苗死亡,叶果腐烂,对辣椒品质、产量均有影响。辣椒炭疽病是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 (Colletotrichum Cord)内几个种所引起的真菌病害。辣椒炭疽病可为害辣椒叶片和果实, 在病叶上表现出水浸状褐色圆形斑,病斑上轮生小黑点;病果上为水浸状褐色圆形斑, 病斑逐渐凸起,形成灰褐色、黑色或橙红色小粒点,排列成同心轮纹斑,高湿时病部常 溢出淡红色或橙红色粘质物,即分生孢子。干燥时病部干缩变薄,易破裂。辣椒炭疽病 根据病害症状可分为红色炭疽病菌、黑色炭疽病菌和黑点炭疽病菌。

目前在防治辣椒炭疽病的手段上,主要还是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使用杀菌剂来防 治辣椒炭疽病。杀菌剂具有高效、速效、使用方便、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但只有保护作 用,无治疗和铲除效果,且持效期短,施用次数多,病菌已对其产生了抗药性;长时间 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辣椒炭疽病,造成病原菌逐渐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降低,而 且会增加果实中农药残留,污染环境,增加生产成本。化学农药对人畜的毒副作用和残 留问题至今仍难以有效地解决。

随着当今世界对农作物数量和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和各国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 日益重视,以及持续农业和持续植物保护观念的不断深入,人们日益关注环境问题以及 无公害食品的生产,开发研制出高效、环境友好型植物源生物农药防治辣椒炭疽病是目 前研究的热点,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植物源天然化合物改良后制成的生物农药, 不但防治效果好,还对植株的果、花、叶都无危害,对人畜安全,具有高效无残留,无 药害,无抗性药性等优点;同时在控制病害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麝香草酚的植物源杀菌制剂,该制剂是 一种集抗菌、营养、改善品质于一体的多功效新型环境友好制剂。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最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在防治辣椒炭疽病中的 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它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麝香草酚0.1~50%,乳 化剂5~30%,氮酮0.1~20%,乙醇10~60%,水0.1~84.8%。

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优选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麝香草酚0.5~5%,乳化 剂10~20%,氮酮1~2%,乙醇20~40%,水33~68%。

其中,所述的乳化剂为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芳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萘磺酸钙、蓖麻油环氧乙烷 加成物、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和二烷 基苯磺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上述麝香草酚可与多菌灵、戊唑醇进行复配。

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的制备方法,按配方量准备原料麝香草酚、乳化剂、氮酮、乙 醇和水,将麝香草酚加入部分乙醇中混合均匀形成溶液A,再将乳化剂和氮酮用剩余乙 醇溶解形成溶液B,然后将溶液A、溶液B和水混合均匀即得。

其中,乙醇分两次使用(即上述部分乙醇和上述剩余乙醇),每次的用量需保证所 溶解原料的充分溶解,且两次的用量之和为配方量的乙醇原料总量。

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在促进辣椒生长中的应用。

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在防治辣椒炭疽病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基于麝香草酚的植物源杀菌制剂其药效成分来源于具有杀虫功 能的植物或其提取物,不仅能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同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产 增收、改善品质、提高养分利用率、防治害虫、无污染等多重功效,适用于无公害、绿 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该制剂应用效果显著、原材料易得,生产工艺简单、市场潜力大、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 施例所描述的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 明。

实施例1:

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它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麝香草酚2%,乳化剂(乳 化剂为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20%,氮酮2%,乙醇30%,水46%。

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的制备方法,按配方量准备原料麝香草酚、乳化剂、氮酮、乙 醇和水,将麝香草酚加入1/4量的乙醇中混合均匀形成溶液A,再将乳化剂和氮酮用剩 余3/4量的乙醇溶解形成溶液B,然后将溶液A、溶液B和水混合均匀即得。

实施例2:

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它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麝香草酚5%,乳化剂(乳 化剂为乳化剂为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按重量比1∶1 的混合物)20%,氮酮4%,乙醇40%,水31%。

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的制备方法,按配方量准备原料麝香草酚、乳化剂、氮酮、乙 醇和水,将麝香草酚加入1/2量的乙醇中混合均匀形成溶液A,再将乳化剂和氮酮用剩 余1/2量的乙醇溶解形成溶液B,然后将溶液A、溶液B和水混合均匀即得。

实施例3:

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它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麝香草酚0.5%,乳化剂(乳 化剂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0%,氮酮2%,乙醇20%,水67.5%。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

实施例4:

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它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麝香草酚0.1%,乳化剂(乳 化剂为烷基萘磺酸钙与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按重量比1∶2的混合物)30%,氮酮0.1%, 乙醇60%,水9.8%。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

实施例5:

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它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麝香草酚50%,乳化剂(乳 化剂为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按重量比 1∶2∶1的混合物)5%,氮酮20%,乙醇10%,水15%。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

实施例6:基于麝香草酚的植物源杀菌制剂对作物生长的促进和对品质的改善作用。

配方I:1/2Hoagland营养液。

配方II:实施例1制得的麝香草酚的植物源杀菌制剂。

种子用0.3%(w/w)的H2O2消毒后,用蒸馏水洗净,然后挑选均一、形态正常的种 子置于铺3层滤纸的培养皿(直径15em)中,进行培苗。待出苗后5d,选取长势一致的 材料将其转移至塑料盆钵中,苗龄20d后,分别用含不同处理液进行喷施,每个处理重 复3次。处理液每隔5d喷施一次,60d后进行采样,测定各处理青菜相关生理生化指标。 (注:对照CK为清水)

测定方法:

鲜重测定:试验结束后,每盆随机挑取3棵生长状况较一致的幼苗,然后用去离子 水洗净吸干后测量其鲜重。

蛋白质含量测定:参考Bradford的方法进行测定。(Bradford M M.A rapid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microgram quantities of protein using the principle of  protein-dye binding.Ann.Biochem,1976,72:248-254.)

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参照国家标准GB/T 15401-1994《水果蔬菜及其制品——亚硝 酸盐和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取青菜样品2~3g,研磨至匀浆状,在弱碱性条件下,用热 水从样品中提取亚硝酸离子(NO2-),用亚铁氰化钾和乙酸锌沉淀蛋白,过滤得透明无 色溶液,再加入磺胺和萘乙二胺盐酸盐,在波长538nm处测量生成的红色复合物的吸光 度,计算样品中原有的亚硝酸离子(NO2-)含量。

Vc含量测定:取待测样品2g左右,加少量2%盐酸,在组织捣碎机中制成匀浆,移 入100ml容量瓶中,以1%草酸定容到刻度,脱脂棉过滤,取10ml滤液,用已标定过 的2,6-二氯靛酚溶液滴定测定Vc含量,参照高朋的方法进行。(高朋.农业化学常用分 析方法.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可溶性糖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参照邹琦的方法进行。(邹琦.植 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表1不同处理对辣椒生物量和品质的影响

由表1可知,辣椒在配方I处理后鲜重、产量、株高、蛋白质含量、Vc含量和可溶 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3.5%、25.5%、17.8%、23.5%、14.2%和39.9%,亚硝酸盐 含量比对照增加了5.1%;配方II处理后鲜重、产量、株高、蛋白质含量、Vc含量和可 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5.6%、40.3%、24.4%、44.2%、40.8%和54.1%,亚硝酸 盐含量比对照降低了8.3%。

有上可知,以配方II处理对辣椒生物量及品质的改善效果最好。

实施例7:基于麝香草酚的植物源杀菌制剂在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作用。

配方I: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配方II:实施例1的麝香草酚的植物源杀菌制剂配方。

选取发病田块设计三个处理:处理1:对照(对照CK为清水);处理2:配方I;处理 3:配方II。每个处理重复3次,处理液每隔5d喷施一次,喷施3次后进行统计分析。

测定方法:

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的测定:参照窦瑞木方法。(窦瑞木.3株植物内生细菌对番茄 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河南农业科学,2010,4:77-79.)

由表2可知,在辣椒上,配方I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效为54.76%;配方II对辣椒炭 疽病的防效为85.05%。

由上可知,以配方II处理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表2不同处理对辣椒炭疽病防治效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