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层压板和层压坯料的末端处理方法

层压板和层压坯料的末端处理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实现能够提高端部的外观并提高形状自由度的层压板和层压坯料的末端处理方法。如图5所示,当冷却冲压上模(80)下降时,设计形成突部(82)向下方向按压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熔敷部(6a)的内侧的一部分和端部倾斜部(6b)。并且,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未加工处理的部分被压入到下表面(81)的形成面(72)。然后,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熔敷部(6a)的内侧的一部分和端部倾斜部(6b)被冷却冲压下模(70)的设计形成面(73)和冷却冲压上模(80)的设计形成突部(82)压溃,从而冲压成形为期望的形状。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17103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盟和产业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880131352.3

  • 发明设计人 长谷川高广;

    申请日2008-10-03

  • 分类号B32B3/02;

  • 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党晓林

  •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3:17: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7-30

    授权

    授权

  • 2011-11-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32B3/02 申请日:200810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8-3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压板和层压坯料的末端处理方法,例如涉及用作汽车等的内饰材料的层压板材和层压坯料的末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中,以往,行李箱的面板或车门内饰等的内饰材料使用树脂成形品。而且,近年来,进一步着眼于树脂成形品的特征即“轻量”和“能够应对复杂形状”这两个特征。

树脂成形品的构造例如存在高刚性的中空构造、轻量高刚性的夹层构造等,根据必要的强度或形状、功能进行选择。

以往,作为夹层构造的层压坯料,例如公知有如蜂窝芯子那样在具有纵壁部的芯板的单面或双面层压盖板而构成的构造。将该层压坯料切断为期望的轮廓形状,由此,被用作车辆用或建筑用的内饰材料或外饰材料等。

但是,这种层压坯料包括具有纵壁部的芯板而变厚,仅切断端部时,会看到端部的被切断的部分,所以可能使外观变差。因此,提出了对切断后的端部实施末端处理来提高端部的外观的层压板(例如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公开了如下的层压板:使热刀与层压坯料的端部抵接,一边对层压坯料进行加热一边压溃层压坯料而形成折弯部,将该折弯部向上侧折弯而使其热粘接于层压坯料的侧部。

并且,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在用于美化端部的外观的处理中,层压坯料的形状存在制约,且模具复杂、成本增加,所以,还提出了没有这种制约的提高形状自由度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2)。在该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中,隔着具有纵壁部的芯板层压一对盖板来形成层压坯料,进而,对在该层压坯料的表面上接合无纺布而形成的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的周缘部(层压坯料的周缘部)进行加热软化。进而,使冲模的切断刀与加热软化后的周缘部抵接,使一个盖板与另一个盖板接触来进行熔敷,由此,能够使底板从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脱模。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83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43384号公报

但是,在对具有复杂的曲线形状的层压坯料实施末端处理时,在使用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方法的情况下,在呈复杂的曲线形状的部分中,在折弯的折弯部产生较大的皱褶,所以,无法使该折弯部与层压坯料的侧端部良好地接触。即,在上述末端处理方法中,具有层压坯料的形状存在制约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中,在实用范围内消除了层压坯料的形状制约,但是,针对近年来的需求者的较高期望,还需要进一步改进,需求其他技术。例如,与以往相比,进一步要求端部刚性的提高、端部熔敷部分的开口的防止、表皮材料的剥离的防止、端部修整部分的毛刺处理等。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层压板和层压坯料的末端处理方法:确保形状自由度并提高端部的外观,并且,在成形后不会引起表皮材料的剥离、且端部的熔敷部分不会开口,并且,能够提高端部的刚性。

本发明涉及层压板。该层压板层压具有纵壁部的热塑性树脂板、位于该具有纵壁部的热塑性板的一侧的盖板以及表皮材料而构成层压坯料,所述盖板由热塑性树脂构成,在所述层压坯料中,在该层压坯料的外周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中,所述纵壁部的预定范围被朝向所述盖板侧和所述表皮材料侧熔融压溃,与所述盖板大致共面地具有熔敷而成的熔敷部,并且,该熔敷部向所述具有纵壁部的热塑性树脂板的未层压有所述盖板的另一侧成形为预定形状。

本发明涉及层压板。该层压板层压具有纵壁部的热塑性树脂板、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盖板以及表皮材料而构成层压坯料,所述盖板层压于所述具有纵壁部的热塑性板的两侧,所述表皮材料至少层压于一侧的盖板,在所述层压坯料中,在该层压坯料的外周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中,层压或未层压有所述表皮材料的另一侧的盖板和所述具有纵壁部的热塑性树脂板的预定范围被朝向所述一侧的盖板和所述一侧的表皮材料侧熔融压溃,与所述一侧的盖板大致共面地具有熔敷而成的熔敷部,并且,该熔敷部向所述具有纵壁部的热塑性树脂板的所述另一侧的盖板侧成形为预定形状。

并且,在第1方面或第2方面所述的层压板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板用于汽车内饰材料、特别是顶板材料、侧门内饰板、后门内饰板、行李侧内饰板、座椅靠背板。

本发明涉及层压坯料的末端处理方法。该层压坯料是层压具有纵壁部的热塑性树脂板、位于该具有纵壁部的热塑性板的一侧的盖板以及表皮材料而构成的,所述盖板由热塑性树脂构成,其中,该末端处理方法包括:第一工序,在该层压坯料的外周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中,使用热刀构件朝向所述盖板侧和所述表皮材料侧对所述纵壁部的预定范围进行熔融压溃,以与所述盖板大致共面的方式进行熔敷而形成熔敷部;以及第二工序,将该熔敷部向所述具有纵壁部的热塑性树脂板的未层压有所述盖板的另一侧冲压成形为预定形状,并进行冷却。

本发明涉及层压坯料的末端处理方法。该层压坯料是层压具有纵壁部的热塑性树脂板、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盖板以及表皮材料而构成的,所述盖板层压于所述具有纵壁部的热塑性板的两侧,所述表皮材料至少层压于一侧的盖板,其中,该末端处理方法包括:第一工序,在该层压坯料的外周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中,使用热刀构件朝向所述一侧的盖板和所述一侧表皮材料侧,对层压或未层压有所述表皮材料的另一侧的盖板和所述具有纵壁部的热塑性树脂板的预定范围进行熔融压溃,以与所述一侧的盖板大致共面的方式进行熔敷而形成熔敷部;以及第二工序,将该熔敷部向所述具有纵壁部的热塑性树脂板的所述另一侧的盖板侧冲压成形为预定形状,并进行冷却。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的层压板和层压坯料的末端处理方法:确保形状自由度并提高端部的外观,并且,在成形后不会引起表皮材料的剥离、且端部的熔敷部分不会开口,并且,能够提高端部的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层压板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构成层压板的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着眼于实施方式的层压板的端部的剖面图。

图4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一工序的结构和动作流程的图。

图5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二工序的结构和动作流程的图。

图6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三工序(修整工序)的结构和动作流程的图。

标号说明

1:层压坯料;1d: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2:芯板;3:第1盖板;4:第2盖板;5:无纺布;6:端部;6a:熔敷部;6b:端部倾斜部;6c:端部修整部;6d:设计形状端部;19:后门内饰板(层压板);50:热刀承受构件;52:按压承受部;60:热刀构件;62:按压面;63:斜面;70:冷却冲压下模;72:形成面;73:设计形成面;80:冷却冲压上模;82:设计形成突部;90:修整单元;91:修整下方构件;92:修整上方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具体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以下简称为“实施方式”)。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对作为汽车的内饰部件、具体而言为安装于汽车后门的后门内饰板使用的树脂成形品(层压板)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后门内饰板(层压板)19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构成后门内饰板19的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构成后门内饰板19的层压坯料1的剖面图。另外,图2和图3上下相反地表示。并且,图2的(a)和图3的(a)示出由3层构造的层压坯料1构成的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和后门内饰板19的构造,图2的(b)和图3的(b)示出由2层构造的层压坯料1构成的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和后门内饰板19的构造。下面,例示图2的(a)和图3的(a)的3层构造。

对在层压坯料1贴合无纺布5而构成的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端部实施末端处理,从而形成后门内饰板19。例如如图3所示,后门内饰板19具有热塑性树脂制的层压坯料1、以及利用无纺布5包覆层压坯料1的下侧表面(第2盖板4)而成的表皮部,如图3的区域A所示,对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端部(设计形状端部6d)进行末端处理。并且,车身具有卡扣孔7,在固定树脂卡扣时,树脂卡扣贯穿插入该卡扣孔7中。

首先,对构成后门内饰板19的层压坯料1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层压坯料1具有:截面为凹凸状的芯板2,其形成有多个圆柱状的压花部2a,且具有纵壁部2b(相当于图3的纵壁部21);板状的盖板3,其熔敷于该芯板2,形成层压坯料1的背面;以及板状的盖板4,其熔敷于该芯板2,形成层压坯料1的表面。即,层压坯料1采用隔着具有纵壁部2b的芯板2层压一对第1和第2盖板3、4而成的构造。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芯板2以及第1和第2盖板3、4分别由非透气性的聚丙烯树脂(热塑性树脂)形成。

进而,通过在盖板4的表面接合无纺布(表皮材料)5,由此形成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该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通过后述的修整处理,形成为期望的形状。而且,在该修整处理中,实施图3的区域A所示的末端处理,形成后门内饰板19。

具体而言,在图3的区域A所示的端部(设计形状端部6d)中,第2盖板4向第1盖板3的方向(图示的上方向)弯曲。并且,第1盖板3先向第2盖板4的方向(图示的下方向)弯曲,途中与第2盖板4的形状成为一体并向上方弯曲。然后,配置于第1和第2盖板3、4之间的芯板2被第1和第2盖板3、4夹持着弯曲。然后,第1和第2盖板3、4以及芯板2通过后述的末端处理被加热并压溃,进行熔敷。

接着,具体说明基于第一工序的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末端的加热和压溃处理。图4是用于具体说明基于第一工序的加热和压溃处理的动作流程的工序图。这里,着眼于用于对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端部6进行加工的热刀承受构件50和热刀构件60的截面形状来示出。

在热刀承受构件50的上表面51,在预定位置设有基准销53。另一方面,在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以该基准销53能够插入的方式在预定位置形成有卡扣孔7。通过该基准销53和卡扣孔7进行定位。在成形后门内饰板19后作为完成品时,该卡扣孔7被用作用于安装于车身等的树脂卡扣安装用孔。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表面51放置有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时,未被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覆盖的外侧区域的上表面54构成为低一级。并且,将上表面51中的、在热刀构件60进行加工时带包覆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被加热和压溃的端部6所处的位置称为按压承受部52。并且,以如下方式构成热刀构件60:在热刀构件60下降的状态下,热刀构件60不对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压溃的端部6以外的部分进行按压,该部分的上侧形成空间。

并且,关于热刀构件60的下侧表面,与热刀承受构件50中低一级的外侧区域对置的下表面64在下侧形成为向下方向突出一级,在热刀构件60最下降的状态下,其形成为凸状的部分与按压承受部52的低一级的部分嵌合,并且,该部分的上表面54和下表面64不抵接。然后,以能够在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被加热和压溃的端部6的位置压溃上述按压承受部52和所述端部6的方式,按压承受部52以预定宽度形成有按压面62。然后,从按压面62的内侧端部朝向内侧形成有向斜上方延伸的斜面63。该斜面63形成为如下形状:在利用按压面62对带包覆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端部6进行加热和压溃的处理中,以某种程度对从被压溃而成为平面状的部分(后述的熔敷部6a)鼓出的部分进行按压加热,从而在后一工序即冷却工序中容易进行成形。

在图4的(a)的状态时,作业者在卡扣孔7中贯穿插入基准销53,将带包覆材料的层压坯料1d放置于热刀承受构件50的上表面51。

然后,成为图4的(b)所示的状态,热刀构件60下降,如图4的(c)所示,热刀构件60的按压面62对按压承受部52上的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端部6进行加热并压溃。这里,将端部6的被按压面62压溃的部分称为熔敷部6a。并且,被压溃的端部6的内侧部分被斜面63加热并按压,在沿着斜面63的剖面视中形成斜面。将该斜面形状的部分称为端部倾斜部6b。

带包覆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端部6的加热和压溃处理结束后,如图4的(d)所示,热刀构件60上升,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加热和压溃处理结束。

接着,对基于第二工序的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端部6的加工冷却处理进行说明。图5是用于具体说明基于第二工序的加工冷却处理的动作流程的工序图。这里,关于第二工序的冷却冲压下模70和冷却冲压上模80的剖面形状,着眼于对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端部6进行加工冷却处理的部分来示出。

如图5的(a)所示,冷却冲压下模70具有:形成面72,其与图1和图3所示的后门内饰板19的形状对应地,以低预定深度、具体而言为低后门内饰板19的厚度的方式形成;以及设计形成面73,其与后门内饰板19的端部的形状对应地,从形成面72连续形成为预定的设计形状、这里为弯曲的形状。进而,在形成面72,在与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卡扣孔7对应的位置,与热刀承受构件50的基准销53同样向上方向突出形成基准销74。该基准销74形成到比上表面71高的位置。

并且,冷却冲压上模80在与冷却冲压下模70的设计形成面73对置的下表面81形成有形状与设计形成面73的形状对应的设计形成突部82。并且,以如下方式形成有基准销74能够贯穿插入的基准销退让孔83:在冷却冲压上模80下降到冷却冲压下模70的位置时,基准销74不接触下表面81。

图5的(b)示出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放置于冷却冲压下模70的上表面71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关于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在熔敷部6a与下表面71抵接的状态下,并且,在基准销74稍微插入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卡扣孔7中的状态下,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放置于上表面71,在该状态下,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不与形成面72和设计形成面73抵接。更具体而言,处于熔敷部6a的外侧部分与上表面71抵接、熔敷部6a的内侧部分与设计形成面73分离的状态。

接着,如图5的(c)所示,冷却冲压上模80下降,当下降到冷却冲压上模80的下表面81与冷却冲压下模70的上表面71基本抵接的位置时,设计形成突部82向下方向按压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熔敷部6a的内侧的一部分和端部倾斜部6b。并且,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未加工处理的部分被压入到下表面81的形成面72。然后,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熔敷部6a的内侧的一部分和端部倾斜部6b被冷却冲压下模70的设计形成面73和冷却冲压上模80的设计形成突部82压溃,成形为图3的区域A所示的期望的弯曲的曲面形状。将该形状部分称为设计形状端部6d,并且,将由冷却冲压下模70的上表面71与冷却冲压上模80的下表面81夹持的部分称为端部修整部6c。并且,此时,基准销74插入基准销退让孔83中。

然后,如图5的(d)所示,冷却冲压上模80上升,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冲压成形和冷却处理结束。

图6是示意地示出进行修整工序(第三工序)的修整单元90的结构和动作流程的图。如图6的(a)所示,修整单元90构成为具有修整下方构件91和修整上方构件92。在修整下方构件91的上表面91a,在预定位置形成有能够贯穿插入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卡扣孔7中的基准销94,以便进行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定位。并且,在修整下方构件91的预定位置形成有修整刀93。该修整刀93配置成,在对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进行定位并放置时,修整刀93的前端位于端部修整部6c与设计形状端部6d的边界部分。

在修整上方构件92中,在与修整刀93对置的位置向下侧突出形成有修整刀承受部95。

然后,如图6的(b)所示,修整上方构件92下降,通过修整刀93和修整刀承受部95切入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端部修整部6c与设计形状端部6d的边界部分,从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去除端部修整部6c,完成后门内饰板19。

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后门内饰板19的端部(设计形状端部6d)能够成形为期望的弯曲的冲压形状,所以,形状的自由度提高。并且,压溃形成设计形状端部6d,所以,能够提高其刚性。并且,如上所述设计形状端部6d的形状的自由度提高,所以,还可以采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刚性的形状,例如更强地弯曲设计形状端部6d,在设计形状端部6d的中间部形成折弯部分等。进而,在对熔敷部6a进行加热并压溃的过程中,无纺布5通过投锚作用而更强地与盖板4接合,所以,能够防止无纺布5剥离、端部6(设计形状端部6d)开口的情况。并且,针对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在成形并冷却后进行修整,所以,不会在修整部分形成由熔融树脂而引起的毛刺。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层压板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采用各种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聚丙烯树脂制的层压坯料,但是,只要是热塑性树脂制的层压坯料即可。并且,使用无纺布作为表皮材料,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的纤维或皮革表皮等。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在层压坯料1的表面贴合无纺布5而构成的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但是,也可以使用在层压坯料1的表面和背面这两面贴合无纺布5而构成的材料。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形成有圆柱状的压花部2a的芯板2,但是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对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的端部6进行加热并压溃,则芯板2的部分可以使用秸秆型芯子、蜂窝型芯子、发泡树脂芯子等的各种板。并且,作为层压坯料1,例示了第1和第2盖板3、4以及芯板2的3层构造,但是不限于此,如图2的(b)和图3的(b)所示,也可以没有第1盖板3,而采用第2盖板4和芯板2的2层构造。并且,例示了第一工序、第二工序和第三工序(修整单元90)在分开的装置中进行的情况,但是,当然也可以在同一装置内具有各工序,一边移动设置带表皮材料的层压坯料1d一边对其进行连续成形。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