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时间同步方法、DSL设备和宽带接入网络系统

时间同步方法、DSL设备和宽带接入网络系统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间同步方法、DSL设备和宽带接入网络系统,该方法包括:第二设备获取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发送时间和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接收时间、以及获取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发送时间和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接收时间;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间和第一接收时间、以及所述第二发送时间和第二接收时间计算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时钟偏移量;根据所述时钟偏移量调整所述第二设备的时间。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实现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的时间同步,同步精度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14357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010111341.8

  • 发明设计人 徐贵今;刘建华;冯儒洲;龙国柱;

    申请日2010-02-02

  • 分类号H04W56/00(20090101);H04B7/26(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27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陶海萍

  • 地址 518129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总部办公楼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3:04:4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3-2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4W56/00 授权公告日:20140108 终止日期:20160202 申请日:2010020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1-08

    授权

    授权

  • 2011-09-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W56/00 申请日:201002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8-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时间同步方法、数字用户线路(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设备和宽带接入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业务对时间同步的要求越来越高,达到了微秒级的要求。目前,为了满足高精度时钟和时间同步的需要开发了IEEE 1588协议,通过计算从时钟和主时钟的时间偏差,将从时钟同步到主时钟。

对于大多数系统,如光纤、以太网接入系统,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从时钟和主时钟的时间偏差,从而将从时钟同步到主时钟。

但是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对于采用离散多音频(DMT:Discrete Multi-tone)调制技术的数字用户线路(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系统,由于其信号是以一个一个不间断的符号进行传输,符号和符号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不容易找到同步点进行时间标记,因此,对于该系统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方法来实现时间同步;此外,由于该系统中信道的上下行延迟时间差较大,造成时间误差较大,因此,不能满足移动承载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间同步方法、DSL设备和宽带接入网络系统,通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在传输汇聚子层中上下行信号的预设比特读取本地时间,使得第二设备获取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上下行信号的收发时间,并根据获取的时间计算时钟偏移量,从而实现了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的时间同步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时间同步方法,该时间同步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获取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发送时间Tm1和第二设备接收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接收时间Ts1、以及获取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发送时间Ts2和第一设备接收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接收时间Tm2;

根据第一发送时间Tm1和第一接收时间Ts1、以及第二发送时间Ts2和第二接收时间Tm2计算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之间的时钟偏移量;

根据时钟偏移量调整第二设备的时间;

其中,在传输汇聚子层中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预设比特读取本地时间来获取第一发送时间Tm1和第一接收时间Ts1;在传输汇聚子层中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预设比特读取本地时间来获取第二发送时间Ts2和第二接收时间Tm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端DSL设备,该用户端DSL设备包括:

时间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向该用户端DSL设备发送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发送时间Tm1和该用户端DSL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接收时间Ts1、以及获取所述用户端DSL设备向所述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发送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发送时间Ts2和所述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接收时间Tm2;

偏移量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时间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发送时间Tm1和第一接收时间Ts1、以及所述第二发送时间Ts2和第二接收时间Tm2计算所述用户端DSL设备与所述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之间的时钟偏移量;

时间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偏移量计算单元得到的所述时钟偏移量调整所述用户端DSL设备的时间;

其中,在传输汇聚子层中所述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预设比特读取本地时间来获取所述第一发送时间Tm1和所述第一接收时间Ts1;在传输汇聚子层中所述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预设比特读取本地时间来获取所述第二发送时间Ts2和所述第二接收时间Tm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该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向用户端DSL设备发送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发送时间Tm1发送给所述用户端DSL设备,使得所述用户端DSL设备获取所述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发送时间Tm1;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用户端DSL设备向所述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发送的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接收时间Tm2发送给所述用户端DSL设备,使得所述用户端DSL设备获取所述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接收时间Tm2;

其中,在传输汇聚子层中所述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预设比特读取本地时间来获取所述第一发送时间Tm1;在传输汇聚子层中所述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预设比特读取本地时间来获取所述第二接收时间Tm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宽带接入网络系统,该宽带接入网络系统包括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用户端DSL设备、以及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和用户端DSL设备之间的传输线路。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在传输汇聚子层中上下行信号的预设比特读取本地时间,使得第二设备获取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上下行信号的收发时间,并根据获取的时间计算时钟偏移量,从而实现了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的时间同步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时间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时间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DSL系统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时间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获取延迟时间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获取延迟时间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另一获取延迟时间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用户端DSL设备的构成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时间获取单元的构成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第一获取单元的构成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第二获取单元的构成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的构成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第一处理单元的构成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第五获取单元的构成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第二处理单元的构成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第六获取单元的构成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宽带接入网络系统的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间同步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第二设备获取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发送时间Tm1和该第二设备接收该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接收时间Ts1、以及获取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发送时间Ts2和该第一设备接收该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接收时间Tm2;

其中,在传输汇聚子层中该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预设比特读取本地时间来获取该第一发送时间Tm1和该第一接收时间Ts1;在传输汇聚子层中该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预设比特读取本地时间来获取该第二发送时间Ts2和该第二接收时间Tm2。

步骤102,第二设备根据该第一发送时间Tm1和第一接收时间Ts1、以及该第二发送时间Ts2和第二接收时间Tm2计算该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之间的时钟偏移量。

步骤103,第二设备根据该时钟偏移量调整该第二设备的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时间同步信号可为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的下行信号;该第二时间同步信号可为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的上行信号。该传输汇聚子层(TC,Transmission Convergence)可包括传输协议相关汇聚子层(TPS-TC,Transmission Protocol Specific TC)和物理媒质相关汇聚子层(PMS-TC,Physical Media-Specific TC)。

在本实施例中,时钟偏移量可表示为Offset,计算该时钟偏移量Offset的公式可为:Offset=(Ts1+Ts2-Tm1-Tm2)/2。根据该时钟偏移量调整该第二设备的时钟,这样,可以将数字用户线路中的从时钟与主时钟同步。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设备可为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DSLAM,DSL AccessMultiplexer),例如,可为远端用户单元(CO,Remote Terminal Unit),该第二设备可为用户端DSL设备,可为DSL调制解调器(DSL Modem),例如可为用户终端设备(CPE: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在传输汇聚子层中上下行信号的预设比特读取本地时间,使得第二设备获取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上下行信号的收发时间,并根据获取的时间计算时钟偏移量,从而实现了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的时间同步问题。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间同步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第一设备将该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发送时间Tm1发送给该第二设备,使得该第二设备获取该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发送时间Tm1;

其中,第一设备在传输汇聚子层中该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预设比特读取本地时间来获取该第一发送时间Tm1。

步骤202,第一设备将第二设备向该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接收时间Tm2发送给该第二设备,使得该第二设备获取该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接收时间Tm2;

其中,第一设备在传输汇聚子层中该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预设比特读取本地时间来获取该第二接收时间Tm2。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设备可为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该第二设备可为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该第一时间同步信号可为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的下行信号;该第二时间同步信号可为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的上行信号。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第一设备通过在预设比特读取本地时间来获取上行信号的接收时间以及下行信号的发送时间,并将该接收时间和发送时间发送给第二设备;这样,可使得第二设备根据该接收时间和发送时间、以及第二设备在预设比特读取的本地时间来获取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的时钟偏移量,并根据该时钟偏移量进行时钟同步,从而实现了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的时间同步问题。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间同步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同步精度,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通过预先确定的上行信号或下行信号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传输所产生的延迟时间对读取的本地时间进行校正,根据校正后的时间计算时钟偏移量,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同步的精度。

其中,当第二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n个模块:

1)当第二设备读取第一本地时间Ts1′对应的位置是第i个模块时:

该下行信号在从时钟模块中传输产生的第一延迟时间ΔT1具体为:第1个模块的延迟时间至第i个模块的延迟时间之和;并且利用第一延迟时间ΔT1来校正第一本地时间Ts1′,包括:将读取的第一本地时间Ts1′减去第一延迟时间ΔT1;这样,校正后的时间为下行信号的接收时间Ts1;

2)当第二设备读取第二本地时间Ts2′对应的位置是在第i个模块时:

第二延迟时间ΔT2具体为:第i个模块的延迟时间至第1个模块的延迟时间之和;

并且利用第二延迟时间ΔT2来校正读取的第二本地时间Ts2′,包括:将读取的第二本地时间Ts2′加上第二延迟时间ΔT2;这样,校正后的时间为上行信号的发送时间Ts2;其中,n为自然数,i为1到n的自然数。

当第一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n个模块:

1)当读取第三本地时间Tm1′对应的位置是在第i个模块时:

第三延迟时间ΔT3具体为:第i个模块的延迟时间至第n个模块的延迟时间之和;

并且利用第三延迟时间ΔT3来校正读取的第三本地时间Tm1′,包括:将读取的第三本地时间Tm1′与第三延迟时间ΔT3相加;这样,校正后的时间为下行信号的发送时间Tm1;

2)当读取第四本地时间Tm2′对应的位置是在第i个模块时:

第四延迟时间ΔT4具体为:第i个模块的延迟时间至第n个模块的延迟时间之和;

并且利用第四延迟时间ΔT4来校正读取的第四本地时间Tm2′,包括:将读取的第四本地时间Tm2′减去第四延迟时间ΔT4;这样,校正后的时间为上行信号的接收时间Tm2;其中,n为自然数,i为1到n的自然数。

以下以图3所示的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第一设备为远端用户单元CO,第二设备为用户终端设备CPE,且CO和CPE均包括传输协议相关汇聚子层(TPS-TC)模块、物理媒质相关汇聚子层(PMS-TC)模块、物理媒介相关(PMD,PhysicalMedium Dependent)模块、A/D转换器和HYBRID二四线转换模拟电路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0,预备阶段,预先确定上行信号、下行信号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的各个构成模块中传输产生的时间延迟,并储存该时间延迟在相应的设备上;

其中,第二设备上各个模块的时间延迟:

下行信号在第二设备的A/D转换器和HYBRID二四线转换模拟电路中传输产生的延迟时间Δt_cper、在PMD模块传输产生的延迟时间Δt1′、在PMS-TC模块传输产生的延迟时间Δt2′、在TPS-TC模块产生的延迟时间Δt3′;

上行信号在第二设备的A/D转换器和HYBRID二四线转换模拟电路中传输产生的延迟时间Δt_cpet、在PMD模块传输产生的延迟时间Δt4′、在PMS-TC模块传输产生的延迟时间Δt5′、在TPS-TC模块产生的延迟时间Δt6′;

第一设备上各个模块的时间延迟:

下行信号在第一设备的A/D转换器和HYBRID二四线转换模拟电路中传输产生的延迟时间Δt_cot、在PMD模块传输产生的延迟时间Δt1、在PMS-TC模块传输产生的延迟时间Δt2、在TPS-TC模块产生的延迟时间Δt3

上行信号在第一设备的A/D转换器和HYBRID二四线转换模拟电路中传输产生的延迟时间Δt_cor、在PMD模块传输产生的延迟时间Δt4、在PMS-TC模块传输产生的延迟时间Δt5、在TPS-TC模块产生的延迟时间Δt6

在本实施例中,延迟时间Δt_cper、Δt1′、Δt2′、Δt3′;Δt_cpet、Δt4′、Δt5′、Δt6′;以及Δt、_cot、Δt1、Δt2、Δt3;Δt_cor、Δt4、Δt5、Δt6可采用现有的任何一种方式获得;

例如,Δt_cper、Δt_cpet、Δt_cor和Δt_cot中模拟电路上产生的延迟时间可由测试仪表、计算或者仿真得到;A/D转换器可通过芯片的用户手册或厂家预先得到;

延迟时间Δt1′、Δt2′、Δt3′、Δt4′、Δt5′、Δt6′;Δt1、Δt2、Δt3、Δt4、Δt5、Δt6可通过仿真、计算或者测量等方式获得;

例如,该PMD模块的电路包括时域信号处理电路、频域信号处理电路和时序逻辑转换电路,可经过数字电路仿真或者仪表测试,数字处理电路还要经过数学计算得到Δt1′、Δt4′、Δt1、Δt4;该PMS-TC模块和TPS-TC模块包括RS编解码模块、交织解交织模块、协议转换电路和其他时序逻辑电路,其延迟时间也可以通过逻辑仿真等手段确定Δt2′、Δt3′、Δt5′、Δt6′、Δt2、Δt3、Δt5、Δt6

步骤401,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时间同步信号。

步骤402,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时间同步信号,在传输汇聚子层中该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预设比特读取第一本地时间Ts1′。

步骤403,对读取的第一本地时间Ts1′进行校正,校正后的第一本地时间即为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接收时间Ts1;

在本实施例中,可根据读取第一本地时间Ts1′时对应的第二设备中的位置对第一本地时间Ts1′进行校正;其中,首先根据读取第一本地时间Ts1′时对应的第二设备中的位置确定该第一时间同步信号在第二设备中传输所产生的第一延迟时间ΔT1;然后利用该第一延迟ΔT1时间来校正该第一本地时间Ts1′;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如下方式确定延迟时间:

1)当读取第一本地时间Ts1′对应的第二设备的位置为TPS-TC模块时,可确定第一延迟时间ΔT1=Δt3′+Δt2′+Δt1′+Δt_cper;

2)当读取第一本地时间Ts1′对应的第二设备的位置为PMS-TC模块时,可确定第一延迟时间ΔT1=Δt2′+Δt1′+Δt_cper;

3)当读取第一本地时间Ts1′对应的第二设备的位置为PMD模块时,可确定第一延迟时间ΔT1=Δt1′+Δt_cper;

4)当读取第一本地时间Ts1′对应的第二设备的位置为A/D转换器和HYBRID二四线转换模拟电路时,可确定第一延迟时间ΔT1=Δt_cper。

当确定第一延迟时间ΔT1后,可对读取的第一本地时间Ts1′进行校正,获得下行信号的接收时间Ts1=Ts1′-ΔT1。

步骤404,第一设备在发送第一时间同步信号时,在传输汇聚子层中该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预设比特读取第三本地时间Tm1′。

步骤405,第一设备对读取的第三本地时间Tm1′进行校正,校正后的第三本地时间即为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发送时间Tm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对读取的第三本地时间Tm1′进行校正所采用的方式与第二设备类似。首先根据读取第三本地时间Tm1′时对应的第一设备中的位置确定该第一时间同步信号在第一设备中传输所产生的第三延迟时间ΔT3;然后利用该第三延迟时间ΔT3来校正第三本地时间Tm1′;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如下方式确定延迟时间:

1)当读取第三本地时间Tm1′对应的第一设备的位置为TPS-TC模块时,可确定第三延迟时间ΔT3=Δt3+Δt2+Δt1+Δt_cot;

2)当读取第三本地时间Tm1′对应的第一设备的位置为PMS-TC模块时,可确定第三延迟时间ΔT3=Δt2+Δt1+Δt_cot;

3)当读取第三本地时间Tm1′对应的第一设备的位置为PMD模块时,可确定第三延迟时间ΔT3=Δt1+Δt_cot;

4)当读取第三本地时间Tm1′对应的第一设备的位置为A/D转换器和HYBRID二四线转换模拟电路时,可确定第三延迟时间ΔT3=Δt_cot。

当确定第三延迟时间ΔT3后,可对读取的第三本地时间Tm1′进行校正,获得下行信号的发送时间Tm1=Tm1′+ΔT3。

步骤406,第一设备将包含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发送时间Tm1的第三时间同步信号向第二设备发送。

步骤407,第二设备接收第三时间同步信号,从中获取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发送时间Tm1。

步骤408,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时间同步信号。

步骤409,第二设备在传输汇聚子层中该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预设比特读取第二本地时间Ts2′。

步骤410,第二设备对读取的第二本地时间Ts2′进行校正,校正后的时间即为上行信号的发送时间Ts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对读取的第二本地时间Ts2′进行校正所采用的方式与上述类似。首先根据读取第二本地时间Ts2′时对应的第二设备中的位置确定该第二时间同步信号在第二设备中传输所产生的第二延迟时间ΔT2;然后利用第二延迟时间ΔT2来校正该第二本地时间Ts2′;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如下方式确定延迟时间:

1)当读取第二本地时间Ts2′对应的第二设备的位置为TPS-TC模块时,可确定第二延迟时间ΔT2=Δt6′+Δt5′+Δt4′+Δt_cpet;

2)当读取第二本地时间Ts2′对应的第二设备的位置为PMS-TC模块时,可确定第二延迟时间ΔT2=Δt5′+Δt4′+Δt_cpet;

3)当读取第二本地时间Ts2′对应的第二设备的位置为PMD模块时,可确定第二延迟时间ΔT2=Δt4′+Δt_cpet;

4)当读取第二本地时间Ts2′对应的第二设备的位置为A/D转换器和HYBRID二四线转换模拟电路时,可确定第二延迟时间ΔT2=Δt_cpet。

当确定第二延迟时间ΔT2后,可对读取的第二本地时间Ts2′进行校正,获得下行信号的接收时间Ts2=Ts2′+ΔT2。

步骤411,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时间同步信号后,第一设备在传输汇聚子层中该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预设比特读取第四本地时间Tm2′。

步骤412,第一设备对读取的第四本地时间Tm2′进行校正,校正后的第四本地时间即为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接收时间Tm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对读取的第四本地时间Tm2′进行校正所采用的方式与上述类似。首先根据读取第四本地时间Tm2′时对应的第一设备中的位置确定该第二时间同步信号在第一设备中传输所产生的第四延迟时间ΔT4;然后利用该第四延迟时间ΔT4来校正第四本地时间Tm2′;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如下方式确定延迟时间:

1)当读取第四本地时间Tm2′对应的第一设备的位置为TPS-TC模块时,可确定第四延迟时间ΔT4=Δt6+Δt5+Δt4+Δt_cor;

2)当读取第四本地时间Tm1′对应的第一设备的位置为PMS-TC模块时,可确定第四延迟时间ΔT4=Δt5+Δt4+Δt_cor;

3)当读取第四本地时间Tm1′对应的第一设备的位置为PMD模块时,可确定第四延迟时间ΔT4=Δt4+Δt_cor;

4)当读取第四本地时间Tm1′对应的第一设备的位置为A/D转换器和HYBRID二四线转换模拟电路时,可确定第四延迟时间ΔT4=Δt_cor。

当确定第四延迟时间ΔT4后,可对读取的第四本地时间Tm2′进行校正,获得第二时间同步信号,即上行信号的发送时间Tm2=Tm2′-ΔT4。

步骤413,第一设备将包含校正后的第四本地时间Tm2的第四时间同步信号向第二设备发送。

步骤414,第二设备从该第四时间同步信号中获取该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接收时间Tm2。

步骤415,第二设备根据获取的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发送时间Tm1和接收时间Ts1、以及该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发送时间Ts2和接收时间Tm2计算与该第一设备之间的时钟偏移量;

在本实施例中,该下行信号在通信线路传输的延迟时间可表示为Δt0_down,该上行信号在通信线路传输的延迟时间表示为Δt0_up,这样,时钟偏移量offset可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Offset=Ts1-Tm1-Δt0_down;

Offset=Ts2-Tm2+Δt0_up;

例如,一般在甚高速数字用户线路(VDSL,Very High Speed DSL)的不用USO频段的频谱设置中,下行信号在通信线路传输的延迟时间Δt0_down和上行信号在通信线路传输的延迟时间Δt0_up的差值一般在1微秒以内,可以认为Δt0_down=Δt0_up。在这种情况下,调整系数K=1,这样,计算时钟偏移量的公式表示为;Offset=(Ts1+Ts2-Tm1-Tm2)/2。

但是,对于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Asymmetrical DigitalSubscriber Loop)1/2/2+等频谱设置,Δt0_down和Δt0_up的差值较大,若认为Δt0_down=Δt0_up,计算出来的时钟偏移量不能满足移动承载的需要。这样,可将Δt0_down与Δt0_up之间的关系表示为Δt0_down=K*Δt0_up,其中,K为调整系数。在这种情况下,时钟偏移量可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Offset=(Ts1+K*Ts2-Tm1-K*Tm2)/(K+1);

其中,K可以根据电信局所采用的通信线路的型号实测得到、或者仿真计算得到;或者对于Δt0_down和Δt0_up的差值一般在1微秒以内的情况,K=1;对于在ADSL上行频段各个频点信号延迟时间相差很大的情况,可以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得到一个综合的延迟时间值、或采用最低频率的延迟时间作为综合的延迟时间值,用这个值除以下行信号在双绞线上的延迟时间,可以得到K。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获得调整系数K。

这样,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剔除数字用户线路中的延迟时间不对称对时间同步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同步精度。

步骤416,第二设备根据该时钟偏移量调整该第二设备的时钟,使得该从时钟的时间与第一设备的时间同步。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对预设比特位置读取的本地时间进行校正并获取校正后的时间,并且可剔除数字用户线路中的延迟时间不对称对时间同步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同步精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步骤400中,可采用现有的任何方式来分别获得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各个模块中的时间延迟,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延迟时间。除了上述方式外,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还可通过设置在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中的计数器直接获得在PMD模块传输产生的延迟时间,即Δt1′、Δt4′、Δt1、Δt4;或者获得在PMD模块和PMS-TC模块中传输产生的延迟时间,即Δt1′+Δt2′、Δt4′+Δt5′、Δt1+Δt2、Δt4+Δt5;或者获得在PMS-TC模块和TPS-TC模块中传输产生的延迟时间,即Δt2′+Δt3′、Δt5′+Δt6′、Δt2+Δt3、Δt5+Δt6;或者获得在PMD模块、PMS-TC模块和TPS-TC模块中传输产生的延迟时间,即Δt1′+Δt2′+Δt3′、Δt4′+Δt5′+Δt6′、Δt1+Δt2+Δt3、Δt4+Δt5+Δt6

因此,通过计数器获得上述时间延迟后,只需获得在A/D转换器和HYBRID二四线转换模拟电路中传输产生的延迟时间,即可获得第一延迟时间ΔT1、第二延迟时间ΔT2、第三延迟时间ΔT3、第四延迟时间ΔT4。

以下结合图5、以在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中设置计数器的方式获取Δt1+Δt2+Δt3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该获取过程包括:

步骤501,在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的TPS-TC模块中设置第一计数器,在PMD模块的接近A/D转换器的时域缓冲区中设置第二计数器;

其中,第一计数器和第二计数器的位置任意,例如,还可将第一计数器设置在PMS-TC模块中。

步骤502,该第一计数器和第二计数器开始计数,其中,第一计数器与第二计数器的计数频率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第一计数器和第二计数器的计数频率可为10MHz。

步骤503,记录第一计数器和第二计数器的值;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计数器计数到预定的比特数时,记录第一计数器的值Count1;并且当该预定的比特数对应的比特所承载的符号开始发送下行信号时,记录第二计数器的值Count2;

其中,该预定的比特数可为一个RS的K字节的1000倍,表示为:Bits=8*K*1000;其中,K为RS码字的字节数;

此外,该预定的比特数对应的比特所承载的符号,用公式可表示为:

[Bits+Bits*(8*R)/(8*K)]/L0;

其中,Bits为预定的比特数Bits=8*K*1000,R为RS码字的冗余字节,L0为一个符号能承载的比特总数目。

例如,如果[Bits+Bits*(8*R)/(8*K)]/L0的值为0,可确定是第1个符号承载了这个比特;如果值为1,可确定第2个符号承载了这个比特。

步骤504,根据记录的第一计数器的值Count1和第二计数器的Count2值、以及计数频率计算信号在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传输的延迟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当计数频率为10MHz时,信号在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传输的延迟时间可表示为:Σi=13Δti=(Count2-Count1)*0.1微秒。

上述过程仅为以在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中设置计数器的方式为例,说明如何获取延迟时间Σi=13Δti=Δt1+Δt2+Δt3的过程,通过类似的方法,可以获得其它所需要的延迟时间。

其中,如图6所示,在获取数字用户线路中下行信号通过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传输的延迟时间ΔT3、或者上行信号通过用户端DSL设备传输的延迟时间ΔT2时,可采用上述处理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在获取数字用户线路中下行信号通过用户端DSL设备传输的延迟时间ΔT1、或者上行信号通过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传输的延迟时间ΔT4时,可采用与步骤501至步骤504类似的处理过程:

首先,可设置第三计数器和第四计数器,与步骤501所述类似;

其次,第三计数器和第四计数器开始计数,该第三计数器与第四计数器的计数频率可相同;

再次,记录第三计数器和第四计数器的值;如步骤503所述,其中,预定的比特数对应的比特所承载的符号,用公式可表示为:

{(Bits+Bits/(8*K)*(8*R)-8*(I-1)*(D-1)}/L0;

其中,Bits为所述预定的比特数,R为RS码字的冗余字节,L0为一个符号能承载的比特总数目;I为交织块大小,D为交织深度。

例如,如果{(Bits+Bits/(8*K)*(8*R)-8*(I-1)*(D-1)}/L0的值为0,可确定是第1个符号承载了这个比特;如果值为1,可确定第2个符号承载了这个比特。

最后,根据记录的第三计数器的值Count3和第四计数器的Count4值、以及计数频率可计算信号的延迟时间。

通过上述设置计数器的方式获取延迟时间的方法,可预先得到数字用户线路中信号的延迟时间,消除上下行延迟时间不同对时间同步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时间同步的精度。

在上述设置计数器的方式获取延迟时间的方法中,设置两个计数器仅为实施例。此外,还可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设置一个计数器,在预定的比特数时该计数器开始计数,当该预定的比特数对应的比特所承载的符号开始发送下行信号时,记录该计数器的值,从而获取延迟时间。但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获取延迟时间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在传输汇聚子层中上下行信号的预设比特读取本地时间,使得第二设备获取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上下行信号的收发时间,并根据获取的时间计算时钟偏移量,可实现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的时间同步;通过设置计数器的方式获取延迟时间,可消除数字用户线路中上下行延迟时间不同对时间同步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时间同步的精度。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DSL设备,如图8所示,该DSL设备为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包括:时间获取单元801、偏移量计算单元802和时间调整单元803;

其中,该时间获取单元801用于获取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向该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发送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发送时间Tm1和该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接收该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接收时间Ts1、以及获取该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向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发送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发送时间Ts2和该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接收该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接收时间Tm2;

该偏移量计算单元802用于根据该时间获取单元801获取的第一发送时间Tm1和第一接收时间Ts1、以及第二发送时间Ts2和第二接收时间Tm2计算该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与该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之间的时钟偏移量;

该时间调整单元803用于根据该偏移量计算单元802得到的时钟偏移量调整该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的时间;

其中,在传输汇聚子层中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预设比特读取本地时间来获取第一发送时间Tm1和第一接收时间Ts1;在传输汇聚子层中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预设比特读取本地时间来获取第二发送时间Ts2和第二接收时间Tm2。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时间同步信号可为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的下行信号;该第二时间同步信号可为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的上行信号。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和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在传输汇聚子层中上下行信号的预设比特读取本地时间,使得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获取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上下行信号的收发时间,并根据获取的时间计算时钟偏移量,从而实现了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的时间同步问题。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DSL设备,该DSL设备为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包括:时间获取单元801、偏移量计算单元802和时间调整单元803,如实施例4所述;

如图9所示,该时间获取单元801包括:第一接收单元901、第一获取单元902、第一发送单元903、第二获取单元904、第二接收单元905、第三获取单元906、第三接收单元907和第四获取单元908;

其中,该第一接收单元901用于接收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发送的第一时间同步信号;该第一获取单元902在传输汇聚子层中该第一接收单元901接收的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预设比特读取第一本地时间Ts1′,以获取第一接收时间Ts1;

该第一发送单元903用于向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发送第二时间同步信号;该第二获取单元904用于在传输汇聚子层中该第一发送单元903发送的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预设比特读取第二本地时间Ts2′,以获取第二发送时间Ts2;

该第二接收单元905用于接收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发送的第三时间同步信号;该第三获取单元906用于从该第二接收单元905接收的第三时间同步信号中获取第一发送时间Tm1;该第一发送时间Tm1为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在传输汇聚子层中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预设比特读取的第三本地时间Tm1′;或者为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在传输汇聚子层中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预设比特读取的第三本地时间Tm1′,并对第三本地时间Tm1′进行校正后获得的时间;

该第三接收单元907用于接收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发送的第四时间同步信号;该第四获取单元908用于从该第三接收单元907接收的第四时间同步信号中获取第二接收时间Tm2;该第二接收时间Tm2为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在传输汇聚子层中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预设比特读取的第四本地时间Tm2′;或者为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在传输汇聚子层中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预设比特读取的第四本地时间Tm2′,并对第四本地时间Tm2′进行校正后获得的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获取单元902还可在读取第一本地时间Ts1′后,对该第一本地时间Ts1′进行校正,进一步提高时间同步的精度。因此,

如图10所示,该第一获取单元902具体可包括:第一读取单元1001、第一确定单元1002和第一校正单元1003;

其中,该第一读取单元1001用于在传输汇聚子层中该第一接收单元901接收的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预设比特读取第一本地时间Ts1′;

该第一确定单元1002用于确定第一时间同步信号在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中传输所产生的第一延迟时间ΔT1;

该第一校正单元1003用于利用该第一确定单元1002确定的第一延迟时间ΔT1来校正该第一读取单元1001所读取的第一本地时间Ts1′;校正后的第一本地时间为第一接收时间Ts1。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获取单元904还可在读取第二本地时间Ts2′后,对该第二本地时间Ts2′进行校正,进一步提高时间同步的精度。因此,

如图11所示,该第二获取单元904具体可包括:第二读取单元1101、第二确定单元1102和第二校正单元1103;

其中,该第二读取单元1101用于在传输汇聚子层中该第一发送单元903发送的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预设比特读取第二本地时间Ts2′;

该第二确定单元1102用于确定第二时间同步信号在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中传输所产生的第二延迟时间ΔT2;

该第二校正单元1103用于利用该第二确定单元1102确定的第二延迟时间ΔT2来校正第二读取单元1101所读取的第二本地时间Ts2′;校正后的第二本地时间为第二发送时间Ts2。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可包括依次连接的n个模块;

这样,当该第一读取单元1001读取第一本地时间Ts1′对应的位置是在第i个模块时:该第一确定单元1002确定的第一延迟时间ΔT1具体为:第1个模块的延迟时间至第i个模块的延迟时间之和;并且该第一校正单元1003利用第一延迟时间ΔT1来校正第一本地时间Ts1′,包括:将读取的第一本地时间Ts1′减去第一延迟时间ΔT1;

当该第二读取单元1101读取第二本地时间Ts2′对应的位置是在第i个模块时:该第二确定单元1102确定的第二延迟时间ΔT2具体为:第i个模块的延迟时间至第1个模块的延迟时间之和;并且该第二校正单元1103利用第二延迟时间ΔT2来校正第二本地时间Ts2′,包括:将读取的第二本地时间Ts2′加上第二延迟时间ΔT2;

其中,n为自然数,i为1到n的自然数。

进一步地,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包括的依次连接的n个模块可为:依次连接的模拟电路、A/D转换器、PMD模块、PMS-TC模块和TPS-TC模块;该时间同步装置包括:第一延迟时间获取单元(图中未示出);

其中,该第一延迟时间获取单元可通过设置在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中的计数器来获取PMD模块到PMS-TC模块、或者PMD模块到TPS-TC模块、或者PMS-TC模块到TPS-TC模块的延迟时间之和。具体步骤可如实施例3中步骤501至步骤504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偏移量计算单元802计算时钟偏移量时,具体公式可表示为;

Offset=(Ts1+K*Ts2-Tm1-K*Tm2)/(K+1);其中,K为调整系数。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和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在上下行信号的预设比特读取本地时间,使得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获取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上下行信号的收发时间,并根据获取的时间计算时钟偏移量,可实现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的时间同步;通过设置计数器的方式获取延迟时间,可消除数字用户线路中上下行延迟时间不同对时间同步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时间同步的精度。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如图12所示,该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包括:第一处理单元1201和第二处理单元1202;

其中,该第一处理单元1201用于将该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向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发送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发送时间Tm1发送给该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使得该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获取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发送时间Tm1;

该第二处理单元1202用于将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向该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发送的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接收时间Tm2发送给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使得该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获取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接收时间Tm2。

其中,该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在传输汇聚子层中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预设比特读取本地时间来获取第一发送时间Tm1;在传输汇聚子层中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预设比特读取本地时间来获取第二接收时间Tm2。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时间同步信号可为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的下行信号;该第二时间同步信号可为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的上行信号。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通过在预设比特读取本地时间来获取上行信号的接收时间以及下行信号的发送时间,并将该接收时间和发送时间发送给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这样,可使得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根据该接收时间和发送时间、以及在预设比特读取的本地时间来获取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的时钟偏移量,并根据该时钟偏移量进行时钟同步,从而实现了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的时间同步问题。

实施例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该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包括:第一处理单元1201和第二处理单元1202,如实施例6所述;

如图13所示,该第一处理单元1201包括:第二发送单元1301、第五获取单元1302和第三发送单元1303;

其中,该第二发送单元1301用于向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发送第一时间同步信号;该第五获取单元1302用于在传输汇聚子层中该第二发送单元1301发送的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预设比特读取第三本地时间Tm1′,以获取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发送时间Tm1;该第三发送单元1303用于将包括该第一发送时间Tm1的第三时间同步信号发送至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五获取单元1302还可在读取第三本地时间Tm1′后,对该第三本地时间Tm1′进行校正,进一步提高时间同步的精度。因此,

如图14所示,该第五获取单元1302具体可包括:第三读取单元1401、第三确定单元1402和第三校正单元1403;

其中,该第三读取单元1401用于在传输汇聚子层中该第二发送单元1301发送的第一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一预设比特读取第三本地时间Tm1′;

该第三确定单元1402用于确定第一时间同步信号在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中传输所产生的第三延迟时间ΔT3;

该第三校正单元1403用于利用该第三确定单元1402确定的第三延迟时间ΔT3来校正该第三读取单元1401读取的第三本地时间Tm1′;校正后的第三本地时间为第一发送时间Tm1。

如图15所示,该第二处理单元1202包括:第四接收单元1501、第六获取单元1502和第四发送单元1503;

其中,该第四接收单元1501用于接收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向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发送的第二时间同步信号;该第六获取单元1502用于在传输汇聚子层中该第四接收单元1501接收的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预设比特读取第四本地时间Tm2′,以获取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接收时间Tm2;该第四发送单元1503用于将包括第二接收时间Tm2的第四时间同步信号发送至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六获取单元1502还可在读取第四本地时间Tm2′后,对该第四本地时间Tm2′进行校正,进一步提高时间同步的精度。因此,

如图16所示,该第六获取单元1502具体可包括:第四读取单元1601、第四确定单元1602和第四校正单元1603;

其中,该第四读取单元1601用于在传输汇聚子层中该第四接收单元1501接收的第二时间同步信号的第二预设比特读取第四本地时间Tm2′;

该第四确定单元1602用于确定第二时间同步信号在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中传输所产生的第四延迟时间ΔT4;

该第四校正单元1603用于利用该第四确定单元1602确定的第四延迟时间ΔT4来校正该第四读取单元1601读取的第四本地时间Tm2′;校正后的第四本地时间为第二接收时间Tm2。

在本实施例中,该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n个模块;

这样,当该第三读取单元1401读取第三本地时间Tm1′对应的位置是在第i个模块时:该第三确定单元1402确定的第三延迟时间ΔT3具体为:第i个模块的延迟时间至第n个模块的延迟时间之和;并且该第三校正单元1403利用第三延迟时间ΔT3来校正读取的第三本地时间Tm1′,包括:将读取的第三本地时间Tm1′与第三延迟时间ΔT3相加;

当该第四读取单元1601读取第四本地时间Tm2′对应的位置是在第i个模块时:该第四确定单元1602确定的第四延迟时间ΔT4具体为:第i个模块的延迟时间至第n个模块的延迟时间之和;并且该第四校正单元1603利用第四延迟时间ΔT4来校正读取的第四本地时间Tm2′,包括:将读取的第四本地时间Tm2′减去第四延迟时间ΔT4;

其中,n为自然数,i为1到n的自然数。

在本实施例中,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包括的依次连接的n个模块可为:依次连接的TPS-TC模块、PMS-TC模块、PMD模块、A/D转换器和模拟电路;该时间同步装置包括:第二延迟时间获取单元(图中未示出);

其中,该第二延迟时间获取单元可通过设置在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中的计数器来获取TPS-TC模块到PMS-TC模块、或者TPS-TC模块到PMD模块、或者PMS-TC模块到PMD模块的延迟时间之和。具体步骤可如实施例3中步骤501至步骤504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和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在上下行信号的预设比特读取本地时间,使得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获取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上下行信号的收发时间,并根据获取的时间计算时钟偏移量,可实现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的时间同步;通过设置计数器的方式获取延迟时间,可消除数字用户线路中上下行延迟时间不同对时间同步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时间同步的精度。

实施例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宽带接入网络系统,如图17所示,该宽带接入网络系统包括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1701、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1702、以及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1702和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1701之间的传输线路;

其中,该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1701可包括实施例4或5中所述的DSL设备,该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1702可包括实施例6或7中所述的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此处不再赘述。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局端DSL接入复用设备和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在上下行信号的预设比特读取本地时间,使得用户端DSL调制解调器获取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上下行信号的收发时间,并根据获取的时间计算时钟偏移量,可实现数字用户线路系统中的时间同步。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