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应用偏振模色散模块的城市管道通信光缆不中断割接方法

应用偏振模色散模块的城市管道通信光缆不中断割接方法

摘要

一种应用偏振模色散模块的城市管道通信光缆不中断割接方法,首先确定要割接的光缆路由相对静止,在被割接光缆的两个终端分别放置干涉光源和偏振模色散仪,设定色散系数的阀值;在两个干涉光源的照射下,测量并记录被割接光缆终端第一根光纤的静态偏振模色散平均值;通知现场施工人员对此光纤分别实施弯曲,并不断横向晃动,再测量记录其动态偏振模色散平均值,将两次偏振模色散平均值进行比较,判定比较数值是否有明显变化,有则判定为要割接的光纤并进行割接。本发明在光缆通信不被中断的前提下,准确、快速识别割接两端对应的光缆,实现光缆快速割接,解决了由于信号微弱难以识别的技术问题,可广泛应用于城市管道通信光缆的割接作业中。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96856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电信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010298273.0

  • 发明设计人 纪健椿;贺士敏;

    申请日2010-09-30

  • 分类号G02B6/46;G01M11/02;

  • 代理机构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朱丽岩

  • 地址 200011 上海市黄浦区车站支路15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48:0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5-23

    授权

    授权

  • 2011-03-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2B6/46 申请日:201009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2-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光缆不中断割接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些年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道路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为满足城市空间和外延持续扩大,通讯技术快速增长的需求, 光缆搬迁工作日益成为重中之重。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城市管道的原始资料不准确,加上通信光缆的标识丢失,给光缆割接工作造成很多困难。在光缆割接的施工现场,很难准确,安全的进行光缆的识别、割接。就目前城市管道光缆割接工程中对要割接的光缆进行识别时,主要依赖光缆探测仪以及利用人工排模结合光时域反射仪或可见光这两种主要手段进行识别。

 应用光缆探测仪,在始段发出探测信号,在相关人孔内或地面上用仪器探测泄漏的信号以判别要割接的光缆。鉴于地貌及光缆结构,割接地点距离以及城市各种干扰信号的影响,使得泄漏的信号非常微弱,难以识别,带有相当的盲目性。由于利用原始资料采取从终端人工方式并结合吊牌排摸到施工作业点,再利用开剥光缆护套或打开接头包采取终端发射红光或人为制造大损耗用OTDR仪进行判定,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破坏性。

随着光缆传输速率的提高,单模光纤中偏振色散对通信系统的影响越来越不可低估,偏振模色散(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简称PMD)模块就是一种测量单模光纤中偏振色散的仪器,长期以来,并没有任何将偏振模色散模块应用于通信光缆不中断割接施工的技术启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偏振模色散模块的城市管道通信光缆不中断割接方法,要解决准确、快速识别光缆、实现光缆不中断割接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偏振模色散模块的城市管道通信光缆不中断割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被割接光缆的两端用红外发射和接收来确定光缆路由的正确,确保是同一根光缆的两端。

 步骤二,每相隔同等距离设置一个人井,并确保被割接光缆的路由上没有施工人员在人井中施工,保持该光缆的相对静止。

 步骤三,被割接光缆在甲地通信机房内的终端放置干涉光源,在乙地通信机房内的终端放置偏振模色散仪表。

步骤四,设定上述偏振模色散仪表的色散系数的阀值。

步骤五,在干涉光源的照射下,应用偏振模色散仪表测量被割接光缆的静态偏振模色散值,连续测量得到被割接光缆在正常情况下的PMD指标的一个统计平均值,并作记录。

步骤六,在偏振模色散仪表端的指挥人员,通知第一个人井内的工人,在被割接光缆的割接点上进行配合测试的操作,其他人井内的工人不能触动任何光缆。

步骤七,第一个人井中的工人,对要割接的光纤实施弯曲,并不断地横向晃动,在干涉光源的照射下,应用偏振模色散仪测量被割接光纤的动态偏振模色散值,将步骤五的静态偏振模色散平均值与动态偏振模色散值进行比较,判定被测值是否有明显变化,有明显变化的则初步判定此根光纤是被割接光纤,反之不是,若不是则更换下一根光纤,直至找到被割接光纤止。

步骤八,在初步判定被割接光纤的条件下,指挥人员通知第一个人井中的工人立刻停止晃动,PMD指标应回复到此前统计平均值附近,再连续测量动态偏振模色散值,若每次都有明显变化的则判定此根光纤是被割接光缆。

步骤九,按步骤六至八的方法判定第二个至最后一个人井中的哪根光纤是被割接光纤,直到所有人井中被割接光纤全部被确定。

步骤十,对判定为要割接的光纤进行割接。

所述干涉光源是杨氏干涉仪。

所述步骤六中被割接光纤的横向晃动的幅度为左右0.1~0.3米。

所述步骤六中被割接光纤的两个终端弯曲的弧度为0~0.4弧度。

所述步骤五和步骤六中的静态偏振模色散平均值和动态偏振模色散平均值是经连续三次、四次、五次或五次以上测量得出的统计平均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发明开发了偏振模色散模块的新用途,利用偏振模色散PMD对外力的影响非常敏感的特性,并应用偏振模色散模块,配合干涉光源和简单的人工手法操作,可以在光缆通信不被中断的前提下,准确、快速识别割接两端对应的光缆,实现光缆快速割接,使得通信光缆割接在安全性和准确性的方面进一步提高,降低了割接施工过程中的盲目性和破坏性,避免了其它不需要割接的光缆其光电及机械性能的损害。本发明克服了传统应用光缆探测仪极易受到各种信号干扰和割接距离影响的缺点,解决了由于信号微弱难以识别的技术问题,可广泛应用于城市管道通信光缆的割接作业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布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方案示意图。

附图标记:1-被割接光缆、2-干涉光源、3-偏振模色散仪表、4-人井、5-指挥人员、6-工人、7-甲地通信机房、8-乙地通信机房。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这种应用偏振模色散模块的城市管道通信光缆不中断割接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被割接光缆1的两端用红外发射和接收来确定光缆路由的正确,确保是同一根光缆的两端。

 步骤二,每相隔同等距离设置一个人井4,并确保被割接光缆的路由上没有施工人员在人井中施工,保持该光缆的相对静止。

 步骤三,被割接光缆1在甲地通信机房7内的终端放置干涉光源2,在乙地通信机房内8的终端放置偏振模色散仪表3。

步骤四,设定上述偏振模色散仪表的色散系数的阀值。

步骤五,在干涉光源的照射下,应用偏振模色散仪表测量被割接光缆的静态偏振模色散值,连续测量五次得到被割接光缆在正常情况下的PMD指标的一个统计平均值,并作记录。

步骤六,在偏振模色散仪表端的指挥人员,通知第一个人井内的工人,在被割接光缆的割接点上进行配合测试的操作,其他人井内的工人不能触动任何光缆。

步骤七,第一个人井中的工人,对要割接的光纤实施弯曲,并不断地横向晃动,(参见图2中反转箭头),其弯曲的弧度为0~0.4弧度,横向晃动的幅度为左右0.1~0.3米。在干涉光源的照射下,应用偏振模色散仪测量被割接光纤的动态偏振模色散值,将步骤五的静态偏振模色散平均值与动态偏振模色散值进行比较,判定被测值是否有明显变化,有明显变化的则初步判定此根光纤是被割接光纤,反之不是,若不是则更换下一根光纤,直至找到被割接光纤止。

步骤八,在初步判定被割接光纤的条件下,指挥人员通知第一个人井中的工人立刻停止晃动,PMD指标应回复到此前统计平均值附近,再连续测量动态偏振模色散值,若每次都有明显变化的则判定此根光纤是被割接光缆。

步骤九,按步骤六至八的方法判定第二个至最后一个人井中的哪根光纤是被割接光纤,直到所有人井中被割接光纤全部被确定。

步骤十,对判定为要割接的光纤进行割接。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