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增加点胶效率的多轨道点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用于增加点胶效率的多轨道点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摘要

一种用于增加点胶效率的多轨道点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提供两个用于同时传送多个基板移动的轨道单元;接着,一部分所述多个基板中的每一个依序停留在其中一轨道单元的预热区及点胶区,且另一部分所述多个基板中的每一个依序停留在另外一轨道单元的预热区及点胶区;然后,通过多个设置于上述两个点胶区之间的点胶针头,以在两个点胶区往复的方式以将液态胶挤出并成形在每一个基板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18906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久元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010129375.X

  • 发明设计人 汪秉龙;陈桂标;陈信呈;倪仁君;

    申请日2010-03-08

  • 分类号B05C5/00(20060101);B05C9/14(20060101);B05C11/00(20060101);B05C13/02(20060101);

  • 代理机构72003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郑小军;冯志云

  • 地址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3:21: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4-2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05C5/00 授权公告日:20130717 终止日期:20150308 申请日:2010030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3-07-17

    授权

    授权

  • 2011-11-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05C5/00 申请日:201003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9-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点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尤指一种用于增加点胶效率的多轨道点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制造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制造过程中各环节的相关设备的速度及精密度需求逐渐提高,用来封装电子元件的点胶设备亦随的产生对应需求。例如,SMD型发光二极管因为可以在制造过程当中,将金属料片冲压成具有多个供作为SMD型发光二极管导线架的“部件”,因此适合利用自动设备对料片上呈矩阵排列的部件进行点胶、晶粒封装等加工制程。

在既有的技术领域当中,现有自动点胶设备经由控制注胶头的移动方式,通过注胶头的单一针筒或多组排列针筒对每一个单位料片上的所有部件进行点胶动作。至于注胶头的位移量、各组针筒的注胶时机及注胶量则受控制装置所设定的模式运行。

然而,传统自动点胶设备受限于单一轨道的设计,而使得点胶速度无法有效提升。因此,本发明人有感上述可改善的缺陷,悉心观察且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增加点胶效率的多轨道点胶系统,以解决现有点胶速度无法有效提升的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增加点胶效率的多轨道点胶系统的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点胶速度无法有效提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方案,提供一种用于增加点胶效率的多轨道点胶系统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a)提供至少两个用于同时传送多个基板移动的轨道单元、多个位于上述至少两个轨道单元上方的点胶针头及至少一设置于上述至少两个轨道单元之间的擦针单元,且每一个轨道单元至少具有一预热区及一紧邻该预热区的点胶区;(b)一部分所述多个基板中的每一个依序停留在其中一轨道单元的预热区及点胶区,且另一部分所述多个基板中的每一个依序停留在另外一轨道单元的预热区及点胶区;(c)通过所述多个点胶针头,以将液态胶挤出并成形在位于上述其中一轨道单元的点胶区的基板上,然后将上述点胶完成的基板送离上述其中一轨道单元的点胶区;(d)通过上述至少一擦针单元,以清除所述多个点胶针头在上述步骤(c)点胶完成后所溢出的液态胶;(e)通过所述多个点胶针头,以将液态胶挤出并成形在位于上述另外一轨道单元的点胶区的基板上,然后将上述点胶完成的基板送离上述另外一轨道单元的点胶区;(f)通过上述至少一擦针单元,以清除所述多个点胶针头在上述步骤(e)点胶完成后所溢出的液态胶;以及(g)重复执行上述步骤(c)至频骤(f)。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方案,提供一种用于增加点胶效率的多轨道点胶系统,其包括:一输送模块、一点胶模块及一擦针模块。输送模块具有至少两个用于同时传送多个基板移动的轨道单元,且每一个轨道单元至少具有一预热区及一紧邻该预热区的点胶区。点胶模块具有至少一位于该输送模块上方的点胶单元,且上述至少一点胶单元具有多个用于将液态胶挤出并成形在所述多个基板上的点胶针头。擦针模块具有至少一设置于上述至少两个轨道单元之间且用于清除所述多个点胶针头所溢出的液态胶的擦针单元。

因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至少两个用于同时传送多个基板移动的轨道单元”的设计,以有效地提升点胶速度。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输送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另外一种输送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基板顶出单元动作前的立体示意图;

图1D为本发明基板顶出单元动作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点胶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点胶模块的偏心轮被转动前的俯视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点胶模块的偏心轮被顺时针转动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2D为本发明点胶模块的偏心轮被逆时针转动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擦针模块动作前的立体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擦针模块动作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擦针模块动作前的侧视示意图;

图3D为本发明擦针模块的擦针件闭合后的侧视示意图;

图3E为本发明擦针模块的擦针件开启后的侧视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其中一种多轨道点胶系统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另外一种多轨道点胶系统的示意图;以及

图5为本发明多轨道点胶系统的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输送模块      1       轨道单元  10

输送带        100

预热区        10A

点胶区        10B

检测区        10C

基板顶出单元  11

固定本体      110

导槽          111

滑动件        112

顶出部        1120

驱动装置      113

点胶模块      2        点胶单元  20

点胶针头      200

点胶头        201

点胶头调整单元21

偏心轮        210

擦针模块       3    擦针单元       30

擦针件         300

连动机构       301

擦针布         302

检测模块       4    检测单元       40

点胶量回馈模块 5    点胶量回馈单元 50

中央监控模块   6    中央监控单元   60

基板           S

发光二极管     L

封装胶体       P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A至图3E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增加点胶效率的多轨道点胶系统,其包括:一输送模块1、一点胶模块2及一擦针模块3。

如图1A至图1C所示,该输送模块1具有至少两个用于同时传送多个基板S移动的轨道单元10。举例来说:如图1A所示,每一个轨道单元10具有两相邻的预热区10A及点胶区10B,且每一个轨道单元10具有两条输送带100,每一个基板S横跨每一个轨道单元10的两条输送带100,以使得每一个基板S通过每两条输送带100的带动而依序经过每一个轨道单元10的预热区10A及点胶区10B。当然,如图1B所示,每一个轨道单元10亦可具有一预热区10A、一紧邻该预热区10A的点胶区10B及一紧邻该点胶区10B的检测区10C,以使得每一个基板S通过每一个轨道单元10的带动而依序经过每一个轨道单元10的预热区10A、点胶区10B及检测区10C。

如图1C所示,该输送模块1具有至少两个分别与上述至少两个轨道单元10配合的基板顶出单元11,每一个基板顶出单元11具有至少一固定本体110、至少一成形在上述至少一固定本体110内且两端具有高度差的导槽111、至少一被上述至少一导槽111所导引的滑动件112及至少一带动上述至少一滑动件112移动的驱动装置113,且上述至少一滑动件112的其中一末端连接于该驱动装置113,上述至少一滑动件112的中间部分容置于上述至少一导槽111内,上述至少一滑动件112的另外一末端具有一位于该输送模块1的下方且用来将每一个移动到该轨道单元10的末端的基板S推离该轨道单元10的顶出部1120。换言之,如图1D所示,当滑动件112从导槽111的一末端移动至另一末端时,顶出部1120则由下端(如图1C所示)移动至上端(如图1D所示),以将每一个移动到该轨道单元10的末端的基板S推离该轨道单元10。

如图2A至图2D所示,该点胶模块2具有至少一位于该输送模块1上方的点胶单元20(如图4A或图4B所示),且上述至少一点胶单元20具有多个用于将液态胶挤出并成形在所述多个基板S上的点胶针头200。该点胶单元20具有一用于带动所述多个点胶针头200移动的点胶头201,该点胶模块2具有至少一点胶头调整单元21,且上述至少一点胶头调整单元21具有至少一接触该点胶头201且用于调整所述多个点胶针头200准确地对应每一个基板S上的预定点胶位置的偏心轮210。换言之,当偏心轮210顺时针旋转时(由图2B转到图2C所示),点胶头201会被偏心轮210带动而调整所述多个点胶针头200移动来对应上述的预定点胶位置;当偏心轮210逆时针旋转时(由图2B转到图2D所示),点胶头201会被偏心轮210带动而调整所述多个点胶针头200移动来对应上述的预定点胶位置。

如图3A至图3E所示,该擦针模块3具有至少一设置于上述至少两个轨道单元10之间且用于清除所述多个点胶针头200所溢出的液态胶的擦针单元30。如图1A或图1B所示,上述至少一擦针单元30设置于上述至少两个轨道单元10的两个点胶区10B之间。举例来说,上述至少一擦针单元30具有两个擦针件300、一用于带动上述两个擦针件300同时彼此靠近或彼此分离的连动机构301、及一横跨上述两个擦针件300以用于擦试所述多个点胶针头200的擦针布302。换言的,通过连动机构301同时带动两个擦针件300一起闭合(如图3B所示)或开启(如图3A所示),以使得所述多个点胶针头200所溢出的液态胶可通过擦针布302来进行擦试(从图3C至图3E的步骤所示)。

如图4A所示,多轨道点胶系统还进一步包括:一检测模块4,其具有至少一位于该输送模块1上方且用于检测上述液态胶成形在每一个基板S后的状况(例如:点胶体的外观、点胶体的色差、点胶量、或位于点胶体内的荧光粉的数量及分布等等)的检测单元40。举例来说,检测单元40可为一影像撷取装置,且每一个基板S上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L,每一个固化的液态胶(封装胶体P)则包覆每一个发光二极管L。此外,多轨道点胶系统还进一步包括:一点胶量回馈模块5,其具有至少一电性连接于上述至少一检测单元40且依据上述至少一检测单元40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以“自动的方式”来调整所述多个点胶针头200的点胶量的点胶量回馈单元50。

如图4B所示,其与图4A最大的差别在于:多轨道点胶系统还进一步包括:一中央监控模块6,其具有至少一电性连接于上述至少一检测单元40且显示上述至少一检测单元40所得到的检测结果的中央监控单元60。因此,管理者可通过中央监控单元60的监控,以“手动的方式”来调整所述多个点胶针头200的点胶量。

请参阅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增加点胶效率的多轨道点胶系统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提供至少两个用于同时传送多个基板S移动的轨道单元10、多个位于上述至少两个轨道单元10上方的点胶针头200及至少一设置于上述至少两个轨道单元10之间的擦针单元30,且每一个轨道单元10至少具有一预热区10A及一紧邻该预热区10A的点胶区10B;

步骤(b):一部分所述多个基板S中的每一个依序停留在其中一轨道单元10的预热区10A及点胶区10B,且另一部分所述多个基板S中的每一个依序停留在另外一轨道单元10的预热区10A及点胶区10B;

步骤(c):通过所述多个点胶针头200,以将液态胶挤出并成形在位于上述其中一轨道单元10的点胶区10B的基板S上,然后将上述点胶完成的基板S送离上述其中一轨道单元10的点胶区10B;

步骤(d):通过上述至少一擦针单元30,以清除所述多个点胶针头200在上述步骤(c)点胶完成后所溢出的液态胶;

步骤(e):通过所述多个点胶针头200,以将液态胶挤出并成形在位于上述另外一轨道单元10的点胶区10B的基板S上,然后将上述点胶完成的基板S送离上述另外一轨道单元10的点胶区10B;

步骤(f):通过上述至少一擦针单元30,以清除所述多个点胶针头200在上述步骤(e)点胶完成后所溢出的液态胶;以及

步骤(g):重复执行上述步骤(c)至频骤(f)。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至少两个用于同时传送多个基板移动的轨道单元”的设计,以有效地提升点胶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