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创面交替负压与局部给氧治疗仪

创面交替负压与局部给氧治疗仪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创面交替负压与局部氧疗治疗仪,是一种应用于难愈创面治疗的负压及创面局部给氧装置。其包括带多孔引流管的医用泡沫模块、微电子阀门控制仪、与氧气及负压连接的导管系统三部分,通过对创面进行负压及局部给氧交互性治疗,将创面负压治疗技术及局部给氧治疗技术两种治疗原理简易而有效地进行叠加,达到更有效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的目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98722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010572530.5

  • 发明设计人 罗高兴;吴军;陈希炜;谭江琳;

    申请日2010-12-03

  • 分类号A61M27/00;A61H33/14;

  • 代理机构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康海燕

  • 地址 400038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2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52:1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12-05

    授权

    授权

  • 2011-05-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M27/00 申请日:201012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3-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创面交替负压与局部氧疗治疗仪。 

背景技术

慢性难愈性创面发病率在发达国家为1-3%,国内统计的发病率更高达3-5%,所以临床上这种患者众多。虽然随着医学尤其是外科学的发展,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仍是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与挑战。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原因众多包括神经因素、循环因素等,但也有很多患者甚至无法找到明确的病因。即使对一些找到明确病因的患者,也很难找到一种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持续创面负压吸引技术的出现,为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手段。该技术通过在创面形成局部完全封闭的环境,再持续负压吸引,起到对创面充分的清洁、引流,促进毛细血管及神经的生成与生长、促进肉芽组织形成与生长、促进上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等作用,最终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但是,仍有部分创面疗效欠佳。另外,许多慢性难愈性创面被认为与氧供不足有关,而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证明,难愈性创面经局部给氧或高压氧治疗有利于创面的愈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当前临床需求及现有技术疗效的不足,提出将创面负压治疗及局部给氧治疗两种治疗原理叠加,发明一种创面交替负压与局部氧疗治疗仪,同时为创面进行负压治疗及局部给氧治疗,达到有效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出创面交替负压与局部给氧治疗器主要包括三个部份,一是带多孔引流管的医用泡沫模块,二是微电子阀门控制仪,三是氧气及负压连接导管。

所述带多孔引流管的医用泡沫部份由引流管横穿粘合于医用泡沫上,并汇成导出管组成; 

所述微电子阀门控制仪精确控制氧气治疗与负压治疗的交替进行。

所述与氧气及负压连接的导管系统即通过导管分别与病房氧气系统及负压系统相连。 

所述微电子阀门控制仪由三个功能单元组成,即阀门定位器控制单元、I/P转换单元、阀位反馈单元;所述阀门定位器控制单元用于控制信息的输入,其与I/P转换单元连接,将控制信息传送到I/P转换单元;所述I/P转换单元与双向阀门连接,通过控制双向阀门的转位,而定时交替控制氧气供给或负压的开启及关闭,从而定时交替将氧气及负压用于创面的有效治疗;双向阀门同时与阀位反馈单元连接,阀位反馈单元又与阀门定位器控制单元连接,将阀门所在位置反馈给阀门定位器控制单元,以确定阀门定位器控制单元将合适的信号传出,从而准确控制阀门位置,并最终准确控制创面氧气及负压的交替治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创面交替负压与局部给氧治疗仪具有对创面进行局部氧气治疗及负压治疗交互进行的作用,将创面负压治疗技术及局部给氧治疗技术两种治疗原理简易有效地进行叠加,达到更有效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创面交替负压与局部氧疗治疗仪结构图 

图2是含纳米银的带多孔引流管的医用泡沫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微电子阀门控制仪原理图

图4是微电子阀门控制工作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结构: 

参见图1,本治疗器主要包括三个部份,一是带多孔引流管的医用泡沫模块1,二是微电子阀门控制仪2,三是与氧气及负压连接的导管系统。带多孔引流管的医用泡沫模块1的导出管连接至微电子阀门控制仪2,微电子阀门控制仪2精确控制氧气治疗与负压治疗的交替进行,微电子阀门控制仪2连接与氧气及负压连接的导管系统,与氧气及负压连接的导管系统的氧气连接导管3及负压连接导管4分别与病房氧气系统及负压系统相连。

参见图2,带多孔引流管的医用泡沫1有两根带多孔的引流管11横穿并粘合于医用泡沫上,最终汇于一根导出管12。泡沫为含纳米银的医用泡沫,泡沫厚度约2厘米,泡沫孔径为0.1厘米。带多孔的引流管11横穿粘合于泡沫左右及上下的中央。引流管11直径约1.8厘米,开于引流管侧壁的小孔直径约0.5厘米,孔间距约1厘米。按用于不同大小创面本部分可分为多种型号,面积较大者可按2厘米间距平行横穿粘合多根引流管组成,本部分须消毒、单个单独包装。 

参见图3,微电子阀门控制仪由三个功能单位组成,即阀门定位器控制单元、I/P转换单元、阀位反馈单元。所述阀门定位器控制单元用于控制信息的输入,其与I/P转换单元连接,将控制信息传送到I/P转换单元;所述I/P转换单元与双向阀门连接,通过控制双向阀门的转位,而定时交替控制氧气供给或负压的开启及关闭,从而定时交替将氧气及负压用于创面的有效治疗;双向阀门同时与阀位反馈单元连接,阀位反馈单元又与阀门定位器控制单元连接,将阀门所在位置反馈给阀门定位器控制单元,以确定阀门定位器控制单元将合适的信号传出,从而准确控制阀门位置,并最终准确控制创面氧气及负压的交替治疗。 

微电子阀门控制仪的具体电路可采用图4所示的形式,其由6个模块组成,即控制系统模块21、显示及按键控制模块22、压电阀单元及双作用定位器模块23、位置反馈模块24、报警模块25、双作用气动变位模块26、通讯模块27。信息输入由显示及按键控制模块22完成,并将信息传递给控制系统模块21,此两模块共同组成阀门定位器控制单元。控制系统模块21将信息传递给压电阀单元,并最终传给双作用气动变位模块23,而完成阀门的交替变化。压电阀单元及双作用气动变位模块23共同组成I/P转换单元。双作用定位器模块26、位置反馈模块24、报警模块25、通讯模块27共同组成阀位反馈单元,从而保证阀位在正确位置,并最终准确控制创面氧气及负压的交替治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