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血管进入装置的停滞流体移置

血管进入装置的停滞流体移置

摘要

一种医疗装置可包括血管外系统、附接至所述系统的血管进入装置以及附接至所述血管进入装置并能够移置血管外系统中的停滞流体的至少一个进入端口。用于消除血管外系统中的停滞流体的方法可包括提供血管外系统、提供具有进入端口的血管进入装置、经由进入端口将所述血管进入装置附接至所述系统、利用一分立的血管进入装置进入所述进入端口、以及移置血管外系统中的停滞流体。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30761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780042172.3

  • 申请日2007-10-04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田元媛

  • 地址 美国新泽西州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4:08:4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12-10

    授权

    授权

  • 2012-02-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M39/02 申请日:200710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1-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除血管外系统中的停滞流体,所述血管外系统用于 为病人提供输注或其它治疗。输注治疗是其中一种最普遍的卫生保健 方法。住院病人和家庭护理病人经由插入血管系统中的血管进入装置 接收流体、药物以及血液产品。输注治疗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提供麻 醉或者无痛感、提供营养支持、治疗癌生长、维持血压和心率或者许 多其它临床上重要的应用。

背景技术

输注治疗通过位于病人血管系统外侧的血管进入装置而促进。血 管外系统包括可进入病人的外周或中心血管系统的至少一个血管进入 装置和/或其它医疗装置。血管进入装置包括闭合进入装置,诸如 Becton,Dickinson公司的BD Q-SYTETM闭合路厄进入装置;注射器; 缝隙式进入装置;导管;以及静脉内(IV)流体腔。血管外系统可以 短期(数天)、中期(数周)或者长期(数月至数年)地进入病人的血 管系统,并且可以被用于连续的输注治疗或者间歇的治疗。

与输注治疗关联的并发症包括显著的发病率甚至死亡率。这些并 发症可能由于在血管进入装置中或者血管外系统的附近范围中的停滞 流动区域而引起。这些是这样的区域,即由于血管外系统的构象或者 在血管外系统的那个范围中的流体动力学,在所述区域中流体流是有 限的或者不存在的。由于有限的流体流或者不存在流体流,气泡或者 被输注的药物变得堵在这些停滞流动区域中。当不同的药物被输入到 血管外系统中时,或者血管外系统暴露于物理损伤时,血管外系统的 流体流可改变,从而将被堵的气泡或残余药物释放到血管外系统的能 动流体路径中。这种将气泡和残余药物释放到血管外系统的能动流体 路径中可能导致显著的并发症。

被释放的气泡可堵塞通过血管外系统的流体流并阻碍它的正确工 作。更严重地,被释放的气泡可进入病人的血管系统并堵塞血液流动, 从而造成组织破坏甚至中风。另外,残余药物可以与目前被输入的药 物相互作用以造成血管外系统中的沉淀并阻碍其正确运作。而且,残 余药物可进入病人的血管系统并造成非预计的和/或非预期的效果。

因此,需要这样的系统和方法,其消除、防止或限制了血管进入 装置和血管外系统中的停滞流动区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已经响应本领域中的问题和需要而开发,所述问题和需要 还没有被目前可获得的血管外系统、装置和方法完全解决。因此,这 些被开发的系统、装置和方法提供了一种血管外系统,其连接至病人 的血管系统并且将消除、防止或限制血管进入装置或血管外系统中的 停滞流动区域。

用于消除血管外系统中的停滞流体的医疗装置可包括血管外系 统、附接至血管外系统的血管进入装置以及附接至血管进入装置的至 少一个进入端口。所述进入端口可移置血管外系统中的停滞流体。所 述进入端口可包括凸轮阀。所述凸轮阀可以是弹簧加载的。在进入所 述进入端口时所述凸轮阀可以打开,从而使凸轮阀接收流体。在从进 入端口移除分立的血管进入装置时所述凸轮阀可以关闭,从而使凸轮 阀排出流体。

所述医疗装置还可包括位于血管外系统中的能动流动路径。所述 进入端口可以与所述能动流动路径直接接触。所述医疗装置还可包括 血管外系统的可伸展壳体,进入端口可固定至所述可伸展壳体。所述 可伸展壳体可以是弹性的。所述医疗装置还可包括位于所述血管外系 统的能动流动路径中并与进入端口相对的限位止动件(positive stop)。 在分立的血管进入装置进入所述进入端口并且相对限位止动件施力 时,所述可伸展壳体可以伸展。

所述进入端口可以相对于在进入端口下游的所述流体路径成钝 角。所述进入端口可包括具有与能动流体路径接触的凸起底面的隔膜。

用于消除血管外系统中的停滞流体的方法可包括提供血管外系 统,提供具有进入端口的血管进入装置,经由进入端口将血管进入装 置附接至血管外系统,利用分立的血管进入装置进入所述进入端口, 以及移置位于血管外系统中的停滞流体。所述进入端口可包括凸轮阀 并且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打开所述凸轮阀。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 关闭所述凸轮阀。

所述血管外系统可包括能动流体路径并且所述方法可包括将进入 端口放置成与能动流体路径直接接触。所述血管外系统可包括可伸展 壳体并且所述方法可包括将所述进入端口附接至所述可伸展壳体,并 且在进入所述进入端口时伸展所述可伸展壳体。

将所述血管进入装置附接至所述血管外系统可包括以一个角度设 置所述进入端口,所述角度与在进入端口下游的流体路径成钝角。所 述方法可包括为所述进入端口填加材料以便取代空间,若没有被填加 的材料,停滞流体将在血管外系统中容留于所述空间。

所述医疗装置可包括用于进入病人血管系统的部件以及用于移置 停滞流体的部件。所述用于移置停滞流体的部件可位于所述用于进入 病人血管系统的部件中。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可以被结合在本发明的某些实 施例中,并且从以下描述及附属权利要求书中将变得更加充分的显而 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践随后阐述的发明而被理解。本发明不需要在 此描述的所有有利特征和所有优点都被结合在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 中。

附图说明

为了获得本发明的以上叙述的特征以及其它特征的方式将被容易 地理解,参照在附图中显示的特定实施例将对上面简单描述的发明进 行更特定的描述。这些图仅仅描绘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因此不应当 被认为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连接至病人血管系统的血管外系统的透视图。

图2是进入一进入端口的分立的血管进入装置的部分截面视图。

图3是完全与图2的进入端口接合的分立的血管进入装置的部分 截面视图。

图4是从图2的进入端口移除的分立的血管进入装置的部分截面 视图。

图5是关闭的凸轮阀的截面视图。

图6是打开的凸轮阀的截面视图。

图7是正在关闭的凸轮阀的截面视图。

图8是比图7的凸轮阀进一步关闭的凸轮阀的截面视图。

图9是与能动流体路径直接接触的进入端口的截面视图。

图10是固定至可伸展壳体并且与能动流体路径直接接触的进入 端口的截面视图。

图11是与下游能动流体路径成钝角的进入端口的截面视图。

图12是与停滞流体接触的进入端口的截面视图。

图13是其凸起表面与能动流体路径接触的进入端口的截面视图。

图14是正由分立的血管进入装置进入的图13的进入端口的截面 视图。

图15是具有填充死区的突起的进入端口的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照附图将最好地理解本发明目前优选的实施例,其中类似 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功能类似的元素。将会容易地理解:如在这里 大体描述的并且在图中显示的,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构造来布置和设计 本发明的各部件。因此,如在图中所表示的,以下更详细的描述不是 用于限制所要求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代表本发明目前优选的实 施例。

现在参照图1,血管进入装置10被用来经由导管12沿着流体路 径将物质引导穿过皮肤14并进入病人18的血管16中。所述血管进入 装置10包括本体20以及进入端口22。所述进入端口22具有缝隙式 隔膜24,诸如注射器的具有末端30的分立的血管进入装置26可以将 物质引导进入血管进入装置10中。血管进入装置10(也称作血管外 装置、静脉内进入装置和/或附接至血管外系统或与血管外系统一起工 作的任何装置)以及分立的血管进入装置26形成血管外系统28的至 少一部分。血管进入装置10可以在任何连接位置并且以任何连接方位 固定至接头、导管12或者任何其它血管外装置。

现在参照图2,血管外系统28的血管进入装置10以及分立的血 管进入装置26的部分截面视图显示了被插入血管进入装置10的进入 端口22中的分立的血管进入装置26的末端。所述进入端口22包括两 个可分离的半部32,每个半部22通过分立的压缩弹簧36被独立地固 定至装置10的内壁34。在弹簧36的压缩下所述两个半部32形成弹 簧加载的凸轮阀。

弹簧加载的半部32的每一个包括渐缩内表面40,其能够与末端 30的外表面相联,从而当末端30前进到进入端口22中并且抵靠两个 渐缩表面40时使两个半部32分离。因此,当分立的血管进入装置26 进入所述进入端口22时,进入端口22的凸轮阀打开。当凸轮阀打开 时,流体路径42在两个半部32之间打开并且加宽。

现在参照图3,显示了参照图2所描述的实施例的部分截面视图。 如图3所显示的,末端30完全前进到进入端口22中并且抵靠着渐缩 内表面40,使得两个半部32压靠在它们的相应弹簧36,并且使得流 体路径42打开至它的最大宽度。

现在参照图4,参照图2和3所描述的该实施例被显示,其中分 立的血管进入装置26的末端30已经从进入端口22移除。在末端30 已经从进入端口22被移除时,压缩弹簧36已经迫使分离的半部32 彼此接触,从而消除或关闭了流体路径42。

现在参照图5-8,显示并描述了参照图2-4描述的凸轮阀的可能的 阀几何形状。首先参照图5,进入端口22的凸轮阀包括彼此接触的两 个半部32。现在参照图6,当进入端口22的凸轮阀打开时,分离半部 32彼此分离并且不彼此接触。除了半部32的渐缩内表面40外,所述 半部32包括位于半部32的内表面上的另外的渐缩表面44。另外的渐 缩表面44沿着与渐缩表面40相反的方向渐缩。半部32的材料可以是 易弯的,使得当另外的渐缩表面44彼此接触时所述材料被压缩。

现在参照图7,显示了进入端口22的凸轮阀,其开始关闭。两个 半部32的另外的内表面44已经开始彼此接触。随着另外的渐缩内表 面44开始彼此接触,其中放置血管外系统的外部环境46与系统28 的流体路径42隔离。当另外的渐缩内表面44将外部环境46与流体路 径42隔离时,流体路径42内的流体可以不朝着外部环境46离开流体 路径42。

现在参照图8,显示了参照图5-7所描述的进入端口22的凸轮阀, 其中两个半部32进一步朝着彼此压缩。当两个半部32压缩两个半部 32的每一个的材料并且进一步彼此接触时,另外的渐缩内表面44开 始渐进地彼此接触,从而迫使流体路径42中的流体沿着远离外部环境 46的方向并且进入血管外系统28中。因此,在从进入端口22移除分 立的血管进入装置26时,可压缩半部32的渐缩内表面44使得凸轮阀 关闭,同时使得凸轮阀排出流体。所述凸轮驱动的阀还有利地消除了 空间,要不然所述空间将毗邻进入端口22容留停滞流体。

现在参照图9,血管外系统28可包括附接至血管外系统28的血 管进入装置10以及附接至血管进入装置10的至少一个进入端口22。 所述进入端口22与血管外系统28的能动流体路径50直接接触。进入 端口22包括隔膜52,隔膜52具有与能动流体路径50接触的底盘54。 当进入端口22由分立的血管进入装置26进入时,所述底盘54通到能 动流体路径50中。然而,由于隔膜52的底盘54的两个半部32的长 度比能动流体路径50的直径更长,所以隔膜52的底盘54在进入期间 可以不完全打开。因此,一个替换实施例(其提供完全的进入,但是 与能动流体路径50直接毗邻或接触)可能是优选的并且参照图10和 11被描述。

现在参照图10,血管外系统28可包括固定至血管进入装置10的 分立的血管进入装置26,血管进入装置10进而固定至具有可伸展壳 体56的血管外系统的一部分。所述可伸展壳体56可以由能够远离系 统28的能动流体路径50延伸的弹性体材料或其它材料形成。装置10 的进入端口22被固定至所述可伸展壳体56。

血管外系统28还可包括位于血管外系统28的能动流体路径50 中并与进入端口22相对的限位止动件58。当分立的进入装置26的末 端30被插入进入端口22中时,末端30将最终与限位止动件58接触。 当末端30与限位止动件58接触并向其施加力时,通过伸展可伸展壳 体56,进入端口22可远离能动流体路径50延伸。当分立的血管进入 装置26进入该进入端口22并向限位止动件58施加力时,所述可伸展 壳体56朝着分立的血管进入装置26的末端30拉动进入端口22,并 且伸展。

因此参照图10所描述的实施例提供了一个可伸展壳体56,其使 得进入端口22与系统28的能动流体路径50直接接触。另外,所述可 伸展壳体56和限位止动件58使得分立的血管进入装置26的末端30 完全插入并能够完全注入到能动流体路径50中并且在能动流体路径 50中操作。因此,参照图10所描述的实施例解决了关于参照图9所 描述的实施例所存在的限制。

现在参照图11,血管外系统28包括插入到血管进入装置10中的 分立的血管进入装置26,血管进入装置10进而连接或附接至具有能 动流体路径50的血管外系统28的剩余部分。血管进入装置10包括进 入端口22。进入端口22与能动流体路径50直接接触。进入端口22 相对于位于进入端口22的下游60的流体路径50成一个角度,该角度 是在90度与180度之间的钝角。因此,参照图11所描述的实施例使 得分立的进入装置26的末端30以钝角完全插入装置10的进入端口 22中并且进入系统28的能动流体路径50中。当末端30完全插入时, 它可以正确地工作并且将流体充分地注入到能动流体路径50中。同 时,进入端口22的底面与能动流体路径50直接接触,从而消除或否 则限制了任何停滞流体,所述停滞流体否则可能存在于能动流体路径 50与没有和能动流体路径50直接接触的进入端口22之间。

因此参照图9-11描述的实施例提供了与血管外系统28的能动流 体路径50直接接触的进入端口22。参照图10和11所描述的实施例 进一步提供了能够完全将分立进入装置26的末端30接纳到能动流体 路径50中的进入端口22。另外,参照图10和11所描述的实施例提 供了进入端口22,其能够在分立的血管进入装置26从进入端口22移 除时将流体移置到能动流体路径50中。

现在参照图12,传统的血管外系统28的进入端口22包括隔膜52, 在隔膜52的底盘54上具有凹陷的底面。底盘54的底面的凹陷形状提 供了直接位于隔膜52下方的死区62,停滞流体滞留在该死区62。因 此,消除了死区62的实施例是优选的并且将参照图13描述。

现在参照图13,血管外系统28可包括具有隔膜52的进入端口22, 隔膜52具有与系统28的能动流体路径50接触的凸起底面64。所述 凸起底面64伸入到其中死区62很可能容留停滞流体的空间中。当分 立的进入装置26的末端30进入所述进入端口22时,凸起的底面64 将打开,伸入到在进入操作之前其中容留停滞流体的死区62中。因此, 参照图13所描述的实施例提供了具有凸起底面的进入端口22,其能 够消除或否则移置其中容留停滞流体的死区62。进入端口22可以离 能动流体路径50更近或更远些。

参照图1-13所描述的任何特征和元素可以以任何组合和数目被 使用以便提供能够移置、消除、限制血管外系统28内的停滞流体或以 其他方式与停滞流体相互作用的至少一个进入端口。

图14和15显示了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图14显示了可导致死区 62的进入端口22。如图15所显示的,死区62由两个向下的突起64 填充。因此,死区62被占据并且将不会导致上述问题。

可以以其它特定形式体现本发明,而不会与在此宽泛描述并在随 后要求的结构、方法或其它本质特征相违背。应当认为所描述的实施 例在所有方面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 由附属权利要求书而不是由在前描述所表明。落入权利要求书的等同 物的意义及范围内的所有改变应当被包含在它们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