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水溶性PVA纤维伴纺动物细绒毛短纤维针织物的后整理工艺

水溶性PVA纤维伴纺动物细绒毛短纤维针织物的后整理工艺

摘要

本发明属毛纺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溶性PVA纤维伴纺动物细绒毛短纤维针织物的后整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针织物退维,退维温度93~97℃,退维时间10~20分钟,排水、脱水后再次退维,退维温度维持在93~97℃范围内;2)脱水后进行针织服装的后整理;3)加入丝光整理剂升温至45~55℃浸泡15~30分钟;4)缩绒,漂洗,烘干;针织物为水溶性PVA短纤维与动物细绒毛短纤维混纺生产的粗纺或半精纺毛衫制品。本发明解决了绒毛类短纤维纺织过程中的纺纱成形难和织造断头率高的技术难点,提高毛纺原料的利用率、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12118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7-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纺织服装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010300185.X

  • 发明设计人 芦惠民;

    申请日2010-01-11

  • 分类号D06B3/10;D06B7/08;D06C17/00;D04B1/14;

  • 代理机构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江成

  • 地址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市解放路13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2:56: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3-0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D06B3/10 授权公告日:20120321 终止日期:20150111 申请日:2010011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03-21

    授权

    授权

  • 2011-08-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D06B3/10 申请日:201001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7-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水溶性PVA短纤维与动物细绒毛短纤维混纺的粗纺或半精纺毛纱生产的针织毛纺产品的加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水溶性PVA纤维伴纺动物细绒毛短纤维针织物的后整理工艺,属毛纺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牦牛绒是仅次于山羊绒的高档毛纺织原料和制作针织服装的极佳原料。由于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耐寒畜种,牦牛绒有特殊的吸湿放热功能,保暖效果好、吸湿防潮性能强,具有天然的保健作用。但牦牛绒纤维长度短,平均长度为28mm左右,长度离散度大,短的只有15mm,细度差异也很大,而且牦牛绒卷曲数少、卷曲弹性差(比羊毛),因此,牦牛绒纤维的可纺性能差,纯纺难度大。类似牦牛绒一类的绒毛类短纤维还有羊绒、绵羊绒等。

水溶性PVA,即水溶性聚乙烯醇纤维,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功能性差别化纤维。通过PVA纤维伴纺牦牛绒一类的绒毛类短纤维,既可提高其可纺性和可织造性,又能获得高支轻薄的高档纯绒纺织品,从而充分挖掘和发挥牦牛绒原料价格优势和产品性能特点,替代羊绒开发各类高档纺织、服饰品,提高牦牛绒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拓宽毛纺织业生产原料品种,有利于毛纺织业的发展,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牦牛绒等动物细绒毛短纤维织物的生产工艺包括:1.用水溶性PVA短纤维与牦牛绒混纺,生产粗纺或半精纺毛纱;2.针织产品设计及生产;3.产品退维、后整理、成品包装。目前,牦牛绒等动物细绒毛短纤维针织物采用PVA伴纺生产的后整理工艺还未有这方面的报道,而羊毛机织物的伴纺及退维工艺已有报道,但机织物与针织物的生产和工艺差别悬殊。在生产过程中,退维及后整理工艺的有效控制是该工艺的关键之一,如果退维不彻底或后整理工艺不恰当都会直接影响服装的风格和服用性能。然而,现有的PVA伴纺方法均存在着后整理工艺不适用或退维工艺繁琐难以实际应用等问题。如中国发明专利ZL03112736.3公开了一种低温水溶聚乙烯醇与羊毛混纺或与棉、麻、丝、毛纱交并生产高支精纺毛织物的技术,依次包括下列步骤:1.选用低温聚乙烯醇纤维与羊毛混纺,生产色毛条,进行纺纱;或选用低温聚乙烯醇长丝与棉、麻、丝、毛纱交并生产毛纱;2.低温蒸纱;3.整经、织造成坯布;4.坯布退维,经进一步整理加工得到高支成品毛织物。该发明能解决高温维纶与毛混纺存在的织物色光变化,强力受损、能耗高的问题。但是,该项技术只能适用于机织物的后整理工艺,对针织产品生产和加工工艺不适用,而且工艺较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方面的不足,提供一种水溶性PVA纤维伴纺动物细绒毛短纤维针织物的后整理工艺,利用中档短绒毛原料(或下脚回料)开发和生产高档针织粗纺或半精仿产品,解决了绒毛类短纤维纺织过程中的纺纱成形难和织造断头率高的技术难点,提高了毛纺原料的利用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水溶性PVA纤维伴纺动物细绒毛短纤维针织物的后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针织物退维,退维温度93~97℃,退维时间10~20分钟,排水、脱水后再次退维,退维温度维持在93~97℃范围内;

2)脱水后进行针织服装的后整理;

3)加入丝光整理剂升温至45~55℃浸泡15~30分钟;

4)缩绒,漂洗,烘干;

所述的针织物为水溶性PVA短纤维与动物细绒毛短纤维混纺生产的粗纺或半精纺毛衫制品。动物细绒毛短纤维指平均长度30毫米以下、平均细度为20微米以下的天然动物纤维,包括牦牛绒、绵羊绒、山羊绒等短纤维。步骤1)经一定浴比数次洗涤或液流漂洗工艺以彻底除去PVA水溶性纤维。

本发明人为获得最佳的退维温度后整理工艺做了大量的实验工作,部分数据见表1,实验证明:温度对PVA纤维的溶解性能影响较大,在水温85℃时PVA纤维(PVA水溶S-8短纤维)不能全部溶解,但当水温高达90℃以上时,PVA纤维的溶胀和溶解速度加快,这是由于PVA纤维吸热溶胀后,纤维大分子间的运动速度加快,造成大分子断裂,解除了大分子间的束缚力而溶于水中。所以在本发明中,将退维温度设定为93℃~97℃,最佳的退维温度是95℃,从而保证PVA纤维的完全溶解。

表1温度/时间/PVA溶解度与溶液吸光度表

本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退维时间对退维工艺得到的产品质量影响较大,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PVA在热水中的溶解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先是溶胀,后为溶解。溶胀是由于聚乙烯醇大分子链上有大量的羟基,它吸收水分,水分子进入纤维内部,使纤维体积增大,该过程大概需要5~10分钟。针织物的溶胀时间要比纱线长,这可能由于针织物表面存有蜡质以及针织物结构紧密,水分子渗透到织物内部不如纱线快而造成的。由于PVA纤维吸湿溶胀、溶解均需一定的时间,在水温达到93℃以上时,溶解时间以设定为大于10分钟为宜,以保证PVA纤维有足够的溶胀和溶解时间。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浴一步法很难完全去除水溶性PVA纤维,所以宜采用一定浴比数次洗涤或液流漂洗工艺退维为好,以确保PVA纤维的彻底去除。在退维时可直接加入90~95℃的热水,以缩短退维时间。

作为优选,步骤1)中的退维过程重复进行3~4次。以确保PVA纤维的彻底去除。

作为优选,所述针织物的水溶性PVA短纤维与动物细绒毛短纤维的混纺比在10~20%之间。水溶性PVA纤维所占混纺比例越高,可纺制的纱线密度就越低。但其所占比例过高,退维后得到的较高支纱线强力偏低、条干均匀度差,织物结构松散,产品的服用性能会下降。水溶性PVA所占比例过小,则混合困难(不易混合均匀)、可纺性能差,纱线密度降低较少,达不到提高牦牛绒可纺性能和纺较低线密度纱线的目的。因此,合理选择混纺比例,既可保证纺纱顺利进行,又能有效降低纱线密度。通过科学和生产实践得知,牦牛绒纤维与水溶性PVA混纺比例在10%~20%为佳,并能保证纱线密度降低2tex左右。

作为优选,步骤1)中,退维过程的pH值控制在6~7之间。pH值的有效控制能保证牦牛绒等针织品在退维过程中受到酸碱的腐蚀,而影响产品质量。

作为优选,步骤1)的退维过程伴随对针织物的搓揉或搅拌,使得针织物的退维均匀而彻底,以保证退维率达到99%以上。

作为优选,退维浴比1∶20~30。退维过程中的浴比根据退维的次数来确定,浴比大,退维次数可以减少,浴比小退维次数要增加,要根据实际退维的状况而定。退维浴比1∶20~30是比较合适的。

因此,本发明的退维方法具有能将动物细绒毛织物中的水溶性PVA纤维去除干净,并能使牦牛绒等动物细绒毛织物的退维后针织服装的风格和服用性能达到较好的效果,退维后得到的针织产品具有轻量、蓬松,有柔软的手感和保暖性能良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退维时间对纱线PVA溶解度影响的曲线图。

图2是退维时间对针织面料PVA溶解度影响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

1.选用牦牛绒纤维,规格:平均细度18.6μm、平均长度28mm、含绒率:93.9%、直径变异系数:27.25%、长度离散度:48.45%。用北京新纺的FX903羊绒专用和毛油、水与抗静电剂按合适比例混合配置成助剂溶液,然后将混合好的助剂溶液按设定工艺要求喷洒在牦牛绒上,并闷毛24小时。然后与纤维细度:1.67dtex,纤维长度:38±2.5mm,S-8PVA水溶短纤维混合。

2.对PVA纤维采取预开松,再与处理好的牦牛绒按15%∶85%的比例混合,要确保PVA纤维在毛条中均匀分布,防止PVA纤维产生集束,提高PVA纤维与牦牛绒的混合均匀度。

3.采用走锭纺纺纱工艺,生产38.8tex/2(25.8Nm/2)(实测值)PVA伴纺牦牛绒纱线。

4.用宁波市裕人针织机械有限公司的慈星牌12G CX252S全自动电脑横机,采用38.8tex/285%牦牛绒纤维/15%PVA混纺纱线编织针织物。

5.产品按以下方法进行退维和后整理。

1)上述的针织物浸水后10分钟内升温至95℃(退维温度),保温10分钟后排水,脱水,向针织物加热水使其迅速升温至95℃左右,保温10分钟;退维过程pH值控制在6~7之间,浴比为1∶25,重复进行3次,退维过程还伴随着对针织物的搓揉或搅拌;

2)脱水后进行针织服装的后整理;

3)对步骤2)得到的针织物进行漂洗,加入10%宁波润禾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混纺丝光平滑柔软整理剂NB-535和5%的超爽滑添加剂NB-17升温至45℃处理30分钟左右;

4)缩绒,漂洗,烘干。

6.退维后(纯)牦牛绒纱线支数为33.4tex×2(29.9Nm/2)(实测值),纱线支数减量率为13.9%,重量减量率为15.3%,退维率为99.2%,达到了轻量、高支的要求。

实施例2

具体方案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如下:

步骤2.中PVA与绵羊绒按10%∶90%的比例混合;

步骤5.产品按以下方法进行退维和后整理。

1)上述的针织物浸水后10分钟内升温至93℃(退维温度),保温10分钟后排水,脱水,向针织物加热水使其迅速升温至93℃左右,保温10分钟后排水,脱水;退维过程中,pH值控制在6~7之间,浴比为1∶20,退维过程还伴随着对针织物的搓揉或搅拌;

上述步骤重复一次;

2)脱水后进行针织服装的后整理;

3)对步骤2)得到的针织物进行漂洗,加入10%宁波润禾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混纺丝光平滑柔软整理剂NB-535和5%的超爽滑添加剂NB-17升温至50℃处理30分钟左右;

4)缩绒,漂洗,烘干。

步骤6.退维后(纯)绵羊绒纱线支数为33.4tex×2(29.9Nm/2)(实测值),纱线支数减量率为9.2%,重量减量率为10.2%,退维率为99%,达到了轻量、高支的要求。

实施例3

1.选用牦牛绒纤维平均细度18.6μm、平均长度28mm、含绒率:93.9%直径变异系数:27.25%、长度离散度:48.45%。用北京新纺的FX903羊绒专用和毛油、水与抗静电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配置成溶液,然后将混合好的助剂按设定工艺要求喷洒在牦牛绒上,并闷毛24小时。然后与纤维细度:1.67dtex,纤维长度:38±2.5mm,S-8PVA水溶短纤维混合。

2.对PVA纤维采取预开松,再与处理好的牦牛绒按20%∶80%的比例混合,确保PVA纤维在毛条中均匀分布,防止PVA纤维产生集束,提高PVA纤维与牦牛绒的混合均匀度。

3.采用半精仿纺纺纱工艺,生产41.7tex/2(24Nm/2)PVA伴纺牦牛绒纱线。

4.采用41.7tex/2(24Nm/2)85%牦牛绒纤维/15%PVA混纺纱线,用12G手摇横机编织针织毛衫。

5.产品按以下方法进行退维和后整理。

1)上述的针织物浸水后升温至97℃,保温20分钟后排水,脱水,向针织物加热水使其迅速升温至97℃左右,保温10分钟后排水,脱水;退维过程中,pH值控制在6~7之间,浴比为1∶20,退维过程还伴随着对针织物的搓揉或搅拌;

重复步骤1)三次;

2)脱水后进行针织服装的后整理;

将牦牛绒衫按1∶30的浴比,放入1%RH-1104白枧油(宁波润禾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的溶液中,于温度30℃,浸泡30min;然后装入SFNC2A型立式缩绒机中,温度40℃,采用间歇转动方式进行,每浸泡5min,转动5秒,直至30min;

3)漂洗,烘干。

6.退维后(纯)牦牛绒纱线支数为33.4tex×2(30Nm/2)(实测值),减量率为19.8%,重量减量率为20.38%,达到了轻量、高支的要求。退维率为99.6%。

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