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将电缆中单个电线的电磁屏蔽延伸到电连接器的方法

一种将电缆中单个电线的电磁屏蔽延伸到电连接器的方法

摘要

将电线端部的屏蔽层剥离,以便形成单独屏蔽抽头(2),该屏蔽抽头从电缆(1)的未剥离屏蔽的端部延伸,并在其周围缠绕了一个导电封装条(6),以便达到预定的直径。抽头(2)向后折叠,在封装条(6)连续匝内均匀地分布在电缆(1)的端部周围。封装条(6)通过环形增强弹簧片(7)夹紧,然后,该装配件包裹在两个彼此相连并连接到连接器的半壳体内。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9907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雷比诺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980110153.9

  • 申请日2009-03-18

  • 分类号H01R13/6593;H01R43/00;

  • 代理机构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万学堂

  • 地址 法国布拉尼亚克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56:3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6-05

    授权

    授权

  • 2011-05-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R13/6593 申请日:200903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3-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电缆中单个电线的电磁屏蔽延伸到电连接器的方法,本发明特别适用于航空工业中使用的连接电缆。

背景技术

为了向导电电线提供良好保护,在电缆中的单个电线的屏蔽和连接器之间最好建立电磁连续性,特别是,连接器的后盖处。为此,已知的方法是在连接器的后盖中使用一种装置,目的是将电线的屏蔽延伸到连接器上。

EP 0 739 057号专利介绍了这种带有偏置屏蔽延伸的后盖的一个示例。剥离电线端部的屏蔽层,这样,采用这种方式从相应电线上剥离的每个屏蔽层构成了单独屏蔽带,称之为“抽头”,该抽头从电缆的未剥离屏蔽的端部延伸。这些抽头抵靠在后盖后部的基准环上。然后,将压紧到连接器前部上的编织层通过压接环压接在单个电线的单独屏蔽层上。

然而,紧固件抵在基准面上所施加的机械应力会趋于损坏屏蔽层。在后盖的前夹紧芯和基准面之间延伸的电缆的部分非常容易损坏。根据基准面和连接器之间的距离和为了不使抽头承受应力而要求的松弛程度,这些抽头的自由长度(大约5到10厘米)会增加与串扰相关的传输故障,从而大大降低采用这种方式连接的屏蔽层的电磁防护性能。此外,每当连接器分解进行维护或修理然后再重新装配时,必须切断那些因为夹紧而受到了损害的单独屏蔽抽头的端部。因此,这些抽头必须具有一定的附加长度。

WO 96/33524号国际申请专利介绍了另外一种这样的连接器后盖,称之为“罩”。这种罩是可以拆除的。抽头置放在后盖的后罩上方,抽头通过卷边、通过金属带、通过带有外形记忆的环、通过加强弹簧等连接到所述后盖上。如上面所述例子,抽头的自由长度(即无实际电气接触的长度)降低了采用这种方法连接的屏蔽层的电磁防护性能,特别是因为抽头需要一定附加长度,目的是允许进行至少两次分解作业,以进行维护或修理。这样,紧固件对罩实施的机械应力就会损坏屏蔽层。最后,后盖的后出口的直径必须与电缆的直径相匹配,这就是说需要提供许多不同的后盖基准尺寸,以便与电缆直径相匹配:因此,这种解决方案非常昂贵。

其它类型的连接器后盖还包含有延伸电线屏蔽的装置,诸如带有电缆接头或锯齿状物或附件的后盖,其中,抽头通过后盖上的附件抵靠在接头系统或紧固件上。然而,这种后盖带来了实际上与上述相同的问题,即作用在抽头上的机械应力,抽头的长度,或者后盖与电缆的直径的匹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简单而经济的方法,旨在避免上述缺陷,将连接器的电线的屏蔽延伸,按照这种方法,抽头不会受到连接装置的损坏,可以优化单元屏蔽抽头的长度,并限制了根据电缆的尺寸需要提供的后盖基准参数。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电缆中单个电线的电磁屏蔽延伸到电连接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剥离电线端部的屏蔽层,从而以这种方法从相应电线上剥离的每个屏蔽层构成一个单独屏蔽抽头,可从电缆的未剥离屏蔽的末端延伸;

·将电线的所述端部连接到连接器上;

·在电缆的所述端部周围缠绕一个导电封装条,一直缠绕到其直径达到预定值,与此同时,向后折叠并在封装条的至少一个或两个相连匝内均匀地将所述单独屏蔽抽头分布在电缆的端部周围;

·在电缆的端部周围缠绕的所述封装条上包扎一个环形增强弹簧片;

·将增强弹簧片包扎在两个导电的半壳体内,后者包括匹配的连接元件;

·将所述半壳体相互连接,并将它们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连接到连接器上。

导电封装条用来填补电缆和其后盖之间的空隙,不论电缆的直径如何,并可避免电线的屏蔽抽头承受过大应力。抽头的长度缩小到几个毫米。

在封装条采用这种方法捆扎在电缆的端部周围之前,电缆的所述端部可以方便地在其周围使用防护胶带。胶带捆扎用来为电缆的单个电线提供机械防护。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器的两个半壳体之间的电气连接由每个半壳体外壁前部处形成的紧靠连接器后盖内环形壁而夹紧的环形突肩来实现。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器的两个半壳体之间的电气连接通过半壳体前部处形成的用来与连接器匹配形状的啮合齿相耦合的一组环形啮合齿来实现。

两个半壳体和连接器之间的机械连接可以方便地通过后螺母来实现,在这个后螺母中,安装有所述半壳体组件以及增强弹簧片并彼此相抵靠,所述后螺母拧紧到连接器或连接器后盖的螺纹部分。后螺母用来对所作用的夹紧扭矩进行控制,并向装配件施加压力。

通过示例,半壳体的连接装置包括由每个半壳体形成的弧形的第一端部处构成的切向凹口,和在该弧形另一端处形成的匹配形状的凸部。

不论电缆型号、尺寸或数量多少,这种方法都可以适用。根据非限制性示例并结合附图给出的两个实施例的描述,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及其其他优点。

附图说明

·图1到图4为纵向示意图,示出了在实施将电缆中单个电线的屏蔽延伸到电连接器的方法的第一个示例的四个连续阶段;

·图5为沿图4中V-V线的剖面图;

·图6和图7为部分纵向剖面示意图,示出了该方法的最后几个步骤;

·图8为端部示意图,即图6和图7中可看到的两个半壳体的装配示意图;图8a和图8b分别为图8的半壳体的耦合方式详图;

·图9为图8中IX-IX线上的剖面图;

·图10是图6和图7中可以看到的后螺母的纵向剖面图;

·图11到图15为类似于图6到图10的示意图,示出了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二个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构成电缆1并包括接触线端部4的多个屏蔽电线。该方法的第一步是从电缆1中单个电线的端部剥离屏蔽层,从而以这样方式自相应裸电线3剥离的每个屏蔽层就构成了单独屏蔽带2,称之为“抽头”,该抽头从电缆1中未剥离其屏蔽的端部延伸。

如图2所示,电线的端部4连接到电连接器8上,在电缆1的端部周围缠绕胶带5。该胶带5向电缆1的单个电线提供机械保护。

随后,在电缆1的缠有胶带的端部周围缠绕导电封装条6(见图3),屏蔽抽头2向后折叠,均匀地分布在封装条6的连续匝之间的电缆1的端部周围。封装条6的这种缠绕要一直持续到电缆1的该端部的直径达到预定值为止。

最后,如图4和图5所示,在电缆1的端部周围缠绕的封装条6的外部包扎一个环形增强弹簧片7,并以恒定压力夹紧。不论连接器8或电缆1的尺寸大小或电线的数量多少或型号如何,所述方法都是相同的。

两个半壳体12将电线和连接器8的屏蔽带2置于相同电势(见图6到图8)。

增强弹簧片7的前端部分(即,纵向示意图的左侧)包扎在两个导电的半壳体12之间,所述两个半壳体耦合在一起并连接到连接器8的导电的后盖31上。在本实施例中,后盖31是直的,但完全可以成一角度,例如45°或90°。

每个半壳体12的内环形突肩24抵在所述增强弹簧片7的所述前部上。每个半壳体12的内环形壁23抵在增强弹簧片7上,从而保证其处于中心位置,正确定位。

两个半壳体12通过每个装配在一起的半壳体12(见图9)的外环形壁22的前部处形成的环形突肩29而电气连接到连接器8的后盖31上。环形突肩29被夹紧以便抵靠在后盖31的内环形壁上(见图7)。

半壳体12的突肩24和29构成电流自屏蔽抽头2到连接器8之间流经的通路的组成部分。

半壳体12的耦合元件(见图8a和图8b)包括由半壳体12构成的弧形的第一端处形成的切向凹口27,和与所述凹口相匹配的形状并在弧形另一端处形成的凸部28。这两对凹口27和凸部28形成了自动定心系统,形成了电磁波的屏障。这个系统用来有效限制任何电磁扰动渗入到后盖31形成的法拉第室。

所述两个半壳体12通过一个后螺母9机械连接到连接器8上,在螺母内,容纳有由半壳体12以及增强弹簧片7组成的装置并相互抵靠。后螺母9通过锥形部分17(见图10)拧紧在后盖31的螺纹部分上。后螺母9是一个带有六个平面25的六角形螺母,从而可以拧紧到一定扭矩。该螺母不导电。

两个半壳体12的外环形壁22可以使其处于中心位置并能够正确定位,抵靠在外螺母9内大直径的内环形壁19上。在后螺母9内形成凹下部分的小直径内环形壁20用来确定增强弹簧片7的中心并对其进行正确定位。防磨垫圈13置放在后螺母9内的凹下部分的端部21。增强弹簧片7经由推力垫圈13在后螺母9内承受来自凹下部分的端部21的压力。后螺母9内环形壁19内形成的环形槽18内的O形环14在后螺母9和后盖31之间提供密封。

增强弹簧片7将封装条6压向屏蔽抽头2,并采用这种方式缠绕可提供电缆1的端部直径(与后盖匹配)和宽度的几何结合力(轴承表面不应变形,机械上防止了后螺母9移动)。

按照已知方式,在电缆1上安装一个密封套管11,然后,热收缩护套10通过密封粘附力而实现后螺母9和密封套管11之间的密封。

通过这个方法,屏蔽抽头2就不会因为耦合连接而损坏,其长度适中,且电线在后盖31内得到保护。

图11到图15示出了本发明的方法的另一个示例。在这个示例中,部件的数量得到了优化,但是这种优化仅适用于直的后盖。半壳体34提供了耦合到连接器的功能。这就是为什么半壳体24的外壁22大大加长(见图14)。后螺母35的大直径内壁19也相应延伸(见图15)。

在半壳体34的前端处形成一组环形耦合齿16,可以在两个半壳体34和连接器8之间直接实施电气连接。这组耦合齿16设计用来与构成连接器8组成部分的形状匹配的一组啮合齿15相连接。半壳体34的耦合齿16的形状取决于与之相连的连接器8所符合的标准。啮合齿15和啮合齿16构成了通路的组成部分,电流经由该通路可从电线的单个抽头2处流到连接器8。

另外,还可以联想采用一个附加系统来延伸单个电线的屏蔽,用来恢复电缆1的总体屏蔽(例如,金属编织、叠加金属编织、屏蔽开口护套等)。在这些情况下,后螺母(9或35)必须是导电的。

为此,本发明可以非常容易且简便地无需专用工具或任何电源或热源便可以修理或适应电缆束线,不需要提前排除飞机内的气体或确定每个电缆。

显然,如上所述,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相反,本发明包括了如下权利要求范围内的任何不同实施方式或应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