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铰刀、用于铰刀的刀盘和调节铰刀的加工直径的方法

铰刀、用于铰刀的刀盘和调节铰刀的加工直径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铰刀(35),其中铰刀包括基体(36),所述基体带有至少一个凹入其内的且具有至少第一和第二侧面(47、49)的盘座(39)。在盘座内插入有具有至少一个副刀刃(31)的刀盘(1)。此外,还设有夹紧装置(55),其具有夹紧爪(57)和用于刀盘(1)的调整装置。盘座(39)的第一侧面(47)相对于假想的垂线(V)倾斜,使得刀盘(1)可通过贴靠在侧面(47)上定向成刀盘的副刀刃(31)具有一定的渐缩。在盘座(39)的基部(45)中设有开口(67),调整部件(69)通过所述开口突入盘座(39)内。此外,刀盘(1)在其面向调整部件(69)的一侧上,优选地仅在此侧上贴靠在调整部件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调节此铰刀(35)的加工直径的方法以及两个对于铰刀特定的刀盘。第一刀盘(图1中的1)具有两个相互正交地设置的夹紧槽(11、19)。第二刀盘(图8和图9中的1)具有凹口(75),在所述凹口的基部(77)内设有拱顶形突出的夹紧体(79)。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25673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0980150800.9

  • 发明设计人 迪特尔·克雷斯;

    申请日2009-12-15

  • 分类号B23D77/04;B23B27/16;

  • 代理机构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董巍

  • 地址 德国阿隆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3:47: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2-0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23D77/04 授权公告日:20140604 终止日期:20181215 申请日:2009121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6-04

    授权

    授权

  • 2012-0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3D77/04 申请日:200912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11-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铰刀,根据权利要求11的前序部分的刀盘,根据权利要求16的前序部分的刀盘,以及根据权利要求26的调节铰刀的加工直径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从DE 10 2004 022 941A1得知这类铰刀和刀盘。用于精加工通孔或盲孔的铰刀具有基体,所述基体在其外周面上设有具有槽的形式的、向铰刀端侧边缘开放的凹部。所述凹部用于容置具有多个几何形状确定的刀刃的刀盘。槽在其背离铰刀端侧的端部上具有第一侧面和在铰刀的纵向中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另外的第二侧面。为了固定插入到槽内的刀盘设有夹紧装置。铰刀还包括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带有可与刀盘贴靠设置的调整部件,借助所述调整部件来调节刀盘的径向突出通过基体的周面或通过引导条(如果设有)且因此调节铰刀的加工直径。

已知的刀盘具有在铰刀的进给方向上倾斜的主刀刃,和在相反的方向上下沉的副刀刃。副刀刃的可借助调整装置调节的渐缩(Verjüngung)在刀盘插入到槽内时通常在每毫米(mm)一微米(μm)的范围内,这对应于副刀刃相对于刀具轴线的0.057度的角度偏离。

在已知的铰刀中,刀盘在其背离铰刀端侧的端部区域上直接压靠在用作支承的槽底上,且在其靠近铰刀端侧的端部压靠在调整部件上。刀盘通过夹紧装置被压在底部以及槽的第二端侧上,并由此固定。在通过调节调整部件而调节铰刀的加工直径时,刀盘围绕其贴靠在槽底上的边棱枢转,这必然导致在所有情况中都不希望的渐缩的改变。因此,难以在所有情况中实现渐缩的对于各种要求的最佳值。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头部分所述类型的铰刀,其中能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可与每个调整的加工直径无关地确定的渐缩。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至少一个适合于插入到铰刀内的刀盘。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给出简化的调节铰刀的加工直径的方法,同时确保限定的渐缩。

为实现此目的,提出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铰刀。所述铰刀包括基体,所述基体设有至少一个盘座,其中盘座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此外,在盘座内插入具有至少一个副刀刃的刀盘。为可靠且精确地固定刀盘,设置了具有夹紧爪的夹紧装置和用于精确地且优选简单地调节铰刀加工直径的调整部件。铰刀的特征在于,盘座第一侧面相对于假想的垂线倾斜,使得刀盘可通过贴靠在侧面上定向为使刀盘的副刀刃具有给定的渐缩,在盘座的底部上设有开口,调整部件通过所述开口突入盘座内,以及刀盘在其面向调整部件的一侧,优选地仅在此侧贴靠在调整部件上。由于这种构造,确保了在将刀盘插入到盘座内时,通过将刀盘贴靠在第一侧面上而相应的倾斜的第一侧面实现了刀盘的自动定向,使得可调节的至少一个刀刃具有精确的实际上不可改变的渐缩。

倾斜于或逆着铰刀端侧延伸的第一侧面在刀盘调整时即在调节加工直径时优选用作引导件,特别地用作强制引导件,即作为贴靠在第一侧面上的、通过也用作刀盘的支承的调整部件而从下方可移动的刀盘的引导件。因此,刀盘在其径向移动以调节刀刃超出铰刀的外周面或超出可能设有的引导条的突出时,并不围绕在相对于铰刀的纵向轴线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翻转(如在已知的铰刀的情况中的翻转,所述翻转首先导致渐缩的一次改变)。而是刀盘沿第一盘座侧面-优选仅沿第一盘座侧面-在保持通过第一侧面的布置和构造所确定的精确的副刀刃渐缩角度的情况下,平移地被引导,且由此相对于铰刀基体伸长。此直线运动的程度可通过调整装置调节,而第一侧面的延伸以及刀盘在其与第一侧面的贴靠接触面的区域内的匹配是方向给定的。

重要的是,刀盘以一侧贴靠在盘座的第一侧面上,使得在通过调整装置调节刀盘时使刀盘沿盘座的此第一侧面滑动。第一盘座侧面在此用作引导面,贴靠在其上的刀盘在为调节突出而进行径向调节时通过所述引导面被强制地引导。以此确保刀盘不像在已知的铰刀的情况中所发生的那样进行翻转,而是保持渐缩角度不变。刀盘因此具有始终相同的渐缩,而与其各径向位置无关,即与其超出铰刀的周面或超出其至少一个引导条的突出无关。

每毫米(mm)的刀刃长度一微米(μm)的渐缩被证明是特别的有利的。但应理解的是也可以选择副刀刃相对于刀具轴线的其它的渐缩/角度偏差,由此有目的地影响通过铰刀加工的孔壁的表面特性。

在本发明的全文中,术语“渐缩”与铰刀相结合地理解为铰刀在其具有刀盘的端部的区域内逆着铰刀进给方向的直径缩小。

与所选的渐缩的大小无关,十分重要的是,可靠且可信地保持对于各种要求(例如高的表面品质和/或高的刀具耐用时间)所选择的额定值,并在直径调节中和使用铰刀时不发生改变。这需要刀盘、夹紧装置、调整装置和铰刀基体的可靠且耐久的夹紧。

在此,在铰刀的实施例中被证明是有利的是,盘座的第一侧面构成用于刀盘的止动件,其中第一侧面设置在刀盘的背离铰刀的端侧上。此外,刀盘可通过夹紧爪被压靠在盘座的第一侧面上,其中第一侧面的前述倾斜(优选地逆着铰刀端侧的倾斜)与夹紧槽在刀盘内的定向相结合来负责使夹紧爪将刀盘在一定程度上移入到盘座内。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铰刀的相互协作的部分在刀盘的区域内如期望地绝对可靠地夹紧。

在铰刀的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调整装置和夹紧装置设置为距槽的端侧大致同样远。这实现了对于整个系统有利的格外紧凑的构造。例如通过如下方式可实现节约空间的布置,即将夹紧装置和调整装置分布地布置在铰刀的周面上,特别地使夹紧装置和调整装置至少基本上或大部分位于沿铰刀纵向轴线展开的平面的对置的侧上。

为通过借助于夹紧装置在刀盘上所施加夹紧力或夹持力而实现刀盘在盘座内的最佳的保持,夹紧装置包括带有可形成贴靠和/或接合的夹紧唇的夹紧爪,其中夹紧唇的形式与设置在刀盘上的夹紧面匹配。刀盘和夹紧装置各部件的布置和构造相互匹配,使得夹紧爪对刀盘施加以夹紧力/夹持力,所述夹紧力/夹持力定向为使得该力的第一分量逆着铰刀的进给方向在朝向由第一侧面构成的止动件的方向上起作用,第二分力在朝向调整部件的方向上起作用,而第三分力在朝向第二盘座侧面的方向上起作用。

为在高夹紧力/夹持力下也避免刀盘的损伤,夹紧唇的尺寸和形状以及相对于刀盘的布置与至少一个设置在其上的夹紧面相匹配,使得这两个部件之间的贴靠接触面尽可能大,以此使得作用在此处的表面压力相应地小。

由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到铰刀的其它有利实施例。

为实现此目的,还提出具有权利要求11的特征的刀盘,其具有至少一个几何形状确定的刀刃。刀盘具有带有矩形前侧的有棱角的基本形状,所述基本形状通过假想的中心线可分为两个半部。此外设有具有至少一个夹紧面的第一夹紧槽,所述夹紧面相对于第一夹紧槽的中心线优选以锐角倾斜。刀盘的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夹紧面的第二夹紧槽,所述第二夹紧槽的中轴线与第一夹紧槽的中轴线正交地延伸。

由权利要求11之后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到此刀盘的有利的实施方式。

此外,为实现此目的,提出具有权利要求16的特征的刀盘,所述刀盘具有至少一个带有设置在其内的夹紧面的凹口,且其特征在于,在凹口的底部内布置或构造有拱顶形突出的具有夹紧面的夹紧体。由于此构造,可在凹口及突出的夹紧体的相应的布置中,特别地也在中心地定位在有棱角的刀盘上时,使夹紧爪的接合点邻近地贴靠在优选地布置在刀盘的角部上的主动刀刃上,以此例如与常规的刀盘相比,也可在切割工序期间更好地避免刀盘的最小振动。刀盘的实际上无振动的切削特别地在使用PCBN(多晶立方氮化硼)作为刀刃材料时提供了耐久性方面的优点。

由权利要求16之后的从属权利要求得到此刀盘的特别地有利的实施方式。

为实现此目的,最后还提出了根据权利要求26的用于调整根据权利要求1至10的铰刀的方法。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根据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各图为:

图1A在俯视图中示出了刀盘的第一实施例;

图1B示出了根据图1A的刀盘的侧视图;

图1C示出了根据图1A的刀盘的立体视图;

图2示出了带有根据图1A至图1C的刀盘的铰刀的实施例的立体视图;

图3在侧视图中示出了根据图2的铰刀;

图4示出了根据图2和图3的铰刀在调整装置的区域内的横截面图示;

图5示出了带有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刀盘的根据图2至图4的铰刀;

图6示出了根据图5的铰刀的侧视图;

图7A示出了用于根据图5的刀盘的夹紧爪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B示出了根据图7A的夹紧爪的侧视图;

图7C以向下倾斜的观察方向在立体视图中示出了根据图7A和图7B的夹紧爪;

图8在截面图示中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刀盘的截面;以及

图9示出了根据图8的刀盘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十分示意性地示出了盘形刀盘1的实施例,所述刀盘1在观察其前侧3的俯视图中具有正方形基本形状,所述基本形状构造为基本上对称的,且具有相互垂直地延伸的中心线5A和5B。第一切削面或第二切削面沿相互平行延伸的第一和第二边棱7A或7B延伸。此外,第三以及第四切削面沿其余的两个边棱,即第三和第四边棱7C以及7D延伸。在图中未进一步标记的切削面优选地分别通过未图示的导屑槽(Spanleitstufen)限制,其中切削面从所属的边棱在朝向刀盘1的背侧9的方向上下沉,导屑槽在朝向前侧3的方向上升高。此类切削面和导屑槽一般是已知的,因此在此不再对其详细论述。

在前侧3的中间,在切削面之间设有长形的第一夹紧槽11,所述夹紧槽11在此实施例中带有总共两个V形的朝向彼此延伸的夹紧面13和15。第一夹紧槽11相对于其中轴线17对称地构造,所述中轴线17与刀盘1的中心线5A形成角度α,所述角度α优选地在10度至20度的范围内,且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约为15度。此外设有第二夹紧槽19,所述第二夹紧槽19同样带有两个V形的朝向彼此延伸的夹紧面21和23,所述第二夹紧槽19的中轴线25与第一夹紧槽11的中轴线17正交地即垂直地延伸。在大小和形状上优选相同的第一夹紧槽11和第二夹紧槽19彼此交叉,以此得到了十字形。

从图1A中容易地可见,由相互垂直地延伸的夹紧槽11和19形成的夹紧十字部并不跟随刀盘的外轮廓,即夹紧槽11、19的中轴线并非平行于侧面或边棱7A和7或及7C和7D地延伸。几乎形成直角十字的夹紧槽11、19相对于刀盘的外边棱/侧棱枢转过一个角度,所述角度由于边棱7A和7B与刀盘中心线5B之间的平行性以及边棱7C和7D与刀盘中心线5A之间的平行性而形成角度α。亦即,夹紧十字部相对于刀盘的外侧长边棱围绕穿过中心线5A、5B和中轴线17、25的交点26延伸的轴线所枢转过的角度优选地在10度至20度的范围内。因此,在将夹紧力分为多个分力时存在优点,其中由所述分力中的一个确保刀盘在铰刀的刀盘座内希望的高的压紧,这将在下文中更详细论述。

夹紧槽11、19的中轴线17、25因此形成90度的角度。此外,所选的第一和第二夹紧槽11、19的尺寸和布置使得切削面不中断,即夹紧槽在前侧3上形成周侧封闭的凹口,其中第一和第二夹紧槽11、19的中轴线17、25的中点与刀盘1的中心线5A、5B的中点重合,且其中相交的第一和第二夹紧槽11、19相对于中心线5A、5B的中点构造为点对称。夹紧槽11、19因此相对于中心线5A、5B和中轴线17、25的交点26点对称地布置。最后,夹紧面13、15、21、23相对于在此平面的前侧3在朝向刀盘的背侧的方向上成角度下沉,所述角度在10度至15度的范围内。换言之,夹紧面13、15、21、23在图1A的图面内倾斜地延伸。

刀盘1的角部分别设有斜切,即边棱7A至7D均未到达正方形基体的几何角部,而是在其之前以一个角度向中心线5A和5B下沉。这种分别从一个边棱开始且在以顺时针方向观察图1A时在朝向相邻的边棱的方向上下沉的区域构成了刀盘1的几何形状确定的主刀刃27A、27B、27C和27D,所述主刀刃通过顶点29过渡为几何形状确定的副刀刃31A、31B、31C或31D,所述副刀刃由各边棱7的连接在顶点29上的区域形成。

在刀盘1使用时将刀盘1插入到刀具内,使得各主动的副刀刃31在朝向刀具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下沉,更确切的说通常每毫米(mm)下沉大约一微米(μm)。

如从图1A中可见,在关于交点26点对称构造的刀盘1内设有总共四个刀刃区域,其中每两个布置在刀盘1的对角线对置的角部上。带有至少两个对置的刀刃区域的刀盘基本上是已知的。此类刀盘1也称为旋转盘。如果主刀刃27A至27D中的一个和其所属的副刀刃31A、31B、31C或31D被磨损,则刀盘1可围绕垂直于前侧3穿过交点26引导的假想的轴线旋转90度,使得在旋转方向上随后的主刀刃和副刀刃用于工件的切削加工。

通常,基体的端侧设置为相对于前侧3成90度的角度,因此,所述端侧在根据图1A的图示中垂直地下沉到图1A的图面内。但在图1A至图1C中图示的实施例中,刀盘1的连接在边棱7上的侧面33以小于90度的角度倾斜,因此所述侧面33朝向中心线5A或5B下沉。因此,以朝向根据图1B的图示的端侧的观察方向来观察刀盘1,则刀盘1基本上构造为为梯形,其中在图1A中可见的前侧3横向于中心线的宽度比刀盘1的与前侧3对置的且平行于前侧3延伸的背侧9的更大。侧面33从边棱7开始下沉的角度称为自由角,其值优选地为大约11度。

在根据图1A至图1C所述的刀盘1的实施例中,主刀刃27可由刀盘1的基体加工出。但也可构思的是,在基体内在主刀刃27和副刀刃31的区域内插入例如由PCBN制成的插入件。在此情况中,切屑面和必要时设置的导屑槽仅延伸超过此插入件的长度。

图2在立体视图中示出了精钻孔刀具的实施例的图示,所述精钻孔刀具在此由具有基体36的铰刀35构成。在基体36上连接有空心轴锥柄37以用于将铰刀35连接在机床中或机床上。

在铰刀35的基体36的前端处设有在此由边缘开放的槽构成的盘座39以容置前述刀盘1。盘座39朝向铰刀35的前侧41且向基体36的周面40开放,且基本上平行于铰刀35的旋转轴线43延伸。盘座39由于其端侧地设置在基体36上而仅具有三个壁,即底部45、第一侧面47和第二侧面49,所述壁均构造为平面的。第一侧面47设置在盘座39的背离铰刀35端侧41的端部上且在此构成用于刀盘1的轴向止动件。在此,第一侧面47逆着图3中用双箭头51表示的进给方向倾斜,所以从铰刀35的端侧41下沉。显见的是第一侧面47在横向于铰刀进给方向的方向上延伸,这也从图2和图3中可见。第二侧面49在图2和图4示出的实施例中垂直于或至少基本上垂直于第一侧面47且平行于铰刀的纵向中轴线延伸,所述纵向中轴线在此与旋转轴线43重合。

如从图2中可见,盘座底部45从端侧41延伸直至由第一侧面47形成的端侧的止动件,其中底部45在至少一个基本上平行于进给方向布置的平面内位于旋转轴线43上方。底部45以及第一侧面47和第二侧面49在图2至图4示出的铰刀35的实施例中构造为平的。在第一侧面47和底部45之间的过渡区域内设有留空53,以确保刀盘1的精确限定的位置,且阻止当刀盘1插入在盘座内时布置在此过渡区域内的刀刃区域的损坏。这种留空也可设置在底部45和第二侧面49之间的过渡区域内。

铰刀35还包括在图2和图4中可见的夹紧装置55以将刀盘1固定在盘座39内。夹紧装置55包括夹紧爪57,所述夹紧爪57通过夹紧唇59在刀盘1的前侧3上与第一夹紧槽11接合。夹紧装置55具有夹紧螺钉61,所述夹紧螺钉61优选地具有两个螺纹部分,所述螺纹部分的特征是反向的导程。第一螺纹部分接合在设置于通孔内的内螺纹中,所述通孔伸进夹紧爪57且用于容置夹紧螺钉61。夹紧螺钉61的另外的螺纹部分在开口62的区域内接合在铰刀35的基体36中。重要的是,刀盘并非直接通过夹紧螺钉61,而是直接地(即直接通过夹紧爪57)固定在刀具的圆体上。为此,夹紧爪57在特定地定向的槽内接合在刀具前部(Messerbrust)上。

铰刀35还包括带有仅一个调节螺钉65的调整装置63,所述调节螺钉65以其外螺纹与孔67的内螺纹协作,所述孔67设在铰刀35的基体36内沿割线延伸。在调节螺钉65旋转时,调节螺钉65或多或少地旋入到铰刀的基体36内,其中调节螺钉65直接作用在刀盘1的靠近盘座底部39的侧面33上或如在此处图示的通过楔形调整部件69作用,所述调整部件69通过设置在盘座39的底部45内的开口突入盘座39中,且突入的程度确保刀盘1不与盘座底部45接触并仅贴靠或压靠在端侧设置于调整部件69上的倾斜面71上。所述倾斜面71相应地定尺寸,如在图3中可见,使得调整部件69仅在盘座底部的长度的一部分上延伸,因此相对较小。因为刀盘1与盘座底部不接触且盘座底部具有对刀盘定向且支承的作用,所以不需要盘座底部或不需要如此精确地构造盘座底部,这降低了刀具的成本。

对于在附图中图示的铰刀的实施例应理解的是,由于端侧地设置在调整螺钉65上的楔形调整部件69突过边缘开放的槽39的底部45,所以实际的刀盘座由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调整部件69上的倾斜面71形成。在刀盘通过夹紧装置55紧固时,刀盘特别地由于夹紧十字部而在一定程度上移入到盘座内,所述夹紧十字部相对于刀盘的外边棱枢转,并通过相互正交地延伸的夹紧槽11、19形成。以此实现了刀盘以希望的高压紧力在盘座的壁(侧面47、49以及倾斜面71)上的贴靠,使得可确保刀盘的可靠的和可复现的固定。在通过调整装置调节刀盘超出铰刀周面的突出时,也存在刀盘和盘座的壁之间的优选平面的贴靠接触,此时刀盘以其靠近第一侧面47的侧面在盘座第一侧面47上顺沿滑动,而无需刀盘在此翻转。因此,尽管刀盘的径向位置发生变化,仍然能够可靠地防止副刀刃渐缩的变化。

从图2结合图4可见,夹紧装置和调整装置以与端侧36近似相同的距离设置。在此实施例中,这归因于夹紧装置和调整装置的基本上对置的布置,这实现了特别紧凑的构造。通过在调整部件69上的相对平面地延伸的倾斜面71实现了很灵敏的调整。此外,在调整时可在刀盘上施加很大的力,并承受径向作用的切削力。

如果通过合适的工具使得夹紧螺钉61旋转,则在第一旋转方向上夹紧爪57被拧紧,使得夹紧唇59与第一夹紧槽11的夹紧面13或15协作。在此施加的夹紧力通过根据图1A至图1C详细描述的第一夹紧槽11的倾斜布置而分为至少两个分力:第一分力垂直于刀盘1的中轴线5A作用,即,向图1的图面内作用,第二分力在中轴线5A的方向上作用,在此向左作用。

在根据图2和图3的图示中可见,刀盘1的右前上角部具有主刀刃27和副刀刃31,如根据图1在上文中详述的。在根据图3的图示中,主刀刃27朝向进给方向51的方向下沉。相应地,副刀刃31通过刀盘1在盘座39内的相应的布置和调整,逆着进给方向51向铰刀35的旋转轴线43下沉。

在图3中示出了带有插入盘座39内的刀盘1的铰刀35,但未图示夹紧装置。在刀盘1的此位置中与夹紧爪57协作的夹紧槽11相对于假想的垂线V逆着进给方向以角度λ倾斜,所述角度λ在10度至20度的范围内且在此特别地为15度。倾斜角度λ和角度α的大小在此基本上相等,这通过盘座侧面和刀盘的基本形状的相应的布置以及夹紧槽在刀盘前侧上的前述布置来实现。以此确保了刀盘1可靠地压靠在盘座39的第一侧面47和第二侧面49以及压靠在调整装置63的调整部件69。换言之,夹紧爪57使刀盘移入到盘座内,其中由于夹紧爪及其在铰刀基体上的布置,大部分的夹持力或夹紧力作用在盘座39的第二侧面49上;通过刀盘移入到盘座39内,也使夹紧力施加在第一侧面47上。由于盘座39的第一侧面47的虽很小但足够的倾斜,贴靠在盘座39上的刀盘1也相对于铰刀35的纵向中轴线略微旋转地布置。通过此措施在副刀刃31上实现了渐缩,所述渐缩可被精确地确定且可靠地保持。

在调节铰刀35的加工直径时,贴靠在盘座39的第一侧面47和第二侧面49上和调整部件69上的刀盘1通过调整装置径向向外受压。此时刀盘1的贴靠在盘座第一侧面47上的侧面33沿盘座侧面47滑动,而不使得副刀刃31的渐缩发生变化。因此,通过使刀盘1于贴靠在第一侧面上的情况下在径向方向上向外移动或向内运动,实现了主动副刀刃的平行移动。

优选地,在调节铰刀的加工直径前将夹紧爪57已预紧,使得刀盘1无间隙地被保持在盘座29内,以此避免此固定系统的错位运动。然后通过调整部件69的调节将盘座1径向向外压,以此通过夹紧槽侧部的角度(即夹紧面13的角度)和夹紧槽11相对于垂直方向V的枢转角度将作用在刀盘1上的夹紧力进一步提高。通过前述角度关系,实现了近似的楔形传动,这有助于使刀盘1最佳地在铰刀35的基体内被夹紧。在此,夹紧力如已所述作用在不同的作用方向上,所述作用方向通过夹紧槽的布置相互协调,使得刀盘可靠地贴靠在盘座的贴靠面上以及调整装置的贴靠面上,其中这些贴靠面分别用作刀盘1的支承。

总之,应理解的是,在加工孔时切削力作用在刀盘上,例如在截面的区域内作用有径向力、轴向力和切向力。根据材料和截面几何形状及切割值,这些力的相互关系或单独的分力的值发生改变。但已表明刀盘1在铰刀35的基体36内或在铰刀35的盘座39内的支承,使得这些力被同时引导并支撑在刀盘背侧9上的支承面内和在盘座的第一侧面47和第二侧面49内同样被引入铰刀基体36内。通过刀盘在夹紧及其随后的调整时所述的最佳夹紧,在切削力的作用下也不发生错位运动或振动,且持续可靠地得到加工直径和渐缩的调节的值。

在铰刀35的周面40内例如插入了五个引导条73A至73E,所述引导条用于将铰刀35引导到待加工的孔内。

图5和图6分别示出了铰刀35的另一实施例的视图,其与根据图1A至图4所述的铰刀的区别仅在于刀盘1和夹紧爪57的实施方式。因此,相同的部分带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以便参考前述附图的描述。在下文中仅详细论述不同之处。

在此,作为十字槽的替代,在也称为刀具前部的前侧3内安装有锥形凹口75,所述锥形凹口75不穿过刀盘1而是构造为盲孔的形式。

如从示出了通过根据图5和图6的刀盘的截面图示或此刀盘的前侧的俯视图的图8和图9中可见,凹口75在其底部77上的直径小于在刀盘1的前侧3的区域内的直径。替代地,凹口75也可以构造为圆柱形。在凹口75的底部77内设有在前侧3的方向上突出的拱顶形的夹紧体79,所述夹紧体79的外面81至少部分地形成与夹紧装置55协作的夹紧面83。与刀盘一体构造的夹紧体79在其自由端部区域的方向上缩小,且总体上具有截锥体的基本形式。在底部77上设有平面的环形面85(位于与凹口75同心布置的、看似由底部77升起的夹紧体79与凹口75的壁之间),使得一起形成了自由空间,例如根据图7A至图7C所述的,合适的夹紧爪能够以其夹紧唇接合在所述自由空间内。

图7A至图7C分别示出了夹紧爪57的实施方式的视图,所述夹紧爪57适合于将在图5、图6、图8和图9中图示的刀盘1以希望的方式紧固在铰刀35上。如在图7C中特别地可见,夹紧爪57具有夹紧唇59,所述夹紧唇59基本上构造为半圆形且在其中间区域内设有边缘开放的空隙87。夹紧唇59的外壁89与位于刀盘1内的凹口75的壁匹配和内壁91与夹紧体79上的夹紧面83匹配,使得壁89和91在刀盘1的夹紧状态下可平面地贴靠在刀盘的夹紧体的用作夹紧面83的外面上。

夹紧唇57的内壁91因此形成与夹紧体79协作的夹紧面93。所述夹紧面93通过将其在此分为相互分隔的两个大小相等的部分夹紧面95和97的中断部99实现。以此限定了两个相互间隔开的贴靠区域。

为固定插入到铰刀35的盘座39内的刀盘1,将夹紧爪57的夹紧唇59引入到环形的凹口75内,且夹紧爪57通过在图5和图6中未图示的夹紧螺钉61夹紧。在此,夹紧爪57的部分夹紧面95、97通过夹紧体的夹紧面83而贴靠在刀盘1上。重要的是,所选的部分夹紧面在夹紧爪57上的布置使得此贴靠接触区域位于夹紧体的外周区域的紧邻刀盘的主动刀刃的区域,使得如在根据图2至图4所述的铰刀的情况中将所施加的夹紧力分为分力,所述分力将刀盘压靠在位于铰刀的基体36上其用作支承的贴靠面上或调整装置的调整部件上。

在根据图6的实施例中,夹紧爪57的部分夹紧面绝大部分上贴靠在夹紧体79的夹紧面83的位于中心线5A右侧的区域内,即贴靠在以刀盘1的中心线5A和5B为坐标轴的坐标系的以附图标记“I”指示的第一四分之一部内。显见的是在刀盘和夹紧装置的此实施方式中,夹紧唇也部分地贴靠在刀盘的夹紧体上的位于第二四分之一部II和第四四分之一部IV的区域内。重要的是在夹紧体上施加的夹紧力在刀盘的主动刀刃31A和27A附近被引导到其内,且在刀盘的贴靠面上在盘座侧面47和49上且在调整部件的贴靠面上引入到铰刀35的基体36内。

总之,应理解的是在根据附图所述的夹紧系统中实现了很有能力的铰刀,所述铰刀也容易操作。此刀具的调节,即铰刀的调整能够以简单的方式进行,无需特殊设备由经验更少的人员也可以方便可靠地执行。通过所提出的夹紧系统可始终保证刀盘的增强的稳定性和固定的夹紧。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