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利用乡土植物进行半风化石质边坡绿化的方法

一种利用乡土植物进行半风化石质边坡绿化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乡土植物进行半风化石质边坡绿化的方法。它包括:将半风化石质边坡坡面清理、平整,清除坡面浮石、浮根,然后在坡面钻孔,孔深8-12cm,直径8-12cm,孔与孔的间距为35-40cm,在春季2-5月份,采挖乡土灌草植物,将挖取的植株摘除顶部的叶片或羽片后,移植到边坡上的孔洞内,加土填平压紧,常规维护;然后将土和马尾松的种子,按质量比3~5∶1混合,均匀撒在边坡上,使每平米撒有8-12粒马尾松种子,常规维护;在边坡、截水沟周围,移植高度为35-50cm的乡土灌木或乔木,常规维护。随着马尾松萌发,移植苗木生长和蔓延,边坡逐渐被绿化,恢复与周边植被环境谐调一致,达到很好的绿化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19992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申请/专利号CN201010135991.6

  • 发明设计人 王发国;刘东明;陈红锋;邢福武;

    申请日2010-03-26

  • 分类号E02D17/20;A01G23/00;A01G23/02;

  • 代理机构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余炳和

  • 地址 51065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乐意居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3:21: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3-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E02D17/20 专利号:ZL2010101359916 申请日:20100326 授权公告日:2013022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3-02-27

    授权

    授权

  • 2011-11-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D17/20 申请日:201003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9-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保科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半风化石质边坡绿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边坡绿化是高速公路绿化的重点和难点,目前高速公路绿化普遍沿袭城市园林绿化的原则,对公路沿线生态环境、植被状况、植物种类不了解,以应用外来植物为主,存在树种单调、抗性差、养护管理费用高等问题,特别是半风化石质边坡,由于其土层很薄,贫瘠,植物生根难,易被雨水冲刷等特点,其绿化存在较大的困难。乡土植物在华南高速公路绿化建设中不仅具有一般植物的防护功能和保护功能,而且在突出景观特色、适应性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城市生态系统方面均具有独特的优势。使用乡土树种作为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成为目前公路建设的新趋势之一,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专利号为CN03139818.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类芦绿化裸露边坡的方法,其具体是将野生类芦草种子及穗杆混合物、肥料、纸浆、水混合搅拌均匀制成喷播物料,用喷草机将喷播物料喷播到边坡上,直至裸露边坡长满类芦草。但是这种方法若用喷草机喷播在半风化石质边坡上,易被雨水冲刷,生长不均匀。另外,边坡上生长出来仅有类芦草一种,和周边的自然植被相差较远,降低了绿化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乡土植物进行半风化石质边坡绿化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可有效绿化半风化石质边坡,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半风化石质边坡。

本发明使用边坡凿孔固定技术,在边坡上凿孔,在孔中为植物的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再将乡土植物栽种到该孔中,浇水、施肥,使其正常生长,从而达到半风化石质边坡绿化的目的。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乡土植物进行半风化石质边坡绿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半风化石质边坡坡面清理、平整,清除坡面浮石、浮根,然后在坡面钻孔,孔深8-12cm,直径8-12cm,孔与孔之间的间距为35-40cm,在春季2-5月份,采挖乡土灌草植物,将挖取的植株摘除顶部的叶片或羽片后,移植到边坡上的孔洞内,加土填平压紧,常规维护;

(2)然后将土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的种子,按质量比3~5∶1混合,均匀撒在边坡上,使每平方米撒有8-12粒马尾松种子,常规维护;

(3)在边坡周围、截水沟周围,移植高度为35-50cm的乡土灌木或者乔木树种,常规维护。

所移植的植物经过常规维护,能正常生长,从而能迅速使石质边坡复绿,达到与周围生境谐调一致的绿化效果。

所述的孔优选孔眼方向与坡面垂直。

在孔中移植乡土灌草植物,优选在移植前在孔洞内施肥,更优选施用复合肥,每平方米施用20-30克。

所述的乡土灌草植物的移植季节在每年春季的2-5月份,在这个季节移植的植物容易存活,维护容易,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所述的采挖的乡土灌草植物,优选每株挖取时保留根部土壤的直径为15-20cm,有利于植株的存活和快速生长。

乡土植物一般是指长期生长于当地,自然分布、自然演替,已适应并融入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植物。在对华南地区高速公路旁的半风化石质边坡进行绿化时,选用的乡土灌草植物优选为芒箕(Dicranopteris pedata)、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和棕叶芦(Thysanolaenamaxima),选用的乡土灌木或者乔木树种优选为盐肤木(Rhus chinensis)、木荷(Schima superba)、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九节(Psychotria asiatica)、东方紫金牛(Ardisia elliptica)和网脉山龙眼(Helicia reticulata)。

为了施工的方便,所述的与马尾松土种子混合的土优先使用边坡施工后的表土。

所述的常规维护是对栽种的植物进行常规维护,如浇水、施肥,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和光照需求。

本发明根据乡土植物的生理特性以及半风化石质边坡的地理性质,利用边坡凿孔固定技术,在边坡坡面凿出适当孔径和深度的孔,而后将乡土灌草植物移栽到孔中,常规维护,使植物正常生长,从而达到绿化边坡的目的。本发明在孔中移栽乡土灌草植物,从而使其能直立生长,减少雨水冲刷的损害;在半风化的石质边坡打孔能增加土壤的渗透性,有利于水肥进入,降低土壤紧实度,刺激植物根系的生长;所凿的孔可使灌草植物的根尽快固定下来,为根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再经过适量的水和肥等常规维护,可为根系的生长和恢复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根系可向孔内周围伸长,当根系稳定生长后,可促进植株地上部分的恢复与生长。因此,本发明的方法相当于将边坡孔洞当作植物生长的容器,固定和保护植株。植株能基本自发适应生长,实现从人工环境到自然环境的顺利过渡,大大的提高成活率,从而实现了边坡的绿化。应用本发明在华南地区的进行边坡绿化时,利用乡土植物的高适应性和部分种类如芒箕的蔓生性,只要根部能固定下来,加上合适的自然和营养条件,根系就会向周围深入基质中。马尾松种子的萌发能力很强,根系能迅速伸入半风化石质边坡中,成活率达95%,芒箕植株萌发新的羽片后能快速蔓延伸长,和芒草、棕叶芦及移植的其他乡土苗木一起可迅速使类石质边坡复绿,达到保持水土,并使边坡与周围生境谐调一致的绿化效果。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优点:

1、简单易学,劳动强度低;

2、材料易于获取,成本低,所取的部分乡土植物是分布十分普遍的植物种类,生长快,

适应性强,能很快恢复边坡,并且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小。

本发明的方法特别适合华南地区各种公路旁,坡率为1∶1~1∶1.5的稳定半风化石质边坡的绿化。本发明采用的材料无污染,为生物环保型提高绿化成活率技术,不影响环境,属节能和洁净生产,所采用的乡土植物进行边坡绿化,与周边环境协调,达到绿化、美化、原生态、环保的高效结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云梧高速公路五标段试验坡,先将公路旁的半风化石质边坡坡面清理、平整,清除坡面浮石、浮根,用凿眼钻(钻杆φ4cm)钻孔,钻孔孔眼方向与坡面垂直,孔与孔之间间距为35-40cm,孔深8cm,直径12cm,凿好孔后施入复合肥每平方米30克。在凿孔时,若坡较陡,则在施工人员身上绑上安全绳,绳子另一端系在坡顶大树上。在春季2月3日,在周边较密的灌草丛中采挖常见的乡土植物种类,如芒箕、芒草和棕叶芦,每株挖取时保留根部的土壤直径15-20cm。在挖取时候,应隔1m左右挖取,从而不影响灌草丛的正常生长。将挖取的植株摘除顶部的叶片或羽片后,移植到边坡的孔洞内,加适量的土填平压紧。

然后,将边坡施工后的表土和马尾松的种子混合,按照质量比4∶1混合,在坡顶均匀撒在边坡上,每平方米12粒左右,撒完后喷上水,隔3-4天再喷两次水。

在边坡周围、截水沟周围,移植高度为35-50cm的乡土树种苗木盐肤木、木荷、浙江润楠、九节、东方紫金牛和网脉山龙眼等灌木或乔木,移植后喷水。乡土树种苗木亦可在边坡上土层较厚处栽植。

对上述植株进行常规维护管理,使其正常生长。

随着马尾松种子萌发,移植苗木生长和蔓延,边坡逐渐被绿化,恢复为与周边植被环境谐调一致,达到了很好的绿化效果。

实施例2

在云梧高速公路五标段试验坡,先将公路旁的半风化石质边坡坡面清理、平整,清除坡面浮石、浮根,用凿眼钻(钻杆φ4cm)钻孔,钻孔孔眼方向与坡面垂直,孔与孔之间间距为35-40cm,孔深12cm,直径8cm,凿好孔后施入复合肥每平方米20克。在凿孔时,若坡较陡,则在施工人员身上绑上安全绳,绳子另一端系在坡顶大树上。在春季4月份,在周边较密的灌草丛中采挖常见的乡土植物种类,如芒箕、芒草和棕叶芦,每株挖取时保留根部的土壤直径15-20cm。在挖取时候,应隔1m左右挖取,从而不影响灌草丛的正常生长。将挖取的植株摘除顶部的叶片或羽片后,移植到边坡的孔洞内,加适量的土填平压紧。

然后,将边坡施工后的表土和马尾松的种子混合,按照质量比3∶1混合,在坡顶均匀撒在边坡上,每平方米8粒左右,撒完后喷上水,隔3-4天再喷两次水。

在边坡周围、截水沟周围,移植高度35-50cm的乡土树种苗木盐肤木、木荷、浙江润楠、九节、东方紫金牛和网脉山龙眼等灌木或乔木,移植后喷水。乡土树种苗木亦可在边坡上土层较厚处栽植。

对上述植株进行常规维护管理,使其正常生长。

随着马尾松种子萌发,移植苗木生长和蔓延,边坡逐渐被绿化,恢复为与周边植被环境谐调一致,达到了很好的绿化效果。

实施例3

在云梧高速公路五标段试验坡,先将公路旁的半风化石质边坡坡面清理、平整,清除坡面浮石、浮根,用凿眼钻(钻杆φ4cm)钻孔,钻孔孔眼方向与坡面垂直,孔与孔之间间距为35-40cm,孔深10cm,直径10cm,凿好孔后施入复合肥每平方米25克。在凿孔时,若坡较陡,则在施工人员身上绑上安全绳,绳子另一端系在坡顶大树上。在春季5月,在周边较密的灌草丛中采挖常见的乡土植物种类,如芒箕、芒草和棕叶芦,每株挖取时保留根部的土壤直径15-20cm。在挖取时候,应隔1m左右挖取,从而不影响灌草丛的正常生长。将挖取的植株摘除顶部的叶片或羽片后,移植到边坡的孔洞内,加适量的土填平压紧。

然后,将边坡施工后的表土和马尾松的种子混合,按照质量比5∶1混合,在坡顶均匀撒在边坡上,每平方米10粒左右,撒完后喷上水,隔3-4天再喷两次水。

在边坡周围、截水沟周围,移植高度35-50cm的乡土树种苗木盐肤木、木荷、浙江润楠、九节、东方紫金牛和网脉山龙眼等灌木或乔木,移植后喷水。乡土树种苗木亦可在边坡上土层较厚处栽植。

对上述植株进行常规维护管理,使其正常生长。

随着马尾松种子萌发,移植苗木生长和蔓延,边坡逐渐被绿化,恢复为与周边植被环境谐调一致,达到了很好的绿化效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