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低温制冷机回热器整流元件

低温制冷机回热器整流元件

摘要

一种制冷机技术领域的低温制冷机回热器整流元件,所述的整流元件均布于回热器的内部,包括:导流层、整流层和过渡层,其中:以过渡层为中心,两侧对称布置整流层和导流层,气流通过回热器及所述整流元件做往复交替运动。本发明以改善蓄冷材料的充填方式,从而达到改善回热器内部气流分布,提高回热器换热效率的目的。低温制冷机回热器内部加装此整流元件后,制冷机的冷量可提高30%,制冷机的运行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93663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010284842.6

  • 发明设计人 郝熙欢;巨永林;刘华萱;

    申请日2010-09-17

  • 分类号F25B40/06(20060101);B32B3/12(20060101);B32B15/14(20060101);

  • 代理机构31201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26:3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1-11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 IPC(主分类):F25B40/06 登记号:2018340000755 登记生效日:20181220 出质人:合肥万豪能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质权人:徽商银行合肥创新大道支行 发明名称:低温制冷机回热器整流元件 授权公告日:20120905 申请日:20100917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5-03-25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F25B40/06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50227 申请日:2010091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1-21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F25B40/06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50105 申请日:2010091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2-09-05

    授权

    授权

  • 2011-03-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25B40/06 申请日:201009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1-05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制冷机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低温制冷机回热器整流元件。

背景技术

最近三十年是航天技术、红外技术、原子能技术、超导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年代。由于与这些技术相关的许多科学仪器在低温条件下性能更好,运行速度更快,效率和灵敏度更高,因此与上述技术相关的低温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回热式低温制冷机也随之蓬勃发展,其应用从国防、军事、宇航部门向交通、信息、医疗、电子等商业领域渗透。在许多场合,如气象卫星上的红外辐射计、医学领域中的核磁成像仪和低温医疗冷刀等,均需简便可靠的小型低温制冷机提供稳定的低温冷源。这些应用场合对制冷机的制冷温度、可靠性、振动、电磁干扰、能耗、重量等指标提出了苛刻的要求。研制大冷量的低温制冷机已经成为低温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中,回热器是回热式低温制冷机的关键部件,通过回热器的传热量要比制冷机的冷量大几十倍,所以其换热效率,对制冷机的性能有决定性影响。通常,低温回热器内部充填铅丸、磁性材料等颗粒状蓄冷材料,以提高回热器的蓄冷能力,而蓄冷材料的充填方式对于回热器乃至整机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日本的Inaguchi Takashi等人曾在公开发表的论文《Development of 2W class 4K Gifford-McMahon cycle cooler》中提出了一种用于G-M制冷机的整流元件,该整流元件主要适用于液氦温区(4K温区)范围内。而对于4K以上的温区,由于回热器内部的气流分布及换热方式与4K以下温区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该整流元件对于4K以上温区回热器性能的改善效果有限。同时,该整流元件中无导流结构,从而也影响了其整体性能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低温制冷机回热器整流元件,以改善蓄冷材料的充填方式,从而达到改善回热器内部气流分布,使气流运动更加均匀提高回热器换热效率。低温制冷机回热器内部加装此整流元件后,制冷机的冷量可提高30%,制冷机的运行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所述的整流元件均布于回热器的内部,包括:导流层、整流层和过渡层,其中:以过渡层为中心,两侧对称布置整流层和导流层,气流通过回热器及所述整流元件做往复交替运动。

所述的过渡层由紫铜丝网制成,其网孔规格为100目到400目;

所述的整流层由毛毡制成,其厚度为1~2mm;

所述的导流层由不锈钢丝网制成,其网孔规格为100目到400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最大优点是:

1.回热器内部加装整流元件后,其内部的气流分布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换热效率提高,有利于提升制冷机的整体性能。

2.在整流元件中加装了导流层,使得气流在进入整流层前提前分流,有利于提高元件的整流效果。

3.整流元件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无需单独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流元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导流层,2为整流层,3为过渡层。

图2为整流元件中丝网及毛毡的剖视图;

其中:(a)不锈钢丝网或紫铜丝网剖视图,(b)毛毡剖视图。

图3为回热器内部加装整流元件前后的剖视图;

其中:(a)为回热器内部无整流元件,(b)为回热器内部加装整流元件,1为回热器,2为蓄冷材料,3为整流元件

图4为回热器内部加装本发明的整流元件后对低温制冷机性能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导流层1、整流层2和过渡层3。由于气流通过回热器及整流元件做往复交替运动,因此整流元件采用对称结构,其中:以过渡层3为中心,两侧同时布置整流层2和导流层1;

所述的过渡层3、整流层2和导流层1分别由若干片100目到400目的紫铜丝网、1~2mm厚的毛毡和100目到400目的不锈钢丝网构成;

如图2所示,为整流元件中丝网及毛毡的剖视图,其中:(a)为不锈钢丝网或紫铜丝网剖视图,(b)为毛毡剖视图,丝网或毛毡的直径等于回热器的内径。

如图3所示,为回热器内部加装整流元件前后的剖视图,其中:如图3(b)所示,整流元件3均布在回热器1的内部,以使整流效果达到最佳。当气流经过回热器1进出制冷机时,与回热器内部的蓄冷材料2发生热交换,进行吸热或放热,其换热效率直接决定着整个制冷机的性能。在回热器1内部加装整流元件3后,可以改善气流分布,增加气流与蓄冷材料2的换热效果,从而使得制冷机的制冷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通过在低温制冷机回热器的内部加装本发明的整流元件后,可以明显改善回热器内部的气流分布,从而提高制冷机的制冷量。图4是回热器内部加装整流元件前后,制冷机的制冷性能对比。通过该图可以看出,低温制冷机回热器内部加装此整流元件后,制冷机的冷量可提高30%左右。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