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信息生成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信息生成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摘要

当在图像承载部件(11)上形成包含与在转印材料(P)的边缘之间限定的区域对应的边缘区域(Ae)和与边缘区域(Ae)内侧的区域对应的内部区域(Ai)的调色剂图像时,边缘区域中的调色剂图像经受使调色剂量增长的调色剂量增长处理。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11293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佳能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980130415.8

  • 发明设计人 饭田健一;七泷秀夫;三桥庆辅;

    申请日2009-08-07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罗银燕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2:51:5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8-1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3G15/00 专利号:ZL2009801304158 申请日:20090807 授权公告日:2014021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2-19

    授权

    授权

  • 2011-08-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3G15/00 申请日:200908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6-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复印机或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信息生成方法和计算机程序,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将通过电子照相处理在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并然后对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以在转印材料上获得定影的图像。

背景技术

包含将在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诸如纸的转印材料的处理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已是众所周知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一般采用如下的配置:其中,多个感光部件排成一列(line up),通过各个感光部件依次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直接或经由中间转印部件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

特别是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近来的打印机需求的多样化已伴随着对无页边空白(margin)打印的需要的增加。常规上已知如下的方法:其中,使用比图像稍大的转印材料,并切割其在打印之后的页边空白。为了简化切割作业,在转印材料的整个表面上打印图像而不事先在转印材料的边缘上形成任何页边空白的所谓的无页边空白打印的必要性已增加。

对于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无页边空白打印功能的装置已投入市场。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10-337886公开了该技术。

在实现支持无页边空白打印的电子照相全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尝试中,出现以下的技术问题。

在图像形成操作期间,在调色剂图像转印处理之后的转印材料上,调色剂不仅可被转印到转印材料的表面,而且可被转印到位于转印材料周围的四个边处的转印材料的边缘面(edge surface)中的至少一个。

在这种情况下,当转印材料进入定影器件时,转印材料的边缘部分的调色剂可能不在定影压合部(nip)处被定影于纸,从而导致定影不良(failure)。结果,在定影膜和压辊的表面上出现透印(offset)现象。在出现该透印的情况下,当透印调色剂再次被粘附到转印材料的顶表面或后表面时,在转印材料中出现调色剂污迹(smear),从而导致图像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改善无页边空白打印期间的定影性能。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通过在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边缘区域的调色剂图像、执行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到转印材料上的转印、并将其中转印被执行的转印材料插入定影器件中,来形成无页边空白图像,所述边缘区域由从转印材料的边缘限定的向内的内侧宽度和向外的外侧宽度所限定;以及处理部,所述处理部执行用于使调色剂量增长(increment)的调色剂量增长处理,其中,通过所述处理部,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的边缘区域的调色剂图像经受调色剂量的调色剂量增长处理;以及所述图像形成部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经受了调色剂量增长处理的调色剂图像。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信息生成方法,该图像信息生成方法包括: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在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边缘区域的调色剂图像、执行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到转印材料上的转印、并将其中转印被执行的转印材料插入定影器件中,生成用于形成无页边空白图像的图像信息,所述边缘区域由从转印材料的边缘限定的向内的内侧宽度和向外的外侧宽度所限定;以及对于所述边缘区域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信息,执行用于使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量增长的调色剂量增长处理。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控制计算机以执行以下处理: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在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边缘区域的调色剂图像、执行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到转印材料上的转印、并将其中转印被执行的转印材料插入定影器件中,生成用于形成无页边空白图像的图像信息,所述边缘区域由从转印材料的边缘限定的向内的内侧宽度和向外的外侧宽度所限定;以及对于所述边缘区域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信息,执行使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量增长的调色剂量增长处理。

从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

图2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

图3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材料盒的配置;

图4A和图4B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尺寸和转印材料尺寸之间的关系,其中,图4A示出存在页边空白时的转印材料,图4B示出不存在页边空白时的转印材料;

图5是示出转印材料的边缘面上的调色剂附着状态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调色剂透印状态的透视图;

图7示出包含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控制器的配置;

图8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执行的图像处理的流程图;

图9A和图9B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处理区域;

图10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处理区域和图像图案之间的关系;

图11A、图11B和图11C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执行的图像处理的颜色转换关系;

图12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执行的图像处理的另一颜色转换关系;

图13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执行的图像处理的又一颜色转换关系;

图14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比较试验结果;

图15A和图15B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执行的图像处理的颜色转换关系;

图16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执行的图像处理的另一颜色转换关系;

图17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处理区域;以及

图18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比较试验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以下描述的各个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的从上位到较下位的各种概念。并且,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并且不被以下的各个实施例限制。

第一实施例

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像形成系统图

图1示出其中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传送装置被互连的图像形成系统。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经由缆线102与作为图像传送装置的个人计算机101连接。图像信息经由缆线102从个人计算机101被传送到控制器103,并然后经受后述的图像数据处理以被传送到打印机引擎控制单元104。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如下的功能:以用于在转印材料P上执行无页边空白打印的作为第一图像形成模式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和以用于在转印材料P上执行通常页边空白打印的作为第二图像形成模式的页边空白打印模式,来形成图像。无页边空白打印被称为无边缘打印,这意味着在转印材料的整个区域中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方法。以下,用于在转印材料的整个区域中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模式被称为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用于在除转印材料周围的四个边的预定区域以外的区域中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模式被称为页边空白打印模式。

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通过使用具有四个鼓并采用中间转印方法的全色打印机来描述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四色图像形成部(图像形成站10)10a至10d,包含作为中间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带1的转印器件,以及定影器件3。但是,本发明不必限于四色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本发明可被应用于另外包含浅青色和浅品红色的六色图像形成装置。

图像形成站10a至10d被形成为图像形成单元,并且,用作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部件(鼓电子照相感光部件)11a至11d被设置为沿箭头方向自由转动(rotate)。在感光部件11a至11d的外周表面上,一次充电辊12a至12d被设置,以使感光部件的表面均匀充电。在一次充电辊12的感光部件转动方向的下游侧,激光曝光器件13a至13d被设置,以通过向感光部件的表面发射(投射)与图像信息对应地被调制的激光束来使感光部件的表面曝光。在激光曝光器件13的下游侧,显影器件14a至14d被设置,以通过使用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将通过激光曝光在感光部件的表面上形成的各颜色的静电潜像显影。

与感光部件形成一次转印部分的一次转印辊15a至15d被设置为面对感光部件11a至11d,以在通过感光部件11a至11d和一次转印辊15a至15d夹紧(pinch)中间转印带1的位置(转印位置)中的每一个处夹紧中间转印带1。一次转印电源16a至16d与一次转印辊15a至15d连接,并且,向其施加可变的一次转印电压Vy、Vm、Vc和Vk。

中间转印带1悬挂于诸如驱动辊1a、张紧辊(tension roller)1b和二次转印相对辊1c的三个辊上,并且,垂直穿过图像形成站10a至10d以被使得与感光部件11a至11d接触。中间转印带1通过驱动辊1a沿图2的箭头方向被可转动地驱动。鼓清洁器17a至17d被安装在感光部件11a至11d的一次转印辊15a至15d的下游侧。带清洁器4被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的表面上。

打印机引擎控制单元104根据从控制器103接收的图像信息或各种指令来控制打印机引擎的各部分。打印机引擎基本上指的是除图2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控制器103和打印机引擎控制单元104以外的执行关于图像形成的操作的部分。

以下以黄色图像形成站10a为例描述由此配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操作。黄色图像形成站10a的感光部件11a包含在铝圆筒表面上形成的光电导层,并且,在沿箭头方向的转动期间,通过一次充电辊12a,其表面被均匀充电为负值,其是作为充电电势的-600V。

随后,从个人计算机101发送的图像信息通过后面描述的图像数据处理被转换成激光发射强度或时间,并且,激光曝光器件13a执行图像曝光。曝光之后的表面电势等于-200V。结果,在感光部件11a的表面上形成与先前(previous)图像的黄色图像分量对应的静电潜像。通过使用通过显影器件14a充负电的黄色调色剂使该静电潜像显影,以使其作为黄色调色剂图像可见。

通过从一次转印电源16a给一次转印辊15a施加一次转印电压,获得的黄色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转印之后的感光部件11a通过由鼓清洁器17a去除粘附于其表面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而被用于下一图像形成。

在预定的定时在图像形成站10a至10d处实施这种图像形成操作,并且,感光部件11a至11d上的调色剂图像被依次层叠于中间转印带1上,以通过一次转印部分被一次转印。在全色模式中,调色剂图像按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次序被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在单色模式中,黑色调色剂图像按与以上次序相同的次序被转印。然后,跟随中间转印带1沿箭头方向的转动,中间转印带1上的四色调色剂图像移动到邻接(abut)二次转印相对辊1c的二次转印压合部,通过所述二次转印相对辊1c,二次转印辊2夹紧中间转印带1并被接地。二次转印电源21给二次转印辊2施加二次转印电压,所述二次转印辊2被使得与以预定的定时从进给辊9进给的转印材料P接触。因此,调色剂图像被集体地二次转印到转印材料P。在二次转印之后粘附于中间转印带1的表面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通过带清洁器4被去除,并且,中间转印带1用于下一图像形成。

具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并已通过二次转印压合部的转印材料P被传输到定影器件3,并且,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被加热和加压以变成定影图像。从定影器件3输送的转印材料P被输送到设置在装置外侧的输送盘8。

转印材料盒

参照图3,描述转印材料盒5。图3是转印材料盒5的透视图。

如图3所示,转印材料盒5内的一对纵向位置调节板52使转印材料P对准(align)以使其纵向中心(扫描方向的中心)与各转动部件的纵向中心匹配,并且存储转印材料P。在这种情况下,转动部件是感光部件11a至11d、中间转印带1、定影膜30和压辊31。

因此,从转印材料盒5取出的转印材料P被插入二次转印压合部和定影压合部中,其纵向中心与感光部件11a至11d、中间转印带1、定影膜30和压辊31的纵向中心匹配。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所谓的中心基准配置。通过拾取辊对51从转印材料盒5取出的转印材料P在与中间转印带1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的预定定时通过进纸器6的传输辊61和进给辊9被插入二次转印压合部中。

页边空白打印模式和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中的图像形成区域

参照图4A和图4B,描述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中的用于转印材料P的图像形成扩展区域。图4A示出存在页边空白时的转印材料,图4B示出不存在页边空白时的转印材料。在图4A和图4B中,转印材料沿转印材料传输方向S被传输。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当在转印材料P上实施页边空白打印时,相对于转印材料P的尺寸限定打印区域的掩盖(mask)区域E是图4A中所示的区域。换句话说,该区域是从转印材料P的前边缘、后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中的每一个向内2mm的区域。在掩盖区域E内的定时,激光曝光器件13中的每一个基于图像数据来发射激光束,以在感光鼓上形成用于使可见调色剂图像显影的静电潜像。

另一方面,在转印材料P上执行无页边空白打印的情况下,掩盖区域E与实施页边空白打印的情况相比被扩展,以由此变为图4B中所示的区域。具体而言,该区域比转印材料P大与在转印材料P的前边缘、后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中的每一个中具有2mm的宽度的图像形成扩展区域B相等的量。

在中间转印带1和转印材料P之间的二次转印部分的接点中,由于机械精度或转印效率而生成移动速度差。例如,转印材料P的移动速度比中间转印带1的移动速度高。在这种情况下,向转印材料P的二次转印之后的图像的移动方向长度较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感光部件11a至11d上形成调色剂图像(静电潜像),使得可以在二次转印之后在上述的图像形成扩展区域B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中的每一个中形成具有2mm的宽度的图像形成扩展区域。

因此,包含图像形成扩展区域B的图像部分的图像在感光部件上被形成,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并然后被二次转印到转印材料P。在二次转印处理期间,即使位置关系在中间转印带上的图像和转印材料P之间轻微偏移(shift),也提供图像形成扩展区域,并由此在转印材料P上获得无页边空白打印图像而不会失败。

在二次转印期间,转印材料P外侧的图像形成扩展区域中的调色剂图像的一部分附着于二次转印辊2。通过邻接二次转印辊2的二次转印辊清洁器22去除该调色剂。

以这种方式,可在转印材料P上获得四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和定影的无页边空白全色图像。

透印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二次转印压合部处的二次转印处理之后的转印材料P上,调色剂不仅被转印到表面,而且被转印到转印材料的边缘面。图5是示出被转印到转印材料的边缘面的调色剂的附着状态的透视图。“转印材料的边缘面”意味着如图5所示的转印材料的侧面。

当转印材料P进入定影器件3时,转印材料的边缘面上的调色剂在定影压合部处不被充分地定影于转印材料P,从而导致定影膜30和压辊31的表面上的透印现象。图6示出调色剂透印状态的例子。该透印是所谓的热透印现象,其中,调色剂图像在转印材料P的边缘面中被过度加热、被过度熔融、并且不被定影在转印材料P上,从而被转移到定影膜和压辊。

在转印材料的边缘面中,与转印材料内侧的通常表面部分相比,特别地,出于以下的原因而容易出现热透印。

当转印材料被插入由定影膜30和压辊31形成的定影压合部中时,在转印材料内侧的部分中,转印材料表面被设置在定影压合部中的整个区域中,并且,均匀地施加确保定影性能所需要的足够的热量。但是,在转印材料的边缘面及其附近中,具有转印材料和调色剂图像的部分与不具有转印材料和调色剂图像的部分在定影压合部中共存。换句话说,从与不具有转印材料和调色剂图像的部分对应的定影膜30向具有转印材料和调色剂图像的部分与不具有转印材料和调色剂图像的部分之间的边界中的转印材料的边缘面集中施加热。因此,由于过度的热供给,容易出现热透印。

在本实施例中,由透印导致的转印材料的调色剂污迹具有以下的特性。

(1)当用于形成转印到转印材料的边缘面的图像的各颜色的总调色剂量小时,趋于出现调色剂污迹。这是因为,给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施加的热量增加以导致过度的热供给,从而产生热透印。

(2)用于形成转印到转印材料的边缘面的图像的调色剂的颜色改变转印材料的表观(apparent)调色剂污迹水平(level)。在通常使用的白色转印材料上,黑色调色剂最明显,品红色和青色依次第二最明显和第三最明显。黄色调色剂不那样明显。

在本实施例中,原因如上所述。但是,原因(2)不是限制性的。当调色剂特性或图像处理条件不同时,例如,由透印导致的青色的污迹水平可最大。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例的图像中,由于高的透印水平,青色可被确定为作为用于增加调色剂量(调色剂量增长)的对象的观察颜色,并且,可以实施图像处理以使例如可见性相对低的Y调色剂的量增长。当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可见性低的另一调色剂颜色时,可通过使用可见性低的所述另一颜色来使调色剂的量增长。

控制器103

参照图7,更详细地描述参照图1描述的控制器103。

控制器103包含经由CPU总线10301互连的诸如主机计算机I/F部分10302、打印机引擎I/F部分10303、ROM 10304、RAM 10305和CPU 10306的器件。CPU总线10301包含地址、数据和控制总线。

主机计算机I/F部分10302具有经由网络与诸如个人计算机的数据传送装置双向通信和连接的功能。打印机引擎I/F部分10303具有与打印机引擎控制单元104双向通信和连接的功能。控制器103经由打印机引擎I/F部分10303向打印机引擎控制单元104传送图像信息或各种指令。

ROM 10304保持用于执行本发明的处理(后述的图像数据处理和调色剂量增长处理)和其它处理的控制程序代码。RAM 10305是用于保持由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引擎I/F部分10303接收的图像信息的绘制(rendering)或颜色转换结果的位图数据、暂时缓冲区域或各种处理状态的存储器。CPU 10306基于保持在ROM 10304中的控制程序代码来控制与CPU总线10301连接的器件。

以下,主要描述CPU 10306的处理。但是,上述的控制器103的配置仅是例子,并由此决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芯片上系统(SOC)可被设置在控制器103中,以执行CPU的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

图像数据处理

参照图8的流程图,描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数据处理。在下述的处理中,CPU 10306将存储于ROM 10304中的控制程序加载到RAM 10305以执行控制程序。

首先,在步骤S800中,接收经由网络从个人计算机101传送的图像信息以及诸如纸尺寸和操作模式的各种打印设置信息。图像信息和各种打印设置信息可被称为打印作业数据。操作模式至少包含参照图1描述的“页边空白打印模式”和“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

当图像信息涉及彩色图像时,采用红色、绿色和蓝色(RGB)数据的颜色信息格式。在步骤S801中,颜色信息分别被分配给可由装置再现的器件RGB数据以被转换。

在步骤S802中,图像信息的颜色信息从器件RGB数据被转换成器件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YMCK)数据。器件YMCK数据的各灰度(gradation)值被定义为当各颜色的图像形成站的所有激光器被点亮时转印到转印材料的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量的比率(0~100%)。例如,当激光束根据50%的Y数据被投射到感光部件时,作为结果,重量是根据100%的数据投射激光束时的重量的一半的调色剂被转印到转印材料。

当在步骤S803中确定为页边空白打印模式时,处理在步骤S802之后前进到步骤S805。在前进到步骤S805之前,对于图像信息,可以执行常规已知的图像处理以减少假定页边空白打印的透印。作为替代方案,可以不执行假定透印的图像处理。

在步骤S805中,对于器件YMCK数据,通过使用指示各颜色的曝光量和实际使用的调色剂量之间的关系的灰度表,来计算YMCK颜色的曝光量。

对于各像素,各颜色的曝光量(激光束发射量)被转换成实际使用的曝光图案(发光图案)(步骤S806)。转换的曝光图案被输出(发射输出)(步骤S807)。

调色剂量增长处理(步骤S804)

在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的情况下,如参照图4A和图4B描述的那样,对于转印材料P设置图像形成扩展区域,并且,实施图像形成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803中确定为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在步骤S802之后执行步骤S804,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805。

图9A和图9B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处理区域。转印材料沿转印材料传输方向S被传输。在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中,如图9A所示,实施处理,以在掩盖区域E中的整个表面上的感光鼓上形成的图像中,对于包含于转印材料P的边缘区域Ae中的图像信息使调色剂量增长。更具体而言,调色剂量增长处理是被实施以对于与边缘区域对应的部分的图像信息使在图像承载部件中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量增长的图像处理。对于内部区域Ai,如在步骤S803中确定“否”的情况那样采取图像处理或措施。

边缘区域Ae包含前边缘部分、后边缘部分、左边缘部分和右边缘部分的四个部分。前边缘部分、后边缘部分、左边缘部分和右边缘部分如图9B中所示。在图9A中,边缘区域是掩盖区域E中的从转印材料P的前边缘、后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内侧2mm的位置到转印材料P的前边缘、后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外侧2mm的位置(掩盖区域E)的区域。沿宽度的转印材料边缘的外侧和内侧2mm的区域构成调色剂量增长处理的对象边缘区域。因此,即使当图像和转印材料P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打印操作期间偏移时,也对转印材料的多个表面应用调色剂量增长处理而不失败。

当调色剂量增长处理的对象边缘区域Ae的沿与转印材料边缘垂直的方向的宽度为在图像(调色剂图像)和转印材料之间的位置关系中不出现偏移的情况下调色剂图像从转印材料的突出宽度的两倍(或基本上两倍)那样大时,可以有效地应对该状态。换句话说,可以灵活地应对图像和转印材料P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任何偏移,而不浪费调色剂。

另一方面,内部区域Ai是掩盖区域E中的另一区域,换句话说,从转印材料P(图像)的中心到前边缘、后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内侧2mm的位置的区域。

在边缘区域Ae中,对于在步骤S802中确定的器件YMCK数据使各颜色的数据的合计值(summed value)增长,并且,实施使边缘区域Ae中的调色剂量增长的处理。不在内部区域Ai中执行该处理。

例如,描述如下的情况:通过诸如图10所示的图像图案的具有图像部分A至C的图案、换句话说具有存在于边缘区域Ae和内部区域Ai两者中的图像部分的图案,实施图像形成。在图10中,转印材料沿转印材料传输方向S被传输。该图案包含不仅处于图4A的掩盖区域E和图4B的掩盖区域E之间、而且处于转印材料内侧的图像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仅对于构成各图像部分的图像像素之中的包含于边缘区域Ae中的像素的图像信息执行步骤S804。不对于包含于内部区域Ai中的像素的图像信息执行步骤S804。

调色剂量增长处理的具体例子1

作为步骤S804中的调色剂量增长处理的例子,参照图11A的曲线图,描述对于属于其中在步骤S802中确定的器件YMCK数据为Y=M=C=0%并且0<K<100%的K单色系的颜色的处理。以与器件YMCK数据的灰度值对应的百分比来表示器件YMCK数据。例如,为了通过8位表示灰度,FFH为100%。以下,除非另外规定,否则,通过使用“%”表示颜色数据的灰度。这与其它的实施例类似。在实际的图像形成中,Y=M=C=0%并且0<K<100%以外的情况是可能的。但是,对于K图像信息,可总是实施图11A所示的调色剂量增长处理。

在图11A的曲线图中,横坐标表示在步骤S802中确定的先前K数据的灰度,并且,纵坐标表示在步骤S804中新确定的器件YMCK数据和各颜色的合计数据的灰度。

当先前K数据为0~40%时,K数据被原样保持。当先前K数据为40~100%时,换句话说,当先前K数据的灰度超过阈值时,除了先前K数据以外,还添加各颜色的约0~45%的YMC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各颜色的合计数据如该曲线图所示。

例如,各颜色(Y、M、C和K)的数据对于在控制器103中执行的处理各被作为1字节数据对待。换句话说,0%的数据值为00hex,100%的数据值为FFhex,并且,其间的值在00hex至FFhex中被线性插值。例如,当先前图像数据为80%的K数据时,该数据被作为CChex对待。对于在步骤S804中确定的数据,基于图11A的关系,Y数据为33hex(20%),M数据为2Bhex(17%),C数据为4Chex(30%),K数据为CChex(80%)。

即使在属于K单色系的颜色的情况下,当在转印材料的边缘面中存在K数据具有约40~100%的灰度的颜色的图像时,也容易出现热透印(在K数据的约0~40%的灰度中,调色剂量小,并且,即使出现透印,它也由于小的透印调色剂量而不明显)。调色剂颜色是黑色,由此,出现透印时的转印材料的调色剂污迹可能是明显的。

当由此输入的K数据的边缘区域约为40~100%时,添加与边缘区域对应的YMC数据并使各颜色的合计数据增长以执行打印使得能够在任何灰度处抑制由透印导致的转印材料P的调色剂污迹的出现。

这是因为,用于在转印材料的边缘面上形成图像的调色剂的总量被增长以抑制热透印的出现,并且,通过在转印材料P上使用与K调色剂相比可见性相对低的YMC的混合调色剂作为要增长的调色剂,即使出现透印,也可防止透印是明显的。

在该处理中,仅添加当与黑色颜色混合时变为处理黑色颜色的YMC调色剂。因此,对于处理之前的图像颜色,色品(chromaticity)变化被抑制为较低值。

参照图11B,描述通过在调色剂量增长处理中提供的定影性能的改善所提供的透印调色剂量的抑制效果。参照图11C,描述由于调色剂量增长处理导致的定影性能的降低所提供的透印可见性的抑制效果。如上所述,在图11A至图11C中,器件YMCK数据被假定为Y=M=C=0%并且0<K<100%。

在图11B的曲线图中,横坐标指示K数据的灰度,纵坐标指示透印调色剂量。

图11B示出当基于包含于调色剂量增长处理之前的先前图像信息中的K数据执行打印时以及当基于包含调色剂量增长处理之后的K数据的图像信息执行打印时,透印调色剂量的峰值在K数据的哪个灰度处出现。

在基于先前K数据的打印的情况下,透印调色剂量在K数据的50%至100%的灰度(Δ50%的灰度宽度)处较大。当K数据的灰度为70%时,透印调色剂量最大。在K单色的情况下,热透印的出现在调色剂量增长处理之前的K数据的灰度为70%时的调色剂量处最明显。

在基于调色剂量增长处理之后的K数据的打印的情况下,透印调色剂量在先前K数据的45%至60%灰度(灰度宽度Δ15%)处较大。当先前K数据的灰度为50%时,透印调色剂量最大。这种情况下的各颜色的合计数据量(总调色剂量)与在调色剂量增长处理之前热透印的出现最明显时的大致相等。

换句话说,调色剂量增长处理使透印调色剂量最大时的总调色剂量时的K数据的灰度向低侧偏移(从70%到50%)。因此,K数据与所有调色剂量的比率基于低可见性的颜色的调色剂量是小的,并且,在对于所有调色剂量的K数据的比率的较小的状态下出现热透印。换句话说,最高可见性的K的热透印量被减小。从图11B可以理解,其处透印调色剂量较大的灰度的宽度减小(从Δ50%至Δ15%),并且热透印的出现在所有的灰度处受到抑制。

在图11C的曲线图中,横坐标指示的与图11B的相同,并且纵坐标指示透印可见性水平。图11C示出基于先前K数据执行打印时和基于调色剂量增长处理之后的K数据执行打印时之间的透印可见性水平的比较。对于可见性水平,可以采用各种已知的图像评价方法,并且,纵坐标的参数从一个方法到另一个方法改变。其详细的描述被省略。

在基于先前K数据的打印的情况下,透印可见性水平在与透印调色剂量对应的K数据的50%至100%的灰度处较高。透印可见性水平在K数据的70%的灰度处最高。

在基于调色剂量增长处理之后的K数据的打印的情况下,透印可见性水平在与透印调色剂量对应的先前K数据的45%至60%的灰度处较高。透印可见性水平在先前K数据的50%的灰度处最高。但是,当透印大时,K数据与全体的比率是小的,由此,与基于先前K数据的打印的情况相比,可见性水平被更加抑制。这是因为通过调色剂量增长处理所增长的调色剂是YMC调色剂。

调色剂量增长处理的具体例子2

作为另一例子,参照图12的曲线图,描述对于属于其中在步骤S802中确定的器件YMCK数据为Y=C=K=0%并且0≤M≤100%的M单色系的颜色的处理。在图12中,对于当出现热透印时明显的观察颜色M执行基于可见性相对低的Y的调色剂量增长处理提供了与图11A至图11C相同的透印调色剂量的抑制效果。其详细的描述被省略。

在图12的曲线图中,横坐标指示在步骤S802中确定的先前M数据的灰度,并且,纵坐标指示在步骤S804中新确定的YM数据和各颜色的合计数据的灰度。

当先前M数据为0~40%时,M数据被原样维持。当先前M数据为40~100%时,换句话说,当先前M数据的灰度超过阈值时,除了先前M数据以外,还添加约0~40%的Y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各颜色的合计数据如曲线图中所示。

即使在属于M单色系的颜色的情况下,当在转印材料的边缘面中存在40~100%的灰度的颜色M的图像时,也容易出现热透印(在M数据的0~40%的灰度中,调色剂量少,并且,即使出现透印,该透印由于小的透印调色剂量而也不明显)。调色剂颜色是品红色,由此,出现透印时的转印材料的调色剂污迹是明显的,尽管没有黑色那么明显。

即使对于属于这种单色系的颜色的图像信息,在边缘区域中添加Y数据并使各颜色的合计数据增长以执行打印使得能够在任何灰度处抑制由透印导致的转印材料P的调色剂污迹的生成。

这是因为用于在转印材料的边缘面上形成图像的调色剂的总量被增长以抑制热透印的出现,并且因为通过在转印材料P上使用与M调色剂相比可见性相对低的Y调色剂作为要增长的调色剂,即使出现透印,也可防止透印是明显的。

对于品红色颜色,该处理仅添加即使当Y调色剂与品红色混合时色品变化也相对小的Y调色剂。因此,对于处理之前的图像颜色,色品变化被限制为低的。

调色剂量增长处理的具体例子3

作为又一例子,参照图13的曲线图,描述对于属于其中在步骤S802中确定的器件YMCK数据为C=K=0%并且0≤Y=M≤100%的二次红色色系的颜色的处理。在图13中,对于观察颜色M执行基于可见性相对低的Y的调色剂量增长处理也提供了与图11A至图11C相同的透印调色剂量的抑制效果。其详细的描述被省略。

在图13的曲线图中,横坐标指示在步骤S802中确定的先前Y数据和先前M数据的灰度,并且,纵坐标指示在步骤S804中新确定的YM数据和各颜色的合计数据的灰度。当先前Y数据和先前M数据中的每一个为0~20%时,Y数据和M数据被原样维持。当先前Y数据和先前M数据中的每一个为20~100%时,换句话说,当先前Y数据和先前M数据的灰度超过阈值时,添加约0~25%的Y数据,而先前M数据被原样维持。在这种情况下,各颜色的合计数据如曲线图所示。

即使在属于二次红色色系的颜色的情况下,当在转印材料的边缘面上存在Y数据和M数据为20%或更大的灰度的颜色的图像时,也容易出现热透印(在Y数据和M数据的0~20%的灰度中,调色剂量少,并且,即使出现透印,该透印也由于小的透印调色剂量而不明显)。调色剂颜色包含品红色调色剂,由此,出现透印时的转印材料的调色剂污迹也是明显的。

即使对于这种颜色的图像,添加与边缘区域对应的Y数据并使各颜色的合计数据增长以执行打印使得能够在任何灰度处抑制由透印导致的转印材料P的调色剂污迹的生成。这是因为用于在转印材料的边缘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的总量被增长以抑制热透印的出现,并且因为通过在转印材料P上使用与M调色剂相比可见性相对低的Y调色剂作为要增长的调色剂,即使出现透印,也可防止透印是明显的。

对于红色颜色,该处理仅添加即使当红色颜色中的混合量被增长时色品变化也相对小的Y调色剂。因此,对于处理之前的图像颜色,色品变化被限制为低的。

比较试验

图14示出在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中实施的图像形成期间当执行和不执行调色剂量增长步骤S804时之间的打印图像水平的比较结果。作为图像图案,使用具有在转印材料P的边缘区域Ae中布置的K单色系、M单色系和二次红色色系的代表性颜色#1至#9的图像的图案。

试验No.1是基于本实施例的配置。对于在步骤S802中确定的先前图像信息执行调色剂量增长步骤S804,并且,各颜色的总调色剂量在边缘区域中被增长以执行无页边空白打印。

在这种情况下,在转印材料P上获得没有由透印导致的转印材料的调色剂污迹的良好的打印图像。由于步骤S804而担心的区域Ae和区域Ai之间的色品差所导致的图像质量的降低被抑制到几乎没有问题的水平。

试验No.2是基于比较例的配置。该试验示出在不执行调色剂量增长步骤S804的情况下执行无页边空白打印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在颜色#1至#9中,确认了设置在转印材料的边缘面上的图像的透印导致转印材料的调色剂污迹或轻微的调色剂污迹。

如上所述,在可执行无页边空白打印的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可以改善无页边空白打印期间的定影性能。

当在无页边空白打印操作期间在边缘区域和内部区域中形成类似的图像时,通过与设置在内部区域中的图像的调色剂量相比使设置在转印材料的边缘区域中的图像的调色剂量增长,来实施打印。因此,可以获得如下的打印图像:其中,在定影器件中转印到转印材料的边缘面的图像的透印所导致的转印材料的调色剂污迹被很好地抑制。

在调色剂量增长处理中,与当出现透印时明显的观察颜色相比可见性相对低的颜色的调色剂量被增长。因此,伴随调色剂量增长处理的色品变化可被抑制为是小的。结果,由边缘区域和内部区域之间的颜色再现性差异所导致的图像质量的降低受到抑制,并且,可以在转印材料的整个区域中获得良好的打印图像。

第二实施例

除了图15A和图15B以及图16所示的步骤S804的颜色转换关系之外,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类似。

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四色的图像形成部、包含作为中间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带的转印器件、以及定影器件。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中,对于设置在转印材料的边缘区域中的图像的调色剂量增长处理使得能够良好地抑制无页边空白打印期间的转印材料的调色剂污迹。但是,为了即使在不仅在普通纸上而且在诸如涂层纸(coat paper)、光面纸和光面胶片的类型的转印材料上执行的无页边空白打印的情况下也很好地抑制转印材料的调色剂污迹,应希望更多地改善透印水平。这种转印材料具有高的表面平滑性。因此,转印到定影膜或压辊的透印调色剂容易再次附着到转印材料的表面,该调色剂在转印材料上被压碎以容易地扩展其区域,并且,即使少量的透印调色剂也是明显的。

以下描述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配置。

调色剂量增长处理的具体例子4

作为本实施例的步骤S804中的调色剂量增长处理的例子,参照图15A的曲线图,描述对于属于其中在步骤S802中确定的YMCK数据为Y=M=C=0%并且0≤K≤100%的K单色系的颜色的处理。

在图15A的曲线图中,横坐标指示在步骤S802中确定的先前K数据的灰度,并且,纵坐标指示在步骤S804中新确定的YMCK数据和各颜色的合计数据的灰度。

当先前K数据的灰度为0~40%时,K数据的灰度被原样维持。当先前K数据的灰度为40~100%时,换句话说,当先前K数据的灰度超过阈值时,K数据的灰度作为固定值被抑制至40%,并且,0~72%的各颜色的YMC数据被添加。这种情况下的各颜色的合计数据的灰度如曲线图的虚线所示。在图15A的曲线图中,通过其中容易出现超过阈值的透印的观察颜色的调色剂被用可见性相对低的颜色的调色剂替代,防止了透印是明显的。这对于图16是类似的。

即使在属于K单色系的颜色的情况下,当在转印材料的边缘面上存在40~100%的灰度的K数据的图像时,也容易出现热透印(在K数据的0~40%的灰度中,调色剂量少,并且,即使出现透印,透印也由于小的透印调色剂量而不明显)。调色剂颜色是黑色,由此,出现透印时的转印材料的调色剂污迹容易是明显的。

因此,在40~100%的灰度的K数据的情况下,K数据的灰度被减小,作为替代,YMC数据被添加,并且,各颜色的合计数据被增长以执行打印。结果,在任何灰度处,可大大抑制由透印导致的转印材料P的调色剂污迹的出现。

这是因为,用于在转印材料的边缘面上形成图像的调色剂的总量被增长以抑制热透印,转印材料P上的高可见性的K调色剂的比率被减小,并且,通过替代性地使用可见性相对低的YMC调色剂,即使出现透印,也防止了透印是明显的。该处理仅给黑色颜色添加当被混合时变为处理黑色颜色的YMC调色剂。因此,处理之前的图像颜色的色品变化被抑制为最小值。

由调色剂量增长处理提供的透印调色剂量的抑制效果基本上与上面参照图11A至图11C描述的抑制效果类似。但是,在图15A的情况下,当K数据的灰度被设为等于或大于阈值时,通过观察颜色(K)的调色剂被用可见性相对低的颜色(CMY混合颜色)的调色剂替代来实施调色剂量增长处理。因此,当K数据取等于或大于阈值的灰度时,与K数据对应的调色剂量比图11A至图11C的小,由此,可以获得更多地改善透印的图像形成对象。图15B示出其结果。

在图15B的曲线图中,横坐标指示K数据的灰度,纵坐标指示透印可见性水平。图像评价方法、纵坐标和纵坐标所应指示的与图11A至图11C的类似。在图15B中,在基于调色剂量增长处理之前的K数据执行打印时与基于调色剂量增长处理之后的K数据执行打印时之间将透印可见性水平相互比较。

在基于先前K数据的打印的情况下,与透印调色剂量对应,透印可见性水平在K数据的50%至100%的灰度处较高。当K数据的灰度为70%时,透印可见性水平最高。

在基于调色剂量增长处理之后的K数据的打印的情况下,与透印调色剂量对应,透印可见性水平在先前K数据的45%至60%的灰度处较高。当先前K数据的灰度为50%时,透印可见性水平最高。与基于先前K数据的打印的情况相比,可见性水平被更加抑制。本实施例的抑制效果比图11C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抑制效果大。这是因为调色剂量增长处理不仅使YMC调色剂增长、而且使K调色剂减少。

调色剂量增长处理的具体例子5

作为另一例子,参照图16的曲线图,描述对于属于其中在步骤S802中确定的YMCK数据为Y=M=0%并且0=C=K=100%的C和K的混合色系(蓝黑色)的颜色的处理。在图16中,对于明显的观察颜色K执行基于相对低可见性的CMY混合颜色的调色剂量增长处理也提供了与图15A和图15B相同的透印调色剂量的抑制效果。其详细的描述被省略。

在图16的曲线图中,横坐标指示在步骤S802中确定的先前C数据和先前K数据的灰度,并且,纵坐标指示在步骤S804中新确定的YMCK数据和各颜色的合计数据的灰度。

当先前C数据和先前K数据为0~20%时,C和K数据被原样维持。当先前C数据和先前K数据为20~100%时,换句话说,当先前C数据和先前K数据的灰度超过阈值时,K数据被抑制至40%或更小,而C数据被原样维持,并且,添加约0~33%的各颜色的YM数据。各颜色的合计数据如曲线图的虚线所示。

即使在属于C和K的混合色系的颜色的情况下,当在转印材料的边缘面上存在C和K数据的20%或更大的灰度的颜色的图像时,也容易出现热透印(在C和K数据的0~20%的灰度中,调色剂量少,并且,即使出现透印,透印也由于小的透印调色剂量而不明显)。调色剂颜色包含黑色调色剂,由此,出现透印时的转印材料的调色剂污迹也容易是明显的。

即使对于这种颜色,在边缘区域中K数据也被减小,YM数据被添加,并且,各颜色的合计数据的灰度值被增长以执行打印,由此可在任何灰度处抑制由透印导致的转印材料P的调色剂污迹的出现。这是因为,用于在转印材料的边缘面上形成图像的调色剂的总量被增长以抑制热透印的出现,转印材料P上的高可见性的K调色剂被减少,并且,通过替代性地使用可见性相对低的YM调色剂,如果出现透印,可防止透印是明显的。该处理仅对于C和K的混合色系添加当被混合时色品变化相对小的YM调色剂。因此,处理之前的图像颜色的色品变化被抑制为是小的。

如上所述,在可执行无页边空白打印的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可以改善无页边空白打印期间的定影性能。如图15A和图15B以及图16所示,作为出现透印时的观察颜色的黑色的比率可被设为比第一实施例的低,由此可以在更大程度上防止透印是明显的。

因此,即使在不仅通过使用普通纸而且通过使用诸如涂层纸、光面纸和光面胶片的高表面平滑性的转印材料来执行无页边空白打印的情况下,也可获得如下的打印图像:其中,定影器件中转印到转印材料的边缘面的图像的透印所导致的转印材料的调色剂污迹被抑制。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15A和图15B以及图16所示,调色剂消耗量比第一实施例的大。因此,可以在普通纸或与普通纸对应的打印模式的情况下实施第一实施例。可以在使用诸如涂层纸、光面纸或光面胶片的高表面平滑性的转印材料的情况下或者在与其对应的打印模式的情况下实施第二实施例。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透印状态,可以更多地减少调色剂消耗量,并且,可以更多地改善可用性。

第三实施例

除了图17所示的边缘区域Ae和内部区域Ai之间的布置关系以外,第三实施例的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装置类似。

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诸如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四色的图像形成部、包含作为中间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带的转印器件、以及定影器件。

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对于设置在转印材料的边缘区域中的图像的调色剂量增长处理使得能够良好地抑制无页边空白打印期间的转印材料的调色剂污迹。但是,如果位置关系在打印操作期间在中间转印带上的图像和转印材料P之间大大偏移,那么其调色剂量已被增长的图像部分可能不被设置在转印材料P的边缘面中,由此,不可获得透印抑制效果。因此,可在转印材料中出现调色剂污迹。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边缘区域的宽度可被设置为足够地大,使得即使位置关系大大地偏移,也可确实地在转印材料P的边缘面中设置其调色剂量已被增长的图像部分。但是,通过边缘区域的大的宽度,甚至边缘区域的图像和内部区域的图像之间的轻微的颜色差也可是可见的,从而导致图像质量的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必须适当地设置用于在转印材料中执行调色剂量增长处理的区域。以下,通过使用本实施例的可任意地改变处理区域的图像形成装置来描述用于实现该目的的配置。

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如图17所示,用于执行调色剂量增长处理的边缘区域Ae覆盖掩盖区域E中的从转印材料P的前边缘、后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内侧X[mm]的位置到转印材料P的前边缘、后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外侧2mm的位置(掩盖区域E)的区域。X(转印材料内侧的突出宽度)的值被任意地设为0~10mm。内部区域Ai覆盖掩盖区域E中的其它区域,换句话说,从转印材料P的中心到其前边缘、后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内侧X mm的位置的区域。

为了检查基于X值的图像水平的变化,实施基于X值的设置的打印图像水平的比较试验。图18示出其结果。对于图像图案,在转印材料P的边缘区域Ae中布置具有诸如第一实施例的K单色系、M单色系和二次红色系的代表性颜色的图像部分。

在0mm<X<1mm的情况下,由于区域Ae的小的面积,因此,区域Ae和Ai之间的图像的轻微颜色差的可见性被维持于低的值。当位置关系在打印操作期间在图像和转印材料P之间偏移时,透印导致转印材料的调色剂污迹。尽管对于区域Ae中的图像调色剂量被增长,这是由于没有被设置在转印材料P的边缘面中的图像部分所导致,从而使得不能获得热透印抑制效果。

在1mm<X<3mm的情况下,由于区域Ae的小的面积,因此,区域Ae和Ai之间的图像的轻微颜色差的可见性仍被维持于低的值。即使当位置关系在打印操作期间在图像和转印材料P之间偏移时,也不通过透印在转印材料中出现调色剂污迹。

在3mm<X<5mm的情况下,区域Ae的面积稍微增大,从而使得能够视觉识别区域Ae和Ai之间的图像的轻微颜色差。但是,图像质量没有出现大的降低。即使当位置关系在打印操作期间在图像和转印材料P之间偏移时,也不通过透印在转印材料中出现调色剂污迹。

在X>5mm的情况下,区域Ae的面积进一步增大,从而增大区域Ae和Ai之间的图像的颜色差的可见性。因此,在图像质量方面出现降低。换句话说,即使当图10所示的图案被打印为图像图案时,包含于区域Ae中的图像部分的面积也增大,从而有利于视觉识别与包含于内部区域Ai中的图像部分的颜色差。另一方面,当位置关系在打印操作期间在图像和转印材料P之间偏移时,不通过透印在转印材料中出现调色剂污迹。

在第三实施例(以及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如图4A和图4B所示,图像形成扩展区域B的宽度为2mm。该宽度被设置,以确保即使当中间转印带上的图像和转印材料P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偏移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最大时,也在转印材料P上形成无页边空白打印图像。将图像形成扩展区域的宽度设置为必要的且足够的值使得能够抑制伴随无页边空白打印的调色剂消耗的增加。

通过类似地将X值设为2mm,即使当中间转印带上的图像和转印材料P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偏移最大时,也除了上述的抑制以外,还确保透印的抑制。

如上所述,由使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检查的结果发现:用于对图像执行调色剂量增长处理的区域希望被设为从转印材料的边缘内侧1mm至5mm的位置到转印材料外侧的位置的区域。因此,即使当位置关系在打印操作期间在图像和转印材料P之间偏移时,也在转印材料P的边缘面中确实地设置其调色剂量已被增长的图像部分,并因此大大抑制由透印导致的转印材料的调色剂污迹。设置于转印材料的边缘区域和内部区域中的图像之间的颜色差的可见性总是被维持于低的值,从而抑制图像质量的降低。

第四实施例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用于执行调色剂量增长处理的区域覆盖构成转印材料P的边缘区域的所有的前边缘部分、后边缘部分、左边缘部分和右边缘部分(图9B)。但是,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特性,要被处理的部分可被限制于容易出现透印的部分。

例如,提供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被配置为使得与图像形成操作的开始同时地开始定影器件的预转动操作,并且在转印材料到达定影压合部之前在定影器件的定影膜或压辊中积累余热(waste heat)。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与在后边缘部分、左边缘部分和右边缘部分中相比,在转印材料P的前边缘部分中更容易出现透印。当转印材料P的前边缘部分进入定影器件以开始定影处理时,逐渐从定影器件去除余热。因此,在转印材料P的后边缘部分、左边缘部分和右边缘部分中相对难以出现透印。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只必须对于前边缘部分执行调色剂量增长处理。可对于不仅与前边缘部分而且与容易出现透印的前边缘部分、后边缘部分、右边缘部分和左边缘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对应的调色剂图像,执行调色剂量增长处理。

在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描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使用“膜定影方法”,所述“膜定影方法”采用定影膜作为定影器件。对于定影膜,例如,使用具有24mm的直径的膜部件,所述膜部件通过用具有10μm的厚度的氟树脂涂敷具有50μm的厚度的聚酰亚胺树脂的表面而形成。在定影膜中设置陶瓷加热器,并且,定影膜以约200~400N的压力邻接相对设置的压辊。对于压辊,例如,使用具有25mm的直径的辊部件,所述辊部件通过在芯金属的外周上沉积具有3mm的厚度的硅橡胶层、并用具有15μm的厚度的氟树脂层涂敷其表面而形成。

已开发了包括“辊定影方法”的定影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辊定影方法”采用定影辊代替定影膜。对于定影辊,例如,使用辊部件,所述辊部件通过在具有46mm的外直径和2mm的厚度的铁的芯金属上沉积具有2mm的厚度的硅橡胶层、并用具有20μm的厚度的氟树脂涂敷其表面而形成。在定影辊中设置卤素加热器,并且,定影辊以约500~800N的压力邻接相对设置的压辊。对于压辊,使用与以上相同的辊部件。

一般地,“膜定影方法”的定影器件的特征在于其通过短时间温度上升来执行按需(on-demand)定影操作的能力,并且,“辊定影方法”的定影器件的特征在于其通过高邻接压力来获得打印图像样品上的高光泽度的能力。

不用说,上述的调色剂量增长处理在含有包括上述两种方法的各种方法的定影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是有用的。但是,在包括“膜定影方法”的定影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该处理更有利。原因如下。

在“辊定影方法”的定影器件中,如上所述,与在“膜定影方法”的定影器件中相比,邻接压力在定影压合部中较高。因此,除了以上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由热因素导致的透印(热透印)以外,还出现由压力因素导致的透印(机械透印)。由压力因素导致的透印是如下的现象:其中,由于定影压合部中的高压力的施加,转印材料上的调色剂的一部分不停留于转印材料的表面上,而是与转印材料物理分离以移动到定影辊上。另一方面,在“膜定影方法”的定影器件中,邻接压力低,并且,透印主要由于热因素而出现。因此,本发明的调色剂量增长处理提供较高的效果。

第五实施例

在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调色剂量增长处理。但是,该布置决不是限制性的。与图像形成装置连接的主机计算机101可执行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调色剂量增长处理。以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简化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配置,从而使得能够降低成本。

更具体而言,主机计算机101包含打印机驱动器,所述打印机驱动器将由任意应用程序生成的图像数据转换成要由图像形成装置100解释的图像信息。打印机驱动器通过使用由任意应用程序生成的图像数据作为步骤S800中的输入图像数据,生成经受步骤S804中的调色剂量增长处理的YMCK的图像信息。

打印机驱动器压缩生成的图像信息的数据,并且将压缩的数据输出到主机计算机101的其目的地已被事先设为图像形成装置的端口。主机计算机101将根据端口设置而输出到端口的压缩数据传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00。

控制器103接收从主机计算机101传送的压缩图像数据,将数据解压缩,并且将图像信息的解压缩数据输出到打印机引擎侧或打印机引擎控制单元104。打印机引擎侧指的是参照图2描述的打印机引擎控制单元104和打印机引擎。

根据第五实施例,由主机计算机101执行作为调色剂量增长处理的图像处理使得能够简化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配置。结果,即使当由成本降低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时,也可获得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类似的效果。

第六实施例

在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中,通过使与调色剂量增长的观察颜色图像(例如,K图像信息)相比可见性相对低的颜色(例如,CMY混合颜色)的调色剂量增长,实施调色剂量增长处理。

但是,在能够执行无页边空白打印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对于改善无页边空白打印期间的定影性能,上述的布置决不是限制性的。在边缘区域中,例如,对于K颜色,可通过使用相同的K颜色来实施调色剂量增长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在边缘区域中,与第一至第五实施例相比,色品变化稍大。但是,该布置可防止容易出现透印的部分中的总调色剂量被增长,从而提供改善定影性能的效果。

其它实施例

已详细描述了各种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被应用于包括多个器件的系统或包含一个器件的装置。例如,本发明可被应用于包含打印机、传真机、PC、服务器和客户机的计算机系统。

可通过直接或从远程地方给系统或装置供给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并通过包含于系统中的计算机读取供给的程序代码以执行程序,来实现本发明。

因此,存储于计算机中以通过计算机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和处理的程序代码实现了本发明。换句话说,用于实现所述功能和处理的计算机程序也是本发明的构成中的一个。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提供了程序功能,就可采用任何类型的程序,诸如目标代码、由解释程序(interpreter)执行的程序、以及供给到OS的脚本数据。

用于供给程序的记录介质的例子是软盘、硬盘、光盘、磁光盘、MO、CD-ROM、CD-R和CD-RW。其它的记录介质可以是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ROM和DVD(DVD-ROM或DVD-R)。

可通过使用客户机计算机的浏览器从因特网的主页下载程序。换句话说,可从主页将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或包含自动安装功能的压缩文件下载到诸如硬盘的记录介质上。可通过将本发明的程序的程序代码分割成多个文件、并从不同的主页下载所述文件,来实现所述功能。换句话说,使得多个用户能够下载用于通过计算机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和处理的程序文件的WWW服务器也是本发明的构成。

本发明的程序可被加密以被存储于诸如CD-ROM的记录介质上,并被分发给用户。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满足预定条件的用户可被允许经由因特网从主页下载用于将程序解密的密钥信息,并通过密钥信息将加密的程序解密以执行程序,由此在计算机中安装所述程序。

计算机可执行读取的程序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基于程序的指令,在计算机上操作的OS可实施实际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不用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

从记录介质读取的程序可被写入存储器中,所述存储器设置在插入计算机中的功能扩展板或与计算机连接的功能扩展单元中。基于程序的指令,设置在功能扩展板或功能扩展单元中的CPU可实现实际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因此,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

虽然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要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要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在2008年8月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8-206071的权益,在此通过引用并入其全部内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