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改善余地量计算程序

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改善余地量计算程序

摘要

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计算对象设备的耗电量中可改善的耗电量,即改善余地量。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的周期利用部(42)使用耗电量的测量值(E′)及测量时刻(t′)、周期性地变动的耗电量变动周期(αcycle)。周期利用部(42)具备:相位决定部(62),决定与1个周期相对应的测量时刻(t′)的所处相位(l);表格制作部(63),对于多个测量时刻(t′)中的作为某相位(l)的多个测量时刻(t′),把与该些多个测量时刻(t′)相对应的多个测量值(E′)的平均值作为标准值,并制作各相位与标准值的对照表(65);减算部(64),从与某个测量时刻(t′)相对应的测量值(E′)中减去通过相位决定部(62)及对照表(65)而获得的与该测量时刻(t′)相对应的标准值,且将减算结果作为该测量时刻(t′)的改善余地量(ΔEc)。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18736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980141524.X

  • 申请日2009-10-19

  • 分类号G06Q50/00;H02J3/00;

  • 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钱大勇

  • 地址 日本京都府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3:17: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4-10

    授权

    授权

  • 2011-11-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Q50/00 申请日:200910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9-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对象设备消耗的消耗能量中的可改善量即改善余地量的消耗能量的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改善余地量计算程序。

背景技术

近来,产业界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要求削减生产时使用的各种电气设备的耗电量(消耗能量)(以下简称为“节能”)。另外,作为全球变暖的对策,提出了国家级的节能要求。因此,在日本国内修订了节能法(关于能量合理使用的法律),通过该举措预期作为所述节能对象的工厂、企业场所等设施将会增加。

对于作为所述节能对象的设施(以下称为“对象设施”)而言,有义务进行负责人(能量管理者或能量管理员)的选任与能量使用状况等的定期报告。所述负责人需要持续地实施节能对策。具体来说,所述负责人需要针对对象设施进行现状了解及分析,设定节能目标,并向对象设施的设备管理者提出设定目标,该设备管理者针对对象设施而实施提出的目标,然后重复该过程。

但是,在工厂等设施内设置着大量电气设备,难以做到为控制整体耗电量而确定哪一台电气设备以何种程度操作为宜。此处,通晓节能的专家在耗电量方面,凭经验可获知电气设备间的影响关系、及该影响的解释方法,并且凭经验可获知用来降低耗电量的各种对策。因此,假如所述负责人是所述专家,那么所述负责人可以观察对象设施,确定应降低耗电量的电气设备,并基于此向所述设施的设备管理者提出用来降低耗电量的建议。

然而,所述专家的人数毕竟有限,其人数不足以分配到各设施担当所述负责人。而且,培养所述专家也需要花费时间及成本。因此,要求开发出一种不论所述负责人是否具有节能的专业知识,均可实施节能,改善业务的节能业务辅助系统。

具体来说,所述负责人要想判断应参照对象设施内设置的测量设备所测量的耗电量数据的哪一部分及如何参照为宜,必须具备专业知识。而且,在工厂等设施内设置着大量的与耗电量有关的测量设备,所以耗电量的数据数量也很庞大。例如,在利用300个测量设备以10分钟为间隔进行测量的情况下,一个月的数据数量约为120万个。分析如此庞大的耗电量数据颇费时间,故难以实施有效且持续的节能对策。因此,要求开发出一种根据针对每台设备测量出的庞大耗电量数据,自动地抽选存在改善余地的设备的节能业务辅助系统。

作为这种节能业务辅助系统的周知例,可列举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对能量等的消耗量进行估算的系统。该对能量等的消耗量进行估算的系统取得各配线等对能量等的消耗量,并根据所取得的数据与消耗时刻的对应信息、及严格区分有用以表示对应配线等是否适用的时间段的时间表,而输出被认为是无端浪费的时间段及消耗量的数据。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7-172406号”(2007年7月5日公开)。

发明内容

图23是用来表示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系统中被认为是无端浪费的时间段及消耗量的坐标图。在图示的坐标图中,用实线表示实际的消耗能量Ea的时间变化,其中,表示目标消耗能量的时间变化的区域是用点画线表示。在图示的坐标图中,表示了实际的消耗能量Ea(t)的时间变化与目标消耗能量Eg(t)的时间变化。而且,在目标消耗能量Eg(t)的时间变化的曲线与时间轴之间的区域中画有影线。

如图23所示,在专利文献1的系统中,将适于使用的时间段Ta以外的时间段Tb设为被认为是无端浪费的时间段,并且将该时间段Tb的消耗能量设为被认为是无端浪费的消耗量。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系统中,无法在适于使用的时间段Ta内求出被认为是无端浪费的消耗量。

另外,存在一种周知方法:设定消耗能量的阈值,将超过该阈值的消耗能量判断为无端浪费的消耗能量。图23的细线表示所述消耗能量的阈值Eth。如图所示,利用该方法可以求出适于使用的时间段Ta内无端浪费的消耗能量。然而,参照图23便可理解在阈值下方的区域仍有改善的余地(Ea(t)-Eg(t))。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开发而成,其目的在于高精度地计算具有改善余地的消耗能量。

一般来说,设备的消耗能量根据运转状况而时多时少。另外,所述运转状况也因时间段、星期、特定日、上旬·中旬·下旬、季节等而变化。因此可知,设备的运转状况会进行周期性变动,同样地,设备的消耗能量也会进行周期性变动。

因此,为了解决所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其计算对象设备所消耗的消耗能量中的可改善的量即改善余地量,其特征在于具备:存储部,存储所述消耗能量的测量值及测量时刻、以及周期性变动的所述消耗能量的变动周期;相位取得单元,取得与所述变动周期相对应的所述测量时刻的所处相位;标准值取得单元,取得与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多个测量时刻当中的作为所述相位取得单元所取得的相位的多个测量时刻相对应的多个所述测量值的代表值,来作为标准值;改善余地量计算单元,对于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某个测量时刻,从与该测量时刻相对应的所述测量值中,减去通过所述相位取得单元及所述标准值取得单元而获得的与该测量时刻的所处相位相对应的标准值,并将减运算结果作为与该测量时刻相对应的所述改善余地量。

另外,为了解决所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计算对象设备所消耗的消耗能量中的可改善的量即改善余地量,且具备存储所述消耗能量的测量值及测量时刻的存储部,该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相位取得步骤,取得与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周期性变动的所述消耗能量的变动周期相对应的所述测量时刻的所处相位;标准值取得步骤,取得与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多个测量时刻当中的作为所述相位取得步骤中所取得的相位的多个测量时刻相对应的多个所述测量值的代表值,来作为标准值;改善余地量计算步骤,对于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某个测量时刻,从与该测量时刻相对应的所述测量值中,减去通过所述相位取得步骤及所述标准值取得步骤而获得的与该测量时刻的所处相位相对应的标准值,并将减运算结果作为与该测量时刻相对应的所述改善余地量。

此处,代表值的示例可列举平均值、最小值、中值、众数等。

根据所述构成及方法,取得与变动周期相对应的测量时刻的所在相位,且取得与作为该相位的多个测量时刻相对应的多个测量值的代表值来作为标准值,并且对于某个测量时刻,从与该测量时刻相对应的所述测量值中减去与该测量时刻的所处相位相对应的标准值,并将该减运算结果作为与该测量时刻相对应的所述改善余地量。因此,与利用固定阈值的以往方法相比,本发明对应周期性的变动而设定不同的标准值,所以能够高精度地计算具有改善余地的消耗能量。

所述相位取得单元既可以根据所述变动周期及所述测量时刻来计算取得与所述变动周期相对应的所述测量时刻的所处相位,也可以从根据所述变动周期所预先制作的所述测量时刻与所述相位的对照表中,取得与所述变动周期相对应的所述测量时刻的所处相位。

在本发明的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中,所述标准值取得单元优选将所述变动周期的各相位与所述标准值相对应地存储到所述存储部中。在此情况下,由于所述各相位与所述标准值被相对应地存储,故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单元只要从所述存储部中取得与所述相位取得单元所取得的某个测量时刻的所处相位相对应的标准值便可,从而能够迅速地求出对应于该测量时刻的改善余地量。

还有,如上所述,1台对象设备有可能存在多个所述变动周期。在此情况下,只要所述存储部存储多个不同的所述变动周期,并且所述的各个单元按照每一所述变动周期执行动作便可。

另外,关于所述对象设备的规划的运转期间以外即规划时间以外的期间内的消耗能量,均可认为是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无端浪费的量即改善余地量。因此,当设定所述规划时间时,就无须在该规划时间以外的期间内应用本发明而求出所述标准值,并无须从所述测量值中减去所述标准值。

因此,在本发明的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中,作为优选,所述的各个单元仅对所述对象设备的规划的运转期间即规划时间内的测量时刻来执行动作。还有,所述对象设备中,也存在因需要24小时连续运转而未设定有所述规划时间的情况。即便在此情况下,毫无疑问,也能够通过应用本发明来提取改善余地量。

在本发明的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中,优选为还具备:一个或多个别类指标利用单元,利用与所述变动周期不同的指标,来计算与所述某个测量时刻相对应的所述改善余地量;选择单元,从一个或多个所述别类指标利用单元所计算出的一个或多个改善余地量、以及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单元所计算出的改善余地量当中,选择出最大值作为所述某个测量时刻的所述改善余地量。在此情况下,利用各种指标而计算出的多个改善余地量的最大值被选出,因此可以更高精度地计算具有改善余地的消耗能量。

此处,作为所述不同指标的示例,除了可列举所述规划时间以外,还可列举从平均值偏离出的偏差,或可列举额定值。还有,使用所述不同指标来计算所述改善余地量时的详细情况将在实施方式中加以说明。

在本发明的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中,优选为还具备改善余地总量计算单元,就指定期间中的所有所述测量时刻,对所述选择单元选出的改善余地量的最大值进行合计,并将合计值作为改善余地总量。通过将所述改善余地总量与所述消耗能量一起向使用者提示,可以使使用者了解所述消耗能量有多少程度的改善余地。

所述指定期间既可以由使用者通过输入部进行指定,也可以预先存储在存储部中。另外,也可追加如下步骤:就指定期间中的所有所述测量时刻,对基于某个指标而得的改善余地量进行合计,并按照每一指标执行该操作。在此情况下,使用者可以了解基于各指标而得的改善余地在所述消耗能量中占多大程度。

在本发明的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对象设备有多台;所述的各个单元就每台所述对象设备执行动作;还具备列表制作单元,该列表制作单元按照所述改善余地总量计算单元计算出的改善余地总量的从多到少的顺序,制作排列有用以识别所述对象设备的设备识别信息的列表。

在此情况下,通过向使用者提示所制作的列表,使用者可以辨别出消耗能量的改善余地多的对象设备,且通过改善该对象设备的消耗能量,可以有效地实现节能。还有,设备识别信息既可以是设备名,也可以是分配给各设备的编号。

还有,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的各步骤可以通过改善余地量计算程序而在计算机中执行。此外,通过将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可以在任意计算机上执行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程序。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对于某个测量时刻,从与该测量时刻相对应的所述测量值中减去与该测量时刻的所处相位相对应的标准值,并将该减运算结果作为与该测量时刻相对应的所述改善余地量,因此与使用固定阈值的以往方法相比,本发明设定了对应周期性变动的不同标准值,因此具有能够高精度地计算出具有改善余地的消耗能量的这一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的控制部中的改善余地量计算部的周期利用部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包含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的节能辅助系统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4是表示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部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5是表示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部中使用的4个指标内容的坐标图。

图6是以表的形式显示存储于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的测量数据存储部的测量数据的一例、与存储于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的改善余地量存储部的各种改善余地量的一例的图。

图7是以表的形式显示存储于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的测量数据存储部的测量数据的一例、与存储于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的改善余地量存储部的各种改善余地量的一例的图。

图8是以表的形式显示存储于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的设定信息存储部的各对象设备的设定信息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部的规划时间利用部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10是表示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部的偏差利用部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11是表示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部的额定值利用部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12是表示所述控制部中的改善余地总量计算部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13是以表的形式显示所述控制部中的列表制作部所制作的列表一例的图。

图14是以表的形式显示排序后的所述列表的图。

图15是以表的形式显示排序后的所述列表的具体例的图。

图16是根据排序后的所述列表的具体例而制作的排列图。

图17是表示所述控制部的改善余地量计算部、改善余地总量计算部及列表制作部的处理动作概要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部中与规划时间相关的改善余地量的计算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部中与偏差相关的改善余地量的计算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部中与周期相关的改善余地量的计算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部中与额定值相关的改善余地量的计算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所述改善余地总量计算部中改善余地的判定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3是用来表示在以往的系统中被认为是无端浪费的时间段及消耗量的坐标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节能辅助系统

10-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

11-对象设备

20-控制部

21-存储部

22-输入部

23-显示部

30-信息取得部

31-改善余地量计算部

32-改善余地总量计算部

33-列表制作部(列表制作单元)

34-测量数据存储部

35-设定信息存储部

36-改善余地量存储部

37-改善余地总量存储部

40-规划时间利用部(别类指标利用单元)

41-偏差利用部(别类指标利用单元)

42-周期利用部

43-额定值利用部(别类指标利用单元)

50、54、60、66-测量数据取得部

51-规划时间取得部

52-规划时间内判定部

53-选择部

55、61、67-设定值取得部

56-平均值计算部

57、68-标准值计算部

58、69-减算部

62-相位决定部(相位取得单元)

63-表格制作部(标准值取得单元)

64-减算部(改善余地量计算单元)

65-对照表

70-改善余地量取得部

71-最大值选择部(选择单元)

72-累计部(改善余地总量计算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2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节能辅助系统的概略构成。节能辅助系统1辅助改善作为对象的多台设备11所消耗的耗电量。下面将作为对象的设备11称为“对象设备11”。如图2所示,节能辅助系统1具有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10与多台对象设备11可通讯地连接在一起的构成。

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10从各对象设备11处接收包含各对象设备11所消耗的耗电量的测量值及测量时刻(抽样时刻)的测量数据,并根据接收到的测量数据来计算耗电量的改善余地量。此处,所谓耗电量的改善余地量,是指在所述耗电量中有可能通过实施节能对策而得以改善的量。另外,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10会显示计算出的各对象设备11的改善余地量。由此,使用者可辨别出耗电量的改善余地多的对象设备11,并且通过改善该对象设备11的耗电量,可以有效地实现节能。

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的概略构成。如图所示,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10具备控制部20、存储部21、输入部22及显示部23。

控制部20总括地控制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10内的各种构成的动作,例如可由包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及存储器的计算单元构成。而且,各种构成的动作控制是通过使计算机执行控制程序而进行的。该程序在使用形态上既可以记录在例如闪存等可移动介质中并被读取,也可以安装在硬盘等中并被读取。另外,还有下载所述程序并安装到硬盘等中来执行的使用形态等。控制部20的详细情况将于下文叙述。

存储部21用来存储信息,它是由闪存、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非挥发性存储装置、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挥发性存储装置所构成。存储于非挥发性存储装置中的内容可列举所述控制程序、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程序、其他各种程序、各种动作设定值及各种数据等。另一方面,存储于挥发性存储装置中的内容可列举工作用文件、临时文件等。存储部21的详细情况将于下文叙述。

输入部22受理来自外部的各种信息的输入。输入部22是由通过通讯介质从外部装置接收数据的接收器件、受理使用者操作输入的各种信息的操作器件、以及从可装卸的存储介质中读取数据的读取器件等所构成。

显示部23用来显示输出各种信息。显示部23可以是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元件)、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等离子显示器等显示器件。

接下来,对控制部20及存储部21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控制部20具备信息取得部30、改善余地量计算部31、改善余地总量计算部32及列表制作部(列表制作单元)33。另外,存储部21按照每一对象设备11而具备测量数据存储部34、设定信息存储部35、改善余地量存储部36及改善余地总量存储部37。

信息取得部30通过输入部22而取得来自外部的信息。信息取得部30将所取得的信息存储在存储部21中。具体来说,信息取得部30取得来自对象设备11的所述测量数据,将该测量数据存储在测量数据存储部34中,并且通过使用者输入等方式取得计算各种改善余地量时所必需的设定信息,且将该设定信息存储在设定信息存储部35中。还有,测量数据是时间序列数据。

改善余地量计算部31针对每个测量时刻,计算出基于某个指标的改善余地量,并就多个指标中的每一个指标执行该操作。改善余地量计算部31将计算出的各种改善余地量与测量时刻建立关联,并存储在改善余地量存储部36中。

具体来说,改善余地量计算部31从设定信息存储部35中读出与所述指标相对应的设定信息,并使用读出的设定信息以及随需要而从测量数据存储部34中读出的所述测量数据,来计算当实施与所述指标相对应的节能对策时所预想的耗电量即标准值。接下来,改善余地量计算部31从自测量数据存储部34读出的测量值中减去所述标准值,并将其结果作为基于所述指标的改善余地量。也就是说,基于某个指标而计算出的改善余地量是指:通过实施与该指标相对应的节能对策而有可能得以改善的量。改善余地量计算部31的详细情况将于下文叙述。

改善余地总量计算部32使用从改善余地量存储部36中读出的各种改善余地量,计算出对象期间内的改善余地量的合计值,并将该合计值作为改善余地总量。具体来说,改善余地总量计算部32从自改善余地量存储部36读出的某个测量时刻的各种改善余地量中,选择最大值,并就对象期间中的所有的测量时刻重复进行该操作,然后对选择出的最大值进行累计。改善余地总量计算部32将计算出的改善余地总量存储在改善余地总量存储部37中。

改善余地总量计算部32从各种改善余地量中选择最大值的理由如下。也就是说,如上所述,基于某个指标而计算出的改善余地量是指通过实施与该指标相对应的节能对策而有可能得以改善的量。另外,各种改善余地量是指,根据各指标计算标准值,并从测量值中减去该标准值所得的差。也就是说,各种改善余地量并非互斥地存在,而是互相重叠存在。因此,在某个时刻,通过实施所有与各指标相对应的节能对策而有可能得以改善的耗电量并非是各种改善余地量的累计值,而是它们中的最大值。

还有,信息取得部30、改善余地量计算部31及改善余地总量计算部32按每一对象设备11而执行操作。由此,在改善余地总量存储部37中存储着各对象设备11的改善余地总量。

列表制作部33制作从改善余地总量存储部37中读出的各对象设备11的改善余地总量的列表。列表制作部33将所制作的列表显示输出到显示部23中。优选的,列表制作部33将所述列表按照改善余地总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重排序),然后显示输出到显示部23中。

接下来,参照图1、图4~图11来说明改善余地量计算部31的详细情况。如上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部31针对每个测量时刻计算基于某个指标的改善余地量,并对多个指标中的每一个指标执行该操作。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4个指标的内容的坐标图。该图中的坐标图表示对象设备11的耗电量E的时间变化。

图5中(a)是以对象设备11的运转规划时间Pt为指标的坐标图。在此,所谓运转规划时间Pt,是指对象设备11的运转的规化期间。反过来说,在运转规划时间Pt以外的期间,对象设备11不需要运转。因此,如图5中(a)所示,运转规划时间Pt以外的期间的耗电量E被归为改善余地量。

图5中(b)是,以从耗电量E的平均值偏离出的偏差为指标的坐标图。通常认为当所述偏差大时,意味着设备的动作不稳定。因此,若设备的动作稳定,则所述偏差会较小。在此情况下,可以减少比平均值大的耗电量,从而可以改善耗电量。所以,如图5中(b)所示,例如若在平均值上加算上动作稳定时的最大偏差,并将所得的值设为与偏差相关的标准值,则超过该标准值的耗电量部分被归为改善余地量。

图5中(c)是以耗电量E的周期为指标的坐标图。例如,在每天以相同方式运转的设备中,耗电量大多以1天为1个周期而进行周期性变动。由此可知,动作稳定的设备的耗电量呈周期性变动。反过来说,动作不稳定的设备的耗电量呈偏离周期性变动,因此与动作稳定时相比,其耗电量增加。

因此,若相对于某个周期计算多个呈相同相位的测量值的平均值,并就不同相位重复进行此操作,且将所有相位上的平均值设为与所述周期相关的标准值,则如图5中(c)所示,超过该标准值的耗电量部分被归为改善余地量。还有,除平均值以外也可以使用中值等代表值。

图5中(d)是以对象设备11的额定功率等额定值为指标的坐标图。通常,设备是以额定值的规定比例(例如90%)以下的耗电量进行运转。也就是说,设备以超过所述额定值的规定比例的耗电量进行运转时的状况是预定外的状况,因此还有改善的余地。因此,如图5中(d)所示,若将耗电量的额定值乘以设定比例所得的值,且将所得的该值设为与所述额定值相关的标准值,则超过该标准值的耗电量部分被归为改善余地量。

图4表示改善余地量计算部31的概略构成。如图所示,改善余地量计算部31具备规划时间利用部(别类指标利用单元)40、偏差利用部(别类指标利用单元)41、周期利用部42及额定值利用部(别类指标利用单元)43。另外,在测量数据存储部34中,存储有测量时刻t(k)以及针对每台对象设备11的测量值E(i,k),来作为耗电量的测量数据。而且,在设定信息存储部35中,存储有运转规划时间Pt等这些计算改善余地量时所必需的设定信息,来作为各对象设备11的设定信息。

还有,自然数i是依次分配给对象设备11的编号(以下称为“设备编号”),自然数k是表示抽样顺序的编号(以下称为“抽样编号”)。由此,测量值与测量时刻通过抽样编号而建立关联。

规划时间利用部40将规划时间Pt用作指标,来计算改善余地量ΔEa(i,k)。规划时间利用部40将计算出的改善余地量ΔEa(i,k)存储在改善余地量存储部36中。另外,规划时间利用部40从测量数据(E(i,k),t(k))中抽选规划时间Pt内的测量数据(E′(i,k),t′(k))。抽选出的规划时间Pt内的测量数据(E′(i,k),t′(k))被偏差利用部41、周期利用部42及额定值利用部43所使用。因此,作为优选,规划时间Pt内的测量数据(E′(i,k),t′(k))临时存储在挥发性存储装置中。

偏差利用部41把从耗电量E的平均值偏离出的偏差用作指标,来计算改善余地量ΔEb(i,k)。偏差利用部41将计算出的改善余地量ΔEb(i,k)存储在改善余地量存储部36中。

周期利用部42将耗电量E的周期用作指标,来计算改善余地量ΔEc(i,k)。周期利用部42将计算出的改善余地量ΔEc(i,k)存储在改善余地量存储部36中。

额定值利用部43将对象设备11的额定值用作指标,来计算改善余地量ΔEd(i,k)。额定值利用部43将计算出的改善余地量ΔEd(i,k)存储在改善余地量存储部36中。规划时间利用部40、偏差利用部41、周期利用部42及额定值利用部43的详细情况将于下文叙述。

图6及图7以表的形式显示了存储在测量数据存储部34中的测量数据(E(i,k),t(k))的一例、与存储在改善余地量存储部36中的各种改善余地量ΔEa(i,k)~ΔEd(i,k)的一例。在图示的各栏中,从左向右依次为抽样编号k、测量时刻t(k)、测量值E(i,k)、与规划时间相关的改善余地量ΔEa(i,k)、与偏差相关的改善余地量ΔEb(i,k)、与周期相关的改善余地量ΔEc(i,k)、与额定值相关的改善余地量ΔEd(i,k)及改善余地量的最大值ΔEmax(i,k)。而且,在图示的示例中,记载了在2007年4月6日0时30分~7日0时00分的期间中每30分钟测量一次而得的测量数据(E(i,k),t(k))、根据各测量数据计算出的改善余地量ΔEa(i,k)~ΔEd(i,k)、ΔEmax(i,k)。

还有,分别记载了以1天作为1个周期、以1周作为1个周期、及以1个月作为1个周期的与周期相关的改善余地量ΔEc(i,k)。如此一来,在耗电量E中混杂多个周期的情况下,也可以计算与各周期相关的改善余地量ΔEc(i,k)。

图8以表的形式显示了存储在设定信息存储部35中的各对象设备11的设定信息的一例。在图示的示例中,对应每一对象设备11,从左向右依次记载了设备编号i、设备名、额定值γ(i)(例如额定功率)、与额定值相关的设定值αrate(i)、1个周期的抽样数αcycle(i)、与偏差相关的设定值αave(i)、解析对象期间At(i)、及运转规划时间Pt(i)。

此处,解析对象期间At(i)是指成为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10的解析对象的期间。也就是说,与解析对象期间At(i)内所含的测量时刻t(k)相对应的测量值E(i,k)成为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10的解析对象。在图6及图7的示例中,以30分钟为间隔进行测量数据的抽样。

因此,1个周期为1天时的抽样数αcycle(i)是48,1个周期为1周时的抽样数αcycle(i)是336,1个周期为1个月(31天)时的抽样数αcycle(i)是1488。

接下来,参照图1、图9~图11说明规划时间利用部40、偏差利用部41、周期利用部42及额定值利用部43的详细情况。

图9表示规划时间利用部40的概略构成。如图所示,规划时间利用部40具备测量数据取得部50、规划时间取得部51、规划时间内判定部52及选择部53。

测量数据取得部50从设定信息存储部35中取得解析对象期间At(i),并从测量数据存储部34中取得测量数据(E(i,k),t(k)),该测量数据(E(i,k),t(k))包含处于所取得的解析对象期间At(k)内的测量时刻t(k)。测量数据取得部50将所取得的测量数据(E(i,k),t(k))发送给选择部53,另一方面,将所述测量数据中的测量时刻t(k)发送给规划时间内判定部52。

规划时间取得部51从设定信息存储部35中取得(运转)规划时间Pt(i)。规划时间取得部51将取出的规划时间Pt(i)发送给规划时间内判定部52。

规划时间内判定部52判定从测量数据取得部50收到的测量时刻t(k)是否处于从规划时间取得部51收到的规划时间Pt(i)内。规划时间内判定部52将判定结果发送给选择部53。

选择部53根据规划时间内判定部52的判定结果,而选择测量数据(E(i,k),t(k))的发送目的地。具体来说,当所述测量时刻t(k)处于规划时间Pt(i)内时,选择部53将从测量数据取得部50收到的测量数据(E(i,k),t(k))作为规划时间内的测量数据(E′(i,k),t′(k)),而发送给偏差利用部41、周期利用部42及额定值利用部43。另一方面,当所述测量时刻t(k)不处于规划时间Pt(i)内时,选择部53将从测量数据取得部50收到的测量值E(i,k)作为与规划时间相关的改善余地量ΔEa(i,k)而存储在改善余地量存储部36中。

图10表示偏差利用部41的概略构成。如图所示,偏差利用部41具备测量数据取得部54、设定值取得部55、平均值计算部56、标准值计算部57及减算部58。

测量数据取得部54取得来自规划时间利用部40的、处于规划时间内的所有测量数据(E′(i,k),t′(k))。测量数据取得部54将取出的所有测量值E′(i,k)总括地发送给平均值计算部56,另一方面,将取出的所有测量值E′(i,k)总括地或逐次地发送给减算部58。

设定值取得部55从设定信息存储部35中取得与偏差相关的设定值αave(i)。设定值取得部55将取出的设定值αave(i)发送给标准值计算部57。

平均值计算部56根据从测量数据取得部54收到的所有测量值E′(i,k),而计算平均值μ(i)。平均值计算部56将计算出的平均值μ(i)发送给标准值计算部57。

标准值计算部57使用从平均值计算部56收到的平均值μ(i)、与从设定值取得部55收到的设定值αave(i),通过下式而计算与偏差相关的标准值Rave(i)。标准值计算部57将计算出的标准值Rave(i)发送给减算部58。

Rave(i)=(1+αave(i))×μ(i)…(1)

减算部58从自测量数据取得部54收到的测量值E′(i,k)中,减去从标准值计算部57收到的标准值Rave(i)。减算部58将运算结果(E′(i,k)-Rave(i))作为与偏差相关的改善余地量ΔEb(i,k)而存储在改善余地量存储部36中。

图1表示周期利用部42的概略构成。如图所示,周期利用部42具备测量数据取得部60、设定值取得部61、相位决定部(相位取得单元)62、表格制作部(标准值取得单元)63及减算部(改善余地量计算单元)64。还有,周期利用部42具有制作相位与标准值的对照表65并将对照表65存储在存储部21中的表格制作模式、以及使用对照表65而计算改善余地量ΔEc(i,k)的改善余地量计算模式。周期利用部42在取得规划时间内的测量数据(E′(i,k),t′(k))时进入表格制作模式,在制作了对照表65后进入改善余地量计算模式。

测量数据取得部60取得来自规划时间利用部40的、处于规划时间内的所有测量数据(E′(i,k),t′(k))。此时,周期利用部42进入所述表格制作模式。

测量数据取得部60在所述表格制作模式下,将取得的测量值E′(i,k)发送给表格制作部63,并将对应的抽样编号k发送给相位决定部62。另一方面,测量数据取得部60在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模式下,将取得的测量值E′(i,k)发送给减算部64,并将对应的抽样编号k发送给相位决定部62。

设定值取得部61从设定信息存储部35中取得1个周期的抽样数αcycle(i)作为设定值。设定值取得部55将取出的设定值αcycle(i)发送给相位决定部62。

相位决定部62使用从设定信息存储部35收到的设定值αcycle(i),根据下式来决定与从测量数据取得部60收到的抽样编号k相对应的相位编号l。还有,下式的字符变量均为自然数。

k=l+(m-1)×αcycle(i)…(2)

也就是说,相位编号l是抽样编号k除以1个周期的抽样数αcycle(i)所得的余数,且满足1≤l≤αcycle(i)。相位决定部62在所述表格制作模式下将所决定的相位编号l发送给表格制作部63,在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模式下将所决定的相位编号l发送给减算部64。

表格制作部63在所述表格制作模式下运作,制作所述对照表65。表格制作部63将制成的对照表65存储在存储部21中。之后,周期利用部42进入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模式。

具体来说,表格制作部63从测量数据取得部60接收所有测量值E′(i,k),同时从相位决定部62中接收与各测量值E′(i,k)相对应的相位编号l。接下来,表格制作部63计算与某个相位编号l相对应的多个测量值E′(i,k)的平均值来作为标准值Rcycle(i,l),并对于所有相位编号l(1≤l≤αcycle(i))重复进行此操作。由此,求出与各相位编号l相对应的标准值Rcycle(i,l)。接着,表格制作部63将相位编号l与标准值Rcycle(i,l)的对照表65存储在存储部21中。

减算部64在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模式下运作,从对照表65中取得与从相位决定部62收到的相位编号l相对应的标准值Rcycle(i,l),并从自测量数据取得部60收到的测量值E′(i,k)中减去取出的标准值Rcycle(i,l)。减算部64将运算结果(E′(i,k)-Rcycle(i))作为与周期相关的改善余地量ΔEc(i,k)而存储在改善余地量存储部36中。

还有,如图8所示,1个周期的抽样数αcycle(i)即设定值有时会存在多个。在此情况下,设定值取得部61、相位决定部62、表格制作部63及减算部64对应每个设定值αcycle(i)运作,且对应每个设定值αcycle(i)而制作对照表65,从而如图6及图7所示那样,对应每个设定值αcycle(i),将改善余地量ΔEc(i,k)存储在改善余地量存储部36中。

图11表示额定值利用部43的概略构成。如图所示,额定值利用部43具备测量数据取得部66、设定值取得部67、标准值计算部68及减算部69。

测量数据取得部66取得来自规划时间利用部40的、处于规划时间内的测量数据(E′(i,k),t′(k))。测量数据取得部54将取得的测量值E′(i,k)发送给减算部69。

设定值取得部67从设定信息存储部35中取得额定值γ(i)和与额定值相关的设定值αrate(i)。设定值取得部67将取出的额定值γ(i)及设定值αrate(i)发送给标准值计算部68。

标准值计算部68使用从设定值取得部67收到的额定值γ(i)及设定值αrate(i),通过下式而计算与额定值相关的标准值Rrate(i)。标准值计算部68将计算出的标准值Rrate(i)发送给减算部69。

Rrate(i)=γ(i)×αrate(i)…(3)。

减算部69从自测量数据取得部66收到的测量值E′(i,k)中,减去从标准值计算部68收到的标准值Rrate(i)。减算部69将运算结果(E′(i,k)-Rrate(i))作为与偏差相关的改善余地量ΔEd(i,k)而存储在改善余地量存储部36中。

接下来,参照图12~图16来说明改善余地总量计算部32及列表制作部33的详细情况。图12表示改善余地总量计算部32的概略构成。如图所示,改善余地总量计算部32具备改善余地量取得部70、最大值选择部(选择单元)71及累计部(改善余地总量计算单元)72。

改善余地量取得部70从改善余地量存储部36中取得对应每个抽样编号k的所述各种改善余地量ΔEa(i,k)~ΔEd(i,k)。改善余地量取得部70将取得的各种改善余地量ΔEa(i,k)~ΔEd(i,k)对应每个抽样编号k而发送给最大值选择部71。

最大值选择部71从自改善余地量取得部70收到的对应每个抽样编号k的各种改善余地量ΔEa(i,k)~ΔEd(i,k)中,选择最大值ΔEmax(i,k)。最大值选择部71将选出的最大值ΔEmax(i,k)对应每个抽样编号k而发送给累计部72。

在图6及图7所示的示例中,最大值选择部71将选出的最大值ΔEmax(i,k)对应每个抽样编号k而存储在改善余地量存储部36中。另外,在下述图13及图14所示的示例中,最大值选择部71将各种改善余地量ΔEa(i,k)~ΔEd(i,k)对应每个抽样编号k而发送给累计部72。

累计部72对从最大值选择部71收到的对应每个抽样编号k的最大值ΔEmax(i,k)进行累计。累计部72将累计值∑ΔEmax(i,k)作为改善余地总量而存储在改善余地总量存储部37中。还有,在下述图13及图14所示的示例中,累计部72将从最大值选择部71收到的对应每个抽样编号k的各种改善余地量ΔEa(i,k)~ΔEd(i,k)分别累计,并将累计值∑ΔEa(i,k)~∑ΔEd(i,k)存储在改善余地总量存储部37中。

如上所述,列表制作部33制作从改善余地总量存储部37中读出的各对象设备11的改善余地总量∑ΔEmax(i,k)的列表。图13以表的形式显示了列表制作部33制成的列表的一例。在图示的示例中,对应每台对象设备11,从左向右依次记载了设备编号i、设备名及改善余地总量∑ΔEmax(i,k)。此外,图示的列表中,对应每台对象设备11而记载了从改善余地总量存储部37中读出的各种改善余地量的累计值∑ΔEa(i,k)~∑ΔEd(i,k)。在显示部23显示有图13的列表时,若使用者参照显示出的列表,则使用者可以判断各对象设备11的耗电量能够改善到哪种程度。

另外,列表制作部33按照改善余地总量∑ΔEmax(i,k)从大到小的顺序将所述列表重排序。图14表示对图13所示的列表进行所述重排序之后的列表。在显示部23显示有图14的列表时,若使用者参照显示出的列表,则使用者可以迅速地辨别出哪一台对象设备11具有有效改善耗电量的可能性。

图15表示了列表制作部33制成并显示输出给显示部23的重排后的列表的具体例。图示的列表与图13及图14的列表同样地以表的形式来表示。与图14的列表相比,图15的列表分别以百分比形式追加了:改善余地总量相对于耗电实际值的比例、以及改善余地量的合计值相对于耗电实际值的比例。还有,与图14的列表相比,图15的列表中,将改善余地量的合计值的项目记载为“观点1”、“观点2”等。若使用者参照图15的列表,则使用者可以迅速地辨别出“设备20”具有最有效改善耗电量的可能性。

另外,在图15所示的列表中,按照影线种类来区别各改善余地总量相对于耗电实际值的比例为20%以上时的情况、与小于20%时的情况。由此,使用者可以了解各对象设备11中改善余地为较大的“观点”,并可以通过实施基于该“观点”的节能对策,而进一步有效改善耗电量。

还有,列表制作部33也可以根据所述列表制作排列图(pareto diagram),并将制成的排列图显示输出给显示部23。在此情况下,使用者可以迅速地了解具有有效改善耗电量的可能性的对象设备11。

图16是列表制作部33根据图15的列表,制作并显示输出给显示部23的排列图的一例。在图示的排列图中,以柱形图表示改善余地总量即具有改善余地的总耗电量,以折线图表示累积比例。若使用者参照图16的排列图,则使用者可以辨别出:若改善占据所有对象设备11的改善余地总量的合计值的大部分(70%)的“设备20”、“设备38”和“设备02”的耗电量,便可以有效地改善包含所有对象设备11在内的整个系统的耗电量。

接下来,参照图17~图22来说明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10的控制部20的处理动作。图17表示控制部20中的改善余地量计算部31、改善余地总量计算部32及列表制作部33的处理动作的概要。

如图17所示,首先,将设备编号i初始化为1(步骤S10,下面简记为“S10”,对于其他步骤也相同)。接下来,改善余地量计算部31从测量数据存储部34中读取设备编号为i的对象设备11的测量数据(E(i,k),t(k)),同时从设定信息存储部35中读取设备编号为i的对象设备11的设定信息(S11)。

然后,改善余地量计算部31使用所读取的设备编号为i的对象设备11的测量数据(E(i,k),t(k))及设定信息,计算耗电量的各种改善余地量(S12)。改善余地量计算部31将计算出的各种改善余地量存储在改善余地量存储部36中。该步骤S12的处理的详细情况将于下文叙述。接着,改善余地量计算部31使设备编号i增加1(S14),返回到步骤S11,重复所述处理,直到对所有对象设备11实施了所述处理为止(S13)。

若对所有对象设备11实施了所述处理(S13),则改善余地总量计算部32判定每一台对象设备11的改善余地(S15),且列表制作部33制作具有改善余地的对象设备11的列表,并通过显示部23显示输出(S16)。之后结束处理动作。步骤S15的处理的详细情况将于下文叙述。

接下来,参照图18~图21来说明步骤S12的详细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改善余地量的计算处理(S12)是计算与规划时间相关的改善余地量ΔEa(i,k)、与偏差相关的改善余地量ΔEb(i,k)、与周期相关的改善余地量ΔEc(i,k)、及与额定值相关的改善余地量ΔEd(i,k)的处理。

图18表示与规划时间相关的改善余地量ΔEa(i,k)的计算处理的流程。该处理由改善余地量计算部31的规划时间利用部40进行。如图所示,首先,规划时间利用部40将抽样编号k初始化为1(S20)。接着,规划时间利用部40从测量数据存储部34中读取抽样编号为k的测量数据(E(i,k),t(k)),且从设定信息存储部35中读取设备编号i的对象设备11的规划时间Pt(i)及解析对象期间At(i)(S21)。

接下来,规划时间利用部40判定所述测量数据(E(i,k),t(k))中的测量时刻t(k)是否处于规划时间Pt(i)内(S22)。

当测量时刻t(k)处于规划时间Pt(i)内时,规划时间利用部40将所述测量数据(E(i,k),t(k))中的测量值E(i,k)作为规划时间内的测量值E′(i,k),发送给执行其他改善余地量的计算处理的功能模块41~43。由此,规划时间内的测量值E′(i,k)被用于其他改善余地量的计算处理(S23)。另一方面,当测量时刻t(k)不处于规划时间Pt(i)内时,选择部53将测量值E(i,k)作为与规划时间相关的改善余地量ΔEa(i,k)而存储在改善余地量存储部36中(S24)。

接下来,规划时间利用部40使抽样编号k增加1(S26),返回到步骤S21,重复所述处理,直到对解析对象期间At(i)内所含的所有抽样编号k实施了所述处理为止(S25)。若对解析对象期间At(i)内所含的所有抽样编号k实施了所述处理(S25),则规划时间利用部40结束处理动作。

图19表示与偏差相关的改善余地量ΔEb(i,k)的计算处理的流程。该处理由改善余地量计算部31的偏差利用部41进行。如图所示,首先,偏差利用部41取得规划时间利用部40发送的处于规划时间内的所有测量值E′(i,k),并计算处于规划时间内的测量值E′(i,k)的平均值μ(i)(S30)。然后,偏差利用部41使用计算出的平均值μ(i)、与从设定信息存储部35中读取的与偏差相关的设定值αave(i),通过所述式(1)来计算与偏差相关的标准值Rave(i)(S31)。

接下来,偏差利用部41将抽样编号k初始化为1(S32)。然后,偏差利用部41计算规划时间内的测量值E′(i,k)与标准值Rave(i)的差,并将该差作为与偏差相关的改善余地量ΔEb(i,k)而存储在改善余地量存储部36中(S33)。接着,偏差利用部41使抽样编号k增加1(S35),返回到步骤S33,重复所述处理,直到对规划时间利用部40发送的规划时间内的所有测量值E′(i,k)实施了所述处理为止(S34)。若对所述规划时间内的所有测量值E′(i,k)实施了所述处理(S34),则偏差利用部41结束处理动作。

图20表示与周期相关的改善余地量ΔEc(i,k)的计算处理的流程。该处理由改善余地量计算部31的周期利用部42进行。如图所示,首先,周期利用部42取得规划时间利用部40发送的规划时间内的所有测量值E′(i,k)(S40)。

接下来,周期利用部42使用从设定信息存储部35中读取的1个周期的抽样数αcycle(i),对应每个相位l对所述规划时间内的所有测量值E′(i,k)加以分类(S41)。然后,周期利用部42计算被分类对应于各相位l的测量值E′(i,k)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标准值Rcycle(i),且将该标准值Rcycle(i)与相位l建立关联后存储在存储部21中(S41)。

接下来,周期利用部42将抽样编号k及相位l初始化为1(S42)。然后,周期利用部42判断相位l是否大于1个周期的抽样数αcycle(i)(S43),当大于时,则将相位l重置为1(S44)。

接下来,周期利用部42计算规划时间内的测量值E′(i,k)与标准值Rcycle(i)的差,并将该差作为与周期相关的改善余地量ΔEc(i,k)而存储在改善余地量存储部36中(S45)。接着,周期利用部42使抽样编号k及相位l增加1(S47),返回到步骤S43,重复所述处理,直到对规划时间利用部40发送的处于规划时间内的所有测量值E′(i,k)都实施了所述处理为止(S46)。若对所述规划时间内的所有测量值E′(i,k)都实施了所述处理(S46),则周期利用部42结束处理动作。

图20所示的处理针对存储在设定信息存储部35中的每个周期的抽样数αcycle(i)而进行。

图21表示与额定值相关的改善余地量ΔEd(i,k)的计算处理的流程。该处理由改善余地量计算部31的额定值利用部43进行。如图所示,首先,额定值利用部43从设定信息存储部35中读取额定值γ(i)和与额定值相关的设定值αrate(i),并使用所读取的额定值γ(i)和与额定值相关的设定值αrate(i),通过所述式(3)来计算与额定值相关的标准值Rrate(i)(S50)。

接下来,额定值利用部43将抽样编号k初始化为1(S51)。额定值利用部43取得规划时间利用部40发送的处于规划时间内的测量值E′(i,k)(S52),计算规划时间内的测量值E′(i,k)与标准值Rrate(i)的差,并将该差作为与额定值相关的改善余地量ΔEd(i,k)而存储在改善余地量存储部36中(S53)。然后,额定值利用部43使抽样编号k增加1(S55),返回到步骤S52,重复所述处理,直到对规划时间利用部40发送的规划时间内的所有测量值E′(i,k)实施了所述处理为止(S54)。若对所述规划时间内的所有测量值E′(i,k)都实施了所述处理(S54),则额定值利用部43结束处理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22来说明步骤S15的详细情况。图22表示改善余地的判定处理的流程。该处理由改善余地总量计算部32进行。如图所示,首先,改善余地总量计算部32将设备编号i初始化为1(S60),并将抽样编号k初始化为1(S61)。

接着,改善余地总量计算部32从改善余地量存储部36中读取设备编号为i的对象设备11的、与抽样编号k相对应的各种改善余地量ΔEa(i,k)~ΔEd(i,k),计算出所读取的各种改善余地量ΔEa(i,k)~ΔEd(i,k)中的最大值ΔEmax(i,k)(S62)。此时,改善余地总量计算部32将计算出的改善余地量的最大值ΔEmax(i,k)存储在改善余地量存储部36中。然后,改善余地总量计算部32对计算出的改善余地量的最大值ΔEmax(i,k)进行累计(S63)。

接下来,改善余地总量计算部32使抽样编号k增加1(S65),返回到步骤S62,重复所述处理,直到对设备编号i的对象设备11中的所有抽样编号k都实施了所述处理为止(S64)。若对设备编号i的对象设备11中的所有抽样编号k都实施了所述处理(S64),则改善余地总量计算部32将所述改善余地量的最大值ΔEmax(i,k)的累计值,作为设备编号i的对象设备11的改善余地总量∑ΔEmax(i,k)而存储在改善余地总量存储部37中。

接着,改善余地总量计算部32使设备编号i增加1(S68),返回到步骤S61,重复所述处理,直到对所有设备编号i实施了所述处理为止(S67)。若对所有设备编号i实施了所述处理(S67),则改善余地总量计算部32结束处理动作。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也就是说,对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的技术手段加以组合所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是针对耗电量计算了改善余地量及改善余地总量后进行列表输出的,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耗电量以外的任意消耗能量。

最后,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10的各功能模块、尤其是控制部20既可以由硬件逻辑构成,也可以如下所述使用CPU并通过软件来实现。

也就是说,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10具备执行实现各功能的控制程序的命令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存储所述程序的ROM(read only memory)、展开所述程序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以及存储所述程序及各种数据的存储器等存储装置(存储介质)等。而且,本发明的目的也可通过如下方式达成:将实现所述功能的软件即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10的控制程序的程序代码(执行方式的程序、中间代码的程序、源程序),以计算机可读取的方式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将该存储介质提供给所述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10,并由所述计算机(或者是CPU或MPU(Micro Processor Unit,微处理器))读出该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后加以执行。

作为所述存储介质,可以使用例如磁带或盒式磁带等带系、包含软盘(注册商标)/硬盘等磁盘或CD-ROM(Compace Disc Read Only Memory,只读光盘)/MO(Magnetic Optical,磁光盘)/MD(MiniDisc,迷你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多功能光盘)/CD-R(Compact Disc Recordable,可录光盘)等光盘的盘类、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卡(包括存储卡)/光学卡等卡类、或者掩膜ROM/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速ROM等半导体存储器类等。

另外,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10也可以与通讯网络相连接,通过通讯网络而提供所述程序代码。该通讯网络并无特别限定,可以利用例如因特网、内部网、外联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VAN(Value Added Nerwork,增值网)、CATV(Cable Television,有线电视)通讯网、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电话线网络、移动通讯网络、卫星通讯网络等。而且,构成通讯网络的传输介质并无特别限定,例如,既可以利用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1394、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电力线载波、有线电视线路、电话线、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等有线通信,也可以利用如IrDA(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红外数据组织)或远程控制的红外线、Bluetooth(蓝牙)(注册商标)、802.11无线、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动态范围)、移动电话网络、卫星线路、地面数字网络等无线通信。还有,本发明中所述程序代码也可以通过以电子传输实现的、埋入载波中的计算机数据信号的形态来实现。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改善余地量计算装置针对某个测量时刻,从与该测量时刻相对应的测量值中减去与该测量时刻的所在相位相对应的标准值,由此可以高精度地计算该测量时刻的改善余地量,因此本发明不限于适用于耗电量的计算,还可适用于消耗石油量等任意的消耗能量的计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