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中接入不同制式终端的实现方法

一种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中接入不同制式终端的实现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中接入不同制式终端的实现方法,PDT基站内增加一个协议适配模块;PDT基站到交换控制中心的接口采用与TETRA基站到交换控制中心B1接口同样的接口协议;协议适配模块由基站交换接口处理模块、协议适配层模块、数据链路层模块和物理层模块组成。通过本发明,PDT基站与TETRA基站可共用一个交换控制中心,可满足用户两种制式的兼容性需求;PDT基站与TETRA基站可共用一套网管系统,即网管系统可同时支持TETRA网元和PDT网元的管理;PDT基站与TETRA基站可共用调度台系统,即调度台系统同时支持TETRA、PDT用户的调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30033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110263881.2

  • 发明设计人 钱小军;陈池;

    申请日2011-09-07

  • 分类号H04W74/04(20090101);H04W76/00(20090101);H04W84/08(20090101);

  • 代理机构33212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金祺

  • 地址 310021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39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4:04:2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12-10

    授权

    授权

  • 2012-02-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W74/04 申请日:201109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12-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集群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不同数字集群制式混合组网 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按其使用性质可以分为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和专用移动通信 系统。集群通信系统属于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它是一种共享资源、分担费用、 共用信道设备及服务的多用途、高效能的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在网络拓扑结 构上,集群通信系统有着和公用移动通信系统相似的构成:终端通过空中接 口与基站子系统通信;各个基站子系统都连接到一个由交换功能、管理功能、 调度功能等不同子系统组成的控制中心;事先的网络规划决定了每个基站子 系统的地理选址和工作参数,从而构建成蜂窝小区制的区域覆盖。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集群通信系统已经发展为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数 字集群通信系统应用较为广泛的是TETRA系统和iDEN系统。TETRA系统由欧 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制订,主要面向专用调度和共用集群通信网;iDEN 系统由美国Motorola公司推出,主要适用于共用集群通信网。这两种标准都 已经被中国通信行业管理部门接纳。在实际推广中,采用TETRA标准的数字 集群系统已经在多个城市的警务、政务和轨道交通方面得到应用。

具体到我们国家的国情,TETRA也有不足之处,最主要有两方面的弱点: 一是所选用技术会导致较短的通信距离,也就是说,在一定区域内,要建立 比较多的基站来覆盖,这就意味着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相对昂贵,在中西部 人口稀薄地区不适宜布置;二是对我国原有的模拟专网没有丝毫的兼容,无 法逐步过渡。因此,公安部发起、组织国内一些厂家,针对TETRA的这两条 不足,制订了一种新的数字移动专网标准——PDT。

PDT选用的调制技术可以有更远的通信距离,那么相对于TETRA基站来说, 一个PDT基站所覆盖的小区面积要大得多。在同样大的地理区域内完成覆盖, PDT基站数量就能显著地少于TETRA基站数,这就意味着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的巨大节省。

反过来,TETRA技术通信距离短,基站覆盖区域小,需要更多的基站来进 行地理覆盖,也就意味着更高的频率复用率,能提供更大的系统容量和更高 的数据传输速率。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TETRA更为适用。

由此可见,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状况和地形变化都很复 杂的国度里,组建一个单一体制的数字集群全国网,无论是TETRA还是PDT 都很难胜任。更为可能的方案是,经济发达地区应用高成本大容量的TETRA 系统,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应用低成本小容量的PDT系统,形成一个混合网 络来实现全国覆盖。这就要求PDT和TETRA两者能混合组网、统一网管和统 一调度。而目前国内外还没有PDT和TETRA两者兼容的实现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中接入不同 制式终端的实现方法,通过在TETRA系统基础上增加PDT接入功能,以满足 TETRA和PDT两种技术的混合组网、统一网管和统一调度的需求。

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PDT基站内增加一个协议适配模块,实现PDT协议与TETRA协议的转换。 PDT基站到交换控制中心的接口采用与TETRA基站到交换控制中心B1接口同 样的接口协议,因此交换控制中心无需修改就可同时支持PDT基站和TETRA 基站。如图2所示,在PDT基站,协议适配模块由基站交换接口处理(B1AP) 模块、协议适配层(PAL)模块、数据链路层(DLL)模块和物理层(PL)模 块组成。

PDT基站的B1AP模块与TETRA基站中的B1AP模块一样,完成基站注册、 基站配置和基站接入等功能。

PAL模块完成TETRA层3协议和PDT层3协议之间的转换功能。即上行方 向处理PDT协议,将PDT层3信令适配为TETRA层3信令,通过基站交换接 口处理模块发送至交换中心;下行方向将TETRA层3信令适配为PDT层3信 令,通过数据链路层模块、物理层模块发送至终端。

按照处理的对象不同,又可把协议适配层模块划分为TPAL(TETRA适配) 子模块和PPAL(PDT适配)子模块。TPAL子模块负责处理TETRA层3协议,PPAL 适配子模块负责处理PDT层3信令,它们之间的接口是协议无关的。

DLL模块和PL模块分别完成PDT二层协议和物理层协议功能。

本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上行接收阶段,包括下列分步骤:

a-1、终端向基站发送信令;

a-2、PPAL子模块从DLL模块收到PDT层3信令报文后,根据PDT协议完 成相应的流程处理,并将其中的业务参数提取出来,通过协议无关的消息发 送给TPAL。

a-3、TPAL子模块收到消息之后,根据TETRA的协议流程进行处理,并将 相关参数打包成TETRA层3协议报文,通过B1AP模块发送到交换控制中心;

a-4、交换控制中心收到消息后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

步骤二,下行发送阶段,包括下列分步骤:

b-1、交换控制中心向基站发送信令;

b-2、TPAL子模块从B1AP模块收到TETRA层3信令报文后,根据TETRA 协议完成相应的流程处理,并将其中的业务参数提取出来,通过协议无关的 消息发送给PPAL子模块。

b-3、PPAL子模块收到消息之后,根据PDT的协议流程进行处理,并发送 相应的PDT报文给DLL模块;

b-4、DLL模块收到信令后通过物理层发送给终端。

本发明的优点: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PDT基站与TETRA基站可共用一个交换控制中心, 即交换控制中心可同时支持TETRA和PDT接入,可满足用户两种制式的兼容 性需求;PDT基站与TETRA基站可共用一套网管系统,即网管系统可同时支持 TETRA网元和PDT网元的管理。PDT基站与TETRA基站可共用调度台系统,即 调度台系统同时支持TETRA、PDT用户的调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混合组网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网络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PDT基站协议软件模块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台注册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台去注册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单呼呼叫建立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组呼呼叫建立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呼叫维护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呼叫建立阶段系统拒绝呼叫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呼叫建立阶段被叫移动台拒绝呼叫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呼叫建立阶段被叫用户拒绝接听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呼叫建立阶段主叫取消呼叫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完整的联网工作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包括终端和系统设施两部分,终端 主要是手台、车台等移动台;系统设施由基站子系统、交换子系统、网管子 系统、调度子系统等构成,其中交换、网管、调度子系统集中于控制中心, 而基站则按照规划分区覆盖的方式位于覆盖区的不同地域。如图1所示,TETRA 移动台(101)通过TETRA空中接口(121)与TETRA基站子系统(103)通信,PDT 移动台(102)通过PDT空中接口(122)与PDT基站子系统(104)通信,交换子系 统(105)、网管子系统(106)、调度子系统(107)构成了交换控制中心(110), PDT和TETRA基站子系统都通过B1接口(131)与交换控制中心相连。

移动台与基站、交换子系统的主要通信流程包括注册/去注册,个呼、组 呼的呼叫建立、呼叫维护、呼叫释放等流程,下面分别进行描述:

如图3所示,PDT移动台在注册时,发送C_RAND(REG)信令启动登记过 程301,PPAL子模块收到C_RAND后,就提取移动台源地址等信息,然后发送 PAL_REG消息到TPAL子模块302,TPAL收到PAL_REG消息后,将其转换成TETRA 的U_Location update demand位置更新请求消息303,然后发送给交换中心 处理。

交换中心收到U_Location update demand消息后,若注册成功,则返回 U_Location update Accept位置更新接受消息304。TPAL子层收到U_Location update Accept消息后,解析其中的参数,构建PAL_REG_RSP消息305,并发 送给PPAL子层,PPAL层发送PDT C_ACKD(TS_RS)消息给移动台306。若注 册失败,则返回U_Location update Reject位置更新拒绝消息307,TPAL子 层收到后,解析其中的参数,构建PAL_REG_RSP消息308,并发送给PPAL子 层,PPAL层发送PDT C_NACKD(TS_RR)消息给移动台309。

如图4所示,PDT移动台在去注册时,发送C_RAND(DEREG)信令启动去 注册过程401,PPAL子模块收到C_RAND后,就提取移动台源地址等信息,然 后发送PAL_DEREG消息到TPAL子模块402,发送C_ACKD(TS_RA)消息给移动 台404。TPAL收到PAL_DEREG消息后,将其转换成TETRA的U_ITSI Detach 消息403,然后发送给交换中心处理。

如图5所示,移动台发起单呼呼叫建立时,主要步骤如下:

移动台发送C_RAND(IND_V_SRV)消息请求建立呼叫501,PPAL收到后, 提取并保存主叫、被叫地址等信息,然后发送层间消息PAL_U_SETUP到TPAL 子模块511;

TPAL收到PAL_U_SETUP后,解析、提取一些必要的信息,如摘挂机方式、 通信类型和呼叫优先级等,组建对应的TETRA消息U_Setup521,发送给交换 中心处理;

交换中心处理后,给主叫侧TPAL发送D_Call_Proc消息522,给被叫侧 TPAL发送D_Setup消息531;

主叫侧TPAL收到D_Call_Proc消息后,转换成对应的接口消息 PAL_D_CALL_PROC 512,然后发送给PPAL;

主叫侧PPAL收到PAL_D_CALL_PROC后,提取会话标识Call ID,建立主 叫MS地址与Call ID的映射关系;

被叫侧TPAL收到D_Setup消息后,转换成对应的接口消息PAL_D_SETUP 541,然后发送给PPAL子层;

被叫侧PPAL收到PAL_D_SETUP,提取并保存主、被叫地址和会话标识CALL ID,并发送PDT的C_AHOY(IND_V_SRV)寻呼消息给被叫移动台551;

被叫MS收到C_AHOY(IND_V_SRV)后,发送C_ACKU(MS_ALT)同意的应 答响应消息到基站552,并开始振铃;

被叫侧PPAL收到C_ACKU(MS_ALT)消息后,提取被叫地址,并据此找到 会话标识CALL ID,组建层间消息PAL_U_ALERT后,发送到TPAL;

当被叫侧TPAL收到PAL_U_ALERT后,解析、提取必要的信息,组建对应 的TETRA消息U+Alert 532,发送给交换中心;

交换中心收到U_Alert后,发送D_Alert消息给主叫侧TPAL523;

主叫侧TPAL收到D_Alert消息后,构建对应的接口消息PAL_D_ALERT 513, 然后发送给PPAL;

主叫PPAL收到PAL_D_ALERT后,根据会话表示CALL ID找到主叫地址, 组建PDT的消息C_ACKD(MS_ALT)给主叫MS;

被叫用户摘机后,移动台发送C_RAND(ASD.ACCEPT=0)消息给基站553;

被叫侧PPAL收到C_RAND(ASD.ACCEPT=0)消息后,提取被叫地址,并据此 找到会话标识CALL ID,组建层间消息PAL_U_CONNECT后543,发送到TPAL;

TPAL收到PAL_U_CONNECT后,解析、提取必要的信息,组建对应的TETRA 消息U_Connect533,发送给交换中心;

若信道资源忙,交换中心收到U_Connect后,给主、被叫侧TPAL都发送 D_Info524/534,主、被叫侧TPAL收到后,分别组建PAL_D_INFO发到 PPAL514/544,主、被叫侧PPAL收到后,分别组建C_QACKD(TS_QC)发给主 被叫MS503/554;

若信道资源空闲,交换中心发送D_Connect消息给主叫侧TPAL525,发送 D_Connect_Ack消息给被TPAL535;

主叫侧TPAL收到D_Connect消息后,构建对应的接口消息 PAL_D_CONNECT515和,然后发送给PPAL;

主叫侧PPAL收到PAL_D_CONNEC后,根据会话标识CALL ID找到主、被 叫地址,组建PV_GRANT消息504,并发送给主叫MS;

被叫侧TPAL收到D_Connect_Ack消息后,构建对应的接口消息 PAL_D_CONNECT_ACK545,然后发送给PPAL;

主叫侧PPAL收到PAL_D_CONNEC_ACK后,根据会话标识CALL ID找到主、 被叫地址,组建PV_GRANT消息555,并发送给被叫MS。

如图6所示,移动台发起组呼呼叫建立时,主要步骤如下:

移动台发送C_RAND(GRP_V_SRV)消息请求建立组呼601,PPAL收到后, 提取并保存主叫移动台地址、被叫组地址等信息,然后发送层间消息 PAL_U_SETUP到TPAL子模块611;

TPAL收到PAL_U_SETUP后,对其进行解析、提取必要的信息,组建对应 的TETRA消息U_Setup621,发送给交换中心处理;

交换中心根据配置决定是否发送D_Call_Proc消息622,若发送,TPAL收 到后,组建PAL_D_CALL_PROC消息发送到PPAL612;

PPAL收到PAL_D_CALL_PROC消息后,保存会话标识Call ID,建立主叫 移动台地址、组地址和会话标识的映射关系;

交换中心收到U_Setup后,若申请不到信道资源,有可能会发D_Info消 息通知移动台排队等候623/631,TPAL收到D_Info后发送 PAL_D_INFO613/641,PPAL把它转化成PDT的消息C_QACKD(TS_QC)发送给移 动台;

交换中心收到U_Setup,若申请到了信道资源,在发送D_Call_Proc后(若 按配置要求发送的话),再分别给被叫组发送D_Setup消息632,主叫移动台 发送D_Connect消息624;

TPAL从交换中心收到D_Setup消息后,转换成对应的接口消息 PAL_D_SETUP642,然后发送给PPAL子层;

PPAL收到PAL_D_SETUP消息后,提取组地址、信道分配等信息,发送PDT 的TV_GRANT信道分配消息给被叫组652,让组内移动台接收呼叫;

TPAL从交换中心收到D_Connect消息后,构建对应的接口消息 PAL_D_CONNECT614,然后发送给PPAL子层;

PPAL收到PAL_D_CONNECT消息后,提取主叫地址、会话标识、信道分配 等信息,发送PDT的TV_GRANT信道分配消息给主叫移动台603,告知其呼叫 建立成功。

如图7所示,呼叫维护主要包括PTT申请、PTT释放、以及几种呼叫释放 流程(通话过程中由用户或者交换中心发起呼叫断开),主要步骤如下:

移动台向基站发送P_MAINT(MK_PTTON)消息申请发射权701,PPAL收到后, 提取主叫地址、会话标识、发射优先级等信息,然后组建对应的接口消息 PAL_U_TX_DEMAND发送到TPAL子模块711;TPAL收到PAL_U_TX_DEMAND消息 后,组建对应的TETRA消息U_TX_Demand发送给交换中心721;

若申请发射成功,交换中心分别给主叫方、被叫移动台或组发送 D_TX_Granted消息722/731,把信道分配信息、发射权、发射方地址发送给 移动台;TPAL从交换中心收到D_TX_Granted消息后,构建对应的接口消息 PAL_D_TX_GRANTED712/741,然后发送给PPAL。主叫侧PPAL发送P_PROTECT (TX_GR)消息给主叫移动台702,被叫侧PPAL发送P_PROTECT(TX_GR_OTHER) 给被叫移动台或组751;

若申请发射失败,交换中心主叫方发送D_TX_Granted消息726,把不允 许发射的结果返回给移动台;主叫侧TPAL构建对应的PAL_D_TX_GRANTED消 息给PPAL716,PPAL构建对应的PDT消息P_PROTECT(TX_NGR)消息给主叫移 动台706;

当用户松开PPT键,移动台向基站发送P_MAINT(MK PTTOFF)消息申请停 止发射703,PPAL收到后,提取主叫地址、会话标识等信息,然后组建对应 的接口消息PAL_U_TX_CEASED发送到TPAL子模块713;TPAL收到 PAL_U_TX_CEASED后,对其进行解析、提取必要的信息,组建对应的TETRA消 息U_TX_Ceased723,发送给交换中心;交换中心收到U_TX_Ceased后,分别 给主被叫侧TPAL发送D_TX_Ceased消息724/732,告知其停止发射成功;TPAL 收到D_TX_Ceased消息后,构建对应的接口消息PAL_D_TX_CEASED714/742, 然后发送给PPAL。PPAL把其转化成PDT消息P_PROTECT(TX_CEASED)消息给 主、被叫移动台704/752;

若有用户想抢发射权,移动台向基站发送P_MAINT(MK_PTTON)消息申请发 射权707,PPAL收到后,提取主叫地址、会话标识、发射优先级等信息,然 后组建对应的接口消息PAL_U_TX_DEMAND发送到TPAL子模块717;TPAL收到 PAL_U_TX_DEMAND消息后,组建对应的TETRA消息U_TX_Demand发送给交换中 心727。若抢发射成功,交换中心给主叫方发送D_TX_Granted消息728,给 被叫方发送D_TX_Interrupt消息733,把信道分配信息、发射权、发射方地 址发送给移动台;主叫侧TPAL从交换中心收到D_TX_Granted消息后,构建 对应的接口消息PAL_D_TX_GRANTED718,然后发送给PPAL。被叫侧TPAL从交 换中心收到D_TX_Interrupt消息后,构建对应的接口消息 PAL_D_TX_INTERRUPT743,然后发送给PPAL;主叫侧PPAL发送P_PROTECT (TX_GR)消息给主叫移动台708,被叫侧PPAL发送P_PROTECT(TX_CEASED)给 被叫移动台或组753;

系统轮询用户时,交换中心发送D_Info给基站729,TPAL收到后,把它 转换成PAL_D_INFO层间消息719,PPAL再把它转化成PDT消息P_AHOY发送 给移动台709;移动台回应P_ACKU(MS_MA)消息70a,PPAL把它转化成层间消 息PAL_U_INFO,TPAL再把它转换成TETRA的消息U_Info发给交换中心;

用户想清除呼叫时,移动台向基站发送P_MAINT(MK_CLEAR)消息申请结束 呼叫70b,PPAL收到后,提取会话标识、结束原因等信息,然后组建对应的 接口消息PAL_U_DISCONNECT发送到TPAL子模块71b;TPAL收到 PAL_U_DISCONNECT消息后,组建对应的TETRA消息U_Disconnect发送给交换 中心72b。交换中心处理后给主、被叫方发送D_Release消息72c/734,把清 除呼叫结果和原因发送给基站;主、被叫侧TPAL从交换中心收到D_Release 消息后,构建对应的接口消息PAL_D_RELEASE71c/744,然后发送给PPAL。PPAL 发送P_CLEAR给主被叫移动台或组70c/754;

若系统因各种原因想释放呼叫,交换中心处理后给主、被叫方发送 D_Release消息72d/735,把清除呼叫原因发送给基站;主、被叫侧TPAL从 交换中心收到D_Release  消息后,构建对应的接口消息 PAL_D_RELEASE71d/745,然后发送给PPAL。PPAL发送P_CLEAR给主被叫移动 台或组70d/755。

在PDT系统中,不同情况下的呼叫释放信令可能不同,而在TETRA系统 中,各种情况下的呼叫释放都是通过U_Disconnect和D_Release信令来完成。

对应于TETRA系统,系统定义了两个呼叫释放的PAL层间接口消息: PAL_U_DISCONNECT和PAL_D_RELEASE,前者用于上行方向,后者用于下行方 向。PPAL子层收到PAL_D_RELEASE消息后,根据当前的呼叫状态转换成相应 的PDT协议信令后发送。

如图8所示为在呼叫建立阶段,由于被叫不存在,或者主叫未注册等原 因,系统要求断开呼叫的流程,这种情况下,最终发给移动台的消息将与正 常的维护流程中断开呼叫的信令有所不同。在呼叫建立阶段系统拒绝呼叫的 主要步骤如下:

如呼叫建立阶段流程所述,移动台发送C_RAND(IND_V_SRV或GRP_V_SRV) 消息请求建立呼叫801,PPAL收到后,构建层间消息PAL_U_SETUP到TPAL子 模块802;TPAL收到PAL_U_SETUP后,组建对应的TETRA消息U_Setup803, 发送给交换中心处理;

交换中心处理后,由于被叫不存在,或者主叫未注册等原因,系统要求 断开呼叫,于是给主叫侧TPAL发送D_Call_Proc消息804(可选)和D_Release 消息806,TPAL子层从交换中心收到D_Call_Proc消息后,转换成对应的接 口消息PAL_D_CALL_PROC,PPAL收到后保存会话标识CALL ID。TPAL从交换 中心收到D_Release消息后,构建对应的接口消息PAL_D_RELEASE807,然后 发送给PPAL,PPAL根据情况发送C_NACKD给移动台拒绝呼叫808。

如图9所示为在呼叫建立阶段被叫MS拒绝呼叫的流程,主要步骤如下:

移动台发送C_RAND(IND_V_SRV)消息请求建立呼叫901,PPAL收到后, 提取并保存主叫、被叫地址等信息,然后发送层间消息PAL_U_SETUP到TPAL 子模块902;

TPAL收到PAL_U_SETUP后,对其进行解析、提取必要的信息,组建对应 的TETRA消息U_Setup903,发送给交换中心处理;

交换中心处理后,给主叫侧TPAL发送D_Call_Proc消息904,给被叫侧 TPAL发送D_Setup消息906;

主叫侧TPAL收到D_Call_Proc消息后,转换成对应的接口消息 PAL_D_CALL_PROC905,然后发送给PPAL。

主叫侧PPAL收到PAL_D_CALL_PROC后,提取会话标识Call ID,建立主 叫MS地址与Call ID的映射关系;

被叫侧TPAL收到D_Setup消息后,转换成对应的接口消息PAL_D_SETUP 907,然后发送给PPAL子层;

被叫侧PPAL收到PAL_D_SETUP,提取并保存主、被叫地址和会话标识CALL ID,并发送PDT的C_AHOY(IND_V_SRV)寻呼消息给被叫移动台908;

被叫MS收到C_AHOY(IND_V_SRV)后,因系统忙、占线等原因,发送C_NACKU 不同意的应答响应消息到基站909;

PPAL收到后,提取会话标识、结束原因等信息,然后组建对应的接口消 息PAL_U_DISCONNECT发送到TPAL子模块910;

TPAL收到PAL_U_DISCONNECT消息后,组建对应的TETRA消息U_ Disconnect发送给交换中心911;

交换中心处理后给主、被叫方发送D_Release消息912/915,把清除呼叫 结果和原因发送给基站;

主、被叫侧TPAL从交换中心收到D_Release消息后,构建对应的接口消 息PAL_D_RELEASE913/916,然后发送给PPAL。主叫侧PPAL发送C_NACKD给 主叫移动台拒绝呼叫914,被叫侧PPAL发送C_ACKD给被叫移动台917。

如图10所示为在呼叫建立阶段被叫用户拒绝呼叫(振铃时挂机)的流程, 主要步骤如下:

从主叫MS发起C_RAND(IND_V_SRV)请求个呼呼叫建立到接收到被叫振 铃消息C_ACKD(MS_ALT)的过程如个呼呼叫建立步骤1-13;

被叫用户振铃时挂机后,移动台发送C_RAND(ASD.ACCEPT=1)消息给基站 1003;

被叫侧PPAL收到C_RAND(ASD.ACCEPT=1)消息后,提取被叫地址,并据此 找到会话标识CALL ID,组建层间消息PAL_U_DISCONNECT1004,发送到TPAL;

TPAL收到PAL_U_DISCONNECT后,解析、提取会话标识CALL ID和原因等 信息,组建对应的TETRA消息U_Diseonneet1005,发送给交换中心;

交换中心处理后给主、被叫方发送D_Release消息1006/1009,把清除呼 叫结果和原因发送给基站;

主、被叫侧TPAL从交换中心收到D_Release消息后,构建对应的接口消 息PAL_D_RELEASE1007/1010,然后发送给PPAL;

主叫侧PPAL发送C_NACKD给主叫移动台拒绝呼叫1008,被叫侧PPAL发 送C_ACKD给被叫移动台1011。

在呼叫建立阶段,主叫要求取消呼叫时,交换中心分两种情况,一种是 已经与被叫进行了一定交互的,一种是还没来得及与被叫进行交互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的处理包含了第二种情况,如果没有与被叫进行交互,只需要与 主叫进行断开交互即可,与被叫无关。如图11所示为建立阶段主叫取消呼叫 的主要步骤:

主叫MS发送C_ACKD(CAN_SRV)到基站请求取消呼叫1115;

主叫PPAL收到C_RAND(ASD.ACCEPT=1)消息后,提取被叫地址,并据此找 到会话标识CALL ID,组建层间消息PAL_U_DISCONNECT1116,发送到TPAL;

TPAL收到PAL_U_DISCONNECT后,解析、提取会话标识CALL ID和原因等 信息,组建对应的TETRA消息U_Diseonneet1117,发送给交换中心;

交换中心处理后给主叫方发送D_Release消息1118,若已给被叫方发送 了D_Setup消息1106,也往被叫方发送D_Release消息1121,把清除呼叫结 果和原因发送给基站;

主、被叫侧TPAL从交换中心收到D_Release消息后,构建对应的接口消 息PAL_D_RELEASE1119/1122,然后发送给PPAL;

主叫侧PPAL发送C_ACKD给主叫移动台1120,被叫侧PPAL发送C_AHOY (CAN_SRV)给被叫移动台1123;

被叫移动台收到C_AHOY(CAN_SRV),回复C_ACKU确认。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凡在本发明的 精神和原则之内,对本发明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或相应改进,仍处于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子。显然,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子,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 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