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

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

摘要

一种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其包含:一棘轮,其设于一握把内,其内置一弹性件;一绳索,其一端固定且弹性收卷于该棘轮上,而另一端可固定于一伞中棒的外管上或一芯管上;及一卡掣件,其呈倒L型状,其具有一上部及一下部并内置一弹性件,该上部与该下部之间设一中间轴以轴设在该握把内部,当该卡掣件位于该伞中棒由收合状态操作成伸长状态时,该卡掣件的上部顶面触抵于一扣头的尖端且其下部底端与该棘轮的棘齿分离;当该卡掣件位于该伞中棒由伸长状态操作逐渐收合状态时,该卡掣件的上部顶面与该扣头分离且其下部底端卡制于该棘轮的棘齿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19790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吴增荣;

    申请/专利号CN201010139763.6

  • 发明设计人 吴增荣;陈先荣;

    申请日2010-03-23

  • 分类号A45B25/14(20060101);A45B25/08(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39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孙皓晨

  •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3:21: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3-1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45B25/14 专利号:ZL2010101397636 申请日:20100323 授权公告日:2014090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9-07-30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45B25/14 登记生效日:20190711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0032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4-09-03

    授权

    授权

  • 2013-02-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45B25/14 申请日:201003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9-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弹回装置,尤指应用在自动开收伞在收伞过程中能安全有效地防止伞中棒回弹的防弹回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自动开收伞是通过按下握把上的压钮使伞骨自动打开与收合,在操作收伞时则再对伞中棒以持续压缩伞中棒以使其长度逐渐收缩一直到达卡制定位点(意即达到收伞状态),但在伞中棒的收缩过程中,因为操作疏忽而使伞中棒瞬间向外弹开伸长因而对操作者造成危害。

因此,有厂商揭示出相关结构来防止伞中棒在长度收缩的过程中突然向外弹开伸长。

如图1所示为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1642319A「一种自动开收伞」内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开收装置及防空弹装置,其中该防空弹装置主要由防空弹拉绳101、棘轮102、棘轮支撑盖103、发条弹簧104、防空弹挡件105、复位弹簧106组成,该防空弹拉绳101上端固接在滑轮座上,而下端穿过内管及子弹头110内腔缠绕在棘轮102上,棘轮102的轮轴转动套置在棘轮支撑盖103上且位于子弹头导管107下方,该发条弹簧104缠绕在棘轮102的轮轴上,防空弹挡件105的上端铰接在主体108内且可沿该铰接点摆动,该防空弹挡件105上部横向延伸的压条109可穿过子弹头导管107的通槽而与子弹头110顶靠,复位弹簧106设在防空弹挡件105背部与主体108之间,当伞中棒呈伸长状态时,是通过子弹头110的侧面推动防空弹挡件105的压条109,以使防空弹挡件105以其上端的铰接点摆动而与棘轮102分离。然而,上述组成结构存在有缺点如下:子弹头110设有内腔而增加制造工序且降低强度,子弹头110与防空弹挡件105之间的对应动作关系,防空弹挡件105是以第三种杠杆型态进行动作,也就是支点在一端而施力点在中间(永远是费力的),使得子弹头110需施以较大力量推动防空弹挡件105脱离棘轮,因此,使子弹头110容易产生磨耗而造成防空弹挡件105摆动位移的误差,进而造成防弹动作失灵而发生危险。

如图2所示为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1438877A「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自动开收伞」内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辘轳201,设在伞头200内,该辘轳201上设有一绳索202,该绳索202一端固定在该辘轳201上,另一端与伞中棒上端的上巢连接;一发条弹簧203,辘轳201正向转动时使该发条弹簧203上紧,发条弹簧203松开时驱动辘轳201反转;一离合器,包含一离合盘204以及一驱动该离合盘204向该辘轳201方向合上的离合弹簧205,该离合盘204与该辘轳201的相对面设有互相配合可单向滑动的斜齿206;伞中棒顶端设有滑轮座,该滑轮座底部设有一向下延伸的连杆管,该滑轮座上设有滑轮,下巢也设有滑轮,另有一拉绳207,其一端固定该滑轮座上,另一端向下绕过下巢上的滑轮,再向上绕过上巢的滑轮,然后向下穿过该连杆管的底部伸出,拉绳207的端部连接有一倒钩形的扣头208,伞头200内设有与该扣头208配合定位的扣部以及驱使该扣头208配合于该扣部中的弹片,伞头200还设有驱使该弹簧脱离弹簧孔和驱使该扣头208脱离该扣部的按钮;该扣头208与该离合盘204之间设有一受该扣头208驱动而使该离合盘204离开该辘轳的连动杆209。然而,上述组成结构存在有缺点如下:构造复杂、不易组装且耗工费时、增加生产成本,并且各构件之间的对应动作容易磨耗而造成防弹动作失灵的危险性。上述发明专利的申请人另有提出相关专利的申请案,如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号特开2009-125581与美国发明专利公告号US2009/0133729A1。如图3所示为上述日本及美国发明专利内容,图中显示该绳索301一端固定在该辘轳302上,另一端向上穿过伞头300顶面并沿着伞中棒303的外侧直到与上巢连接,然而,此结构易使绳索与拉绳产生缠绕,同时,显露于伞中棒外侧的绳索容易产生磨损而降低使用寿命,进而发生动作失灵的危险性。

如图4所示为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1653309A「一种可安全收合的自动开收伞」内容,其内容与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1438877A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自动开收伞」内容大致相同且为相同的申请人,其组成结构中仅以棘轮401棘爪402装置取代辘轳及离合器,同样在扣头403与棘爪402之间设一可在扣头403配合于扣部中时受扣头推动而使棘爪402脱离棘轮401的连动杆404,并且绳索405的另一端连接于扣头403;其中棘轮401棘爪402装置,设在伞头400内,该棘轮401的转轴绕设一绳索405,该棘轮401连接有发条弹簧,棘轮401反向转动时使该发条弹簧上紧,发条弹簧松开时驱动棘轮401正转,伞头400内设有驱使该棘爪402配合于该棘轮401的棘爪弹簧406。然而,上述组成结构存在有缺点如下:无论是伞中棒呈伸长状态或逐渐收合状态,其是通过连动杆与棘爪之间的对应动作关系,而棘爪是以第三种杠杆型态进行动作,也就是支点在一端而施力点在中间(永远是费力的),使得连动杆需施以较大力量推动棘爪脱离棘轮,扣头403的内部设有穿孔供绳索405通过而增加制造工序且降低扣头403强度,扣头403下端产生开口而增加了与连动杆404上端开口之间的磨耗性,降低扣头403使用寿命,而造成防弹动作失灵危险。

如图5所示为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CN201303659Y及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号M358556「自动收折伞的安全装置」内容,一种自动收折伞的安全装置,设置在一握把500上,该自动收折伞更包含一固设在该握把上且由多数杆件套接而成的中棒单元、一安装在该中棒单元内部的开伞弹簧、一固设在该中棒单元顶部的上巢、一对应该上巢且套设在该中棒单元的下巢、多数枢设在该上、下巢的伞骨支架、一设置在该中棒单元内部且链接于该下巢的连动单元及一用于控制开、收伞的开关,其中:该安全装置501具有一轴设在该握把500内部的转盘502、一连结在该转盘502的掣动索503、一提供该掣动索503恒保持卷绕于该转盘502趋势的弹性组件504及一提供该转盘502卡制定位的卡制单元505,该掣动索503具有一连结于该转盘502的连结端部、一连结于该上巢及该连动单元其中一者的牵动端部。然而,上述组成结构存在有缺点如下:构造复杂、不易组装且耗工费时、增加生产成本,需要使用较大握把体积,因而增加伞具整体大小,因此,除了降低伞具携带的方便性,也不利于实际操作的简便性。

然而,以上所揭示出的各组成结构,虽然具有防止伞中棒与伞骨瞬间弹开身长的功效,但实际上存在有下列各项缺点:

1、主要构件数量多,故单一构件尺寸较小而降低构件强度。

2、主要构成组件数量多,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

3、组成结构复杂,而不易组装且耗工费时。

4、各构件之间的对应动作容易磨耗而降低使用寿命,并且造成防弹动作失灵。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能解决上述各项缺点的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以供自动开收伞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其利用该扣头的尖端推动该卡掣件的驱动部,并且该扣头的尖端不易磨损,因此作动精确且行程稳定。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其组成结构精简,因此组装容易还可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其组成结构精简而使该握把内空间加大,因此可加大结构组件的尺寸,用以增加强度与使用安全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该自动开收伞包含:一伞中棒,其至少由一外管、一中管及一内管套接组成,该伞中棒上端设一上巢,其上滑动套设一下巢,并且凭借该上巢及该下巢与一伞骨组合成一连动结构,又该外管上端套接一上滑轮座,该上滑轮座下端固接一可与该外管同步上下移动的芯管;一主绳索,其一端固定于该上滑轮座,另一端向下绕过该下巢再向上通过该上滑轮座而再向下连接于一扣头;一握把,其连结于该伞中棒的下端,该握把内设一控制管件,该控制管件的上端套接于伞中棒的下端,又该握把上设一压钮供操作以控制自动开收伞的开、收伞动作;该防弹回装置包含一棘轮、一绳索及一卡掣件,其中:

该棘轮设于该握把内,该棘轮内设一弹性件以驱使该棘轮正向转动,该棘轮上设有多个环状均匀排列的单向棘齿;

该绳索的下端固定且可收卷于该棘轮上,该绳索上端沿该伞中棒内部向上而固定于该外管的上部所设一开槽上;

该卡掣件呈倒L型状且凭借一弹性件以提供复位弹力,其具有一上部、一下部及一中间轴,该中间轴设在该上部与下部之间供轴设在该握把内部并形成第一种杠杆型态的作动,其中该上部横挡于该伞中棒的下方以使该扣头触抵于该上部的顶面上;

当该伞中棒由收合状态操作成伸长状态时,该扣头的尖端触抵于该卡掣件的上部的顶面以驱使该卡掣件以中间轴枢转而向外摆动位移并使该下部的底端自该棘轮的一棘齿离开;当该伞中棒由伸长状态操作逐渐成收合状态时,该扣头的尖端与该卡掣件的上部的顶面分离,该卡掣件凭借内置弹性件向内摆动复位以使其下部的底端随该棘轮的正向转动而保持卡制于下一棘齿上以防止该棘轮反向转动。

所述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其中,该控制管件的侧壁外缘上设一上下贯通的轴向沟槽供该绳索通过。

所述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其中,该棘轮的侧向外缘面上进一步设一缺口槽供该弹性件的外缘端卡固。

所述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其中,该棘轮的正向外缘面上进一步设一缺口槽供该绳索所形成的下端绳结卡固。

所述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其中,该芯管的下端进一步设另一开槽,供该绳索上端经由该开槽再进入该芯管内。

所述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其中,该绳索的上端进一步沿该伞中棒内向上而固定于该芯管的下端处。

所述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其中,该芯管的下端进一步设置一固定组件以组设在该芯管下端,该固定组件包含至少一管件,并在该管件的上端设一开槽供该绳索的上端绳头卡制在内以使该绳索的上端固定在该芯管下端。

所述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其中,该固定组件进一步包含一第一管件及一第二管件,其中该第一管件上端设一开槽供该绳索的上端绳头卡制在内,该第二管件套接于该芯管的下端与该第一管件上端之间。

所述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其中,该卡掣件的上部进一步形成一向上延伸端而其延伸端面以作为顶面,以使该扣头触抵于该上部的顶面上。

所述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其中,该卡掣件所设的弹性件由一拉伸弹簧构成,其一端固定于该握把上而另一端连结于该卡掣件的中间轴与下部底端之间所设的定位孔上。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其利用该扣头的尖端推动该卡掣件的驱动部,并且该扣头的尖端不易磨损,因此作动精确且行程稳定;组成结构精简,因此组装容易还可降低生产成本;组成结构精简而使该握把内空间加大,因此可加大结构组件的尺寸,用以增加强度与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至图5为现有的具有防弹功能的自动开收伞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外观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6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9的另一视角(左侧)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发明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开伞时剖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图12的另一视角(左侧)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本发明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伞骨收合时剖面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本发明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伞中棒收合途中时剖面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局部放大图;

图19为本发明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的卡掣件另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20~21为图19中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的卡掣件动作剖面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另一实施例分解示意图;

图23为图22中的固定组件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自动开收伞1;伞中棒2;外管3;开槽3a;上滑轮座4;滑轮4a;芯管5;开槽51;主绳索6;扣头7;尖端71;握把8;压钮81;控制管件9;槽孔9a、9b;沟槽91;防弹回装置10;棘轮20;棘齿21;弹性件22;外缘端221;缺口槽23、24;轴心25;绳索30;绳结31、32;卡掣件40;上部41;延伸端41a;顶面411;下部42;定位孔42a;中间轴43;弹性件44;弹片50;固定组件60;第一管件61;开槽611;颈部612、613;第二管件62;防空弹拉绳101;棘轮102;棘轮支撑盖103;发条弹簧104;防空弹挡件105;复位弹簧106;子弹头导管107;主体108;压条109;子弹头110;伞头200;辘轳201;绳索202;发条弹簧203;离合盘204;离合弹簧205;斜齿206;拉绳207;扣头208;连动杆209;伞头300;绳索301;辘轳302;伞中棒303;棘轮401;棘爪402;扣头403;连动杆404;绳索405;棘爪弹簧406;握把500;安全装置501;转盘502;掣动索503;弹性组件504;卡制单元505;上巢601;下巢602;伞骨603;开伞弹簧60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加明确详实,兹列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下列图示,将本发明的结构及其技术特征详述如后:

本发明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其应用于多折伞结构上使用,如三折伞,但不限制,也可三折以上的多折伞结构,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三折伞作为构造说明。

由于伞具为一对称式构造,因此,在本发明内容中的部分图示省略右侧伞骨构造,而显示左侧伞骨构造,作为构造说明。

请参考图6至图11所示,本发明一种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分解示意图、部分分解示意图、图6的剖面示意图、图7的局部放大图及另一视角(左侧)局部放大图。自动开收伞1包含:一伞中棒2,该伞中棒2至少由一外管3、一中管及一内管套接组成,该伞中棒2的上端设有一上巢601,其上滑动套设一下巢602,并且凭借上巢601及下巢602与一伞骨603组合成连动结构,并在该伞中棒2的外管3上端套接一上滑轮座4,该上滑轮座4下端固接一芯管5,该芯管可与该外管3同步上、下移动,该伞中棒2与该芯管5之间设一开伞弹簧604;一主绳索6,其一端固定于该上滑轮座4,另一端自伞中棒2外侧向下绕过该下巢602再向上通过该上滑轮座4内所设的滑轮4a在通过伞中棒2内侧而连接于一扣头7;一握把8连结于该伞中棒2的下端,该握把8内设一控制管件9,该控制管件9的上端套接于伞中棒2的下端且管内供该扣头7容置,该控制管件9的两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对应的槽孔9a、9b以分别供该扣头7卡制与装设一弹片50,当该扣头7卡制于该槽孔9a时该弹片50能提供该扣头7一侧向的抵紧功效,又该控制管件9的管侧壁外缘上设有一上、下贯通的轴向沟槽91,该握把8上设有一压钮81,操作该压钮81以控制自动开收伞1的开、收伞动作;上述的构件配置与一般自动伞近似,且并非本新型范畴,故细部结构及动作不再详述。

该防弹回装置10包含一棘轮20、一绳索30及一卡掣件40,其中该棘轮20凭借一轴心25轴设于该自动开收伞1的握把8内,该棘轮20在与该卡掣件40的对应面上环设多个均匀排列的单向棘齿21,该棘轮20内置一弹性件22如蜗线弹簧,但不限制,并可凭借该弹性件22的弹力特性,驱使该棘轮20正向转动以使该绳索30逐渐卷收于该棘轮20的轮轴上,该棘轮20的侧向外缘面上进一步设一缺口槽23以供该弹性件22的外缘端221卡制固定,又该棘轮20的正向外缘面上进一步设一缺口槽24以供该绳索30所形成的一下端绳结31卡制固定。

该绳索30的下端固定且可弹性收卷于该棘轮20上,其上端向上通过该控制管件9的管壁上的沟槽91沿该伞中棒2内再通过该芯管5与该上滑轮座4而固定于该伞中棒2的外管3上,并且该绳索30上端形成有一绳结32以卡止且固定于该外管3上部所设的开槽3a上,该绳索30并可随该棘轮20正向转动而收卷于该棘轮20上;该芯管5下端进一步设一开槽51,通过使该绳索30上端经由该开槽51进入该芯管5内,用以避免与该扣头7上部接触而产生磨耗损伤;又该主绳索6及该绳索30可利用原有组装工具一并实施,并分别加以固定。

该卡掣件40轴设在该握把8内部,其呈倒L型状并内置一弹性件44,该卡掣件40具有一上部41及一下部42,该上部41与该下部42之间设一中间轴43,以此形成第一种杠杆型态动作,其中该上部41横挡于该伞中棒2的下方且上部41顶面411供该扣头7的尖端71触抵并可驱动该卡掣件40以该中间轴43为轴心转动,其下部42的底端供与该棘轮20的棘齿21对应卡制;当该扣头7的尖端71触抵至该卡掣件40的上部41顶面时,可驱使该卡掣件40的下部42向外摆动位移并使该下部42的底端自该棘轮20的一棘齿21离开;当该扣头7的尖端71与该卡掣件40的上部41顶面分离时,该卡掣件40凭借内置弹性件44向内摆动复位以使其下部42的底端随该棘轮20的正向转动而保持卡制于下一棘齿21上以防止该棘轮反向转动。

请参考图9至图11所示,此时自动开收伞1处于一收伞状态下,该扣头7容置于该控制管件9内且卡制在该控制管件9的槽孔9a上,该芯管5下端触抵于该扣头7的顶端,并使该扣头7的尖端71触抵于该卡掣件40的上部41的顶面411上,且驱动该卡掣件40转动使其下部42底端与该棘轮20的棘齿21分离,该绳索30的下端是缠绕于该棘轮20的轮轴上。

请参考图12至图14所示,按压该压钮81使自动开收伞1自动打开,此时自动开收伞1处于一开伞状态下,凭借该开伞弹簧604的弹性伸张驱使该伞中棒2伸展,而该外管3随该伞中棒2伸展同步向上移动并推使该上巢601及该上滑轮座4向上移动,且拉动该主绳索6以驱使该下巢602朝上巢601方向移动,并且带动使该绳索30的上端向上移动而其下端逐渐解除卷收于该棘轮20的轮轴,但该扣头7仍然卡制在该控制管件9的槽孔9a上,且该卡掣件40的下部42底端仍然与该棘轮20的棘齿21分离。

请参考图15、图16所示,在图12的状态下再按压该压钮81使自动开收伞1的伞骨603收合,此时自动开收伞1处于一伞骨603收合而伞中棒伸长状态下,该扣头7受该压钮81推挤而解除卡制在该控制管件9的槽孔9a上,并受该主绳索6拉引脱离于该卡掣件40的上部41顶面411而向上移动,该卡掣件40受其内置弹性件44的弹性作用而驱使转动,使其下部42的底端卡制于该棘轮20的棘齿21上。

请参考图17、图18所示,该伞中棒由伸长状态操作为缩短状态下,该伞中棒2长度逐渐缩短而该芯管5带动该扣头7逐渐向下移动,其中该棘轮20凭借其内置弹性件22的弹力特性,驱使该棘轮20正向转动以逐渐卷收该绳索30于棘轮20的轮轴上,而该卡掣件40的下部42底端仍保持卡制于该棘轮20的棘齿21上以防止该棘轮20反向转动,避免伞中棒2向外弹伸,进而对操作者造成惊吓或发生危险,以达到安全防护的使用效果。

请参考图19至图2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的再一实施例,其中该卡掣件40为一倒L形的变化型态,同样轴设在该握把8内部并凭借该弹性件44以提供枢转后的复位用弹性力,并且以第一种杠杆型态作动(即支点在施力点与作用力点之间),又该弹性件44可依前述实施例设于该中间轴43上,更可如本实施例所示该弹性件44由一拉伸弹簧构成,使其一端固定于该握把8上而另一端连结于该中间轴43与该下部42底端之间所设的定位孔42a上;而本实施例主要特征为该卡掣件40的上部41形成一向上延伸端41a而其延伸端面作为顶面411,用以取代如图6至图18所示的顶面411,以使其顶面411面对该扣头7的尖端71而可被该尖端71直接触抵,而该下部42的底端可对应卡制于该棘轮20的一棘齿21上。

请参考图22为本发明一种自动开收伞安全有效的防弹回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大体与第一实施例内容相同,不同点在于:该绳索30的上端通过该控制管件9上的沟槽91而固定于该芯管5的下端,其下端同样是固定且可弹性收卷于该棘轮20的轮轴上。

请参考图23所示,该芯管5下端进一步设置一固定组件60,该固定组件60包含至少一管件并在该管件上端设一开槽611供该绳索30的上端绳头32卡制,再与该芯管5下端组合,如本实施例所示,该固定组件60包含第一管件61及一第二管件62,其中该第一管件61上端设一开槽611并形成一颈部612,在该芯管5下端也形成一颈部613,组装时,使该绳索30的上端绳头32由该第一管件61的管内下端向上延伸并跨越该第一管件61的上端开槽611后,再使该颈部612套入该第二管件62的下端形成接合以将上端绳头32紧密固定于该第一管件61及该第二管件62之间,而该第二管件62的上端再与该芯管5的下端颈部613套合,形成一固定结构。

凭借上述描述,当该伞中棒2由收合状态操作成伸长状态时,该卡掣件40的上部41顶面411触抵于该扣头7的尖端71且其下部42底端与该棘轮20的棘齿21分离;当该伞中棒2由伸长状态操作成逐渐收合状态时,该卡掣件40的上部41顶面411与该扣头7的尖端71分离且其下部42底端卡制于该棘轮20的棘齿21上,以避免该棘轮20反向转动造成该伞中棒2向外弹伸,而达成安全有效的防护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而言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变更,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