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四周向内叠边的盒型钣金零件的冷冲压方法

四周向内叠边的盒型钣金零件的冷冲压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周向内叠边的盒型钣金零件的冷冲压方法,包括:剪板下料工序、切角拉深工序、四周向内折弯90°及冲侧孔工序、四周叠边工序;剪板下料工序中将金属扳材按盒形钣金零件成品的展开轮廓的长度和宽度尺寸下料,获得与盒形钣金零件成品的展开轮廓的长度和宽度尺寸一致的坯料;将所述的坯料进入切角拉深工序,在该工序中分别实现切角和拉深两个动作,经切角动作使所述坯料的四个角部转角处外形尺寸与盒形钣金零件成品四个角部转角处外形尺寸一致,经拉深成盒形零件半成品;将经切角拉深工序加工后的盒形零件半成品,依序直接进入四周向内折弯90°及冲侧孔工序、四周叠边工序加工,获得所需盒型钣金零件的成品。本发明加工工艺简单,节省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6-27

    授权

    授权

  • 2011-03-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1D35/00 申请日:201010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2-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钣金零件的冷加工工艺,特别是一种四周向内叠边的盒型钣金零件的冷冲压方法。

背景技术

盒型钣金零件四周向内叠边主要用于空调外机的顶盖,四周向内叠边目的是将冲裁断面和锐边叠边至零件内侧,防止锐边伤人。

传统的四周向内叠边的盒型钣金零件冲压工艺,因拉深后四周转角处存在材料堆积和拉长的情况,还需经切四边和切四角工序后才能进行向内叠边。因此传统的四周向内叠边的盒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至少包括有剪板下料、切角拉深、切四条直边、切四个角冲侧孔、四周向内折弯90°、四周叠边工序六道工序,才能将该四周向内叠边的盒型钣金零件加工完成。因为该传统工艺存在剪板下料和切角拉深工序中,坯料的下料尺寸大,其长、宽尺寸和四角尺寸都大于四周向内叠边的盒型零件成品的展开轮廓的长度和宽度尺寸,以及四个角部轮廓尺寸,因而存在拉深后四周转角处有材料堆积和拉长的情况,需另行切四个边、切四个角,加工工序复杂,能耗和材料消耗大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四周向内叠边的盒型钣金零件的冷冲压方法,减化加工工序、工艺简单,减少材料和能源消耗。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四周向内叠边的盒型钣金零件的冷冲压方法,其特征是包括:1)、剪板下料工序、切角拉深工序、四周向内折弯90°及冲侧孔工序、四周叠边工序;2)、前述剪板下料工序中将金属扳材按盒形钣金零件成品的展开轮廓的长度和宽度尺寸下料,获得与盒形钣金零件成品的展开轮廓的长度和宽度尺寸一致的坯料;

3)、将所述的坯料进入前述的切角拉深工序,在该工序中采用四周切角与拉深的复合模具,分别实现切角和拉深两个动作,经切角动作使所述坯料的四个角部轮廓尺寸与盒形钣金零件成品四个角部转角处外形尺寸一致,经拉深成盒形零件半成品;4)、将经切角拉深工序加工后的盒形零件半成品,直接进入四周向内折弯90°及冲侧孔工序,在该工序中采用双斜契结构的向内折弯90°及冲侧孔模具,实现对前述的盒形零件半成品向内折弯90°及冲侧孔;5)、将前述已完成向内折弯90°及冲侧孔的半成品进入四周叠边工序加工,获得所需盒型钣金零件的成品。

按本发明提供的四周向内叠边的盒型钣金零件的冷冲压方法,在计算得出盒形零件的展开轮廓尺寸后,通过剪板下料时将坯料长度和宽度尺寸直接加工成该零件的展开轮廓的长度和宽度,通过切角工序将坯料的转角处外形尺寸加工成成品展开轮廓转角处的外形尺寸,经拉深成盒型零件的半成品件,经前述的剪板下料工序和切角拉深工序加工完成后,可消除盒形零件四个角部的材料堆积和拉长现象,将其直接经过四周向内折弯90°并冲侧孔和四周叠边等两次冲压工序,即可完成盒型零件的四周向内叠边以及冲侧孔工艺;与传统的加工工艺相比,取消了拉深后的切四个角和切四边工序,简化了工艺,加工工艺简单,节省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本发明有如下附图:

图1为一个四周向内叠边的盒型钣金零件实施例经计算的展开尺寸图;

图2为按图1的实施例经剪板下料工序加工出的坯料尺寸图;

图3为按图1的实施例切角拉深工序中切角后的坯料尺寸图;

图4为双斜契结构的向内折弯90°及冲侧孔模具的一组件示意图;

图5、图6、图7为图4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为内折弯凹模组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案中,一种四周向内叠边的盒型钣金零件的冷冲压方法,包括:剪板下料工序、切角拉深工序、四周向内折弯90°及冲侧孔工序、四周叠边工序。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案中为一个四周向内叠边的盒型钣金零件计算出的展开尺寸图,图中A和B分别为其宽度尺寸和长度尺寸,C为四个角部的弧形轮廓的半径尺寸。前述剪板下料工序中将金属扳材按盒形钣金零件成品的展开轮廓的长度和宽度尺寸下料,获得与盒形钣金零件成品的展开轮廓的长度和宽度尺寸一致的坯料。如图2为图1所示的实施方案经剪板下料工序后的坯料图,图中坯料的宽度尺寸A1=A,长度尺寸B1=B。将所述的坯料进入前述的切角拉深工序,在该工序中采用四周切角与拉深的复合模具,分别实现切角和拉深两个动作,经切角动作使所述坯料的四个角部转角处外形尺寸与盒形钣金零件成品四个角部转角处外形尺寸一致,经拉深成盒形零件半成品,如图3所示。四个角部的弧形轮廓的半径尺寸C1=C。前述的切角拉深工序是采用四周切角与拉深的复合模具,上模下行实现四周切角动作后,上模继续下行实现拉深,四周切角时,其切角外形尺寸经过反算,使C1=C,预先将相应工艺切口切出,实现拉深后工件各转角处基本平滑,可不需再切边和切角。然后,将经切角拉深工序加工后的盒形零件半成品,直接进入四周向内折弯90°及冲侧孔工序,在该工序中采用双斜契结构的向内折弯90°及冲侧孔模具,实现对前述的盒形零件半成品向内折弯90°及冲侧孔。将前述已完成向内折弯90°及冲侧孔的半成品进入四周叠边工序加工,获得所需盒型钣金零件的成品。通过以上工序得到坯料轮廓尺寸,经切角拉深工序中的拉深工序后盒形钣金零件四周高度一致,转角处基本无材料堆积和拉长现象,可取消切四个角和切四边工序,直接进入四周向内折弯90°冲侧孔和四周叠边工序。

向内折弯90°及冲侧孔的双斜契结构模具,设有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和45度角的方向上沿导轨往复运动的八个内折弯凹模组件,该内折弯凹模组件分别设置在八个相同的下模上,如图4所示,其每一个下模包括下模座1及其上面的固定板2,固定板2上有经螺钉4固定的第一导轨3和经螺钉5固定用于固定复位弹簧8的挡板6,挡板6外侧纵向经螺钉7固有弹簧挡板9,用于弹簧限位;有一滑块14与斜块11通过螺钉10固接,组成斜滑块结构,该滑块14下部有滑槽与第一导轨3配合,实现相对往复运动,一个内折弯凹模15经螺钉16与滑块14固连,实现折弯凹模沿滑块方向上的往复运动;第二导轨13经螺钉12与滑块14固接,斜滑块22下部有滑槽与第二导轨13配合,实现相对往复运动,斜滑块20上分别固设有冲孔凸模20、固定板21、压料板19和经螺钉18固接的内折弯凸模17,实现凸模与凹模的相向运动;在前述斜块11与挡板6间有回位弹簧8,斜块11与斜滑块间对应上方的上模座上设置双面斜契23。如图5所示,双面斜契23固定在上模,随着上模向下运动,斜契23的一个斜面首先与斜块11接触,并带动滑块14和折弯凹模15向右运动至图6所示位置;斜契23继续下行,另一个斜面与斜滑块22接触并带动冲孔凸模以及折弯凸模向左运动至图7所示位置,完成冲孔和折弯动作;斜契向上运动,凸模和凹模相继复位后,可取出工件。

前述八个内折弯凹模组件有4个角部向内折弯凹模(A101、A201、A301、A401)和4个直边向内折弯凹模(B101、B201、B301、B401),各个角部向内折弯凹模可沿45°角方向导轨往复运动,各个直边向内折弯凹模各自可沿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导轨往复运动。图8为冲压前凹模组件所处的自由状态的位置,其外形轮廓尺寸比盒形零件的外形尺寸较小,便于放零件,冲压过程中,通过双面斜契的作用,先带动各凹模沿各自导轨方向向外运动,直至其外形尺寸达到盒形零件的外形尺寸,然后通过双面斜契的另一斜面带动折弯凸模和冲孔凸模相向运动,实现向内折弯和冲侧孔,;折弯完成后,模具复位,凹模组件回复至图8状态,便于取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