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应用旋转扣合机制的喇叭组装结构

应用旋转扣合机制的喇叭组装结构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应用旋转扣合机制的喇叭组装结构,其中该喇叭组装结构包含有一第一扣件,其安装于一声音播放装置内;一第二扣件,其安装于该声音播放装置内且设置于该第一扣件的一侧;一喇叭单体,其上设置有一第一固定部与一第二固定部;一第一弹性元件,其卡合于该喇叭单体的该第一固定部内且用来扣合于该第一扣件内;以及一第二弹性元件,其卡合于该喇叭单体的该第二固定部内且用来于该第一弹性元件扣合于该第一扣件内后以旋转方式扣合于该第二扣件内。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14903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010106068.X

  • 发明设计人 柯敏祥;

    申请日2010-02-05

  • 分类号H04R1/02;

  • 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陈小雯

  •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3:04:4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11-13

    授权

    授权

  • 2011-09-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R1/02 申请日:201002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8-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旋转扣合机制的喇叭组装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旋转扣合机制以双轴向固定喇叭单体的喇叭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传统喇叭的组装过程中,为了减少螺丝的使用,通常会将喇叭单体直接安装于结构件的定位柱结构上,举例来说,请参阅图1与图2,图1与图2分别为背景技术一喇叭组装结构10的部分元件分解图与组装图,喇叭组装结构10分别设置于一机壳11的两侧,各喇叭组装结构10包含有一喇叭单体12、两橡胶垫圈14,以及两定位柱16。两橡胶垫圈14分别套设于喇叭单体12的两侧,两定位柱16设置于机壳12的内侧且分别用来连接于两橡胶垫圈14,用于定位喇叭单体12。然而此种组装方式需要控制橡胶垫圈14与定位柱16之间的尺寸,若橡胶垫圈14与定位柱16间结合太过紧密会使声音传递更为确实,故会使系统共振现象更为明显;但若橡胶垫圈14与定位柱16间结合过于松脱则会在组装过程中使得喇叭单体12容易脱落,而影响到生产组装的速度。综上所述,如何找到一个能兼具有组装便利性与减少组装公差影响的喇叭组装机构设计,便为现今喇叭设计所需努力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旋转扣合机制以双轴向固定喇叭单体的喇叭组装结构,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揭露一种喇叭组装结构,其包含有一第一扣件,其安装于一声音播放装置内;一第二扣件,其安装于该声音播放装置内且设置于该第一扣件的一侧;一喇叭单体,其上设置有一第一固定部与一第二固定部;一第一弹性元件,其卡合于该喇叭单体的该第一固定部内且用来扣合于该第一扣件内;以及一第二弹性元件,其卡合于该喇叭单体的该第二固定 部内且用来于该第一弹性元件扣合于该第一扣件内后以旋转方式扣合于该第二扣件内。

本发明另揭露该第一扣件上形成有一第一圆孔,该第一圆孔具有一第一开口,该第二扣件上形成有一第二圆孔,该第二圆孔具有一第二开口,其中该第一开口的方向实质上垂直于该第二开口的方向。

本发明另揭露该第一扣件于该第一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凸点,其用来限制该第一弹性元件定位于该第一圆孔内。

本发明另揭露该第二扣件于该第二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凸点,其用来限制该第二弹性元件定位于该第二圆孔内。

本发明另揭露该第一弹性元件包含有一第一垫片,其于该第一弹性元件卡合于该喇叭单体的该第一固定部内时安装于该第一固定部的一侧;一第一垫圈,其与该第一垫片共同夹持该喇叭单体;以及一第二垫圈,其与该第一垫圈共同夹持该第一扣件。

本发明另揭露该第一垫片、该第一垫圈,以及该第二垫圈为一体成型。

本发明另揭露该第二弹性元件包含有一第二垫片,其于该第二弹性元件卡合于该喇叭单体的该第二固定部内时安装于该第二固定部的一侧;一第三垫圈,其与该第二垫片共同夹持该喇叭单体;以及一第四垫圈,其与该第三垫圈共同夹持该第二扣件。

本发明另揭露该第二垫片、该第三垫圈,以及该第四垫圈为一体成型。

本发明另揭露该第一弹性元件与该第二弹性元件分别由橡胶材质所组成。

附图说明

图1与图2分别为背景技术喇叭组装结构的部分元件分解图与组装图;

图3与图4分别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喇叭组装结构于不同状态的外观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声音播放装置的机壳的外观示意图;

图6与图7分别为本发明喇叭单体与第一弹性元件以及第二弹性元件的元件分解图与组装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喇叭组装结构        11    机壳

12    喇叭单体            14    橡胶垫圈

16    定位柱

50    喇叭组装结构        52    声音播放装置

54    机壳                56    第一扣件

561   第一圆孔            5611  第一开口

57    凸点                58    第二扣件

581   第二圆孔            5811  第二开口

60    凸点                62    喇叭单体

621   第一固定部          622   第二固定部

64    第一弹性元件        641   第一垫片

642   第一垫圈            643   第二垫圈

66    第二弹性元件        661   第二垫片

662   第三垫圈            663   第四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与图4,图3与图4分别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喇叭组装结构50于不同状态的外观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喇叭组装结构50分别设置于一声音播放装置52的一机壳54内部的两侧,其中声音播放装置52可为液晶电视或笔记型电脑等,而喇叭组装结构50安装于声音播放装置52内部的数量与位置可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端视实际设计需求而定,于后针对其中一组喇叭组装结构50进行介绍。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声音播放装置52的机壳54的外观示意图,喇叭组装结构50包含有一第一扣件56,其安装于机壳54的内侧,第一扣件56上形成有一第一圆孔561,且第一圆孔561具有一第一开口5611,第一扣件56于第一开口561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凸点57;喇叭组装结构50另包含有一第二扣件58,其安装于机壳54的内侧且设置于第一扣件56的一侧,第二扣件58上形成有一第二圆孔581,且第二圆孔581具有一第二开口5811,第二扣件58于第二开口581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凸点60,此外第一开口5611的方向可实质上垂直于第二开口5811的方向,也就是说第一扣件56与第二扣件58可为相同结构的元件,其仅于摆设方向有所差异,故此采用同一料件的设计可降低制造与管理成本。

喇叭组装结构50另包含有一喇叭单体62、一第一弹性元件64,以及一第二弹性元件66,请参阅图6与图7,图6与图7分别为本发明喇叭单体62与第一弹性元件64以及第二弹性元件66的元件分解图与组装图。喇叭单体62用来将声音信号转换成声波,其两侧设置有一第一固定部621与一第二固定部622,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621与第二固定部622分别为一孔洞。第一弹性元件64用来卡合于喇叭单体62的第一固定部621内且通过第一开口5611以扣合于第一扣件56的第一圆孔561内,第一弹性元件64包含有一第一垫片641,其于第一弹性元件64卡合于喇叭单体62的第一固定部621内时安装于第一固定部621的一侧;第一弹性元件64另包含有一第一垫圈642,其在第一弹性元件64卡合于喇叭单体62的第一固定部621内时与第一垫片641共同夹持喇叭单体62;第一弹性元件64另包含有一第二垫圈643,其于第一弹性元件64扣合于第一扣件56的第一圆孔561内时与第一垫圈642共同夹持第一扣件56。由于第一弹性元件64由弹性材质所组成,故当第一弹性元件64要卡合于喇叭单体62的第一固定部621内且通过第一开口5611以扣合于第一扣件56的第一圆孔561内时,第一弹性元件64与喇叭单体62的第一固定部621以及第一扣件56的第一开口5611之间产生干涉而发生弹性变形,故可紧密地将第一弹性元件64固定于喇叭单体62与第一扣件56,此外第一扣件56的凸点57可设计用来于第一弹性元件64被扣合于第一扣件56的第一圆孔561内时,止抵于第一弹性元件64而限制第一弹性元件64定位于第一圆孔561内,用于避免第一弹性元件64在翻动的过程中由第一开口5611松脱或滑落。再者,第一弹性元件64可由橡胶材质所组成,且第一弹性元件64的第一垫片641、第一垫圈642,以及第二垫圈643之间可为一体成型。

第二弹性元件66的结构相同于第一弹性元件64,第二弹性元件66用来卡合于喇叭单体62的第二固定部622内且通过第二开口5811以扣合于第二扣件58的第二圆孔581内,第二弹性元件66包含有一第二垫片661,其在第二弹性元件66卡合于喇叭单体62的第二固定部622内时安装于第二固定部622的一侧;第二弹性元件66另包含有一第三垫圈662,其在第二弹性元件66卡合于喇叭单体62的第二固定部622内时与第二垫片661共同夹持喇叭单体62;第二弹性元件66另包含有一第四垫圈663,其在第二弹性元件66扣合于第二扣件58的第二圆孔581内时与第三垫圈662共同夹持第二扣 件58。由于第二弹性元件66由弹性材质所组成,故当第二弹性元件66要卡合于喇叭单体62的第二固定部622内且通过第二开口5811以扣合于第二扣件58的第二圆孔581内时,第二弹性元件66与喇叭单体62的第二固定部622以及第二扣件58的第二开口5811之间产生干涉而发生弹性变形,故可紧密地将第二弹性元件66固定于喇叭单体62与第二扣件58,此外第二扣件58的凸点60可设计用来于第二弹性元件66被扣合于第二扣件58的第二圆孔581内时,止抵于第二弹性元件66而限制第二弹性元件66定位于第二圆孔581内,用于避免第二弹性元件66在翻动的过程中由第二开口5811松脱或滑落。再者,第二弹性元件66可由橡胶材质所组成,且第二弹性元件66的第二垫片661、第三垫圈662,以及第四垫圈663之间可为一体成型。

在此对喇叭组装结构50的组装过程介绍如下,首先可先将第一弹性元件64卡合于喇叭单体62的第一固定部621内且将第二弹性元件66卡合于喇叭单体62的第二固定部622内,之后将第一弹性元件64通过第一开口5611以扣合于第一扣件56的第一圆孔561内,此时如图3所示喇叭单体62的一端可先被固定于第一扣件56之上。接下来可旋转喇叭单体62,以使喇叭单体62尚未被固定的一端的第二弹性元件66通过第二开口5811以被旋转扣合于第二扣件58的第二圆孔581内,如图4所示,此时喇叭单体6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扣件56与第二扣件58之上,而完成喇叭组装结构50的组装程序。由于喇叭单体62的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64先被扣合于第一扣件56,再以旋转的方式将另一端通过第二弹性元件66扣合于第二扣件58,故其仍可达到无螺丝组装的效果,再者由于第一扣件56的第一开口5611的方向与第二扣件58的第二开口5811的方向不为一致,故其可达到双轴向限制喇叭单体62的目的,故可降低喇叭单体62在翻动的过程中松脱或滑落的机率,而大幅度提升组装的速度与合格率。

相比较于背景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喇叭组装结构应用旋转扣合机制以双轴向固定喇叭单体,故可达到无螺丝组装的效果,且具有组装便利性以及可减少组装公差影响的优点,故可大大地提升喇叭单体组装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