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加热设备的热辐射模块及制造热辐射模块的相关方法

加热设备的热辐射模块及制造热辐射模块的相关方法

摘要

一种能加热房间的加热设备的热辐射模块,包含:一第一导板(13)及一第二导板(14),彼此相连结,以定义一中央部,使一热载体流体能在所述中央部内流动;以及,数个加热元件,能加热所述热载体流体。所述中央部包含单一流道(15),大约同轴于所述热辐射模块(10)的纵轴,及在任何情况下包含所述热辐射模块(10)的纵轴。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91077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意大利德龙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880125016.8

  • 发明设计人 塞吉奥·扎诺林;

    申请日2008-12-19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翟羽

  • 地址 意大利特拉维索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18: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10-16

    授权

    授权

  • 2011-02-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28D1/03 申请日:200812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12-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加热设备的热辐射模块及制造热辐射模块的相关方法,其用于一设备,例如能加热房间的热辐射器或相似设备。

特别是,所述热辐射模块包含二热导板,彼此相连结,以定义一约中央部,一加热后的热载体流体,特别是油液,能在所述约中央部内流动。

【背景技术】

现有用以加热房间的设备,例如热辐射器或相似设备,是由通过集流部(collector)而彼此液体连接的数个热辐射模块(radiating module)所组成。各热辐射模块通常包含二金属板,被成形及彼此以密封方式相焊接,以相对于模块的纵轴定义二对称流道,且相对于板的宽度形成更多或更少的延伸。所述流道具有一直线伸展(development)、一约略均等的宽度,并且通过构成二板的焊接线的一中央窄道而大致对应于模块的纵轴形成彼此分离。

一导热油(diathermic oil),通过一个或以上的电阻来加热,以便在所述二对称流道内流动,并通过所述集流部而由一热辐射模块流动至另一热辐射模块,以将热能释放给欲加热的房间的空气。

现有热辐射模块的一缺点是其需要大量的油液在所述二流道内流动,以产生决定热交换最佳条件及最大表面温度所需的热能,其是有关于通过强制调节来降低限度值以避免烧毁。此承担油液的成本及因此衍生出的大量设备成本,以及在其使用终了时必需处置的大量油液。

现有热辐射模块的另一缺点是所述二流道是沿所述二焊接板所形成的热辐射模块边缘来设于侧面或内部。因此,油液流动的区域及模块的外表面之间的热辐射表面非常小。

现有热辐射模块的又一缺点是对应于模块纵轴分隔二流道的所述中央窄道决定了热辐射性,因此热能的扩散并不均匀。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达成一种仅需较少油量的加热设备的热辐射模块,其最佳化油液的流动,以便热能均匀扩散及承担外表面的加热,也可遵守现行法律规定的最大能量传递条件的限度。

申请人于是设计、测试及实施本发明,以克服先前技术的情况的缺点,以获得上述及其他目的及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陈述于及其特征在于独立权立要求中,同时从属权利要求描述本发明其他特征或主要发明概念的变化。

根据前述目的,一种适用于加热房间的加热设备的热辐射模块包含一第一导板及一第二导板,彼此相连结,以定义一约中央部,使一热载体流体(thermo vector fluid)能在所述约中央部内流动;及加热装置,能加热所述热载体流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特征,所述中央部包含单一流道,大约同轴于所述热辐射模块的纵轴,及在任何情况下包含所述热辐射模块的纵轴。

在一优选的解决方案中,所述单一流道具有一伸展(development),以定义一第一区段及一第二区段,其中所述第一区段邻接于所述加热装置,例如一电阻,并具有一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区段。

根据另一优选的解决方案,距离一较大宽度下,邻接于所述加热装置的所述第一区段亦具有一较大的厚度,且相对于形成模块的所述板是向外突出的。

如此,由于所述油液流道对应于或邻接于所述加热装置的宽度及/或厚度有所增加,因此较多量的油液可被直接加热,结果将能最佳化热交换的条件,同时也可遵守现行法律所规定的最大表面温度;整体仅需较少量的导热油在所述流道内进行循环。

根据本发明的一有利特征,所述第一导板沿其边缘的一端设有一弯曲部,大约呈圆形,以定义一边缘流道。所述边缘流道向外定义一圆弧边缘,以减少使用者因撞击所述加热设备而可能衍生的身体伤害风险,且亦改善所述加热设备的美学效果。

亦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单一流道的位置是大约同轴于所述热辐射模块的纵轴,且具有一包含在所述第一板的边缘及单一流道本身之间的区段,其具有一长度大于现有热辐射模块的对应区段的长度。此亦有助于具有一较大表面,以将所述中央的热能传递到所述板的周缘,并最佳化热交换的条件,同时限制防止烧毁的规定。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上述及其他特征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说明,并参照附图来示意非限制性的例子,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7个热辐射模块安装在用以加热房间的加热设备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单一热辐射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热辐射模块的前视图;

图4是沿图3的IV-IV线所作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3的V-V线所作的剖视图;及

图6是图3的二细部构造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其揭示本发明7个热辐射模块10,其共同连接而形成一加热设备12,以供加热房间。

然而,显然所述加热设备12可包含任意数量的热辐射模块10,可多于或少于上述7个。各热辐射模块10(图1至3)分别包含二热导板,即一第一热导板13及一第二热导板14,其共同焊接,且各包含二集流部18位于顶端及底端。

所述第一热导板13被成形,以在其中央部定义一第一沟槽20(图4及5),其对应一第一区段15或下区段具有一约呈梯形的形状;且对应一第二区段17或上区段是约呈曲线形;及在其边缘的一端具有一弯曲部19,其约呈圆形或卷曲形,以定义一边缘流道21。

所述边缘流道21向外定义一圆弧边缘,其除了改善所述加热设备12的美学效果之外,也减少对使用者因撞击所述加热设备12而可能造成的身体伤害风险。

所述第一热导板13亦被成形,以定义:一第一底部13a,约呈直线形;一第二顶部13b,相对所述第一底部13a形成倾斜,以配合所述集流部18的构形。

所述第一沟槽20沿所述第一板13的纵轴或垂直轴伸展形成一约呈直线形的伸展。

根据一未绘示于图中的变化例,所述第一沟槽沿所述第一板13的纵轴伸展形成一圆锥状伸展。

所述第二板14被成形,以在其中央部定义一第二沟槽22,如所示的实施例般,其具有与所述第一沟槽20相同的形状、尺寸及伸展。再者,亦可以是所述第二沟槽22的形状、尺寸及伸展不同于所述第一沟槽20者。所述第二板设有侧向端部24,大致弯折垂直于所述第一板13所在的一平面。所述二侧向端部24能增加热交换及热传送至房间的表面。再者,所述侧向端部24达成一流道,在其内部可创造上升气流柱,以改善热交换条件。再者,所述第二板14也被成形,以定义:一第一底部14a,约呈直线形;及一第二顶部14b,相对于所述第一底部14a形成倾斜,以大致配合所述集流部18的构形。

所述二板13、14,共同焊接,因而对应所述沟槽20、22定义单一中央流道,此时并同轴于所述热辐射模块10的纵轴Y,并具有一伸展,因而定义所述第一区段16及第二区段17(图6)。

根据本发明的一有利特征,所述第一区段16或下区段具有一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区段17或上区段者,且是邻接于所述加热装置,通常是指一电阻(未绘示),其对应位于所述下集流部18处,并能加热在所述单一中央流道15内流动的一热载体流体。所述第一区段16因此定义一槽体23,约呈梯形的形状,其内部蓄积大量的热载体流体。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热辐射模块具有的功能如下:

所述热载体流体会流入所述单一中央流道15内,并通过所述集流部18由一热辐射模块10流到另一热辐射模块10,以将热能释放到周遭空气中。

包含在所述第一板13的边缘及所述单一中央流道15之间的区段能使热能由所述中央流道15传递至所述热辐射模块10的外部区域。基于所述中央流道15的位置,此区段较现有热辐射模块中的对应区段更长,因此可判定热能传送的长度有所增加。结果,热辐射表面也将增加。再者,在所述边缘流道21内,由于接触所述流道21内的空气,因此将产生一对流效应,其将改善热交换效果。因此,其可以最佳化热交换条件,同时在允许的限度温度内也仍可维持所述热辐射模块10的外表面。

显然,上述加热设备的热辐射模块也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领域及范畴之下进行构件的修改及/或增加。

显然,虽本发明是参照某些特定例子进行说明,但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达成加热设备的热辐射模块的许多其他等效形式,其具有的特征已界定在权利要求中,并因而位于所定义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