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举升式罐车的罐体及安装有该罐体的举升式罐车

举升式罐车的罐体及安装有该罐体的举升式罐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举升式罐车的罐体及举升式罐车。罐体安装在举升式罐车的车底架上。包括圆筒体和密封安装在该圆筒体前端部的前封头。在圆筒体的前端底部和前封头的底部被切除一部分,并由一块前封板和一块后倾斜过渡板与圆筒体密封连接以封堵切口。后倾斜过渡板的倾斜角度与车底架的鹅颈部分的倾斜角度相同。本发明的罐体可以充分利用罐体前部左、右方向的空间,从而增加罐体的容积。同时罐体外形简洁流畅,比较美观。本发明的罐车安装有本发明的罐体,在物料比重不大情况下罐车可以装载更多的物料,从而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13398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010105389.8

  • 发明设计人 张守海;梁尚平;高建文;

    申请日2010-01-26

  • 分类号B65D90/02;B65D90/08;B65D88/12;B60P3/22;

  • 代理机构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阚梓瑄

  • 地址 518067 广东省深圳市蛇口港湾大道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2:47:3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1-09

    授权

    授权

  • 2011-09-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5D90/02 申请日:201001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7-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举升式罐车的罐体及一种安装有该罐体的举升式罐车。

背景技术

举升式罐车的结构包括车底架和安装在车底架上的罐体。举升式罐车的车底架由后向前依次为车底架的主体部分、鹅颈部分和鹅头部分。在罐车与牵引车挂接时,由于牵引车的鞍座具有一定高度,所以车底架的鹅头部分与车底架的主体部分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而是具有一高度差,该高度差的大小视整车布置情况而定。

传统的举升式罐车的罐体结构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圆筒结构,一种是变径圆筒结构。

如图1所示,直圆筒结构的罐体包括单一直径的圆筒体1和分别密封焊接在该圆筒体1前、后端部的前封头2和后封头3。

如图2所示,变径圆筒的罐体包括大径圆筒体10、密封连接在该大径圆筒体10前端部的过渡锥形筒体14、密封连接在该过渡锥形筒体14后端部且直径小于大径圆筒体10直径的小径圆筒体5、密封连接在该小径圆筒体5前端部的前封头2和密封连接在大径圆筒体10后端部的后封头3。

国家法规对于举升式罐车的外形尺寸有限值要求,如半挂车的长度不能超13000mm、宽度不能超2500mm、高度不能超4000mm。在不允许超高的情况下采用如图1所示的直圆筒结构的罐体时,圆筒的直径受到限制,故罐体的容积一般较小。采用如图2所示的前小后大的变径圆筒结构的罐体时,大径圆筒体10置放在车底架的主体部分,过渡锥形筒体14置放在车底架的鹅颈部分,小径圆筒体5置放在车底架的鹅头部分。这样可以适当增大罐体的容积,但该罐体前部的小径圆筒5的左右空间却不能充分利用,故罐体的整体容积仍然比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中举升式罐车的罐体容积小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举升式罐车的罐体,安装在举升式罐车的车底架上。所述车底架包括车底架主体部分、鹅颈部分和鹅头部分。所述罐体包括圆筒体和密封安装在该圆筒体前端部的前封头。其中,在所述圆筒体的前端底部和所述前封头的底部被切除一部分,并由一块前封板和一块后倾斜过渡板与所述圆筒体)密封连接以封堵切口。所述后倾斜过渡板的倾斜角度与所述车底架的鹅颈部分的倾斜角度相同。

所述前封板为水平板,在该水平板外面设有若干加强筋。

所述前封板为弧形板,其圆弧半径大于所述圆筒体半径至少5倍。

所述前封板和所述后倾斜过渡板为一体结构,该一体结构的前封板和后倾斜过渡板的形状为由两条直线与两条弧形相贯线组成的封闭四边形。

所述前封板和所述后倾斜过渡板外面设有若干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若干加强筋纵横交错排列。

其中,在所述前封板和所述后倾斜过渡板与所述前封头和圆筒体相交位置外面设有外围补强板。

本发明的举升式罐车,包括车底架。其中,所述车底架上安装有本发明所述的举升式罐车的罐体。所述罐体的圆筒体置放在所述车底架主体部分上,所述后倾斜过渡板置放在车底架的鹅颈部分上,所述前封板置放在所述车底架的鹅头部分上。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举升式罐车的罐体及安装该罐体的举升式罐车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发明的举升式罐车的罐体,由于其前底部被切除一部分,并由前封板和后倾斜过渡板封堵,因此在罐体前部的圆筒体部分的直径可以与其后部圆筒体的直径相同,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罐体前部左、右方向的空间,从而增加罐体的容积。与传统结构的罐体相比,本发明的罐体在不明显增加罐体自重的情况下,能使罐体容积最大化;同时罐体外形简洁流畅,比较美观。

本发明的罐车,安装有本发明的罐体,而本发明的罐体的容积大,这样就可以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物料比重不大情况下罐车可以装载更多的物料,从而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举升式罐车的直圆筒结构的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举升式罐车的变径圆筒结构的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举升式罐车的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图3中的A向视图;

图3B是图3中的B-B放大剖面图;

图3C是图3中的C-C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举升式罐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圆筒体;2.前封头;3.后封头;4.加强筋;5.小径圆筒体;10.大径圆筒体;11.固定件;12.举升装置;14.过渡锥形筒体;91.车底架主体部分;92.鹅颈部分;93.鹅头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只用于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4所示,举升式罐车的结构包括车底架和安装在车底架上的罐体。举升式罐车的车底架由后向前依次为车底架的车底架主体部分91、鹅颈部分92和鹅头部分93。

如图3、图3A、图3B和图3C所示,本发明的举升式罐车的罐体,包括圆筒体1和密封焊接在该圆筒体1前端部的前封头2、密封焊接在该圆筒体1后端部的后封头3。在圆筒体1的前端底部和前封头2的底部被切除一部分,在该切除部分由一块前封板6和一块后倾斜过渡板7与圆筒体1密封焊接,封堵切口,以保证整个罐体的完整性和密封性。后倾斜过渡板7的倾斜角度与车底架的鹅颈部分92的倾斜角度相同;后倾斜过渡板7的长度稍大于车底架的鹅颈部分92的长度。以使罐体安装到罐车上时,能够与罐车的车底架相匹配。前封板6可以是水平板,为了加强水平板的强度,确保其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在该水平板外面可以焊接若干加强筋。为了改善前封板6的承压受力情况,优选地,将前封板6制成弧形,其圆弧半径远远大于圆筒体1半径,比如弧形前封板6的圆弧半径是圆筒体1半径的6倍。通常弧形板的半径越大,其所占用的高度就越小,在满足车辆总高受限以及承压受力好的情况下,弧形前封板6的圆弧半径越大越好。本发明中,可以将前封板6和后倾斜过渡板7为一体成型的整体式结构。该整体式结构的前封板6和后倾斜过渡板7的形状为由平行于圆筒体1的母线的两条直线与两条弧线组成的封闭四边形,其中一条弧线是由前封板6与前封头2相交形成的相贯线,另一条弧线是由后倾斜过渡板7与圆筒体1相交形成的相贯线。为了提高前封板6和后倾斜过渡板7的强度,可以在前封板6和后倾斜过渡板7外面焊接若干纵横交错排列的加强筋4。在前封板6和后倾斜过渡板7与前封头2和圆筒体1相交位置外面,即在圆筒体1和前封头2的切口处焊接有外围补强板8,以补强切口处的连接强度。外围补强板8的主要作用是在罐体内有较大压力时能防止罐体变形以保证罐体的使用功能。

本发明的罐体,由于其前底部被切除一部分,并由前封板6和后倾斜过渡板7封堵,因此在罐体前部的圆形筒体部分的直径可以与其后部分圆筒体的直径相同,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罐体前部左、右方向的空间,从而增加罐体的容积。与传统结构的罐体相比,本发明的罐体在不明显增加罐体自重的情况下,能使罐体容积最大化,同时罐体外形简洁流畅,比较美观。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举升式罐车,包括车底架和安装在该车底架上的罐体,该罐体是本发明的大容积罐体。其中,罐体的圆筒体1置放在车底架主体部分91上,后倾斜过渡板7置放在车底架的鹅颈部分92,前封板6置放在车底架的鹅头部分93上。在车底架上罐体的两侧设有若干个用于固定罐体的固定件11。车底架前端部与在罐体的前封头2之间安装有用于举升罐体的举升装置12。

本发明的举升式罐车中,通过将罐体前底部切除一部分以适应牵引车的挂接高度,也就是使罐体前底部的前封板6和后倾斜过渡板7与车底架的鹅颈部分和鹅头部分形状相匹配,这样就可以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将罐体容积做至最大化,于是在物料比重不大情况下罐车可以装运更多的物料,从而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