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软组织损伤和颈椎病的消瘀散

一种用于软组织损伤和颈椎病的消瘀散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软组织损伤和颈椎病的消瘀散,所述的消瘀散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蒲公英1150-1350份、大黄400-600份、没药400-600份、三七400-600份、地鳖虫400-600份、老鹳草725-925份。本发明还提供这种消瘀散的应用。本发明优点在于:配伍符合中药“君臣佐使”原则,具有显著的散瘀通经、止痛除痹的作用。适用于颈椎病、骨关节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痛风、肩周炎所致的疼痛、肿胀、炎症;以及跌打损伤、积血成瘀、积块不散、关节瘀滞之症。毒副作用小,具有较少的药味数和较好的疗效,适于长期使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30256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1110273420.3

  • 发明设计人 滕蔚然;金立伦;

    申请日2011-09-15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金重庆

  • 地址 200092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665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4:08:4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9-0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708 授权公告日:20130410 终止日期:20180915 申请日:2011091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3-04-10

    授权

    授权

  • 2012-02-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708 申请日:201109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1-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软组织损伤和颈椎病的消瘀散。

背景技术

急性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炎是伤科的常见病。急性软组织损伤和气滞血瘀型骨关节炎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祖国医学认为,疼痛是由于人体筋脉受损,气血流通不畅而凝滞所致;肿胀是由于损伤后瘀血阻滞,气血不通所引起;若血瘀化热,热毒内聚,则导致局部感染炎症;若气血虚弱,感受风寒湿邪,形成络道痹阻,使经络挛急,作肿作痛,可造成关节屈伸不利。正如《圣济总录·伤折恶血不散》所云:“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血瘀结不散,则为肿为痛”。现代医学认为,损伤后局部组织细胞微观结构损伤和微小管破裂、出血,以及组织细胞充血水肿和变性坏死导致受损局部肿胀、疼痛,同时,局部组织细胞释放出炎性介质,代谢产物聚集造成内环境改变,引起损伤细胞代谢障碍,从而加重局部症状和体征以及病理变化。在治疗方面,中医主张活血化瘀法,现代医学则常采用消炎镇痛类药物治疗。伤科外用药物是应用于伤患局部的药物,在伤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颈椎病是中医伤科的常见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学习节奏的加快,颈椎病的发病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颈椎周围肌肉系统的病变所引起的颈椎动力性平衡失调,是颈椎病的早期病理特征之一。颈椎病防治的首要任务是纠正颈椎动力性平衡的失调,减缓或阻止由颈椎动力性平衡失调向静力性平衡失调发展的病理改变。实验研究证实,通过手法干预阻止骨骼肌损害恢复颈椎动力平衡是防治椎间盘的有效途径。治疗颈椎动力性平衡失调,口服非甾体类药物有确定的效果,但是存在一定的风险,药物治疗的首选是局部外用药物治疗。

西药在安全性和依赖性方面存在缺陷,副作用比较大,容易形成成瘾性、耐药性,故不宜长时间服用。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和颈椎病的中药有很多,这些药物均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药物起效慢,药味较多,不便于制备使用,效果不十分明显,服用时间长,疗效不稳定等等。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0544752C公开了一种治疗骨科疾病的骨科膏药,由下列重量组成的有效原料熬制而成:骨碎补30-60份、硼砂30-60份、血竭40-60份、乳香30-50份、没药30-50份、当归50-80份、川断50-60份、自然铜50-60份、土鳖子30-50份、大黄30-50份、三七30-40份、伸筋草30-50份、威灵仙20-35份和透骨草10-30份,该发明为外敷药物,对颈椎病、腰椎病、间盘突出、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扭伤和骨折等常见骨科疾病。但该中药方中的药味较多,不便于制备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软组织损伤和颈椎病的消瘀散。

本发明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软组织损伤和颈椎病的消瘀散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软组织损伤和颈椎病的消瘀散,所述的消瘀散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蒲公英1150-1350份、大黄400-600份、没药400-600份、三七400-600份、地鳖虫400-600份、老鹳草725-925份。

所述的消瘀散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蒲公英1200-1300份、大黄450-550份、没药450-550份、三七450-550份、地鳖虫450-550份、老鹳草775-875份。

所述的消瘀散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蒲公英1250份、大黄500份、没药500份、三七500份、地鳖虫500份、老鹳草825份。

所述的消瘀散还包括:乳香400-600份、续随子(去油)400-600份、蒲黄400-600份、五灵脂1550-1750份、苏木屑165-365份、刘寄奴650-850份、西泽兰650-850份、紫丹参725-925份、当归650-850份、紫荆皮725-925份。

所述的消瘀散还包括:乳香450-550份、续随子(去油)450-550份、蒲黄450-550份、五灵脂1600-1700份、苏木屑215-315份、刘寄奴700-800份、西泽兰700-800份、紫丹参775-875份、当归700-800份、紫荆皮775-875份。

所述的消瘀散还包括:乳香500份、续随子(去油)500份、蒲黄500份、五灵脂1650份、苏木屑265份、刘寄奴750份、西泽兰750份、紫丹参825份、当归750份、紫荆皮825份。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消瘀散在制备治疗颈椎病、骨关节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痛风、肩周炎所致的疼痛、肿胀、炎症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消瘀散在制备治疗跌打损伤、积血成瘀、积块不散、关节瘀滞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消瘀散其配伍符合中药“君臣佐使”原则,经药效学实验验证,具有显著的散瘀通经、止痛除痹的作用。适用于颈椎病、骨关节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痛风、肩周炎所致的疼痛、肿胀、炎症;以及跌打损伤、积血成瘀、积块不散、关节瘀滞之症。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小,具有较少的药味数和较好的疗效,适于长期使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软组织损伤和颈椎病的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消瘀散(一)

蒲公英1150份、大黄600份、没药400份、三七600份、地鳖虫400份、老鹳草775份。采用传统方法制备,根据处方药味共碾细末,与水、饴糖调拌成糊状备用,使用时将所制备的膏药平摊在牛皮纸上,用薄绵纸覆盖膏药表面,使用时在疼痛部位贴敷。

实施例2 消瘀散(二)

蒲公英1350份、大黄400份、没药500份、三七400份、地鳖虫600份、老鹳草925份。采用传统方法制备,根据处方药味共碾细末,与水、饴糖调拌成糊状备用,使用时将所制备的膏药平摊在牛皮纸上,用薄绵纸覆盖膏药表面,使用时在疼痛部位贴敷。

实施例3 消瘀散(三)

蒲公英1200份、大黄550份、没药550份、三七450份、地鳖虫550份、老鹳草725份。采用传统方法制备,根据处方药味共碾细末,与水、饴糖调拌成糊状备用,使用时将所制备的膏药平摊在牛皮纸上,用薄绵纸覆盖膏药表面,使用时在疼痛部位贴敷。

实施例4 消瘀散(四)

蒲公英1300份、大黄450份、没药600份、三七550份、地鳖虫450份、老鹳草875份。采用传统方法制备,根据处方药味共碾细末,与水、饴糖调拌成糊状备用,使用时将所制备的膏药平摊在牛皮纸上,用薄绵纸覆盖膏药表面,使用时在疼痛部位贴敷。

实施例5 消瘀散(五)

蒲公英1250份、大黄500份、没药500份、三七500份、地鳖虫500份、老鹳草825份。采用传统方法制备,根据处方药味共碾细末,与水、饴糖调拌成糊状备用,使用时将所制备的膏药平摊在牛皮纸上,用薄绵纸覆盖膏药表面,使用时在疼痛部位贴敷。

实施例6 消瘀散(六)

大黄400份、乳香600份、三七400份、紫荆皮925份、地鳖虫400份、老鹳草925份、蒲公英1150份、没药600份、续随子(去油)400份、蒲黄600份、五灵脂1550份、苏木屑365份、刘寄奴650份、西泽兰850份、紫丹参725份、当归850份。采用传统方法制备,根据处方药味共碾细末,与水、饴糖调拌成糊状备用,使用时将所制备的膏药平摊在牛皮纸上,用薄绵纸覆盖膏药表面,使用时在疼痛部位贴敷。

实施例7 消瘀散(七)

大黄500份、乳香500份、三七500份、紫荆皮825份、地鳖虫500份、老鹳草825份、蒲公英1250份、没药500份、续随子(去油)500份、蒲黄500份、五灵脂1650份、苏木屑265份、刘寄奴750份、西泽兰750份、紫丹参825份、当归750份。采用传统方法制备,根据处方药味共碾细末,与水、饴糖调拌成糊状备用,使用时将所制备的膏药平摊在牛皮纸上,用薄绵纸覆盖膏药表面,使用时在疼痛部位贴敷。

实施例8 消瘀散(8)

大黄600份、乳香400份、三七600份、紫荆皮725份、地鳖虫600份、老鹳草725份、蒲公英1350份、没药700份、续随子(去油)600份、蒲黄400份、五灵脂1750份、苏木屑165份、刘寄奴850份、西泽兰650份、紫丹参925份、当归650份。采用传统方法制备,根据处方药味共碾细末,与水、饴糖调拌成糊状备用,使用时将所制备的膏药平摊在牛皮纸上,用薄绵纸覆盖膏药表面,使用时在疼痛部位贴敷。

实施例9 消瘀散的临床试验(一)

一、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临床观察了急性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炎病人共102例,随机分为四组。治疗一组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18~56岁,平均37.81±12.76岁,其中急性软组织损伤18例,骨关节炎9例。治疗二组27例,男10例,女17例,年龄19~57岁,平均39.23±14.66岁,其中急性软组织损伤18例,骨关节炎9例。对照一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18~60岁,平均44.33±12.35岁,其中急性软组织损伤13例,骨关节炎11例。对照二组24例,男12例,女12例,年龄18~60岁,平均45.63±11.25岁,其中急性软组织损伤13例,骨关节炎11例。

2. 诊断要点及中医辩证

2.1急性软组织损伤诊断要点:入选病例以踝关节扭伤为主,符合急性软组织损伤诊断标准,病程不超过3天,经体格检查排除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有完全断裂,经X线检查:排除骨折、脱位者。

2.2骨关节炎诊断要点:入选病例以膝关节骨关节炎为主,符合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经X线检查:排除关节严重变形、畸形、力线改变者。

2.3中医辩证: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医痹症气滞血瘀型标准。

二、材料与方法

1. 药物

消瘀散贴膏一,采用实施例5所述的方法制备。

消瘀散贴膏二,采用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制备。

扶他林乳胶剂:由诺华公司提供,规格20g/支。 

骨科膏药:根据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0544752C所述的方法制备:骨碎补50份、硼砂50份、血竭50份、乳香50份、没药50份、当归60份、川断55份、自然铜55份、土鳖子50份、大黄50份、三七35份、伸筋草35份、威灵仙30份和透骨草20份,用香油煎熬,过滤去渣,浓缩加丹(黄丹),去火毒处理后得膏药。

2. 治疗方法及疗程

2.1治疗一组:用消瘀散贴膏一在疼痛部位贴敷,以覆盖整个病变部位为宜。每隔12至24小时换药一次;

治疗二组:用消瘀散贴膏二在疼痛部位贴敷,以覆盖整个病变部位为宜。每隔12至24小时换药一次。

2.2对照一组:用扶他林乳胶剂局部均匀涂抹患处,每日2-4次。

对照二组:用骨科膏药在疼痛部位贴敷,以覆盖整个病变部位为宜。每隔12至24小时换药一次。

2.3疗程:治疗一周为一疗程,治疗2周结束观察,按临床常规治疗方法治疗。临床观察期间应停用其他药物治疗以及与本病相关的其它治疗。

3. 观察指标

3.1疼痛强度:0分:无痛;1分:疼痛轻,可意识到,但不影响日常工作休息,不会因疼痛睡醒;2分:疼痛中,但可忍受,轻度影响日常工作休息;3分:疼痛重,无法忍耐,严重影响日常工作休息,因疼痛不能入睡。

3.2肿胀程度(与腱侧比较):0分:无肿胀;1分肿胀轻,周径增加<5%;2分:肿胀中,周径增加>5%,<10%;3分:肿胀重,周径增加>10%。

3.3活动度(与腱侧比较):0分:活动自如;1分:活动受限轻,<20%;2分:活动受限中,>20%,<50%;3分:活动受限重,>50%。

3.4瘀斑程度:0分:无瘀斑;1分:局部略有青紫,以紫为主,面积小于1×1cm;2分:局部青紫明显,以青为主,面积小于4×4cm;3分:局部青紫明显,以青为主,面积大于4×4cm。

3.5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观察:

患者主诉的不良反应、实验室指标异常(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及皮肤反应观察。

4. 疗效评价

4.1疗效评价依据:根据疼痛、肿胀、活动度、瘀斑大小的评分之总和计算改善率,根据改善率计算总有效率。

改善率=(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正常分-治疗前得分)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

4.2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改善率≥90%;显效:治疗后改善率≥70%;有效:治疗后改善率≥30%;无效:治疗后改善率<30%。

5. 统计方法

治疗前后评分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用χ2检验来比较两组有效率,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三、结果

1. 四组治疗前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瘀斑程度分值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四组治疗前症状、体征评分值比较(                                                ±sd)

组别疼痛肿胀活动度瘀斑治疗一组2.15±0.261.47±0.241.20±0.721.66±1.82治疗二组2.18±0.391.37±1.141.25±1.121.96±1.42对照一组2.16±0.561.54±0.881.33±0.861.04±1.16对照二组2.14±0.651.60±0.551.29±1.081.21±1.61

2. 四组治疗前后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瘀斑程度分值比较,治疗一组、治疗二组与对照一组、对照二组的四项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一组、治疗二组与对照一组的四项观察指标差值比较,疼痛及关节活动度差值无显著差异(P>0.05),肿胀及瘀斑程度差值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一组、治疗二组与对照二组的四项观察指标差值比较,疼痛及关节活动度差值无显著差异(P>0.05),肿胀及瘀斑程度差值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四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值比较(±sd)

组别疼痛肿胀活动度瘀斑治疗一组1.18±0.75*Δ0.96±0.17*#$0.79±0.66*Δ1.02±1.56*#$治疗二组1.14±0.53*Δ1.03±0.97*#$0.85±0.86*Δ1.62±1.24*#$对照一组1.20±0.65*0.45±0.58*0.75±0.67*0.20±0.41*对照二组1.21±0.54*0.46±0.78*0.76±0.25*0.29±0.76*

*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P<0.05;

Δ治疗一组、治疗二组与对照一组的疼痛及关节活动度差值比较,P>0.05;

#治疗一组、治疗二组与对照一组的肿胀及瘀斑程度差值比较,P<0.05;

$治疗一组、治疗二组与对照二组的肿胀及瘀斑程度差值比较,P<0.05。

3. 两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四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

组别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一组1(3.7%)6(22.2%)17(63.0%)3(11.1%)24(88.9%)治疗二组1(3.7%)8(29.6%)16(59.3%)2(7.4%)25(92.6%)对照一组0(0%)2(8.3%)16(66.7%)6(25.0%)18(75%)对照二组0(0%)4(16.7%)15(62.5%)5(20.8%)19(79.2%)

4. 四组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观察。治疗一组、治疗二组和对照二组各有2例皮肤不良反应,均为局部用药区域皮肤红肿,停药3天后均痊愈;对照一组无不良反应。两组实验室指标均无异常。

综上所述,治疗一组、治疗二组及扶他林对照一组、骨科膏药对照二组对于损伤后的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受限、局部瘀斑和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受限都有显著疗效,四组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而治疗一组、治疗二组对于改善肿胀和消除瘀斑的疗效明显优于扶他林组和骨科膏药组。说明消瘀散贴膏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适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炎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之症。

实施例10 消瘀散的临床试验(二)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符合诊断标准的颈椎病门诊患者123例,男67例,女56例。病因:颈部慢性劳损史98例,感受风寒史15例,落枕史10例。临床表现:12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部疼痛,伴枕后部头痛40例,伴肩背部疼痛56例;12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颈部主动活动受限,其中头颅后伸受限86例,单侧或双侧侧屈受限50例,前屈受限38例,旋转受限72例;颈项部压痛108例,单侧或双侧肩胛部压痛66例;眩晕12例,头胀痛40例,耳鸣4例,一过性上肢麻木34例。影像学检查:123例均摄颈椎X线正侧位片,颈椎生理曲度变直118例,反张成角10例,椎间隙变窄12例,椎体缘增生26例,钩椎骨质增生28例,前纵韧带或项韧带钙化6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一组30例,治疗二组33例,对照一组30例,对照二组30例。将患者病因及临床表现进行评分,每项1分,分别计算病因综合评分及临床表现综合评分。对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因综合评分及临床表现综合评分做基线资料比较。四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因、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4。

表4 四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

1.2诊断标准:以1992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讨论标准(孙宇. 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为准,主要有:(1)具有颈椎病临床表现;(2)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行性改变;(3)影像学改变与临床表现相对应。

1.3剔除标准:(1)颈源性先天性疾病和结构破坏性病例;(2)颈部急性外伤病例;(3)颈源性以外引起颈肩疼痛的病例;(4)精神疾病及严重内科系统疾病;(5)已接受其他治疗措施的病例。

1.4治疗方法:

治疗一组:参照实施例5所述的方法制备消瘀散贴膏一,在颈椎周围的压痛点、颈椎3-7夹脊穴等处外敷8小时。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

治疗二组:参照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制备消瘀散贴膏一,在颈椎周围的压痛点、颈椎3-7夹脊穴等处外敷8小时。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

对照一组:扶他林缓释片:诺华公司出品,规格75mg/片,国药准字H10980297。口服治疗,每次75mg,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

对照二组:参照实施例9所述的方法制备骨科膏药,在颈椎周围的压痛点、颈椎3-7夹脊穴等处外敷8小时。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

1.5观察项目与方法:

1.5.1疼痛:不痛(0分);轻度痛,可意识到,不影响工作生活(1分);中度痛,尚可忍受,睡眠受干扰(2分);重度痛,不能忍受,不能入睡或睡眠中痛醒(3分)。

1.5.2软组织压痛:无压痛(0分);有压痛和肌肉紧张,尚可忍受(1分);有明显压痛和肌肉紧张,皱眉称痛(2分);颈部处于强迫体位,稍压即痛,拒绝检查(3分)。

1.5.3颈椎活动度:颈椎侧屈、前屈、后仰>40度,侧转>75度(0分);颈椎侧屈、前屈、后仰20~40度,侧转45~75度(1分);颈椎侧屈、前屈、后仰10~19度,侧转10~44度(2分);颈椎因疼痛处于强迫体位,活动度不超过10度(3分)。

1.6疗效评价标准:根据疼痛、软组织压痛、颈椎活动度的评分之总和计算改善率。治愈:治疗后改善率≥90%;显效:治疗后改善率≥70%;有效:治疗后改善率≥30%;无效:治疗后改善率<3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

1.7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疼痛、压痛、活动度分值以x±s表示,经t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应用Ridi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2.1 四组治疗前后疼痛、压痛、颈椎活动度分值比较,结果见表5。四组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结果有可比性;治疗一组和治疗二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疼痛:P<0.001;压痛:P<0.001;活动度: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疼痛:P<0.001;压痛:P<0.001;活动度: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组治疗后相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显示四组治疗方法均能显著改善颈部疼痛、压痛和颈椎活动度受限。

表5  四组治疗前后疼痛、压痛、颈椎活动度分值比较(x±s)

注:*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0.001。

2.2四组疗效比较,结果见表6。经Ridit分析,P>0.05,治疗一组、治疗二组和对照一组相比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表6  四组疗效比较

组别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一组2(6.7%)7(23.3%)16(53.3%)5(16.7%)25(83.3%)治疗二组3(9.1%)8(24.2%)17(51.5%)5(15.2%)28(84.8%)对照一组0(0%)3(10%)21(70%)6(20%)24(80%)对照二组0(0%)3(10%)20(66.7%)7(23.3%)24(76.7%)

实验结论:治疗一组、治疗二组及扶他林对照一组、骨科膏药对照二组对于颈椎病的疼痛、压痛和活动度都有显著疗效,四组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治疗颈椎动力性平衡失调,口服非甾体类药物有确定的效果,但是存在一定的风险,药物治疗的首选是局部外用药物治疗。本发明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临床实验在颈椎周围压痛点、颈椎3~7夹脊穴等处,运用消瘀散贴膏外敷,观察到局部疼痛及肌肉痉挛症状的改善。说明消瘀散贴膏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能明显改善颈部疼痛、压痛和颈椎活动障碍,是防治颈椎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消瘀散贴膏适用于跌打损伤、积血成瘀、积块不散、关节瘀滞之症。本方运用地鳖虫、乳香、没药、苏木、三七、泽兰等中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配合老鹳草祛风胜湿、通经活络;选用虫类药地鳖虫,取其破血逐瘀之功效,以加强本方化瘀之功效;此外,方中重用蒲公英、大黄,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泻火凉血,行瘀通经之效,以治疗伤后瘀而化热。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活血化瘀类中药主要的药理机制有:①改善血流动力学;②改善血液流变学;③改善微循环;④抗炎作用等。三七总皂甙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的作用,并对多种急性渗出性炎症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抗炎机制为对抗缓激肽、组织胺、5-羟色胺等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及炎症组织PG的释放,减少炎性渗出物中前列腺素含量,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等活性物质,其主要成分人参皂苷Rb 1有镇痛作用。地鳖虫总生物碱具有直接扩张血管作用,其提取物能够溶解血栓,对瘀血的疗效颇佳。苏木主要成分含巴西苏木素、苏木酚、挥发油等,有抗炎活性及镇痛作用。乳香、没药中的挥发油具有镇痛作用,乳香的主要成分乳香酸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抗炎活性。祛风湿中药老鹳草的醋酸乙酯部分和水提物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蒲公英被认为是天然抗菌药,具有抗菌、抗炎和止痛的作用。大黄的药理作用机制被广泛研究,大黄酸的1,8—二乙酰化物已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本发明的消瘀散具有活血化瘀、止痛除痹的作用,消瘀散贴膏一和消瘀散贴膏二对于损伤后的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受限、局部瘀斑和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受限有显著疗效,与扶他林和骨科膏药相比,消瘀散贴膏一和消瘀散贴膏二对于改善肿胀和消除瘀斑的疗效明显较好。说明消瘀散贴膏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适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炎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之症。消瘀散贴膏一和消瘀散贴膏二与扶他林、骨科膏药对于颈椎病的疼痛、压痛和活动度都有显著疗效,四组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说明消瘀散贴膏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能明显改善颈部疼痛、压痛和颈椎活动障碍。与扶他林等西药相比,消瘀散疗效更好,药物依赖性和耐药性较小,安全性更高,与骨科膏药相比,具有较少的药味数和较好的疗效,因而更适于临床应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消瘀散活血化瘀、止痛除痹,对由软组织损伤、颈椎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痛风、肩周炎所致的疼痛、肿胀、炎症,以及跌打损伤、积血成瘀、积块不散、关节瘀滞之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