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农杆菌介导的培育转基因吴屯杨植株的方法

一种农杆菌介导的培育转基因吴屯杨植株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杆菌介导的培育转基因吴屯杨植株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吴屯杨抗逆新品种的方法,本发明取材方便,直接用吴屯杨叶片作为外植体,对影响基因转化的因素,即抗生素敏感性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吴屯杨高效遗传转化系统。为吴屯杨抗逆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一种转化效率更高的方法,可缩短培育吴屯杨抗逆新品种的时间,为林木的遗传改良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32981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大连民族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1110207326.8

  • 发明设计人 金华;姜国斌;郭鹏;王颖;刘磊;

    申请日2011-07-22

  • 分类号C12N15/82;C12Q1/68;A01H4/00;A01H5/00;

  • 代理机构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贾汉生

  • 地址 116600 辽宁省大连市开发区辽河西路1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4:25:5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9-0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12N15/82 授权公告日:20121107 终止日期:20150722 申请日:2011072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11-07

    授权

    授权

  • 2012-03-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5/82 申请日:201107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1-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杆菌介导的培育转基因吴 屯杨植株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杨树是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在以往的研究中多以提高杨树产量为目标, 忽视了对其抗逆性等性状的改良。同时,环境不断恶化,杨树生产受到干旱、 盐碱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制约。目前,杨树在全世界及我国人工林中占有较大比 重,因此培育抗逆转基因杨树新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自1987年 Fillatti等首次获得抗除草剂杨树基因工程植株以来,杨树基因转化研究已获 得了较大进展。白杨派已有银白杨的一些派间杂交种、毛白杨等获得了转基因 植株。但目前尚未有青杨派特别是吴屯杨(Populus wutunensis)转基因系统建 立的报告。

抗逆性速生吴屯杨是姜国斌[1]教授的课题组在辽宁西部新民县大柳屯乡吴 屯村发现的一种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吴屯杨”的杨树无性系,在当地的自然 环境下高径生长表现优异。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通过多年的试验地和盆 栽试验对比等研究,对被害率、苗木活力、苗木组织和细胞内离子分区及含量 分析、幼嫩组织ATPase活性的细胞化学分析、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光合特性等 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确定了该树种的抗逆和速生等优良特性。吴屯杨具有 繁殖容易,育苗、造林成活率高,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材质优 良等特点,是优良天然杂交种,可用于营造防护林,大、小径阶用材林等。2008 年12月,经专家认定,该品种通过了辽宁省林木品种审定。目前,抗逆性速生 吴屯杨已在在辽宁省西部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新民县以及大连等地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直接用吴屯杨叶片作为外植体,取材方便。在已建立起的高效组培 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叶片为外植体的吴屯杨基因转化方法,为今后利 用转基因技术对吴屯杨进行遗传改良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同时也为林木的遗传 改良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本发明的技术依据为:

草丁膦(Phosphinothricin,PPT)是一种非选择性、广谱、无残留的高效灭 生性除草剂,能强烈抑制植物叶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导致细胞内 氨离子积累、破坏细胞结构而致植株死亡。bar基因能消除PPT对植物体的毒害 作用,它编码乙酰转移酶PAT,使乙酰辅酶A与草丁膦游离氨基结合,形成 AC-PAT复合物,使草丁膦失去活性,从而使植株具有PPT抗性。

农杆菌AGL0为目前在植物遗传转化中常用的一农杆菌品系,本发明使用的 农杆菌AGL0是由韩国生命工学研究院赠送,其含有质粒pCAMBIA3300,质粒 pCAMBIA3300上携带有上述bar基因[2]作为筛选基因。因此,经农杆菌AGL0介 导转化的阳性植株便具有抗除草剂抗性,当用除草剂为筛选试剂来选择转化细 胞时,阳性的PPT抗性芽能够在筛选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而未成功转化bar基 因的假阳性苗则无法在筛选培养基上正常生长。

MS(Murashige and Skoog,1962)培养基,是植物组培的常用培养基,广泛 地用于植物的器官、花药、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效果良好。本发明所用的植 物培养基均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了不同浓度的激素。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的:

a.将吴屯杨无菌苗的叶片沿垂直主脉切2~4个切口,切口深达主脉,正 面向上,放入预培养培养基中,光照培养2~3天,培养温度为25~27℃,光照 强度为3000~4000Lux,光照时间为16~18小时/天;

所述的预培养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2mg/L+蔗糖30g/L+琼脂 粉8g/L;

b.挑取农杆菌AGL0的菌落接种到含有卡那霉素50mg/L的10~15ml YEP 液体培养基中,于26℃下,200rpm震荡培养24小时,取10~100μl的菌液转 接至30~50ml的YEP液体培养基中,于26℃下,200rpm震荡培养至菌体OD600达到0.8~1.0时,于4℃,12000rpm条件下离心5min得到菌体,用与离心前 等体积的MS液体培养基重新悬浮菌体,获得侵染菌液;

c.将步骤a获得的叶片浸入步骤b获得的侵染菌液中,于26℃下、100rpm 条件下,震荡10分钟,进行侵染;

d.步骤c获得的叶片,除去叶片上的多余菌液,转移到共培养培养基上, 暗培养2~3天,培养温度为25~27℃;

所述共培养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2mg/L+AS 200μmol/L+蔗糖 30g/L+琼脂粉8g/L;

e.步骤d获得的叶片,除去叶片上的多余液体,转移到初次筛选培养基上, 培养21天后,换到二次筛选培养基上,培养至分化出不定芽,所述的初次及二 次筛选培养温度为25~27℃,光照强度为3000~4000Lux,光照时间为16~18 小时/天;

所述的初次筛选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2mg/L+Cef400mg/L+ 0.8~1.0mg/L PPT+蔗糖30g/L+琼脂粉8g/L;

所述的二次筛选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2mg/L+Cef400mg/L +1.2~1.6mg/L PPT+蔗糖30g/L+琼脂粉8g/L;

f.待抗性芽伸长至2~5cm,将抗性芽接入生根培养基中,每瓶接种3株, 2周;

所述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03mg/L+NAA 0.03mg/L+Cef 400mg/L+ PPT 1.5mg/L+蔗糖30g/L+琼脂粉8g/L;

g.CTAB法的全称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Hexadecyltrimethy  Ammonium Bromide)能够提取植物基因组DNA,属于一般分子生物学常规操作。 采用CTAB法提取转基因植株的DNA,作为被检模板,采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法对候选植株进行鉴定,所用引物如下:

上游引物:5’-CGGTCTGCACCATCGTCAACC-3’,

下游引物:5’-GTCCAGCTGCCAGAAACCCAC-3’。

PCR反应条件:

94℃1min,68℃1min,72℃2min,35个循环;最后在72℃下继续延伸 10min。

PCR又称为“多聚酶链式反应”,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实验方法,根据 PCR引物以及PCR反应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常识确定PCR反应体系,扩 增出目的基因。

上述步骤e中初次筛选培养基的优选为:

MS+6-BA1.0mg/L+NAA0.2mg/L+Cef400mg/L+PPT1.0mg/L+蔗糖30g/L+琼脂粉 8g/L;

上述步骤e中二次筛选培养基的优选为:

MS+6-BA1.0mg/L+NAA0.2mg/L+Cef400mg/L+PPT1.5mg/L+蔗糖30g/L+琼脂粉 8g/L。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显著优点是:以吴屯杨叶片作为外植体 建立高效的吴屯杨遗传转化系统,在短时间内可选育出吴屯杨抗逆新品种。

附图说明

图1:初次筛选培养基上获得的PPT抗性芽;

图2:二次筛选培养基上获得的PPT抗性芽;

图3:转基因吴屯杨基因组PCR检测;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述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 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或可以常规方法制备。

含bar基因的农杆菌AGL0:由韩国生命工学研究院赠送;

6-BA:6-Benzylaminopurine,6-苄氨基嘌呤,购自生工生物(上海)有限 公司;

NAA:1-naphthlcetic acid,a-萘乙酸,购自生工生物(上海)有限公司;

AS:Acetosyringone,乙酰丁香酮,购自生工生物(上海)有限公司;

Cef:Ceftriaxone,头孢曲松钠,购自生工生物(上海)有限公司;

PPT:Phosphinothricin,草丁膦,购自生工生物(上海)有限公司;

DL500DNA Marker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

Taq酶,dNTP及10×缓冲液均购自生工生物(上海)有限公司;

酵母提取物、蛋白胨、NaCl均购自生工生物(上海)有限公司;

YEP液体培养基(单位g/L):酵母提取物:10;蛋白胨:10;NaCl:5。

MS培养基:购自Duchefa公司,商品号:M0222.0050,使用浓度为4.4g/L, 1/2MS培养基的浓度为2.2g/L。

实施例1

a.将作为转化外植体的吴屯杨无菌苗的叶片沿垂直主脉切3个切口,切口 深达主脉,正面向上,放入预培养培养基中,共50个叶片,每个培养皿接种9~ 11个叶片,共接种5个培养皿,光照培养2天,培养温度为26℃,光照强度为 3400Lux,光照时间为16小时/天;

上述预培养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2mg/L+蔗糖30g/L+琼脂粉 8g/L;

b.挑取带有bar基因的农杆菌AGL0的菌落接种到含有卡那霉素50mg/L的 10mlYEP液体培养基中,于26℃下,200rpm震荡培养24小时,取100μl的菌液 转接至30ml的YEP液体培养基中经过200rpm震荡培养,当菌体0D600达到0.8 时,4℃条件下,通过12000rpm离心5min收集菌体,用30ml的MS液体培养基 重新悬浮菌体,获得侵染菌液;

c.将经步骤a处理的叶片全部浸入步骤b获得的30ml侵染菌液中,于26℃、 100rpm条件下,震荡10分钟,进行侵染;

d.侵染后的叶片放置在无菌的滤纸上,除去多余菌液,转移到共培养培养 基上,每个培养皿接种5个叶片,暗培养2天,培养温度为26℃;

上述共培养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2mg/L+AS 200μmol/L+蔗 糖30g/L+琼脂粉8g/L;

e.共培养后的叶片放置于无菌的滤纸上,除去多于液体,每个培养皿9~11 个叶片,转移到初次筛选培养基上,培养21天后收获15个抗性芽,将收获到 的15个抗性芽,每瓶接种5~6株换到二次筛选培养基上,培养至分化出不定 芽,共收获11个。

上述初次及二次筛选培养温度为26℃,光照强度为3400Lux,光照时间为 16小时/天;

上述初次筛选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2mg/L+Cef400mg/L+PPT 1.0mg/L+蔗糖30g/L+琼脂粉8g/L;

上述二次筛选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0.2mg/L+Cef400mg/L+PPT 1.5mg/L+蔗糖30g/L+琼脂粉8g/L。

图1为初次筛选培养基上获得的PPT抗性芽,其中(2)指向正常转化苗, (1)、(3)、(4)、(5)未见任何抗性芽生长。图2为二次筛选培养基上获得的 PPT抗性芽,其中(7)、(8)指向阳性转化苗,转化苗正常生长,根不断伸长, 顶芽缓慢生长,叶片逐渐伸展,叶面逐渐扩展;(6)、(9)指向假阳性苗,筛选 培养基中的PPT对叶片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使得假阳性苗不能生长、或 者在生长过程中逐渐死亡。

f.待抗性芽伸长至4cm,将11个抗性芽分别接入生根培养基中,每瓶接种 5~6株;经过温度为26℃,光照强度为3400Lux,光照时间为16小时/天的培 养,天后,获得抗PPT吴屯杨无性系5株。

上述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03mg/L+NAA 0.03mg/L+Cef400mg/L+PPT 1.5mg/L+蔗糖30g/L+琼脂粉8g/L。

g.利用以上已建立起来的吴屯杨转基因体系,得到了抗PPT吴屯杨无性 系5株。对所得5株PPT抗性吴屯杨无性系均作PCR检测。采用CTAB法提取5 株转基因植株DNA,作为被检模板,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根据bar基因编码区序列合成一对特异PCR引物,目标产物410bp:

上游引物:5’-CGGTCTGCACCATCGTCAACC-3’,

下游引物:5’-GTCCAGCTGCCAGAAACCCAC-3’;

PCR反应体系:

候选植株DNA:     1μl

引物1:           1μl

引物2:           1μl

dNTP:            2μl

10×PCR缓冲液:   2.5μl

Taq酶:           0.25μl

无菌水:          12.25μl

反应总体积        20μl

上述候选植株DNA浓度为10ng/μl,引物1、引物2浓度为10μM,dNTP的 浓度为10μM。

PCR反应条件:

94℃1min,68℃1min,72℃2min,35个循环;最后在72℃下继续延伸 10min。

扩增产物用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采用CTAB法[3]提取农杆菌AGL0的 质粒pCAMBIA做为阳性对照,以提取未转化植株叶片DNA做为阴性对照,进行 PCR鉴定。PCR产物经电泳分析,电泳结果如附图3所示,其中,M:DL500DNA Marker,CK+:阳性对照,CK-:阴性对照,R1~R5:待检植株。从电泳图中可以 看出,在待检植株中,R1得到一条约为410bp的片段,与CK+阳性对照组所示的 条带大小基本一致,因此可以说明外源bar基因已经整合到吴屯杨基因组中, 初步确认R1为转bar基因阳性植株。而R2~R5植株基因组中没有扩增出对应 片段,为假阳性植株;

实施例2除草剂临界浓度的确定

由于用于基因转化的农杆菌AGL0带有bar基因,因此经农杆菌AGL0介导 转化的阳性植株便具有了抗除草剂抗性,以除草剂为筛选试剂来选择转化细胞, 为了确定吴屯杨对除草剂的抗性,进行了叶片对除草剂抗性的临界浓度的试验, 将均匀一致的叶片分别置于含0.5、1.0、1.5、2.0、2.5mg/L PPT的培养基上: MS+6-BA 1.0mg/L+NAA 0.2mg/L+蔗糖30g/L+琼脂粉8g/L,接种密度为每个培养 皿5个叶片,筛选培养温度为26℃,光照强度为3400Lux,光照时间为16小时 /天。观察叶片对一系列浓度梯度除草剂的反应,培养30天后进行统计,得到 除草剂临界浓度的确定。所述的对照培养基为:MS培养基附加了1.0mg/L 6-BA+0.2mg/L NAA+蔗糖30g/L+琼脂粉8g/L。

  PPT浓度(mg/L)   叶片表现状况   0   深绿色,正常分化不定芽   0.5   部分失绿,分化不定芽   1.0   叶片变黄色,无不定芽分化   1.5   叶片变黄色,大部分坏死   2.0   整个叶片枯死   2.5   整个叶片枯死

实验证明:叶片对PPT非常敏感,低浓度的PPT就可抑制叶片不定芽的分 化。在不含PPT的对照培养基中,叶片都产生大量的丛生芽。随着PPT浓度的 增大,叶片变黄,进一步坏死,不定芽发生从多到少到完全不出芽。叶片在含 PPT0.5mg/L的筛选培养基上,产生少量不定芽,但不定芽的颜色淡黄,随着培 养时间的延长,不定芽多数死亡,当浓度为1.0mg/L时,叶片全部变黄,不能 分化出芽,因此PPT 1.0mg/L为叶片不定芽的临界浓度。

初次筛选时,如果PPT的浓度过高,不仅未转基因的细胞死掉,转基因的 细胞也会受其影响而死掉,二次筛选时转基因的细胞已长出很多,提高PPT的 浓度,使得未转基因的细胞快速死亡,转基因的细胞团正常生长。因此最优筛 选条件的PPT的选择为:初次筛选培养基选择PPT浓度1.0mg/L;二次筛选培养 基选择PPT浓度1.5mg/L。

参考文献:

[1]金华;姜国斌;王颖;马金龙;闫艳华.吴屯杨叶片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 法[P].CN201010291353.3.大连民族学院.2011-01-26

[2]Raza Ahmad et al.,Stress-induced expression of choline oxidase in  potato plant chloroplasts confers enhanced tolerance to oxidative,salt, and drought stresses,Plant Cell Report,(2008)27:687-698.

[3]Porebski S,Bailey L G,Baum B R.Modification of CTAB DNA extraction  protocol for plants containing high polysaccharide and polyphenol  components.Plant Mol.Biol.Report,1997,15:8-15.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