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全户内分体式变压器的诱导通风冷却系统

全户内分体式变压器的诱导通风冷却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户内分体式变压器的诱导通风冷却系统,包括相邻设置的变压器室及散热器室,变压器室下方设有集油室,散热器室下方设有电缆室,其特征在于散热器室内的散热器上方设有导流罩,散热器室下方的电缆室内设有诱导送风装置。本发明在散热器室内的散热器上方设置导流罩,迫使进风气流包裹散热器下部及周围并有序地自下而上流动,增加空气与散热器表面接触,同时加大热压差,增加空气的流速与进风量,增加散热器表面的散热系数,提升散热能力,保证变压器的安全运行,提高电网的安全供电可靠性;当夏季极端高温时段时,应用温差控制风机启停,通过自然通风加机械送风两部分气流加大对散热器通风冷却,提升散热能力。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2-23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H01F27/0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10414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2-08-08

    授权

    授权

  • 2011-12-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F27/08 申请日:201104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11-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的通风散热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户内分体式变压器的诱导通风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土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紧凑型户内变电站和地下变电站将成为未来智能变电站较为普遍的建设形态。运行经验表明,散热不良的运行环境对变压器的负载能力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通过提升变压器散热能力、改善运行环境来提高变压器的负载能力,对于智能变电站乃至整个智能电网建设,充分发挥其安全、可靠、智能、环保的强大效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目前全户内型变电站将变压器置于室内,改变了原变压器户外通风散热的环境,使得变压器的运行环境温度升高,影响变压器的负载能力。为了改善变压器在室内的运行环境,通常采用分体式变压器来增加其通风散热:变压器本体设置在变压器室内,散热器设置在相邻的散热器室内,散热器室的一侧下部设有进风口,散热器室的上部设有排风口。散热器室内的散热器由于处在一面进风三面阻隔的建筑结构下,单侧进入室内的新风,相当一部分未参与热交换即被流动的气流带走排出散热器室外,同时在散热器周围空间内产生了大量的空气涡流或紊流,不但无法将空气所携带的热量排至户外,反而成为蓄热体,为室内温度的升高推波助澜,导致散热器散热能力明显下降。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全户内分体式变压器的诱导通风冷却系统,使散热器室的散热气流有序地由下而上运动,增大空气流量,同时增加气流与散热器表面接触面积,提升散热器表面的散热系数及散热能力,保证变压器的安全运行,提高电网的安全供电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全户内分体式变压器的诱导通风冷却系统,包括相邻设置的变压器室及散热器室,变压器室下方设有集油室,散热器室下方设有电缆室,分体式变压器的变压器本体设置在变压器室内,分体式变压器的散热器设置在散热器室内,散热器室下部的一侧设有进风口,散热器室的上部设有排风口,集油室设有主变进风口,所述散热器室内的散热器上方设有导流罩。

进一步的:

所述导流罩由4块分别铰接在散热器室的4个侧壁上的导流罩片拼合构成,4块导流罩片的横截面均为弧形。

所述散热器室的4个侧壁分别设有电动调节装置,电动调节装置分别通过钢丝绳连接导流罩片。

所述散热器室下方的电缆室内设有诱导送风装置,诱导送风装置的送风口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下方。

所述诱导送风装置包括风机、进风管、吸风口、送风管及送风口,吸风口设置在电缆室的侧壁上。

所述变压器室的主变出风口设置在变压器室上部与散热器室连通,且主变出风口位于所述散热器室排风口的下方。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1、在散热器室内的散热器上方设置导流罩,迫使进风气流包裹散热器下部及周围并有序地自下而上流动,增加空气与散热器表面接触,同时加大热压差,增加空气的流速与进风量,增加散热器表面的散热系数,提升散热能力,保证变压器的安全运行,提高电网的安全供电可靠性。

2、导流罩的活动拼合结构,可方便对散热器的维修。 

3、当夏季极端高温时段时,应用温差控制风机启停,通过自然通风加机械送风两部分气流加大对散热器通风冷却,提升散热能力。

4、将变压器室上部的出风口移至与散热器室相通,变压器室热空气进入散热器室能提高散热器室上部室温,提升散热器室内气流上升力,同时可防止户外尘埃从上部进入变压器室,以满足变压器防污秽的要求,同时可衰减变压器噪音外传能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3所示,本发明包括相邻设置的变压器室1及散热器室2,变压器室1下方设有集油室18,散热器室下方设有电缆室17,分体式变压器的变压器本体3设置在变压器室1内,分体式变压器的散热器4设置在散热器室2内,变压器本体3与散热器4之间通过油管连接,散热器室2下部的一侧设有进风口5,散热器室2的上部设有排风口6,集油室18设有主变进风口19;散热器室2内的散热器4上方设有导流罩7,导流罩7呈下大上小渐变的通风导流结构。导流罩7由4块分别铰接在散热器室2的4个侧壁上的导流罩片8拼合构成,导流罩片8分别通过铰链11连接在各个侧壁上,4块导流罩片8的横截面均为弧形,4块弧形的导流罩片8构成导流罩7的下大上小的通风导流结构。散热器室2的4个侧壁分别设有电动调节装置9,电动调节装置9分别通过钢丝绳10连接导流罩片8,电动调节装置9由电机及卷筒构成,电动调节装置9控制钢丝绳10牵引导流罩片8的开启或关闭,当需要对散热器4作维护时,四个方向导流罩片8向上收起,在正常运行时,4块导流罩片8拼合成完整的导流罩7。散热器室2下方的电缆室17内设有诱导送风装置100,诱导送风装置100包括风机14、进风管13、吸风口12、送风管15及送风口16,吸风口12设置在电缆室17的侧壁上,吸风口12通过进风管13连接风机14,诱导送风装置的送风口16设置在散热器4的下方,送风口16通过送风管15连接风机14。在本实施例中,变压器室1的主变出风口20设置在变压器室1的上部与散热器室2连通,并且主变出风口20位于排风口6的下方,这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变压器室的主变出风口20设置在变压器室顶部而造成的噪声问题,同时,变压器室1的热空气进入散热器室2能提高散热器室2上部室温,提升散热器室内气流上升力,同时可防止户外尘埃从上部进入变压器室,以满足变压器防污秽的要求,可衰减变压器噪音外传能量。

在实际使用中,导流罩片8处于拼合状态,户外的新风自然由进风口5进入散热器室2,导流罩7迫使进风气流有序地包裹整个散热器4底部及四周,自下而上形成有规律的对流形态,使冷却气流充分与散热器热表面接触,最大限度进行热交换,上升气流与散热器4热交换后进入导流罩7,脱离空气导流罩7后的热气流经排风口6排出室外。导流罩7的下大上小渐变的通风导流结构,使上升热气流温度集中最大化,热压差最大化,从而加大上升气流的流速,提高进风量,提高散热能力。变压器室1的通风则由集油室18的主变进风口19处的户外进风对变压器本体3降温,热空气从主变出风口20流入散热器室2的上部后由排风口6排出户外。

当夏季极端高温时段时,用温差控制诱导送风装置100的风机14启闭,风机14 通过进风管13从吸风口12吸入新风,经送风管15、送风口16压入散热器4底部,通过自然通风加机械送风两部分气流加大对散热器4的通风冷却,提升散热能力。

本发明可针对现有分体式变压器的散热器室的土建结构、进出风口的设置、散热器的布局及运行现状,在不改变原有土建结构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提高散热器表面散热能力的技术手段与方法,从而提高变压器负荷率,提高电网的安全供电可靠性。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