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编织针驱动用三角及横编机

编织针驱动用三角及横编机

摘要

提供能够以简单结构防止编织针向片踵的烧结的编织针驱动用三角及横编机。编织针驱动用的三角构件(40),大致是板状,搭载在沿针床(15)的表面往复行走的滑架上。三角构件(40)面对针床(15)的表面并形成具有三角壁面(43)的槽三角(41),该三角壁面(43)与从收容在针床(15)的针槽(18)内的编织构件(46)向针槽(18)外突出的片踵48接触而进行导向。在槽三角(41)中,设置倒角(45),去除了三角表面(42)侧的三角壁面(43)的棱边。片踵(47)从针床(15)的表面突出2mm以上。在针床(15)的表面和三角表面(42)之间,设置0.2mm的间隙(S)。由倒角(45),在从槽三角(41)的三角表面向厚度方向在成为0.2~0.4mm的范围内去除棱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1056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申请/专利号CN200980128621.5

  • 发明设计人 有北礼治;

    申请日2009-07-18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史雁鸣

  • 地址 日本和歌山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2:34: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6-27

    授权

    授权

  • 2011-08-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D04B15/36 申请日:200907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6-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在沿针床行走的滑架上,对从针床的针槽突出的编织针的片踵进行导向而驱动的编织针驱动用三角及横编机。

背景技术

以往,在横编机中,在并列设置于针床上的针槽内收容编织针,使编织针的前端侧的钩进退于在针床的端部侧形成的齿口来进行编织物的编织。使编织针进退的驱动,是将编织针驱动用三角搭载于在针槽的并列设置方向往复移动的滑架的底面侧的底板上来进行。编织针驱动用三角大致是板状,在向滑架上搭载时以从面对针床的表面大致垂直地切入的方式形成的面成为三角面。三角面与从编织针向滑架侧突出的片踵接触而进行驱动。在表示滑架的底板上的编织针驱动用三角的配置的三角配置图中,三角面被作为包括相对于滑架的行走方向倾斜的区间的轮廓线来表示(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

图6简化了专利文献1的图5并作为收容在针床中的状态表示编织针1的一例。编织针1是舌针,由针舌4开闭针主体2的前端的钩3。在针主体2的尾端侧连结了挺针片5。在针主体2的一侧面安装了移圈片6。在挺针片5上,在整体的中间附近设置编织动作用片踵7,在前端附近设置移圈动作用片踵8。挺针片5,其编织动作用片踵7和尾端之间成为弹性腿,由在底脚片9中设置选择用片踵10的前端推压弹性腿的中间附近。在选择用片踵10的背后侧,由选针片11的前端接触,向图的右方上推。选针片11具有向图的左方下降的下降用片踵12和向右方上升的上升用片踵13,在中间具有选针用片踵14。选针用片踵14向各编织针1的每一个分配多个位置中的一个。

编织针1组合了针主体2、挺针片5、底脚片9及选针片11,由针床15侧支承。在针床15中,针板17以一定的间距直立设置在基板16上,编织针1被收容在形成于针板17间的针槽18内。通过在针槽18内的图的横向的滑动位移,编织针1的前端侧的钩3进退于齿口19,将由齿口19供给的编织线拉入针床15侧而形成线圈。在夹着齿口19的前后的两侧具备一对针床15的横编机中,使用一方或双方的针床15来编织各种编织物,或者也可以进行使线圈在针床15间移动的移圈。

另外,虽然各针床15以齿口19一侧高,在离开齿口19的一侧低的方式倾斜,但是为了说明的方便,仅以水平的姿势表示一方的针床15。另外,将编织针1的移动方向分别记载成以朝向齿口19侧的图的右方向为上升,以离开齿口19的图的左方向为下降,以图的上下方向为浮沉的方向。进而,虽然针板17在齿口19侧具有用于设置固定式或可动式的沉降片等的结构,但是省略图示。

图7表示能够驱动如图6所示的那样的编织针1而进行编织动作、移圈动作的三角系统20的概略的结构。三角系统20在沿图6的针床15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往复行走的滑架上例如搭载两组。各组的三角系统20包括送出和接受两用移圈三角21、固定起针三角22、可动起针三角23、成圈三角24、移圈导向三角25、导针三角26、下降用选针片导向三角27、上升用选针片导向三角28及选针片上升三角29。这些三角配置在滑架的底板30上。送出和接受两用移圈三角21和可动起针三角23,能交替地切换出没状态,以便如果一方成为从底板30的表面突出的状态,则另一方成为向底板30沉没的状态。

配置在底板30上的三角系统20也包括选针动作执行器等选针作用部31。选针作用部31作用在图6的选针片11的选针用片踵14上。下降用选针片导向三角27对选针片11的下降用片踵12的作用和上升用选针片导向三角28及选针片上升三角29对上升用片踵13的作用也与选针动作有关。在选针动作中,切换底脚片9的选择用片踵10的路径。在选择用片踵10的路径上配置压板32。

在专利文献2等中公开了不是舌针而是将由相对于针主体滑动的滑块开闭钩的复合针作为编织针的横编机。在横编机的编织针中,不管舌针或复合针等形式如何,编织针都通过设置在与针主体2连结的挺针片5上的编织动作用片踵7、移圈动作用片踵8被三角导向,进退于齿口19。在编织等的线圈形成时,被可动起针三角23以编织动作用片踵7通过作为由三角面在上下夹着的槽状的路线形成的槽三角37的方式导向。在移圈时的送出针中,以移圈动作用片踵8通过形成在送出和接受两用移圈三角21的上缘和移圈导向三角25的下缘之间的槽三角38的方式被导向。对单一的片踵进行导向的槽三角37、38,以槽宽度与编织动作用片踵7、移圈动作用片踵8的宽度相比宽一些的方式形成。在移圈时的接受针中,以形成在固定起针三角22的内侧的上缘39a成为三角面而上推编织动作用片踵7的方式进行导向,并以送出和接受两用移圈三角21的下缘39b成为三角面而下推移圈动作用片踵8的方式进行导向。这些三角面是以从板状的构件的表面向厚度方向由尖锐的棱边切入的方式形成的壁面,在三角配置图中由轮廓线表示。在槽三角的导向路径相对于滑架的行走方向倾斜的区间,在片踵上升时主要是成为下侧的三角面进行导向,在片踵下降时主要是成为上侧的三角面进行导向。

另外,如果压板32从图6的上方推压选择用片踵10,则底脚片9的前端推压挺针片5,使编织动作用片踵7沉入到针槽18内。因此,即使编织动作用片踵7由槽三角37导向,如果由压板32切换到推压选择用片踵10的路径,则也能够使编织动作用片踵7从槽三角37在途中脱出,进行从编织向集圈的动作的切换等。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07/074944号小册子(图1及图6)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2917146号公报(图1及图33)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由图7的槽三角37、38、固定起针三角22的内侧的上缘39a、送出和接受两用移圈三角21的下缘39b接受导向的编织动作用片踵7、移圈动作用片踵8,由于从单侧的三角面受到作用,所以向使片踵倾倒的方向施加力。另外,在片踵的上升开始时、下降开始时,在从离开槽三角37、38或上缘39a、下缘39b的三角面的状态进行接触时冲突。在这些冲突时也向使片踵倾倒的方向施加力。在横编机中为了提高生产性,需要谋求编织的高速化。特别是如果以高速进行编织,则成为三角面的前端的棱边向倾倒的片踵咬入的状态,存在产生烧结的危险。

为了防止烧结,即使向三角面供油,如果通过多根片踵,则三角面的油也会断开而变无,存在烧结的危险。如果相对于滑架的行走方向减缓三角面倾斜的角度,则使片踵倾倒的力减小,可以认为能够抑制烧结的产生。但是,三角、滑架大型化了。如果滑架大型化,则在编织同一编织宽度的编织物的情况下必要的行走行程增大,成为用于提高生产性的障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简单结构防止编织针向片踵的烧结的编织针驱动用三角及横编机。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编织针驱动用三角,搭载在沿横编机的针床往复行走的滑架的底板上使用,大致是板状,由以从板状的表面向厚度方向切入的方式形成的三角面与从收容在针床的针槽内的编织针突出的片踵接触而进行驱动,其特征在于,

在该三角面相对于滑架的行走方向倾斜并以编织针进退于齿口的方式进行驱动的区间中,包括在从该板状的表面向三角面过渡的部分中将剖面的角部的棱边去除了的区间。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与上述三角面接触的片踵从上述针槽的上缘突出2mm以上,

在向上述滑架上搭载时,在上述板状的表面和该针槽的上缘之间设置0.2mm的间隙,

上述棱边被去除的范围,从该板状的表面算起是0.2~0.4mm。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棱边在上述三角面相对于上述滑架行走方向倾斜的角度至少为45度以上的区间中被去除。

进而,本发明是一种横编机,其特征在于,将从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3的任一项记载的编织针驱动用三角搭载在滑架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编织针驱动用三角搭载在沿针床的表面往复行走的滑架的底板上。在编织针驱动用三角上,与从收容在针床的针槽内的编织针突出的片踵接触而进行驱动的三角面以从板状的表面向厚度方向切入的方式形成。由于在形成三角面的区间中包括从板状的表面向三角面过渡的部分的棱边被去除的区间,所以即使在以高速编织时等片踵倾倒,三角面的前端也难以咬入。另外,在三角面和片踵之间容易保持润滑油。这样,本发明的横编机的编织针驱动用三角能够以去除三角面的棱边的简单结构防止编织针向片踵的烧结。

另外,根据本发明,与三角面接触而被导向的片踵,从针槽的上缘突出2mm以上,在针槽的上缘和编织针驱动用三角的表面之间设置0.2mm的间隙,棱边从槽三角的表面在成为0.2~0.4mm的范围内被去除。由于在三角面中去除棱边的范围停留在从针槽的上缘突出的片踵的根侧,所以与片踵接触的三角面不增大使片踵倾倒的力矩,能够确保充分的接触部深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在三角面相对于上述滑架的行走方向倾斜的角度至少为45度以上的区间中棱边被去除,所以即使由急剧倾斜的三角面进行驱动也能够防止向片踵的烧结。

进而,根据本发明,由于即使使滑架以高速行走,也能够防止编织针向片踵的烧结,所以能够提高编织的生产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成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三角构件40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简化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在图7的三角系统20中适用图1的三角构件40的想法的三角系统50的结构的部分的三角配置图。

图3是模式地表示在图1的三角构件40中在槽三角41的三角壁面43的三角表面42侧实施倒角45的效果的剖视图。

图4是与图1的三角构件40中的倒角45一起表示进行从其他的三角构件70、80的三角表面72、82切入三角壁面73、83的部分中的棱边去除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与不设置倒角的以往的三角构件60进行比较来表示由于在图1的三角构件40上设置倒角45产生的防止断油的效果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以往的编织针1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能够驱动图6的编织针1而进行编织动作、移圈动作的三角系统20的概略的结构的三角配置图。

符号的说明

1:编织针

2:针主体

5:挺针片

7:编织动作用片踵

8:移圈动作用片踵

15:针床

17:针板

18:针槽

19:齿口

40、70、80:三角构件

41、57、58:槽三角

42:三角表面

43:三角壁面

45、51a、53a、53b、55a、75、85:倒角

46:编织构件

47:片踵

50:三角系统

51:送出和接受两用移圈三角

51b、51c、52a、57a、57b、58a、58b:倾斜区间

52:固定起针三角

53:可动起针三角

54:成圈三角

55:移圈导向三角

59a:上缘

59b:下缘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及图1(b),作为简化的剖面结构表示成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三角构件40的主要部分。特别是图1(a)表示从图1(b)的剖面线a-a看见的剖面。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来表示与先行说明的部分对应的部分,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

三角构件40,例如与在图7的三角系统20中使用的可动起针三角23具有槽三角37的情况同样,具有槽三角41。三角构件40大致是板状,搭载在横编机的滑架的底面侧的底板上。三角构件40的三角表面42,在向滑架搭载时,空开间隙S地与针床15的表面相向。间隙S,例如是0.2mm。槽三角41,将从三角表面42垂直地切入并在厚度方向形成的三角壁面43作为三角面。在单一的三角构件上形成了槽三角41的情况下,槽三角41具有三角底面44。作为槽三角41,不限于设置在单一的三角构件40上的槽三角,也可以是图7的送出和接受两用移圈三角21的上缘和移圈导向三角25的下缘之间的槽三角38、在固定起针三角22的内侧形成的上缘39a和送出和接受两用移圈三角21的下缘39b与三角壁面43相当的那样的三角。在此情况下,底板30相当于三角底面44。在槽三角41中,设置例如构成45度的角度的倾斜面的倒角45来去除三角壁面43的三角表面42侧的棱边。

通过倒角45进行的棱边的去除,在从槽三角41的三角表面42到作为三角构件40的厚度方向上在成为0.2~0.4mm的范围C内进行。槽三角41对图6的挺针片5等编织构件46的片踵47进行导向。编织构件46,以在针槽18内浮起的状态,从成为针床15的表面的针槽18的上缘以突起尺寸H突出。另外,针槽18的上缘作为由针板17的上缘形成的上缘。突起尺寸H是2~3mm左右。由于在成为三角面的三角壁面43中由倒角45去除棱边的范围停留在从针槽18的上缘突出的片踵47的根侧,所以不增大与片踵47接触的三角壁面43使片踵47倾倒的力矩,能够确保充分的接触部深度。

在图1中,滑架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行走,搭载在滑架上的三角构件40也进行移动。在图1(a)中,虽然成为槽三角41的三角面的三角壁面43以相对于行走方向平行而没有倾斜的方式表示,但是在以使编织构件46在针槽18内向相对于图的左右即齿口进行进退的方向滑动的方式进行驱动的部分中,需要使三角壁面43相对于行走方向倾斜。即使图1(a)所示的三角壁面43相对于行走方向倾斜,在片踵47的剖面侧也设置了倒角48,相对于倾斜的三角面也去除了成为棱边的部分,以便片踵47被圆滑地导向。

图2表示将图1的三角构件40中的槽三角41的想法适用于图7的三角系统20中而形成的三角系统50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三角系统50包括送出和接受两用移圈三角51、固定起针三角52、可动起针三角53、成圈三角54、移圈导向三角55及导针三角56。其它的结构与图7同样。在送出和接受两用移圈三角51、固定起针三角52、可动起针三角53及移圈导向三角55中,在分别与图7的槽三角37、38及上缘39a、下缘39b对应的槽三角57、58及上缘59a、下缘59b上分别形成与表面垂直的厚度方向的三角面。搭载三角系统50的滑架,由于向图的左右行走,所以在向左右的各方向行走时,为了驱动片踵而使用的倾斜的三角面被配置成线对称。包含倾斜区间在内连接成线对称的三角面,与图1的三角构件40的三角表面42侧同样,通过形成与倒角45同样的倒角53a、53b、55a、51a去除了棱边。另外,在固定起针三角52的内侧的上缘59a和送出和接受两用移圈三角51的下缘59b上,整体地实施倒角。

实施倒角53a、53b、55a、51a的槽三角57、58的两侧的三角面,需要与滑架向图的左右的行走方向相应地切换作用于编织动作用片踵7、移圈动作用片踵8上的三角面。由于滑架往复行走,所以倾斜的区间的三角面对在往复中使用的双方实施倒角。例如,实施倒角53a的槽三角57的上侧的三角面,包括相对于滑架的行走方向构成约53°的角度的倾斜区间57a。实施倒角53b的槽三角57的下侧的三角面也包括相对于行走方向构成约53°的角度的倾斜区间57b。实施倒角55a、51a的槽三角58的上侧及下侧的三角面,分别包括相对于行走方向构成约53°的角度的倾斜区间58a、58b。另外,在固定起针三角52的内侧形成的上缘59a,也包括相对于行走方向构成约50°的角度的倾斜区间52a。在遍及整体实施倒角的送出和接受两用移圈三角51的下缘59b上,包括相对于行走方向构成约50°及约45°的角度的倾斜区间51b、51c。至少通过对这些相对于行走方向倾斜45°以上的倾斜区间57a、57b、58a、58b、52a、51b、51c实施倒角,能够谋求防止烧结。在连接这些区间的水平的部分中,为了加工的方便,也实施了连续的倒角。进而,在由成圈三角54进行编织针的拉入的倾斜三角面上,也实施了与图1的倒角45同样的倒角54a,能够谋求防止烧结。

如果由突出状态的可动起针三角53的槽三角57对编织动作用片踵7进行导向,则在实施倒角53a、53b的三角面之间描绘轨迹7a。由于送出和接受两用移圈三角51成为沉没状态,所以移圈动作用片踵8描绘轨迹8a。这样的动作,与编织物对应,成圈三角54也对编织动作用片踵7进行导向。如果由突出状态的送出和接受两用移圈三角51的上缘和移圈导向三角55的下缘之间的槽三角58对移圈动作用片踵8进行导向,则在实施倒角55a、51a的三角面之间描绘轨迹8b。由于可动起针三角53成为沉没状态,所以编织动作用片踵7描绘轨迹7b。这样的动作与送出针对应。接受针的动作以将在固定起针三角52的内侧形成的上缘59a作为三角面对编织动作用片踵7进行导向的区间和沿送出和接受两用移圈三角51的下缘59b对移圈动作用片踵8进行导向的区间组合且编织动作用片踵7及移圈动作用片踵8分别描绘轨迹7c及轨迹8c的方式进行。

图3模式地表示在图1的三角构件40中在槽三角41的三角壁面43的三角表面42侧实施倒角45的效果。如在左侧表示的那样,在三角壁面43与片踵47接触而进行导向时,即使片踵47少许倾倒地倾斜,由于接触部分的棱边45a是比90度大的钝角,所以难以咬入。以往的三角构件60,如右侧所示,从槽三角61的三角表面62切入而形成的三角壁面63,其与三角表面62的交界成为构成90度左右的角度的尖锐的棱边65。棱边65,即使经过例如由滚磨精加工等研磨而被缓和,与0.2mm相比也是充分小的范围。在三角构件40中,由于将倒角45设置在0.2mm以上的范围,所以难以对片踵47造成瑕疵等损伤。另外,由于将倒角45的上限作为0.4mm,所以能够使棱边45a与片踵47接触的位置不太离开针床17的表面。因此,能够防止使片踵47倾倒的力矩变大,作为三角维持成为实际上作用在片踵47上的范围的接触部深度。

图4表示与左侧所示的三角构件40中的倒角45同等地在中间和右侧进行从三角构件70、80的三角表面72、82切入三角壁面73、83的部分中的棱边去除的其它倒角的剖面结构。在三角构件70中,以曲面状的倒角75进行棱边去除。曲面状的倒角75一方,与例如图3的三角构件40中的倾斜面状的倒角45相比,能够使由接触的棱边中的咬入难以产生。图4的右侧所示的三角构件80的倒角85,将与三角构件40的倒角45同样的倾斜面状的倒角86和其中间的槽87组合而形成为台阶状。设置这样的槽87的倒角85,由于特别增大储存润滑油的空间,所以对于以下说明的断油的防止是有效的。

图5与不设置倒角的以往的三角构件60进行比较来表示通过在三角构件40上设置倒角45产生的防止断油的效果。虽然在图4的三角构件70、80的倒角75、85中也基本上具有同样的效果,但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仍由三角构件40的倒角45代表来表示。

如果从由箭头简化表示的供油装置90向三角面进行润滑油的供油,在形成油膜91的表面上,片踵47被进行滑动接触地导向,则在与片踵47接触的部分中油膜91被暂时地去除了。可以认为,如果设置了倒角45,则成为存积润滑油的空间,产生滞留油92,去除的油膜91的至少一部分从滞留油92返回,所以油膜91容易恢复。与此相对,在没有倒角的三角构件60中,如果油膜91被暂时地去除,则油膜91的恢复只从供油装置90侧进行。因此,在油膜91的恢复中花费时间,在对多个片踵47进行连续导向的情况下,存在由棱边产生的向片踵47烧结的危险。进而,如图3所示,在片踵47倾斜的情况下,即使在三角构件40的棱边45a附近油膜91因片踵47的滑动接触而被暂时地去除,在倒角45附近也产生润滑油的滞留,在片踵47通过后油膜91容易恢复。

如上所述,通过在对编织构件46的片踵47进行导向的槽三角41的三角壁面43的三角表面42侧设置倒角45这样的简单的结构,即使编织速度高速化,也能够谋求防止烧结。实施倒角45的三角面,也不必是槽三角41的两侧,如图2的送出和接受两用移圈三角51的下缘侧的倒角51b、固定起针三角52的上缘侧的倒角52a的那样,也可以仅是一侧。另外,也可以在成圈三角54的倾斜三角面上设置倒角54a。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